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头安金步摇 摇曳在平城

  步摇,是一种头饰和冠饰。战国时期楚国宋玉《讽赋》曰:“主人之女,垂珠步摇”①,是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步摇”之名 。汉刘熙《释名·释首饰》:“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②。即头上的垂珠随着人的行步而摇曳,称之为步摇,之后发展出现金步摇。众多学者对步摇进行了研究③。田立坤先生将中国古代步摇分为垂珠、爵兽、花树步摇三类④。 垂珠步摇是在钗簪之类首饰上系挂垂珠,出现于战国时期,流行于汉代,如西汉长沙马王堆1

• 中老沙湾拿吉省联合考古发掘项目侧记之发现篇——管中窥一斑

2018年12月10日,与发掘有关的各方面的协调工作终于完成,Thengkham East遗址的发掘工作正式开始。Thengkham是vilabouly县城南部一座绵延数公里的大型山脉,位于矿区中部偏北区域。根据老挝考古同行以往数年的考古调查,Thengkham山区已经发现了十几处遗址(下图中的绿色区域),每个遗址依据遗址位于Thengkham山脉的不同方位而有不同的命名。遗址位置图Thengkh

• 文化遗产公开课走进江西

11月30日,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公开课《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为例》在江西吉安开讲,主要讲述了江西近年来在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取得的经验。公开课邀请了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徐琳琳主讲,“国家文物局2018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研修班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培训班”参会同志听取了讲座。公开课从实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工程的价值和意义 ...

• 湖北将打造全国首家“5G智慧博物馆”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王政)游客在博物馆内,可通过5G技术“穿越”回楚国,通过车马坑身临其境感受楚文化的博大与精深。11月29日下午,中国移动湖北公司、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宣布,将推出全国具有示范性的“5G智慧博物馆”。今后,游客在游览湖北省博物馆时,就可以体验到5G给博物馆带来的多项全新体验了。根据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5G技术和文物展示、馆区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研究,湖北移动将在博物馆区域内部署高质量、有保障的 ...

• 百度AI博物馆计划落地湖南省博物馆 小度机器人变身讲解员

AI技术的发展能给博物馆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日前,百度与湖南省博物馆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今后,游客在游览湖南省博物馆时,可以体验到百度AI博物馆计划带来的多项全新体验。据悉,游客在参观湖南省博物馆时,发现带有“AI图像识别”标识的产品,就可以打开百度APP里的博识君直接对文物进行拍照识别,目前支持该功能的展品超过了130件。此外,《马王堆》的10件展品还隐藏了小彩“AR体验”的小彩蛋,当用户点击这个按钮时,就可以近 ...

• 故宫角楼咖啡日前开张

记者 潘之望摄贴着紫禁城的城墙根儿,捧上一杯“康熙最爱巧克力”,抬眼望去,“千里江山图”尽收眼底……日前,位于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外的故宫角楼咖啡将正式营业。这间位于神武门外西侧城墙脚下的咖啡厅,设置了19张桌子,其中贴着城墙根摆着8张桌子,室内有11桌。开放时间暂定每天8时到19时,目前提供经典咖啡、牛奶与茶等31款饮料。咖啡厅内部,隔扇、灰砖、木椅,一应陈设以简约低调为主,屋顶木梁也“赤裸裸”地暴露着。一度 ...

• “手工业考古·长安论坛—以秦汉钱币铸造业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12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和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手工业考古•长安论坛—以秦汉钱币铸造业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在西安研究室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钱币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等考古研究机构和文博单位的三十余位学者展开交流与讨论。会议现场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 ...

• 运用3D技术打印的石窟相继在青岛、深圳展出 看,行走的云冈石窟(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在青岛城市传媒广场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三窟外景和壁画。资料图片“你看这两张石窟的照片,能看出哪张是原件、哪张是‘仿品’吗?”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研究室主任宁波手拿两张照片,向记者发出挑战。这是新近在北京复制成功的云冈石窟第十八窟的照片。单凭肉眼,实难分辨。事实上,即便走进这两个石窟,如果没有地理信息和周边场景的提示,相信会让很多人真的以为自己置身在云冈石窟。与高校的合作碰撞出了新想法武周山下,世界遗 ...

• 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后首展 部分幸存文物亮相

 当地时间1月16日,巴西国家博物馆举行火灾后首次展览媒体预展,部分在火灾中幸存的文物亮相。该展览将于当地时间1月17日在巴西文化中心和博物馆正式开幕。2018年9月2日,巴西里约热内卢拥有200年历史的国家博物馆发生火灾,馆内收藏2000多万件珍贵文物大部分被焚毁。

• 甘肃师生致力古民居保护 用脚丈量40余个藏族村落

 过去的5个春秋,每年寒暑假期,兰州交通大学教授黄跃昊及团队,几乎走遍了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每个村落,5年中,他们对保护较完整的藏式风格传统民居进行详细调研,通过测量、绘制、拍摄等,保存大量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为传统建筑保护与传承提供依据。    黄跃昊表示,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甘南传统民居建筑受到冲击,许多农牧民将原来的土墙改为砖砌墙,民居屋顶改造为坡顶或彩钢屋面,一些农牧民将传统前檐廊改造 ...

• 国家文物局:全国已有长城保护员超过3千人

  河北农民保护员39年守护“原汁原味”的长城。 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2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已有长城保护员超过3千人,各省长城基本实现了保护员全覆盖。国家文物局近年拨专款为长城保护员提供巡查设备和标识等,北京等地省市也将长城保护员补助经费纳入到地方财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文物工作者严重缺乏的问题。

• 传统村落保护要“修旧如旧”

 近日,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存在盲目开发、甚至出现“保护性破坏”的现象,诸如少数干部和群众对传统民居、传统村落承载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和不可再生性缺乏认识,采取拆旧建新、弃旧建新的方式,偏离传统村落保护的“修旧如旧”理念。    一方面,目前已明确法律定位和保护措施规定的国保、省保和县市保的传统村落还不多,传统村落一旦与城乡建设、个人利益发生冲突,便缺乏有力的保护依据,加之有些 ...

• 陕西领跑陶质文物保护粘接技术

 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2018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项目“中国古代彩绘的指纹识别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保护关键技术和应用”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微纳米硅基杂化材料的研制及其在风化砖石陶质文物的保护应用”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陕西省成为全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的集散地和辐射源,陕西文物保护科研团队继续在全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领域发挥领跑作用。    据介绍,2016年,陕西省文物 ...

• 埃及考古学家发现希克索斯王朝坟墓

   当地时间2019年1月23日,埃及开罗Kevm al-Hilal地区,考古学家发现了据信属于希克索斯王朝的坟墓。

• 中蒙联合考古发现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铭》摩崖石刻

图为考察队队员在工作中。资料图片数据来源:中国国家文物局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铭》的摩崖石刻,记录东汉年间大破匈奴之功,千余年来其确切位置一直无人知晓。    中蒙考察队在蒙古国杭爱山发现了《封燕然山铭》石刻真迹,在学术价值和人文交流上收获颇丰。中蒙考古的实践,是近年来我国中外合作考古的一个缩影。聚焦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助力中外文化交流,中外考古的发掘半径将越来越大。     ...

• 中国8省区文物机构联办《万里茶道》特展

      本次展览分“晋启茶缘”、“万里飘香”、“文化之路”3个部分来展现万里茶道沿线茶叶的生产、加工、运输、贸易等环节的风貌 胡健 摄    《万里茶道》特展29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该展由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文物主管单位和万里茶道申遗联合办公室共同主办,共展出279件文物,再现万里茶道曾经的繁荣和跨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本次展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展开,以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 ...

• 西藏尼阿底遗址项目获“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围奖

      考古人员对西藏申扎尼阿底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挖掘。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 供图    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29日晚发布信息称,由中国社科院主办,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活动评选近日揭晓,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共同开展的“西藏申扎尼阿底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项目获入围奖。    2018年11月30日,美国《科学》杂志 ...

• 2019全球传统文化春节晚会录制完成 非遗与雅文化令人期待

      图为晚会录制现场。 钟欣 摄    2019全球传统文化春节晚会日前在京录制完成并顺利公演。春节期间,晚会将在国内外四十余个国家/地区电视台播出,是2019年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展示窗口。    本届传统文化春晚延续了去年首届“风雅传承”的设计理念,并且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重点突出传统文化的“雅”,力图给全国观众及世界人民奉上一场中华文化的盛宴。    共赏“非遗”乐舞 追寻文化之根    ...

• 展现千年科举历史的广东惠州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开馆

      广东惠州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正式开馆与对外开放 林海 摄    1月30日,展现千年科举历史的广东惠州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在此间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科技文化人士与游客。        广东惠州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正式开馆与对外开放 林海 摄    该馆位于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桥西金带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宾兴馆内,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面积约2900平方米,坐北向南,建筑主 ...

• 甘肃举行早期秦文化特展 讲述流失海外文物回归故事

      1月30日,由甘肃省文物局和甘肃省博物馆策划筹办的“寻秦——早期秦文化特展”正在兰州展出,共展出各类文物323件(套)。本次展览中的大堡子山秦公墓金饰片是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早期丝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薄如纸张的金饰片、铸造精美的青铜鼎……1月30日,由甘肃省文物局和甘肃省博物馆策划筹办的“寻秦——早期秦文化特展”正在兰州展出,共展出各类文物323件(套),包括三批从海外回 ...

• 陕西省遗产研究院召开2018年度优秀项目评选活动

  1月25日,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2018年度优秀项目评选活动于在文物科技大厦顺利召开。      此次参加评选的15个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是从院内报选的4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涉及建筑维修、保护性设施设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多个领域,是遗产院过去两年最亮点项目的集中汇报展示。      评选活动邀请陕西省内外11位考古、文保、规划、建筑等学科的知名专家,对15个项目汇报进行了提问、打分、讨论及精彩点评,共评 ...

• “黑龙江鱼皮、兽皮、桦树皮历史文化展” 在陕历博开展

      1月29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与黑龙江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从远古走来的渔猎文明——黑龙江鱼皮、兽皮、桦树皮历史文化展”在陕历博第六展厅面向公众开放,展期两个月。    展览分为:“三江船歌渔乡天锦”、“林海寻踪蕴美兴安”、“悠悠白桦千载神韵”和“民族瑰宝薪火相传”四个部分,展示了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100余件组珍贵的“三皮”文物,对“三皮”文化做了全面详实的解读和诠释。    “三皮”文化以赫哲 ...

• 陕西碑林博物馆召开群众文保员座谈会

      1月29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召开群众文保员工作座谈会,进一步落实陕西省政府、省文物局关于今冬明春防火工作要求,提高消防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碑林博物馆副馆长李树青、全体文保员和公安保卫科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该馆副馆长李树青对群众文保员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2019年群众文保员工作做出部署:要加强馆区周边安全监督管理,继续完善防范机制;要加大隐患排查力度,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 ...

• 陕西省博协社教专委会部署2019年工作

      1月29日,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社教专委会”)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召开了年终工作会,会议对2018年工作进行了汇报总结,研究讨论了2019年工作计划。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蔡理华莅临指导工作,社教专委员会班子成员以及全国博物馆优秀课程案例评选获奖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贾强对社教专委会2018年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感谢专委会为文博 ...

• 博物馆火起来文物热起来,山西文博的春天来了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 “智慧文博”助力甘肃文化产业升级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展现丝路风采,促进人文交流,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为主题,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力争办成智慧、节俭、大众、精致的“四个文博”,打造永不落幕的国家级文化盛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越来越多的文创活动都带有科技属性。无论是文创的内容呈现,还是文创活动的承接载体,科技属性越发明显。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围绕“文化+科技”,提升科技含 ...

• 杭州市临安博物馆展出51件套国家一级文物

  吴越国“一军十三州”的前世今生,去哪里看?1月28日,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天目路800号的临安博物馆正式开馆。    临安博物馆北依锦溪、南至杭昱公路,占地一万余平方米。五代十国中的吴越国立国72年,辖一军十三州,版图包括今浙江省全境、福建北部、江苏南部和上海部分地区。    临安博物馆馆长鲍伟华说:“吴越国君主钱镠的出生地就在眼前的锦城街道区块,博物馆建在这里还可以和规划中的吴越文化公园相互结合 ...

• 山西博物院“万里茶道”特展:再现茶道繁荣

  1月28日,“万里茶道”特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馆开幕,这是中国首个关于万里茶道的文物展。澎湃新闻获悉,展览分为“晋启茶缘”“万里飘香”“文化之路”3个部分。当天,来自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山西、湖北、福建、江西、湖南、河南、河北、内蒙古8省(区)20余家文物收藏机构的279件文物精品集中亮相,展出了茶叶生产工具、中西式茶罐茶具、茶叶照片等与万里茶道及茶叶相关的文物,再现万里茶道的繁荣风貌。    茶叶,原产 ...

• 改革开放精神是当代敦煌文物人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改革先锋受到隆重表彰。他们是千千万万改革者的模范代表,他们的奋斗历程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生动诠释。 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樊锦诗,作为100名改革先锋的一员,受到表彰。 地处河西走廊的敦煌,曾是中华民族向外发展的必经之地,见证了我们民族向西进取的雄心;向东回望时的无限乡愁,成就了敦煌儒家文化重镇的地位。不同文明汇聚,文明融会贯通,印证五彩世界的丰富,凸显敦煌文化 ...

• 中国壁画修复第一人,获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由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经过自下而上推荐、初选、评委会评选等环节,今天正式产生10位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该活动由30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著名劳模代表、资深媒体人士组成的专家评委会,经过严格评审,从推荐人选中初选的5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候选人中评选出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他们来自国防军工、电子科技、石油钻探、文物修复等多个行业。每一位当选 ...

• “敦煌不再遥远”——数字敦煌展走进河北热度持续 ​河北博物院文博讲坛 数字敦煌精彩不断

2019年1月12日,“敦煌不再遥远”——数字敦煌展走进河北在河北博物院盛大开幕,利用传统艺术与高科技结合的手段,将丰富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在燕赵大地精彩呈现,吸引了众多河北乃至京津地区的观众前来参观,展场人流不断,络绎不绝,日均参观人数超过3000人。截至20日,参观人数接近3万人,在河北掀起了一阵“敦煌”热。作为此次展览的配套活动,河北博物院邀请了多位敦煌研究院专家,分次参加河北博物院的文博讲坛,从敦煌石窟数 ...

• 敦煌研究院李波副研究馆员应邀参加东京艺术大学学术活动

2019年1月19日,敦煌研究院李波副研究馆员应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国际合作系邀请,参加“木岛隆康退任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保存科学研究室桐野文良教授主持,来自希腊、埃及、中国台湾等地的专家分别做了报告,李波副研究馆员做了题为“敦煌莫高窟壁画保护与修复”的学术报告。李波首先谈到了敦煌研究院与东京艺术大学长达三十四年的友好往来与合作交流,并作为交流活动参与者向木岛隆康教授为双方 ...

• 中宣部、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调研组调研敦煌研究院文化与科技融合工作

1月23至24日,由中宣部、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专家调研组来到敦煌研究院,调研敦煌研究院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甘肃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领导,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以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莫高窟窟区、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美术研究所、保护研究所、敦煌石窟监测中心进行充分地考察调研,实地了解了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文化与科技融合方 ...

• 维也纳奏响“敦煌风”中国新年音乐会

当地时间1月22日晚,由维也纳市政府、敦煌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和奥地利奥中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2019维也纳中国新年音乐会” 在维也纳市政府华丽恢弘的庆典大厅上演,音乐会以“千年敦煌古乐奏响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主题,融合了敦煌古谱解译曲目、敦煌仿制乐器演奏、敦煌壁画元素服饰等众多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元素,在“世界音乐之都”奏响了属于中国的华彩乐章。演出由上海音乐学院民乐团承担,将以敦煌学敦煌乐舞研究专家郑 ...

• 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即将在深圳博物馆展出

  展览  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  展期  2019/1/18 - 3/31  地点  深圳博物馆 第一专题展厅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深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深圳博物馆  【展览背景】  此次展览是2018年9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在深圳落地的首个重要成果,也是继2008年深圳博物馆新馆开馆时推出“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精品展”后,两馆再度携手推出的重量级展览 ...

• “铲释三城”展示宁镇扬三地考古成果

 南京的钟灵毓秀、镇江的山水形胜、扬州的物华天宝,参观完正在南京市博物馆举办的《铲释三城——宁镇扬三地考古成果展》后,记者有了如此直接的观感。用两百多件近年来发现的珍贵文物,“铲释三城”勾勒三个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文脉。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宁、镇、扬三座城市比邻而居,文化同根、民俗同源、发展同脉,又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江苏省首个区域同城化发展规划——《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发布, ...

• 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明展

展览时间:2019-01-22—2019-05-05(周一闭馆)展览地点:浙江西湖美术馆主办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意大利卡拉雷兹博物馆特别提示:该展览购票入场,单价30元。现役军人(武警战士)、60岁以上老年人、残障人士、在校学生凭证件享受20元优惠票。1.2米以下学生免票(至少一名成人购票陪同)。展厅位置:孤山湖——西湖美术馆  起初,洪水滔滔,包被世界,大地阴霾笼罩,无动无息。忽然,一朵莲花奇迹般浮出水面,花瓣中,太阳像只金 ...

• 圆明园公布大宫门考古遗址发现成果 修复后将对公众开放

 1月28日,在新时代圆明园发展思路专家研讨会上,圆明园公布大宫门考古遗址发现成果,内容包括大宫门遗址、东西门罩遗址、金水桥遗址、河道遗址等。近期,圆明园将启动对大宫门片区的保护工程,未来这里将分三类对外展示。沉寂百年的圆明园大宫门首次亮相。吴镝摄  大宫门是圆明园的正门,位于圆明园中轴线的南端。大宫门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年),门上悬挂雍正御书“圆明园”匾,该区域包含大宫门、二宫门(出入贤良门)、正 ...

• “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1月29日,“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开幕仪式,“虎鎣”公开与广大观众见面。展览预计展期1个月。“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现场  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西周青铜“虎鎣(音yíng)”于2018年11月回归祖国,12月,由国家文物局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观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虎鎣”。  经专家研究鉴定,“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相关资料显示,“虎鎣” ...

• 远眺与沉思 “神话·信仰·宗教——与玛雅文明的对话”国际学术论坛综述

  2018年12月18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玛雅的世界: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古代玛雅艺术品特展”正式开幕。为充分挖掘展览的学术价值,进一步推动中国早期文明与玛雅文明的研究,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于12月18日举办了“神话·信仰·宗教——与玛雅文明的对话”国际学术论坛。论坛邀请了中国早期文明及国外中美洲古代文明研究的15位 ...

• 八上高原寻找远古人类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10日23时11分,夜深人静,但高星、张晓凌、葛俊逸三人的微信群随着一条消息的到来,被点燃了——《科学》(Science)杂志将发表他们团队的研究论文!   张晓凌激动得几乎一宿没睡,脑海里闪现的全是这8年来在青藏高原的种种,“值得开一瓶茅台庆祝!”   团队发现的尼阿底遗址,是来自青藏高原腹地的重大考古发现,这项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也书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 ...

• 2018年新疆考古成果引人关注 多项考古新发现证实历史和文献

当看到满地的石器时,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库孜滚考古项目的艾涛仍难掩激动之情。他立即和所有考古人员着手搜集这些散布在戈壁滩上数也数不清的石器。由此,这里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库孜滚石器遗址。艾涛说:“散布在戈壁滩上的数以万计的石器,给发现新疆特别是南疆石器的发展演变带来新曙光。经我们认真调查,这里应该是一个石器加工地。”不仅仅发现了库孜滚石器遗址,2018年新疆文物考古出现众多令人振 ...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召开2018年度业务交流汇报会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召开2018年度业务交流汇报会2019年1月17日至18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京组织召开2018年度业务交流汇报会。会议安排11位业务代表围绕院文物政策与基础理论研究、古建筑保护与遗址规划、文物保护修复科技、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教育培训、国际交流合作等六大业务领域,介绍了2018年各自业务领域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进展。会议邀请了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刘曙光

• 《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出台 为长城保护传承利用长效机制提供重要遵循

近日,经报国务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长城保护总体规划》。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介绍《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刘玉珠表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出台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实施《长城保护条例》的重要进展,是国家统一部署、多方鼎力协作的重要成果。自2006年启

• 陕西历史博物馆近年新征集金银器举要

  黄金与白银是人类很早就发现并使用的两种稀有贵金属,它们的金属特性与稀缺性使得它们具有非常昂贵的价值。无论是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印加还是古代中国文明中,金银制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成为与权力、地位、财富、尊严等概念挂钩的奢侈品。金银由于比重大、价值高、化学性质稳定以及易于加工的特点,在古代主要有三种用途:一是制作货币,二是制作装饰品及器皿,三是作为工业原料

• 中国科大在伊朗进行首次联合考古调查

2018年11月3日—2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丝路考古队与伊朗内沙布尔大学对内沙布尔平原中部的Borj遗址进行了全覆盖式调查。这是“伊朗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拉扎维呼罗珊省Borj遗址联合发掘与研究”项目的第一期工作。  伊朗处于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西接两河流域,东临中亚,北通欧亚草原,南面南亚次大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欧亚大陆东西方交通的必经之处。内沙布尔盆地是丝绸之路中段要冲

• 埃及红海旁古罗马城市遗址发现2000年前要塞 有良好排水储水系统

来自美国及波兰的考古团队,早前在埃及红海旁一座古罗马城市遗址考古期间,发现埋在土层下逾2000年的希腊化时代要塞,该要塞设计完善,设有营舍及良好的排水储水系统,考古学家在要塞出土人俑、古钱币及大象头骨碎片。研究人员相信,古人修筑长160米,宽80米的要塞是为了扼守红海海滨。要塞由3个大天井、多个工作坊、仓库及营舍组成。研究人员指出,要塞的西部由两道城墙保护,北面至东面则筑有一道城墙,城墙外北面至东

• 文物成为甘肃文化交流的“金钥匙”

  在香港展出的“数码敦煌----天上人间的故事”展上,我省将1:1比例复制的敦煌莫高窟第285窟“搬”到了香港。第285窟建于西魏时期,是莫高窟中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施秀萍)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以丝绸之路文化为特色的文物资源,已成为甘肃文化交流的一把“金钥匙”。尤其在2018年,我省拓展文物交流合作范围,以文物为媒介,讲好甘肃故事,传播甘肃声

• “考古中国”助力新疆考古取得丰硕成果

 1月21日至22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主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2018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等高校、文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业务代表与专家学者,以及出版传媒机构代表、社会公众等百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由自治区文物局局长王卫东主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书记吴华敏和国家文物局 ...

• 在历史碎片中探寻“国家宝藏”——盘点2018年河北省考古领域新成果

  从旧石器到新石器,从青铜文明到游牧文化,从雄安新区到塞北坝上……2018年,河北省田野考古调查累积行程约3000余公里,勘探面积约55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约14000平方米。日前,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主办的“2018年度考古业务汇报会”在河北省省会举行,来自省内外的24支考古队带来河北省田野考古最新成果,接受来自国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检阅。  雄安新区考古  优化遗存分级  寻觅“临易”芳踪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