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4】哈密 白杨沟佛寺
九璞十景 丁和
图文版权所有 转载请标明出处
冯其庸先生为《玄奘取经之路》摄影展提诗
编者按
“重走玄奘取经之路,摄取千年文化遗踪”——
请跟随《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领略西域历史文明,瞻礼玄奘法师遗踪。
(玄奘法师铜像 摄于西安大慈恩寺)
《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
第四期
白杨沟佛寺
Ebony 8×10 相机
既至伊吾,止一寺。
寺有汉僧三人,中有一老者,衣不及带,
跣足出迎,抱法师哭,
哀号哽咽不能已已,
言:“岂期今日重见乡人!”
法师亦对之伤泣。
自外胡僧、王悉来参谒,
王请届所居,备陈供养。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横屏欣赏)
东岸2号及3号遗址
Mamiya ZD645 相机
“既至伊吾,止一寺”——玄奘到达伊吾所到达的这第一个寺院就是今天的白杨沟佛寺。白杨沟佛寺遗址位于哈密市西北约70公里处,是哈密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处地面佛寺遗址。判断其年代为高昌回鹘时期。
白杨沟河从北向南穿过遗址,把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寺院遗址主要位于河西岸,包括三个地点,河东岸有一个地点。
其地面建筑按照用途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佛堂,用于礼拜;另一类为僧房,用于生活起居。
(横屏欣赏)
西岸佛寺遗址
Mamiya ZD645 相机
2号遗址
Mamiya ZD645 相机
2号遗址入口门道及河西岸遗址
Mamiya ZD645 相机
2号遗址回廊式佛堂
Mamiya ZD645 相机
2号遗址
Mamiya ZD645 相机
2号遗址
Ebony 8×10 相机
佛堂坍塌的穹顶
Mamiya ZD645 相机
2号遗址方形佛堂残垣
Ebony 8×10 相机
2号遗址巨像佛堂
Mamiya ZD645 相机
2号遗址内部
Mamiya ZD645 相机
2号遗址内部
Ebony 8×10 相机
2号遗址内部
Ebony 8×10 相机
3号遗址回廊式佛堂残垣
Mamiya ZD645 相机
(横屏欣赏)
由2号遗址远望3号遗址
Ebony 8×10 相机
3号遗址三间连体式僧房
Mamiya ZD645 相机
3号遗址石窟
Mamiya ZD645 相机
3号遗址石窟内部
Mamiya ZD645 相机
1号遗址穹隆顶佛堂
Mamiya ZD645 相机
1号遗址方形建筑
Mamiya ZD645 相机
东岸4号遗址
Mamiya ZD645 相机
玄奘在出莫贺延碛后进入西域的第一站,很可能就在今天白杨沟遗址群。他原本计划下一步取道可汗浮图(今北庭故城▼), 却不料被高昌王麹文泰遣使迎请,盛情难却之下,法师在停留十日之后前往高昌。
北庭故城
北庭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以北12公里的护堡子一带。它是丝路北道重镇,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早期,当时是车师后部的王庭,称“金满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王朝讨平高昌后,经其地设庭州,发展成为天山北麓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有重兵驻守。公元648年,西突厥开国主室点密五世孙阿斯那贺鲁被任命为瑶池都督府都督,该城遂称“可汗浮图”。它也是历史上的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北及中亚部分地区。回鹘人西迁后,将这里称作“别失八里”。他们在城西修建了一座宏大的寺庙——“西大寺”,这里成为回鹘高昌王宫贵族的行宫和后花园。
北庭故城西大寺
Ebony 8×10 相机
北庭故城外城墙
Ebony 8×10 相机
晨雾中的北庭故城
Canon 5D 相机
- 待 续 -
《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
封面题字:冯其庸
作者:丁和
顾问:冯其庸 王炳华
学术支援:王邦维
设计总监:姚伟延
篆刻:王运天
出版发行:文化艺术出版社
印刷: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
(作者丁和在工作中)
|丁和|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新疆龟兹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滑动了解作者
丁和从2003年起取材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称西域)地区,以8×10大画幅相机拍摄西域文化遗址、地理地貌、风土人情。以每年多次赴疆,累计近四十次行摄,走遍西域的沙漠戈壁、草原雪山。通过学习,并经由国学大家冯其庸及众多学者的指点,拓展并深入被摄对象,创作出“流沙梦痕”、“玄奘取经之路”,以及“古代龟兹石窟壁画”等一系列文化摄影主题,在全国各地举办大型个人文化主题影像展及出版同名书籍。获得轰动社会的巨大反响。丁和以镜头刻画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况。他的上千张8×10胶片,前所未有的精确记录了历史遗存的每一个细节,并通过由学者及专业机构所认可的解读,给读图者提供了以图看史的学习机会,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普及古代丝绸之路及古代西域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播以玄奘大师为典型的精神文明遗产。丁和的摄影作品也成为了学者研究西域,比对今昔的珍贵素材。在“古代龟兹石窟壁画”题材上,丁和为了能够做尽可能的完整、全面的记录,2007年亲赴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拍摄流失海外的龟兹壁画。2013年冬,丁和将实地拍摄所收获的影像资料无偿捐献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龟兹石窟研究院、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等研究机构。同年,丁和被入编《上海摄影史》,被称为文化影像的追摄者。
1981年,丁和初从人文摄影,后以大画幅相机摄取风光,足迹遍及祖国各地。1990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主题摄影展《藏风 丁和摄影作品展》;2006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流沙梦痕 丁和西域艺术影纪展》,其中十幅作品为上海美术馆所收藏。2003年开始拍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遗存。2005年秋,与冯其庸先生同入罗布泊考察,开始探考与记录玄奘取经之路。在冯其庸先生的指点下,丁和带着他的大画幅相机走完由西安至新疆出境,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穿越战火纷飞的阿富汗过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那烂陀寺的玄奘取经之路全程。2007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以季羡林、任继愈为学术顾问的《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展——北京》在首都博物馆成功举行,中央领导及文化部主要领导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新华社为此专门播发统发稿和央视晚间新闻予以播报。继此之后的2008年5月,由上海市文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联合主办的《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西域艺术影纪展——新疆》在新疆国际博览中心展出。2008年10月,丁和有幸与冯其庸先生联合举办《冯其庸、丁和寻访玄奘取经之路影纪展》。2014年11月,丁和独立策展了大型影像展“Photoshanghai”获得巨大反响,并与冯其庸先生作《瀚海劫尘——西域文化遗存》联合展。从2007年开始,丁和全力投入西域石窟壁画遗存的拍摄,不但赴德拍摄流失海外的壁画精品,更多次往来于新疆各地佛教洞窟之间,旨在记录遗失海外的壁画以及现存洞窟壁画的现貌。他的西域壁画拍摄主题得到了身在香港的饶宗颐先生的指点与鼓励。2015年,摄著刊印《德藏新疆壁画》一书。2016年5月,丁和受中华艺术宫的邀请,由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文联、新疆文物局及上海市摄协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丝路精魂 丁和古代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纪实》展览,并开设文化摄影专题公开课。
丁和曾先后出版书籍《藏风 丁和摄影作品》、《流沙梦痕 丁和西域艺术影纪》、《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德藏新疆壁画》、《丝路精魂 丁和古代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纪实》。
往 期 回 溯
▽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 第三期 生死莫贺延碛
▲ 第二期 玄奘
▲ 第一期 序言
长按关注我们
聆听丝路声音
公众号:九璞十景
Email:mdh3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