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1】序言

摘要: 九璞十景 丁和(王运天先生篆刻“玄奘取经之路”)“重走玄奘取经之路,摄取千年文化遗踪”——请跟随《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领略西域历史文明,瞻礼玄奘法师遗踪。《序》作者:丁和缘起 01· 缘起 2005年9月,我随冯其庸老师参加玄奘东归古道的探索之旅,初次走近这个“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的取经僧。一年之后,又加入央视“玄奘之 ...

九璞十景 丁和

(王运天先生篆刻“玄奘取经之路”)

“重走玄奘取经之路,摄取千年文化遗踪”

——

请跟随《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

领略西域历史文明,

瞻礼玄奘法师遗踪。

《序》

作者:丁和

缘起

01·

缘起

2005年9月,我随冯其庸老师参加玄奘东归古道的探索之旅,初次走近这个“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的取经僧。一年之后,又加入央视“玄奘之路”考察摄制组,开启了追寻玄奘足迹的道路。我扛上大画幅相机设备,连同配有五枚定焦镜头的645中幅面数码相机,全副武装、跃跃欲试。

我们一行由新疆喀什的吐尔尕特山口出境,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最终抵达印度的那烂陀古代佛教寺院——玄奘西行取经的目的地。冯老的点拨相助、同行学者的从旁指点,使我在行摄中汲取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创作更针对与深入。在那几年里,我为玄奘取经之路而着迷。行摄、读书,将图片配以文字梳理,形成主题文化摄影的创作作品。

创作中的丁和

丁和与王邦维教授(左)、葛剑雄教授(中)在碎叶城

2004年1月 丁和车行罗布泊

左起:丁和 冯其庸 增勤法师(西安大慈恩寺方丈)

2007年5月,我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了“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展”。展览邀请季羡林、任继愈担任学术顾问、并由冯其庸、王尧、王炳华、荣新江、王邦维先生等近二十位学术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2008年5月,我将“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展”带回了新疆。我扩充了展览内容,添加了西域石窟壁画遗存和海外遗珍两部份。

(横屏欣赏)

玄奘取经之路丁和寻访影纪展——北京 展馆

玄奘取经之路丁和寻访影纪展——北京 开幕式

玄奘取经之路丁和寻访影纪展——北京 开幕式

玄奘取经之路丁和寻访影纪展——北京 研讨会

玄奘取经之路丁和寻访影纪展——新疆

玄奘取经之路丁和寻访影纪展——新疆

“玄奘取经之路”是我在创作上较有成就感,且在过程中发挥得较为酣畅的主题作品。它由具象(即历史遗迹)以及抽象(玄奘精神)所融合而成。冯其庸老师始终希望我拍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图片。而“玄奘取经之路”就是最好的机遇和最大的挑战。幸而我的努力受到了冯其庸老师的肯定。2008年10月1日,在冯老提议下,结合他多年研究玄奘取经之路沿途所创作的摄影作品,我们俩在上海金茂大厦联合举办了“玄奘取经之路 冯其庸 丁和全程影纪展”。

上海金茂摄影展邮政纪念封

犹记得冯老在罗布泊的楼兰故城中,曾经即兴题了一首关于玄奘的诗——“楼兰故国尚依稀,杖策东归雪满衣。万死艰难逾大漠,热风吹送一僧归”他将这首诗写在我的胶片片盒上赠予我。我明白,这是在以玄奘精神激励我、鼓舞我。

丁和与冯其庸先生在罗布泊米兰故城

冯其庸先生题字片盒

02·

“万死艰难逾大漠,

热风吹送一僧归”

玄奘取经之路,是探险之路,也是朝圣之路。即使在交通和通讯都发达的今天,翻山越岭,跨越不同地域和文化,尚且险阻重重。若不是信仰和理想,很难想象是什么支撑着一个生于一千四百年前的人在一条未知的遥路上赌命前行,打了一个来回。有关于玄奘精神的溢美之词我听过许多,耳熟能详。却在追寻他的脚步之后,我才有了切身领悟。我希望能把这一层内涵具像成一帧帧画面,画面是蕴涵着历史面目的现在。今天,图片无疑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玄奘的捷径之一。就让它们来营造时空穿梭的想象,让我们仿佛看见玄奘踽踽而行的身影,让我们对于玄奘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有更深切地认识。

行进在天山山脉吉尔吉斯斯坦段

宿营楼兰故城中

03·

关于微信公号版《玄奘取经之路》

除展览与出书精选出的八十几幅作品,我的移动硬盘里尘封了许多玄奘取经之路的图片。这次将借由逐集刊布于公众平台来充实原有的《玄奘取经之路》。其一,我可以在多年后重新审视旧有的创作;其二,通过自媒体的平台的强大助推,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历史、了解玄奘其人。

展览筹备会

摄影不是单纯的得到图片,

而是一个追求和探索的过程……

我曾多次以影展和画册展示我的作品。每张图片下的文字一一说明我之所摄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可说是我边拍边学的成果。但是创作过程中的种种体会,我的所思所想却始终无法被细化。我拥有的更多的图片无法得到充分展示。于是我把目光投向网络平台,在微信公众号里逐一刊发。希望网络平台的搭建可以直接帮助我进行摄影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在不断地“输出”和“反馈”中促进自身学习和进步。也更真实细致的展现一个摄影人的心路历程。

丁和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

在此,我要感谢所有关注“九璞十景”公众号的朋友们。能因西域、丝路历史文化与你们集结是我的荣幸。感谢你们持续的关注与热情的转发。文化的海洋里,我所做的仅是“沧海一粟”。虽得到几位专家学者的热诚相助,但仍有些许惶恐。“玄奘取经之路”曾是诸多学者倾其毕生心血亦未穷其尽的。冯老曾赠我《八声甘州》一词,词中有曰:“……我到流沙绝域,觅奘师圣迹,江河恒流。……终尽把,山川灵秀,珊瑚网收。”委实愧不敢当,但又激励我要以不懈的努力和深入…

(横屏欣赏)

《八声甘州》冯其庸先生书

待续 —

下 期 预 告

《玄奘取经之路》:【2】玄奘

西安大慈恩寺玄奘法师铜像

九璞十景

微信号:DHJPSJ

Email:mdh31@126.com

聆听丝路的声音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丁和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