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件(套)“黑石号”沉船文物在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展出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14日正式开馆,162件(套)从海外征集归国的“黑石号”沉船打捞出水文物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长沙铜官窑,又称“瓦渣坪窑”“石渚窑”,始于东汉,当时属于岳州窑的外围窑场,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它以岳州窑为基础,吸收北方工艺,创造出绚丽多姿的彩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以展现1200多年前唐代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的发展史为主题,共7个展厅,总面积为11436.5平方米,布展面 ...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14日正式开馆,162件(套)从海外征集归国的“黑石号”沉船打捞出水文物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长沙铜官窑,又称“瓦渣坪窑”“石渚窑”,始于东汉,当时属于岳州窑的外围窑场,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它以岳州窑为基础,吸收北方工艺,创造出绚丽多姿的彩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以展现1200多年前唐代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的发展史为主题,共7个展厅,总面积为11436.5平方米,布展面 ...
2017年12月,《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亚洲、非洲和地中海研究系合作的研究成果,付梓过程历时八年。在此过程中,书名从最初的《从西方到东方:丝绸之路上的考古艺术品研究》到《自西徂东:丝绸之路考古艺术品研究》,最后确定为《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几经思考,多番商榷。仅从书名的确定来看,不难得知研 ...
“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12日在西安举办。来自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英国、中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展开讨论。开幕式现场。 此次论坛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旨在探寻丝绸之路文明遗存,开展国际间考古学术交流,探讨考古国际合作新模式,建立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文物保护事业新发展。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色文创产品、传统工艺作品进行了展示,推 ...
南京大学赴伊朗考古队员与伊方考古队员联合开展土丘钻探工作。资料图 5月13日,在西安举行的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家论坛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水涛教授对本报记者说:“几年前,我们顺应‘一带一路’倡议进入伊朗,成为第一个进入伊朗工作的中国考古队,这是一个突破!”“今年9月,我们将再次进驻伊朗的这个遗址,进行第二个年度的发掘,下半年还要去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发掘哈拉帕文化遗址,那里是最古老文明之 ...
5月12至13日,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文物局承办的“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英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丝绸之路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致辞并作主旨演讲学术报告现场参加论坛的部分国外学者学者们就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进行交流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丝绸之路考古合作 ...
“一带一路”并非一个封闭的孤立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合作体系。“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这一植根历史、面向未来,立足中国、朝向世界的提法,鲜明体现了“一带一路”总体设计中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文化情怀。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活跃。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日益显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撼动旧有的“丛林法则”,成为新时代的 ...
他是张统亮,33岁来自“泉城”山东济南专业的讲解、洪亮的声音作为西北师范大学国画专业研究生他曾给自己规划了多条奋斗之路但最终还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选择与洞窟、壁画为伴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v0640zzlfo4&auto=0对张统亮来说无论是文物保护,还是讲解都不是他对口的专业作为国画专业的研究生他最喜欢,也最擅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沙龙”第75期纸上和地下的东汉洛阳美术遗产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山地考古”的可能性 亚洲山地考古联合实验室学术工作坊(一) 2018年5月16日(周三)8:30-18:30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科华苑宾馆4楼会议室会议流程:8:30-8:45吕红亮:为什么要山地考古8:45-9:00刘歆益:为什么Hilly Flanks重要9:00-9:20陈剑:茂县考古调查的新收获9:30-9:50杜战伟:喇家遗址近期发掘新收获10:00-10:20赵德云:剑川海门口遗址
5月12至13日,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文物局承办的“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在西安举办,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英国的专家学者们共同分享丝绸之路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与会代表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丝绸之路考古合作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和发表《国际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西安共识》。“西安共识”倡导开展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领域国际合作,全面了解丝绸之 ...
哈萨克斯坦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同中国自古就有贸易和文化交流。张骞出使西域,同乌孙国建立联系,西汉细君和解忧公主先后远嫁乌孙王,联姻结好。 唐都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当时最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和文化商贸交流中心。大唐西市是唐长安城中著名的商贸中心,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以此作为始终。大漠孤烟,驼铃声声,马蹄阵阵,仿佛昨日贸易往来,重现勃勃生机。 作为游牧民族的后代,哈萨克人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09653 新华网西安5月12日电(汪艳 王智超)“2017年5月中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行五人,赴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地区,与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合作,对该博物馆保护区域内的拉哈特遗址及附近相关遗址,开展为期近两个月的考古调查工作,其中便包含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丁岩表示,这样的机缘现在回想起来,和研究
“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13日在西安闭幕,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多个国家的考古专家学者们共同成立了“丝绸之路考古联盟”。
5月8日,敦煌研究院举行了"佛教经变画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远道而来的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合聘教授颜娟英,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肥田路美,日本学者仓品尚德、台湾中央研究院博士候选人陈怡安参会,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张元林、考古所所长张小刚、考古所研究员王惠民、科研处副处长范泉共同参会。专家学者们相聚莫高窟,分 ...
2018年5月5-9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佛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承办的“敦煌与丝绸之路多元宗教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师范 ...
时维五月,敦煌研究院经过精心策划、创新设计、统筹安排,再次来到南国重镇深圳参加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并推出“梦圆敦煌——数字艺术创意体验展”。展览通过敦煌石窟数字化成果展示、敦煌艺术创作课程体验和数字敦煌文化衍生品销售相结合的全新模式,呈现敦煌石窟艺术之美。5月10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莅临展馆指导,敦煌研究院下属文化企业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小胜就展览 ...
2018年中国品牌日活动5月10日在上海拉开帷幕,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和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为主题。在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展域,设置中央展区、地方展区、品牌服务展区和特色活动展示平台四大板块。邀请全国50多个代表团、600多家国内知名品牌企业、100多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和20多个品牌服务机构共襄盛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加强品牌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 ...
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文物局承办的“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5月13日在西安闭幕。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英国的学者分享了丝绸之路考古新发现及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对如何在未来更好的开展丝绸之路考古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并发表了《国际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西安共识》。
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可以订阅哦!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是历史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亦是环境史研究及学科体系建立与发展的根基。环境史史料具有分散广、研究应用过程中学科跨度大的特殊性。目前,环境史史料整理与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环境史史料体系,亟需学界同仁进一步充分发掘、整理和利用。民国时期是西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生调整和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西南环境史史料载体、形式
“博望论坛”第三十期“丝绸之路中亚专家系列讲座”第二期题目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古城考古、应用与保护主讲人迪米特·沃亚金主持人马健副教授时间2018年5月11日(周五)14:00-16:00地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望报告厅主办单位·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协办单位· 西安市文物局· 西
据报道,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现代土耳其城市已经开始被挂牌出售,以保护其免遭自然的腐烂和寻宝者的破坏。 希腊城市巴尔吉里亚(Bargylia)位于爱琴海(Aegean)的博鼓度假村(Aegean resort of Bodrum)附近,其所有者们正以3500万里拉(约合人民币5266万元)的价格在该网站上做广告。 这133公顷的土地目前属于私有财产,拥有剧院、卫城、防御墙和墓地,这些地方被列为一级考古遗址。但目前却被用来放牧。 该土地的 ...
香港历史博物馆9日开始举办本年度重点展览“奢华世代:从亚述到亚历山大”,展出多组来自大英博物馆的珍宝,包括金属器物、石浮雕、象牙、宝石和珠宝,呈现古代中东文明的奢华风尚。 在8日举行的展览开幕典礼上,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致辞表示,他很高兴大英博物馆以香港作为本次全球巡展的首站。这次展览的展品由大英博物馆的珍藏中精选而来,市民可借此机会感受古代的奢华风尚。他也特别感谢英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和 ...
最近,一个由文物考古爱好者组成的“走陵”组织,因私自搬运唐朝崇陵石刻文物陷入争议。 该组织名为“帝王陵文化研究会”。5月2日,“帝王陵文化研究”微博发消息称,为更好地保护文物,组织志愿者将崇陵石刻移位,并配发了9张图。图片显示共十几人参与了活动。 “帝王陵文化研究会”官方公众号也发布了大量“走陵”纪实文字。此次活动开始前,公开在线招募了参与者。 该组织还聘请了名誉会长和学术顾问,向其颁发盖 ...
2017年3月,故宫博物院举办了《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览,231件(套)被网友称为“来华避难”的珍贵文物让很多人动容。据悉,当初很多军阀洗劫阿富汗博物馆,将文物变卖到海外以充军费。直到2003年,这批文物才重见天日,2005年走上了海外巡展的道路。按照原计划,这批宝藏将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展出,但后者意外取消了展览安排。这批宝藏将何去何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策划主管李先生接受了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 ...
北京时间3日早间消息,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在发现数千件伊拉克古代文物遭工艺品连锁店Hobby Lobby偷运入境后,于5月2日将其中大约3800件走私文物归还伊拉克当局。据外媒报道,美国司法部去年指控Hobby Lobby总裁史蒂夫-格林(Steve Green)曾在2010年12月,从阿联酋购买总计价值160万美元的超过5500件伊拉克文物,且该公司在购买前就知道文物可能是来自伊拉克的被窃古物,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表示,这批文物被标上假标签作为掩饰 ...
以保存国内最大室内木胎泥塑卧佛而闻名的甘肃张掖西夏国时期的大佛寺(又被称为“西夏国寺”)通过数字化三维扫描技术,不仅记录了维修保护过程中的点滴细节,还将数字化展现古建筑及修缮过程。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副馆长张多金表示,该馆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合作开展数年的建筑壁画塑像三维扫描技术项目已取得中期成果。工作人员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对建筑壁画塑像进行了三维建模,并用数字化手段记录修复过程,使观众能够直观了解到文 ...
要说这几年瓷窑址的重大考古发现,“上林湖”算得上是青瓷界的网红了。 前年,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钱报记者曾连续做过专题报道。 我们以为只存在文人诗词里对于秘色瓷的描述“千峰翠色”、“凉露浸衣”之绿,有了明确的证据,并解决了两大千年悬案——作为越窑中最高等级的秘色瓷,皇室专用,它在哪里烧,怎么烧;以及唐代贡窑在哪里。 最近,仍在发掘中的上林湖后司 ...
本论坛将从“丝绸之路”沿线国际国内考古调查发掘成果的角度,研讨交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国际文化价值及文化遗产保护。旨在达成双边、多边“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共识,制定“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考古研究、成果展示、文化创意产品展示交流的对策措施,深化“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成果。论坛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中英文物保护与修复交流研讨会,新时代、新文博—陕西文物事业新成果暨文创
用火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除了炊煮、取暖、照明等外,火还可用于烧陶及冶金,大大加速了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已会使用天然火;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逐渐学会了利用工具取火。其中,钻木取火在诸多取火方式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古代钻木取火器的形制、构成,以及先民对木材的选择等在考古学、人类学、民族植物学等领域均有重要意 ...
2018年4月21日,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主办的“历史考古青年沙龙(第八期)”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众多学者、师生到场参与讨论。本期沙龙主题为“观盛于微:北朝、隋唐墓葬与历史文化”,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半场。沙龙海报 首先,沙龙召集人——四川大学王煜副教授对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他简单介绍了该系列沙龙的缘起,其渊源和催生于 ...
发掘区航拍图 2017年殷墟大司空村东南地考古发掘,主要是配合豫北棉纺织厂棚户区改造进行的基建发掘。野外工作始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初结束。共发掘40个探方,揭露面积3800平方米。 本次发掘区域内层位关系比较简单,共分五层:第①层为扰土层,厚20~30厘米。第②层为明清文化层,土质较纯净,厚度25~55厘米。第③层为唐宋文化层,厚40厘米左右,包含少量白瓷片和商代灰陶片等;开口于此层下的G1自西南向东北贯穿整 ...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下发《关于开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调查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对文化遗产保护工匠人才队伍现状开展调查登记工作,为组建工匠联盟和加强全省工匠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 调查登记范围共有三类:考古技工即从事考古调查对古墓葬、遗址进行钻探、挖掘、测绘、整理人员;文物建筑修缮技工即运用中国传统工艺或地方特色工艺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 ...
我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文物保护工作硕果累累,探索出一条适合青海实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这是记者从2018年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了解到的消息。 藏区文物保护工程加强实施、大遗址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考古研究工作取得可喜成果……文物,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记忆;文物保护,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未来的责任。 为加强我省藏区文物保护工作,着力提 ...
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副馆长张多金近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近年来,以保存国内最大室内木胎泥塑卧佛而闻名的甘肃张掖“西夏国寺”通过数字化三维扫描技术,不仅记录了维修保护过程中的“点滴细节”,还将通过数字化技术展现古建筑。 张多金表示,该馆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持续合作数年的大佛殿建筑壁画塑像三维扫描技术,目前已取得中期成果。这个项目通过三维扫描对大佛殿的建筑壁画塑像进行了三维建模,将使观众能够直观了 ...
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被数字化“搬”出洞窟,完成玉门关、汉长城、悬泉置遗址监测预警体系工程,境内长城及烽燧完成抢险加固,修复西云观壁画病害,为每个文物保护点“树碑立界”……近年来,敦煌加速文化遗产保护,全力破解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难题。 敦煌境内有各类文物点265个,包括古遗址209处,古墓葬25处,古建筑16处,石窟5处。其中,世界文 ...
据埃及《金字塔报》7日报道,一项由意大利科研团队进行的最新考古研究显示,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陵墓内部及其周围区域不存在未被发现的隐藏墓室。 据报道,埃及文物部6日发表声明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穆斯塔法·瓦齐里在当天举行的第四届图坦卡蒙国际研讨会上宣布了这一研究结果,并表示负责此项探测的意大利科研人员已于6日上午提交了包括陵墓雷达图像在内的详细研究报告。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博士弗朗切斯科· ...
每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都是中国考古界的一场盛会,大家都亲切地称为考古的“奥斯卡奖”。今年26个项目经过初评,于4月9日至10日角逐最后的十项“桂冠”。而每年在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之外,都有高校承办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专题活动。今年的首站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和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周文化研究青年学者沙龙”承办。4月11日,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山 ...
张掖西城驿遗址发掘全景正射影像图。(图片来源: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甘肃张掖市甘州区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张炯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官方将对“见证”了4000年前中西方早期“接触”的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黑水国史前遗址),建设保护大棚对外展现。届时,游客能看到三四千年前,在黑水国西城的人类居住遗址,以及原始社会时期的生活形态。 张炯表示,官方对黑水国史前遗址的考古从2010年持续至今,期间发掘了史前人类 ...
德国杜伊斯堡莱茵河畔“‘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文化经济交流项目”由德国和中国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沿线的欧亚十一个国家政府和民间通力合作、共同参与,“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文化经济列车”联通欧亚;以人文交流为核心,推动“一带一路”商贸交流。该项目用文化语言去阐释,用高科技宏观技术展示“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是目前欧洲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人文和经济交流项目 ...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决定每年的4月18日为“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并在世界范围内号召会员国开展相关活动,向公众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扩大社会影响。2018年,为推动遗产保护的代际传承,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遗产事业当中,实现保护理念、精神、经验的代际共享。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将“4•18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确定为“遗产事业 继往开来”。4月18日,敦煌研究 ...
亲爱的游客朋友:瓜州榆林窟是我院管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完善榆林窟基础设施,优化游客参观路线,改善旅游开放条件,有效提升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水平,我院决定从2018年4月25日至6月20日期间在榆林窟集中封闭实施相关工程项目。为确保文物和游客安全,在此施工期间榆林窟暂停对外开放,请各位游客合理规划旅游行程安排,因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特此公告敦煌研究院 2018年4月20日
为了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研究,加强我院印度佛教艺术方面的研究力量,及促进我院与印度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受印度德里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Anita Sharma教授的邀请,在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资助下,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研究员,率领陈列中心主任娄婕研究员、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汪万福研究员、科研处处长陈港泉研究员、考古研究所王惠民研究员、敦煌文献研究所赵晓星研究员、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海涛副研究员、考古 ...
4月24日,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闭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了近年来文物领域信息化工作进展,并发布了未来在数字中国领域的建设重点。关强说,近十年来,文物行业以资源调查、展示利用、电子政务、科技创新为抓手,在文物大数据建设、文物数字化传播、文物信息化监管、文物资源社会共享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初步奠定了文物资源在网络空间发挥作用、中华文明在互联网世界绽放光彩的工作基础。数字中国时代,文 ...
为进一步加强莫高窟旅游旺季开放管理,协调推进各旅行社在旺季期间的组团接待工作,增进敦煌地区旅游从业者对2018年莫高窟开放政策、超大客流应急参观注意事项、敦煌旅游发展形势等内容的深入了解和认识,4月27日下午敦煌研究院联合敦煌市旅游局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组织召开了“2018年敦煌市旺季旅游协调推进会”。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萍,敦煌部分景区负责人,以及敦煌地区120余家旅行社及旅游从业人员共计200余人 ...
4月27日下午,第41期“敦煌读书班”在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开讲。这是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整合为文献研究所后举办的首次活动。由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所长杨富学研究员宣布在该班停顿年余后重新开班,由甘肃省博物馆李永平研究员主持。兰州财经大学教授高启安、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研究员赵晓星和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分别做了题为《中国古代的行炙》、《敦煌莫高窟第361窟研究》和《贵霜王朝大夏 ...
4月28日下午,由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上海中心大厦商务运营有限公司、上海漾泱展示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丝路敦煌•幸福生存”展览在中国最高建筑、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展览馆开幕。甘肃省副省长何伟,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曙杰,上海漾泱展示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张延,总策展人米丘等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作了“敦煌精神”专题演讲;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副局 ...
2018年4月29日上午,依托于敦煌研究院的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党支部成立会议在兰州召开。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刘大安研究员,第三届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旭东研究员,以及来自全国50多个文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委员及代表75人参加了会议。第三届古遗址保护与工第三届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自2012年2月换届至今已届满。根据中国科协对科技社团 ...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和纪念“五四”青年节,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结合全院正在深入开展的“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4月28日,由院工会牵头、院团委配合组织开展了“重走前辈路、保护母亲河”徒步行走大泉河活动。院党委副书记马世林全程参加了活动。上午9时30分,近300名来自院属各部门(单位、企业)的干部职工齐聚在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前举行了出发仪式,了解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行进路线及 ...
纪念“五四”青年节,4月29日,西千佛洞文物保护研究所团支部为联合社会教育部、工会小组组织开展了一次别出心裁、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本次社会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我为石窟添粉黛”主题,旨在引导小学生用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亲近与感悟石窟文化艺术。组织小学生们首先进入洞窟实地参观,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组织小学生们在河床边用心挑选石头;最后,鼓励和引导小学生们结合壁画元素,大胆想 ...
2018年5月1日,“我在敦煌讲壁画”——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首期营在敦煌研究院顺利开营。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安胜,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理事陆强等出席开营仪式,为这批特殊的洞窟讲解员寄语并鼓励。仪式现场,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守望者,他希望大家能在志愿者服务期间不断地了解敦煌文化,40天的守望体验,更是一生的守望情结。希望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