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贺云翱:“公众考古”的兴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成就

摘要: “公众考古”的兴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成就贺云翱公众考古活动--滕州大韩村考古发掘工地 近年来,“公共考古”或“公众考古”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普遍重视,中国考古学会还专门成立了“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公众考古”的兴起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意义 : 其一,体现了科学与社会的本质关系的正确处理。现代文明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科学虽然是 ...

“公众考古”的兴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成就

贺云翱

公众考古活动--滕州大韩村考古发掘工地

近年来,“公共考古”或“公众考古”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普遍重视,中国考古学会还专门成立了“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公众考古”的兴起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意义 :

其一,体现了科学与社会的本质关系的正确处理。现代文明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科学虽然是由科学家——无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或人文科学家——所从事的事业,但“科学”作为一种人类长期实践和持续探索的文明成果,属于整个社会,而不是科学家的私利或私人领域。任何科学的发现或创造,如果不能回归它的本质,即一定要为民生及社会公众的福祉服务,这种科学就不可能有生命力,因为它违背了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发现者、创造者可以拥有知识产权或专利权,但这类权利只不过是对具体人科学劳动的一种尊重和应有权益的保护,而绝不意味着这种权利只属于他私人所有。任何科学家的劳动成果其实都包含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绩,正如牛顿所说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为此,一个真正遵守科学规范和伦理的学者,都应有把科学知识回馈社会、服务公众的强烈意识和自觉行为。中国“公众考古”的兴起,表明中国考古学者作为学术共同体,普遍具备着这种现代的科学理念。

山东省公众考古基地——章丘焦家遗址

其二,对考古学者而言,其调查发掘权力实际上来自于公众的委托,我们有责任把相关的发现成果回报于公众。埋藏于地下和保存于地面的各类考古资源属于公共资源,这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考古学者在遵守科学规范的前提下获得各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批准而拥有了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权力,这种权力实际上属于公共权力,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机构的私有权力,因此,考古学者在主持某个考古项目过程中的任何发现都属于公共资产。同时,一般情况下,考古人员和相关考古机构都是属于公共财政供养的对象,他(它)有义务向全体纳税人即公众以各种形式呈现其劳动的成果,否则公众有权力拒绝向其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世界许多国家的考古专业部门,包括大学的考古机构,都高度重视其成果的社会服务功能,或通过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或建设考古性质的博物馆及为公众提供服务的资料中心,或通过公开讲演以及在考古现场组织公众参观并提供讲解,或在电视、报纸等公共媒体上及时发布有关发现,或由考古专家撰写面向公众的大众考古读物,或组织各类学校的学生参与趣味考古活动,或把发现的重要文物通过现代创意行为变成文创作品、地方文化标识、旅游特色产品等等。总之,考古学者作为科学家的一员,作为公共考古资源的第一发现人和相关知识的拥有者,他的工作责任、职业道德和学术伦理上天然地包含着纯粹专业的科学劳动和把科学成果服务于考古圈之外所有公众的双重权利、责任和义务。近年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以及各省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纷纷推出“公众考古”项目,展现了中国考古学界一大批现代知识分子的科学精神、民主理念和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也更好地发挥了考古成果的社会服务功能,为中国现代文明建设贡献着独特的劳动。

巧家县文化馆举办公众考古进校园活动

其三,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公众考古”作为新兴的事业,还在成长之中,需要对内容、形式、途径、方法、工具、效果以及考古界与公众之间如何互动等方面做出探讨。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包括公众本身对开展“公众考古”的政策、经费、人才、项目等方面还缺少相应的保障性措施。个别考古专业人员或考古机构以及文物主管部门还把考古资源当成是自己的“私有领域”,缺少“公共资源”的认知和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主动意识。有些“公众考古”项目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在方式和效果上也不尽如人意,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显著的差距。笔者在考察日本奈良平城宫遗址公园时,看到他们在遗址上复原的体量巨大的“太极殿”和“朱雀门”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工艺是那么的专业,一个个不同内容的展馆分布于遗址的不同地点,公众服务内容之丰富,服务设施之周全,都让人叹为观止。诸如此类的公众考古服务项目也普遍见于日本的许多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区、古寺庙、历史园林以及大学的博物馆。

可以认为,“公众考古”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它的发生和发展的运动机理就是 :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揭示的从人的诞生到不同文化或文明发生发展的科学事实及其原理、规律等等,是一种宝贵的现代科学资源,也是一种稀有的公共知识资源,它有条件让人民充分享受先人的文化创造,以树立尊重、感恩、敬畏、传承的社会公众道德和文明高度;让历史遗产变成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石,确保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交融,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要迷失自我 ;让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均衡发展,促成和谐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

本文为《大众考古》2015年08月刊卷首语


投稿邮箱:dzkaogu@163.com

欢迎订阅2021年《大众考古》 每期20元

邮发代号:28—448

官方淘宝店:populararchaeology.taobao.com/

● 扫码关注我们 ●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