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SERINDIA |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宝选

摘要: 《丝路艺术·阿富汗卷》“图像”栏目呈现的,正是在世界多地巡展之后来到中国的阿富汗珍宝,这也是本卷内容所围绕的核心。限于篇幅,我们只选择了一部分文物来重点展示,按其所属的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三个地区依次排列。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文物的多样性,在选择时尽量顾及了不同类型的展品,在排列时也考虑到其图像的关联性和视觉的审美性。对于有幸看过这个展览的读者,这个专栏相当于一次回顾和细节审视;对于尚未看

《丝路艺术·阿富汗卷》“图像”栏目呈现的,正是在世界多地巡展之后来到中国的阿富汗珍宝,这也是本卷内容所围绕的核心。限于篇幅,我们只选择了一部分文物来重点展示,按其所属的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三个地区依次排列。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文物的多样性,在选择时尽量顾及了不同类型的展品,在排列时也考虑到其图像的关联性和视觉的审美性。


对于有幸看过这个展览的读者,这个专栏相当于一次回顾和细节审视;对于尚未看展的朋友,希望这几幅彩页会促使他们去追寻这个非同寻常、美轮美奂又意义深远的展览。


感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权本刊刊载这些展品的图像。图像解读文字由邵学成博士编译,图像的精心选择也得益于他。


赫尔墨斯柱

阿伊哈努姆

公元前 2 世纪上半叶

高 77 厘米

宽 31.5 厘米

这件雕像在体育场北部柱廊的中心壁龛中被考古学家发现。整体呈矩形柱状,上部雕刻一个带胡须的老者半身像。头部原来和身子分离,后来修复补全,后脑勺带着小圆形瓜皮帽,宽大的斗篷遮盖住了他的肩膀。他右手在身体的胃部位置从内抓住斗篷一角。左臂微微向外伸张,手露在外,持一根金属棒(现缺失),手掌收缩呈握状。衣服从大腿处自然悬垂。

柱上刻人像的特殊形式常见于希腊雕塑中。这件赫尔墨斯柱可能与体育馆中的一些活动相关,在这些活动中赫尔墨斯和赫拉克勒斯通常充当保护者。头部特征愈发显示出这件作品与其他神祇的不同,更像是一位贤者,也像是在体育馆中主持这些重要活动的人。它还反映了一种用半身像取代头像的趋势。

这件半身像刻画的人物可能是斯特拉托(Strato),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 Triballos,一个叫小斯特拉托(Strato the Younger)。从一个希腊语铭文中可以推测出来,该铭文是用来纪念他们为表达对赫尔墨斯和赫拉克勒斯的崇奉而捐建了一个新建筑的事情,他们想提供资金来重修体育场。铭文被刻在一个高基座上,基座上方就插着这根赫尔墨斯柱。柱子和基座都在原位置被发现。老斯特拉托可能是体育馆的核心权力掌控者,责任非常重大。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左手会持有一根金属棒。考古资料显示,他们捐建的新建筑和这件赫尔墨斯柱的年代大概都在公元前2世纪前期。


  青铜手柄


这是碗(或盆)的把手,弧形,两端藤叶形,上面各有一个女性胸像,穿着褶皱僵硬的兽皮状披肩。一边的胸没有遮盖,乳头是用一圈的切口来表示的。藤叶部分的叶脉表现非常细致,上面还有小点的纹络。把手中间部分有一个圆环,弧形的表面刻着树枝状纹样。

两端藤叶片部分的女性胸像可能是对狄俄尼索斯的女性追随者美娜德(maenad,女祭司)的描绘,可以从兽皮、暴露的胸部、错杂的头发等特征中辨别出来,她们还经常戴着藤制的冠。女祭司被刻画成醉酒状,呈现狂喜的表情,眼睛紧闭。但这些酒神的女性追随者相比起美娜德的形象更呈现出偏向萨提尔(satyresses,希腊神话中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男性称为萨提尔)的特征。有着兽形耳朵的萨提尔是中亚地区希腊化图像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在一些象牙来通杯上可以见到。它们很少有角,不过通过大额头、兽形耳朵和兽皮等特征,我们还是能够将其辨识出来。这些女性追随者的特征就是穿着兽皮。通常希腊人并不将这些狄俄尼索斯的女性追随者表现得特别具有兽性,但是在遥远的巴克特里亚,希腊化风格也受到外来传统的影响。

这件阿伊哈努姆把手的图像学特征和中亚其他的希腊化地区所见的例子不太一样,是在神庙的院子里发现的,位于与晚期相关联的地层中,年代不会晚于公元前150—前145 年。它呈现出来的强烈的本土化面貌可以与Takht-i-Sangin(巴克特里亚北边,现在塔吉克斯坦)的铜质女性头像相比较,后者在约同一个时期的工坊里被制作出来,也反映了希腊化风格的衰微。


黄金盘羊雕像


蒂拉丘地

公元 25-50 年

黄金

长 3.55 厘米

高 5.12 厘米

直径 1.89 厘米


黄金盘羊造型准确生动,体态壮硕,毫发毕现,四蹄下有穿环,应当可缝系在冠帽之上,两个大角之间有一个插管,应当还可插“缨”一类的东西(可能是木质或皮质)。盘羊是游牧民族非常喜欢的动物形象,公元前9世纪末图瓦的阿尔赞 (Arzhan)1 号大墓出土的大角羊青铜杆头饰和4号墓的黄金大角羊是同一个传统(阿尔泰地区也有类似的例子)。之后在公元前 10 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南西伯利亚的塔加尔文化以及哈萨克斯坦草原的塞人文化中,盘羊都是比较重要的崇拜对象,有不少盘羊的艺术品。

C. Jarrige 和 F. Poplin 认为它显示出摩弗伦羊(mouflon,南欧的一种野生盘羊)的一些特征。

功能上,它可能是游牧民族头饰的顶端装饰。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中就有很多类似的形象,功能也相近。


贵霜帝国的阿佛洛狄特


蒂拉丘地 2 号墓

高 4.41 厘米

直径 0.35 厘米


这一件在发现之初就被考古学家昵称为“贵霜的维纳斯”,这位女性的背后有着希腊神普绪刻(Psyche)一样的翅膀。头部卷着发髻直到左耳上部。从两肩部垂下的胸带在胸前结合,然后再向腹后部延伸,这种胸带在罗马美术中常见,在犍陀罗和印度美术中也经常见到。双手自然弯曲下垂置于腰际,腰间有螺旋状的衣服褶皱,下部裙摆自然下垂。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腿放松向前屈,裙摆盖住双脚,露出足部的前半部分。

女性的下半身的两侧有两个柱式,有可能是代表王座的含义。同时这个维纳斯像的左上角还有年轻的丘比特陪伴,丘比特的身后也有两只小翅膀,五官粗略表现。这种金制的维纳斯饰板在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Taxlia)遗址中印度—帕提亚时代的文化层中可以见到类似品。

维纳斯生于海浪的泡沫中,拥有白瓷般的肌肤,是个金发碧眼的美女。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被认为是女性体态美的最高象征,但无法代表女性贞洁。最早崇拜她的地方是塞浦路斯、库忒拉岛、小亚细亚。后来对她的崇拜传入希腊,又跟随亚历山大东征传入西亚、阿富汗和南亚大陆。


彩绘高脚杯

贝格拉姆

公元 1 世纪

玻璃

直径 8 厘米

高 12.8 厘米


这件宽口圆筒形的玻璃杯,现残留杯身部分。外壁也被装饰薄涂的鲜艳的颜色,玻璃表面制造出了一种类似珐琅效果的浮雕感。四个人物形象并列在杯身,中心的形象被认为是伊希斯(Aset),身着蓝色和黄色相间的希玛纯 (himation)长袍子,身边人物可能是奴隶。构图可能来自于一种人物编制花环的图式。

这件物品和贝格拉姆其他的玻璃器皿一样,也被认为是从埃及亚历山大港海路传播进来的,这种运输方式随着公元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季风洋流被发现而逐渐变得流行。因为玻璃器和陶瓷器都是属于易碎的产品,陆地运输往往不方便,所以沿着大陆架的海洋运输变成了最佳选择。

当时连接印度大陆的海路是沿着波斯湾,经阿拉伯海,走印度西海岸,古代人可以依照天空中南十字星辰的指引,按季风漂流到达印度西海岸地区,然后通过河道和陆地再运输到阿富汗地区。近代考古探险家斯坦因在伊朗考古时,曾乘坐独木船成功试航这一段海路,验证了古代人的航海技术可能对印度大陆的物质文明传播的影响。

从古至今,波斯湾地区的人们跟随7月份季风可以到达印度,1月份返航回到波斯湾地区。这样就可以验证统治埃及、叙利亚地区的罗马帝国可以从海路到达印度,与印度进行物质文化和商贸交流的事实。


本文文字图片选自《丝路艺术》总第三期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刊名:丝路艺术

英文刊名:SERINDIA

出版方:漓江出版社

定价:45.00元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403/J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3009


《丝路艺术》总第三期

阿富汗专题


阿富汗文物巡展下一站

成都市博物馆

即将展出


文明的回响


——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

成都市博物馆

2018/2/1—2018/5/8

分类信息

贝格拉姆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