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向红:“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想象与地区合作
作者:曾向红;来源:民族史“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想象与地区合作曾向红摘要:从批判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观之,“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领导层在新的国内、国际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战略叙事,这种叙事蕴含了一种中国对广阔的亚欧非大陆进行描述的新地缘政治想象。这种地缘政治想象可被称为太极式想象,它不仅在空间想象上契合中国的太极图式,其合作理念也符合太极图式对于世界万物的理解。太极式的地缘政治想象有助于克服传统地缘政治想 ...
作者:曾向红;来源:民族史“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想象与地区合作曾向红摘要:从批判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观之,“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领导层在新的国内、国际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战略叙事,这种叙事蕴含了一种中国对广阔的亚欧非大陆进行描述的新地缘政治想象。这种地缘政治想象可被称为太极式想象,它不仅在空间想象上契合中国的太极图式,其合作理念也符合太极图式对于世界万物的理解。太极式的地缘政治想象有助于克服传统地缘政治想 ...
大遗址保护专项行动持续进行了十余年,已经到了需要回顾历程、总结经验和问题的时候。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著的《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于近日出版,应当说是恰逢其时。 从整体上看,《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既有专题研究和理论探索,也有实践总结和问题分析,特别是对西安片区、荆州片区、隋唐洛阳城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典型案例的解析和评价,从中总结出的大遗址保护取得的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我们地方文物 ...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张春海 苏培 19世纪,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将历史上连通东西方的交通大动脉称为“丝绸之路”。今天,一谈到这条沟通东西方文明的贸易通道,人们往往更多联想到的是两次出使西域的西汉人张骞。而随着新的考古证据不断地涌现,关于汉代之前丝路踪迹的研究,成为考古学、历史学等许多学科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新证据不断发现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许多玉器,其玉料经过分析是国人 ...
拓跋种姓“匈奴说”的政治史考察陈勇摘要:南北朝正史关于拓跋种姓的表述截然不同:有匈奴、鲜卑两说。“匈奴说”认定,拓跋氏是匈奴女“托跋”与汉朝降将李陵的后代。代国被前秦攻灭后,苻坚安排独孤、铁弗、贺兰诸部分治其故地,“匈奴说”可能是匈奴系人群主导代北的产物。匈奴族裔对道武帝建国又发挥了重要作用,“匈奴说”也得以在拓跋内部与“鲜卑说”长期并行。崔浩监修国史,为迎合匈奴系皇后及太武帝本人而重拾“匈奴说” ...
唐朝北部疆域的变迁——兼论疆域问题的本质李鸿宾摘 要:本文以唐朝前期为段限,针对唐朝北部疆域的变迁揭示出了隐藏其后的疆域之本质属性和特点,即在以中原为核心区、周边为外缘区二元制的王朝构架内,北部边疆地区是在唐与草原帝国多方面交往互动过程中以夹处二者之间的定位而存在的。因受制于南北两个性质迥然有别的帝国外层地缘非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边疆地区不是以明确的间隔线索而是以游移不定的模糊状态呈现出来的,它自然 ...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葛承雍 要进入汉唐长安城内的宏丽殿堂就要通过直贯南北的渭桥,近几年来数座古代渭桥被考古发掘出来,庞大的遗址、直木的桥桩、雕刻的石基以及散落的钱币从五铢到开元通宝,都反映出桥梁的变迁,不仅将长安内外棋盘般地连接一气,也将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互相贯通。其测绘技术、建造工艺都令人惊叹不已。但是要了解研究这座城 ...
作者苗威 来源:民族史苗 威 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和金石记载的考证,认为高句丽的“平壤城”有上平壤、下平壤、南平壤之别,“上平壤”由《好太王碑》所载之“下平壤”推导而来,313年之前的“平壤城”是上平壤,即今集安市区。此后,尤其是334年故国原王“增筑平壤城”之后的“平壤城”,皆是下平壤,位置为大同江北岸今平壤市区的长安城故址。“南平壤”之说首见于《三国史记》,位置为今长寿山城南的平地城。平壤城;国内城 ...
来源丨《我们应有的反思》说明丨文章原标题“中国人的义利观”,现标题为编者加长期以来,中国人的财富来源,主要是两个,即所谓耕读。耕是种田,农业生产,这是最主要也最正当的,因此地主在旧时代是得到尊敬的,他们靠土地、靠农业生产发家。还有靠读书,读书本身是不挣钱的,但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就是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当官享受俸禄,其实也是靠农业生产提供的物质条件。旧时代常见的门楣上大书“耕读传家”就说明 ...
水下考古是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水下考古不是淘宝,更不是猎奇,它是调查、发掘水下埋藏的一切人类文化遗产的考古技术领域。”为配合目前正在深圳博物馆展出的《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近日,深博特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做题为《走进“南海Ⅰ号”:考 ...
9月27日,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荣新江教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了一场题为“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学术讲座。讲座现场古代世界存在一条“丝绸之路”吗?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中国》一书中,首次将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德文Seidenstrassen,英文the Silk Road)。1910年,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 ...
余秋雨资料图 昨日,《中国文脉与丝绸之路》专题报告在兰举行 中国甘肃网9月2日讯据西部商报报道(首席记者 张子艺) 秦始皇和汉武帝是非常伟大的皇帝,对于中国文明的建设,他们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几千年来人类共同的话题就是“守住”和“流通”,一个建筑万里长城的民族,打通了丝绸之路。这两个工程都是宏伟无比,到这个时候,中国文化之脉就落实在这两处上,守和通的问题上,中国做到了世界第一。 丝绸之路是中国向 ...
2016-09-22 中国考古网 考古汇基本信息:作者:赵丰出版社:黄山书社出版时间:2016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6年1月印次:1ISBN:9787546154336内容简介: 《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对丝绸之路的出土纺织品进行了总体介绍,作者赵丰把中国丝绸的发展、工艺等通过丝绸之路的变化一一呈现,特别通过对汉唐时期不同种类纺织品的技术与风格特点的介绍 ...
来源:2016-09-19赵波清源文化遗产清源文化遗产图/桌子山,来源:乌海市文物工作站提供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位于内蒙古西南部的乌海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也是举世闻名的桌子山岩画群所在地。今天请大家跟随我们《乌海桌子山岩画群保护规划》编制的脚步,一同回望悠远的历史,追溯远古祖先文明印记的沉寂与新生。缘起1973 年的一天,牧民秦福喜放牧归来。回程路途漫长,除了那一群始终攒动的阿尔巴斯白山羊外,眼前的 ...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6年7月印次:1ISBN:9787501045907内容简介: 《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上下2016)》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专题篇”,包括总报告和五个分报告,分别从大遗址保护理论、实践、管理体制机制、经济社会影响评价和效益分析及其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 ...
基本信息:主编:荣新江 罗丰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版 次:1印刷时间:2016年6月印 次:1ISBN:9787030486295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全书收录中外学者提交的论文48篇,内容涉及丝绸之路上发现的与粟特有关的遗址、文物、文献、碑志等相关的考古、历 ...
喀什噶尔(今简称喀什)是中国最西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根据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统计数据(1992),喀什地区有98座麻扎(麻扎本意为“谒拜之地”,后指伊斯兰教圣徒之墓),约占文物保护单位总数的1/4 。在这近百座墓葬中,阿帕克和卓麻扎(即香妃墓)拥有寝宫(gümbäz)、哈尼卡(hanika)、经学院、清真寺、门阙、池塘、果园、公墓、房舍等一系列古老建筑 ,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圣地来朝觐,同时又是新疆境内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 ...
基本信息:作者:黎大祥 张振华 黎树科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6年6月印次:1ISBN:9787509785409内容简介: 本书对武威市及其周边县的西夏文化遗址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与普查,对这一地区的西夏文物遗址进行了认真研究,系统地建立起了武威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西夏遗址档案,既有对个案遗址的介绍、 ...
文章出处: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朱玉麒 《西域史地考古论集》,黄文弼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黄文弼(1893—1966)先生是20世纪著名的考古学家、西北历史地理学家。1927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成立,黄文弼作为唯一的中国考古学者加入其中,并于1927年5月9日首途,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蒙古和新疆考察之旅,也开始了他终生从事的西北研究征程。 商务印 ...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底蕴深厚、文物遗存众多,其中旧石器时代的河套人就生活在乌审旗,新石器时代创造朱开沟文化的先民就生活在伊金霍洛旗,战国、秦汉时期匈奴民族横扫大漠,开创了闻名中外的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这些都是典型的鄂尔多斯考古学文化。鄂尔多斯考古学文化是鄂尔多斯历史学的基础、是鄂尔多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鄂尔多斯考古学文化概况考古学文化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 ...
路是人走出来的,当通往目的地的路有障碍时,人们总是另辟蹊径,于是,沟通东西的丝绸之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路线。路线的多样化,也丰富着丝绸之路所承载的价值元素。 如果到青海旅游,常会被推荐从塔尔寺到青海湖、从日月山到金银滩、从肋巴沟到文成公主庙的旅游线路,热门景点都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唐蕃古道而行。人们对唐蕃古道太过熟悉,而曾经在青海境内的另外一条古道似乎被渐渐遗忘——丝绸之路青 ...
赵丛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教授)张朝(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硕士研究生)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Baron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其《中国——个人旅行的结果和在这个基础上的研究》(China,Ergebnisse Eigener Reisen und Darauf Gegründeter Studien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抽象概念,其横亘于欧亚内陆腹心地带,宛如一条丝带连接着东西方文明。丝绸之路作为文明对话、民族交流、贸易往来的通道,在世界古代 ...
近日,由甘州区博物馆编纂的《张掖大佛寺建筑研究》一书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特邀北京工业大学李江博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吴晓东先生和天津大学杨菁女士联合编纂,从建筑布局、结构形式、建造做法、装饰艺术等方面对张掖大佛寺做了深入研究,探讨了涅槃宗和藏传佛教对大佛寺建筑的双重影响,揭示了多元文化在大佛寺建筑中融合的特征,并将研究范围扩展至河西地区,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甘肃、青海一带明清 ...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丝绸之路上的石窟历史及其造像艺术。 丝绸之路与石窟寺院 古代中国和中亚、西亚的贸易交流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佛教也是随着丝绸之路从印度传来新缰地区,而后又传播到中原地区。中国的早期石窟,比如库车石窟、凉州石窟、敦煌石窟等,都是沿丝绸之路建造的。 库车的克孜尔石窟是中国现存石窟中最早建造的石窟,始凿于三世纪末至四世纪初。早期的石窟形制受印度石窟的影响很大,石窟中的壁画也继承了印度佛 ...
作者:孙喆 来源:民族史孙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农牧社会的二元并存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现象,农耕经济、游牧经济为主导的两大力量的博弈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社会长期的征战和交融,持续长达两千余年。到了清代,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进入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两种文化的融会对当时疆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代“中国”空间范围 ...
基本信息:编著:张林虎 著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6年7月印次:1ISBN:9787030494566内容简介: 《新疆伊犁吉林台库区墓葬人骨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吉林台库区内墓葬所出土的人类遗骸。作者从生物考古学的视角,运用骨骼测量学、牙齿人类学、古人口学、古病理学及统计学等多种方法,对这批迄今为 ...
作者:杜建录来源:历史地理研究资讯我国契约传统源远流长。从进入阶级社会之初到民国时期,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间产生的契约不计其数,绝大部分毁于社会动荡、人口迁徙和自然灾害,有专家曾估计,保留下来的只有十万件左右。但从近年对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宁波文书、福建文书以及太行山文书的发现整理情况来看,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这些契约文书的产生时间以明清和民国居多,元代以前较少。长期以来,学界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居 ...
摄影:谭镭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前言世界遗产城市的管理除了与遗产保护相关以外,也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在一起。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遗产城市,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其保护管理涉及并有赖于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过度或不恰当的旅游发展,对世界遗产地的价值,真实性及完整性带来的威胁非常普遍。因此,考量遗产地对旅游相关利用的承载力极限是保证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
敦煌文物珍品(15):《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 原创 2016-09-03 马德 敦煌研究院 2016年5月7日至9月4日,"敦煌莫高窟: 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大展在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 (Getty Center)展出。此次展览的珍稀文物区将展出向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借展的文书、绢画、绣品、草稿等珍贵文物43件。名 称:基督教赞美诗编 号:P.3847时 代:8~9世纪尺 寸:高26cm 宽104.8 cm现 藏: ...
刘仕敏丝绸之路沟通东方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其从中原王朝都城出发,向西途径各州,两宋之前,东端起点为长安、洛阳,北宋开始移至开封,南宋与西域之陆路交通被金和西夏阻断,海上丝绸之路逐渐繁荣。对比今天的行政区划,中国境内主要线路经过河南、陕西、宁夏、甘肃及新疆。佛教的传播也沿着丝绸之路,留下众多石窟寺等佛教遗迹,比如保留了早期佛教特征的石塔。本文试图介绍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发现的佛教造像石塔,由东向西洛阳- ...
魏一骏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并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佛像和佛寺随后也逐渐在我国出现。石窟原为僧人打坐修禅之所,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佛寺的一种——石窟寺。其大致可分为殿堂窟、中心塔柱窟、佛坛窟等类型。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作为我国的四大石窟早已为人所熟知,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样分布着许多石窟艺术的瑰宝。这些石窟可能不算著名,但它们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丝毫不逊于 ...
刘全波编2014年1.(瑞典)斯文·赫定著、周山译《亚洲腹地旅行记》,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第2版。(瑞典)斯文·赫定著、周山译《亚洲腹地旅行记》,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1版。2.马健《草原霸主——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民族的兴衰史》,余太山、李锦绣主编《丝瓷之路博览》,商务印书馆,2014年。3.王炳华《原始思维化石——呼图壁生殖崇拜岩刻》,余太山、李锦绣主编《丝 ...
刘全波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到亚洲腹地探险的热潮,各种名号的探险队、考察队开始在我国西北地区(古丝绸之路沿线)肆意的探险和寻宝,大量文献和文物被发掘并掠夺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敦煌吐鲁番文献,从一开始就被各国探险家所瞩目,成为他们争夺的焦点。下面我们就主要介绍一下这几个国家的探险活动及由此造成的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海外流散状况。英国敦煌吐鲁番文献流散英国的关键人物是斯坦因(1862—1943),匈 ...
刘全波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即敦煌莫高窟第16窟的耳洞第17窟,藏经洞打开后,出现了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内有从4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历代文书和佛像、绢画、纸画、刺绣及大批其它珍贵艺术品5万多件,这就是后来引起世界瞩目被誉为20世纪四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藏经洞”,藏经洞出图文献文物数量之多,价值极高,令人窒息。由于清末政府的软弱无能,藏经洞文物发现之后所面临的问 ...
一、楼兰简介楼兰遗址分布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沿岸,地当中西交通孔道。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穿过白龙堆,即进入楼兰地区。由此西北行可达焉耆、龟兹,沟通丝路北道;西南行为丝路南道,经且末、精绝、于田、莎车等地,进入帕米尔高原。楼兰地处塔里木盆地最低洼地区。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在这一带经常改道, ...
我国古代文献的传播大体可分为铭刻、抄写、印刷三个大的阶段。铭刻是指用刀凿或硬笔在甲骨、铜器、陶器、碑石上刻写,传世的文字资料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及石刻文字等。抄写是指用毛笔或硬笔蘸墨或朱砂在竹、木、帛、纸等材料上书写,按其载体不同,又可分为简帛和纸本两类。印刷是指采用刻版或活字排版方式印制书籍,其印刷物称为刻本。写本相对于刻本而言,主要指刻本流行之前的手写纸本文献。至于使用时间更早的竹简木牍和缣 ...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道路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成果: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在新时期走出的一条新路,一条把当代中国引向光明前途、光辉未来的道路,今天仍在继续走。党的十八大报告回顾建党以来的历史,得出一个结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之一。这个评价很高,是恰如其分的。本文着重就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谈点一得之见。中国道路是否具有世界意义?谈 ...
东千佛洞位于我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为西夏时期创建的石窟。该石窟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画面精美,极富浓郁的多民族、多地域美学审美特征,是研究西夏社会历史、宗教文化、民俗生活、宫殿建筑艺术最直观的珍贵史料。对东千佛洞西夏绘画艺术的研究,无论在西夏艺术史上,抑或在佛教造像学乃至藏传佛教艺术史上,都具有独特的诠释意义和美学价值。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大量西夏史料散落亡佚,因此,散处于各地的佛教石窟艺术 ...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古代文明之路,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具有内在的历史动因。其一,丝绸之路的诞生,顺应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现实需求。从考古资料上看,远至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希腊已经传入来自中国的丝绸等物品。欧洲、中亚和我国中原地区的经贸往来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其二,在中亚和欧洲方向先后出现的两大帝国,为打通东西方之路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 ...
环塔里木地区的古代墓葬遗址多分布在当时相对分散的绿洲上,主要有吐鲁番盆地的苏贝希墓地、洋海墓地、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群,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察吾乎墓地、群巴克墓地、库车友谊路砖石墓,西部天山的下坂地墓地、香宝宝墓地,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扎滚鲁克墓群、尼雅汉晋墓群、山普拉墓地、伊玛目·木沙·喀孜木麻扎墓群,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小河墓地、古墓沟墓地、罗布泊西北汉晋墓群、营盘墓地等。这些墓葬相隔较远,但墓葬文化大都 ...
【摘要】建设“新丝路”是涵盖经济贸易、金融投资、交通运输和人文科学等广泛议题的综合性区域合作倡议,是密切我国与周边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战略构想。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新丝路”建设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新丝路”战略不仅需要经贸互通和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建设,而且需要观念更新与规则构建等“软件”方面建设,以实现从“对外开放”到“塑造开放”的转变,使我国对外开放从“积极推进”发展到“自然融入” ...
从社区角度认识文化遗产的保护 2016-08-10 霍晓卫 世界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黎平地坪侗寨的风雨桥, 2004年曾遭遇洪水冲毁,当地侗族群众有的舍身跃入洪水中打捞,有的沿着河岸追赶,有的提着电筒彻夜搜寻,硬是从洪水中“捞”回大部分桥的构件,并将其复建起来。当年媒体将故事阐述为“向世人展现出当地侗族群众视文物为生命的精神风貌”。对于地坪人,风雨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巨大的荣誉,反映其具有非 ...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基本信息:作者:程旭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6年6月印次:1ISBN:9787224117370内容简介: 程旭著的这本《丝路画语(唐墓壁画中的丝路文化)》立足于唐墓壁画研究,通过梳理唐墓壁画中的人、物、场景,从图像艺术中探讨唐代各民族交流、互鉴、融合、发展的轨迹,融汇唐墓壁画中的有关 ...
方铁民族史【摘要】中国边疆学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边疆理论与治边实践并重、边疆历史与边疆现实并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研究成果既有学术意义也有应用价值等特点。由此决定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应灵活多样。中国边疆学应继承和发展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同时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关键词】中国边疆学 边疆研究 研究方法【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目前中国边疆学如异军突起,已成为边疆问 ...
书讯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2016-08-30 浙江大学出版社 民族史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彼得·弗兰科潘 (Peter Frankopan) (作者)邵旭东 孙芳徐文堪 (译者)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内容简介1 从建立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 ...
来源:邹怡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二、清代的多民族治理回溯至此,就自然地衔接起清的崛起。从小微部落到地跨游牧、农耕两大区的大帝国,清的崛起建基于上述游牧区与农耕区之间长久的互动经验之上。游牧生活包含着狩猎技能和机动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伴生出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农耕定居的优势在于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稳定的产出。前述农耕与游牧两区的关系史貌似纷繁,但从宏观入手,便能梳理出一条较为简明的关系演变脉络。游牧人群劫掠农 ...
来源:邹怡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摘要:清是一个包容众多民族、地跨游牧和农耕两大区域的帝国。清代的多民族治理,需要置于游牧和农耕两大区域关系演变的大历史背景中加以理解。游牧区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农耕区能提供稳定、丰富的物产。中国历史上,游牧和农耕两大区域,从先秦、秦汉时期的“骚扰式合作”,到东汉末年转向“雇佣互惠合作”。魏晋以降,游 ...
来源 敦煌研究院丨赵声良敦煌石窟早期的洞窟中的彩塑佛像具有浓厚的外来艺术风格。一方面佛教是从印度经西域传来的,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印度和西域等外来样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佛像完全仿照外来的形式是很好理解的。另一方面,中国的雕塑家们还没有一套表现佛像的技法,还需要学习和采用外来的雕塑手法。北凉第275窟正壁(西壁)塑出一尊高达3米的交脚 ...
「五胡乱华」中的「五胡」(匈奴、鲜卑、狄、羌……)与契丹、金、西夏的后裔现在在哪里?这群人怎么来的怎么没的又变成了谁么?先一个一个说吧。其实还是说大家有一个误区。古代草原的所谓“民族政策”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可是生怕某些“民族”认为和我们一样进行区分管理,实际上在我们北部以及西北部的游牧民里面,往往就是他老大叫啥,整个部落都跟着叫什么,实际上我们熟知的匈奴、鲜卑、突厥等等往往并不是一个单 ...
巧合一:公元前138年,也就是西汉立国之后64年,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主动控制了被匈奴隔断已久的丝绸之路昆仑道、河源道,从而开启了2000多年前中国社会的一个世界化的新时代。•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4年,国家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出访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启动了中国走进当代世界核心舞台的脚步。•打造一个当代版的古代全球化经济贸易路线,以及覆盖全域的文化软环境,已成为当 ...
汉朝西域都护府是历史上出现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机构,都护也就是汉朝时期在当地最高的一个官职,因为西域地区历来都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所以才会设立一个这样的机构,其实实际上这个机构和郡县级别的区域是一样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主要的任务就是守护边境地区的安宁和稳定,并且可以将西域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协调的更好,以防止其他地区的势力发动战争,简单说起来就是要守护西域地区的秩序,保证丝绸之路一直顺 ...
价值的演变——浅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原创 2016-08-24 吴双朱学莘郭温译 清源文化遗产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2016 年盖蒂保护所的《春季通讯》策划了有关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文章是圆桌讨论版块中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樊锦诗、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 处长郑军和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吕舟教授的部分发言。我们节选了关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当前问题、真实性、遗产类型演变、管理能力建设及未来 ...
许宏:各位网友好,欢迎收看《鸿儒》,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我最近有一本小书,书名叫《大都无城》,副标题是“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那么为什么我要写这样一本小书呢,我想还是上溯到20多年前吧。我最初在山东大学读书,我从大学到硕士到博士都是考古专业,我在山东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就留校当助教,当了八年的教师,提到讲师之后,1992年我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著名的城市考古学家徐苹芳 ...
随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0届大会审议的开始,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左江花山岩画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3年的申遗马拉松,不仅打破了广西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零”现状,也填补了中国没有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同时也是壮族文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光荣时刻。随后,湖北神龙架景区的成功入围 ,再次让人们将目光锁定世界遗产。所谓世界遗产,是指具有突出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 ...
作者:励轩 ;来源:民族史 微信公众号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介绍美国的中国边疆地区研究现状。介绍之前,有必要定义相关概念。这篇论文中,中国将是一个变动的概念,涉及到现代中国边疆地区研究时,将仅限于中国陆路边疆地区,即东北三省、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和广西。而涉及到古代中国边疆地区研究时,我将沿用谭其骧先生的定义,以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之间的清代中国版图为限。如此一来,便可将历史上与 ...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早在汉唐时期,连接东西方的古代海上交通大动脉——海上丝绸之路便已形成。这一凝结着东方民族智慧与勇气的航路,长期承担着东西方文化和贸易交流的重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与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贸易往来频仍,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仅就古今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些传承问题,溯古追今,以为当代海上丝绸 ...
巫新华:浅析新疆吉尔赞喀勒墓群出土蚀花红玉髓珠、天珠的制作工艺与次生变化 2016-07-28 巫新华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微信号 zhongguokaogu 功能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方网站微信;宣传考古学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考古平台; 我们于2013-2014年在帕米尔吉尔赞喀勒墓群出土了7颗天珠和44颗蚀花红玉髓珠,这是国内迄今发现数量最多、年代最早的蚀花红玉髓 ...
来源:张德芳 甘肃文化出版社 《居延新简集释》概述 居延出汉简,根据唐人牛僧孺《玄怪录》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北周静帝宇文衍末年(五八一年),距今已一千四百三十多年了。但是到近代,较大规模居延汉简的出土,主要有三批。第一批是一九三〇至一九三一年年间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成员贝格曼(Folk Bergman)在额济纳河流域包括今甘肃金塔和内蒙古额 ...
作者:李佳霖 |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5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铁公泡子村村民在村子附近的小王力沟发现盗洞并报警。随之考古队的进驻和抢救性发掘,使一处沉睡千年的辽代贵族墓葬重见天日。因墓葬规格之高,出土文物之集中、精美,墓葬主人身份之显贵,这处辽代贵族墓葬入选了2015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淡蓝色带把玻璃瓶金花银镂空凤纹高翅冠高规格辽代贵族墓葬去年5月,在接到铁公泡子村村民发现盗洞的报警后,多伦县文物局和公安 ...
来源:中国青年报吕文利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以后,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欢迎,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丰硕的成果。但是,并非所有人都乐于看到这个结果,一些噪音也随之而起。比如,质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宣称中国搞“一带一路”首要目的是扩大在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抵消美国的地区指导作用等。其实,这种疑虑也见怪不怪,因为它脱胎于冷战思维,以及一些西方人惯有的非此即彼思维。不过,毕竟早就有西方学者能够清 ...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刘学堂 黄河流域的中上游,是世界远古彩陶文化的故乡之一。彩陶文化从这里出发,向周边传播的道路四通八达,其中西向传播开始的时间早,持续的时间长,走出了一条东西向的彩陶之路。新石器时代开始,彩陶文化从渭水流域向西,传播到了甘青河曲之地,由黄河上游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东部天山盆地,沿着天山山脉这座沟通东西文化的大陆桥缓慢向西流布,一路撒播着彩陶文化的种籽,这些种籽在天山山间沟 ...
摘要:西河郡美稷县是汉代北疆地区的战略要地。对于史学界所谓纳林村古城为汉代美稷故城的成说。笔者提出质疑并通过文献史料、实地调查和考古资料,认为内蒙古准格尔旗暖水乡榆树壕古城实为美稷县故城。通过对汉代西河属国、使匈奴中郎将府的治所—美稷故城地理位置的考证,凸显出美稷县故城在两汉北疆地区拥有极为重要的军政地位,也使我们对两汉时期北疆 ...
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洛阳景教经幢是粟特移民后裔刻勒者为其母亲“安国”安氏夫人所建造的,经幢题刻将“母爱”提到一个主题,实际上是将神性与人性、慰藉与亲情融为一体,将“圣爱”世俗化播散在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之中。如果说儒家提倡“仁”,佛教提倡“善”,景教则弘扬的是“爱”,特别是“母爱”成为景教进入华夏国土后宣喻的伦理关切与人道精神,这也是耶稣基督要求门徒“爱人如己”(博爱)基础上的理想之爱,有别于儒家 ...
文章出处:“宗教艺术遗产”微信作者:刘文锁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在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地区和蒙古草原等地考古发现的几种类型的鹿雕像——岩画、鹿石、金属雕像等,论述了各种鹿像的表现形式、图像特征和文化意义,以及岩画与鹿石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欧亚草原 鹿雕像 岩画 鹿石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 ( 项目号: 11&ZD18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
文章出处:中国甘肃网-鑫报作者:邵晓平在安特生甘青考古结束整十年以后,1934年10月2日,刚刚从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夏鼐,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取了留美公费生资格(考古学专业);此后,他又遵从李济先生“出国赴英较美为宜“的建议,将留学方向调整到了英国伦敦大学。在1934年10月至1935年7月夏鼐出国留学前的阅读书目上,可以看到摩尔根的《史前人类》、伯基特的《古石器时代》和《史前学》、柴尔德的《青铜时代》、奥斯本的《古 ...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贾昌明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四十余年间,日本学者对云冈石窟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尤其是1938年至1944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前身)的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等学者,对中国大同的云冈石窟进行了全面调查、记录及实测工作,并辅以小范围发掘,获取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日本战败后,经 ...
来源:科技鑫报 西夏王国的皇族出自党项羌拓跋部,其先祖原是唐、宋王朝的夏州节度使。从公元982年起,历经继迁,德明两代,党项贵州即为摆脱宋朝统治,建立独立王国而不懈努力。特别是1032年昊继位之后,更加快步伐,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标新立异,以区别于宋朝的礼制,包括:把唐、宋所赐的李、赵之姓改为“嵬名”:下秃发令;别服式;改革礼乐制度改革官制、兵制和行政建置;创制自己的文字;改元称帝等,使西夏的各项典章制 ...
来源:鑫报1923年9月15日,夜,西宁县(今青海省西宁市,当时属甘肃省管辖)附近的峡谷中,瑞典人安特生和包括西宁道警官在内的数名随从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强盗袭击”——在《黄土地的儿女——中国史前史研究》(安特生撰著,英国伦敦1934年英文初版)的书页里,记述着这个惊悚的过程:“透过黑暗,我看见了一个骑马人的轮廓,感觉到了身边的铁钉鞋,他决不是我们一行中的人;为了先发制人,我朝身边的黑影开了枪,在刹那间感到一股液 ...
来源:艺术史研究 作者:段晴新疆策勒曾破获一起文物盗掘案,追回了一批原出土于达玛沟托普鲁克墩遗址的壁画。这批壁画真实再现了古代于阗故地的高超艺术水平,凝练了曾经广为流传的传说、信仰,所描绘的符号象征意义明确。其中, 最为引人注目的人物配饰是飘带。 达玛沟出土壁画(策勒达玛沟) 一、王所居室,加以朱画 上面这幅壁画表达的意图非常明确。画师就是要表现一名赤身裸体的男子。既然赤身裸体,这名男子的身份该 ...
敦煌研究院丨孙毅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绕不开斗栱。“斗栱”是方形如斗状的木垫块和弓形的短木——“栱”组合后的总称,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位于屋身与屋顶之间,它们逐层纵横交错迭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承重托架,支撑起宽大厚重的屋顶,这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特的支撑结构。中国传统建筑中,斗栱是最受重视的部分,在古代记录建筑工程的典籍中,对斗栱的制作记述都十分详尽。在实际建造中,斗栱技艺的运用,直接关系 ...
文章出处: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7000多年前,即墨北阡、胶州三里河和赵家庄的“青岛人”已开启海洋文化,印证着青岛海上丝绸之路起航年代; 2000多年前,黄岛琅琊郡开始“上演”春秋和秦汉的繁华,琅琊台、古港遗址及众多历史遗存证明青岛是中国东方丝绸之路起航点之一; 1600多年前,东晋高僧法显列国取经归来从崂山登陆,被称为“开创海上丝绸之路第一人”; 1300多年前,隋唐时期在黄岛大珠山巨石上留下神秘“石屋子” ...
来源:中国古代陶瓷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空前发展的伟大时代,唐朝立国以来,经历了24个皇帝,289年,其中最突出的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皇帝。他们雄才大略,政治上极为自信,推行一整套有利于巩固国防、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的政策,使唐朝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武力强大、政治稳定,对外来文化并蓄兼收,使联络中西的丝绸之路空前活跃,海上交通线也不断开拓。唐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贸易,人员交往频繁。经济交往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13日 作者:张连银 中国早期冶金技术的起源与传播一直是考古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甘肃省和青海省(以下简称“甘青地区”)共有四个考古学文化与早期铜器有关,即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300—前2050年)、马厂文化(公元前2350—前2000年)、齐家文化(公元前2200—前1800年)和四坝文化(公元前1950—前1550年),时间跨度 ...
1984年,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墓地1号墓中出土了绘有人首马身的“马人”武士彩色毛织壁挂,鉴定年代为公元1-2世纪(约为东汉),这就是希腊神话中吹奏竖笛的半人半马兽(centaur)。整幅壁挂图案上,上部人马兽双手持长管乐器吹奏,肩头扬起的狮皮隐喻着勇敢,手中号角象征着对自己荣誉的传扬,马的四蹄比喻正在奋勇前行。壁挂下部为武士,他右手握矛像,高耸 ...
韩洋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 年3 月28 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愿景与行动中,圈定了18 个省份,吉林省位列其中。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的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
【方志新疆】汉至明代新疆军队组织体制 2016-03-02 方志新疆 方志新疆 方志新疆 微信号 Fzhi-xj 功能介绍 介绍新疆地情 汉代至明代,西域军队因多寡、任务不同,体制编制也有很大差别。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西域诸国军事组织汉代,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内外,天山南北广大地区,有大小几十个政权。这些政权都设有军事机构,有些官吏由汉王朝晋封和委派,有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 ...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徐龙国 2012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考古队在西安市未央区梨园路中段北侧抢救性发掘一处粮仓遗址,该遗址位于唐长安城外西北部,现属未央区大白杨村,遗址北部紧邻唐代的梨园遗址,应在唐代禁苑之内(图一)。已发掘4座粮仓,又在其周围探出6座粮仓。粮仓底部和残存的炭化谷物之中出土了手印砖和“开元通宝”钱,谷物中和仓底防潮层内出土了布纹瓦。手印砖、布纹瓦与唐代含嘉仓遗址出 ...
成功申遗一年后,村民融入景区、保护更加规范、考古有序开展海龙屯,变得熟悉又陌生 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和湖北神农架先后申遗成功,名列世界遗产名录。 就在一年前的7月4日,贵州遵义的海龙屯土司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文化版以《田野考古 每个日子都不平淡》为题进行了报道,介绍了申遗背后的准备工作和考古发掘。有人好奇,申遗成功除了给景区带来更响亮的名 ...
作者:白云翔 转自 在线文博 在人类历史上,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作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交流的方式和途径多样,但最根本的是人的移动,是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就东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来说,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可能早在7000年前的史前时代就已出现,到公元前10世纪以后逐渐兴盛起来。这不仅有西周初年“箕子 ...
1812年(嘉庆十七年)冬天的伊犁, 像无数平常的日子一样,惠远城的小巷从万里之外发配来了前湖南学政徐松(1781~1848年,字星伯)。这样的官阶、这样的文人,在此前此后的流放者中 不知有多少!但是,上天仿佛又注定了徐松将在成干上万的流放者中脱颖而出,从到达的那一天起,他就开始走上了圆满着一个梦想的生命历程。 三十二岁以前的徐松,是通过科举求取功名富贵的无数清代文人之一。原籍浙江上虞的徐松幼年落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 ...
张君荣吕梦荻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张君荣 吕梦荻 丝绸之路以其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学者表示,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符号和历史记忆,它提供了很多专题性全球史研究,可以就宗教、移民、贸易、技术、观念、器物等领域进行研究。如何在全球史视野下以一种更为宏观的视角认识古代丝绸之路的价值,也成为新的 ...
澎湃新闻记者于淑娟2016-06-30 17:54 来自私家历史字号“丝绸之路”是近年在学界、媒体等领域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历史上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节点,西域(新疆)考古很早就成为中西学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新疆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至今仍然相对滞后,还有些空白尚待填补。在“丝绸之路”以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是如何交流的?新疆内部不同地区之间、新疆与中原之间的文化交流,又有怎样的表现?近日,澎湃新闻(w ...
敦煌学,是1900年敦煌藏经洞及其文献发现之后诞生的一门学问,其研究对象开始于藏经洞文献,后逐步扩大,主要包括敦煌藏经洞文献和敦煌石窟艺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敦煌学起步较早,产生了罗振玉、王国维、陈寅恪、向达、姜亮夫、王重民等一批大师级的敦煌学学者,他们开拓了中国敦煌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为此后我国敦煌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敦煌藏经洞文献在发现后不久,就被西方探险家所攫取,流散于英 ...
2016-07-14 许永杰范伊然 考古汇 考古汇 微信号 kaoguhui 功能介绍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创办的考古汇平台;面向公众传播考古知识,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 中国南海的主要岛屿有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等。从远古时代起,我国人民便在这里生产、生活和繁衍,在岛屿上留下了相关活动的遗迹和遗物;随着航海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我国船舶经常往返于这片广袤的海域,由于航海技术的局限和自然环境的艰险,一些船 ...
潘立阁等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人物简介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师从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苹芳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著有《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等。 核心提示 早在二里头时期,就有“国家高科技产业基地”;都说“五都贯 ...
天梯山石窟塑像壁画虚拟复原保护研究 2016-07-09 建筑史 美术遗产 《建筑史》(第36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年天梯山石窟塑像壁画虚拟复原保护研究① 张荣 李玉敏 李贞娥(韩国) 摘要:天 梯山石窟是我国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石窟文物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受到水库修建的影响,大多数文物被迫迁出,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来看,最大程度上保护了 天梯山石窟文物。但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都受到了极大地破坏。近年来,随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天梯山石窟,俗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称凉州)城南约50公里的天梯山上。这里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分布在西南峭崖绝壁间,四周环山,林木葱郁,川流纵横,景色宜人。 1953年的天梯山大佛窟(张清白摄影、李博提供) 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窟) 天梯山石窟约创建 ...
简论西南丝绸之路方 铁一、西南丝绸之路简况 “丝绸之路”是对古代中国与地中海地区之间国际交通线的俗称,因商品中有宝贵的中国丝绸而得名。其走向包括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又可细分为西南丝绸之路与岭南丝绸之路。本文主要叙述西南丝绸之路。 一般认为西南丝绸之路始于先秦,利用的高潮在汉唐时期。西南丝绸之路始于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文弼骑骆驼在西北考察 黄文弼(1893-1966),20世纪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西北历史地理学家。 1927年,以斯文赫定为团长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成立,黄文弼作为唯一的中国考古学者加入其中 ...
民间有一个说法,叫唐宋看日本,明朝看韩国。意思是说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很多都留在了那些当年就跟我们交往很深的国家里。这话说的是有道理的,中国大陆由于改朝换代十分频繁,战乱纷争众多,确实导致了很多文物及传 ...
唐代丝路非常繁忙,各种各样的人到西州客馆里,客馆管吃管住,一天下来吃什么,就记在另外一个账单里。如果没有这些资料,在我们印象中它会是个沙漠充斥的地方,偶尔会冒出几个骆驼来的景象。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兰州)2012年5期 作者:侯宗辉【内容提要】两汉之交窦融据守河西的初期,粮荒蔓延于整个河西地区。窦融集团因时制宜,先后采取核定吏员编制,缩减吏员廪食数额;纠察隐藏私占瞒报现象,完善粮 ...
作者:安家瑶1300多年的王朝更迭,已将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淹埋。但是当我们拨开覆盖在历史上的尘土,唐长安城跃然而出。这是一座规模宏大、设计周详、制度谨严、布局井然的大都市:一条南北中轴线纵贯全城,东西左右均衡 ...
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丝绸之路与匈奴联盟的孕育过程 2016-05-03 中国考古网 考古汇 基本信息: 作者:杨建华 邵会秋 潘玲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3月 版次:1 ...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第20窟释迦牟尼佛像 一千九百多年前,在中国洛阳的皇宫中,东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位金色神人,身带日光,飞行于皇宫殿庭...... 次日,刘庄就此询问群臣,一位博闻多识的大 ...
发布时间:2007-05-25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作者:卫斯 点击率:2077 ——试论精绝国、高昌国葡萄园土地所有制与酒业管理之形式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太原 :030006) 葡 ...
2015 年6 月28 日至7 月8 日,第39 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德国波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24 项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发表了关注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地区世界遗产的《世界遗产波恩宣言》,也让德国 ...
“丝路之绸”是中国丝绸博物馆近年在丝绸之路研究过程中逐渐提出的一个概念。“丝路”就是丝绸之路,包括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多条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通道;“绸”的定义可以有狭义和广 ...
1990~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将“海上丝绸之路”变成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 除丝绸外,海上贸易的大宗商品另有其类,是以不断有人相继提出“陶瓷之路”“香料之路”“宝石之路” ...
作者:巫新华 提要:“丝绸之路”指在古代人类各大文明的孕育、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交流、互动、导致各自成长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现代文明奠基的亚欧大陆东西方古代交通路线和相关地理文化区域。简而 ...
世界遗产30年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 吕舟 文明的进程如同滔滔而去的江水川流不息。在历史的长河中,强盛的古代埃及文明,来了,又走了,只留下金字塔望穿古今行者;灿烂多姿的两河文明有如昙花一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