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遗址

SERINDIA | 西出玉门关,眺望撒马尔罕

摘要: 唐人王之涣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我想王之涣还是没有彻底走出去。从玉门关一路向西,度过浩瀚的沙漠,看到的便是李白笔下的景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玉门关外,有管弦缭绕的龟兹、于阗,也有壁画斑驳的撒马尔罕。到了撒马尔罕,你才会明白为什么亚历山大和张骞会如此热爱这片土地:希腊的黄金、印度洋的珍珠、波斯的美酒、突厥的弓鞍,都在驼铃声中闪闪发光。万里欧亚丝路上


唐人王之涣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我想王之涣还是没有彻底走出去。从玉门关一路向西,度过浩瀚的沙漠,看到的便是李白笔下的景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玉门关外,有管弦缭绕的龟兹、于阗,也有壁画斑驳的撒马尔罕。到了撒马尔罕,你才会明白为什么亚历山大和张骞会如此热爱这片土地:希腊的黄金、印度洋的珍珠、波斯的美酒、突厥的弓鞍,都在驼铃声中闪闪发光。

万里欧亚丝路上,中亚五国地处十字路口,北接草原,南往印度,东邻汉唐,西连波斯、地中海。历史上的粟特九国,是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一片肥美绿洲,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而撒马尔罕古城正是粟特九国的文化中心。两千年来,粟特绿洲曾被波斯、希腊、贵霜、白匈奴、突厥、阿拉伯等邻国征服,也曾进入大唐帝国版图近百年(658—751年);这里文化土层深厚,历来是欧亚各国考古学家目光之所聚。如果说从长安到罗马的万里丝路是一根足够长的杠杆,那么中亚粟特学则被国际学界视为撬动整个欧亚丝路的支点。

从文化地理上说,中亚五国如同打开的扇面,扇骨的轴心就在敦煌。当年汉唐帝国首都长安和洛阳,因为路途遥远,不能直接沟通西域三十六国;而作为汉唐帝国海关,敦煌地处河西走廊,中原与西域的文书都通过敦煌这个重镇来传达。欧亚丝路的希腊、波斯、印度、草原文化遗产,随着丝绸之路的使臣、工匠、僧侣、商队,经由中亚传入敦煌,经历了汇聚、凝练、衍变,与汉唐风俗糅合为一。

敦煌,汉唐帝国给入华中亚人发放“签证”的地方。粟特人从撒马尔罕、碎叶城,经喀什、和田、龟兹、伊犁、吐鲁番进入敦煌,就开始需要使用汉文,也会被编入户籍、定下姓氏。如十六国的后赵国王石勒,祖先来自石国塔什干;盛唐将军安禄山,祖先来自安国布哈拉。来自撒马尔罕的胡旋女,也在敦煌壁画上留下身影,在佛国莲池前如风旋转。而几乎与此同时,在撒马尔罕的大使厅壁画上,出现了唐高宗上林苑猎豹和武则天曲江池划龙舟的场景,两地遥相呼应。

当年敦煌绿洲爬满了葡萄藤,敦煌佛寺田产一度以盛产葡萄酒而闻名,后来学者从文献中发现这些擅长种葡萄、酿酒的寺院所属农户,原来主要是粟特移民。甚至连收复河西、与于阗天公主联姻的敦煌曹议金家族,也被发现有着粟特血统。又比如,今天居住在甘肃肃南的裕固族,曾经在中亚草原放牧,拥有一万顶牛皮帐篷,是九个回鹘部落之一;因为战火动荡,十万人赶着牛羊,穿过整条天山走廊,东迁到河西走廊、祁连山下。

366年夏季的一场新雨后,暮野四合,残阳如血;乐僔和尚杖锡远来,遥望三危山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人类的敦煌,就此在第一声斧凿之下诞生。莫高窟,由十六国北凉的乐僔和尚发起,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6公里、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遥接祁连雪山的大泉河水自南而北,潺潺流过窟前。莫高窟开凿的地层,从地质学上讲,系寒武纪砂砾岩酒泉组,是由山洪、河水带来的砂砾在一百万年间堆积形成的。这些砂砾岩由钙质、泥质胶结,厚度极大,结构严密,一旦开窟、不易坍塌;同时与埃及的花岗岩、印度的紫砂岩相比,岩石硬度又相对松软,洞窟容易开凿。可以想见,当年鸠摩罗什、玄奘停驻河西讲经之时,能在这茫茫一片戈壁滩上,望见飘着榆钱、结着梨子杏子的树林水泉,心中是何等震撼、喜悦。

回顾百年敦煌学史,我辈莫高窟人感慨万千。

第一代敦煌人的使命,在于残烛下守护洞窟和临摹壁画;

第二代敦煌人的使命,在于风沙中研究文献和解读图像;

第三代敦煌人的使命,在于和欧美日本的交流和数字敦煌的拓展;

第四代敦煌人的使命,在于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玉门关,研究中亚五国的丝路文化遗产。

2016年夏,敦煌研究院邀请俄罗斯冬宫专家来院讲解片治肯特古城壁画的发掘、解读和修复;同年9月,迎来了如同隋唐27国朝会一般的首届“敦煌文博会”;2017年暮春,应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部的邀请,我院派遣专家团去该国的纳龙州,做古城土遗址保护调查;夏季又组织专家十人考察撒马尔罕。

在走向中亚的热潮中,敦煌研究院的毛铭编选、翻译、校对了五位欧亚学者的中亚考古成果,组成《丝路译丛·玄奘之旅》五种,经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这是丝路学界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毛铭在伦敦大学的专业是艺术考古,一直为伦敦《中亚艺术考古学刊》做编辑,为大英博物馆讲授“被遗忘的丝路: 中亚五国”课程。从2003年夏季起,毛铭收到法兰西中亚学院的邀请,追随俄罗斯冬宫的马尔夏克教授夫妇和卢湃沙博士、法兰西学院的葛乐耐院士、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的瑞德维拉扎院士等,在中亚考古场地磨炼。她曾与这五位中亚学者有过场地朝夕相处的师生、战友情谊,对中亚考古场地出土的神庙、佛寺、壁画、雕塑、金银器、纺织品、陶器、印章、钱币等,有着第一现场的了解,因此在翻译这套译丛时,使命明晰、文笔清新、情感丰沛、深入浅出,让读者们对中亚热土心生向往。

这套“丝路译丛”的出版,还要感谢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俄罗斯冬宫博物馆、法兰西学院、纽约大学等海外学术机构的支持。

2013年9月,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中亚五国经济带”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推动了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也促进了文化外交、学术交流,为丝路文化遗产的再度繁荣带来契机。本套译丛所涉中亚五国的文化生态,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一带一路”倡议的参考书。让我们一起走出玉门关,来领略一下撒马尔罕的风光吧。

作者为敦煌研究院院长

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创建人

2017年6月

本文选自《丝路译丛·张骞探险之地》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内容简介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路,更是欧亚文明交往中一个综合的现象,它的存在对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张骞探险之地》一书原书名即为“伟大的丝路”,为东西文明交流研究专家、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瑞德维拉扎的代表作。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的诞生绝非偶然,瑞院士巧妙地通过“从西方到东方”“从东方到西方”的梳理论述,在伟大的丝绸之路上沿着希腊、罗马文化以及佛教、基督教、犹太教、摩尼教的文明足迹,追寻了粟特人、突厥人以及中国人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及他们之间相互沟通的千年历史,对欧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了纵览式的论述。而正是这些历史,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如今东西文明交互的格局。在瑞院士的笔下,丝绸之路纷繁错杂又光彩频现的历史,显得绚烂又悠远。



作者

【乌兹别克斯坦】瑞德维拉扎(Edvard Redvelatze,1942— )


莫斯科大学考古学博士,现任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特别顾问,考古学家、壁画学家、钱币学家。瑞德维拉扎是继普加琴科娃和马松两位大家之后,新一代的考古学泰斗,被乌兹别克斯坦誉为“考古界的骑士”。

瑞德维拉扎从1986—2016年一直担任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考古队队长,主持发掘玄奘取经拜访过的铁尔梅兹古城郊外的佛寺群遗址等,有木鹿古城遗址、尼萨古城帕提亚宫殿的象牙来通等著名考古成果。代表专著有《伟大的丝路》《贵霜朝大夏佛寺考古》《丝路钱币两千年》《从粟特到高加索:考古所见的黑貂-黑海之路》。多年的梦想是重走张骞之路:从贵霜大夏之地出发,沿着阿姆河遍访佛寺,穿越回到汉唐西域。

译者 高原

俄罗斯与中亚历史研究者。


“一带一路”重磅文化成果

丝绸之路考古名家新作

揭秘中亚古国文明

“丝路译丛”之

《张骞探险之地》

【乌兹别克斯坦】瑞德维拉扎 著

高原 译;毛铭 校;敦煌研究院 编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字数:1650千字;图幅数:140

ISBN: 978-7-5407-8120-0

定价:45.00元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玉门关遗址
关键词:

玉门关遗址

片治肯特

梅尔夫历史与文化公园-木鹿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