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学术分享】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构建的核心方法|吕舟
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构建的核心方法
——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2020年年会主旨发言
吕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
历史文化名城是《文物保护法》所确定的重要保护类型,它首先符合《文物保护法》对文物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评价,同时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也强调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今天我们所提到的城市的价值应该是多样的、复杂的,它的价值体系应该是开放的,可以包括更多价值,这些价值都值得我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当中给予充分认识。
在现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提到了什么是“名”:
“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这是《条例》当中对“名”的定义。在最近住建部所进行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对于到底什么是“名”,并没有得到充分表述。在135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我们发现很多保护问题的产生恰恰就是因为忽视了最核心的内容和价值。
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已经收缩或者蜕变为对历史街区及其“风貌”的关注,这种做法显然没有考虑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价值的保护和展示。2018年住建部组织了《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研究》重要课题研究,有4个单位承担了这个工作,包括清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所、西安建筑大学以及中科院。在研究成果中,我们认为历史文化名城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如何把这个作用真正发挥起来,到底该讲什么样的故事,就变成很重要的事情。
2020年8月10日,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就加入了这一研究成果,强调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六项重要价值:
简单概括来说,第一条强调哪些方面见证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第二条强调见证中国180年的近代历史;第三条强调见证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历程;第四条强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来国家的发展的见证;第五条强调了对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的见证,例如最近住建部特别关注的深圳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深圳是改革开放40年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它理应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第六条则强调表达和见证地方和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
我们应该如何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呢?我认为,如果讲一个核心方法的话,就是对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
历史文化名城中所有历史文化资源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讲好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故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丰富的故事,不能仅仅通过历史街区讲述,而是应该通过城市内部的所有历史文化资源来一起讲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止涵盖了历史街区保护,而是应该包括更多内容。现在已经有了很多与此相关的名录,我们为住建部进行研究时做了一个分析,现有的各色与历史文化遗产相关名录有超过20个,其中有世界级、国家级,还有各种省部级以及各类协会、学会提出的名录,有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农业遗产、非物质遗产等等。只有在城市层面,这些文化资源才能被充分地整合起来,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进行城市层面的资源整合,以达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和发展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目标。
西城区的范围内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北京中轴线申遗中涉及到的重要对象——先农坛,与之相关的整治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希望在未来三年能够把原来被挤占的祭坛部分重新展示呈现出来,至少在内坛范围内恢复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形态。
图/先农坛太岁殿 来源: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官网
景山公园也在中轴线申遗的范围内,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皇家历史遗存,例如北海团城、大高玄殿、月坛等。虽然这次地坛、月坛、日坛,最终并没有加入到中轴线申遗内容中,但这一组坛庙建筑对北京来说太重要了。月坛的保护问题,例如其用地被一些不恰当的功能所挤占,都是我们可以进行改善的方面。
历代帝王庙展现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延续,它能清晰地展现我们万世一体的传承体系。在我们保护的过程中,这样的历史文化传承体系、中华文明故事的讲述体系应该得到特别的关注。
图/历代帝王庙 来源:网络
北京的历史在西城得到了非常完整的体现,例如最早建于唐代的悯忠寺,也就是今天的法源寺,是北京重要的纪念地和历史起点。另外还有辽代的天宁寺塔、辽金时期的万松老人塔以及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址。
西城如何能够更好地讲述北京的历史文化?中国最早的国际化过程和对国外科学技术的引进也在西城有重要的遗迹,如利玛窦墓等遗存;另外还有民间会馆记录了商业的发展。西城区也保存了一定数量的清王朝覆灭以后形成新国家体系建设的历史文化遗存。但是这些资源的价值、意义以及重要性在目前的讲述系统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例如被完整保护下来的民国国会议场旧址,现在仅仅为单位使用,还没有成为一个可以供市民参观游览、了解历史的地方。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建设也能够在西城得到反映。这里有许多重要的国家机关、机构。西城还有大量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例如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旧居、鲁迅故居、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梅兰芳故居等等,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都可以串联出很多主题去讲述历史文化的发展。
图/宋庆龄故居 来源:网络
西城区有许多清代王府保存非常完整,比如已经被开放的恭王府、醇王府、克勤郡王府等。清代不同等级的王府在这里都有保存,是认识这一独特建筑类型,对研究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具有特别的价值。
图/恭王府 来源:网络
西城区也是宗教建筑特别集中的地方,比如白云观是今天中国道教协会的所在地;广济寺是中国佛教协会目前的所在地。供奉了关羽和岳飞的关岳庙也很独特,但是今天尚未受到重视。另外还有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牛街礼拜寺,哥特风格的西什库教堂、巴洛克风格的宣武门教堂,以及吸收了中国建筑传统的中华圣公会教堂。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用中国的传统形式去表达、承载这些宗教内容的,这是值得今天的建筑师们思考的问题。
图/白云观 来源:网络
还有一些重要的文化及社会机构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例如蒙藏学校,它原本也是一个郡王府,现在还在整治修缮过程当中。辅仁大学本部旧址、京师女子师范学校、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等反映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清农事实验场,也就是今天的动物园,这组建筑在全国极其罕见,是中国最早的专注于农业领域研究的场所。北平图书馆,是中国重要的、非常有代表性的文化机构,体现了民国时期的文化建设,其意义绝对不只是当前作为图书馆报告厅使用,还应该有更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西城区丰富的历史遗存还有西交民巷近代银行建筑群、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
图/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 来源:网络
图/动物园(清农事实验场) ,来源:网络
西城区也保存着大量新中国时期建设成果:以及新中国之后建造的北京展览馆、民族文化宫、百万庄小区等。百万庄小区现在已经是历史保护对象,与大栅栏、琉璃厂、后海等一样,这样的地方成为历史街区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是金融街区域,作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西城建设成就的地方,也应考虑其在整个北京或者西城文化展示体系当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个城市不会停留在它初建的瞬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文化肯定在上面不断地积淀、丰富,北京也是一样的。
图/百万庄小区 来源:网络
图/金融街 来源:网络
我们有着丰富的资源,但这些资源仍然有碎片化的情况。在最近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各地都有很多历史文化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好像尚未在城市层面得到充分整合,没有形成一种共同的力量来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西城区不止有国家级,还有市级、区级为数庞大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把它们的作用显现出来,这对西城来说是一个挑战。总书记说,要让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要怎么活起来?就是要让它们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人民群众喜欢或者愿意去的空间场所,其中的核心就是要讲好中国的故事。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与树立文化自信
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不断发展、演化、变化的历史,我们今天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离不开自然的环境和城市的建筑,更离不开人。今天人民的生活也是对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滋养和贡献,我们不能仅仅只是把这些东西保存下去,而是要从中获得养分。
西城区有很多很好的实践,例如“四名”汇智、白塔寺街区更新等,它们对于社区文化的激励都很重要。历史街区不一定要完全固守明清的传统建筑式样,在保证和谐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加内容。我认为在历史名城保护过程中让人民有获得感,能够有幸福生活,是最重要的方面。我们希望看到历史文化名城能营造一种氛围,其中能看到幸福活跃的当代生活。
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现在有一项很重的任务,就是中轴线申遗。中轴线申遗对于北京而言也是一次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是讲述好北京故事、中华文明故事的过程。北京东西城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都在中轴线沿线串连起来,展现了一个城市从古到今的活力。中轴线申遗对于北京老城的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是极大的助力。在申遗过程中,通过《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申遗三年行动计划》、《北京中轴线保护条例》等行动和法规建设带动了北京的老城保护,它的影响非常深远。
通过对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和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历史文化表达体系,让历史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通过历史文化的精神和传统滋养当代生活,在当代生活中延续传统,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也用当代的社会生活滋养历史文化遗产,这是今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总书记说过,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这也是我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目标。
*本期内容根据吕舟教授在北京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2020年年会的主旨发言速记稿整理,经作者审定同意发布。整理人:顾芸培,胡玥。
更多西城名城委年会报道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西城名城保护”公号。
相关链接:
推荐|2020年西城名城委年会预告: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再审视
推荐|2019西城名城年会即将开幕:转型发展,再出发
推荐|2018年西城名城年会预告:老城可持续发展与中轴线申遗
作者:吕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
扫码查看清源-吕舟文章链接
*本期编辑胡玥,排版廷廷。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清源或邮件bjchcc@126.com。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清源文化遗产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