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重磅丨云冈石窟考古调查工作的认识与实践(云冈研究院)

摘要: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约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浩大,东西约1000米,现存编号洞窟254个,各类佛教造像59000余尊(身),各类装饰图案20000余处。    云冈石窟始凿于公元5世纪的北魏时期,是中土第一座大型皇家佛教石窟寺,也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云冈石窟艺术以皇家风范、雄浑壮丽、题材多样、雕刻精美、内 ...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约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浩大,东西约1000米,现存编号洞窟254个,各类佛教造像59000余尊(身),各类装饰图案20000余处。

    云冈石窟始凿于公元5世纪的北魏时期,是中土第一座大型皇家佛教石窟寺,也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云冈石窟艺术以皇家风范、雄浑壮丽、题材多样、雕刻精美、内涵丰富而驰名中外;以融汇东西、贯通南北的鲜明的民族化进程为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5至6世纪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北方地区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华佛教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具有其他早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1961年,云冈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鉴于云冈石窟在世界上的突出地位,早在一个世纪前,即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日本学者的系统调查研究。1938~1945年日本军队占领大同期间,日本官方出面,组织由摄影、测绘、墨拓、考古录文等各方面人员组成的调查班子,对云冈石窟进行了长达7年的现场搜集调查。1951年至1956年,先后出版了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合著的16卷《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调查报告》。成为当时乃至目前为止,世界上第一部大型石窟寺的全集考古调查报告。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中国学者编写一部全面系统的云冈石窟报告,成为学界强烈企盼,却又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情。这是因为:1.日本学者的云冈石窟报告,虽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凝聚了学者们的心血汗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但对于云冈石窟这样一个规模巨大、内容丰富的大型石窟寺,短短数年调查,在设备简陋、社会动荡的历史条件下,决不可能全面记录所有洞窟实况。我们看到,这一成果对石窟群中的部分内容,或没有全面记述,或只是浮光掠影,有的甚至还没有涉及。这些都有待后来的研究者去努力探讨而不断完善。2.尽管日本学者的云冈报告存在一些不足,但它终究是一部记录规范、研究叙述具有较强合理性的学术著作。在此基础上编写一部新的云冈石窟报告,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业务队伍储备和财物保障,是不可能完成的。为此,在加强人才培养、积蓄力量的同时,我们在石窟的测绘、摄影、文录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编著考古报告积累了经验。

    1960~1963年,中国古代建筑修整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前身)对云冈石窟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系统测绘,分别绘制第7、8窟,第9、10窟,第14窟,第15窟,第20窟,第39窟等洞窟的实测图60张。之后,分别于1986~1988年和1994年由国家建设部城市综合遥感与制图中心对云冈石窟部分洞窟进行近景摄影测绘。先后绘制第5、6窟,第12窟,第20窟和第1、2窟,第3窟,第4窟等洞窟的实测图87张,其中1986~1988年完成的部分测绘图,先后发表于《中国石窟·云冈石窟》和申报世界遗产文本《云冈石窟》中,其准确程度较高。但经仔细核对,1994年完成的第1窟至第4窟的测绘图,虽然制图比例关系正确,但由于绘图技术人员不熟悉云冈艺术特点,所提供的墨线图,几乎都出现了与洞窟艺术造像不相符的情形。事实证明,虽然近景摄影测绘能够满足石窟寺的准确测绘记录要求,但由于石窟艺术形象的把握,必须有熟悉并掌握其特征、特点的业务人员参与其中。因此,做好两种专业人员的协调结合非常重要。

    1988年,在宿白先生倡导下,旨在培养石窟寺研究人才的国家文物局第一届全国石窟考古培训班在云冈石窟举办。由北京大学考古系主持教学工作的这次培训,除佛教石窟的基本知识外,还特别安排了石窟寺考古测量的业务学习。培训班后,虽然没有即刻开展云冈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但对不久后完成《云冈石窟总录》起到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为出版《中国美术全集·云冈石窟雕刻》和《中国石窟·云冈石窟》而开展的两次大型专业化云冈石窟摄影活动,使云冈石窟摄影业务进入系统专业化时期。在随后出版的此两种画册中,人们看到了一些具有较高水准的云冈石窟摄影作品。2001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第三卷·云冈》,又出现了不少石窟重点造像的细部特写图版,使石窟艺术摄影的记录手法更加全面、完整。

    2001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冈石窟洞窟调查》课题立项,这一立项课题虽然因种种原因没有完成,但相关业务人员拿出的石窟群全部洞窟的约20余万字的文字记录初稿,较为全面细致地描述了云冈各洞窟艺术表现和现存状况。为系统记录云冈石窟各洞窟内容打下良好基础。2006年,云冈石窟洞窟调查再次被提上云冈石窟研究院的议事日程,经全面准备,于2008年正式组织业务人员开展工作。

    作为以石窟考古为主的调查报告,要完整、准确、客观地反映石窟文物的位置、洞窟形制结构、内外壁面雕刻内容及其现存状态。为此,在反复深入石窟认真研读洞窟中的所有遗存,以文字、摄影、测绘等手段记录实况的基础上,对诸如石窟群中洞窟间位置关系、不同洞窟间设计雕刻关联、洞窟中图像设计布局关系、雕刻内容中的叠压打破关系、原始雕刻与后世补刻的关系、原始雕刻叠压敷泥施彩关系等各类不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多种关系现象,做出准确判断,以提供出对于考古学研究具有意义的资料。

    一、石窟控制测量

    石窟控制测量,即是在石窟所在区域内,为同时测定控制点平面坐标、高程而进行的三维测量。其目的是精确测定控制点的三维位置。石窟控制测量是石窟三维扫描的基准和框架,控制测量要和三维激光扫描控制点进行联测,以保证三维激光扫描数据、正射影像图、终期墨线图(或工程图)和控制测量坐标系保持一致,同时它是后期各种测绘工程和制图的开展依据(包括地形图的测绘,为保护石窟所进行的变形监测,为各洞窟墨线图或工程图的基准网格提供基准点,景区的施工改建等各种工作)。在测区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石窟群及其各洞窟、遗址等一系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测量控制网。起到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洞窟及其各壁面准确位置、雕刻内容的尺寸量化等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开展这项旨在准确测定云冈石窟及各洞窟在国家大地坐标中的位置,并明确石窟群洞窟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工程,意义重大。目前,对云冈石窟的控制测量采用了“80国家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

    由北京建工建方科技公司于2005年完成的云冈石窟全景立面激光扫描正射影像图,经实地核对,准确无误。该图准确描述了东西延长约820米的石窟全部编号洞窟立面的正投影尺寸、洞窟布局及其相互关系、洞窟外部形态和石窟群整体形象。同时,激光扫描测绘技术对云冈洞窟的三维展现,为全面准确记录石窟现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一是根据该技术提供的点云数据,实现了洞窟测绘中各个方向的剖面处理,使洞窟以多个角度得到全面展示。二是通过对洞窟中特定部分的精细扫描,并将得到的点云图制作为模型,再将相同位置的数字摄影图像通过模型映射纠偏,就得到了该特定石雕艺术形象的正射影像图。这种看似摄影照片的图像,已然是一幅比例准确、反映真实、细微的实测图像。在正射影像图基础上绘制的墨线图,较其他测绘方法所绘图像更加客观准确。同时用它来替代传统的墨拓作品,尽管缺少了墨拓图像的艺术韵味,但图像表现更加完整、细致、准确。最重要的是,完全避免了墨拓作业对石雕文物的直接损害。

    三、实测墨线图制作和正射影像图的使用

    为了全面、清楚表现石窟内容,在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获得的正射影像图基础上绘制各洞窟壁面、顶部以及其他部位的墨线图。我们以为,通过石窟业务人员的辨别绘制,进一步凸现了造像的清晰度以及人物服装叠压关系、装饰图案表现形式、复杂壁面层次结构等等。如在体现不同时代的雕刻、敷泥、施彩、维修加固等不同时代的人为痕迹时,用以不同的图例表达,使读者一目了然地分辨出相应的历史痕迹(图一)。基本绘制过程为:首先由考古绘图人员深入洞窟核对正射影像图的准确性,以保证正射影像图与洞窟图像在内容和形象比例关系等方面的同一性。其次,在及时纠正所发现的正射影像图与洞窟实际不符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正射影像图绘制墨线图。第三,携带绘制好的墨线图进洞窟再行核对修改。与此同时,为使墨线图更加准确、客观,还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计算机软件辅助制图。最后,根据云冈石窟控制测量成果,标出各墨线图所代表位置的大地坐标、高程和比例尺寸。

    当我们将新近完成的墨线图与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日本学者的《云冈石窟》中所附石窟相同位置的测绘线图进行比较后发现,在多数雕刻内容中,新近测图更加细致,表现的东西亦有所增加(图二)。但遗憾的是,因水蚀风化、岩壁裂隙造成的坍塌腐蚀,一些当年还存在的内容如今已不存在。

    有了在正射影像图基础上的墨线图,并不意味着正射影像图在使用上的终结。我们以为,将洞窟中的主要画面以两种测绘成果同时发表,并不意味着重复,而是表现方式的提高和强化。将清晰的数字图片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获得的点云图模型的映射纠偏获得的正射影像图,不仅正射投影准确,并且还提供了包括洞窟岩体质感、风化实况、壁面色调等其它测绘手段无法完成的信息。毫无疑问,两者的同时展现,极大地增强了洞窟内容的客观表现。

    就云冈石窟而言,经过反复酝酿、实践,以先进理念并使用先进技术开始制作云冈石窟考古调查报告,只是“万里长征迈开的第一步”。但我们有决心在不久的将来将云冈石窟所有254个洞窟全面、准确、客观地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

  

  


北朝考古发布(beichaokaogu)

综合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丨《大同日报》2013年3月2日

以上图片版权均归作者所有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云冈研究院

    更多信息...

    云冈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