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沃集:曲村-天马遗址发现60周年暨晋侯墓地发掘30周年纪念文集
基本信息:编著: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曲沃县文化和旅游局出版社:三晋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8月印次:1ISBN:9787545725445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近年来学者们有关曲村-天马遗址和晋侯墓地20余篇学术文章数篇纪念类文章,以及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发掘影像。回顾曲村-天马遗址和晋侯墓地发掘历史, ...
基本信息:编著: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曲沃县文化和旅游局出版社:三晋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8月印次:1ISBN:9787545725445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近年来学者们有关曲村-天马遗址和晋侯墓地20余篇学术文章数篇纪念类文章,以及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发掘影像。回顾曲村-天马遗址和晋侯墓地发掘历史, ...
基本信息:主编:李晓萍 钟旭洲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2月印次:1ISBN:9787501078264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是目前发现的南宋时期各类金银货币近800件。按照金银质地分为二大部分,分别根据其形制、重量、铭文内容来分类梳理编撰。目录《南宋钱汇》总序 戴志强南宋钱币概论 汪圣锋《金银铤编》凡例综述:南 ...
基本信息:编著:湖北省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3年3月印次:1ISBN:9787501078967内容简介: 《梁庄王珍藏——郑和时代的瑰宝》展是湖北省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展厅设在博物馆南馆三层,面积1900平方米。展出的百余件文物,均出土于湖北钟祥的梁庄王墓。作为重要的皇室成员,梁庄王和王妃的礼仪服饰、生活用具 ...
基本信息:主编:周玉树 吴甲才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736284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古代岩画,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涵盖了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林西县岩画;中卷主要为翁牛特旗岩画;下卷主要为克什克腾旗、红山区、松山区、喀喇沁旗、敖 ...
基本信息:作者:吴建刚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3年1月印次:1ISBN:9787030747174内容简介: 湖北石窟寺属于我国石窟寺四大分布地区之一的南方地区,既有传统石窟寺的共性特点,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书在专项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湖北石窟寺历史沿革、分布与分类情况、基本特征、保存现状及主要风险等内 ...
基本信息:作者:策·图尔巴特 著,萨仁毕力格 特尔巴依尔译,郑淑敏校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2月印次:1ISBN:9787522802374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选择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蒙古国地区发掘清理的174座中小型匈奴墓葬资料(其中包括作者亲自参与发掘的额金河流域106座墓葬)作为主要基础材料,并参考俄罗斯 ...
基本信息:作者:单思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2月印次:1ISBN:9787030738240内容简介: 本书致力于构建屈家岭文化的时空框架和谱系结构,将屈家岭文化分为两期四段,七个地区类型。在广域文化背景下,以文化分期的尺度来揭示屈家岭文化的形成、发展、转化或瓦解的动态变迁过程,并将区域文化互动关系与模式 ...
基本信息:作者:范淑英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3年2月印次:1ISBN:9787573205117作者简介: 范淑英,先后获得南开大学历史学学士、北京大学考古学硕士和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学位。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十余年,现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艺术与考古,曾在《考古与文物》《唐研究 ...
基本信息:编著: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738288内容简介: 本书是洛阳汉唐漕运水系遗址调查报告,以及洛阳运河一、二号古沉船的发掘、保护和复原研究成果。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洛阳汉唐漕运水系遗址调查和洛阳运河一、二号古沉船的发掘的基本资料;下编为在发掘 ...
------------------------------------------------------------------------全文阅读是非曲折六十年——《宝鸡北首岭》的学术贡献与失误(作者:朱乃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文物春秋》2022年第6期)
全文阅读元大都豫顺坊寺观与达官府邸考(作者:林梅村 北京联合大学;原文刊于《中西元史》(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23年。)
------------------------------------------------------------------------全文阅读查海遗址与“查海时代”(作者:赵宾福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丁风雅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原文刊于《文物》2023年第2期)
------------------------------------------------------------------------全文阅读大甸子遗址的绝对年代及相关问题(作者:宋殷 吴小红 潘岩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刘国祥 王明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考古》2022年第12期)
------------------------------------------------------------------------全文阅读稳定同位素视角下的郑州商城居民构成分析(作者:王宁 乌琳莉 刘雪荻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李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聪敏 李素婷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宋国定 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原文刊于《华夏考古》2 ...
------------------------------------------------------------------------全文阅读周原遗址凤雏建筑基址群探论(作者:严志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考古》2022年第11期)
------------------------------------------------------------------------全文阅读考古教学中的中华文明传承与表达再探讨(作者:冉万里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原文刊于《文博》2023年第1期)
山西省政府新闻办2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2年山西重要考古发现,其中运城稷山东渠夏时期遗址和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的发现,令学界对夏商文化价值产生了新认识。运城稷山东渠夏时期遗址的植物遗存。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东渠遗址的夏文化与河南二里头文化有何种关系?冶铜遗址出现贵族墓地,又有何种意义?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 ...
就在新委员报到前几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还在为“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相关工作奔波操劳。陈星灿工作照 去年,因《人民政协报》“中华文明探源·何以中国”的系列报道访谈工作,记者曾辗转联系到陈星灿。遗憾的是,由于与已有日程安排冲突,陈星灿没能接受采访,但他很客气地说,“咱们加个微信,以 ...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120余年以来,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进文明交流互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以及考察安阳殷墟,高度评价了甲骨文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推动甲骨文研究的重要指示。 “如 ...
“仰韶文化全国共发现5000多处遗址,持续时间长达2000年左右,处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与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仰韶文化“东到大海,西至甘青,北抵阴山,南达长江”,拥有广阔的分布空间,对于认识中华文明具有重大价值。 记者了解到,顾万发以主要成员参与或者主持夏商周 ...
“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学科支撑与人才培养。”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长期奔走在文化遗产保护一线的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深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此,在今年两会期间他将提交加强文化遗产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建议,切实为提升文化遗产保护蓄力。 杭侃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考古人才奇缺,面对大规模基本建设中考古工作 ...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文物系统代表委员肩负全体文博人的重托出席盛会,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纷纷表示,报告内容丰富,锐意进取,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 ...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作为连任委员,一直关注文物事业的方方面面,文物保护、文物安全、革命文物、考古工作、黄河文化、让文物活起来都曾是他提案关注的重点,因提案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提案曾分别获得好提案和优秀提案。 谈到连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感受时马萧林说道,“这既是对我上一届工作的肯定,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
“加快推进古蜀文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向世界更好地展现独具特色、极具创造力的中国青铜文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郑喆轩在两会期间建议。 郑喆轩认为,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古蜀文明遗址符合《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列入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具有全球范围内的突出普遍价值。 作为古蜀 ...
8日从在河南郑州举行的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获悉,该省三门峡市陕州城墓地中发现较多夫妻并穴合葬墓及少量工匠墓、春秋战国之交戎人墓等。其中,戎人墓出土墓葬及器物特点已有中原化趋势。墓地部分发掘区域。图片来自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室主任燕飞当日在论坛上介绍,春秋战国之交戎人墓的M368发现陶单耳 ...
作为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重要繁衍生息区域之一,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史前聚落的先民们是如何认知并适应当地复杂自然环境?又以怎样的人地关系创造和延续璀璨辉煌的史前文明?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地势图。 图片来自刘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领导的科技考古团队,利用江汉平原多种田野考古与空间信息方面的资料,结合无人机拍摄、 ...
201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青铜器科技研究》是201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宋健忠、南普恒。内容简介山西是晋文化的发源地,晋国的青铜器蕴含着晋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丰富信息。如何通过青铜器等研究,以物见人,以物见史,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部《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青铜器科技研究(精)》作了有益的尝 ...
崔凯(章静绘)相较于知名农业专家、食品工程博士与上海交通大学MBA课程教授这些身份,崔凯先生更乐意以“农家子弟”与“(半个)文艺青年”自居。这使他的新作《谷物的故事》在具备恢弘的文明史、全球史视野的同时,有了更接地气的人间关怀和更加生动的言说方式。一方面,他“能够跳出书本”,用“产业、经济和社会的视角”切入看似微末而易遭忽视的小小 ...
2009年7月,在青(岛)兰(州)高速公路富县境内施工过程中,发现一批北朝至宋代的佛教石刻造像,出土地点为一寺院遗址。该处寺院,历代志书均无记载,亦未见相关的文字或碑刻史料,据当地传说,寺院名为“广仁寺”或“广年寺”。现依照考古发现以地名命名的原则,将该遗址称为广家寨寺院遗址。 广家寨寺院遗址位于陕北富县张村驿镇广家寨村西北部的一处高 ...
汉画是中国两汉时期的艺术,其内容庞杂,手法多样,形态各异。近日,《中国汉画大图典》出版。这套丛书以我国历年出土发掘的汉代雕塑和画绘作品为基础,整理汇集出约13000个汉画图像艺术单元,按照人物故事、舞乐百业、车马乘骑、仙人神祇、动物灵异、建筑藻饰、丹青笔墨编订为七卷(共八册),每卷辅以门类述要、专题文章介绍。本文综合这套丛书中的部分 ...
作为中国最早发现并进行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水洞沟遗址以其特殊文化内涵和与西方文化的密切关联,在世界、特别是东方史前人类和环境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影响,是国际史前研究的一颗“璀璨明珠”。 水洞沟遗址如何被发现、发掘?为何说水洞沟是东西文化交流中的闪光点?百年来,水洞沟遗址为现代人类起源带来哪些新发现?日前,宁 ...
束带,即系腰带,在古代中国是一种文化习俗。带钩,则是束带的钩挂用具。虽然只是小小的物件,但带钩却拥有至少4000多年的历史。古人因为需要而创造了它,后来又创造了新物件带扣取代了它。如今,束带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束带的习俗却延续了下来。《束带矜庄:古代带钩与带扣》王仁湘 著 文物出版社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出土带钩与带扣的梳理,颇有 ...
我国的文化遗产(本文主要指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挖掘文化遗产的潜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发挥其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是多 ...
基本信息:编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2月印次:1ISBN:9787030736796内容简介: 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6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目录考古新发现 吉林 ...
基本信息:编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0月印次:1ISBN:9787030737205内容简介: 石城子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半截沟镇麻沟梁村东北。2014~201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石城子遗址进行了连续考古发掘,厘清了遗址的形制布局和功能区划。石城子遗址的 ...
基本信息:作者:卜友常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6月印次:1ISBN:9787522706689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考古发掘的119座南阳汉代画像石墓进行梳理,归纳出纯石结构墓6座,砖石结构墓112座,岩洞、砖石混合结构墓1座,其中有墓道73座,无墓道22座,无法确定24座,共计出土汉代画像石1473块。根据这些资料, ...
-----------------------------------------------------------------------全文阅读汉代模块化生产的考古学观察(作者:白云翔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文刊于《考古》2022年第11期)
基本信息:作者:荣新江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1月印次:1ISBN:9787210141266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运用中外稀见历史文献、最新考古资料和权威科研成果,通过对丝绸之路的走向、城镇、战事、物质交流、人口流动、政权与聚落、考古发掘与文化遗存等18个问题的深度分析,阐述了丝绸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 ...
全文阅读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家养黄牛的DNA初步研究(作者:赵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考古学系古DNA实验室,吕鹏 东晓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张桦 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考古学系古DNA实验室,叶茂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蔡林海 杜玮 马骞 甄强 ...
------------------------------------------------------------------------全文阅读以科学的态度发掘遗存,以人文的精神敬畏遗产——对考古学学科性质和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思考之三(作者:宋江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2年第6期)
全文阅读山西蒲县曹家庄墓地随葬动物研究(作者:贾尧 穆文军 田建文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北方文物》2023年第1期)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正在举办的“维托雷·卡尔帕乔: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的故事大师”(Vittore Carpaccio: Master Storyteller of Renaissance Venice)是这位画家首次在意大利境外举办回顾展。维托雷·卡尔帕乔(约1460/1466–1525/1526)是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领军人物,以将神圣历史栩栩如生描绘的大型壮观叙事画而闻名。此次展览展出约45幅油画和30 ...
十八世纪是启蒙运动的世纪,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迷雾,也照亮了南美大陆的面庞。拉丁美洲是混血大陆,欧洲、非洲与美洲文化在此交融,创造了一个梦幻瑰丽、光怪陆离的“麦斯蒂索世界”。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之际,拉美大地也悄然发生了一场“拉美式艺术启蒙”。胡安·罗德里格斯·华雷斯(Juan Rodríguez Juárez),《穆拉托人与麦斯蒂佐人,创造穆拉托 ...
墓葬是呈现当时社会丧葬礼仪的重要部分,是展示社会物质层面的重要载体,也是映射当时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精神信仰等内容的重要窗口。宋代川渝黔地区,流行一种石构画像石刻墓,主要分布于山地和丘陵。现以这类墓葬为例,就其空间的多重性表以浅见。宋墓空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墓葬所处地形地势环境,可称为环境空间;二是墓葬的实体空间,包括墓葬本体、 ...
宋代陈洎《自书诗》卷为宋人孤本,曾为清宫旧藏,溥仪携出宫后遭到撕毁。目前仅余诗稿残卷和颜复残跋,均藏故宫博物院,另有司马光《天圣帖》和苏轼《陈吏部诗稿》,原为此卷题跋,在入清宫前就被分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余部分不知去向。本文联系此残卷、残跋,就诸家所见版本之分歧、历代著录之变化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结合乌台诗案的背景,对该 ...
澎湃新闻获悉,一套集合各机构珍藏古代书画文献稿钞本,包含10种稀见书画文献,内府、私家藏目珍本的《中国书画文献稿钞本丛刊》近日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面世。《丛刊》“初编”所收家藏书画目的原著者,均为研究明清收藏绕不开的人物:曹文埴、曹振镛,翁心存、翁同龢,宋荦、宋韦金、法式善、张丑等等。大量私藏非公开资料首次披露面世,稀见稿钞本文献 ...
故宫博物院藏《沧洲趣图》是明代沈周所作的一件山水长卷。画中一派江南风光,但以往有学者认为此图所绘乃河北省沧州市的风光。然而,沈周一生足迹未至沧州,画中一派江南的景象似乎也与北地风光差距甚大。那么,此图何以名为“沧洲趣”?沈周又是为谁而作?本文结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吴趣:沈周绘画与文官鉴藏》(以下简称《吴趣》)中的一个精彩章节 ...
“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目前正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展出,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文明的约70件藏品,呈现了纯粹之美的力量。此次展览是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与中国现当代艺术机构的首次大规模合作,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Francesco D'Arelli)、意大利考古学家马里奥·格里马尔迪(Mario ...
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三一学院名誉院士,英国学术院院士柯律格(Craig Clunas)教授不久前应佳作书局之邀,举办了题为《明代皇家图像》的线上讲座。在历史的长河中,材料的遗失是常态,而保存下来的部分则是巧合和偶然。艺术史领域,又存在哪些“已知”和“未知”的史料?柯律格教授围绕明代皇家图像展开论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 ...
黄昏时分,地平线上微妙的橙色逐渐上升、变成宝蓝色,再是靛蓝,码头泊着几艘船,在一片广阔的水域之后,是城市建筑陡峭的山墙、教堂的尖顶……这一切让人穿越回1660年,一位艺术家在这里,画出了他之所见。他是维米尔(1632-1675),当时不是名人,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依旧不是。但如今,维米尔的名字与代尔夫特相连,他的《代尔夫特之景》在艺术史上举足 ...
在国内,西文古书收藏的圈子一直比较小众,阿罡算是国内最早一批玩西洋珍版书的人,留学英国的经历让他接触并走上了西文古籍的收藏。澎湃新闻艺术版《藏界》栏目,本期关注的是上海西文珍版书领域的资深收藏者和研究者阿罡。从西方文学史上毛姆、小仲马、哈代、狄更斯等作家手札,到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 )的诗集……阿罡的收藏拉近了与西方文艺的 ...
2023年1月10日,成都平原首次发现的迄今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眉山坛罐山遗址在四川旧石器遗址新发现研讨会上受到全体专家的高度评价,社会各界开始纷纷关注、报道这一重要发现。早在2020至2021年,坛罐山旧石器遗址就已经进行了正式的考古发掘,不过,当时四川考古备受学界和社会关注的是两项“明星级”的考古发现——广汉三星堆遗址6个商代祭祀坑和 ...
从福建武夷山市区向南出发,在连绵起伏的丘陵山路上驱车约40公里,就来到了位于兴田镇城村的汉城遗址。 春节前夕,在城村汉城遗址西城墙外侧,考古人员正对这里的杉树下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在四五米深的壕沟底部,考古项目负责人、福建博物院副院长、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馆长楼建龙正小心翼翼地对沟内的一片炭化竹编遗迹进行取样。“这是不久前刚刚挖 ...
朱提故城遗址位于昭阳区太平街道永乐社区诸葛营村,东南侧紧邻昭通机场,又名诸葛营城址、桃源遗址,1983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作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上的一个重要遗址,2017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朱提故城遗址进行考古勘探,确定为汉晋时期朱提县(郡)治所。201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朱提故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国务院公 ...
汉代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在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青铜容器重要性渐次失落,惟铜镜仍为日常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而成为当时青铜铸制的重点,能工巧匠集心智与技艺于此,创造出足以夸耀于世的实用工艺品,其中汉代铜镜的研究又至关重要。 丰富多彩的汉镜类型中以博局镜类最为突出,国内著作中对此类镜收录较多,1935年梁上椿《岩窟藏镜》中 ...
2023年1月6日,武汉高校读简会举办年终总结会,特邀“楚地出土文献:文本、地方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丛书责编、主编及各位作者分享丛书策划与编校、各书选题及研究思路、未来研究计划等内容。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郭涛主持,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晏昌贵教授、武汉大学出版社李程副编审、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尹弘兵研究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自夏商以来,以青铜礼乐器、兵器为载体的祭祀礼仪、军事体制成为以中原文化区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鲜明象征。京津冀地区商周时期墓葬和窖藏中出土的中原系青铜器已达百余件,其类型、组合的变迁可作为该地区融入中华文明共同体进程的重要实证。由时代特征可将这一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晚商:对 ...
考古发掘简报是田野发掘成果的简要报道,其内容包括遗址位置、自然环境、发掘概况、地层堆积、遗迹、遗物、文化属性、分期与年代等。因考古发掘报告的出版需要一定时日,故发掘简报就成为向社会及时公布考古成果的重要方式。作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发掘简报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对于推动考古学研究、促进文物考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 ...
1985年,吉林农安左家山遗址的发掘,出土了一批层位关系比较清楚的重要考古材料,发掘者陈全家、赵宾福在《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期及相关文化遗存的年代序列》(《考古》1990年第3期)一文中,依据层位关系及对出土陶器的类型学分析,将左家山遗址出土的遗存划分为三期四段。后又依据各期陶器形制和纹饰的变化,结合测年结果及与周边同时期考古学 ...
馒头窑是一种外形呈圆拱顶的间歇式半倒焰陶瓷烧成窑,其雏形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多分布在我国北方,我国中部和南方也有零星分布。早期的馒头窑以柴为燃料,唐代以后北方的馒头窑主要以煤为燃料。《浮梁县志》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即指景德镇烧造陶瓷是从汉代开始的。至迟在五代时期,景德镇便开始使用馒头窑。其后,馒头窑成为景德镇的主要陶瓷 ...
我是见过石先生的。那是我小的时候,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记得有一天,石先生来我家做客,父亲将我拉到先生面前说,这是我家老大,晓悟。快叫石伯伯。石伯伯好!这是我和石先生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也是我们唯一的一次会面。中: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先生;左:石兴邦先生;右:张忠培先生(地点:陕西考古研究院资料室) 父亲与石先生的情谊还 ...
文物也称物质文化遗产,是先人们遗留或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历史的实物见证和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随着数字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物除了传统的保护传承和展示利用方法外,新的保护利用理念也随着技术的发展变革而产生。疫情期间,博物馆利用AR、VR、新媒体等数字化技术,通过直播、线上展厅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共文 ...
近些年来,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 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的持续发掘,发现女神庙在山台范围内,进一步证明庙与山台为一体建筑,从而更加突出了女神庙在牛河梁遗址群的地位。同时外墙体“护坡式”石墙结构与内蒙古河套地区及陕北与晋北黄河沿岸发现的龙山文化早期至夏商时期石城的城墙结构相同,如石峁的皇城台的护坡式城墙,也进一 ...
2022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势必会推动我国文物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吐鲁番是一个享誉中外的绿 ...
秦陵是指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立国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的560余年中,秦人营建的三十多位公、王、帝的陵墓。经过几代考古学家百余年的精心耕耘,先后发现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陕西宝鸡陈仓区太公庙、陕西宝鸡凤翔县三畤原、陕西咸阳渭城区、陕西临潼韩屿乡、陕西长安神禾原、陕西西安韩森寨及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共八处秦陵埋葬区,确认秦公、王、帝(后) ...
1986年良渚文化反山大墓和1987年瑶山祭坛,是“七五”期间(1986~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89年)。1986年的反山发掘就是为了迎接纪念良渚五十周年浙江考古前辈们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古工作,因为有了前期浙北地区良渚墓葬发掘的经验积累,以及瓶窑吴家埠遗址发掘和系统考古调查等相关田野考古工作,尤其是江苏、上海同行们的发掘经验和“土 ...
2020年2月是夏鼐先生诞生一百一十周年,同年6月又是他逝世三十五周年。夏鼐于1985年6月19日去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致送花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胡乔木在《人民日报》发表悼念文章。胡乔木强调指出:“完全应该公正地承认,夏鼐同志和他的合作者们,开创了我国考古学发展的新时代。……毫无疑问,这一切成就是跟夏鼐同志1950 ...
觚是一种多面体书写材料,一般由圆木修治而成。其同简、牍、帛一样,也是古代一种常见的书写载体。从现有文献来看,最早谈及觚用途的是东汉许慎。他在《说文解字·巾部》中指出:“幡,书儿拭觚布也。”南唐徐锴据此在《说文解字系传·巾部》进一步解释为:“觚,八棱木,于其上学书。已,以布拭之。”所谓“书儿”,是指学书童蒙。可以看出,觚曾经充 ...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推动下,包括联合考古、文物修复在内的中非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2017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等单位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组成中国—肯尼亚现代人起源联合考古队。中国考古人首次在东非大裂谷这样的神奇之地,走近20万年前古人类的家园。遗址出土的手斧 ...
一、一本了解陶寺考古的重要指南 自1978年陶寺遗址开始发掘起,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上世纪第一阶段陶寺遗址的发掘取得重要收获,发掘者命名了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陶寺文化”,大型墓地反映出强烈的阶层分化。陶寺遗址自此进入学界视野,围绕陶寺文化面貌、陶寺遗址性质展开热烈讨论,研究热度至今依然不减。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 ...
每一次到年终总结的时候,无论是个人的,一个部门的,还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大家也许都会想到同样一个问题:一年又一年,每一年我们都在总结过去的一年,谋划新的一年,这当然非常必要、非常重要。但问题是,我们所谋划的重点工作,设定的年度目标,描绘的宏伟蓝图,实现了吗?都实现了还是部分实现了?亦或没有实现?实现了的效果怎样? 在 ...
位于湖北十堰郧阳学堂梁子遗址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于2022年12月提取出土,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该发现是2022年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之一,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2国际十大考古新闻。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如何被发现?有何特点?为何它为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提供重要依据 ...
人类遗骸是考古发掘中最普遍、最重要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遗存之一。遗骸上的形态特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它受人类遗传的影响,是人类遗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发生大灾难导致种群灭绝或大规模混血的情况下,人类的形态特征保持相对稳定,且不同人群保持各自的特色。同时,人类遗骸蕴含的化学元素、同位素、遗传信息等为我们全面了解古代 ...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拥 ...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拥 ...
深海考古突破2000米、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实施整体打捞……2022年,中国水下考古备受关注。水下古沉船蕴藏哪些历史“密码”?它们如何反映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脉络?海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贾宾,近日接受专访,以中国首次大规模远海水下考古发掘的“华光礁Ⅰ号”沉船为例,作出解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考古事业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为我们深刻领会考古学的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推动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具有中国特色、中国 ...
基本信息:作者:刘尊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736345内容简介: 本书以秦汉考古资料为基本参考,结合文献等资料,运用考古学及相关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从多个方面对秦汉时期家庭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与秦汉家庭有关的构成内容、内部关系、家庭保障、日常生活物质内容、 ...
基本信息:编著: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肇庆古城墙申遗办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2月印次:1ISBN:9787306076410内容简介: 肇庆府城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先后进行了肇庆古城墙和肇庆府城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肇庆古城墙遗址考古发掘,肇庆府署遗址考古调查、勘探,肇庆市端州区康乐南路(宋城二路至南 ...
基本信息:作者:方向明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1月印次:1ISBN:9787554023099内容简介: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一支重要的史前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渚古城开创了同时期都城营建、布局的新模式,良渚玉器是中华玉文化的主要源泉,以反山M12为代表的王陵在同时期显 ...
基本信息:编著: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0月印次:1ISBN:9787501077861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数十篇论文,共分为四章,包括生活用具、服饰、娱乐、出行;文物类型包括玉器、漆陶器、青铜器、竹木器、牙器、标本等,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文献资料和馆藏文物资源,运用二重证据法、分析法、对比 ...
基本信息:编著: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728142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的绿松石古代文化展览精选全国各地考古发掘出土的绿松石质文物,包含青铜器、铜镜、玉器等各个门类, 从绿松石相关文物视角系统呈现贯穿石器时代与王朝文明的中华文化脉络。目录i 序一 绿松石的“国 ...
基本信息:作者:蔡友振 王云鹏 郭俊峰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9月印次:1ISBN:9787501077762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济南刘家庄遗址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的系统梳理与总结。全书分为九个章节,主要介绍了济南刘家庄青铜器考古发掘概况、文物病害及成因、本体保护修复、铸造工艺研究、矿料来源探究以及对文物保护 ...
基本信息:编:郑岩作者:刘敦愿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1月印次:1ISBN:9787220128240内容简介: 出没于古代器物与画像中的鸟兽草木,题材广泛,映现着人们与自然界生物丰富密切的关联,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含义和艺术脉络。本书通过描述这些图案、纹样的风格,剖析其意涵,来推想古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
基本信息:编著:湖北省孝感市博物馆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8月印次:1ISBN:9787307223240内容简介: 孝感市汉川马口窑是湖北地区著名的窑址之一,其出产的陶器广泛应用于湖北民间并出口海外。本书编者为湖北省孝感市博物馆,主要围绕湖北汉川地区马口古窑址群落进行了考古发掘,并撰写了相关发掘报告,本 ...
基本信息:编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0月印次:1ISBN:9787501078127内容简介: 本辑为汉唐宋元考古专辑,组稿以文物考古资料刊布为主,兼及研究论文;内容包括遗址、城市、墓葬、瓷窑址、科技考古、文物研究等,以期较为全面地反映近年来浙江历史时期晚段考古工作的亮点和成果。目录 ...
基本信息:编著:兰溪市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1月印次:1ISBN:9787501078448内容简介: 宋代婺州,商品经济与码头文化繁华,手工业兴盛,文化灿烂,豪杰辈出,宋代五大窑口之一的婺州窑就在如今的金华境内。“八婺宋韵·金熠银辉——金华地区馆藏金银器精品展”是金华地区首场以宋韵文化为主题的展览 ...
基本信息:编著:国家文物局合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赤峰考古队出版社:故宫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0月印次:1ISBN:9787513414463内容简介: 位于半支箭河中游的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被分为7个地点。1996?1997年赤峰考古队发掘的第I、第II两地 ...
基本信息:编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2月印次:1ISBN:9787551824699内容简介: 统万城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则村北,地处陕蒙交界地带,是十六国时期末代匈奴大单于赫连勃勃所建的大夏国国都。公元五世纪初(407),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 ...
基本信息: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考古杂志社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2月印次:1ISBN:9787522812335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9篇文章,内容涉及考古调查与发掘、专题研究、考古学家与考古学史等方面。目录调查与发掘 太原市金胜村东周铜器墓1989~1993年发掘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5 河 ...
基本信息:编著:龙门石窟研究院 编,杨超杰 陈莉 朱佩 著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0月印次:1ISBN:9787555914044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具有明确纪年的219例代表性窟龛造像。每一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位置、时间、形制、尺寸、造像组合、造像龛内容、造像记释文等。发表的窟龛图像均为彩色照片,部分 ...
基本信息:编著: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0月印次:1ISBN:9787030735430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既包括目前学界重点关注的文明起源研究,又包括考古学理论方法及相关个案研究,涉及考古学史、考古学理论、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唐宋考古、元明清考古、科技 ...
基本信息:编著:湖南博物馆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2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1月印次:1ISBN:9787101146332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马王堆汉墓出土遣策,集各种考释,择优而从,再将简文与出土实物对应起来,进行比对整理;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或讨论名物,或辨别器用,或探析丧葬礼俗。该书利用与实物直接接触的有利条件,尝试将文字词义 ...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2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2月印次:1ISBN:9787100215251内容简介: 汉长安城是西汉和新莽的都城,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设立考古队,对汉长安城遗址开展长期、有计划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经过六十多年的探索 ...
基本信息:编著:蒋乐平 陈明辉 王永磊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0月印次:1ISBN:9787213107719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谱系角度,突破钱塘江南北两元体系,提出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新谱系。本书赓续了浙江悠久深厚的文化血脉,挖掘了浙江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提升了浙江的文化软实力,彰显了浙江在海内外的学 ...
基本信息:主编:李峰 施劲松出版社:中西书局出版时间:2022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2月印次:1ISBN:9787547520291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纪念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学家之一、西周考古的奠基人张长寿先生和考古、古文献、古文字学家陈公柔先生的文集,由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唐氏早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峰和中国社会 ...
基本信息:作者:陈胜前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出版时间:2022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2月印次:1ISBN:9787300311807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针对学生如何开展考古学研究的著作,它以当前考古学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为基础,系统讨论考古学研究的基本主题:首先讨论一些考古学研究的基础问题;然后讨论近些年来在学生论文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
全文阅读古蜀地区祭祀遗存初步研究(作者:冉宏林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四川文物》2022年第6期)
------------------------------------------------------------------------全文阅读吐峪沟西区第18窟新见“千手眼大悲像”壁画考释(作者:刘韬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夏立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文物》2022年第12期)
------------------------------------------------------------------------全文阅读北方地区出土商代前期硬陶和原始瓷的类型和年代研究(作者:牛世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