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帝国重现:古罗马与汉代中国文明”研讨会

日程安排4月8日 来宾报到4月9-10日 研讨会4月11日 参观4月12日 离会会议议程CONFERENCE PROGRAMME注:现场配有同声传译本文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微信公众号,我们将努力为您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关心学院发展的您看到一个更活跃、更资深、更全面的考古文博学院。了解更多信息,请前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网站:http:

• 三亚藤桥墓群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点

三亚藤桥墓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将申报为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点。

• 【阿翻】科威特宣布在赫拉恩地区发现新遗迹

文章来源:沙特《考古》杂志原文链接:http://archaeology.sa/?p=22707作者:沙哈德·卡迈勒翻译:娃娃(科威特通讯社2018年3月24日讯)科威特国家文化、艺术与文学委员会宣布在赫拉恩地区(الخيران)的哈德·希玛拉(حد حمارة)发现几十座堆叠型墓葬和定居地遗址与塞木德部落(ثم&#

• 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广州召开

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健全联合申遗协调机制,形成联合协作共识,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导下,4月3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广州召开。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领导和专家,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等9省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

• 预告 | 西伯利亚考古专题系列讲座

神秘的西伯利亚:最新考古发现4月3日 18:30-20:30塞伊玛—图尔宾诺问题研究现状4月4日 18:30-20:30巴泽雷克文化的发现与研究4月6日 18:30-20:30地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A座101报告厅主讲嘉宾莫洛金,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副所长、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民族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73年起,任西西伯利亚考古

• 祭祀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大典在城固举行

4月3日,由汉中市张骞文化研究会和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城固县张骞文化研究会、城固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城固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2018(戊戌年)祭祀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大典在张骞故里陕西省城固县隆重举行。

• 越南交趾郡治LUY LAU遗址的调查与探索—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1讲

  2018年3月27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1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日本东亚大学黄晓芬教授应邀作了题为“越南交趾郡治LUY LAU羸𨻻遗址的调查与探索”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主持该讲座并进行点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证券报等 ...

• “13-16世纪欧亚大陆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举办

  近日,为推动学界对文艺复兴这一重要历史时段中西跨文化交流的研究,更深层次地解读“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特展,湖南省博物馆举办了“艺术、物质文化与交流——13-16世纪欧亚大陆文明学术研讨会”。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陈远平出席开幕式。来自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境内外33家博物馆、图书馆、研 ...

• 第三期“发现长安”考古论坛纪要

 2018年3月30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主办的第三期“发现长安”考古论坛在西安研究室标本楼二层会议室举行,日本中央大学妹尾达彦教授作了题为“唐王朝中的汉王朝——汉长安城与隋唐长安城”的学术讲座,日本东北学院大学佐川正敏教授作了题为“从东北亚的视角看古代制瓦技术和砖瓦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刘振东研究员主持,来自中 ...

• 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发现疑似北斗九星祭祀区

 发现中原地区史前最早土坯房屋和疑似北斗九星祭祀区的“荥阳青台遗址发掘”项目,29日当选“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青台遗址是著名的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遗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进行的“青台遗址丝绸起源”考古发掘项目,经过近3年努力,发现仰韶时期环壕3条,聚落内各类遗迹丰富,功能区布局明显。  遗址拥有三重环壕,出入口形制不一,为研究仰韶时期防御体系、工程技术和利用水资源等 ...

•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巡展走进四川大学

3月18日,“华戎交汇·丝路华章”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在四川大学博物馆顺利开幕,展览是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博物馆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展期持续一个月。展馆现场这次展览的展品包括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敦煌石窟壁画高保真艺术品66幅,藏经洞出土绢画精品复制品,数字化复原的莫高窟西魏第285窟。我部讲解员李璐和权娇娇受委派参加本次高校巡展并承担了四川大学学生志愿者 ...

• 敦煌研究院与加州伯克利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3月27日,敦煌研究院与加州伯克利大学在敦煌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确定了双方在文化研究与宣教、学者交流与访问以及学术资源与出版物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州伯克利大学与敦煌研究院一致同意通过双方的合作,共同发展项目、开展活动,以达到提升学术水平的目的。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加州伯克利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凯文·奥布莱恩,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张元林、丝绸之路研究·唐中心主席桑奇约特·梅恒黛儿(Sanjy ...

• 樊锦诗寄语十位“敦煌守望者”:做好生活上不适应的思想准备

3月25日,“我在敦煌讲壁画”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首期营选拔工作完成,十位幸运儿经过全方位培训,将用全新的身份——“洞窟解讲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传播敦煌之美。3月30日,“我在敦煌讲壁画”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首期营新闻发布会及出征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原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峰共同为十位敦 ...

• 2018年度莫高窟志愿者讲解员培训开班式在敦煌学院举行

3月29日,莫高窟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培训开班式在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阶梯教室举行。敦煌研究院接待部领导及培训老师十余人和敦煌学院师生一百余人参加了本次开班仪式。接待部罗瑶主任代表敦煌研究院致词。罗主任首先向敦煌学院2017届同学们介绍了我院与敦煌学院开展院校间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历程,对三年来开展的莫高窟志愿者讲解员行动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充分肯定了敦煌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为弘扬敦煌文化、传播石窟艺术做出的贡献, ...

• “丝路敦煌”即将登陆上海中心 携手打造沪上文化艺术新地标

由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宄院、甘肃省博物馆、上海中心及漾泱艺术联合主办的高科技互动展览“丝路敦煌·幸福生存”,将于4月28日在上海中心开幕。展览也将为新落成的上海中心展览馆揭幕,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举办的首展。展览为期10个月,期间还将举办50多场活动,通过高科技互动+虚拟现实结合的全新技术,将为观众带来一场震撼的“浸入式”观展体验。展览将文物实物展示与高科技互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展览以丝绸之路为 ...

• 敦煌研究院代表团访问阿富汗圆满成功

3月24日至4月2日,敦煌研究院张先堂副院长率团访问阿富汗,会见阿政、学界人士,实地考察喀布尔省和巴米扬省历史文化遗产,访问平安、顺利,成果丰硕。中国驻阿大使刘劲松、政务参赞张志新等陪同出席有关活动。3月24日,阿第二副首席执行官穆哈齐克会见并宴请代表团。穆热烈欢迎代表团访阿,愉快忆及他年轻时访华的难忘经历,表示中阿自古就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和巴米扬石窟堪称“丝路双璧”,中国甘肃 ...

• 敦煌研究院专家团结束阿富汗考察之旅

专家团抵达巴米扬石窟西大佛窟前由石窟考古、美术、历史学、文物数字化、文物保护等领域的8位专家组成的敦煌研究院专家团,在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协助下,于3月24日至4月1日在阿富汗进行了文化遗产学术考察。在巴米扬石窟内紧张工作敦煌研究院专家团此次考察的重点是巴米扬省的文物古迹,特别是巴米扬的石窟。专家团2018年3月24日抵达喀布尔,25日考察了阿富汗国家博物馆。26日至4月1日赴巴米扬省考察。在巴米扬省 ...

• 刘玉珠局长出席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并致辞

刘玉珠局长在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上讲话(摄影 / 董清)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出席“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时指出,博物馆要“打开围墙、开门办馆”。主要内容如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围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这一重大主题,就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加强文物工作、推进博物馆事业 ...

• 千元大奖等着你!丝绸之路摄影展征稿启示

“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古代亚欧大陆间以丝绸为大宗贸易的、开展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它以中国长安/洛阳为起点、经中亚向西到达地中海地区、向南延伸至南亚次大陆,分布于横跨欧亚大陆东西长约10000公里、南北宽约3000公里的区域内,是人类历史上交流内容最丰富、交通规模最大的洲际文化线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包括33处遗产点,他们 ...

• “聚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大型专题报道之四 历史节点上的南亚廊道

“聚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大型专题报道之四历史节点上的南亚廊道互助出土窖藏连珠纹金钵互助出土窖藏双鱼纹银钵都兰出土含授鸟织锦复原图局部陕西何家村出土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李皓 王十梅 文/图公元五世纪,世界的东方,一个伟大的王朝将中华文明托举到了崭新的高度,包容和开放是这个王朝的性格。大唐盛世,成就了炎黄子孙的千秋家国 ...

• 探寻丝绸之路上的古老“足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赴哈萨克斯坦拉哈特古城遗址考古记

  “张骞凿空”与“一带一路”上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沿渭水西行,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向北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翻越葱岭进入今中亚地区,再往西,经今伊朗等国到达大秦(罗马帝国在中东的领地)境内,走出了这条前无古人的丝绸之路。自此,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这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说的“张骞凿空”。  近年来,中国与哈

• 中日丹丹乌里克考察队发现“西域的蒙娜丽莎”

「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考察」开始的契机是担任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顾问的药师寺副住持(后任管主)安田暎胤的夫人(当时在奈良女子大学就读博士课程)安田顺惠女士,为了研究玄奘三藏的取经之路希望能去实地踏查。我在1988年与中方签署了西域南道(包括尼雅遗址和丹丹乌里克遗址)遗址群考察意向书,加之在尼雅的考察取得了重大成果,因此比较容易地获得了许可。 丹丹乌里克遗址是1896年1月被瑞典地理学家赫定发现 ...

• 中沙联合考古队开展塞林港遗址现场考古工作

3月30日,中沙联合考古项目——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现场工作正式开工。来自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的10名考古队员,冒着酷暑,按照预定的工作计划,采用地面调查与无人机航拍相结合的方式,对塞林港遗址地表遗迹进行了地毯式搜索,获得重要发现并完成遗址局部的正射影像及3D数字重建。地面调查工作采用拉网式调查方法进行,在遗址地表设置九条纵贯南北的调查线路,九名队员一字排开,按各自预定的路 ...

• 青海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呼之欲出

图为正在建设的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项目博物馆序厅一角。 石延寿 摄  青海黄河岸边的喇家遗址曾出土“人类第一碗面条”。中新网记者29日从官方获悉,正在建设中的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项目博物馆的陈展已完成九成工作量,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呼之欲出。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黄河北岸,遗址内保留了4000年前大地震、黄河大洪水或泥石流等多重灾难遗迹,是中国首次发掘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入选 ...

• 敦煌藏经洞里的中国书法史

藏经洞里的中国书法史在敦煌的艺术宝库中,藏经洞写经书法是一枝光芒四射、瑰丽多姿的奇葩。其数量之巨大、书体之多样、功力之深厚、延续时间之长,令人叹为观止。它完整呈现了中国书法隶变完成后向唐楷过度的全过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完整、最鲜活的墨迹档案馆,也是一座庞大的中国书法基因库,对研究中国书法史,特别是书体演变和最终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千年书法重见天日1900年6月的一天,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箓在清理

• 考古发现|汉代河南的“107国道”

   作为中原地区延续千余年的郡治/县治城址,驻马店朗陵故城遗址考古发掘情况历来备受瞩目。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次发布考古发掘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始于东周、兴于两汉、废于隋的朗陵故城文化层堆积较厚,出土文物较多,在其水井遗迹中发现的陶瓦连接而成的立柱,在河南还是首次出土。 首次确认形制的朗陵故城  朗陵故城遗址位于驻马店市确山县城南20公里任店镇境内,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6

• 印度的历史,就是被各外族蹂躏的血泪史

2017-07-26 点亮千年最近中印在我国边境地带闹得愈演愈烈,很多人认为,咱不就是修个路嘛,至于那么激动?小编一边吃着印度飞饼一边表示,如果了解了古印度的历史和地缘环境,就会理解这个国家为何会有一点动静,就立马忧心忡忡了……首先我们来看看印度的位置,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拥有着相对封闭的环境,三面临着印度洋,北边还有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作为天然屏障,本该是一个高枕无忧的安全国度。然而,就在喜马拉

• 讲座纪要| 世界遗产与日本文化财保护制度中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原是文化地理学中的概念,它强调人类的文化是动因,自然地域为载体,而文化景观则是人类文化持续作用于自然地域后呈现的结果。为填补世界遗产体系中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之间的空白,1992年世界遗产分类中增加了文化景观的类别,在此之后文化景观的概念与方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亚洲,日本于2004年在文化财保护体系中增加了文化景观这一类别,文化景观的保护取得了法定地位。而对于文化景观的保护来

• 文化风采|“丝路遗珍——甘肃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今起亮相常州博物馆

记忆历史边城暮丽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凉州词》张 籍 今天(3月31日),由甘肃省博物馆与常州博物馆首次合作推出的“丝路遗珍——甘肃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常州博物馆一楼临展厅正式向常州市民揭开神秘面纱。本次展览以时间为序,分四大部分:丝绸之路的前奏、丝绸之路的开拓、丝绸之路的繁盛、丝绸之路的延续。集中展出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的丝绸之路相关文物一百三十余件(套),

• 宝鸡考古发现聚落型秦汉墓地,出土文物117件组,专家正在通过科技手段分析判定墓地属性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宝鸡郭家崖遗址北区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古墓葬41座,其中战国时期秦墓葬37座,汉代以后的墓葬4座,确认该墓地外侧尚未发掘区域为一处面积较大的居址所在,而以往发掘的秦墓葬极少见到与其匹配的秦人生前居址,此次发现的“聚落型”墓地在宝鸡一带秦墓发掘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墓地经过统一规划宝鸡是秦人在西周晚期开始东扩,从甘肃礼县翻越陇山大

• 学术共建|探索内蒙古欧亚草原文化

3月27日下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和内蒙古欧亚草原文化研究院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共建欧亚草原文化研究中心并拟共同举办欧亚草原文化国际合作论坛。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内蒙古欧亚草原文化研究院杨殿欣理事长、冯泽娟秘书长,江苏人民出版社府建明总编辑等出席签约仪式。 欧亚草原地带连接了欧、亚两大洲,形成文化交往的

• 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正式启动 中方考古队员将启程赴沙特

记者3月23日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通气会上获悉,3月26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派的中方队员一行5人将赴沙特阿拉伯,与沙特的6名考古人员组成“中沙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红海之滨的塞林港遗址(Al Serrian)开展为期20天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是3月22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启动的。五 ...

• “文明的回响——阿富汗珍宝展”参观活动成功举办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文明的回响——阿富汗珍宝展”参观活动成功举办 2018年3月24日早上9:30到12:30,鸣沙丝路学社的同学们在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王鹏辉副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成都博物馆“文明的回响——阿富汗珍宝展”展览。早晨9:30,社团同学们在成都博物馆门前集合,王老师简单介绍了此次展览的基本情况,随后带领同学们进入博物馆参观。 在展览的前言

•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展览特辑之一:穿越艺术与真理——工作团队随记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展览特辑之一穿越艺术与真理:工作团队随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著名的“理式论”,将世界分为三个部分:艺术世界、现实世界及理式世界,并由此认为“艺术与真理相隔三层”。如果说展览作为艺术,历史属于真理,显然展览与历史之间不仅“相隔三层”,所幸,优质的研究和陈列足以带领观者跨越这一距离。在湖南省博物馆“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览之中,

•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展览特辑之二:欧亚遗珍——学术研究集萃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展览特辑之二欧亚遗珍:学术研究集萃2018年1月26日,“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览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担任主策展人,由湖南省博物馆陈建明研究员、副馆长陈叙良副研究员担任策展人。本次展览由湖南省博物馆主办,国内22家、国外26家文博机构协办,展出各类文物达250余件(套)。为提升本次展览的学

• 2019年意大利世界遗产候选名单 UNESCO: LE CANDIDATURE ITALIANE PER IL 2019

1月24日,意大利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提交了将“西拉森林生态系统”和“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列入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候选申请,申报这两处地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如能获得位于巴黎的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批准,这两处将被加入到意大利已申报成功的53处世界遗产地中(其中的5处为自热遗产)。 Il 24 gennaio la Commissione Nazionale Italiana per

• “发现长安”考古论坛 (第3期)

“发现长安”考古论坛 (第3期)时间:2018年3月30日14:00~15:30 妹尾达彦(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唐王朝中的汉王朝—汉长安故城与隋唐长安城15:30~17:00 佐川正敏(日本东北学院大学教授):从东北亚的视角看古代制瓦技术和砖瓦窑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标本楼二层会议室(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南段113号)主 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欢迎所内外考古同仁及师生参加。

• 2017年新疆考古新进展:葱岭传奇—塔什库尔干石头城遗址

石头城遗址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城北、阿法尔斯亚夫山和塔什库尔干河西南的高丘上,与现代的塔什库尔干县城相连。石头城是我国最西端高原地带保存较好的一处古遗址,由晋唐时期的城墙、城门、寺院、居住遗址和清代城址等组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5年开始对其进行考古发掘。2015年——2016年主要对城址北部进行发掘,清理出城墙、马面、房址、窖穴等遗存,发现城墙和马面有明显的后期增补现象;发现城址的供水系统;对

• 知识点 | 唐晓峰教授李希霍芬讲座划重点笔记

  讲座:李希霍芬的地理学与丝绸之路时间:3月25日(上周日) 下午 2:30 — 4:30地点:三联韬奋书店海淀分店主讲人:北京大学唐晓峰教授  文字部分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而成   · 中国学者对李希霍芬的评价  “毋曰一文弱之地质家,而眼光足迹间,实涵有无量刚劲善战之军队。盖自利氏(李氏)游历以来,胶州早非我有矣。今也森林民族,复往来山西间,是皆利忒何芬之化身,而中国大陆沦陷之天使也,吾

• 丝路人物 | “中亚考古之父”马尔夏克

“丝路人物”是为漓江版“丝路译丛”作者群所开的系列专题。“丝路译丛”的作者来自俄罗斯、法国、乌兹别克斯坦、美国、意大利等国,都是世界级的东方学专家和丝路艺术史家,每一位都亲身参加国际考古队在中亚五国联合国遗址的挖掘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用血汗和青春见证了玄奘之路宝藏的出土,用著作填补了最近十年世界丝路学的空白和疑难。他们都是国际学界公认研究丝路的权威学者,文章是历年国际会议上的代表作。马尔夏克的新

• 唐玄奘也用桑皮纸翻译经文? 厉害了西域桑皮纸

唐玄奘也用桑皮纸翻译经文? 厉害了西域桑皮纸近日,全国文物考古界又一重大发现!唐玄奘(唐僧)译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残片,在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挖掘出土!据2月22日《光明日报》报道: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吐鲁番学研究院共同开展的吐峪沟石窟寺第8次发掘中,有件珍贵纸质文物的出现,让所有在场的人员兴奋不已。这次的纸质文物竟然是由玄奘奉诏翻译的佛经《大般若波罗蜜多

• “黑石号”文物回家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预计5月开放

 想看看“黑石号”文物的美丽身姿吗?想了解长沙窑背后更多的人文故事吗?5月来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吧!位于湘江北段岸边的长沙铜官窑博物馆目前正抓紧进行收尾工作,预计5月开放,游客朋友可以在这里欣赏到1070件珍贵的长沙铜官窑文物,其中包括去年12月底从海外回归的162件“黑石号”文物。昨日,记者来到这里,抢先目睹了“黑石号”文物与馆藏文物“姊妹重逢”的感人场景。  藏品管理区文物有10万余件  昨日,记者看到以褐色 ...

• 102件意大利文物首博讲“文艺复兴”

  提香及其工作室绘制的《戎装的查理五世》,一直沉睡在乌菲齐美术馆的库房里。为了今日的“北京秀”,这幅创作于16世纪的作品专门进行了“大修”。  在首都博物馆开幕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文化和生活》展中,102件意大利文物亮相,约8成为首次访京,其中相当一批文物都如《戎装的查理五世》一样刚刚“恢复健康”。中方策展人张继华说:“这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叫做‘睡美人’项目,是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倡议项目的一 ...

• “甘肃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将亮相常博

  丝绸之路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长卷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古代丝绸之路感兴趣的常州市民很快就可以在家门口一睹丝路繁盛。本月31日,常州博物馆今年上半年的一大重磅展——“丝路遗珍——甘肃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将在该馆一楼临时展厅开幕。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的130余件(套)丝绸之路相关文物,将全方位展现丝绸之路上的风土人情、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文明成果。  甘肃地域东西长1600多公里,占陆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 ...

• 中国专业考古队今赴沙特阿拉伯开展联合考古项目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今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派的中方队员一行5人赴沙特阿拉伯,与沙特的6名考古人员组成“中沙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红海之滨的塞林港遗址(Al Serrian)开展为期20天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据了解,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是3月22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启动的。塞林港遗址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毗邻麦加,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 ...

• 河南确山发现汉代官道

  核心提示:作为中原地区延续千余年的郡治/县治城址,驻马店朗陵故城遗址考古发掘情况历来备受瞩目。昨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次发布考古发掘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始于东周、兴于两汉、废于隋的朗陵故城文化层堆积较厚,出土文物较多,在其水井遗迹中发现的陶瓦连接而成的立柱,在河南还是首次出土。它的具体用途,你知道吗?  关键词:小城  首次确认形制朗陵故城仅0.4平方千米  朗陵故城遗址位于驻马店市确山县城南 ...

• 敦煌壁画展首次在阿富汗举办

3月25日下午5点,由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和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敦煌壁画展览暨丝绸之路文化之夜”活动在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举行。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刘劲松、阿富汗文化与信息部部长巴瓦瑞、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拉西米、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先后致辞。刘劲松致辞巴瓦瑞致辞拉西米致辞张先堂致辞随后,来宾们在敦煌研究院赴阿富汗考察团团员的陪同下,参观了以高保真数字复制技术复制的敦煌壁画展。阿富汗主要文化机构、各国驻阿 ...

• 敦煌研究院专家团首访阿富汗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迎来中国第一支学术考察团

3月25日上午,敦煌研究院赴阿富汗考察团访问了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这家阿富汗最大的博物馆第一次迎来中国的学术机构专业代表团。敦煌研究院考察团合影敦煌研究院赴阿富汗考察团一行8人于23日从北京出发,经历近18小时的长途飞行,经迪拜中转,于3月24日到达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考察团抵达后,随即展开考察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坐落于喀布尔市,1919年在法国文化学者的帮助下,在巴海巴拉宫殿收藏的基础上设立基本陈列 ...

• 中英丝绸之路遗产保护研讨会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

2018年3月14日至22日,应英国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he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Oxford)院长Heather A Viles教授的邀请,我院保护研究所郭青林研究馆员、于宗仁、裴强强、武发思、杨善龙副研究馆员,以及我院长期合作伙伴兰州大学的谌文武教授、张景科副教授,西北大学的孙满利教授赴英国牛津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研讨及合作研究交流。敦煌研究院与牛津大学自2015年就已展开合作,在2016年“首届 ...

• 陕西市举办“建筑遗产——古塔保护技术研讨会”

  如何让历经岁月洗礼的古塔长久保存,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让古塔“活”起来,让公众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25日,“建筑遗产——古塔保护技术研讨会”在西安举办,来自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近百名专家共同研讨古塔保护经验。  塔随佛教传入中国,在长期演变发展中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及建筑艺术精华。造型高耸挺拔、结构精致典雅,展示着文化多样性以及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据统计,陕西境内现存古塔287座,自然侵蚀或人为损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