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车师国的伟大遗存

摘要:   金秋时节,我们乘车从鄯善火车站镇石油基地出发,前往130公里外的交河故城,它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处雅尔乡雅尔乃孜沟中30米高的巨大黄土高台上。史料记载,公元前108年(汉元帝元封三年),汉将赵破奴攻破姑师,分立车师前、后国,交河城就是车师前国的国都。今天,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唐代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从公元前5世纪起,一直到公元14世纪,




  

金秋时节,我们乘车从鄯善火车站镇石油基地出发,前往130公里外的交河故城,它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处雅尔乡雅尔乃孜沟中30米高的巨大黄土高台上。


史料记载,公元前108年(汉元帝元封三年),汉将赵破奴攻破姑师,分立车师前、后国,交河城就是车师前国的国都。今天,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唐代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


从公元前5世纪起,一直到公元14世纪,交河故城见证了古代吐鲁番的文明延续。从遗址的形状看,它就像是一片树叶,也像一条船,矗立在干涸的河床上,漂泊在历史的潮流里。




交河故城,世界最大最完整的生土建筑群。从高处俯瞰,它就像一艘巨大的战舰,矗立在河流的中央。(摄影 / 赵登文)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从喧嚣的吐鲁番市穿过,进入一条乡间公路。公路被金色的垂柳,昂首的白杨,造型各异的榆树簇拥着,各种车辆来回穿梭。正当我们顺着公路向西前行,突然,遮挡视线的房屋、树木统统不见,眼前透亮了许多。惊疑之时,车驶入一段下坡路,转过弯,只见树木葱茏,河水清澈。从右侧山谷中伸出一条公路和我们驶来的公路相交,伴随公路的还有一条河流,与我们眼前的河流相交。山谷口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情人谷”三个字。我们的车旋即爬过一个坡,来到约十三四米高,陡如墙壁的悬崖下。悬崖上有一块交河故城的示意图形,乍一看,示意图形上的交河故城,像一艘由西向东航行的航空母舰,再看,又觉得它更像是一片飘零的落叶。


崖壁的左侧是进入古城的唯一通道——南门。矗立在南门两侧的崖壁虽然历经千年,痕迹斑斑,仍像个守门的武士般敦厚壮实。进入南门抬头望去,眼前的世界给我心灵剧烈的震撼,好似一脚踏进了风云激荡的世界,一群赤胸露背的巨人,高举着臂膀,呐喊狂叫着向我奔来。当我再向前迈步时,犹如迈进一个被毁灭了的星球,这里无草无树,无有生命,满眼尽是断壁残垣,这些院落和房屋像是人类世界的弃儿,向苍天振臂呐喊,诉说着它们曾经血雨腥风的历史。我轻轻地迈动脚步,怀着敬畏的心情行走在这座早于秦汉,距今已有2300年历史的城池里,心头不免有几分凝重。



斑驳的残墙,诉说着千余年前交河故城的传奇往事。(摄影 / 赵来清)


交河故城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四周为高30余米壁立如削的崖岸,崖下是环绕故城宽约百米的河谷,河水在靠近故城的崖岸边流过。城以崖为屏障,不筑城墙,因此当地人也称其为“崖儿城”。故城的建筑堪称世界奇迹,在这块沟壑纵横的黄土台上,城内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是采取一种叫“减地法”的方式挖掘出来的生土墙,这是一座在黄土崖上一镐一镐挖掘出来的城池,也是一座建造历史之长、建造民族之多、建造方式之特别的人类历史上最独一无二的城池,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这样的故城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它的模样。


故城内,有一条350米长、4米多宽的中央大道,从南门开始向北延伸,它是城内的交通轴心。大道在北端与东门向西延伸的一条东西大道相交叉,在交河城的东部,还有一条与南北大道平行的狭长干线,也与东西大道相交。这三条道路,基本就把交河城的每个角落都连在了一起。行走在大道上,有如穿越在历史隧道的感觉。



在星空的掩映下,交河故城显得更加苍茫。


故城建筑以中央大道为标志,分东、西、北三个区块。 西区为居民住宅和手工作坊区,绕过大道高大的墙壁,就进入了居民住宅和手工作坊区。这里门户相对,庭院相连,虽然废弃了近千年,仍能从厨房墙上留下的烟囱火道,破碎水缸的陶片,埋在墙角下发黑的柴禾以及门前的土台阶,院中的水井,感受到当年户主家庭生活的温馨气氛。这里的房屋大小差别明显,墙壁薄厚高矮不一。有的房屋之间门窗互通,想必它们是一个家庭单元,有的房屋下面还凿有房屋,形成多层状;有的房屋在墙壁上开有龛弯,也有墙壁齐整,地面硬实干净,好像被主人刚刚打扫过。


和西区不同,东边是官署区,房屋排列整齐有序,生活的味道较淡。登上官署高大建筑的遗址,可以尽观交河城全貌。官署由地上、地下两部分组成。在地上部分的东边,凿有一座长宽12米左右,深3米多的方形地下庭院,这就是车师前国王宫和唐代安西都护府的衙署所在地。 地下庭院的门是与东面挖掘的一条甬道相连, 人们通过甬道才能进入地下庭院。庭院门的左右各凿有一个耳室,是供文官武将议事的地方。庭院南边凿有一个屋子,这个屋子有四道门的痕迹,屋子的东边还凿有一个更小的小屋,如此诡秘,肯定是机要之处了。



摄影 / 董建军


庭院北面,也凿有一个宽长3米、高2米的屋子,除此之外还有一条长达60米,与外面居民区、交通干道和大佛寺相连通的暗道。地下庭院的墙壁上有架设楼宇的木椽孔。由此可以知道,当年官署衙门是地上楼宇,地下庭院的格局。这种“明道暗隧”的设计,可能是当年权贵们为防不测,所准备的逃生之路。中心大道两侧的坊市遗址,展示出千年前商市繁华的盛景。几处陶窑遗址的炉膛壁上,烈火焚烧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辨。


故城除了南门,还有东门和西门。南门是现在进入故城的唯一路径,当年是运送粮草之门,有座可操作的吊桥,战时收起,与对岸隔绝。东门在东区中部高达十几米的黄土崖岸上,有保存完好的遗址,两侧岩壁上有设置的门额方孔,放哨瞭望的角楼哨所仍在,瓮城犹存。几口大型深井,棋布大门的两旁。整个东门结构完整,气势庄重。东门当初是进入河谷东岸的取水之门。西门在西侧的断崖处,是凯旋的将士们进入之门。




故城的房屋沿街不设门窗,街巷狭长幽深,蜿蜒曲折纵横连接,外人行走在其中,无法窥知墙内情况,而墙内的人,则可居高临下,掌握内外动向。城内建筑随着地势高低结合,明暗错落,可以做到攻防兼备,万一不测,整个交河城就可以瞬间变成一座战斗的堡垒。


北区是佛教寺院区,它与东面的官署区,西面的住宅区、手工作坊区呈“品”字结构。寺院区由大佛寺、小佛寺、地下佛寺和塔林等组成,大佛寺在中央大道的北端,大约兴建于4世纪左右,南北长88米,东西宽59米,主体建筑面积达5200平方米,由山门、大殿、僧房、庭院、钟鼓楼、水井等组成。佛寺的主殿紧靠后院墙,残存的殿集呈凸字形,殿前有月台,其两侧有阶梯可上下,主殿中央是一座夯土而筑的方形塔柱,塔柱四面有28个佛龛,在西边最上面两个佛龛里还有盘腿打坐残缺不全的泥塑佛像。整座大佛寺墙体由夹板筑土和土块建造,无砖木及其他材料。


离大佛寺不远的西北有座小佛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改建于8到9世纪,寺院呈正方形,边长21.6米。寺门南开,殿前建方形月台。寺院东西两侧为厢房遗址,厢房与主殿间为回廊。在大佛寺的东北,还有一组排列整齐壮观的塔林遗址,总面积约200平方米。塔林的中心是一座大塔,残高约10米,巍然屹立。大塔四方分列25座小塔,排列成纵横各五的方阵。这101座大小佛塔,组成了一幅宏伟壮观的图景。塔林西北方不远处是著名的地下寺院,寺院分地上、地下两部分,上部已夷为平地,下部内有残存壁画。据称,佛教寺院区占交河故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这些可贵的历史遗存,为西域佛教的研究提供了绝佳的史料。

来源:《丝路发现》1月刊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交河故城
关键词:

交河故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