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第二届“影像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开幕

开启天水通向国际的视角通道第二届“影像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启幕天水的六月,万木葱茏,一个影展,再次开启了天水通向国际的视角通道。6月18日上午,2018(戊戌)年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二十九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即将举办之际,为期10天的第二届“影像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在天水会展中心隆重启幕。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宣布第二届“影像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开展。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宣 ...

•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成立

6月8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合作,促进文物保护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5月上旬,经陕西省文物局倡议,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北五省(区)文物局共同支持,并于今天正式建立全国首家“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丝绸之路是目前全世界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线性世界文化遗产。做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对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

• 甘肃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全面完成

  近日,经报请甘肃省政府同意,甘肃省文物局会同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公布了甘肃省6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6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至此,甘肃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全面完成。  甘肃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56处,分布在全省86个县区。为了更好地保障文物安全及其环境风貌完整,依法规范和科学引导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活动,充分发挥文 ...

• 中乌联合考古工作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尔梅兹大学召开 ——我院考古队首次走进中亚

2018年6月5日至8日,由中国西北大学和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乌兹别克斯坦国立泰尔梅兹大学协办的中乌联合考古工作会议,在阿姆河畔的明珠——泰尔梅兹市召开。6月5日下午15时,会议在乌兹别克科斯坦卡里莫夫总统纪念馆馆长西利诺夫和中国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共同主持下开始。西利诺夫馆长、泰尔梅兹大学校长塔舍库洛夫、中国驻乌大使馆参赞张维利、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参加会议的中

• 西北大学中亚考古“寻找大月氏”:部分大月氏文化遗存首次发布!

古代月氏西迁中亚是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东西方交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长期以来,西迁中亚的月氏文化遗存一直没有得到确认日前,在“阿姆河畔的明珠”——乌兹别克斯坦泰尔梅兹市召开的中乌联合考古工作会议上,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梁云汇报了团队在西天山地区考古调查的收获和认知。他们认为,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应该是寻觅多年的“西迁中亚的大月氏遗存”,该项研究和阶段性成果得到了中乌两国考古学家和政

• 陕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韩城举行

6月9日,由陕西省文物局、韩城市人民政府主办,韩城市文物局承办的2018年陕西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举行。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利,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魁英,党组成员刘永宁,副局长钱继奎、贾强,韩城市市长杜鹏、市委宣传部部长沙利娜,全省各设区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学生代表、文保员代表、群众等共400余人参加活动。罗文利致辞时指出,陕西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氛 ...

• 甘肃文物系统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各级文物部门、博物馆、纪念馆按照甘肃省文物局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这一主题,精心筹划,认真准备,开展了主题展览、专题讲座、文物鉴定、社教活动、互动游戏、“四进”宣传、手工制作、非遗展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了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省直文博单位      

•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讨会在江门召开

11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讨会在江门召开,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江门,探讨做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立法保护工作。会议旨在整合全国各地文化遗产研究力量,增强国内相关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做好海丝文化遗产立法保护工作。海丝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讨会在江门举行。戴惠甜 摄会议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江门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文物局承办。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文 ...

• 宝鸡市召开周原遗址雍城遗址“申遗”工作培训会

6月15日上午,宝鸡市召开周原遗址雍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培训会。陕西省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魁英作了申遗专题培训。宝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瑛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培训会由宝鸡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文物局局长陈小平主持。    周魁英从什么是世界遗产、如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之后的影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陕西省的世界文化遗产、陕西省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展望等几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申遗认识 ...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听说博物馆与抖音更配哦

6月9日是什么日子?高考完第二天?大学生赶due日?不!6月9日将迎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遗产是全民的遗产,遗产日也是全民的节日。今年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宣传口号1.加强文物保护利用;2.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文明;3.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守望家园你我同行;4.呵护文化遗产 讲好中国故事;5.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共享时代美好生活那么我想参与该怎么办呢?小编送福利时间!只要打卡👇 ...

• 世界遗产委员会巴林会议将审议世界遗产名录新提名

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于6月24日至7月4日在巴林麦纳麦召开会议,审议申请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30个遗产地。会议主席一职由Sheikha Haya Rashed Al Khalifa担任。此次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中,有5个自然遗产地(含1个申请扩大地域范围的现有世界遗产地)、22个文化遗产地,以及3个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地。咨询机构对拟议遗产地的评估可在线查询,会议讨论情况将网络直播。会议期间,世界遗产委员会还将审查已列入名录 ...

• 河南省召开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推进会

  河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讯2018年4月27日,河南省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各省辖市、省直管县文物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和立项单位、相关考古科研单位约6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落实国家文物局关于大遗址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求和具体意见,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措施,推动新时期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新成绩。  河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 ...

• 让文化遗产走进百姓生活

  中国文化报讯“扬帆通海两千年,丝路花语最广州”。与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广州的美景相映成趣的,是遍布在城市各角落的遗产日相关活动。围绕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主场城市活动主办方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市民尤其是青少年,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互动活动,让文化遗产走进百姓生活,引导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民参与”。  6月8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考古学博士顾玉才以“ ...

• 各方携手,推进“一带一路”文物国际合作

 中国文化报讯作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9日至10日,由国家文物局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保护 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国家文物局、各省区市文物行政部门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遗产部门、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成员的相关负责人,国内考古和文物保护专家,以及来自英国、印度、斯里 ...

•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大型联展首站 在大同市博物馆开幕

  2018年6月9日,由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和大同市博物馆三家共同策划并主办的大型原创展览“融合之路——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展”在大同市博物馆开展。  该展览三馆经历两年多时间的酝酿策划,先后在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三地集中对展览主题、策展理念、展品筛选、大纲编写等事项进行深入探讨和严谨论证,最终确定以“民族融合”为策展主题,以拓跋鲜卑民族的迁徙、发展、壮大、汉化为主线,通 ...

• 山之石——国际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与实践 学术研讨会通知

为了积极配合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研究”(批准号为:17@ZH018)的开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拟于2018年7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国际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交流研讨近年来相关重要国际组织、文物保护强国邻国以及与我国文物资源相似国家在遗产认知、保护理念、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研究传播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探讨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与影响要素,探索对我国的启发 ...

• 中乌联合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认为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应该是大月氏的遗存,考古成果丰富了对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认知。  中乌联合考古队于6月5-8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尔梅兹大学举行工作会议,对考古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报和研讨。中乌双方考古研究人员、政府官员、学者等数十人莅临会议研讨,并赴考古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出席中乌联合考古工作会议的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代表在拉巴特遗址考古现 ...

• “面向空间再生的保护技术——2018建成遗产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与会嘉宾合影2018年6月7日—8日,“面向空间再生的保护技术——2018建成遗产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既有建筑维护与历史建筑保护国际科技联合会(WTA)、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联合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建筑遗产》、Bui

• 甘肃省文物局和金昌市政府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主场城市活动暨金昌市博物馆开馆仪式

仪式现场  6月9日,由甘肃省文物局和金昌市政府主办、金昌市文广新局承办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主场城市活动暨金昌市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金昌举行。金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建武出席并宣布金昌市博物馆开馆,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金昌市副市长宋平分别致辞,并为王焱、刘晓慧、牟玉玲3位文物捐赠者颁发了荣誉证书,金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白振海主持仪式。省文物局班子成员及各处室和省直各文博单位负责同志

• 故宫文物医院迎首批40名观众 文物医生:工作不受干扰

央广网北京6月10日消息(记者王颜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相信很多人还记得2016年初那部火遍全国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文物医生们的工作态度让人叹服,也让更多人对文物修复过程产生好奇。昨天(6月9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故宫文物医院首次向公众试行开放,老百姓们有机会亲身走进文物医院,近距离地参观文物修复工作。故宫文物医院在 ...

• “雕塑与博物馆发展—罗丹博物馆中国分馆交流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6月9日,由欧洲艺术馆主办的“雕塑与博物馆发展——罗丹博物馆中国分馆交流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法国罗丹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清华艺术博物馆等艺术高等院校、博物馆、文博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代表和数百名观众参加了本次会议。研讨会现场研讨会现场研讨会现场罗丹博物馆中国分馆项目是由法国罗丹博物馆在法国文化部的支持下启动的。罗丹是法国著名 ...

• 唐宋坊市遗址再现成都春熙路 这里已繁华上千年

唐宋时期的春熙路,是否如今日繁华?在零星史料记载之外,考古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证据。5月31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春熙路片区城守街某建筑工地考古成果。在这面积3000平方米的区域之下,再度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坊市遗址——前店后坊式的房屋整齐排列,市政排水沟纵横交错,道路用特制青砖铺就……这已是春熙路片区第4次发现唐宋坊市遗址。它与附近的“国保”江南馆街遗址等一起,证明这一区域自唐宋起,就已是成都的繁华商业 ...

•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广州南海神庙开幕

6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文物局协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出席。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国家文物局相关司室及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成员、部分中外文化遗产专家及当地民众代表,参加了主场城市活动。上午九点 ...

• 敦煌文化遗产,连接新丝路

正在进行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向社会展示着古老的文化遗产沟通多元文明,促进共同福祉的核心当代价值。“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当下中国文化全球化推介与互动所给予每一个文化遗产工作者的机遇与职责。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程中,系统性、生动化、精细化的呈现中国文化价值的魅力,与海外不同文化背景的公众共享丝路敦煌的文明价值,也是敦煌研究院的文化遗产工作者们一 ...

• 多地联动、合力绽放——敦煌研究院举办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文物、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一系列发展战略中的文化支撑作用,6月9日,正值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敦煌研究院组织所辖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北石窟寺、榆林窟和西千佛洞六处石窟,切实承担起加强文物 ...

• 武漢大學陳國燦(1933-2018)先生逝世

陳國燦,男,漢族,湖北省鄂城人。1933年10月生,1951年至1958年于武漢大學歷史系本科、研究生學習,1958年秋研究生畢業後,赴任內蒙古大學歷史系任助教、講師,1975年春調回武漢大學歷史系,任副教授、教授,1998年1月退休。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常務理事兼副會長,中國敦煌研究院兼研究員,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基地兼職教授、學術委員等。1970年代末,在唐長儒教授領導下,科研重點轉向敦煌吐魯番文書整理與研究方向 ...

• “敦煌与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图片展走进以色列

6月4日,由敦煌研究院、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共同举办的“敦煌与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图片展在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中心展馆开幕。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Asaf Goldschmidt、中方院长吴洋和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万铤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以色列音乐家还为参加开幕式的嘉宾们弹奏了一曲中国民族乐。优美了旋律与展品画面中翩翩起舞的伎乐天相互映衬,嘉宾们仿佛置身于一幕超越时空的丝路舞乐盛典中。随后,嘉宾们在敦煌 ...

• 考古与古建“齐观”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一天里,全国包括山西省的文物系统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依然有精彩的主题活动面向社会大众,包括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联合举办的“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发掘 ...

• “越地宝藏”展开幕,百件国宝齐聚浙博讲述浙江故事

  6月8日,浙江省博物馆年度大展“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在浙江西湖美术馆与观众见面,展览汇聚全省39家文博机构百件(组)文物,沿着从史前到明清历史脉络,为观众呈现浙江大地上精彩的历史印迹与独特的地域文化。 展览以史为线,用文物讲述浙江故事 “越地宝藏”展览中的每一组(件)文物,都对应着一段浙江的历史文化。如果把整个浙江历史比作一场精彩、完整的演出,那么这些文物所对应的历史故事便是其中一出 ...

• 江苏宜兴下湾遗址考古新发现首度亮相

  宜兴下湾遗址位于宜兴环科园潢潼花园南部,2016年10月,无锡考古所派员先期进驻宜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相关法律法规,正式开展考古调查、勘探。考古队员们发现,这一地块存在三处古文化遗存,由西向东依次为A区(面积约3700平方米)、B区(面积约6500平方米)、C区(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延续时间长,跨越了新石器时代的骆驼墩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包含了商周、汉、六朝、唐宋、明 ...

• “小小考古家”大明宫里模拟考古

  2018年6月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小考古家”模拟考古体验活动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考古探索中心举办。来自西安市各区县的200名初中生在专业考古人员的指导下,在模拟考古现场进行发掘,学习历史知识,体验考古工作。(图片由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6月2日,西安周至县第七中学的学生在模拟考古现场进行发掘。6月2日,工作人员向学生们示范如何进行考古绘图。6月2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唐城考古队队员姜海利(左)向西安 ...

• 西南地区首个成都考古成果展6月9日揭幕

  成都平原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人骨来自哪处遗址?最早刻有“成都”铭文的器物是什么?四川最早的“防洪工程”在哪里?最近几十年,成都地区的考古成果不断揭开历史的谜团。    6月9日,《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将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将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业街船棺葬、老官山汉墓、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21世纪以来成都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的300多件/套文物。从考古发现到出土文物的文化 ...

• “山地考古”的可能性——亚洲山地考古联合实验室学术工作坊(第一次)纪要

  2018年5月16日,亚洲山地考古联合实验室第一次学术工作坊会议在四川大学科华苑4楼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山地考古”的可能性,由四川大学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共建的亚洲山地考古联合实验室主办。四川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十余位学者参与报告,考古界众多同仁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分为三个板块,涉及“山地考古”的概念与意义、分享 ...

• “中国考古学大会”首场公共讲座开讲 意大利考古专家盛赞东华门遗址

  当两座历史悠久的文明之地碰撞,会有怎样的火花产生?意大利和成都,两千多年前结下的缘分,如今怎样延续?6月6日下午,罗马第三大学考古系教授丹尼尔·莫纳科达,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文化遗产与景观”委员会主席朱利亚诺·沃尔佩,原阿斯科利皮切洛和罗马第三大学的建筑学院教师苏珊娜·费里尼,三位考古界的“大咖”出现在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为现场300多名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城市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学术讲 ...

• 中国援柬吴哥王宫遗址修复项目将探索吴哥文保新模式

  第30届保护和发展吴哥古迹国际协调委员会技术大会5日至6日在柬埔寨暹粒省暹粒市举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郑军在会议期间对记者表示,中国援柬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将改变建筑本体保护的单一模式,形成“保护+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各国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工作队在会上介绍了各自工作情况。郑军代表中国项目团队向与会代表们介绍了中国援柬茶胶寺项目和王宫遗址项目的进展,并就上届技术大会上提出的 ...

• 2018年陕西凤翔境内两项考古发掘项目即将启动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证照》已经下发,2018年度凤翔县有两项考古发掘项目即将启动。其中,第一项是位于城南豆腐村的秦雍城建筑遗址(考执字第072号),由北京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发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杨哲峰担任领队,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第二项是继前两年以来持续发掘项目——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考执字第233号),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 ...

• 《考古》——服务于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

  2018年6月1日上午,受广州市考古文物研究院邀请,《考古》杂志杨晖副主编为广州市考古文物研究院全体业务人员作了关于考古发掘简报、论文撰写规范指导的精彩学术讲座。  今天讲座的题目是《考古》——服务于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杨晖老师首先介绍了《考古》杂志的基本情况,包括发展历史、定位、办刊宗旨、所获荣誉、创新和发展、主要栏目、规范和体例等内容。  重要论述摘要  忠于学术可以视为《考古》60多年来保持的最 ...

• 200多位中外学者聚会探讨东亚考古学

  8日,第八届东亚考古学会世界大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来自中国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中外学者共同探讨东亚考古学。  据介绍,本次大会为期4天,与会学者们将围绕古代农业起源与农耕文明、古代东亚奢侈品生产、游牧民族迁徙与融合、古丝绸之路交流等话题以及史前人类与环境互动关系、古代冶金、玉器和陶瓷研究等内容展开深入广泛的讨论。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表示,东 ...

• 全球学者相聚金陵 共话东亚考古成果—第八届“东亚考古学会”国际学术会议在南京大学开幕

  6月8日上午,第八届“东亚考古学会”国际学术会议(The Eighth Worldwide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East Asian Archaeology)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开幕,此次会议由南京大学和东亚考古学会(SEAA)主办,会议为期4天,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考古学者与学生出席大会,共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东亚地区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  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东亚考古学会主席、美国宾夕法尼亚印地安纳大学教授Francis Allard,国 ...

• 国家博物馆举办“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

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6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将展到8月19日。

•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讨会召开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广东省文物局、江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讨会在江门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与专家学者齐聚江门,以海丝文化遗产为切口,探讨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立法保护工作。

• 西北五省区联合成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

陕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韩城举行。 陕西省文物局 摄  中新网西安6月9日电 (记者 田进)陕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9日在韩城举行,宣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成立。  丝绸之路是目前全世界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线性世界文化遗产。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文物局经共同协议一致,成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旨在通过资源的整合配置,坚持创新性发展,形成文物保护修复 ...

• 沉痛悼念敦煌吐鲁番学专家、武汉大学教授陈国灿先生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敦煌吐鲁番学专家及中国中古史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国灿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6月7日16点25分在中南医院不幸辞世,享年85岁。  陈国灿先生1933年10月24日生于湖北省鄂城县,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师从史学大师唐长孺先生攻读研究生,1958年毕业后,赴内蒙古大学历史系

• “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特辑之一:逻辑与纲要

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序 篇万水千山,将东方与西方分隔于欧亚大陆两端,它们难道不可逾越吗? 文艺复兴,源自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复兴,同时独立开创了现代文明新纪元,事实果真如此吗? 无数的人们在东方与西方之间来回穿梭,运送着一种奇异的货物;这种货物犹如世界上最为绚烂夺目的云霞,放射出奇异的光芒;人们一打开它们,仿佛随之也打开了一个个古代的清晨与黄昏;那些奇异的光线穿透包装,也把行客脚下的道

• 白山脚下的遗珠—新疆库车龟兹故城考古

龟兹故城位于阿克苏库车县城新老城区之间,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北依天山山脉,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龟兹故城是汉~唐时期中原对西域行使统治权力的地方,当时为西域的政治、经济、贸易及西域佛教时期的重要宗教场所之一。2014年至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库车县龟兹故城进行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前期主要进行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2017年主要对龟兹故城的穷特音墩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出房址、高台、巷道、灰坑、灶

• 逛博物馆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时候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作者:咋象石峁遗址的核心皇城台因为盛产煤与油,榆林在外界看来,是可以和“土豪”这个词划等号的。但最新的考古成果却显示,和4000多年前相比,现在榆林所谓的“土豪”完全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在当时,位于今天榆林境内的石峁城,已经孕育了高度发达的文明——面积巨大的城市、坚固的城防体系,做工精致的玉器……比同一时期的中原地区,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要论及过去十年陕西最重大的考古新发现,我 ...

•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看看陕有哪些项目列入名录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2017年起,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我省已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项目有多少个,目前申请和保护现状如何?记者采访了陕西省文物局。  我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  据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主任科员王如冰介绍,中国从1987年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起,到现在发展到拥有52处世 ...

• 精彩纷呈: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六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主会场系列活动花絮

克孜尔石窟,隆重举办了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六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主会场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文化遗产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作用,以及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突出发挥文物史证作用,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地提升新时代新疆文物工作传播力、影响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的良好氛围。

• 西北五省(区)联合成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

由陕西省文物局倡议,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北五省(区)文物局共同支持建立的全国首家“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在陕西韩城宣布成立。

• 佛国世界的儿童

6.1 儿童节快乐 麦积山09窟 明清重绘 莲花童子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更是父母亲心中的自豪、寄托与骄傲,健康、平安、幸福是所有人对自己孩子的最大期冀。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乏这样的故事。因此,相关历史遗存中,表现类似题材的文物比比皆是。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北朝时期规模最宏大的泥塑和壁画艺术宝库,在一幅幅凝固的历史画卷中也保存有许多关于儿童的内容,生动再现了当时世俗信众与佛教弘化之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