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3】莫贺延碛
九璞十景 丁和
图文版权所有 转载请标明出处
玄奘取经国内段去程路线图
西 行
公元627年至公元645年正月,玄奘背井离乡17载有余,历经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深得佛教真传的他,带回经书总657部。回国一年之后,撰写出一部《大唐西域记》。
此专题的“西行”部分,即玄奘在我国西域(今新疆)境内的行程。这里是《大唐西域记》记录的开始。初涉西域的玄奘法师在此遭逢第一次生死考验。也是在此,那漫漫的西行之路得以拨云见日,峰回路转……
《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
第
三
期
哈密雅丹魔鬼城
Ebony 8×10 相机
莫贺延碛
莫贺延碛,古曰沙河,东起玉门关西抵伊吾国境(今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曾被认为是西域的起点。据考证其大部位于今哈密市东南一百多公里外的广袤雅丹地貌区,今称南湖戈壁。
我在2003年进入南湖戈壁,第一眼便见证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描述的“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景象。四顾之下,日月蒙昧,天晦地暗;黑色砾石铺盖着沙层,“惊风拥沙,散如时雨”;诡异的雅丹突兀而起,“鬼设神使,风声鹤唳”。
玄奘法师进入莫贺延碛一百多里后迷失了方向,焦急中失手打翻了储水的皮囊。“千里之资一朝斯罄,又路盘回不知所趣”。玄奘只能向东退还。走出十余里,忽而念及自己先前的发愿——“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于是坚定了信念“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当即,他勒马回头,继续向着西北行进。在五日四夜滴水未进之后,奄奄一息时他能做的只有俯卧沙中向观音祈请,将生命交付给了菩萨。当夜,沙碛中竟起了一阵凉风,人和马匹方才缓过些精神。又行十多里路后,马忽然不受控制的走上岔路,带玄奘找到了水源。“车马重全,人马俱得苏息”,玄奘法师终于走出这“八百里沙河”。
(横屏欣赏)
哈密雅丹魔鬼城
Ebony 8×10 相机
哈密雅丹魔鬼城
Ebony 8×10 相机
哈密雅丹魔鬼城
Ebony 8×10 相机
哈密雅丹魔鬼城
Ebony 8×10 相机
(位于古代由敦煌经哈密到吐鲁番最近的道路上,
这条路又被称为“大海道”)
哈密雅丹魔鬼城
Ebony 8×10 相机
(横屏欣赏)
哈密雅丹魔鬼城
Ebony 8×10 相机
哈密雅丹魔鬼城
Nikon D100相机
哈密雅丹魔鬼城
Nikon D100相机
哈密雅丹魔鬼城
Ebony 8×10 相机
哈密雅丹魔鬼城
Ebony 8×10 相机
(横屏欣赏)
哈密雅丹魔鬼城
Ebony 8×10 相机
鸣沙山
Ebony 8×10 相机
伊吾
伊吾,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后汉书》称“伊吾卢”,唐代之伊吾。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置西伊州。《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述:“伊州在京师西北四千四百一十六里”。
远眺此景——草原上的一叶沙舟,草场与沙山竟如此相濡以沫。玄奘当年穿越莫贺延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历。 毗邻沙碛的哈密绿洲对于他,意味的不仅是“身命重全”,更是对他“志穷佛道,誓捐躯命”的坚定信仰的慰籍。
- 待 续 -
《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
封面题字:冯其庸
作者:丁和
顾问:冯其庸 王炳华
学术编辑:王邦维
设计总监:姚伟延
篆刻:王运天
出版发行:文化艺术出版社
印刷: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
|丁和|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新疆龟兹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滑动了解作者
丁和从2003年起取材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称西域)地区,以8×10大画幅相机拍摄西域文化遗址、地理地貌、风土人情。以每年多次赴疆,累计近四十次行摄,走遍西域的沙漠戈壁、草原雪山。通过学习,并经由国学大家冯其庸及众多学者的指点,拓展并深入被摄对象,创作出“流沙梦痕”、“玄奘取经之路”,以及“古代龟兹石窟壁画”等一系列文化摄影主题,在全国各地举办大型个人文化主题影像展及出版同名书籍。获得轰动社会的巨大反响。丁和以镜头刻画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况。他的上千张8×10胶片,前所未有的精确记录了历史遗存的每一个细节,并通过由学者及专业机构所认可的解读,给读图者提供了以图看史的学习机会,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普及古代丝绸之路及古代西域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播以玄奘大师为典型的精神文明遗产。丁和的摄影作品也成为了学者研究西域,比对今昔的珍贵素材。在“古代龟兹石窟壁画”题材上,丁和为了能够做尽可能的完整、全面的记录,2007年亲赴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拍摄流失海外的龟兹壁画。2013年冬,丁和将实地拍摄所收获的影像资料无偿捐献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龟兹石窟研究院、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等研究机构。同年,丁和被入编《上海摄影史》,被称为文化影像的追摄者。
1981年,丁和初从人文摄影,后以大画幅相机摄取风光,足迹遍及祖国各地。1990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主题摄影展《藏风 丁和摄影作品展》;2006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流沙梦痕 丁和西域艺术影纪展》,其中十幅作品为上海美术馆所收藏。2003年开始拍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遗存。2005年秋,与冯其庸先生同入罗布泊考察,开始探考与记录玄奘取经之路。在冯其庸先生的指点下,丁和带着他的大画幅相机走完由西安至新疆出境,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穿越战火纷飞的阿富汗过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那烂陀寺的玄奘取经之路全程。2007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以季羡林、任继愈为学术顾问的《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展——北京》在首都博物馆成功举行,中央领导及文化部主要领导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新华社为此专门播发统发稿和央视晚间新闻予以播报。继此之后的2008年5月,由上海市文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联合主办的《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西域艺术影纪展——新疆》在新疆国际博览中心展出。2008年10月,丁和有幸与冯其庸先生联合举办《冯其庸、丁和寻访玄奘取经之路影纪展》。2014年11月,丁和独立策展了大型影像展“Photoshanghai”获得巨大反响,并与冯其庸先生作《瀚海劫尘——西域文化遗存》联合展。从2007年开始,丁和全力投入西域石窟壁画遗存的拍摄,不但赴德拍摄流失海外的壁画精品,更多次往来于新疆各地佛教洞窟之间,旨在记录遗失海外的壁画以及现存洞窟壁画的现貌。他的西域壁画拍摄主题得到了身在香港的饶宗颐先生的指点与鼓励。2015年,摄著刊印《德藏新疆壁画》一书。2016年5月,丁和受中华艺术宫的邀请,由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文联、新疆文物局及上海市摄协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丝路精魂 丁和古代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纪实》展览,并开设文化摄影专题公开课。
丁和曾先后出版书籍《藏风 丁和摄影作品》、《流沙梦痕 丁和西域艺术影纪》、《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德藏新疆壁画》、《丝路精魂 丁和古代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纪实》。
往 期 回 溯
▽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玄奘取经之路》序言
▲ 玄奘
长按关注我们
聆听丝路的声音
公众号:九璞十景
Email:mdh3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