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西安城墙 文化古迹融入现代生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陆航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描绘了居高所见的唐长安城格局。在白居易的笔下,城墙东西南北四大城门遥相呼应,汇合18座城门,墙内与墙外城市交融互通,相依相存。墙、林、河、巷与宏伟壮观的城楼、角楼、垛楼等交相映衬,宛如一幅立体的画卷。
如今的西安城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闪耀着古朴的风貌,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从大兴城到长安城
演绎盛世辉煌
据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史红帅介绍,西安城墙始自隋代初期宇文恺主持兴建的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朝建立后,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且在沿袭大兴城规模和布局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修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告诉记者,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已经探明了唐长安外郭城的范围和位置。唐长安城的皇城和宫城位于大兴城北部,皇城和宫城东西三面相接。根据考古勘察,皇城南面第一条大街宽度为120米,东面第一街宽度为134米,西面第一街因破坏严重,测得最宽处为68米。根据《长安志》的记载:宫城墙高三丈五尺,合今10.3米。由于皇城和宫城墙是在初建时一次修成的,因此,可以推测皇城墙应与宫城墙高度基本相同。皇城墙和宫城墙修建得极为坚固,隋唐两朝前后数百年,都没有对其进行过大规模重建。
整体布局上,隋唐都城将宫城置于城市中央,并在宫城之南修建专置中央衙署与禁军机构的皇城,从而突出皇权与中央政府威权。这改变了中国自春秋以来,宫城位置在郭城一隅、官衙与民居混杂的布局。唐长安城中宫城与皇城的全新格局,突破了以往都城仅有内城外郭的传统格局,宫城在都城的北部正中,是帝王所居;皇城在宫城南部,集中了中央官署办公机构。纵横相交的路网把外郭城划分为108个坊,设置居民区和市场区。外郭地区,以东西中央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东西两大区各自划分为55坊加一市;皇城地区,以东西中央的承天门南北大街为中轴线。外郭城地区各设东西向14街与南北向11街,极端平直,由此形成方格状坊里,除皇城正南36坊仅开东西两门外,其余坊里均设东西南北四向坊门,四周设坊墙。
据《隋书》《唐六典》《长安志》《类编长安志》《长安志图》和《唐两京城坊考》等书记载,长安城“东西广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长十五里一百七十步,周六十七里,其崇一丈八尺”。唐代的长度单位中,大程是360步为一里,小程300步为一里;大尺12寸,小尺10寸。唐代建筑长安城用大程里和大尺折合计算后,外郭城墙的总长度已经达到36千米左右,这在1300年前,无疑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宏伟工程。
根据考古学家的实体探测,庞大的唐代长安外郭城墙为夯土墙,平均高度在5米左右,城墙基宽9—12米,总长度将近33千米,累次叠筑,逐渐加高。在城墙墙基和墙顶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东西南北城墙基点分别位于今日西安市新开门村、胡家庙、西郊任家口村、南郊木塔寨村;外部拥有防护型城濠,宽9米多,深度4米,到了中唐后,逐渐废弃。
“唐长安城门建设比较完善,城门均包砖,增加了牢固程度,原因在于唐代已经有了抛石车等重型攻城武器装备,单纯的夯土城墙已经无法抵御这些武器带来的极大破坏力。在唐长安城的城墙上,皆筑有环城一周凹凸形女墙用以加固防御,其中南北城墙中段,各有一部分被利用为宫城以及大明宫的宫墙,因此被增高为三丈五尺,各城门处以及城墙各段,都有专门机构督促执掌卫士,不时进行修葺补筑。”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刘军民说。
唐代末年,朱全忠挟持昭宗迁都后,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此后五代宋金元历代,长安失去了中国大一统帝国首都和经济中心的地位,长安城墙也随之失去了盛世国都城墙的地位。
从长安城到西安城
重振丝路雄风
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修建而来的。明朝初年,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炳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西安城墙。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明隆庆二年(1568),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
后世对城墙的修补,奠定了其如今的风貌。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永禄说,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陕西巡抚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唐长安城曾因丝绸之路而伟大,丝绸之路因唐长安城而不朽。追溯历史的车辙,穿过岁月的尘烟,古迹尚存,繁华依旧。如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目标,为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实现复兴开启了新的发展机遇。西安城墙作为“活着的载体”,在保护的前提下,努力融入西安现代城市建设之中,努力实现现代都市发展与古迹保护和谐共生的目标。
以“城”为核,以“城”布局,不断强化西安城墙在西安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也成为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告诉记者,西安城墙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巨大价值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文物本体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二是风貌保护和功能兼顾,直接决定城市的空间格局、功能完善和城市特色;三是城市精神和人文情怀。
“在新的历史阶段,西安城墙的保护传承,不仅需要解决古与今、新与旧、修与补的现实难题,更需要破解传承文明、承载城市功能、融入现代城市发展的重大命题。”上官吉庆表示,“围绕西安城墙文物保护,我们已形成文物保护展示体系、护城河历史风貌游览体系、南门区域立体式交通体系和南门城墙文化旅游活动体系,且均已投入运营。此举将西安城墙巨大的历史文物价值转化为文化旅游价值、城市服务价值,巨大的财政转移投资转化为高价值的城市公共服务和高质量的城市游憩生态空间,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能的双丰收,实现文保、文化、旅游、生态、交通建设等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发展。”
记者 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