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综述丨留住记忆: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17年10月16日晚,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文化遗产学术周”:“海上丝绸之路的遗产与记忆”系列学术讲座第四讲在14号楼A306教室举办。此次讲座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沈阳主讲,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系系主任、副教授陈捷主持,题目为“留住记忆: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16年初,“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遗工作开始,前期研究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为对于中
2017年10月16日晚,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文化遗产学术周”:“海上丝绸之路的遗产与记忆”系列学术讲座第四讲在14号楼A306教室举办。此次讲座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沈阳主讲,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系系主任、副教授陈捷主持,题目为“留住记忆: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16年初,“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遗工作开始,前期研究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为对于中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曾于2月3日宣布:2018年2月10日起,取消七国公民的签证要求,进一步简化39个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签证手续,取消所需邀请函。法令同时还指定从2018年7月1日起实行电子签证制度。曾经斯坦国的签证办理之繁琐,让人对“丝绸之路”望而却步。但现在它们纷纷开启签证简化政策,吉尔吉斯斯坦有了电子签,哈萨克斯坦72小时中转免签……而其中最有旅游价值的乌兹别
2月25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大型公益文化讲座“文博讲坛”第28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讲。本次讲座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彩陶与早期中国系列讲座”计划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建业分别做了题为《西坡葬礼:庙底沟类型的社会发展和“最初的中国”》《丝绸之路前的彩陶之路》的讲座。讲座由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主持,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王炜林出席,陕 ...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曹操高陵2016~2017年度的考古发掘全面揭露了高陵陵园的主要结构,考古人员认定,曹操高陵并非“不封不树”,而是肯定存在地面建筑,不过后世曾存在“毁陵”行为,致使地面建筑荡然无存。 高陵陵园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为配合高陵保护展示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操高陵管理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对位于安阳西高穴的 ...
■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 226x150cm 武梁祠西壁2018年3月12日,“中国汉画大展”将于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汉画学会与北京山水美术馆共同主办,参展作品全部由中国汉画学会的集体会员单位提供,分别来自全国23家文博单位,展出汉画拓片581件(套),展览面积近万平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汉画拓片专题展 ...
最近,在希腊阿尔吉萨的一个青铜时代遗址发现了一些发芽的谷物。比例尺是0.04英寸(1毫米)。图片来源:Copyright Springer-Verlag GmbHGermany,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2017两座可能为青铜时代酿酒地的考古发现表明,古希腊人可能纵情于葡萄酒,但这并不是他们唯一青睐的酒精饮料。研究人员表示,这两处“饱满”谷物的发现标志着希腊存在最古老的啤酒酿造设施,并推翻了人们对于该地区古时唯饮葡萄酒的认知。“对于希腊来说,这 ...
今日世上流传的许多谜语与神秘问题常与考古密切相关。而许多谜语并非埃及金字塔那样拥有宏伟外观,有时它们仅仅成人手掌大小,但却在泥土中尘封了百年,乃至千年,直至被接到“神谕”的考古学家发现。1908年7月3日这天,一个平凡的工作日,正在负责发掘克里特岛菲斯塔皇宫遗址的意大利考古队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这时,正在清理皇宫后殿的考古学家佩尼尔发现了一块黏土质地的圆盘。这件泥土中的物件两面刻满了未知符号。它们刻在长 ...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26日披露,该院与美日韩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三十多家机构合作研究和保护敦煌文化,从早年攻克莫高窟风沙治理、本体保护、病害壁画洽理、石窟数字化,到近年完成石窟洞窟调查、环境监测、游客承载量研究、数字敦煌建设、莫高窟总体规划等。资料图: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的“艺海存真·敦煌”展览在兰州启幕。 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罗华庆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敦煌研究院在壁画保护、土遗址保护、文物数字化研 ...
日本曹洞宗在天童寺内树立了“日本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 天童寺,一座大隐于江南海边、有着1700年历史的寺院,它曾迎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印度佛教,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将本土化后的佛教送到日本。《天童寺志》记载,宋、元、明时期,32批日僧到天童寺参禅、求法,11批中国僧人赴日弘法、传教。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并创立临济宗、曹洞宗的日僧荣西、道元,都是从天童寺归国后开山立派的。 如今,天童寺对外交流仍然频繁 ...
当地时间2018年2月8日,以色列凯撒利亚国家公园,考古人员在当地出土了一幅罕见的、罗马时期彩色马赛克画,有1800年历史。
图为资料图片,显示了古王国时期女祭司海特佩特古墓内保存完好的罕见壁画。图片来源:法新社/穆罕默德•埃尔•沙赫德。”图为资料图片,显示了埃及古物部导游站在古王国时期女祭司海特佩特古墓内的壁画前进行讲解。图片来源:法新社/穆罕默德•埃尔•沙赫德。 中国文物网2月11日编译报道:日前,埃及考古学家公布了一座装饰有保存完好的罕见壁画的埃及古王国时期女祭司古墓。 该国古物部长卡勒德• ...
兵马俑拇指被盗 中方启动索赔程序 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提出派两名专家赴美修复受损兵马俑 相关部门将修订部分文物裸展标准 昨天本报报道了中国兵马俑在美国展出过程中,被一名24岁男子掰断大拇指并偷走一事。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涉案男子已被保释,将面临审判。18日,此次展览的承办方、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的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文物交流中心已经在18日向美国合作方发函,提出将派两名中方专家赴美对受损的兵马俑进行 ...
记者24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丝路明珠:敦煌石窟在威尼斯》展览于近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开幕。通过敦煌壁画及彩塑临品、复制洞窟,从历史、地理、艺术、科学保护等多方面表现敦煌的过去与现在,传递别样的丝路文化情愫,呈现千年敦煌文化的积累沉淀。 由敦煌研究院、威尼斯大学和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本次展览,运用敦煌艺术作品、原大临摹复原整窟模型、高保真图片资料、多媒体影片、线上线下的展览互动为主要展示 ...
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唐蕃古道——八省区文物展”是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年展中国展区的主体展览,首展于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展厅面积约2200平方米。该展精选了“唐蕃古道”沿线以及与展览主题密切相关的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八省(区)22家文博单位馆藏精品文物共220余件,通过展示和挖掘文物内涵,制作精美的辅助展品,再现了唐蕃古道辉煌。展览采用实体文物与数字文物相结 ...
为进一步加强西藏文物保护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等政策规定,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日前,《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印发(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共分九章五十二条。其适用范围为:国家安排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项目、自治区安排的不可移动文物保 ...
《我在故宫修文物》曾风靡一时,无数人被文物修复师精湛的技艺和持之以恒的坚守而打动。 若说冷门职业,文物修复师肯定名列其中。就在前几天,浙江第一所开设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高校举办了一场毕业展,其中有30多件古陶瓷修复作品展出。古瓷器庄严的形态,在毕业生“妙手回春”之下,补上了时间缺口。 最美的时光,多半是最初的美好。面对旧物,我们同样会喜欢它们最初的样子。这需要借助文物修复师的“回春之手”。 ...
为进一步增强围绕总目标、贯彻总目标、落实总目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好冬季火灾和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防范工作,确保辖区文物工作安全无事故,近日,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文管所对辖区伯西哈尔千佛洞、七康胡千佛洞、胜金口千佛洞等5处文物遗址开展文物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排查安全隐患。 此次检查主要围绕检查辖区内各文物遗址的保护现状、文保员在岗值班情况、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巡视记录情况、安全生产、火灾预防等 ...
记者近日从西藏自治区旅发委获悉,去年年底,西藏自治区正式启动第一批《西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和“西藏自治区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截止目前,西藏已有217部(291函)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据悉,自2015年起,西藏自治区整合现有资源,并且开展了西藏自治区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缩微复制、数字化等工作,使珍贵古籍得到再生性保护。 2015年,西藏自治区首次列入古籍数字化项目,并完 ...
三维扫描在黄岩赵伯澐墓出土文物保护中获取正射影像(中国丝绸博物馆供图) “修复一件衣服花上几个月是很平常的事情。”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助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职副主任周旸表示。除了传统的一针一线的丝绸修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运用到中国丝绸博物馆所开展的丝绸保护修复领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内,就有一间用于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的高科技实验室:天眼实验室。走进这间实验室,你会发现它 ...
2月 17 日 20:40 分开始,Twitter、微信和微博上出现了藏传佛教圣地大昭寺着火的视频和照片。 关于起火时间,《西藏日报》官方消息确认是 18:40.拉萨当地日落时间在 19:47.目前有多个大昭寺建筑燃烧的视频拍摄于日落后。火灾持续了至少一小时。 从视频里可以看出,其中两幢建筑顶部着火。有分析称着火的是僧人居所、不是主殿。 到 21 点 30 分左右,微博上有消息称消防队正在现场灭火,火势得到控制。目前起火原因和 ...
市民隔着玻璃观看修复师现场修复文物 记者 张宇明 摄 在观众的视线里修文物是什么感受?“有种被注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月24日,陕历博文物修复科年轻的书画修复师张蜓还不太习惯被注视,但观众的热情为她和同事们的工作赋予了新的意义。 书画修复全过程一览无余 今年春节长假陕历博新开放了文物修复展示室,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探秘文物修复的机会。24日上午11时许,在位于陕历博西地下130平方米的修复室外,全透明玻 ...
坐落在杭州的众多博物馆里面,恐怕中国丝绸博物馆算得上是最接地气的博物馆之一。没错,它直接跟人们“吃穿住行”中的“穿”挂起了钩。每次来中国丝绸博物馆看展,第一反应就是时髦、洋气,怎么会有那么多漂亮衣服和布料。 那么在全新的2018年里,中国丝绸博物馆有啥大展?昨天下午,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把杭州的艺术记者都召集起来,低调地公布了中国丝绸博物馆2018年全年的展览计划。不过在透露展览计划前,赵丰先公布 ...
中国春节临近,大型古埃及文物展“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在贵州省博物馆开展,展出木乃伊、棺柩、亡灵书、护身符等100件(套)展品,为贵州民众献上了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化大餐”。 本次展览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考古博物馆埃及馆古埃及文物首次走进中国。 贵州贵阳是第一站, 接下来 “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将穿越中国安徽、河北等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巡展。 2月13日,贵州省博物馆内的参观民众络绎 ...
大型古埃及文物展“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在贵州省博物馆开展,展出木乃伊、棺柩、亡灵书、护身符等100件(套)展品,为贵州民众献上了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化大餐”。 本次展览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考古博物馆埃及馆古埃及文物首次走进中国。贵州贵阳是第一站,接下来“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将穿越中国安徽、河北等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巡展。 2月13日,贵州省博物馆内的参观民众络绎不绝。在探秘古埃及 ...
年前,《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吸引了不少的观众,不过这些国宝只能在电视上看。在广汉三星堆,“宅兹中国”西周青铜器精品展展出的130件(套)文物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个春节,可以与这些国宝近距离接触。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到2018年2月26日。 “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宅兹中国”的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宅兹中国,出自何尊铭文。这是“中国”一词目前在出土文物中的最早文字记录 ...
陈列在首博展柜中的《步辇图》。 今起,来自西藏大昭寺等处的221件珍贵文物亮相首都博物馆,从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和同一家四部分,讲述西藏故事。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阎立本《步辇图》数十年来首次“走出”故宫展示,讲述汉藏和亲的故事。 《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规格之高堪称历史之最。2014年在阿里出土的马齿纹天珠是西藏地区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天珠;西藏地区首次考古发现的一批金器制作精美;迄今为止青 ...
唐人杜牧曾在《阿房宫赋》中用“秦爱纷奢”来描述秦帝国的富庶。经过两年多的工作,考古工作者在秦咸阳城遗址北区发现秦代大型国家府库遗存,数量庞大、做工精细的编磬,见证了秦帝国的辉煌富庶。 据主持发掘的陕西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介绍,这处大型国家府库遗存是继20世纪70至80年代发掘秦咸阳宫遗址以来,在大遗址保护区内再次发现的大型官署 ...
港媒称,江西南昌的汉代海昏侯墓考古近日取得新进展。考古学家除在墓园五号墓中找到一枚“刘充国印”,结合此前在刘贺墓中出土的木牍与《汉书》等文献记载,推测五号墓的墓主极可能是刘贺的长子刘充国,此外还在墓内寻获逾百件珍贵文物,其中韘形珮、玉剑彘等两千多年的精美玉器重现世间。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1月31日报道,五号墓位于墓园北部,在海昏侯刘贺墓的正北方。海昏侯墓葬文物保护及技术保障负责人、中国社科 ...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的模拟复原图 中国科学院 图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设立西域都护府,以确保政令通行、丝绸之路畅通。20世纪初,海内外考古学者先后来到新疆,对府治遗址展开考察。但由于自然坏境变迁、缺乏充足史料记载,西域都护府究竟在哪里,仍是一个未解谜题。 最近,寻找都护府治所确切位置的研究终于有了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利用多源遥感、地球物理与传统考古勘测方法相结合, ...
记者6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地处陕西关中西部的咸阳市武功县发现一座唐代砖室墓,墓室内壁画大多保存完整,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干画法,为湿壁作画。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唐墓壁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该墓葬地处武功县二道塬上,地势北高南低。根据出土的墓志记载,墓主为武周时期始州司马、襄城县开国男苏瑜。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赵旭阳介绍,墓室四壁皆绘壁画,顶部是写意星象图,大多保存完整。 ...
2月26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陕西三项考古项目入围2017年终评。 据了解,评选活动办公室共发出选票210张,收回有效选票195张,根据投票结果,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等得票排名前26的项目入围2017年度终评。2017年度重要考古成果众多,竞争激烈,各项目之间票数差距不大,得票第一的项目获得170票,并列第25名的两个项目得票均为105票。在本次评选中,陕西共有高陵杨官寨遗址、澄城刘家洼春秋墓地、西 ...
2017年10月13日晚,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文化遗产学术周”:“海上丝绸之路的遗产与记忆”系列学术讲座第三讲在14号楼A306教室举办。此次讲座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工程师朱伟主讲,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晓璐主持,题目为:“苍黄蔚蓝:明初‘下西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转变”。“西洋”相对于“东洋”。在明代,时人对西洋与东洋的地理范围所指有明确的概念。例如,马欢在《瀛涯胜
文字整理:张淑娴 现场摄影:王琎 编辑:程枭翀— 图文内容均已获得主讲人授权、发布于网络 —2018年1月26日,故宫博物院古建部、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中国紫禁城学会在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会议室联合举办学术讲座,邀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先生作《琉璃涅槃:从外来方物到神权与皇权的象征》的讲座。古建部副主任狄雅静博士作了开场发言,古建部研究馆员张淑娴博士主持讲座。讲座现场
2018年中国丝绸博物馆临时展览安排为:盛装——三维科技时尚展 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 协办:上海极臻三维设计有限公司 地点:时装馆银瀚厅 时间:2018年2月3日-2018年2月27日 三维时尚展分为衣、食、住、行四大板块,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向世人徐徐展开,世界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悉数到场:世界第一套3D打印服装 、世界第一套4D打印服装、世界第一套3
2008年伴随阿富汗珍宝展在美国的展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出版了官方图录,并通过这个展览来介绍阿富汗这个处于世界文明十字路口的国家所有经历的血泪和辉煌,阿富汗的历史和文明是人类应该共同来珍爱的文明宝藏。本书共七章,原文为英语。我希望通过翻译此书,配合这个展览在国内的巡回,使更多世人能把目光聚焦给阿富汗,真正的用爱与和平来抚慰这个千疮百孔的民族和国家。——夏艺宁(在成都,相约阿富汗贝格拉姆和意大利庞贝
2008年伴随阿富汗珍宝展在美国的展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出版了官方图录,并通过这个展览来介绍阿富汗这个处于世界文明十字路口的国家所有经历的血泪和辉煌,阿富汗的历史和文明是人类应该共同来珍爱的文明宝藏。本书共七章,原文为英语。我希望通过翻译此书,配合这个展览在国内的巡回,使更多世人能把目光聚焦给阿富汗,真正的用爱与和平来抚慰这个千 ...
敦煌悬泉汉简的记载和河西出土文物透露了汉代重视天马轻视骆驼的原因。汉代张骞通西域后,骆驼被逐步引进汉地,其作为外来“奇畜”不为人知与熟悉,也缺少相应精湛造型的艺术品,与唐代出现的大量骆驼文物相比,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因而汉代人们梦幻的天马成为真实的外来引进物种,代替真实的骆驼成为了充满想象的神奇动物。可见汉代丝绸之路真正的标识符号应是天马而不是骆驼。骆驼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符号和运输标志,长久印在 ...
记者日前从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工作迄今已发现14处新遗址。 201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省社会科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等单位正式启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工作。 “南亚廊道”自古以来是联系南亚诸国与我国内陆及中西亚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调查为期5年,力求在既往调查 ...
在对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最新一次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150多件佛经残片,有汉文,也有回鹘文,其中包括唐玄奘奉诏翻译的佛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在新发现的一座塔庙窟淤泥层中发现的,出土时,有20多厘米宽、18厘米高,保存较好,体量较大。虽然文物上明确写有“玄奘奉诏译”,但是否由玄奘亲笔书写尚需进一步考证。
2月16日,网上出现“中国把兵马俑借给美国,没想到展览时大拇指被人掰走”相关报道。记者日前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经与美方核实情况,网上报道信息基本属实,陕西文物部门已启动相关措施,妥善处理相关问题,确保文物安全,并将追究美方相关部门责任。 据悉,得知相关消息后,陕西省文物局迅即要求展览承办方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与美方核实情况。经美方确认网上报道信息基本属实,陕西文物部门迅速将初步掌握的情况报告国家 ...
“丝绸之路”一词是1877年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的,那么这个概念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它是以客观存在的交通路线进行命名,那为什么用丝绸来命名?因为这条路线运送的大部分物资都是丝绸,而且丝绸给人一种美丽的想象,道路很像一条彩带一样。丝绸之路是一条国际性的贸易路线,连通中原腹地,穿越河西走廊,过玉门关、阳关到达西域,再翻越葱岭到达中亚,甚至到地中海国家。阳关敦煌作为丝绸之路“华戎所交,一大都会,”犹如今天的国 ...
1994年9月,日本京都文化博物馆举办“大唐长安展”,展品图录《大唐长安展》第94图为一幅绢质菩萨立像幡的幡身,高156、宽55厘米,顶部有3个挂纽。菩萨立像,左手下垂持净瓶,右手置身侧,屈肘举柳枝,宝冠(非化佛冠),图版定名为“布质彩绘佛像图”。展品图录将年代定为“唐时代”,图版说明称此菩萨像为“穿袈裟、持净瓶柳枝的释迦像”,可见作者对佛教造像并不熟悉。展品图录未交待这件文物的来源,西安一带现存唐、五代绢布 ...
2017年新疆考古工作成果丰硕,共实施9项主动性考古项目,26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项目,累计发掘遗址面积7410平方米,墓葬927座,出土文物近4500件(组)。其中,吉木乃通天洞遗址考古发现被列入2017年中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 在5日召开的2017年度新疆考古新发现报告会上,来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多位专家学者针对各自主持或参与的考古调查、发掘项 ...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2日对外披露称,考古工作者近期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境内发现一座匈奴古城遗址。该遗址内有上百个排列有序的居住址,具有北方民族军营特色。 官方消息指,该匈奴古城遗址位于乌拉特中旗德岭山水库东山附近,占地面积3143亩,城墙长度5850米,城墙外6米处有护城壕。该古城内有一座直径32米的匈奴大帐遗址。 据悉,在该古城已发掘的5座汉代风格的居住址内,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火炕、灶台、水 ...
2017年,云冈石窟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照例开展文物保护日常保养工作,在第14窟到第19窟前搭上了脚手架。借助外立壁的脚手架,我们得以精确测量昙曜五窟以及第14、15窟外立壁距地面高约11米的的大梁孔,意外地发现一尊造像。此像没有被日本学者的十六卷本《云冈石窟》记录,既不是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中提到的大小造像51000余尊的之一,也不是后来云冈石窟官网上介绍的大小造像59000余尊的之一,不是因其小而忽略不计, ...
一 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考古学家们在中亚热土上对几乎所有的古代宫殿、佛寺、神庙、城池遗址进行了发掘。不需要更多的证据,我们已经可以肯定地说在亚洲艺术史上,中亚是一个独立艺术王国。如今已浮出水面的是:在伊斯兰化之前,中亚有着漫长独立的艺术史,有自己的艺术流派,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几乎每一个粟特绿洲城国都有着自己的精彩特征和艺术传统。这些各自独立的艺术流派,分别兴起和演化于不同的绿洲
▲唐元陵下宫建筑基址。记者今天下午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考古专家去年对唐代宗元陵的神道石刻和下宫遗址进行了发掘和清理,共完成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清理大型宫殿建筑基址1处,清理石刻24处,采集文物标本近50件。此外,发掘新出土了27件石刻。专家称,本次发现的元陵下宫1号建筑遗址,对研究和复原唐代的宫殿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唐元陵下宫建筑基址1东部散水及包砖迹象。发现神道石刻和下宫建筑基址元陵是唐朝第八位皇 ...
1850年代 中国出口彩绘漆茶盒 “万里茶道——万学工个人专题收藏展”现场。 张家口乾生泰茶庄茶罐,见证了晋商的辉煌。 茶商《合约》,揭示了茶道生意的艰辛。 茶叶出境放行条。 扎哈连科教授(左)带同他的博士生女儿奥佳(中)参观“万里茶道——万学工个人专题收藏展”,万学工(右)为其讲解。 双旗提梁茶壶,腹壁正面绘五色共和旗和
当地时间2018年2月21日14时30分,《丝路明珠:敦煌石窟在威尼斯》展览在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展览空间开幕。策展团队及嘉宾为展览剪彩展览由敦煌研究院,威尼斯大学和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联合主办。意大利文化遗产、文化活动及旅游部,威尼斯市政府为此次展览提供特别支持。展览时间为2018年2月21日至4月8日。展览举办期间,为配合展览还将陆续举办“中国年”与《丝路味道:中意手工面食文化交流》、敦煌艺术活化之
2月1日,《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展在成都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本次展览展出了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31件(套)珍贵文物,蕴含着丰富而多元的艺术、文化、技术,是一扇了解阿富汗灿烂古文明的窗口。本展览从2月1日展出至5月6日,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作为中西走廊上的关键节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阿富汗历经碰撞与沉淀的灿烂文明两千年后再走丝绸之路,来到天府之国,与如今的四川人民“隔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