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山东宁阳后伏山遗址发现岳石文化至西汉晚期遗存

为配合宁梁高速公路建设,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4月至6月对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后伏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后伏山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位于宁阳县伏山镇后伏山村西北约500米处,东临洸河,地处台地,北高南低,现为耕地。初步勘探遗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椭圆形,南北约800米、东西约300米。此次工作发现岳石文化时期至西汉晚期大量遗存,共清理灰坑184个、灰沟28条、灶4座、水井1眼。

• 关于敦煌莫高窟2019年7月8日恢复正常开放的公告

游客朋友:当前敦煌天气已转晴,通往莫高窟窟区的水毁道路已恢复通车,莫高窟已具备正常开放条件。经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决定,自7月8日07:30起莫高窟恢复对游客开放。参观咨询电话:4008-333-715特此公告!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2019年7月7日

• 关于2019年7月7日莫高窟暂停开放最新通知

亲爱的游客朋友:受强降雨影响,莫高窟窟区积水较多,湿度较大,窟前大泉河发生洪水,造成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通往莫高窟窟区道路9公里处道路被冲毁,前往窟区的唯一道路中断,目前正在全力抢修。为确保窟区文物及游客安全,经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决定,2019年7月7日莫高窟暂停开放,启动洞窟暂停开放应急预案。1、凡预订今日(7月7日)A/B/C类参观门票,未出票的订单将统一做免手续费退单处理;2、已出票游客,请持票游 ...

• 首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二)——“元上都申遗与元代城市考古”讲座纪要

 根据城市考古工作的培训需要,首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采取以实地参与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辅以专家授课、学术研讨和参观考察等的研修方式。  2019年7月2日上午,研修班开班仪式结束后,专家授课第一讲“元上都申遗与元代城市考古”在巴林左旗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四层会议室举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自治区博物院院长陈永志全面地介绍了元上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历程,以及元上都考古工作所 ...

•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2019年春季考古再获新成果

2018年春、秋两季,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及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绛县西吴壁遗址发掘出大量夏商时期的冶铜遗存,成为2018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之一。2019年3至6月,联合考古队继续在西吴壁遗址开展考古工作,钻探与发掘同时推进。钻探主要在遗址东部开展,并涉及遗址西部部分区域。钻探面积达17万平方米,旨在了解遗址主要区域的堆积概况,探索不同功能区在遗址中的分布情况,并追踪此前发现的壕沟的 ...

• “沉银重现——四川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粤博开幕

 7月4日,由广东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和眉山市人民政府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协办的“沉银重现——四川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展览重点展出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这是广东省博物馆2019年度国内文物交流的大展之一,也是粤博继2018年成功推出“古蜀宝藏——四川文物精品展”之后粤川两地文博交流的 ...

• “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 数字人文研习营在敦煌莫高窟召开

数字化是当代学术研究的基本背景。超大规模的数字化文献在为学者和学术活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学术路径和学术方法。如何应对不断增长的人文研究对数字化的需求、建设大规模数字文献集合及相应的分析性工具、创新人文研究范式是当代人文学者和图情业界共同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敦煌研究院在探索敦煌石窟数字保护技术方面走过了20多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数字保护研究与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7月3日 ...

• 山西永乐宫将开发文创产品让元代壁画“活起来”

 西省芮城县永乐宫被誉为“东方艺术画廊”。近日,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与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签约,双方将合作开展永乐宫系列文化产品的研发,深度挖掘永乐宫文化艺术内涵,让这些元代壁画“活起来”。  “这是永乐宫第一次进行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运营的尝试。”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馆长席九龙说,永乐宫壁画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此次合作将深度挖掘永乐宫文化艺术内涵,全方位推广永乐宫品牌,使得永乐宫壁画为更多 ...

• “孔子衣镜”首次亮相海昏侯常设展览

  日前在江西省博物馆看到,“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进行了展品更新,其中,西汉矩形铜镜“孔子衣镜”为首次公开展出。  “孔子衣镜”出土于海昏侯刘贺墓的主椁室内。衣镜集镜体、镜背、镜掩(镜盖)、镜架与图文为一体。其中,镜体为光洁的矩形铜板,出土时从中间断裂为上下两块,通体素面无纹饰。镜背木质,保存较完整。镜背表里均髹红漆,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绘于镜背上,衣镜上的孔子以布衣形象示人,其 ...

• 中美共话千年丝路:百余件吐蕃文物讲述汉藏文明

 “此次展览通过吐蕃时期和丝绸之路沿线的艺术珍品,展示吐蕃文化艺术的历史渊源及其与丝绸之路文化的相互影响。”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表示,吐蕃时代敦煌石窟与当时及其后吐蕃地区持续发展的佛教艺术,是今天认识和研究汉藏历史文化重要而珍贵的资料。7月2日晚,“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 魏建军 摄  2日晚,“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来自全 ...

• 吐蕃艺术珍品大展在敦煌举办

  2日晚,吐蕃艺术珍品大展《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  展览共展出来自海内外近30家文博机构的120余件(套)精美文物,包括丝织品、金银器、佛像等。大部分海外展品为首次来华展出。展览分为史前的青藏高原、吐蕃登上历史舞台等7个单元,呈现了吐蕃时期文化艺术的历史面貌及其与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流互动。7月2日,观众在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参观。新华社发(周斌全 摄)  ...

• 重庆大足石刻卧佛开始整体修复

 近日,在大足石刻宝顶石刻景区,拥有世界最大石雕半身卧佛像称号的卧佛——全长31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图启动整体修复,预计整个修复工作将耗时8年。作为国家文物局选定的首批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之一,卧佛保护修缮工程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前期勘察研究设计及局部病害治理阶段,历时3年,目前已完成。第二阶段工作为试验性保护修复,于6月29日启动。第三阶段为全面保护修复实施阶段,预计到2023年修复完毕。据大足石刻研究院 ...

• 首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成功举行

  2019年7月2日,首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四层会议厅成功举行。来自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和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的6位学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赤峰市文物局、巴林左旗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等文博系统的相关人员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开 ...

• 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论坛暨图片展在莫高窟成功举办

6月29日,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论坛暨图片展在拥有1653年历史的莫高窟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暨图片展由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甘肃省科学技术厅主办,敦煌研究院、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重点实验室承办。出席本次活动的有何梁何利基金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海军航空大学、故宫博物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 ...

• 守护莫高窟不忘初心 文化弘扬再添新力--敦煌研究院携手星愿基金共同助力文物保护传承

为更好地保护莫高窟石窟艺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6月29日晚,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与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正式宣布合作,共同开启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教育扶贫项目,共同致力莫高窟玻璃屏风保护措施及瓜州广至藏族乡的青年教育资助。双方将以文物保护、文化弘扬与公众教育为切入点,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杨秀清,北京梅赛德 ...

• 不忘初心齐奋进 牢记使命谱新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6月29日,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演讲活动及“不忘初心,我们永远在路上”专题晚会。文化弘扬部部长李萍及主要领导出席活动,这是文化弘扬部成立后首次大型主题活动,也是旺季来临之际,一次鼓舞人心的动员大会。文化弘扬部全体同仁欢聚一堂,满怀喜悦和激动,表达对党的祝福,展示莫高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活动开始前 ...

• 著名敦煌文物保护专家李最雄先生逝世

7月2日,我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甘肃省第八届政协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原参事,敦煌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馆员李最雄先生,因病在兰州逝世,享年78岁。李最雄先生是我国第一个文物保护领域的博士、古代壁画和土遗址科技保护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李最雄先生1941年生于兰州,196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1991年获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保存科学博士学位。历任敦煌研究院保护所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兼任兰州大学 ...

• 郴州北湖区石盖塘发现西汉墓葬

铺上墓群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石盖塘镇大溪村铺上组(图一),北距郴州市区约17公里。墓葬分布于大溪村周边低矮山岗的缓坡地带,年代为汉晋时期。2012年11月—2013年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地市相关单位对中国石化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新粤浙管道)湖南段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发现新粤浙天然气管道线在郴州市境内穿过文物点铺上墓群(图二)。

• 湖南临武县黎家坪发现汉代墓葬

2018年11月,临武县汾市镇黎家坪村村民修建乡道时发现有古墓被盗。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时派人到现场勘察并按照程序上报到湖南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 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后,2019年1月底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黎家坪被盗古墓的抢救性发掘工作。现将发掘的墓葬简要介绍如下。

• 广州一寺庙发现晚唐大规模陶器堆积

考古人员介绍,此次考古最重要的发现是晚唐时期大规模陶器堆积和五代南汉时期大型砖铺地面。晚唐时期陶器堆积为一不规则灰坑状遗迹,坑内集中埋藏大量陶器和釉陶器,总数超过100件,包括坛、罐、碗、执壶等。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批陶器和釉陶器可能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残损,从码头上岸后被发现并挑拣出来堆放于此。遗址附近可能原有运输陶瓷器的码头。

• 西北大学中亚考古10年 | 用文物和遗迹还原丝绸之路真实历史

西大考古人与丝绸之路结缘甚深几十年来,一代代西大考古人从丝绸之路起点出发一路行进至中亚他们,在丝路上留下了怎样的印记又书写了多少西大故事呢结缘丝路考古1938年,西北大学前身——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考古委员会对位于陕西省城固县的丝绸之路开创者张骞的墓葬进行了发掘和修缮,自此,西北大学考古学科就与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师生发掘张骞墓在此后的80余年间几代西大考古学人围绕丝绸之路

• 陕西“丝绸之路”申遗成功5周年回眸

小雁塔倾斜沉降监测陕西文物事业新成果暨文创产品展亮相丝博会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大唐风华”展“长安丝路东西风”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成立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审议通过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包括陕西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7处遗产点在内的33

• 大足石刻卧佛正式启动修缮

国家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造像保护修缮工程29日在大足石刻宝顶山正式启动。   宝顶山卧佛、小佛湾造像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千百年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下,石刻造像病害缠身。鉴于此,经前期调研和反复论证,该保护修缮工程被列为川渝石窟保护示范试点项目之一,于2016年5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项目经费由国家文物局专项补助经费全额补助。

• 守护莫高窟不忘初心 文化弘扬再添新力

为更好地保护莫高窟石窟艺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6月29日晚,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与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正式宣布合作,共同开启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教育扶贫项目,共同致力莫高窟玻璃屏风保护措施及瓜州广至藏族乡的青年教育资助。双方将以文物保护、文化弘扬与公众教育为切入点,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 广州大佛寺南院建设工地考古获重要发现

 从2018年9月开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广州大佛寺南院工程建设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发掘面积600平方米,考古发现唐、五代、宋、明、清时期文化遗存,清理磉墩、灰坑、水井、路面等遗迹,出土了丰富的晚唐、五代及宋代遗物。6月27日,记者来到大佛寺南院区工程考古发掘工地现场,项目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广州大佛寺院内,是广州市“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记者在现场看到,发 ...

• 到洛阳博物馆 欣赏克孜尔石窟壁画

  展出的壁画复原品  想不出洛阳就能身临其境欣赏克孜尔石窟壁画?机会来了。6月18日,“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走进洛阳博物馆,感兴趣的市民可去参观。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境内,现遗存洞窟349个,壁画近万平方米,展现了从公元3世纪至公元9世纪佛教艺术在龟兹地区的创造发展成就。  据新疆龟兹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克孜尔石窟壁画被外国探险队肆意 ...

• 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6月20日开展

    展厅一角 黄超 摄  作为洛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文化交流合作项目,“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将于20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展。6月18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所有布展工作全部完成,罗马金币、安菩墓志等重点文物将揭开神秘面纱。  洛阳博物馆馆长谢虎军介绍,该展览以安菩夫妇墓出土的罗马金币、墓志、唐三彩等75件(组)精品文物为载体,将从“安菩是谁”“安菩 ...

• 洛阳关林、南阳府衙、赊店古镇等河南10处遗产点列入万里茶道申遗项目

  大河报记者5月26日从文物部门获悉:今年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标志着万里茶道跨国申遗进入了关键性环节。  其中,我省南阳府衙、赊店古镇、半扎古镇、洛阳关林、潞泽会馆、洛阳山陕会馆、太行陉(河南、山西)、南阳天妃庙、扳倒井驿站、郏县山陕会馆10处列入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清单。  在人们印象中,与茶相关的古老遗存,首推西南边陲茶马古道,内陆省份似乎不沾边。此次10 ...

• 洛河:隋唐大运河的核心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理位置上的两个形态。洛河,在隋唐大运河这条水运大动脉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不仅是这条大动脉的核心,还是隋都洛阳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隋唐时期的御河。  一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中国大运河始创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今扬州与淮安之间开凿的邗沟是中国大运河最早的一段。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杨广 ...

• 汉墓壁画中的二龙穿璧:以生动之“形” 寓升仙之“切”

    新安磁涧西汉墓壁画中的龙和玉璧    洛阳金谷园新莽墓壁画中的二龙穿璧  龙和玉璧是汉墓壁画中常见的物象,它们或独立出现,或互相缠绕共同出现,多具有避除不祥、引魂升仙的功能。  近日,记者在河南古代壁画馆中看到许多有龙和玉璧组合出现的壁画,这样的组合叫做二龙穿璧。二龙穿璧画面中通常有两条龙和一块或几块玉璧,龙和玉璧互相缠绕。  发现于洛阳金谷园新莽墓中的一幅壁画是二龙穿璧画像中最精彩、最典 ...

• 洛阳新增8个中国传统村落

  6月23日,记者从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获悉,在日前公布的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我市有8个村庄入围,分别位于孟津县、新安县和嵩县。    此次仅嵩县就有5村入选  此次公布的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由住建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文物局六部门共同组织评选。在各地初步评选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全国2666个传统村落榜上有名,其中河南省 ...

• 粟特人在洛阳的“唐漂”生活

    三彩鸡  武则天执政时期,以洛阳为“神都”,广修宫苑、凿窟礼佛,对外来文化实行开放包容政策。东都洛阳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万国来使,成为东方世界的中心。以安菩夫妇为代表的粟特人,不远万里来到大唐,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唐漂”生活。  近期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的“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不仅会展现安菩的传奇人生,也将从侧面表现粟特人在洛阳的生活轨迹。  1 一位来自安国的“ ...

• 跋涉万里 洛阳这批珍贵文物抵达塔什干

    包装三彩人物俑  “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即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展。目前,这批珍贵文物已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这些文物是如何跨越近5000公里抵达塔什干的?洛阳博物馆馆长谢虎军介绍,文物在出境展览过程中要涉及展览申请报批、文物出境鉴定、文物运输包装、文物点交、海关出境查验等环节,这就需要首先做一份文物详细信息表。  针对特展展出的每一件文物,洛阳 ...

• 洛阳探索文旅融合:让文化“活”起来

    洛阳“网红”景区——洛邑古城徐文波摄  古都洛阳已经成了新晋“网红”。  在某视频平台的“打卡”榜上,洛阳高居榜眼。华灯璀璨的应天门、别具一格的九洲池、古今辉映的洛邑古城,这些“网红”地标成了洛阳新的旅游名片。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是洛阳城的生动写照,全市馆藏文物达40余万件。然而,洛阳文化旅游长期面临一个尴尬——“有说头,没看头”。另一方面,洛阳发展全域旅游面临 ...

• 洛阳:让文物走出去讲好洛阳故事

    洛阳博物馆馆长谢虎军(左二)接受乌兹别克斯坦媒体采访(图片由黄超提供)  “这些三彩真漂亮!”6月20日,为期3个月的“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展,吸引了众多乌兹别克斯坦民众前去观展,一名乌兹别克斯坦小女孩望着展柜中的三彩器,惊喜地说。  近年,洛阳博物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积极整合资源,探索出一条文物出境展览之路,让文物走出库房“深闺 ...

• 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将于阿塞拜疆举行 良渚遗址盐城湿地申遗结果7月初揭晓

  更多世界遗产资讯,请关注微博@爱世界遗产巴库会议中心  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将于2019年6月30日至7月10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巴库会议中心举行,这将是该国首次举办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今年申遗的两个项目: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江苏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最终结果预计在北京时间7月5日至7月8日期间揭晓。  江苏盐城、浙江杭州,今年中国的世界遗产将来自

• 台北故宫一次展13件汝窑瓷器,院方称要“看好看满”

目前全世界仅存汝窑瓷器不足100件,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收藏21件,而在昨天对外展出的“泥土的坐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陶瓷展”中,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次性拿出馆藏13件汝窑瓷器,其中包括“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等重量级文物。除了大规模地展宋、明、清官窑瓷器瓷器外,展览还呈现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日韩等东亚各国瓷器。澎湃新闻获悉,6月29日,“泥土的坐标—院藏陶瓷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S201陶瓷展厅开幕。汝窑瓷 ...

• 第43届世遗大会今天阿塞拜疆开幕,良渚申遗将最终揭晓

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于2019年6月30日——7月10日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澎湃新闻获悉,本次大会将有38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接受审议,包括30处文化遗产、6处自然遗产、2处混合遗产。今年,中国有两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备受关注的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已获得咨询机构ICOMOS推荐“列入”,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迈入了世界遗产 ...

• 卢浮宫呈现浪漫主义先驱安托万-让·格罗的画作

6月27日至9月30日,法国卢浮宫举办浪漫主义先驱安托万-让·格罗绘画作品展。展览将展出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作品40余幅,汇聚了大量从卢浮宫绘画部还有德拉克洛瓦博物馆借出的作品。展览回溯了艺术家整个艺术生涯,从他早期接受培训到艺术风格的成熟时期,并为大众展现他鲜为人知的绘画技巧。安托万-让·格罗, 亚历山大和比塞弗勒斯(Alexandre et Bucéphale )© RMN-GP (musée du Louvre) / Michel Urtado据卢浮宫公开的资料, ...

• 中美联袂献礼2019 全球视野对话丝路文明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国际首个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大展将在敦煌开幕

展览时间:2019年7月3日—10月22日展览地点: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指导单位:国家文物局主办单位:敦煌研究院 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2019年7月2日晚,“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将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开幕,展览为期110天,于10月22日闭幕。这是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主办、海内外近三十家文博机构协办的大型国际展览,来自全球的120余件套精美文物,将立体呈现吐蕃时期文 ...

• 艺术研究部党支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督导、指导学习交流会

6月21日,敦煌研究院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二督查指导小组深入艺术研究部党支部,举办了督导学习交流会。会议由艺术部党支部书记杨新仁主持,第二督查指导小组组长,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先堂到会指导。对艺术部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体情况和近期副处以上管理人员、副研以上专业人员及支部全体党员同步集中学习与交流情况进行了督查指导,并以讲党课的形式对主题教育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进 ...

• 故宫研究院长沙简牍研究中心揭牌

 6月25日,为进一步夯实长沙简牍博物馆作为简牍专题文物保护、研究、展览、学术交流中心的地位,强化外向功能,搭建简牍文化交流对话的平台,长沙简牍博物馆联合故宫研究院、西泠印社、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召开“长沙简牍博物馆最新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中共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山,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江文辉,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王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荣强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故 ...

• 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政府三方共建热水墓群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

  6月24日,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政府《共建热水墓群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西明,青海省副省长杨逢春出席仪式。  刘玉珠表示,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的热水墓群是青海众多宝贵 ...

• 四川成都正府街发现明代郡王府遗迹及唐宋时期大型建筑基址

 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通过对成都青羊区正府街遗址近一年的发掘,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明代郡王庆符王府相关建筑遗迹,出土了大量琉璃龙纹瓦当、琉璃凤纹滴水等建筑构件,还发现一组从晚唐五代沿用至南宋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出土的器物 严易梦 摄  正府街遗址现场负责人唐彬介绍,其中发掘出的明代建筑遗迹主要分布于发掘区北部及南部,该建筑群至少存在东、西两组院落,且布局规整,皆为正南北向。正府街遗址发掘现场 ...

• 遍布“三国迷”的日本,借展魏蜀吴考古文物呈现“三国志”

和中国一样,“三国迷”遍布日本,甚至可以说,不少日本人对于三国的熟悉程度并不亚于中国人。距今约1800年的东汉末年,汉王朝衰微,天下分为魏、蜀、吴三国,众多文臣武将轮番登场,浪花淘尽英雄。此后,历史带上了传说的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澎湃新闻获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将于7月9日举办展览“三国志”。此展是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的特别展,通过汉朝到三国时代的文物及最新研究成果,以曹操、刘备、孙权等三国 ...

• 河南发现国内最早北斗九星天文遗迹,距今5000多年

近日(6月20日),河南郑州青台遗址发掘出“北斗九星”遗迹,专家确认为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中期的天文遗迹,这也是目前国内考古发掘出的最早的北斗九星遗迹。本文图均为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图这处遗迹位于河南郑州青台遗址发掘现场。遗迹中,7个大小不一的罐子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状排列,另外还有两个罐子分别放置在两侧。据专家介绍,这样的排列形状,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形式高度契合。河南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顾万发:很 ...

• 陕西7处遗产点已实施保护维修展示工程50多项

慈氏阁维修工程施工。陕西省文物局  中新网西安6月21日电 (记者 田进)记者21日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当地近5年来不断加大遗产保护力度,在坚持原真性和完整性前提下,陕西7处遗产点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了保护维修展示工程50多项,保护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联合申报的“丝 ...

• 新时代 新模式——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文创发展交流会

5月27日,香港设计商会主席、香港博物馆专家顾问(设计)叶智荣先生、西华大学品牌研究院院长刘晓彬及四川大学商学院创业创新促进会会长刘波一行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交流。博物馆文创与营销部副主任黄华、产品策划设计负责人邱扬、版权管理与运营负责人刘芳及成都金沙东君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员接待并就金沙文创发展展开交流。

• 重庆大足石刻卧佛将正式启动修缮

记者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国家文物局川渝石窟重大示范项目试点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和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将于6月底正式启动。大足石刻释迦涅槃圣迹图为宝顶山第11龛,俗称卧佛。佛像慧眼微闭,神态安详,右侧而卧,下半身隐入崖际,右肩陷于地下,佛半身卧长3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身卧佛造像,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科学、宗教价值。由于卧佛暴露在露天环境中,在千百年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下,石刻造像发育了 ...

• 苏博展董其昌与晚明各流派,龚贤查士标都是其追随者

自从去年12月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之后,董其昌在中国书画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得到了全方位的重识与解读。到底董其昌的影响有多大?苏州博物馆依托馆藏对董其昌所处时代及明末清初画坛各流派做了一次梳理。6月25日,“集其大成:苏博藏董其昌及晚明各流派绘画特展”在苏州博物馆二楼吴门书画展厅开幕。“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从苏州博物馆获悉,此次展览特别遴选馆藏董其昌师友圈与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