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敦煌壁画现状临摹的实践探索

莫高窟第285窟北壁现状临摹(局部)敦煌壁画的现状临摹法从徒手起稿到幻灯机放稿,直到运用现代科技介入,利用高清数字摄影,电脑拼接打印,在继承传统临摹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了原壁画图像信息的细节缺失和误差遗漏,继续朝着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探索。在完善和继承老一辈艺术家临摹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代高科技数字化技术,更加科学准确地再现敦煌壁画艺术的精髓。传统绘画的现状临摹并非是不加思索的被动式摹写,它要求临摹 ...

• 敦煌研究院与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签约

10月14日,敦煌研究院与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就展览达成协议并在敦煌莫高窟签署合约,签约仪式由敦煌研究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宋真主持,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和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负责人大卫·普利兹克先生分别在合约上签字,宣告双方合作的正式开始。凯悦酒店集团行政主席托马斯·普利兹克先生与夫人玛格丽特·普利兹克女士,国家文物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曙光先生,凯悦酒店集团中国事务及战略合作副总裁吴卫红女士 ...

• 文博单位游客承载量评估规范培训班在莫高窟开班

10月15日,文博单位游客承载量评估规范培训班在莫高窟开班,来自全国文博系统的文物保护和开放管理人员共110余位学员共聚莫高窟,以理论授课为基础,结合实地观摩遗产地游客承载量应用实践,进行标准知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评估、游客承载量分析研究、文物保护单位游客承载量案例研究、游客管理、规范内容讲解等方面的学习。开班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举行,仪式由敦煌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陈港泉主持,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 ...

• 敦煌研究院获得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文化博览会最佳设计奖

奖杯与奖状10月15日,在敦煌市文博园举行的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颁奖仪式上,敦煌研究院凭“天籁敦煌——敦煌壁画古乐器仿制展”荣获最高奖项——最佳设计奖。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陈列中心承办执行的“锦绣丝路天籁敦煌”艺术大展,是集合“敦煌壁画仿制乐器”“敦煌壁画中的华盖”“丝路织物艺术”以及“敦煌石窟截金工艺”“恒器敦煌孤品瓷器”多元一体的文化创意展,涵盖敦煌壁画图像及仿制乐器、敦煌华 ...

• 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和王后宋雅考察莫高窟

2018年10月13日上午,挪威哈拉尔五世国王和宋雅王后来到莫高窟,在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伟和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的陪同下参观考察。挪威哈拉尔五世国王和宋雅王后在参观考察了莫高窟第96、61、23、16-17等洞窟,在藏经洞陈列馆院内进行短暂茶歇后,在莫高窟窟区接受了挪威媒体专访。王旭东代表敦煌研究院向国王和王后赠送图书《Environmental Atlas For Important Monuments And Sites Along The Silk Road》(丝绸之路重要古迹 ...

• 雷风云:致敬敦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鸣沙嘶嘶响,月牙泉水清,为何咫尺天涯,知音难相见?你好,金戈铁马、威风八面、横扫沙漠劲敌的大将军霍去病,我在敦煌,你在哪里?你好,“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开辟“丝绸之路”的武帝博望侯张骞,我在酒泉,你在哪里? 你好,知书达理、拜别故土、持节西行的楚王孙女解忧公主,我在葱岭,你在哪里?你好,仗笔直言、身受奇冤而发奋修志名垂青史的汉代史官司马迁,我在长安,你在哪里?你好,云游 ...

• 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文献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年10月13日,由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和科研管理处共同承办的“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文献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召开。来自20个省市区、十多个民族的92位专家学者汇聚敦煌研究院,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开幕式由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富学研究员主持, ...

•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获“薪火相传——终身成就奖”

2018年10月19日下午,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天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颁奖典礼在甘肃天水隆重举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获“终身成就奖”,继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先生、罗哲文先生后第三位获得该奖项。樊锦诗先生谈到获得该奖项时表示,“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无与伦比的突出的世界价值和地位,由于党和国家、以及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敦煌莫高窟的管理机构,敦煌研 ...

• 2018年度世界遗产监测管理培训班在澳门顺利举行

2018年10月8日至19日,“2018年度世界遗产监测管理培训班”在世界遗产地——澳门历史城区顺利举行。本次培训班由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联合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承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澳门旅游学院协办。本次培训班为期两周,采用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两部分,共招收了10名国际学员、10名内地学员、3名澳门学员。培训班邀请了IC ...

• 我院继续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系列讲座”

2018年10月16-17日,应敦煌研究院邀请,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Georgios Halkias教授、日本阿富汗文化研究所所长前田耕作教授与东京艺术大学特任教授井上隆史先生前来莫高窟考察和讲学,先后为我院研究者做了三场视角宏阔的有关丝路文化艺术研究专题系列讲座。本次系列讲座由我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与敦煌学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由张元林研究员主持。我院考古研究所、美术研究所、敦煌学信息中心、科研管理处、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

• 2018“‘从阿旃陀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 在敦煌开班

10月23日晚,来自意大利、希腊、印度、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及地区的120余位学者、学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从阿旃陀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的开班仪式。“‘从阿旃陀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旨在进一步探究丝绸之路文化历史源流,加深对以阿旃陀石窟和敦煌石窟为代表的佛教遗址的了解和认识,学习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的演变,为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提供研习平台,培养有 ...

• “如是敦煌”参与第十二届上海国际品牌授权展

2018年10月,由中国品牌授权联盟独家支持、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主办的第12届CLE中国授权展(China Licensing Expo)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展出。作为亚洲规模最大、授权行业影响力最强、被授权专业观众覆盖面最广的专业授权贸易展会。本届中国授权展展会面积达35,000平米,同比扩大52%,展会规模再次刷新。304家企业展示国内外热门授权IP达1285项,覆盖娱乐、艺术、时尚、企业品牌、体育、博物馆等全品类授权领域,其中国际品牌 ...

• 敦煌意象—陈燮君、陈颖油画展

2018年10月17日,敦煌意象--陈燮君、陈颖油画展在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隆重开幕。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为展览写序,并出席开幕式。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敦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诚,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赵抗卫,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青年艺术家陈颖,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同时莅临开幕式现场的嘉宾还有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办公室主任张胜根,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毅,上海艾登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莫忠 ...

• 会议征稿:考古遗产管理科学委员会2018年年会

会议征稿:考古遗产管理科学委员会2018年年会----发现西西里的Argimusco高地,遗产管理的整体分析时间:10月25-28日意大利,西西里岛,蒙塔尔巴诺-埃利科纳里今年是欧洲遗产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考古遗产管理科学委员会(ICAHM)2018年的年会将于10月25日-28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中世纪城堡蒙塔尔巴诺-埃利科纳里举行。此次年会将围绕考古遗产管理的六个方面展开讨论:社区参与、气候

• 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办

作者: 龚静染来源: 中国西藏网中国西藏网讯 由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8年10月19日在成都举办,来自全世界的专家、学者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近年来随着田野调查工作的广泛开展,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次会议的召开正是为了对近年卓有成效的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和展望,进一步推进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的纵深发展,促进 ...

•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成都)·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议程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成都)·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议程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将于10月22日至24日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新时代脉搏,围绕“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这一主题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全方位展示近年来我国考古研究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新实践,旨在全面提 ...

• 会议日程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石窟寺保护论坛

石窟寺作为古代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不仅记载了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见证。建国近七十年来,中国在石窟寺保护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基本上代表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水平。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石窟寺保护领域仍存在很多关键性技术难题没有得到解决,仍具有巨大的行业发展前景。为增进石窟寺保护科学领域的交流,聚焦核心问题,共同商讨对策,展望未来前景,提 ...

• 会议预告|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议程

议程可能还会有轻微调整,届时以会场的纸本为准感谢对会议的关注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中国(眉山)石窟艺术考古研讨会在眉山召开

发布时间:2018-10-23高俊苹 张元红本报讯 10月12日至15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文化厅、眉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眉山文广新局承办的中国(眉山)石窟艺术考古研讨会暨2018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委会年会在四川省眉山市召开。来自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麦积山石窟、乐山大佛等石窟保护管理机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京博物院、复旦 ...

• 国际视野下的西南考古新格局——2018年西南考古协作会暨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考古发现及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

10月11至12日,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大理州文化体育局、剑川县人民政府主办,剑川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承办的“2018年度西南考古协作会暨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考古发现及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剑川召开。除协作会成员单位外,还有来自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凉山州博物馆等单位的共五十余位代表参会。代表们围绕“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青铜文化”、“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的古代交通 ...

• 世界遗产监测管理培训班结业仪式在澳门举行

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世界遗产监测管理培训班”结业仪式在澳门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部长万速成、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穆欣欣、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遗址部主任约瑟夫·金出席仪式,并向参加培训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胡冰在致辞中向澳门特区政府及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为

• 会议纪要 |世界文化遗产地及老城区保护与管理研讨交流会

文化遗产管理常涉及到法律保障、管理体系、保护展示、遗产监测、研究传播五方面的建设。现阶段,我国各遗产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为加强西藏与其他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交流与合作,提升遗产地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高质量保护管理道路,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与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在沪共同举办“世界文化遗产地及老城区保护与管理”研讨交流会,就西藏地区世界文化遗产

• “陆疆与海疆:丝路上的多元文明”博士生学术会议

、会议名称:“陆疆与海疆:丝路上的多元文明”博士生学术会议时间:2018年10月22日至23日地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A101学术报告厅主办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截稿日期:9月1日前提交摘要和论文全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nbFPG5bUmMEtGhGlFYfSSA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信托基金项目“支持中亚丝绸之路”次区域研讨会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信托基金项目框架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阿拉木图办事处与世界遗产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塔什干办事处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文化体育部合作,于 2018年10月2日至4日在阿拉木图共同组织了本次次区域研讨会。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工作小组次区域协调会议以及“制定中亚丝绸之路遗产廊道管理战略”次区域研讨会,汇集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部门和全国委员会的代表,以及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

• 中国考古学会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首轮通知

  各位会员、各单位会员:  中国考古学会第二届考古学大会是中国考古学界一次大规模、开放式、国际性的学术大会,是学会主办并精心打造的综合性学术盛会。多年来,中国考古学会在国家文物局、各级政府、单位会员以及相关学术单位、高校的重视与支持下,自2016年对会员代表大会的办会模式进行创新,于2016年5月21日至23日在河南省郑州召开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学会每2-3年举办一次考古学大会,每年由各专业委员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人居署举办首届摩苏尔旧城重建公共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人居署10月22日举办首届摩苏尔旧城重建公共论坛。

• “中国现当代丝路文学高端论坛”征文通知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民族史3天前为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丝路文化及丝路文学研究,探究中国现当代丝路文学的发展状况与独特价值,《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拟于2018年10月下旬与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现当代丝路文学高端论坛”。现将论坛征文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考选题1.“一带一路”倡议与丝路文学书写2.中国现当代文化语境与丝路文学的新变3.丝路文学的历史脉络与时代特征4.丝路文学 ...

• 国家文物局胡冰副局长调研南海Ⅰ号现场工作

2018年10月21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调研,考察了“南海Ⅰ号”考古发掘保护项目现场工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乔云飞陪同,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陈红、督察司副司长岳志勇、办公室国际组织与港澳台处副处长朱稚怡等同行。  胡冰副局长在考察船体保护现场的同时,详细了解并询问了船体的发掘保护进度、保护工作安排、防霉保湿喷淋系统的工作方式及原理。随后胡冰副局长一行前往现场保护实验 ...

• 【考古】在塔吉克斯坦东南部新发现了一座佛教寺庙!

2018年10月15日,(杜尚别,夏冉)援引塔吉克斯坦古代文物博物馆馆长赛义德莫罗达的消息称,考古学家们最近在该国东南部地区新发现了一座地下寺庙遗址,这是一座修建于公元7-8世纪时期的佛教遗址。   这座遗址位于哈特隆州,是一座圆顶的建筑,在石壁中凿空而成。在建筑物的顶部有一个洞,可能是用于采光。地下寺庙主室的面积为6 X 5米,旁边还有 ...

• 会讯 | 终南史学论坛 ——首届关中历史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CHG历史地理学 终南史学论坛——首届关中历史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2018年10月20-21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邀请函  尊敬的 先生:  为了促进长安、关中、陕西历史文化研究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阔领域的发展,提升关中地域研究的学术广度和知名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中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定于2018年10月20-21日在西安终南山召开“终南史学论坛——首届关

• 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 会议通知

川大藏学所鸣沙丝路学社5月3日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通知(第一轮)尊敬的同仁:近年来,随着田野工作的广泛开展,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了对近年卓有成效的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和展望,同时进一步推进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的纵深发展,促进国内外学界的交流、互动与合作,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18年10月在四川大学召开。素仰您在此领域学养闳深,成果斐然,我们非 ...

• 秦汉考古与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宋新潮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部记者林炎: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办的"秦汉考古与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今天(19号)上午在西安开幕。一把手铲连接古今,六十年光辉历程中,陕西的考古事业取得卓越发展,成为我国考古事业发展的生动缩影。195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省级考古科研机构之一,后更名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到今年已经整整走过60个年头。 ...

• 2018年第九届中国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会议

会议名称:2018年第九届中国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中国工业遗产的记忆、当下与未来时间:2018年10月19-21日地点: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和鞍山师范学院主办方:中国建筑学会工业遗产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等论文截止时间:2018年9月30日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kdp8ZYLxhkKGXzLJgr44Rw

• “2018年度世界遗产监测管理培训班”圆满结束

由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承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澳门旅游学院协办的“2018年度世界遗产监测管理培训班”今天(10月19日)圆满结束并举行结业仪式。

• 含光门遗址“诞生”国家发明专利

  专家查看含光门遗址上的裂缝。  (记者 杨力 摄)  本报讯(记者陈黎)土遗址保护是全球性难题,裂缝是土遗址一种常见病害,需要定期检测。可千年风霜下土遗址凹凸不平,如何准确检测计算出细微裂缝大小?西安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与西北大学联合申请的“一种基于HVS与引导滤波器的土遗址裂缝检测方法”,近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这项专利最大的特点,就是准确检测计算出弯曲细小裂痕,让它们无 ...

• 世界文化遗产地及老城区保护与管理研讨交流会召开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与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及老城区保护与管理”研讨交流会10月17日下午在上海召开。拉萨市文化(文物)局、罗布林卡管理处、布达拉宫管理处、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等单位参与协办,会议就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及拉萨和上海老城区的保护与管理进行了探讨。拉萨老城区是拉萨历史文化名城的直接见证者,也是展示我区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它以八廓 ...

• 中国斯里兰卡两国机构将深化考古合作

新华社科伦坡9月11日电(记者唐璐 朱瑞卿)中国上海博物馆10日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在科伦坡签署合作备忘录,深化双方在考古领域的合作。  根据备忘录,今后5年双方将在考古发掘研究、专业人员交流、文物保护和科技分析、博物馆展览与教育等方面进行合作。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签约仪式上说,感谢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为上海博物馆在斯考古工作配备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中方考古队员与斯里兰卡专家的合作非 ...

• 预告丨全国第14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将在西北大学举办

全国第14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将于10月16日—20日将在西北大学举办。来自国内外的多位专家学子将齐聚古城西安,共同参与本次学术会议。科技考古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方向,以考古学问题为导向,运用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学等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对考古遗址及出土的遗迹和遗物开展专门研究,全面拓展、深化考古学研究的视角、领域和内容。全国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每两年一届,自首届会议于1987年在南宁举

• 吐鲁番出土的北朝48字砖志,楷法精妙,字字震撼!

令狐天恩墓表  在遥远的西域有一个地方叫吐鲁番,古时为高昌国所在地,汉时因其地建军事壁垒,地势高敞,又称高昌壁、高昌垒。近一百多年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砖志(又称墓表),即在烧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砖上书写的墓志铭,或为墨书,或为朱迹。这些砖志的出土为研究新疆古代社会制度、官制、文字、民俗及书法艺术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  此高昌延昌十一年(571年)令狐天恩墓表,1930年出新疆吐鲁番市西部,砖质,墨书,

• 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世界遗产地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6日发表的一项环境科学报告,科学家建立了一项风险指数,分析了到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世界遗产地造成灾害的状况,基于该指数可对这些世界遗产地进行排名。报告称,由于海平面上升,位于地中海地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地(包括威尼斯、比萨大教堂广场、罗得中世纪古城)正面临海岸侵蚀和沿海洪水的严重威胁。地中海地区有多处地方被列入UNESCO世界遗产名录,其中许多都位于沿海地 ...

• “考古发掘出土遗存的保护与管理座谈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

会场 图片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  近年来,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更好地服务社会与公众,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是沟通古今的重要一手资料,是研究和展示历史不可替代的直接物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新世纪以来,我国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无数珍贵的文物不断涌现。针对 ...

• 两周之际的一项重要考古成果——甘肃宁县石家墓地·遇村遗址发现学术研讨会召开

  9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甘肃宁县石家墓地·遇村遗址发现学术研讨会在庆阳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及部分省市科研院所、高校的50余位考古学者认为,甘肃宁县石家墓地、遇村遗址考古发现的高等级墓葬、居址,是近年来两周考古又一处重要的考古成果,弥补过去文献记载有关西北地区两周封国部族记载的不足,增加学术界对于两周时期西北地区考 ...

• 陕西与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考古跨国协作

  记者从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陕西通过举办文物展览、联合考古发掘等方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开展文物考古跨国合作。  据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介绍,陕西省文物系统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物交流、考古发掘、科技合作、博物馆建设等工作。5年来,陕西省组织赴11个“一带一路”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举办“陕西文化遗产图片展”“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明万历皇家金器展”“世界遗产丝 ...

• 蒙古高原考古的新进展

  2018年8月30日,蒙古国《今日报》网页客户端发表了记者孟和祖拉对蒙古国国立民族博物馆考古与人类学研究室主任奥德巴特尔的采访录,题为“蒙古国发现了编写鲜卑历史的可靠证据”。这篇采访是蒙古国考古学者对艾尔根敖包墓地几年来所做考古发掘成果的最新阐释。  艾尔根敖包墓地位于蒙古国鄂尔浑省吉尔嘎朗图苏木的一列五个小山包组成的半环形丘陵的东南侧,2008年在蒙古国物质文化遗存普查中首次发现。墓地沿着冲沟和坡梁分 ...

• 广西宋代翻砂铸钱遗址确认

  从中国钱币学会、中国钱币博物馆等机构获悉,广西梧州元丰钱监遗址被确认为目前所知中国唯一经过系统考古发掘,且地点、年代明确,保存完好的宋代翻砂铸钱遗址。  研究专家认为,翻砂工艺的发明是我国传统铸造业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对世界工业文明产生重大影响,元丰钱监遗址的发掘与保护价值重大。  钱监是古代政府设置的铸币机构。元丰钱监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为北宋时期江南六大钱监之一,产量居全国第九位。文物部 ...

• 考古人员抢救性发掘甘肃遇村遗址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今年开始对石家墓地一公里以外的遇村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根据遗迹及出土文物分析,考古人员认为,遗址年代大体延续时间为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晚期。  据介绍,遇村遗址已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清理灰坑51处,墓葬10座,窑址1座,马坑1座。出土文物丰富,有陶器、玉器、骨器、石器、铜器等。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王永安说,遗址调查时发现较多春秋时期遗物,有陶罐、陶鬲等,与石家墓地 ...

• 医巫闾山辽代帝陵考古取得重要收获——辽宁北镇新立辽代建筑遗址发现辽乾陵陵前祭殿和乾陵玄宫

  据《辽史》等文献记载,辽代有两座帝陵(显陵和乾陵)修建于医巫闾山,但具体位置不详。辽末金初,医巫闾山辽陵遭到金兵大规模毁掘,此后湮没于深山野林之间,逐渐成为历史之迷。为了探寻和全面了解医巫闾山辽代显、乾二陵的位置、范围、布局、形制和保存状况,推动两陵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2015~2018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医巫闾山辽代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镇新立辽代建筑遗址进行了主动考古发掘。  发掘收获 ...

• 金沙江流域又一新石器时代遗存——武定以鸡嘎遗址

  以鸡嘎遗址位于武定县己衣镇新民村委会以鸡嘎(以进干)村东侧约500米处,金沙江南岸的二级台地上,遗址属金沙江下游河段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区范围内。2018年1月至7月,为配合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我所主持,楚雄州博物馆、武定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参与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本次工作是对遗址的全部范围进行发掘,面积共5000平方米。采用探方发掘法,使用考古测量仪设立永久基点,并根据基点布设正南 ...

• 唐朝墩,竟然就是唐代的蒲类县城

  来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总感觉很奇怪。明明是县城东,大街的标识上却写着“西大街”。就这样,汽车把我们带到了实际上是县城东部西大街的一片正在拆迁的街道旁。  “看这个大土墩,它是唐朝墩南城墙留下的最后两段城墙遗迹之一,太珍贵了,一定要保护好它。”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的话,让我们看到了唐朝墩的城墙。  穿过狭窄的小路,唐朝 ...

• 甘肃武威天梯山新发现佛造像 与北凉王“为母造丈六石像”契合

  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教授宁强日前在甘肃武威市天梯山石窟寺考察时,发现一尊约5米多高的站立佛像,佛像具有明显的成年妇女形体特征,宁强认为,这尊佛像应该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为其母所造,与古代文献相吻合。  9月22日,宁强在甘肃武威市南边的天梯山石窟寺考察研究时发现了这尊佛像,该佛像位于一个方形殿堂窟内正壁中央,身体略微前倾,体型饱满厚重,头部已经严重毁损,但身躯保存较为完整。佛像双腿并立,右臂斜下垂,左臂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