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收藏级】规划、监测与文物影响评估景观视线分析实用工具

众所周知,无论是世界遗产的遗产区、缓冲区,还是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规划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视历史环境的保存与延续,因此景观视线分析、环境风貌分析是文物保护规划、遗产监测、管理状况咨询或者文物影响评估等工作中经常面对的问题之一。针对不同规模、性质的文物本体,针对不同类型的发展压力或者影响因素,如何进行快速有效的景观视线分析呢?我们挑选了部分案例和方法做一个扼要的分享,期望对相关专业人员

• 巴黎大火过后的冷思考:预防性保护,路在何方?

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北京时间4月16日凌晨,有800多年历史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由于火势凶猛,大火蔓延至巴黎圣母院内部,圣母院的屋顶及塔尖坍塌焚毁,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连美国总统特朗普都出谋划策,建议要及时投放水弹灭火。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随即更新了巴黎圣母院的基本信息,巴黎圣母院,于2019年4月15日部分焚毁。 根据ICOMOS会员的最新消息是: 得益于消防人员的冷静处置,巴黎圣母院主

• 了解你身边的文化遗产——英国布里斯托市公众遗产保护实践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你家是哪的?你是哪里人?第一次见面,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询问对方是哪里人。一则拉近彼此关系,二来判断对方的喜好习惯。倘若此时我问你:你从哪里来?哪里是属于你的地方?你能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么?如果一个地理方位可以成为我们人与人之间判断亲疏远近的标准,如果我们会不自觉地被一个地理方位打上某种文化烙印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了解那个我们出生、成

• 2018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基本信息:编著:国家文物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3月印次:1ISBN:9787501061006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文物局主编的年度快报,收入2018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37项,如贵州 ...

• 扬州唐罗城形制与运河的关系——兼谈隋唐淮南运河过扬州唐罗城段位置

全文阅读扬州唐罗城形制与运河的关系——兼谈隋唐淮南运河过扬州唐罗城段位置(作者:汪勃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2期)

• 郑重|真藏与精鉴:翁万戈对顾洛阜原藏中国书画名迹的考释

顾洛阜(John M.Crawford,Jr.1913-1988年)是西方收藏中国书画最为突出的收藏家之一。其收藏的宋元书画名迹蔚为大观,如宋徽宗《翠竹双禽图》、郭熙《树色平远》、南宋帝后书法团扇等。前不久,由美籍华人收藏大家翁万戈编著的《顾洛阜原藏中国历代书画名迹考释》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在郑重先生看来,顾洛阜的收藏颇可耐人寻味的是他对宋代帝王、帝后的作品。和顾洛阜相交极深的翁万戈对顾洛阜的评论则是:“他最聪明的一 ...

• 遗产视野丨活的“文化”与死的“遗产”

法国巴黎“直把上海作苏州”《艺术世界》的编辑从上海打电话向我约稿的前一天,我参加了巴黎的杜伊勒里公园举办的一个“上海周”的文化活动。那是在卢浮宫、协和广场和塞纳河之间,在以沉着的灰色调为主的巨大空间里,上演的一出色彩斑斓的中国戏。精明的上海人搬来了豫园的翘角飞檐和石库门的民居作为道具;请来了陈燮阳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助兴,清一色的西洋乐器,演奏着民乐铿锵;青瓦白墙下,有老人捻须,美人舞剑;空中漂浮着

• 谁的世界?何以遗产?——看专家如何给世界遗产大会开药方

  更多世界遗产资讯,请关注微博@爱世界遗产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CHINA于去年10月分两篇推送了由燕海鸣、王珏、罗颖、解立撰写的《谁的世界?何以遗产—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观察》,深入探讨了世界遗产大会近年来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未来改进的方向。文章十分精彩,观点鲜明,金句频出。本文试着从中摘取了部分精华片段,供世界遗产爱好者们参考。    原文:  谁的世界?何以遗产?—

• 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状探析

《中国文化遗产》2019年第2期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状探析徐婉君 杜晓帆摘要:与中国临近的东南亚,是“一带一路”政策倡议后不可忽视的区域。透过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自然灾害等不同角度探讨东南亚各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概况,可以观察到它们的文化遗产特征及所面对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可供中国参考。此外,中国作为世界遗产大国,拥有丰富的申遗经验,且与东南亚地区同样拥有东方文化背景,可以给

• 遗产保护理论|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回归: 国际遗产学界新趋势

内容摘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国际遗产学界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跨学科、有反思性的研究潮流正在兴起。其总体特点是以人为本,对遗产的物质性与文化性进行整合思考,重新理解遗产,重视遗产发挥的作用。其研究主题包括遗产的再理论化、遗产价值、对遗产保护运动中忽视民众的偏颇进行反思、对世界文化遗产再思考等。国内遗产领域有必要与时俱进,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出一条符合国情

• 学术文摘丨建筑遗产“修复”理论的演变及本土化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2019年第1期建筑遗产“修复”理论的演变及本土化研究陈 曦“修复”作为保护实践的重要策略对于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修复”一词在西方的来源和演变,反映了修复实践与保护思想的互动关系和同步发展。修复实践中工具层面的合理性与保护思想中价值理性的对抗,“修复”在中国语境中的转译与发展,揭示出“修复”是塑造保护思想理性的的重要手段,需要批判性地纳入到理论体系和实践

• 北方长城沿线璜形项饰窥探

北方长城沿线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北方系金属器虽见有一定数量的金器,但多以青铜器为主。这类以工具、武器和装饰品为基本组合的金属器,以其独特的造型及各种动物或怪兽纹的装饰风格在广袤的中国北方地区独树一帜。考古发现表明,自新石器时代始,以各种骨珠、贝壳、松石、玛瑙珠等组合而成的项饰即已成为远古居民重要的装饰品;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 ...

• 荣新江 | 追念耿昇先生

一支译笔润春秋 一年前(2018年4月10日),耿昇先生突发心脏病,离我们而去,终年74岁。按照古人的看法,这个年龄已经是“古来稀”的了;但在医疗比较发达的现在,又显得走的太早,走的太快。我当时在南方旅途中,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十分震惊,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耿先生的身体很好,说话气壮如牛,有使不完的劲,怎么会一下子就走了呢。一年过去了,今日中外关系史学会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耿昇先生纪念会,正好条理一下我

• 沉船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

沉船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丁见祥)  从河湖到海滨,从滩涂海湾到深海大渊,凡桥梁堤坝、港市码头、海事交通、渔业商业、工具武器、船舶货物都可能成为水下考古的研究对象,也是讨论海上丝绸之路问题时经常涉及到的内容。但从车、马对于陆地交通的革命性意义来看,船舶作为航海往来、贩洋贸易的载体和媒介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沉船是古代航海事件与海事风险的直接体现,沉船考

• 安徽博物院藏青白釉蝴蝶结饰执壶

1963年11月,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的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一件青白釉蝴蝶结饰执壶,现藏于安徽博物院。该执壶为盂形口,尖唇,细颈,溜肩,弧腹,肩部置半环形双系,长细曲流,流口略低于壶口,盘口与壶腹之间置扁条形把手。壶身上腹部压印六瓣瓜棱形,下腹部饰六瓣仰莲纹,宛如一注子与注碗的合体。细曲流根部贴塑由单股泥条捏成的四瓣蝴蝶结形装饰,执壶釉色为青白釉,微泛黄,由于釉层较薄,

• 春秋战国玉器鉴定零拾

在汉以前的古代玉器纹饰设计中,抽象的纹饰始终占据着主导设计地位,譬如:红山文化玉器是抽象造型设计的滥觞,殷商玉器紧步其后尘,最典型的就是那件1985年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1号墓出土的整体造型呈“M”形的玉雁;良渚文化玉器是另一种纹饰抽象化的肇始,兽面纹就是经典中的经典。春秋时期的纹饰设计直接跨过了相对写实的西周。春秋时期常见的四种纹饰春秋玉器的纹饰设计已经明显地摆脱了用纹饰作为

• 东方考古(第15集)

基本信息: 编著: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3月 印次:1 ISBN:9787030608321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东方地区和东亚地区考古学为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本集收录18篇研究论文和2篇调查、发掘报告,内容涉及聚落 ...

• 考古发现与世界文明研究话语权

以世界文明的视角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要方向,但在近年来海外考古项目蓬勃开展的背景下,中国考古学才真正开始在世界文明研究中争取到自己的话语权,也才真正开始有机会在触摸异域文明的过程中感悟自己文明的独特灿烂。

• 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知 “考古中国”发布四项成果

  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发布了湖北胡家草场墓地、湖北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陕西西安千林郡小区积沙墓项目、陕西西安鼎润新城十六国墓葬项目4项考古成果。  为配合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建设,2018年底,荆州博物馆对胡家草场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18座。胡家草场墓地十二号墓出土西汉简牍4546枚,内容包括历谱、编年记、律令等。其中,考古发现经方简1000余枚,记录了45种传统方技 ...

• 辽源市龙首山山城考

辽源市周边地势丘陵起伏,群山环抱,东辽河横贯市区由东向西流去。此河两岸,为东部长白山与西部松辽平原过渡地带。这里山清水秀,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早在三千年前,古老原始先民就曾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辽源周边区域,带戳点纹新型青铜文化遗存在东辽河上游一带分布最为密集。这种属秽貊族系最具特点的新型青铜戳点文化,在辽源周边地带显得十分发达,辽源是这种最具代表性的青铜戳 ...

• 新砦遗址新砦期花边罐及其启示 ——以AT3与AT6内解剖沟东壁地层剖面为例

以往公布的1999年、2000年新砦遗址发掘材料显示(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密新砦——1999~2000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以下简称《新砦》),花边罐见于新砦三期(二里头文化),不见于新砦二期(所谓“新砦期”)和新砦一期(当地龙山文化遗存)。因此花边罐被当作区分二里头文化与“新砦二期”的标型器之一。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

• 西部考古(第17辑)

基本信息: 编著: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 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月 ...

• 荣新江 | 西域粟特移民聚落考

粟特人,是属于伊朗人种的中亚古族,在中国史籍中又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杂种胡、粟特胡等。他们原本生活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珊河流域,即古典文献所说的粟特地区(Sogdiana,索格底亚那),其主要范围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粟特人长期受其周边的强大外族势力所控制,先后臣属于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朝、康居国、月氏部、贵霜帝国、嚈哒国等。粟特人在各族统治下,没有灭绝,

• 沙知 | 《向达先生敦煌遗墨》序

《敦煌余录》是向觉明先生的一部遗稿,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四年两次考察敦煌的重要收获。向先生生前大概没有视之为定稿,出于审慎,历二十年竟未脱手,仅个别文献曾为文发表。向先生这种治学态度,凸显出前辈学人企求极致的优良传统,足以垂范后学。遗稿所收悉录自敦煌私家秘藏,件数虽不算多,但几乎全是佳品,有的至今是石窟遗书中孤本,学术价值甚高。向先生巨眼识珍,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满怀“抢救”敦煌遗珠的激情,孜孜不倦

• 荣新江 | 追念沙知先生

沙知与朱雷、唐长孺、马雍先生合影2017年4月23日,我们敬爱的沙知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2岁。沙先生遗嘱不举行任何悼念活动,所以我是过了“五一”节之后才知道这一消息的。沙先生对我也是恩重如山的长辈,按惯例,我是要写一篇追悼文字的。正巧王静转达刘后滨先生的意思,希望我写的文章放到今年编辑的《唐宋历史评论》。我考虑这篇文章发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刊物上最合适,因为沙知先生与人大历史系关系最为密切,从

• 中国交通运输文化遗产的初步认识

全文阅读中国交通运输文化遗产的初步认识(作者:贺云翱 陈思妙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原文刊于《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第一期)

• 戴斌:文化遗产的功能重构与价值实现

5月5日,由江苏省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扬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合作论坛”在扬州举办。戴斌院长应邀出席并为大会做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盛蕾董事长,  同志们,朋友们,  下午好!  我承认如下观点,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但还是愿意将它作为这篇演讲的出发点: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加以活化和利用,有的甚至连保护和保存的必要都没有。虽然无论见过去伟大如秦皇、汉

• 埃及发掘出一处古王国时期墓地 出土文物众多

5月4日,在埃及吉萨,考古学家在墓穴内工作。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穆斯塔法·瓦齐里4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埃及一支考古队在吉萨高地大金字塔附近发掘出一处埃及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的墓地。 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新华社开罗5月4日电(记者 李碧念)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穆斯塔法·瓦齐里4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埃及一支考古队在吉萨高地大金字塔附近发掘出一处埃及古王国时期(

•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海”字铜印考释

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自2015年公布以来,出土各类器物一万余件套,出土器物种类、数量位居同时期诸侯王墓之最,引起巨大轰动,围绕墓葬形制与出土器物研究成学界关注热点。纵观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诸如孔子衣镜、马蹄金、麟趾金、“大刘记印”、漆器、编钟、当卢等器物探讨,少有涉及“海”字铜印者。印绶是汉代社会身份地位与阶级等级的象征,在汉人“事死如生”丧葬观念影响下,墓中陪葬玺印更是反应墓主生前政治活动的重要物

• 写入《孟加拉国史》的中孟考古发现——阿底峡高僧故址发掘记

  在新版《孟加拉国史》(第1卷)中,有一章节介绍历史古都毗诃罗普尔,其中部分内容吸纳了中孟联合考古毗诃罗普尔遗址群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  毗诃罗普尔(现为孟什甘杰县)是孟加拉国高僧、孟中文化交流使者阿底峡的故乡。公元11世纪,阿底峡前往中国西藏弘法并在西藏圆寂。他与中国东晋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同为中孟历史、文化、宗教、文明交流的先行者。如今,中孟考古人员的共同努力使阿底峡生活的历史环境逐渐清晰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