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三夷教的流传

说到汉唐时期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思想观念,无疑以佛教的东传给中国文化的影响最为巨大,而通过吸收、消化,佛教逐渐成为中国自己的宗教,到隋唐时期,出现了中国式的宗派,以及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相对来讲,来自波斯和中亚粟特、吐火罗斯坦的所谓“三夷教”,即琐罗亚斯德教(中国称祆教)、景教和摩尼教,则更富研究旨趣。 祆教是伊朗系民众的传统宗教信仰,随着粟特商人进入中国,祆教也随之而来。粟特商人在丝绸之路 ...

• 外来物质文明的贡献

随着大量考古新发现、墓志的出土和发表,以及传世文献的数字化,我们今天对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物质文明和宗教文化如何沿丝绸之路向东方传播,有了比前人更加清楚的认知,特别是对于中古时期活跃在丝绸之路的粟特商人的重要性,所知更为丰富多彩。 敦煌长城烽燧发现的粟特语古信札,记录了粟特商人在丝路沿线建立的贸易网络和经营方式(参毕波《粟特文古信札汉译与注释》,《文史》2004年第2辑);吐鲁番出土的高昌王国称价钱文书 ...

• 汉文化的西渐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学术研究的训练和背景不同,中国学者更多关注于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笔者利用多年来对西域出土文书的调查整理,致力于探讨精神文化的物化形式——汉文典籍向西域地区的传播情形,这应当是前人比较忽略的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内容。 随着唐朝的势力进入西域,汉化佛寺系统也在西域地区建立起来,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阿克贝希姆遗址的碎叶城中,就有武周时期敕建的大云寺(参张广达《碎叶城今地考 ...

• 【环球译介】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支持重建的最新决定

原创 2016-11-18 陈紫涵译 清源文化遗产 图/Mechtild Rössler发言,来源:会议论文集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本篇环球译介继续介绍2016年3月举行的“从保护到重建:世界遗产理论与实践的变迁”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Mechtild Rössler分析了不同情况下,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重建采取的不同态度。她意识到提供指导以应对重建压力的重要性,并建议各参与者在共同的理论指导、方法论 ...

• 中国近代知识视野中的哈萨克斯坦

中国近代知识视野中的哈萨克斯坦2016-11-25袁剑民族史本文刊发于《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第2期中国近代知识视野中的哈萨克斯坦——以清末民国时期国内报刊的记述为例袁剑(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副教授)问题的提出1991年底,随着苏联正式解体和哈萨克斯坦正式独立,哈萨克斯坦开始以全新的身份参与到国际关系与国际秩序中,并凭借其重要的地缘位置在中亚和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作为一个与中国相邻的 ...

• 大数据与历史学研究如何关联?

016-11-25王旭历史地理研究资讯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可以订阅哦“大数据”(Big Data)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就其影响力来说,无疑对社会科学的影响甚巨,一时间各个学科关于大数据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呈现井喷状态。历史学界对于以“大数据”为核心一系列新理念的接受与回应,与其他学科相比,相对来说比较滞后,有学者戏称“历史学是变化最慢的学科”。为适应新的学术生态和研究形势,2016年11月4-6日,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与 ...

• 吐鲁番境内烽燧保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吐鲁番境内烽燧保存现状及保护对策2016-11-25李刚文博中国根部掏蚀一、吐鲁番境内烽燧概述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生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烽燧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至汉代时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一般诸郡设都尉专司武职,在边郡中最为常见的是部都尉,其职责包括候望、屯兵、屯田、军需、交通等事宜,其下又设“候”,专管烽燧、亭障,“候”之下有“ ...

• 两汉魏晋南北朝石刻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基本信息:作者:李明暁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6年10月印次:1ISBN:9787010161532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收录了所有已公布的散见两汉魏晋出土的法律文献,主要指简牍、碑刻(包括买地券、刑徒砖等)、玺印、吐鲁番文书。同一性质的材料按时代(西汉、东汉、魏、晋)等类别进行文本整理。每批法 ...

• 张庆捷:唐代《曹怡墓志》有关入华胡人的几个问题

2016-11-27丝绸之路考古唐代《曹怡墓志》有关入华胡人的几个问题张庆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008年晚秋,我赴汾阳参观新发掘的宋金墓群,顺便参观市博物馆,喜见馆藏本地所出墓志二百余方,其中唐代墓志就达130余方。我对北朝唐代中西文化交流颇感兴趣,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曹君墓志》内的“萨宝府车骑骑都尉”八字立刻引起我的注意。两年前,《汾阳市博物馆藏墓志选编》出版,首篇即是《曹君墓志》,遗憾的是,这方墓志可能 ...

• 北方民族考古(第3辑)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基本信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6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499615内容简介:  由魏坚主编的《北方民族考古(第3辑)》是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和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编的《北方民族考古》系列丛书第3辑,收录 ...

• 思想的碰撞:中国石窟保护理念的发展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基本信息:作者:吕宁 主编:吕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6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499004内容简介:  《思想的碰撞:中国石窟保护理念的发展》对中国石窟自19世纪末至今的保护历程做了完整的回顾,梳理了保护理念的发展,并对重要保护实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与总结。同时,结合不同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文物保护概况,分析总结了中国石窟保护取得的成就和目前仍然 ...

• 汉赵国胡与屠各分治考

陈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摘要:汉赵国高度军事化的政治组织,为十六国北朝军国体制之滥觞。汉赵国政治组织的军事化,又是脱胎于匈奴五部社会组织的部落化。汉赵国宗室诸王、司隶校尉、内史与单于、左右辅、都尉系统相配合,构成其军事化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对“胡汉分治”这一概念,则应作进一步的分析。汉赵国单于台所辖六夷之胡,其实是匈奴五部以外的杂胡。汉赵国两套军政合一管理系统并立,不仅是将六夷与汉 ...

• 丝绸之路串联的世界进程

□郑渝川 丝绸之路是一个重要的世界史视角。这一视角有助于人们突破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大航海时代-英国、法国、美国革命时代的传统世界史角度,更为清楚的意识到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动力,理解那些给不同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影响的事件和变化。 丝绸之路建立之前,在今天的中国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以及境外的中亚诸国、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希腊,直至埃及、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其实已经零星地出现跨大洲贸易。当然,在上述地 ...

• 钱国祥:中国古代汉唐都城形制的演进 ——由曹魏太极殿谈唐长安城形制的渊源

钱国祥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一  中国古代的历史几千年延绵不断,其古代的都城形制在发展过程中也屡经变化,是继承传统、不断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近年来对中国古代汉唐时期都城的考古学勘察,尤其对都城形制的探索有一些新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都城形制从秦汉时期的多宫形制、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单一宫城居北居中形制的发展变化上。尤其后一种都城形制,以隋大兴唐长安城为标准范例,影响极为深远,不仅为之后中国的 ...

• 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泉州考察缘起

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泉州考察缘起  策划:林少川费琼琼撰文:陈鹏鹏摄影:陈鹏陈达生  上世纪末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来泉州,一晃已经过去11年了,回眸当年,一切仿佛还在昨天,令人激情方炽!  “丝绸之路综合研究”是联合国大会1986年12月通过的“世界文化发展十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这项活动时间跨度长,参与的国家多,社会涉及面广,着眼于丝绸之路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对话,是一项和平与友谊的创 ...

• 早期游牧王国的夏季礼仪中心

早期游牧王国的夏季礼仪中心——新疆阿勒泰三道海子遗址群的考古发现与研究2016-11-21郭物考古汇花海子景观及一、二、三号遗址“三道海子墓葬与鹿石遗址群”位于新疆青河县东北部查干郭勒乡,阿尔泰山分水岭处,西与蒙古国接壤。由于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三道海子墓葬与鹿石遗址群”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道海子地区海拔高度约2700米,有三个大小不一的谷地。每个谷地中有一至二 ...

• 唐墓壁画研究的独特视角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 作者:李星明      吾友程旭先生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任副馆长有年,长期从事文物工作,特别专注于唐代墓室壁画的整理与研究,陆续发表相关文章。前几年其“唐墓壁画中的外来文化因素”课题获得国家重大社科研究项目资助,遂致力于此项课题的研究,并作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进行撰写。去年8 月某日,程旭君忽来电话,言此研究课题兼博士论文业已成书,名为《唐韵胡风——唐墓 ...

• 交通发展支撑秦汉王朝扩张——评王子今新著交通史四种

文章出处: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李兰芳 在汉朝时,如果从长安到敦煌,选择不同的行走路线、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需要多长时间?我们今天的火车、汽车行走的高速路、国道和秦汉的道路有多少的重叠?秦汉交通的主要形式为以后2000年的交通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格局。这也是王子今教授对秦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的交通史有着浓厚兴趣之原因所在。  1982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王子今先生便在林剑鸣教授门下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 ...

• 唐代狩猎俑中的胡人猎师形象研究(上)

文章出处:考古汇 作者:葛承雍 狩猎是古代人类一种由生存谋食演变到武艺操练、体育娱乐的活动方式,具有娱乐刺激和军事演兵的双重性质。商周以来各个王朝的君王都有“游猎”“畋猎”的爱好。唐代狩猎之风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普及狂热,在两京畿辅地区,王公贵族、朝臣百官的狩猎与民间猎户的谋生有着天壤之别,而且被绝大多数人视为一种高尚勇敢的行为,刘商《观猎》诗曰:“梦非熊虎数年间,驱尽豺狼宇宙闲。传道单于闻校猎, ...

• 唐代狩猎俑中的胡人猎师形象研究(下)

 二   《旧唐书·王毛仲传》记载唐太宗贞观时期,选拔官户及“蕃口”少年骁勇者,著虎纹衣,跨豹纹鞯,每次游猎令持弓矢于御马前射生,跟随射猎禽兽,号称“百骑”“千骑”,后来演变成为羽林禁军的一部分,“少年从猎出长杨,禁中新拜羽林郎”。这种“蕃口”骁勇者或许就是胡人。   钱起《校猎曲》:“长杨杀气连云飞,汉主秋畋正掩围,重门日晏红尘出,数骑胡人猎兽归。”因此在我们看到的唐代狩猎队伍一群人中,夹杂 ...

• 加强“丝路”档案建设 服务“一带一路”发展

2016-11-02申江万国2016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在吸取和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使沿线各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2013年秋,总书记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发端于中国, ...

• 陈志刚:先秦时期的华夷观念及其演变

先秦时期的华夷观念及其演变陈志刚内容提要:五帝、夏、商、西周时期的早期华夷观,在族群观念层面概就地理方位而言,并不含有文化歧视与种族歧视的成分,这与五帝系统、夏、商、西周自身的族群属性及其兼容华夷的政治结构、不断向周边四夷族群扩张的历史存在根本性的因果关联。诚然,西周时期基于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选择模式的华夷观开始凸显、强化,但与此同时泛臣民观念也绝对性地贯穿于整个先秦时期。东周时期特别是战国中期以 ...

• 汉长安城地区城市水利设施和水利系统的考古学研究

基本信息:  作者:张建锋 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9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6年9月  印次:1  ISBN: 9787030497826  内容简介:  汉长安城是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帝国首都,有着较为发达的城市水利系统,各项水利设施遍布城区内外各处,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对保证城市的供蓄水、排水及水路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城市水利建设的成功范例。本文通过收集汉长安城及其郊区的城 ...

• 征稿通知丨“图像学与风格史:亚洲宗教美术研究方法论”学术研讨会

图像学与风格史:亚洲宗教美术研究方法论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由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和浙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图像学与风格史:亚洲宗教美术研究方法论”学术研讨会,兹定于2016年11月5日至6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11月4日报到、11月7日离会),诚邀各位专家、学者萃聚杭城。会议旨在加强艺术风格学、图像学、图像史学等相关学科的深

• 昆仑河源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指在古代人类各大文明的孕育、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交流、互动作用,并使其各自成长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现代文明进程的亚欧大陆东西方古代交通路线和相关地理文化区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随后主动控制了被匈奴隔断已久的丝绸之路,并亲自确定昆仑、河源于西域(今新疆)。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

• 简帛文献充实古代文学史研究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张清俐 19世纪下半叶以来,大量简牍帛书陆续出土,简帛文献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其中不少具有文学性的简帛文献成为古代文学研究者的“新宠”。正如王国维先生所道,“古来大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大批佚失的文学作品的重新发现,为文学史研究起到了重要的补白作用。一批针对简帛文学研究成果的问世,更是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知。  简帛文献催生新课题  《北京大学藏 ...

• 唐晓峰:地理大发现、文明论、国家疆域——南海仲裁案的历史地理学解释

地理大发现、文明论、国家疆域——南海仲裁案的历史地理学解释作者:唐晓峰 来源:民族史我想要做的是从地理的角度探索历史经验。而且我一直记着下述的观念:整个地球事实上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并不存在空的、无人居住的空间。正像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处于地理位置之外一样,我们当中也没有人完全摆脱地理问题的争端。那种争端是复杂的,也是有趣的。因为它不仅是关于士兵和大炮的,它也是关于思想、关于形式、关于形象和想象 ...

• 曾向红:“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想象与地区合作

作者:曾向红;来源:民族史“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想象与地区合作曾向红摘要:从批判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观之,“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领导层在新的国内、国际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战略叙事,这种叙事蕴含了一种中国对广阔的亚欧非大陆进行描述的新地缘政治想象。这种地缘政治想象可被称为太极式想象,它不仅在空间想象上契合中国的太极图式,其合作理念也符合太极图式对于世界万物的理解。太极式的地缘政治想象有助于克服传统地缘政治想 ...

• 一本地方大遗址保护工作的重要参考书籍——《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读后

大遗址保护专项行动持续进行了十余年,已经到了需要回顾历程、总结经验和问题的时候。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著的《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于近日出版,应当说是恰逢其时。  从整体上看,《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既有专题研究和理论探索,也有实践总结和问题分析,特别是对西安片区、荆州片区、隋唐洛阳城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典型案例的解析和评价,从中总结出的大遗址保护取得的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我们地方文物 ...

• 探究欧亚大陆早期文化交流 寻找汉代之前的丝路踪迹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张春海 苏培 19世纪,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将历史上连通东西方的交通大动脉称为“丝绸之路”。今天,一谈到这条沟通东西方文明的贸易通道,人们往往更多联想到的是两次出使西域的西汉人张骞。而随着新的考古证据不断地涌现,关于汉代之前丝路踪迹的研究,成为考古学、历史学等许多学科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新证据不断发现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许多玉器,其玉料经过分析是国人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