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七星墩遗址|带你探索湖南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

摘要: 新石器时代,早期城市的出现和发展体现着史前文明的进程,一座座史前城址的发现,为探索早期文明开辟新的天地,而有关城址的研究也成为探讨中国文明形成的核心问题之一。上一期“考古中国”系列的文章,我们带大家探索了海岱地区发现的大汶口时期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今天,让我们前往三湘大地,去看看那里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 ...


新石器时代,早期城市的出现和发展体现着史前文明的进程,一座座史前城址的发现,为探索早期文明开辟新的天地,而有关城址的研究也成为探讨中国文明形成的核心问题之一。

上一期“考古中国”系列的文章,我们带大家探索了海岱地区发现的大汶口时期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今天,让我们前往三湘大地,去看看那里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

七星墩遗址地貌

七星墩遗址

七星墩遗址位于湖南省华容县东山镇东旭村,坐落在长江南岸大荆湖西南隅的一处台地上。2018年,为推动“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课题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七星墩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一直到2020年,发掘面积400平方米,清理城垣、墓葬、窑址、房址、灰坑等遗迹共300余处,出土陶器、石器、木器、玉器等遗物800余件。

七星墩遗址位置图

通过两年的考古工作,确认七星墩遗址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遗址的年代距今大约5000~4000年,包含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肖家屋脊文化三个时期的遗存,其中以石家河文化时期遗存最为丰富,堆积最厚。

2020年发掘区航拍图

“外圆内方”的双城结构

七星墩遗址由内外两圈城垣和壕沟构成,其中,外圈城垣大致呈圆形,内圈城垣呈圆角长方形,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6万平方米,这种“外圆内方”的双城结构,在湖南甚至整个长江中游地区都属于首次发现。

2018年发掘内城城垣Q1剖面照片

七星墩城垣外侧均有壕沟,内城的东垣中部和南垣中部各有一水门,外城的东垣中部也有一水门,专家由此判断,进出城的主要通道应是东部的水门,并且认为七星墩城内外水系发达。

2019年解剖发掘外城城垣Q2剖面照片

我们知道,史前城址的出现是史前聚落发展到特殊阶段的产物,考古调查和发掘向我们提供了考察七星墩聚落历史演变的证据。

七星墩聚落的历史演变

七星墩的内、外城垣都始建于屈家岭文化早期,之后不久,外城在第一次修筑的城墙基础上向上加高增筑。石家河文化时期,内城继续使用,而外城又在前两次修筑的城墙基础上,向南部扩建,增大了城垣的面积。

七星墩聚落群

考古专家判断,距今45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时期,七星墩城址发展到鼎盛阶段。这一阶段出现大量具有礼器特征的泥质红陶长颈鬶等;在七星墩所在的大荆湖周边发现30余处小型遗址,遗址之间还分布有水稻田,表明这一时期聚落规模扩大,形成了以七星墩为中心的聚落群。到了距今4000年左右的肖家屋脊文化时期,只有内城发现少量遗存,外城城垣已经废弃,大荆湖周边聚落也已消亡;具有礼器特征的陶器基本消失不见,出现较多夹砂红陶厚胎平底筒形器。

石家河文化陶器组合

七星墩城址所在的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这一区域尚未发现早于七星墩的其他遗址,七星墩遗址本身也没有发现早于城址的遗存。而七星墩遗址“外圆内方”的双城结构,在长江中游地区更是属于首次发现,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朴素价值观,可能与等级分化、社会组织、政治制度等有关,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同时为深入探讨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城址的形制功能、发展演变等提供了新的资料。此外,遗址发掘出土了一批自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存,为长江中游史前文化谱系、文化交流互动、文明进程等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针对其文明演进模式、文化兴衰原因的研究和探讨,将极大丰富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内涵。

  

  图片源自“考古中国”项目办

  图文编辑|毛豆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