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论北朝陵寝制度的发展阶段
付龙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经过魏晋十六国时期的“衰落”,陵寝制度在南北朝时期迎来转机。已有学者对南朝陵寝制度进行过分析,指出刘宋皇室对陵墓制度进行了刻意改革,从而形成与魏晋截然不同的制度体系;并且这种改革成果被出身相似、有姻亲关系的刘宋之后南朝三代皇室所承袭。与连续性较强的南朝不同,北朝陵寝制度似更复杂生动。伴随鲜卑文化与华 ...
付龙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经过魏晋十六国时期的“衰落”,陵寝制度在南北朝时期迎来转机。已有学者对南朝陵寝制度进行过分析,指出刘宋皇室对陵墓制度进行了刻意改革,从而形成与魏晋截然不同的制度体系;并且这种改革成果被出身相似、有姻亲关系的刘宋之后南朝三代皇室所承袭。与连续性较强的南朝不同,北朝陵寝制度似更复杂生动。伴随鲜卑文化与华 ...
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时段统一华北的少数民族政权,拓跋鲜卑俗制与华夏典制之间多有碰撞、冲突、交融乃至转化。《北魏礼制变迁研究》一书尝试跳脱传统五礼(吉、凶、宾、军、嘉)架构论述模式,并不试图面面俱到却失之静止地考察北魏五礼,而是在描摹出礼制两祭典(原始祭典与华夏祭典)与三核心(西郊、南北郊和圜丘方泽)为基准的宏观图景前提下,采用以 ...
作者简介张小贵,1978年生,山东威海人,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古代外来宗教文化史、中外关系史等研究。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汉文所记载的古波斯神判法,认为“烧铁灼舌”起源于古波斯尚火的宗教传统,符合琐罗亚斯德教经典的规定。但在现实中,其却是为专制政权服务的,主要乃为惩治政敌而设,反映了古波斯政教合一 ...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新郑市文物局后周皇陵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附近,距新郑县城和郑州市区均为20 公里,东北距开封市约60 公里左右(图一)。后周皇陵是五代时期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陵墓群,目前保存有4 座帝(后)陵,分别为后周太祖郭威嵩陵、世宗柴荣庆陵、恭帝柴宗训顺陵以及刘皇后惠陵,除嵩陵位于周庄和高孟村之间外,其余3陵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三原县文化和旅游局庄陵是唐代第13位皇帝敬宗李湛(809~826年)的陵墓,位于陕西省三原县陵前镇柴窑村东,封土为陵,东南距唐武宗端陵6.5 公里,距唐高祖献陵10.5 公里(图一)。庄陵处于平坦的黄土台地南缘,视野开阔,海拔506 米。由于历年自然及人为破坏,现陵园地面仅保存部分夯土遗迹,有封土、角阙、门阙、乳阙、鹊台等。地面尚保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杜陵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汉宣帝刘询的陵墓,位于西安市东南的鸿固原上。陵区范围较大,北至西安市黄渠头村北,西至春临小学、曲江文化运动公园南北一线,南起长安区大兆街道东伍村、常兴疙瘩、甘寨堡一带,东到浐河西岸的三级台地上,东西长约5.5、南北宽约5.3公里(图一)。2011年2月20日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隋文帝泰陵位于陕西省杨凌区五泉镇王上村东北约200 米处,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氏的合葬陵墓。陵园南距渭河约5 公里,南邻张上村,西邻王上村,北邻孟家寨,自然地势较为平坦(图一)。陵前现立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书“隋文帝泰陵”石碑1 通。为使泰陵得到更好保护,建设集文物展示、民俗风情、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帝陵遗址公园。陕西省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严家沟秦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办严家沟村北侧,咸宋公路从陵西约820米处东北—西南向通过,南距咸阳市中心约4公里。陵园地处咸阳原南部,地势高亢、平坦,中部略高。严家沟秦陵(北陵)西南距汉成帝延陵帝陵封土约640米,延陵陵园部分叠压在严家沟陵园之上(图一)。严家沟秦陵地表现残存封土2座。南陵封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2014 ~2016 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汉阳陵博物院联合成立阳陵考古队,对汉阳陵东区陪葬墓M3 之外藏坑进行了主动性发掘。M3 位于汉阳陵外陵园东部,为汉阳陵东区陪葬墓园区域,具体位置为东司马道北(由南向北)第二排最西端的第一个墓园,西距皇后陵约830、南距阳陵东司马门道约250 米(图一)。发掘外藏坑2 座,出土陶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太公庙村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以东5公里处,渭河以北二级台地上。据文献记载,从秦宪公二年(公元前714年)至秦武公二十年(公元前678年)的36年间,秦国一直以此为“平阳城”都邑所在(图一)。图一 太公庙秦公陵园地理位置示意图关于太公庙与秦平阳城的位置关系,自上世纪以来的历次考古工作 ...
A·恩赫图尔 佐川正敏 臼杵勳 森达也 G·巴图宝立道 Ch·宝音贺希格 D·敖特根刘萨日娜1 译 潘 玲2 萨仁毕力格3 校(1.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2.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3.内蒙古博物院)2006年,蒙古国和日本在青陶勒盖城址开展联合考古调查。以下介绍在青陶勒盖城址调查发现的陶窑的概况。调查所见青陶勒盖城址陶窑概况如下。一、青陶勒盖城址和陶 ...
А.П.扎比亚科 著 王俊铮 译(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宗教学与历史教研室)本文内容基于以东欧平原为中心的东欧地区①的材料,这些材料扩展了我们对远古动物崇拜存在范围地理边界的认识,补充了动物崇拜起源的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成果。动物崇拜的产生与宗教的起源在西欧和中欧也存在着相似的进程②。本文目的在于对关涉东欧可移动艺术中古代动物形象的学术 ...
闫海涛 孙凯 杨朔(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隋唐时期(公元581~618 年和公元618~ 907年)作为中国古代铁器和铁器工业发展的成熟期,尤其进入唐代以来,铁器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按照用途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土作农耕具、手工工具、度量衡器、兵器武备、车马机具、日用器具、宗教艺术品、丧葬用品、工程铸件和杂用 ...
张文珊 邵会秋(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春秋时期,在中国北方地区分布着被称为戎狄的人群,他们经营农业,畜牧业也十分发达,但和战国时期的胡人不同①,他们并不是游牧民族,中原人群对待戎狄和胡人的方式也完全不同。虽然戎狄与中原诸侯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但他们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方面都与中原人群有很大的区别,文化上也得不到中原各国的认同 ...
党 郁(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西南50公里的窑沟乡塔尔梁村抢救性发掘了两座五代砖室壁画墓(编号M1、M2),墓内随葬品较少,仅见彩绘塔式罐、白瓷碗、木马鞍等,但是墓葬壁画保存较为完整,内容丰富,除了宴饮、出行、伎乐、耕作、庖厨、孝子图等内容外,还有反映四神、十二时时空观念的内 ...
刘大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纺织考古学科是伴随现代考古学的发展而逐渐产生一门新兴学科,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考古主要以出土纺织品为主要对象,以传统物理保护手段为主,辅以现代科学技术,对考古发掘过程中新发现的纺织品、纺织工具等进行清理、保护、研究,结合同时期相关的文字及图像,从物质文化的角度解析古代社会政治、经济 ...
潘晓暾 张星瀚(1.吉林省博物院 2.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史》载:“太祖元年和州回鹘来贡”①可见辽与西域的交流很早就已经开始了,辽代统治者开放的对外政策保证了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而无论政治、经济、亦或文化的往来都需要以人为载体进行,考古资料中所发现的胡人形象可以最直接的反映出辽与西域的交流。目前考古所发现的辽代西域胡人形象见于壁 ...
刘天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平定县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太行山西麓。东接井陉,西连寿阳,南毗昔阳,北邻阳泉市郊①。平定城自北宋迁治今县城所在地后,沿用至今,未有变动。其老城即在现平定县城区内,是一座古今重叠型城市。明王鸿儒在《平定州重修庙学记》中形容平定的地理形势:“太行之脊,直井陉而西,两峰岐出,蜿蜒并走,乍阔乍狭,阔仅可方轨 ...
李 双(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一、调查情况截止目前,相关城址的调查以大型普查、专项调查和课题研究为主。大型普查项目共有三次:第一次始于1974年,由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主办的伊克昭盟文物干部训练班,在鄂尔多斯地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文物普查工作,共计24座城址①。第二次是始于1988年的第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二普),此次调查共计5 ...
延安市洛川县博物馆 延安市洛川县文化馆富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有葫芦河和洛河及其支流河贯穿全境。这里分布有北朝、唐、宋、明、清的石窟和摩崖造像,青(青岛)兰(兰州)高速公路和309国道穿境而过。石坊头石窟无明确纪年,但造像题材丰富,雕刻精美,其形制属于陕北地区常见的小型单窟,造像保存情况相对良好。2020年4月,笔者对石坊头石窟进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一、岩画概况青口顶岩画距离甘肃省永昌县河西堡镇金昌市火车站西南约5.5公里,岩画所在山体北临兰新铁路,东距金川峡水库约4公里,海拔约2300米(图一)。山势陡峭,主体岩石为花岗岩,山腰有红褐色裸露砂岩带,依山势呈现西北—东南走向,岩石质地较硬,多平滑切面(图二)。岩画主要分布于山腰的砂岩带上,朝向多为朝东、南阳面及仰 ...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松原市那拉街窑址进行了考古调查,确认该城址为辽代城址。同年,为配合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德惠市城岗子城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显示,城址的主要使用年代为辽代①,不同于此前发掘认为城址为金代城址②的结论。城岗子城址所在的吉林省中部地区 ...
杨晓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藏《唐故处州司马穆府君夫人河东孙氏墓志》,仅存志石。志石长53.3、宽51厘米,保存完好。志文楷书,共26行,满行28字。梁汾撰文,张宗厚书,窦承古篆盖,强琮刻字。未见刊布或著录,兹录志文如下(图一):图一 孙氏墓志(比例约为1/3)唐故处州司马穆府君夫人河东孙氏墓志铭夫铭者,称美其善而纪其德, ...
刘兵兵 陈国科 沙琛乔(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9年10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武威发掘了一座唐墓。该墓保存较完整,随葬品丰富,出土墓志一方。由志文内容可知墓主系吐谷浑王室成员喜王慕容智。该墓志为研究吐谷浑王族世系、慕容氏家族归葬之地变迁等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现对《慕容智墓志》作初步考释,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教正。一、慕容智墓志 ...
王亮亮 赵汗青 耿庆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赵士达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底张街道陶家村。墓葬为斜坡墓道土洞墓,坐北向南,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该墓时,在甬道内出土青石墓志两合。其中《唐赵士达墓志》,志盖盝顶,无字,四刹阴刻二周卷草纹饰,长76、宽75、厚11.5厘米。志石近方形,长74.5、宽72、厚15厘米, ...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黄羊滩壕堑位于银川市永宁县西贺兰山东麓山前洪积扇上,起点位于三关口(赤木关)附近,西距三关口明长城约4千米。2010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当地文物部门发现并有简要报道。2018年,因建银(川)—巴(彦浩特)高铁,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对该段长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与试掘(图一)。图一 黄羊滩壕堑地理位置图一、黄羊滩壕 ...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龙川县博物馆龙川县地处广东省河源市东北,东连梅州市兴宁、五华县,南接东源县,西临和平县,北与江西省定南、寻邬县交界。遗址位于龙川县鹤市镇莲坑村西侧的丘陵山岗上,海拔约340米。遗址南侧为韩江水系五华河支流鹤市河及其冲积平原,北侧为山地、丘陵,西距东江约20公里,处于韩江、东江交界区(图一)。图一 山中埂遗址位置示 ...
徐 弛(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巴彦诺尔墓和仆固乙突墓是位于蒙古国图勒河流域的两座墓葬,巴彦诺尔墓位于仆固乙突墓西南14公里左右。两座墓葬的形制和遗物并非当地风格,而是典型的唐墓规制。从墓中出土的随葬俑等遗物来看,表明两座墓葬的墓主均为接受唐朝册封的显贵。仆固乙突墓中出土了墓志,根据墓志信息我们得知,墓主人是唐朝金微都督府都督仆固乙 ...
杨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鱼化寨遗址位于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寨街道北部,是一处内涵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2002~2005年,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获取了一批以仰韶文化为主的史前遗存,其中以仰韶早期遗存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包括 1 2~③层下的遗存,除⑨层下未发现房址外,其他各层位具有数量丰富的房址、灰坑、瓮棺及壕沟等遗存 ...
郭紫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战国时代,中国北方内陆边疆的混居人群在欧亚草原东西交流之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与中原地区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在这样一种动态过程中,北方草原的边疆地区逐渐成为具有统一文化面貌的多民族混居地带。从战国到秦汉时期,以中原为主体形成的多元一体的强大帝国,正得益于这种对边缘人群的吸收与融合。小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