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SERINDIA | 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

摘要: 一 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考古学家们在中亚热土上对几乎所有的古代宫殿、佛寺、神庙、城池遗址进行了发掘。不需要更多的证据,我们已经可以肯定地说在亚洲艺术史上,中亚是一个独立艺术王国。如今已浮出水面的是:在伊斯兰化之前,中亚有着漫长独立的艺术史,有自己的艺术流派,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几乎每一个粟特绿洲城国都有着自己的精彩特征和艺术传统。这些各自独立的艺术流派,分别兴起和演化于不同的绿洲


一 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

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考古学家们在中亚热土上对几乎所有的古代宫殿、佛寺、神庙、城池遗址进行了发掘。不需要更多的证据,我们已经可以肯定地说在亚洲艺术史上,中亚是一个独立艺术王国。如今已浮出水面的是:在伊斯兰化之前,中亚有着漫长独立的艺术史,有自己的艺术流派,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几乎每一个粟特绿洲城国都有着自己的精彩特征和艺术传统。

这些各自独立的艺术流派,分别兴起和演化于不同的绿洲城国,但是并非艺术孤岛。这些流派一直处在与外界的文化互动中:与拜占庭、波斯、印度、中国及突厥草原。

我们先在粟特版图上圈出三个艺术中心:布哈拉古城的瓦拉赫沙宫殿,撒马尔罕古城的大使厅,撒马尔罕以东六十公里的片治肯特古城。这三个艺术中心的兴盛年代,都在伊斯兰化的前几百年。例如片治肯特壁画最早的约在5世纪,最晚的不晚于8世纪。

布哈拉古城,瓦拉赫沙红厅壁画《骑象猎豹》,730—738年

粟特周边地区也发现了一些艺术遗址。当时操东伊朗语的粟特人也居住在东曹国—乌斯特鲁沙那,靠近粟特东北部。在东曹国—乌斯特鲁沙那的王城,人们发现了10世纪精彩壁画的遗址,风格与上述三个艺术中心相近。再往东走,我们看到了突厥草原上的粟特城池;天山北麓的塞咩列切城有带壁画的佛寺,还有大宛—拨汗那(费尔甘那盆地)的古城也有壁画。


南邻粟特的大夏也有几个绿洲城国,位于铁门关之南、兴都库什大雪山之北。在大夏公元初年到4世纪的遗址含有壁画和雕像,属于月支—贵霜王朝和贵霜—萨珊王朝。听一听遗址名称我们就感到震撼:那是巴米扬大佛、痕都斯坦佛寺,还有沿阿姆河铁尔梅兹古城一带的达尔维尔津—帖佩巴拉雷克—帖佩、阿吉那—帖佩和卡拉—伊—康费尔尼甘。

铁尔梅兹古城,达尔维尔津—帖佩壁画残片《蓝盔甲武士》,2世纪

和大夏艺术百年来得到丰富研究相反,粟特古代艺术和历史百年前几乎不为人知。在粟特南部史国附近的伊尔—库尔干遗址出土了公元初的神庙,含有壁画和黏土质的雕像。对于伊尔—库尔干的研究,开启了洞察粟特艺术史的钥匙。粟特有文字历史之前的艺术遗址状况模糊,一些特别的艺术现象,只有靠参照邻近地区的相似例子才能理解。到了8世纪中期大食(阿拉伯)侵占中亚,粟特自己的艺术才告一段落。

二 粟特朝代回溯

1. 波斯大流士时代 (前550—前330年)

公元前6世纪,在大流士统治下的波斯帝国贝希斯屯碑铭上,已经第一次出现“粟特地区”和“粟特人”这两个词。碑铭写道:粟特人朝贡大流士,带来了大夏青金石、草原斯基泰人金碗。可见青铜时代粟特人处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之下。

波斯贝希斯屯摩崖《粟特人进贡大流士》,前520年

2. 亚历山大东征的希腊化(前329—前146年)

《亚历山大与柔克珊娜公主》,前329—前323年

公元前329年到前323年,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并在撒马尔罕娶粟特公主柔克珊娜,随行的希腊史学家记录了粟特人反抗希腊征服的情形。亚历山大少年英主,短短九年就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横扫地中海,统一希腊、灭埃及、占波斯、征印度,最后却死在了印度蚊子的纤纤细口之下。希腊人最终并没有在粟特地区建立强大的统治,只是在粟特以南建立起了希腊化大夏王朝。粟特的伊尔—库尔干古城和粟特邻近的大夏阿伊—哈努姆古城,都是希腊化城堡,都是在前146年游牧部落的侵袭之下荒弃的。

3. 康居行国(前146年—224年)

3世纪或者更早一点的西方史书,忽略了这些粟特绿洲城国实际上受游牧部落“康居”统治的事实。但是汉文史书给了我们材料,《后汉书·西域传》记载:

粟曳国属康居,出名马牛羊,蒲陶众果。其土水美,故蒲陶酒特有名焉。

可见康居游牧部落的马牛羊和粟特河谷绿洲的农业,给汉朝人留下印象。

在《汉书·西域传》里,西域都护郭舜因上言:“(康居)其欲贾市,为好,辞之诈也。” 杜钦言:“康居今悔过来,而无亲属贵人,奉献者皆行贾贱人,欲通货市贾,以献为名。”

粟特地区出土陶片,公元前146年左右,陶片上的粟特铭文记载了泽拉夫善河沿岸、绿洲九国共抗“康居”游牧人的入侵。


萨珊波斯风格的粟特壁画《帝王猎羚羊》,6世纪


粟特人在伟大的丝路上东奔西走,公元初年就出现在东汉中国、帕提亚波斯和大秦罗马帝国的欧洲。至于到了4世纪初,斯坦因1907年在敦煌烽燧流沙中捡到的“粟特文古信札”,表明了以撒马尔罕为都城的粟特九姓胡人,在313年前后纷纷移居到西域三十六国、河西走廊和西晋的洛阳长安。

学者泽莫尔在钱币考古证据的基础上,判定出从公元前1世纪一直到伊斯兰化的8世纪间,粟特城国都曾铸造自己的钱币:撒马尔罕、布哈拉、西南粟特、南粟特都有。可见各城国保持了一定独立性,统治粟特的民族如潮水般来了又去(康居、萨珊波斯、白匈奴、突厥、唐朝、大食)。当然在7到8世纪,有些粟特小城国没有发行钱币。粟特本土统治井然有序,粟特力量开始向外渗透。

4. 萨珊波斯帝国麾下(224—509年)

3世纪,在萨珊波斯王朝沙普尔一世统治下,波斯人占据了粟特,北到石国柘枝山,南到撒马尔罕东北的达支扎克峡谷。但是萨珊波斯是哪一年开始统治粟特的,史书没有记载清楚。在5世纪下半叶,白匈奴游牧人侵入粟特、杀死粟特王、建立了白匈奴王朝。当时萨珊波斯在粟特的统治已经衰微。

奈克沙布城国钱币,5—6世纪


史国钱币,6世纪

《北史》记载了在5—6世纪,汉人已经清楚粟特胡人的故乡在中亚的粟特九国:康国——撒马尔罕,安国——布哈拉,石国——柘枝——塔什干,史国——渴石(今夏赫里——沙勃兹),东曹国——乌斯特鲁沙那,西曹国——瑟底痕,奈克沙布,伽布丹国等。越到晚期的史书,粟特九国的名单越详细完整;早一点的粟特九国文献描述没那么细致,也是因为路途遥远、战火频仍、书信时断时续。很难说清此粟特九国是从哪一年起听从于撒马尔罕国王号令的。

5. 白匈奴帝国(509—653年)

巴基斯坦出土的白匈奴印章,大夏铭文:“匈奴之王,贵霜国王,撒马尔罕城主”


509年,白匈奴——这个种族起源于神秘莫测的游牧部落,占据了粟特九姓城国。白匈奴统治塔里木盆地、粟特、阿富汗巴达黑桑、北印度。白匈奴人是从粟特南面入侵的,当时白匈奴战胜了萨珊波斯帝国,在战场上杀死了波斯王卑路斯一世,战后获得波斯人大量纳贡。白匈奴在粟特各城建起了军事重镇,从白匈奴给拜占庭帝国派遣去的粟特人使团来看,白匈奴统治者居住在粟特城里。虽知白匈奴已定居城中,汉文和拜占庭史料还是给出了他们作为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的场景。


7世纪片治肯特壁画《宴饮图》,粟特贵族的腰带、匕首、带把金杯都具有突厥风格

6.突厥汗国(563—658年)

563年,白匈奴帝国被萨珊波斯王库思老一世和新崛起的突厥第一汗国联军打败。白匈奴领土被胜利的两方瓜分,突厥获得了粟特地区统治权。突厥和白匈奴之间的拉锯战引发了布哈拉城骚乱,王公们拖儿带女,逃难到锡尔河北岸的草原。在突厥人支持下,粟特人很快重获古城、回归家园,从此双方结下了深刻友谊。突厥可汗在粟特九国行使着天朝上国的权力,同时也强有力地保护着丝路上的粟特商队,并起用粟特人在突厥汗国外交和多个领域担当要职。


7.归顺唐朝 (658—751年)

看到631年唐太宗打败东突厥、657年唐高宗打败西突厥,658年,撒马尔罕城主拂呼缦(Varkhuman)便率其他粟特九国臣民归附唐朝。


北齐青州石佛袈裟上的粟特商旅(550—577年)


当时粟特九国里也有不少权贵是突厥王族后代。唐朝虽然把粟特九国划归“康居都督府”,将其归于大安西都护府治下,但实际上粟特九国保持了很大程度的城国自主。考古证据表明,在整个7世纪,粟特各大城池如怒放的花朵一般繁荣兴旺,撒马尔罕在玄奘眼中风物盛极一时。成吨铜钱在7世纪的撒马尔罕铸造,丝路驼队熙熙攘攘,丝绸宝货流溢市井。极目远眺粟特九国:蚕桑之艺、阡陌呼应;机杼之声、户牗相闻;珠玉林罗、巧匠云集。

7到8世纪,粟特商旅不畏崎岖,翻越北高加索山脉,把控了草原“黑貂之路”,将乌拉尔猎人手中的毛皮,运抵拜占庭帝国东境。考古文物屡屡见于欧亚草原“黑貂之路”两端:出土于北高加索的粟特锦袍;出土于乌拉尔山脉的拜占庭、波斯银器,银器上有粟特和花剌子模铭文。

高加索出土的粟特锦袍


乌拉尔出土的粟特银器

7到8世纪,粟特人才遍布丝路各国。突厥的塞咩列切草原,放眼尽是粟特移民城池。诸国钱币都有粟特铭文:突厥可汗的、花剌子模的、大夏的、拨汗那的;粟特人之话语权不言而喻。


8. 大食兵火 (685—739年)

大食兵马的降临,令粟特九国城池笼罩上了阴云。651年大食吞噬了萨珊波斯之后,频频从波斯东境出兵,侵袭粟特九国。从骁勇无敌、病死军帐的屈底波,到屡败屡战、功亏一篑的“美人库丹娜”,再到割头如草、残忍渴血的暴戾者哈腊什,大食的几任呼罗珊总督前赴后继,谋攻粟特之肥城沃土。

706年,毕国陷落;

711年,撒马尔罕出降;

712年,布哈拉易主;

722年,片治肯特屠城。

大食兵火焚烧,繁华尽成焦土。当地城主如撒马尔罕的乌勒伽、片治肯特的戴瓦士提契、布哈拉的童格沙达、喀卡萨的阿弗孙、帕尔坦的腊瓦克旭颜,都不得不听任大食暴政。711年,撒马尔罕王乌勒伽曾向大唐哀哀呼救;大食围城半年、城中弹尽粮绝,乌勒伽含泪出降,撒城老幼迁往瑟底痕,身处兵营铁围之中。大食驻兵各大城内,跋扈之声闻于里巷。粟特经此丧乱,衣冠歼尽;流迸之徒,惊骇未出;贵室豪家,弃宅竞窜;商旅巧匠,挈女争逃。锡尔河突厥北千泉叶迪苏草原(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成了粟特人流亡之地。

烛光一点,照亮了史书上仓皇的一页:有阿拉伯文的,也有粟特文的。阿拉伯文史书有:塔巴里(838—923年)的《帝王世系表》,马苏第(912—956年)的《黄金草原》,纳尔沙炽写于943年的《布哈拉史》。粟特“穆格山(mugh)文书”,则出土于泽拉夫善上游河谷、片治肯特城外穆格山中,在流沙间重现了戴王抗击大食的最后岁月。自从乌勒伽出降之后,粟特九国群龙无首,纷纷扰扰,戴王临危受命,负隅不屈;联手突厥、石国、拨汗那,共抗大食;722年堡破城焚、终遭杀戮。戴王罹难后的粟特九国,渐渐沉寂于铁蹄之下:城郭崩毁,宫殿倾覆;神庙灰烬,塔院丘墟;巷罗荆棘、村无鸡鸣。原本贪恋粟特繁华的大食人见了,也大皱眉头。739年大食总督纳丝尔·本·沙伊雅,与远徙突厥草原的粟特王公签订和约:宽恕流民、重归家园;减免赋税、改信安拉。上万粟特人又从草原迁回故乡,九国方才又见炊烟,疮痍平复。


片治肯特古城被焚的木构件,722年,俄罗斯冬宫博物馆藏


片治肯特古城,木构件复原图,冬宫博物馆绘制

时乖运蹇,粟特历史在此突然拐了个弯。狂飙席卷欧、亚、非的白衣大食伍麦叶王朝一夜崩塌,仁厚总督沙伊雅被刺。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接掌了庞大帝国,阿布·穆斯林在粟特篡位上台。双手沾着前任沙伊雅之血的阿布,不仅有哈里发撑腰,更有当地人脉以及改宗伊斯兰的粟特王公支持。阿拔斯王朝治下的粟特和大夏,中亚权贵在大食朝廷如鱼得水,佩紫怀黄、顾盼自得。751年到850年之间,上万粟特人迁居波斯古城木鹿、尼沙普尔、巴格达、撒马拉。粟特王公充任大食朝臣、粟特举国改信伊斯兰,并不意味着粟特传统一夕而斩。例如,841年哈里发麾下粟特高官、东曹国的阿弗辛,就坚拒穆斯林摧毁火神庙,不惜被杀。

选自《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马尔夏克Boris Marshak,1933-2006)


圣彼得堡人,考古学博士,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高加索和中亚部主任,历任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杰出访问教授。卓越的中亚文化历史学家、粟特文明专家。2006年夏季殉职于中亚沙漠场地。如今马尔夏克教授在塔吉克的墓地,已成为新一代考古人心目中的圣地。


在国际丝路考古领域,马尔夏克多年来担任联合国考古遗址塔吉克斯坦场地队长;与妻子腊丝波波娃博士五十年来一同挖掘片治肯特古城,传为丝路学界佳话。主持挖掘的中亚著名遗址有:片治肯特古城带谷仓的娜娜女神宫殿、布哈拉古城的瓦拉赫沙红厅壁画,撒马尔罕古城的大使厅壁画等。被学界尊为“中亚考古之父”。


马尔夏克在中亚壁画领域代表著作有:《粟特壁画史诗》《粟特壁画中的传奇、童话、寓言》《粟特壁画的岩彩分析:从艺术史到实验室》《粟特艺术中的娜娜女神信仰》《粟特壁画上的农神图像》《粟特壁画中的狩猎图》《粟特壁画与北朝粟特人石葬具艺术比较》《片治肯特古城考古发掘报告(1983—2006年)》等。

毛铭

本书译者,伦敦大学艺术考古博士,伦敦《中亚艺术考古学刊》编辑,在大英博物馆讲授《被遗忘的丝路:中亚五国》,守护联合国遗址的中亚考古队队员。现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漓江出版社《丝路艺术》期刊编委。

编辑推荐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是马尔夏克在2003年夏到2006年夏带领联合国中亚考古队分别在撒马尔罕和片治肯特场地进行挖掘的考察结果,全书分为三卷——《壁画与娜娜女神》《突厥人与粟特人》和《粟特与北朝》,阐释了中亚粟特古国文明的异彩纷呈以及粟特商旅在丝路历史上的重要角色。作者以“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一文开篇,将其多年的中亚文化研究与现场考古结合,高屋建瓴地论述了粟特古国的文明和艺术传统,粟特的历史和社会构成,以及粟特与拜占庭、波斯、印度、中国及突厥草原等外界文化之间的精彩互动。全书既有向读者宏观介绍粟特文明的篇章——如《粟特考古史》具体论述了粟特文明的源起、断代以及发展历程,又有针对当下的最新考古成果的阐释,几篇最新的文章精确解读娜娜女神壁画、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以及Miho石棺上的艺术细节。此外,书中还有两篇是马尔夏克夫人腊丝波波娃著(或与马尔夏克合著),堪称夫妇俩在片治肯特考古五十多年的合璧之作。作为粟特学、丝绸之路的顶尖考古专家,马尔夏克此书涉及当今世界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最新考古发现以及最新成果,填补了近十年世界丝绸之路学的空白。


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专门为此书作序推荐,并崇敬地称马尔夏克为“学术伟人”。本书还附有荣新江教授亲自撰写的《马尔夏克历年著作》,展示出一位毕生献身考古的学者的伟大足迹。作为“中亚考古之父”,马尔夏克担任法国—塔吉克斯坦考古队的第四任队长多年,也成为此考古队队员员以及有志于考古学术的中青年的偶像,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丝路学导师。在考古荒漠中,他身上所具有的能让千年尘埃复活、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激励着一代代学人继续这条艰难而又充满惊喜的道路,也不断推动着丝路文化的延续。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

作者:(俄)马尔夏克 著;毛铭 译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定价:38.00元

ISBN:978-7- 5407-7819-4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梅尔夫历史与文化公园-木鹿

沙赫利苏伯兹历史中心Shahrisabz乞史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