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迹商代中期都城:这座三千多年前的城市有哪些秘密?
刚刚雨过天晴,道路泥泞,要进入河南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发掘现场,只能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道步行前往。研学团队顺着泥泞的小道步行前往河南安阳洹北商城考古现场。韩章云摄 8月3日,由河南省文物局策划、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学联盟主办的“跟着著名考古学家去寻商”公益研学营来到洹北商城考古现场。20名来自郑州、安阳的准大学生跟随考古工作者 ...
刚刚雨过天晴,道路泥泞,要进入河南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发掘现场,只能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道步行前往。研学团队顺着泥泞的小道步行前往河南安阳洹北商城考古现场。韩章云摄 8月3日,由河南省文物局策划、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学联盟主办的“跟着著名考古学家去寻商”公益研学营来到洹北商城考古现场。20名来自郑州、安阳的准大学生跟随考古工作者 ...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玉石记》,将于7月9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开播。5集纪录片将通过探寻中华先民发现玉、雕琢玉、使用玉、钟爱玉、赋予玉以丰厚精神文化内涵的历史和故事,见证我国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什么是玉?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解释,“ ...
10月12日,在石峡遗址发掘五十周年之际,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推进广东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助力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由韶关市文广旅体局与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曲江区人民政府协办的“纪念石峡遗址发掘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韶关召开。 ...
2023年10月10-13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全国第十六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市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办,由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市人类学学会考古人类学 ...
自2020年始,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论坛”,广泛邀请国内外该领域资深专家参与,获得了与会嘉宾和业内良好反响,已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打造的精品学术论坛,对推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研究和相关收藏、展览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023年9月21日至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学术研讨会(图 ...
22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局主办的邺城考古·2023学术研讨会暨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举办,来自国内外近百名考古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并对邺城考古展开深入的学术研讨。9月22日,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在河北邯郸临漳县举办。王天译 摄 临漳古称“邺”,曾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 ...
9月24日至25日,文化因素分析法与吴城文化暨纪念吴城遗址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樟树市举办。研讨以“文化因素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商周时期考古”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旨在系统阐释和发挥吴城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北京联合大学校长雷兴山、北京 ...
9月9日至10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绍兴市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中心协办的“绍兴南宋皇陵遗址考古发掘座谈会”在绍兴越城区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汪勃研究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院长焦南峰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云冈研究院杭侃院长,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霍巍教授,郑州大学副书记韩国河教授,郑州 ...
9月17日,以“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在郑州举办。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致辞,省长王凯主持。会议现场 胡和平指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河南郑州举办2023世 ...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贺信精神,推进敖汉旗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9月2日—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赤峰市人民政府、敖汉旗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分论坛——“北方旱作农业与早期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 ...
9月2至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赤峰市人民政府、中共敖汉旗委员会、敖汉旗人民政府主办,敖汉博物馆(敖汉旗文物保护中心)协办的第十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分论坛·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赤峰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北方旱作农业与早期青铜文明”。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与新闻媒体朋友共襄盛会。 本次研讨会是 ...
8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中共通辽市委员会、通辽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通辽市委宣传部承办,内蒙古民族大学协办的西辽河文化研讨会在内蒙古通辽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比较视野下的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与发展”。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与新闻媒体朋友共襄盛会。 本次研讨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 ...
8月21日上午,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文博院、吐鲁番市人民政府主办,吐鲁番市文物局、吐鲁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吐鲁番学研究院、吐鲁番市文博院(博物馆)、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承办的第六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吐鲁番博物馆开幕。 开幕式由吐鲁番市委副书记、市 ...
8月8日至10日,“宋元时期民族交融的考古学研究与契丹辽文化国际研讨会”于辽上京遗址所在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举办。 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赤峰市博物院、中共巴 ...
河西地区是中西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带,以张掖金塔寺、文殊山和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河西石窟是佛教石窟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在中国石窟寺框架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和“9?28”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家文物局《“十四五”考古工作 ...
2023年8月8日,“宋元时期民族交融的考古学研究与契丹辽文化国际研讨会”于辽上京遗址所在地内蒙古巴林左旗正式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赤峰市博物院、中共巴林左旗旗委、巴林左旗人民 ...
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草原考古遗存研究”已在蒙古国启动,首批4名中国考古工作者已抵达考古现场。 此次考古项目的启动,旨在对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继续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考古周期为2个月,中方将先后派出2批考古人员参与其中。 高勒毛都2号墓地是蒙古国一处大型匈奴贵族墓地,位于该国西部后杭爱省境内。201 ...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大运河考古发掘、研究阐释和保护传承利用,7月6日,中国考古学会大运河考古和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大运河考古与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研讨会在河北沧州召开。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河北省文物局、沧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考古学会大运河考古和保护专委会 ...
7月11日,全国考古工作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山东省副省长宋军继、邓云锋,济南市人民政府市长于海田,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出席会议。 李群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 ...
7月7日下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带队来到考古研究所,围绕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下简称古文字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开展主题教育专题调研。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国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考古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施劲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古文字工程创新平台负 ...
38座西周墓葬,37处器物堆出土了100多件器物,其中25件是珍贵青铜兵器……经过4个多月清表、3个多月考古发掘,日前,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的独山遗址完成全部考古工作。其间,大量青铜器的发现在丽水市属首次,部分出土文物在全国也属罕见。独山遗址 近两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云和县文物保护中心,对云和先后进行了三次系统的调查和勘探 ...
11日从国家文物局此间举办的全国考古工作会上获悉,截至目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围绕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等关键问题,策划“夏文化研究”等18个重大项目。 据介绍,七年来,重大考古研究实证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脉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认定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中国方案。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石 ...
7月12日上午,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党政综合楼成功举行。 开班仪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修班班主任董新林主持,中共巴林左旗旗委书记任玺致欢迎辞。参加开班仪式的领导还有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副旗长田晓辉、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孙忠海、旗文化旅游体育局 ...
7月11日至12日,全国考古工作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会议全面回顾“十三五”以来我国考古工作的发展成就,提出新时代中国考古工作的总思路总目标,为全面实现中国考古学科和考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说,做好新时代考古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广大文 ...
2023年7月16日,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共阜新市委员会、阜新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承办的首届查海论坛在辽宁阜新召开。来自20余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查海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早期阶段的重要地位以及推进查海遗址群后 ...
2023年6月28日下午,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系列讲座第九讲《石器拼合的复原及可视化》在线上进行。讲座由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杨溪副教授主讲,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王春雪教授主持此次讲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锋研究员进行点评。来自国内考古科研单位和高校的160余位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杨溪博士的讲座内容分为石器拼合复原及 ...
2023年6月19—20日,黑龙江流域史前文化与社会研讨会在黑龙江省饶河县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饶河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中 ...
二、专题研讨 6月19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陈胜前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乔梁研究员、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郭明研究馆员、樊圣英研究馆员、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伟研究馆员、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张雪微博士、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王乐文教授、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王闯讲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孙倩倩馆员等9位学者发言并进行讨论, ...
7月12日下午,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在辽上京考古队会议室组织进行开班学习。 本次学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修班班主任董新林授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副班主任汪盈主持,来自全国各地考古院所的9名学员及辽上京考古队队员等10余人参加了课程的学习。 董新林老师在明确本次专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探索中国考古学第二个百年的发展趋势和学科特点,由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河北省文物局共同主办的“考古科学大会”于7月29—30日在河北阳原泥河湾举办,来自全国70余家考 ...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实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紧紧围绕“人类起源与旧石器考古”“云南青铜时代考古”“南诏大理考古”“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古人类和现代人类起源、云南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与聚落形态、汉晋至南诏大理时期的古代城址、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云南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的 ...
近半个世纪前,在薄太后南陵外藏坑发现了大熊猫的骨骼。近日,考古工作者在汉文帝霸陵附近的外藏坑同样发现了两千年前的大熊猫骨骼。熊猫骨骼(资料图片) “动物殉葬坑内出土的这具大熊猫骨骼非常完整,头向帝陵,尾向西边,这应该是秦岭北坡的大熊猫。”考古专家表示,《史记》中记载有“渭川千亩竹”,说明当时的西安附近环境是非常适合大熊猫生 ...
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由多家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调查队对昌都境内乃普石窟进行深度考古,通过调查与西藏现存相关佛教遗存的比较,该石窟为西藏迄今唯一一座功能比较明确的灵塔窟,其壁画再次见证了元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之间的关系。7月30日拍摄的乃普石窟内部。(图片来自昌都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该所所长扎西旺加介绍,乃普石窟 ...
7月17日,“《复印报刊资料·考古学》创刊三周年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本次座谈会以考古学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主题,聚焦考古学学科发展与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互动,力求为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贡献力量。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兼副总编钱蓉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书 ...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是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的基础。由科技部资助、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九家高校与科研院所作为合作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 ...
8月14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鄂尔多斯市举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杨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关强表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文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他指出,百年前,河套 ...
中国考古学家对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出土陶排水系统的最新研究表明,该排水系统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是中国已知最早陶排水系统,可能是先民对环境危机的早期社会和环境适应策略,体现出一个史前社会进行集体水管理的早期案例。2014-2019年,考古人员对平粮台城址进行持续性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图片来自曹艳朋)。图片来自施普林格·自然 这项重要 ...
2023年7月26日下午,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系列讲座第十讲《东北方的万年拼图——黑龙江旧石器考古十五年来的新进展》在线上进行。讲座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有骞研究馆员主讲,河北师范大学赵海龙副教授主持,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陈全家教授点评。来自国内考古科研单位和高校的100余位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李有骞研究馆员从欧 ...
《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已由定西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3年6月2日通过,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23年7月27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家窑遗址、辛店遗址和寺洼遗址的保护,传承弘扬 ...
2023年8月11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汪勃研究员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以《例说唐宋时期建筑遗存的立向》为题进行授课,来自全国各地考古院所的十名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及辽上京考古队的十余名队员等参加了本次课程的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 ...
1981年,苏秉琦先生正式提出了“区系类型”理论学说,第一次把异彩纷呈的考古学文化梳理出了头绪,从宏观的视野指导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具体实践,提出不同于“中原中心”模式的新解读,用“满天星斗”指引史前中国的探寻之路。2023年8月7日至9日,众多青年学者齐聚坝上草原,激扬思想,共同探讨“区系类型”理论。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系列学术研讨会,8月18日至19日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举行,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以及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研究”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并进行深度学术交流研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系列学术研讨会在呼伦 ...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全面启动2023年度获批的马鞍桥山遗址、刺槐山遗址、大井地遗址、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青石岭山城城址、三家东北遗址、二布尺南遗址7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其中,刺槐山遗址、三家东北遗址为首次进行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存。考古人员在刺槐山遗址布方、刮面。 据介绍,刺槐山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乌兰河硕乡八大孟克 ...
为推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的研究工作,8月18日,“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系列学术研讨会 (八)”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举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考古学会、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呼伦贝 ...
2023年,正值莲鹤方壶出土100周年,作为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让我们回望辉煌的过去,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为进一步推动两周考古学术研究,加强多学科合作,深入开展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与解读工作,8月25日下午3时,“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新郑市拉开序幕。开幕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 ...
自2022年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赤壁大湖咀发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遗址,文化堆积丰富,并有与大型城址有关的线索。遗址陆续出土锡扁壶、纯锡丝等与锡料有关的重要遗物,以及炼锡渣、铸铜坩埚及石范等一系列冶金遗物。为深化大湖咀遗址有关认识,推动冶金考古研究,2023年8月4日至7日,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赤壁市人民 ...
为推进人骨考古研究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进展的交流,2023年8月22日至24日,第四届中国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内蒙古通辽市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通辽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承办,通辽市图书馆、通辽市博物 ...
9月1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3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结业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政府党政综合楼举行。国家文物局考古司考古管理处处长胡传耸,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关福财,赤峰市博物院院长陶建英,中共巴林左旗旗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彦杰,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副旗长田晓辉,巴林左旗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 ...
江苏无锡马鞍遗址考古成功获取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古人类基因组数据,填补了长江下游古DNA研究缺环。马鞍遗址古人可能与侗台语人群的祖先有关。今年6月2日,考古工作者对打包提取并转运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探源科考舱”内的一座马鞍遗址墓葬进行发掘。朱国亮 摄 全国考古前置背景下出土文物预防性保护修复研讨会17日在江苏无 ...
为推动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化及南方丝绸之路的深入研究,奠定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价值研究与阐释的学术基础,作为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配套学术活动,“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9月15日在成都开幕。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宋新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四川省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