深度阅读
从古墓到博物馆 千年壁画如何搬家?
这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刚刚来到现场的人
可能会比较懵逼
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展示下
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他们其实是在对
唐代李道坚墓葬中的壁画做最终揭取
这座李道坚墓,文创君曾做过介绍:
再次”重见天日”的唐代壁画墓 有乐舞有山水还有放牛的黑人娃
包括这座墓在内
陕西的考古工作者已经对很多墓葬的壁画进行了提取
其中许多壁画经过修复之后
成为了博物馆的珍贵展品
那么
壁画从提取到最后的展出
都经历了什么
中国古代壁画是指绘制在建筑(包括宫殿宅邸、寺观洞窟和墓葬3种形式)墙壁上的美术作品。
由于唐代的纸质和绢制画卷存量很少,要了解唐代绘画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壁画,于是壁画更显得珍贵。
陕西是唐代墓葬壁画出土最多的地方,在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房陵公主等20多座墓葬中,共出土500多幅壁画,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形象资料。
(唐代韩休墓中出土的精美壁画)
然而我们都知道古墓中有大量的泥土、水和微生物,它们都会对壁画造成破坏性影响。
(唐代李道坚墓中出土的壁画一角)
如何把珍贵的壁画从墓道中完整地提取出来,对文保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文保专家们已经找到了提取壁画的方法,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 / 前期工作
0 1
环境监测
进入到墓室里以后
工作人员首先会对墓室进行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仪器)
降雨降雪、高温暴晒、低温霜冻等外部环境
都会对墓室内的壁画造成影响
因此,文保人员对墓葬的
土壤含水率、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基础数据
进行了监测、记录
0 2
对壁画照相
陕北靖边杨桥畔汉墓壁画(局部)正常光照片
工作人员对壁画保存状况进行照相
全面掌握壁画的原始信息
紫外照片
红外照片
0 3
化学试剂处理
工作人员会配制适量浓度的
化学试剂对壁画进行喷淋
用以加固和保护
0 4
涂桃胶
之后,用刷子将第一层胶直接施于壁画上
桃胶主要是对壁画起固定作用
要注意的是
胶不要浓度过低
否则会随意流动破坏画面
第二步 / 覆上纱布、烘烤
刷上桃胶以后
工作人员会在壁画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纱布
然后再刷一层桃胶
这样刷一次贴一次
对壁画做好保护工作
最后用炭火盆
对刷好胶的壁画进行烘干
这个位置很有讲究
太近不利于壁画保存、太远又不能有效烘干
第三步 / 修补及揭取
用锯齿刀把薄薄的那一层墙皮取下来
然后放在提前制作好的框架里边
之后,将壁画运送到实验室
在最终揭取之前
还对壁画进行深度地清理和研究
一些破损严重的壁画,还要进行适当的修补
靖边八大梁出土北朝壁画背板修饰
虢王李邕墓壁画表面清理
节愍太子墓壁画表面颜料科学分析
节愍太子墓出土壁画保护修复前后对比
原来揭取壁画有这么多的讲究
每一个细节都包含着科技的结晶和
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辛劳
如今这些珍贵的壁画
很多都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东展馆地下一层的唐代壁画珍品馆
是“中国人口博物馆”如今罕见的
人比较少的区域
来源于:昌明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