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件唐代文物珍品重现古代中外交流史
作者:李映民 李纯来源:中新网东莞图为展出的唐代巩县窑黑釉龙柄壶 李映民 摄 4月9日,《大唐之美——“一带一路”背后的器用》展览在广东东莞可园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区域中亚地区的金币、银币等89件唐代文物珍品,重现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图为展出的唐代三彩山子 李映民 摄 据主办方介绍,这次展览展出了深圳市望野博物馆收藏的唐代文物珍品89件/套,不仅有陶瓷器、墓志、玉器和琉璃器,还有来自古代丝 ...
作者:李映民 李纯来源:中新网东莞图为展出的唐代巩县窑黑釉龙柄壶 李映民 摄 4月9日,《大唐之美——“一带一路”背后的器用》展览在广东东莞可园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区域中亚地区的金币、银币等89件唐代文物珍品,重现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图为展出的唐代三彩山子 李映民 摄 据主办方介绍,这次展览展出了深圳市望野博物馆收藏的唐代文物珍品89件/套,不仅有陶瓷器、墓志、玉器和琉璃器,还有来自古代丝 ...
西北大学土耳其留学生白建国新华网西安4月16日电(郝云菲)15日下午,西北大学《中外玄奘:对话一带一路;古今马可·波罗:探讨丝路精神》系列活动之“向先贤看齐做交流使者”论坛如期举行。西北大学师生与4名特邀专家一起探讨当代丝路精神,争做丝路交流的使者。西北大学教授岳钰论坛上,西北大学7名中外学子就“一带一路”和“丝路精神”等相关话题发表主题演讲。一位叫白振国的土耳其留学生将马可·波罗作为自己的偶像来追随。他 ...
连日来,一向神秘“保守”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一反常态地主动邀约百名中外摄影师进窟创作。对比它对游客开放30余年来在保护方面不遗余力的“小心翼翼”,这一“大胆”举动无疑与一直不允许在洞窟内拍照的参观规定相“冲突”,亦让有幸在“宽松环境”下自由发挥的摄影师们受宠若惊。然而,这种“反常”在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看来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要通过类似途径的探索,让这处古老的人类遗产回归到当年营造时的“ ...
作者:上官云来源:中新网北京展厅内观众们正在观看展览。上官云 摄 4月7日,“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在中共中央党校档案馆正式开幕。据了解,本次展览时间从2017年4月7日起至2017年4月16日,为期10天。 据展览主办方介绍,展览内容依托于敦煌研究院多年来的潜心研究和探索形成的大量敦煌石窟的数字成果资源,借助高科技手段,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将敦煌石窟艺术“穿越时空”再现,让观众可视、可听、可感的来体验敦煌艺 ...
4月12日,“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入选。 青龙镇遗址位于青浦区白鹤镇,在文献记载中,青龙镇是唐宋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后因吴淞江变迁,港口功能逐渐丧失,青龙镇湮没于地下数百年。从2010年起,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青龙镇遗址展开了长期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上博考古队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现了文献记载中的青龙镇隆平寺塔基,解决 ...
来源:中国新闻网图为嘉峪关千年魏晋古墓群外貌资料图。 嘉峪关魏晋墓保护研究所 摄 中新网兰州4月14日电(记者 崔琳)散落在甘肃嘉峪关新城镇方圆13平方公里戈壁滩上的1400多座魏晋时期古墓葬群,其地下砖壁画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保存完整,“重现”了1700多年前河西走廊古丝路风貌,素有“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之称。 “魏晋十六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留下的历史文献稀缺。而富饶的甘肃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
这是古城西南段墙体(2月16日摄)。新华社发(胡兴军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29日电(记者刘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近期在罗布泊进行考古调查时,在孔雀河北岸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其附近还有数座墓葬分布。初步清理发掘出木盘、铜镜、木梳、纺织品等遗物。对古城遗址顶部残留的红柳枝、芦苇等进行碳十四测定表明,该古城墙体的年代为东汉后期至魏晋前期。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兴军介绍,古城修筑于黄 ...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正在角逐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伊和淖尔北魏墓群具有鲜明的鲜卑文化特色,部分遗物又具有明显的异域特色,表明墓主人家族利用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亚建立了商贸联系,或由这些地区迁徙而来。 位于内蒙古正镶白旗境内的伊和淖尔墓葬群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纬度最偏北的北魏墓葬,而在北方草原深处发现北魏墓葬较少见。考古人员已发现6座墓葬,这些墓葬分布集中,排列 ...
金属元素分析(本版图片由锡林郭勒盟文体广电局提供)清理墓室开棺实验室考古出土文物4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召开。680个参评项目,有25个进入这场最后的角逐,究竟哪些会位列前十?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工作者都在拭目以待。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从1990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按照多个评选标准,入选的考古新发现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除此还要在中国考古学 ...
北魏时期贵族墓葬出土的鎏金银碗(资料图片) 元代墓葬出土的陶商队(资料图片)北魏时期贵族墓葬出土的玻璃碗(资料图片)伊和淖尔墓地(资料图片) 今年的自治区两会明确指出,内蒙古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推进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那么,内蒙古“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脉络,以及它承载着怎样的历史文化内涵?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采访。 游牧民族的 桥梁和纽带作用 记者了解到,2014年4月, ...
青海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丝绸之路“青海道”,“青海道”是唐代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诗句,生动再现了古丝绸之路青海道。 据学者考证,丝绸之路青海道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青海都兰古墓中出土的汉代中原地区制造的油漆器、金银器和古罗马金币、波斯银币以及来自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彩色玻璃珠等,不仅证明青海道在丝绸之路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 ...
“四川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区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是一个沟通南北东西、境内和境外一个重要的区域。此次研讨会可以通过考古、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研究,让大家认识到四川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性。”4月8日,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接受采访时表示。王巍发言 据王巍介绍,四川考古院、成都考古院和四川大学在他们各自领军人物的带领下,为四川和西 ...
1974年,泉州宋船挖掘现场。 这是一艘700多年前的宋代木船,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艘完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往返航行的古船,也是中国古代福船的“活化石”。自1974年在福建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以来,这条宋船一直保存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位于开元寺的古船陈列馆中。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泉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宋船就是重要物证。这条古船是当之无愧的“海上丝路”见证者。 而在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 ...
2017年4月7日上午,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共甘肃省委主办,中央党校图书馆、敦煌研究院承办的“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在中共中央党校档案馆盛大开幕。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梁言顺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首先介绍展览情况。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梁言顺分别致辞,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宣布展览开幕。中央党校副校长黄浩涛、王东京,甘 ...
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张伟致辞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2017年04月06日11:17人民网阿拉木图4月6日电(记者 周翰博)当地时间5日16点,由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馆主办的“丝路新颜”图片展,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哈中央国立博物馆开幕。中哈两国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工商企业、新闻媒体的代表,以及数百名观众出席了开幕式,并欣赏了精彩的图片展览。本次图片展以独特的艺术影像向观众展现了“一带一路”沿线的自然风光、居民生活、 ...
文化在丝路黄文智展览: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时间:2017年3月17日至6月17日地点:故宫博物院东雁翅楼展厅自3月17日起,故宫博物院午门东雁翅楼展厅“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开始展出,这是继“梵天东土并蒂莲华”中印雕塑展以后又一次重量级别的国际展览。两个展览的共同之处,都是与古代的丝绸之路关联;不同的是,中印雕塑展以佛教题材为主,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宝藏则是更早的国际商贸活动 ...
来源:四川日报本报讯(记者 吴晓铃)“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即将于4月10日闭展。记者从成都博物馆获悉,截至4月6日,观展人次突破了100万,这在国内博物馆临展中十分罕见。 作为四川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文物特展,“丝路之魂”文物特展从一开始就受到公众热捧。从今年元旦小长假开始,成都博物馆每日限流的两万张门票不时出现一抢而空的盛况。春节大假,成都博物馆门前排队等候入馆的队伍成为天 ...
4月6日,辽宁沈阳展出的汉代青铜独角兽,这件独角兽出土于1956年的甘肃酒泉地区。“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区文物联展”集合八省区12家博物馆共计342件(组)文物,向观众展示“茶马古道”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交通“生命线”,让观众领略茶马古道沿线的风土人情。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考古所科研处 4月2日,纺织考古学术研讨会在社科院考古所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社科院考古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人民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十余家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的约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纺织考古是通过对出土纺织品、纺织工具的观察与分析,对其所反映的各个历史时期纺织技术的水平、纺织品的工艺特点等进行研究,各位学者就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与研究展开讨 ...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作者:刘望 贺桐参加“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2017全国网络媒体陕西行的记者来到乾陵。乾陵博物馆馆长樊英峰接受记者采访。西部网讯(记者 刘望 贺桐)“从墓葬文化上来看,汉代的文明博大浑厚,代表了中华民族对外开拓的一种精神,唐代的文化外在表现比较丰满细腻,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这两种精神诠释了汉唐时期中华文明的典型特点,对我们当前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宝贵财富。”陕西茂陵博物馆馆长 ...
文章出处:四川日报作者:吴晓铃 三星堆青铜像为何会高鼻深目?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为何都会出土大量象牙?为何会有黄金面具和权杖这种非中原的文化产物? 作为古蜀文明的代表,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留下了太多未解之谜。3月24日,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段渝教授亮相成都博物馆,在《三星堆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 讲座中, 他用详实的考证得出结论:早在三星堆时期,古蜀文明就已经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与中亚、 南亚展开了经济和文 ...
来源:人民日报 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为成都市博物馆“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撰写专文《烛见文明更深处》,《人民日报》副刊3月31日刊发。下为文章全文。烛见文明更深处 ·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 成都市博物馆落成不久,就举办了一个“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这个展览让我不断流连,一次又一次走进遥远的古代,洞悉了丝绸之路的今与昔。作为一名四川人,我终于可以骄傲地说, ...
公元前2世纪,原生活于中国境内的古代月氏人在匈奴和乌孙的打击下,被迫西迁至中亚阿姆河以北的区域,从而引发了张骞出使西域、全线贯通丝绸之路的壮举。古代月氏西迁中亚是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欧亚大陆古代东西方人群和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古代月氏研究成为国际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学术课题。 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厘清丝绸之路的历史,探讨欧亚大陆古代东西方人群和 ...
来源:甘肃省文物局 签约仪式现场3月30日下午,万里长城—嘉峪关与约旦佩特拉古城缔结为姊妹世界文化遗产地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嘉峪关市委常委、副市长申林,约旦佩特拉管委会主席穆罕穆德·艾尔·纳瓦菲勒,约旦驻中国大使叶海亚·卡拉莱出席签约仪式。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外事处相关负责人及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肖学智等参加并见证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申林和穆罕穆德·艾尔·纳瓦菲勒分别致辞。申林说,文化遗产是全人类 ...
蒙古国现1212年古城遗迹 确认属成吉思汗时期军事要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柴焕波 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佛教遗址位于孟加拉国中东部,西北距首府达卡市区约34公里,行政区划属达卡专区的蒙希甘杰县。 2013年,由素菲·诺曼纳(Sufi Mostafizur Rahman)教授带队的奥迪海亚·阿斯温考古研究中心的考古学家在纳提什瓦发掘区揭露出密集的古砖,发掘面积344平方米。毗诃罗普尔是西藏噶当派祖师阿底峡(982—1054)尊者的出生地,鉴于这一特殊的因缘,主持这个项目的阿 ...
来源:陕西省文物局汉唐网 3月24日,“漳州海丝贸易番银特展”在西安半坡博物馆正式开展。这次展览由半坡博物馆与漳州市博物馆合办,展期一个月。 本次展览展出了西班牙国王头像双柱币、荷兰“马剑”银元、美国“拿花”银元等数百种海上丝绸之路货币,这些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丝贸易番银是漳州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对漳州的经济、金融、文化、民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打开了漳州通往世界的大门。 “历代兴盛事,尽 ...
洛阳牡丹“花开”印度 洛阳日报讯公元627年,玄奘西行求法,为华夏求来佛法的同时,还开启了中印两国文化、经济、政治沟通交流的通道;公元2017年,《洛阳日报》组织“重走玄奘路洛阳再出发”大型系列活动,收获的也不仅仅是文化交流和异域风情,加大洛阳与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共享发展机遇,也是重要的目的。 11日,《洛阳日报》“重走玄奘路洛阳再出发”采访组回到洛阳,国际段的征程告一段落。但 ...
中新社乌鲁木齐3月29日电 (记者 朱景朝)记者29日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2个月的考古挖掘,工作人员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了东汉至魏晋时期的古城,根据古城及周围墓葬遗物、古城建筑风格、古城地理方位等推测,该古城应为楼兰国的都城楼兰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兴军告诉中新社记者,他们在今年的1月、2月先后对罗布泊境内的古楼兰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在孔雀河下游北岸发现了一座年代处于东汉至魏晋时期的古城,依 ...
保罗-安东内利(Paolo Antonelli )摄 中新网3月28日电 据意大利欧联通讯社报道,为了展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风貌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鼓舞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积极倡导推进“一带一路”构想,在中国驻意大利使馆、中国学联大力支持下,27日晚、由来自新疆和其它地区的中国留学生在古罗马联袂上演了一场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歌舞晚会,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了当地市民和留学生的一致称赞。 舞台上,身穿传统维 ...
敬泽昊在撒马尔罕帖木儿家族墓前 (受访者供图) ■记者庞乐 3月25日,西安图书馆开讲名为“穿越千年风沙,探寻玄奘和李白的碎叶城”的丝路之旅专题讲座。主讲人是个1989年出生的小伙子,叫敬泽昊,认识他的人更愿意叫他微博上的另一个名字“王朝的废墟”。 重走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媒体采访团,途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伊朗和印度等国家。沿途特别关注丝路沿线国家的 ...
新华网北京8月9日电(记者王洪江 许雪毅 李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海洋部分,举足轻重,商机无限,为抢占先机,各地竞相出招,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争由此滥觞。 泉州、广州、宁波等地学者们追本溯源,探究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蛛丝马迹,然后有“南起点,北起点,瓷起点,茶起点”等多种提法。 “如果说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话,那么九日山就是起点的起点。”福建泉州九日山文 ...
金羊网讯 记者黄宙辉、实习生冯格格报道:倍受关注的“海上丝绸之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最新进展。3月24日,金羊网记者从在广州举行的 “海上丝绸之路与人类文明进程”学术研讨会上获悉,“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申遗暂缓,未来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调沿线国家共同申报。广东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在接受金羊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申遗暂缓,并不是说该项目不再申遗,而是该项目不会作为中国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 ...
中新社阿斯塔纳2月10日电塔吉克斯坦索蒙航空公司首架班机10日启程飞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中断近四分之一世纪的通航得以恢复,成为两国关系向好的重要标志。 据杜尚别国际机场消息,该航线目前按“冬季模式”运行,按计划每周保持一个班次,自下周起每周一执飞,飞行时间约50分钟,当天往返。而在夏季,则将保持每周两个班次。据乌兹别克斯坦新闻网报道,复航协议由乌兹别克斯坦航空公司与塔吉克斯坦索蒙航空公司签署 ...
经过精心筹备,国家“一带一路”官网——中国一带一路网(www.yidaiyilu.gov.cn)于3月21日正式上线运行,网站微博、微信同步开通。 中国一带一路网(以下简称官网)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指导单位,国家信息中心主办,一带一路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亿赞普集团、百度云提供运营和技术支持。官网以传递信息、沟通文明、合作共赢为宗旨,及时回应国内外重大关切,科学准确阐释“一带一路”核心理 ...
德国长跑爱好者凯·马库斯为表达对中德友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日前踏上1.2万公里的极限跑征程。图为马库斯在长跑途中。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德国勃兰登堡州乡间,绿草茵茵,鸟语花香。路边停靠着一辆带着拖斗的黑色大众甲壳虫汽车。过不多久,曲折的小路上,一个矫健的红色身影跃入眼帘。他是现年44岁的德国人凯·马库斯。他正奔跑在沿古丝绸之路前往中国的征途上。 甲壳虫汽车司机维克托·诺伊鲍尔热情地迎了 ...
深圳特区报3月22日电 (驻台记者 叶红梅)2017“丝路拾珍——敦煌文化艺术展”22日在位于台湾新北的淡江大学开幕,通过实物、图文、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多角度呈现敦煌文化艺术,让台湾各界人士,尤其是青年学子可以近距离感受千年艺术珍宝的神奇魅力。本次展览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敦煌研究院与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将在岛内巡回淡江大学、佛光大学和正修科技大学展出,展期至6月14日。“丝路拾珍——敦煌文化艺术展”以 ...
文章出处:光明网-光明日报作者:李韵 “无论什么人,只要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阿富汗当代作家左帕哈·乌尔法特曾经这样写道。 这样的文字,对于阿富汗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度,这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家的人们来说,有着格外深刻的理解。 有近百年历史、曾经拥有约10万件藏品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绝大多数馆藏在长达数十年的 ...
文章出处:成都日报作者:王嘉 19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做客成都博物馆,为观众带来了主题为《海上黎明——沉船考古新发现》的讲座。沉船考古和普通的考古有什么区别?沉入海底的宝贝到底有多少?讲座上,齐东方通过讲解沉船考古,带领观众感受蔚蓝大海之下的神奇“新世界”,寻觅那些鲜为人知的国家宝藏。 中国航海汉代就已出现 齐东方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的研究,发表各种论著百余篇,是 ...
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个内陆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面积排行世界最大第九。而且资源十分丰富,然而这个国家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才二十几年,而且在历史上这个国家部分地区曾属于中国,直到现在还有约5万中国后裔生活于此,操着一口地道的陕西话。/strong(唐朝时期的西部疆域图片)strong哈萨克斯坦的前世今生/strong一、strong哈萨克斯坦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大量中国后裔/strong哈萨克不仅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储存量可达100亿吨 ...
3月20日,史苇湘、欧阳琳二位先生的骨灰共同安放在了莫高窟公墓区,两位先生的女儿及其他亲属,和敦煌研究院员工一起,共同为两位先生完成了生前遗愿,即百年之后,能够一起回到敦煌,安葬三危山下。公墓区正对遥望九层楼,这里长眠着开创了敦煌石窟保护研究事业的老前辈们,他们为敦煌奉献终生,百年后依然守望着石窟,魂归敦煌。上午9时,骨灰安放仪式正式举行,仪式由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世林主持,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
来源:畅言网 中国建筑集团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所所长陈同滨 下面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元上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元上都遗址”位于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是13—14世纪亚洲北方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在百年碰撞与融合中形成的具有文化融合典范价值的草原都城遗址,曾是蒙元帝国的第一座都城(1263-1273)与陪都“夏都”(1274-1368)。它由遗存占地2287公顷的城市遗址遗迹和墓葬群组成,并拥有175853公顷的辽阔而富有蒙 ...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研究团队,在河南贾湖两处墓葬的人体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蚕丝蛋白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分析,8500年前当地居民可能已经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此举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了近4000年,国际学术期刊《Plos One》(《公共图书馆》)在2016年12月12日发表了该成果。据悉,通过对河南中部
来源:上观新闻 考古新发现:现今的上海地区在1000多年前就已有外贸大港。3月10日,“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 一位观众正在端详隆平寺塔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和金椁等文物。蒋迪雯摄 史籍记载上海地区早在唐宋时期就有着一座雄镇东南的外贸大港——青龙港。但此前相关考古实证却略显单薄。自2010年起,上海博物馆启动了规模浩大的发掘项目,在青浦区白鹤镇一带屡有收获,迄今已有各类唐宋元时期 ...
导语:今日,《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特展在故宫博物馆午门东雁翅楼展厅正式开展。这些丝路上的稀世珍宝曾被人精心藏了起来,躲过了前苏联人和塔利班,还一度被认为已经遗失。如今它们辗转世界各地,展现丝路昔年的丰富文化。无论对数十年历尽战争劫难的阿富汗,还是前往观看的世人,都是一种幸运。这些珍宝是如何躲过战火与政乱的,幕后故事堪称传奇。撰文:罗杰•阿特伍德 ROGER ATWOOD摄影:理查德• ...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刘涛 2012—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专门考古队,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联合对明铁佩遗址先后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工作,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 在此基础上,2016年秋季进行了第五次发掘,以进一步探究和明确城址布局为中心,重点对内城南部的作坊区、“西门”进行发掘,并对可能存在的外郭城进行勘探。通过发掘,首次发现了明铁佩遗址外郭城城 ...
作者:刘波来源:光明日报 2009年的一天,和同事一起对馆藏文物再次进行清点摸底的旅顺博物馆王振芬,打开了书画库馆藏的册叶装普通古籍:敦煌本《坛经》奇迹般再现了。 原来,旅顺博物馆早年整理库藏时,由于装帧形制不同,将这件缝缋装的《坛经》与其他卷轴装的敦煌佛经分开,它与册叶装的普通古籍在一起,静静地度过了半个多世纪。上世纪50年代,国家文物局调拨旅顺博物馆藏敦煌遗书,它因藏处不同而留了下来。渐渐地, ...
唐三彩束腰把杯唐三彩宝相花杯唐白釉凤首壶唐三彩猴鸟纹印花杯宋黑釉荷口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文图片实物为“唐宋茶具特展”展品“丝绸之路”是连接东亚、西亚和地中海的一条世界贸易的古道。在我国古代,广义上的“丝绸之路”共有三条:最主要的一条是指自西汉张骞始开辟的东起长安,西达大秦(古罗马帝国),横贯亚洲的陆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有东海和南海两条起航线。南海起航线东起中国的扬州、泉州、广州等港口, ...
刘德峰 跨越2000余年,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仿佛再次响起。他认为,有时也需要国家和政府,刻意地采取措施,去维护像丝绸之路这样的发展和交流。 跨越2000余年,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仿佛再次响起。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张骞十余年的开拓历程,中外商人熙熙攘攘的画面,这些经两千多年传承下来的历史记忆,随着“一带 ...
一名观众在欣赏“阿拉伯之路”展上的精致展品。 人民视觉 公元前3千纪晚期的蛇纹锥形瓶,现藏沙特国家博物馆。 资料图片 沙特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人形石碑,距今约6000年。 资料图片 公元1世纪的金面具,出土于泰伊城外一座大型王室墓葬,现藏沙特国家博物馆。 资料图片 沙特国王大学考古系收藏的刻铭铜板,出土于瓦德神庙。 资料图片 与声名显赫、光彩熠熠的世界著名博物馆藏品相比,来自沙特阿拉 ...
中伊联合考古队在納德利土丘工作 摄影:水涛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罗来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考古界也迎来了“走出去”的好时机。近年来,陆续有多支中国考古队走向世界各地,吹响了海外考古的集结号。2016年底,首支走进伊朗的中国考古队与伊朗同行携手对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某处大型遗址进行了发掘,试图探寻淹没在黄尘古道下的文明遗存。水涛在社科院 ...
新乡市文广新局讯近日,大运河新乡段重要遗产点合河石桥动土维修。 合河石桥,位于新乡县合河乡合河村北,横跨卫河之上,是目前河南省历史最悠久的古代桥梁之一,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建于明代,为青石七孔桥。石桥拱券呈圆弧形,全长47米。石桥的中间三孔桥洞券脸中央雕有吸水兽头,兽头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桥面上的石栏杆,简朴大方,厚重而不呆板。整个拱桥匀称谐合,造型优美。石桥自万历年间从五孔改为七 ...
11月7日,2013新丝绸之路联合采访团来到茂陵博物馆,参观茂陵石雕,寻觅汉武帝的“丝路外交”。茂陵石雕,现保存于茂陵博物馆,这些石雕原来分布于茂陵汉武帝陪葬墓霍去病墓的四周。这些石雕题材多样,雕刻手法十分简练,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同时也讲述着当年汉代的辉煌历史。霍去病曾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 ...
弘博网 中国丝绸博物馆于1992年2月26日对公众开放,至今已有25周年,经过几代丝博人的努力拼搏,已成为一个以中国丝绸为核心的纺织服装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传承和创新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围绕25周年馆庆,丝博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旨在让丝博的资源更好地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积极融入社会,让民众更多地走进丝博、参与丝博的建设和发展。 01 纪念丝绸前辈 朱老铜像揭幕 朱新予为蚕丝专家、丝绸教育 ...
文I张伟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自此之后华夏大地与西域诸邦之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同样,在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带去的是瓷器、茶叶、丝绸、工匠,而没有带去总督,没有带去扩张和称霸的野心。汉唐盛世,曾经花雨缤纷、舟楫络绎的古丝绸之路,彰显着古老中华文明“和平、开放、包容”的历史血脉。古丝路有几条?从亚欧大陆上的东西文化交流通道来说,现在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丝 ...
祈福祭典记者高均海陈占举摄 洛阳日报讯大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春天,一代高僧玄奘法师来到印度瓦伦纳西附近的恒河流域,一场灭顶之灾突然袭来,玄奘却从容应对,逃过一劫。千余年后,在恒河之畔,采访团成员回忆这段往事,概叹这位出自洛阳的圣僧果然不凡。 当地时间昨日6时(北京时间昨日8时30分),由洛阳市委宣传部、偃师市人民政府、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洛报集团整合营销中心、河图网、洛阳广播电视台新 ...
这些发现进一步还原了第十八代法老王神庙的模样。卢克索发现阿蒙霍特普三世国王雕像图片由曼农巨像和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神庙保护项目组提供 “曼农巨像和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庙保护项目组”在黑色花岗石群内发现了一座阿蒙霍特普三世坐在王座上的宏伟雕像。雕像高248厘米,宽61厘米,埋藏于卢克索西岸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庙的巨大庭院内,1.1米的地下。 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在位38 年(大约是公元 ...
中国北朝-唐规模最大的佛阁再现真容——太原蒙山开化寺佛阁遗址发掘(2015-2016 年度)发布时间:2017-03-14李裕群 蒙山开化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15 公里蒙山之阳,属于晋阳古城西山宗教祭祀区。寺院及摩崖大佛为北齐天保末年(559 年)文宣帝高洋所始创。《北齐书》所载: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盏,光照宫内。”则是大佛的完工年代。开 ...
中国考古学自1921年诞生以来,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取得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考古发现,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总体上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考古缺乏较为系统的了解,只知自己,不知他人,在国际学术界面临着除了中国考古学之外,对其他区域的考古学几乎没有发言权的窘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中华文明自身特点的准确把握。 放眼世界,数十年乃至近百年来,德国、法国、英国等老牌欧美发达 ...
来源:中国文化报自2013年9月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一带一路”在建设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从梦想走进现实。将于今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全国两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推动丝路沿线文化交流 文物对外展览交流在传播中华文化、展示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不 ...
埃及文物部门9日宣布,考古工作者在开罗郊区的泥坑中发现一座据信是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的巨型雕像。 这座由埃及和德国考古学家共同发现的,用石英岩雕凿出的石像已断成两截,埋在人口稠密的Ain Shams和Matariya街区。此处曾是黑里欧波利斯(古埃及城市)崇拜太阳神的核心地带。经初步确认,石像正位于当年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太阳庙遗址的庭院之中。 “我们发现了两个巨大残块,分别是头部和胸部,”德国考古专家 ...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已经不再仅仅是中国人熟知的俗语,正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提到长城,中华儿女为之骄傲,金发碧眼的“老外”们则不无佩服地竖起大拇指。在千百年前极为恶劣且缺乏工具的自然条件下,能够修建起如此浩瀚的防御工事,堪称人类奇迹。对于长城起始和结束地,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度超万里。近年来考古发现东起点可溯至鸭绿江,而西点也延伸至新疆境内。可以说,万里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