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常益长铁路涉及汉寿老坟山墓群考古发掘工作收获
汉寿老坟山墓群位于常德市汉寿县株木山乡云台村。墓群分布在撇洪河东侧的台地上、面积约64万平方米。因常益长沙铁路项目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汉寿县文物局对项目红线范围内涉及的老坟山墓群区域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项目主线涉及老坟山墓群区域面积约16000平方米,分布于相邻三处山丘之上,由西往东依次编为I、II、III区。项目另有走形 ...
汉寿老坟山墓群位于常德市汉寿县株木山乡云台村。墓群分布在撇洪河东侧的台地上、面积约64万平方米。因常益长沙铁路项目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汉寿县文物局对项目红线范围内涉及的老坟山墓群区域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项目主线涉及老坟山墓群区域面积约16000平方米,分布于相邻三处山丘之上,由西往东依次编为I、II、III区。项目另有走形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7日对外发布山西盂县后元吉元代纪年墓考古发掘简报,在该墓葬地心位置发现的“明堂”,在中国元代考古中尚属首次。2018年8至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阳泉市文物局和盂县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对山西省盂县牛村镇后元吉村西北200米处发现的两座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墓南北错列而置,规划有序,应属同一家族。其中一座墓(M1)为仿木构的 ...
2020年8月28日上午9:30,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郑岩为清华师生带来“漫谈考古学与中国美术史研究”主题讲座。本次讲座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下30余位师生、线上会场近400人共同聆听了本场讲座。郑岩教授报告伊始,郑岩教授首先为我们厘定了一个概念,“美术史”是一个独立的人文学科,而非“美术”这个学科的历史。考古学和美术史学本是一 ...
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由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上海博物馆共同主办,大连博物馆承办的“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于 2020年9月5日在大连博物馆四楼展厅开幕。 青龙镇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相传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唐宋时期的青龙镇,北临吴淞江,东濒大海,由于地处江海要冲,它逐渐发展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20 ...
根据朝鲜《劳动新闻》9月1日的报道,近期朝鲜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研究所对黄海南道安岳郡月池里一带高句丽遗迹和墓葬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两座高句丽壁画墓。此处暂称为月池里1号墓、月池里2号墓。图一 月池里壁画墓位置图(红色五角星处)图二 月池里1号墓封土图三 月池里1号墓墓室北壁图四 月池里1号墓墓室东壁图五 月池里1号墓墓室南壁图六 月池里1号墓墓 ...
老坟山遗址位于常德市汉寿县株木山乡全赋村,属沅水二级台地,现为丘陵地貌(图一、二)。该地点分布有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墓群,因常益长铁路项目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汉寿县文物局对项目红线范围内涉及的墓群区域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图一 汉寿老坟山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二 老坟山遗址航拍图在墓葬发掘过程中于现地表及墓葬填土中发现了较 ...
9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起了“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级博物馆的馆长将在接下去的数日中,在线介绍本馆馆藏特色和馆藏珍品。参与的博物馆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和赛克勒美术馆(史密森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等。这次接力运用8K拍摄展示+5G直播+AR沉浸的 ...
近期,伦敦大英博物馆宣布购藏了103张日本艺术家葛饰北斋的插画。这批作品是北斋为一本未能出版的书籍《万物绘本大全》所做的插图,后由法国私人藏家收藏了70多年,作品描绘范围广泛,从宗教,神话,历史,文学人物描绘到动物,鸟类和花朵,以及其他自然现象和风景。这批作品标志着这位当时已经70岁的艺术家艺术转折点,之后,他便创作出了《富士山三十六 ...
9月4日,“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由国博深度挖掘馆藏资源自主策划、主办,在展出的294件(套)展品中,国博馆藏文物占比超过95%。其中不仅有“南海I号”、“华光礁I号”、“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等沉船出水瓷器,还包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珍品,力求展示从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整体面貌和中国古代 ...
澎湃新闻获悉,由浙江省博物馆策划的“金石书画”系列展览(第四期)将于9月4日至10月25日期间,在浙博武林馆区(西湖文化广场)开展,分碑帖、书法、绘画、文献四个门类,展出作品94件。其中碑帖部分下设周希丁青铜器全形拓艺术、张效彬旧藏善本碑帖,以及沙孟海与碑帖鉴藏三个小专题;绘画部分主要有金石家绘画专题;书法和文献部分则分别为明代名家手卷 ...
红星新闻9月3日消息,8月30日至9月14日,由考古、历史、人文、地理、藏文化等领域的1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的科考团深入甘孜州北线一带,将对康定、道孚、炉霍、色达、甘孜、石渠、德格、白玉、新龙等地,进行为期近半个月主题为“丝路甘孜·康藏秘境”的大型专家科学考察活动,将针对南丝路在甘孜州境内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寻访和探究。9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从 ...
伴随着武汉博物馆陶瓷展厅改造和提升工程的完成,作为武汉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元青花四爱梅瓶9月1日起在“暗香浮动——元青花四爱梅瓶特展”中亮相。新展特辟150平米独立展区,突破以往对“元青花四爱梅瓶”的单纯展示,注重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以最新的研究成果解读藏品。武汉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青花“四爱图”梅瓶是我国元代青花瓷器艺术的杰出代表 ...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600年的悠长历史,如何通过一场展览梳理和讲述?澎湃新闻获悉,继苏轼特展今天对外展出后,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将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幕。展览共分为三大单元,锁定了18个关键年份,作为参观紫禁城的“序厅”。展览将展出《徐显卿宦迹图册》中的两页,观众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的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 ...
既能模拟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也能还原风吹雨打的“创伤”,还能有的放矢地迎刃而解各种复杂病害……露天文物长期积累的隐患与“疗方”,在三个实验仓体短时间内即可获得解决,这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首个多环境因子足尺模拟研究平台“多场耦合实验室”的效能。记者近日探访了这处位于敦煌研究院的先进文保平台,夏季高温的仓体里令人闷热难耐,冬季严寒的 ...
海报设计 | 郭青【展览信息】展览: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16展厅即将展出【展览简介】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之际就已初步形成,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自唐代 ...
34年后,三星堆遗址再度启动发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赶来四川广汉,参加“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2020年度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咨询会”。他于9月4日傍晚6点抵达,在一家距离三星堆10公里的酒店,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的专访。采访中,他提到了沸沸扬扬了大半年的三号坑,并透露还新发现了其他几个类似的祭祀遗迹。34年后的这次新发掘,系主 ...
根据朝鲜《劳动新闻》9月1日的报道,近期朝鲜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研究所对黄海南道安岳郡月池里一带高句丽遗迹和墓葬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两座高句丽壁画墓。此处暂称为月池里1号墓、月池里2号墓。图一 月池里壁画墓位置图(红色五角星处)图二 月池里1号墓封土图三 月池里1号墓墓室北壁图四 月池里1号墓墓室东壁图五 月池里1号墓墓室南壁图六 月池里1号 ...
▲ 关帝庙遗址处的残墙记者9月2日从四川甘孜州“南丝路”科考团获悉,该科考团在道孚县协德乡境内发现几块拼出“万家生福”字样的残木。这个实物的发现丰富了“南丝路”汉藏民族交融元素。▲ 残损的“万家生福”汉字题记木板(科考团提供)由四川省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及各学科和领域专家、学者和教授组成的“南丝路”科考团,走进了道孚县协德 ...
8月20日,剑桥大学考古系讲席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Matthew Collins教授通过Zoom在线直播的方式为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师生带来了一场名为《古蛋白质组学在科技考古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彩讲座。中国科学院大学杨益民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本次讲座,并在讲座结束了进行了点评和讨论。 Matthew Collins教授首先介绍了 ...
8月15日,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的刘歆益副教授以Zoom在线会议的形式为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师生、学术界同仁以及考古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以“功能与意义:旧大陆饮食系统的史前根源”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安婷老师主持。 刘歆益副教授以《宗子维城》与周代礼制改革开篇。历史文献明确记载了周代王公贵族用礼制 ...
2020年8月12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长风论坛(鳌山018期)“陶土压痕法的方法与理论”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日本熊本大学小畑弘己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靳桂云教授主持,熊本大学高雅云同学进行翻译。讲座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层层递进地介绍了陶土压痕法的研究缘起、研究方法及具体的研究状况。 第一部分中,小 ...
海昏侯刘贺墓主棺的实验室考古发掘,是考古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实验室考古,正式确认了海昏侯墓主人身份。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李存信发布了相关论文,进一步揭晓了海昏侯墓实验室考古的各种不为人知的细节。 据李存信介绍,外棺内遗存主要集中于外棺头箱位置。在头箱长约70厘米(横向)、宽近50厘米的范围内,上层出土一件制作工艺 ...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石窟寺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国务院加强石窟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专题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我省石窟寺遗址保护管理水平,2020年9月2日下午,省发改委、省文物局有关处室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全省石窟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座谈会。会议由省发改委社会处副处长俞洁主持,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四级调研员赵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信义遗址地形与地貌山西离石信义遗址的发现 为探索新石器时代末期 中原与河套两大区域文化交流、互动融合 以及不同建筑模式的空间分布提供了丰富资料 对于认识庙底沟二期文化向北传播的路线 以及与晋西北、陕北同时期文化遗存 之间的交流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是考察两大区域文化之 互补发展趋势的重要线索 引起了学术界的 ...
备受瞩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来了!大展名字确定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展期为2020年9月10日-11月15日,地点位于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此次展览展出了诸多精品文物,其中不少为首次展出,每一件都经过了策展团队的精心挑选。 这些文物、故事与技艺,等你前来,待大幕拉开时,与它们一一会面,将紫禁城600年的历史亲自述于你听。不止是 ...
8月3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研究所、响堂山石窟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不同学科视野下的响堂山石窟研究”学术考察和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文艺研究》杂志社、中国佛教协会《法音》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等十六位专家学者逐一发言,并发表了自己 ...
2020年8月7日和8月28日,国际人类学权威刊物《人类进化(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分别以《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中新世猴科最东部的代表---奔德里中猴在中国昭通的发现》和《东亚最古老的疣猴类跟骨》为题,同期在线发表两篇论文,这是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共同主持的昭通新近纪古猿动物群研究的最新成果。《广泛分布(于欧亚 ...
南渡君臣浙江南宋陵墓新观察2020年7月10日下午,“云端论坛”第十期在线上平台以直播形式推出,主题为“南渡君臣:浙江南宋陵墓新观察”。文研院邀访学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刘未主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晖达做主题报告,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方诚峰、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副研究 ...
这两天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填报北大考古专业的事儿让一向“冷门”的考古学“火出了圈”虽然被不少网友质疑“没钱途”但包括樊锦诗在内的多位考古界前辈纷纷发声“撑她”让钟芳蓉瞬间成为考古界的“团宠” 考古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考古界的另一位“大咖”他将用自己的求学经历和考古传奇揭开考古学的神秘面纱霍巍,中国著名 ...
2020年7月1日,(公众号:塔吉克)这是哈萨克斯坦媒体发布的一篇考古的新闻报道,早上洛阳考古所的刘斌老师为我提供了这份报道的俄语网站地址,在此特别致谢!因为涉及到粟特语,所以特别翻译如下。原始标题:在哈萨克斯坦首次发现完整的古代文字样本!阿雷斯(哈萨克斯坦) 2020年6月30日,据LITER媒体通讯员的报道称,科学家在哈萨克斯坦突厥斯坦 ...
01 《走向世界的中国考古》讲座纪要 2020年8月19日上午10点,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带来题为《走向世界的中国考古学》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世界考古系列讲座”第十场,由张良仁教授主持。 一、 弘扬丝路精神--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考古1987至1990年,王 ...
讲座纪要||东南亚历史城市保护研究——以缅甸妙乌和因瓦古城为例 2020年8月18日上午10点,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邀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教授、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实验室主任董卫分享了题为《东南亚历史城市保护研究——以缅甸妙乌和因瓦古城为例》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世界考古系列讲座”第九场由张良仁教授主持。 ...
2020年8月25日是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可得知七夕节始于汉代。它源于中国传统历法中重日为节的习俗,同时结合古代的星宿崇拜,形成以妇女乞求智巧为主要文化内涵的节日民俗,后来又被赋予牛郎、织女相会的神话传说而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头等大事。早期的王国都邑,兼有实用、祭祀和礼仪多种功能。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宫殿区以北有专门的祭祀区,宫殿区内也有专门的祭祀场。已形成一定制度的多种祭祀形式,既是社会政治生活和等级制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二里头文化进入国家阶段和社会结构复杂化的重要标志。今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 ...
8月25日下午,2020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海丝之路文旅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推介会。新名字,新形式,传统展会不断升级为进一步突出“文旅深度融合”主题和宁波“海丝之路”始发港的区位优势,不断巩固“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文旅产业重要展会地位。2020年起,已成功举办4年的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和宁波国际旅游展正式 ...
澎湃新闻获悉,故宫600周年之际的特展“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今天终于亮相,并将于明天起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一大展在去年底“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点活动”新闻发布会首次宣布后便一直受到公众关注,也是故宫历史上首次举办的苏轼书画特展。此次展览将从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 ...
金漆木雕、脱胎漆器、漳州木偶、福州木雕、寿山石雕、莆田木雕、建窑黑瓷、德化白瓷,还有软木画、柘荣剪纸、畲族刺绣和银饰等昨天起亮相国家博物馆展厅。澎湃新闻获悉,8月30日,“格物匠心——福建传统工艺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分“艺韵百态”“工致精巧”“千文万华”“石以名志”“东方神韵”等五个单元,系统呈现出不同时期不同门类的工艺 ...
“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的有着鲜明个性的艺术家群体。“扬州八怪”里的黄慎曾到访岭南,并在罗浮山等地留下了足迹,他的画作影响了不少岭南的人物画家。澎湃新闻获悉,8月28日,由广州艺术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共同合作“领异标新——清代扬州画派精品展”将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展。此次展览展品非常丰富,共计展出文物126件(套)(实物 ...
澎湃新闻获悉,“妙染寻幽—山东省古代绘画精品展”昨天在山东博物馆进行预展,来自山东省内六家博物馆的74件(组)元明名迹第一次大规模集体呈现,展出作品包括鲁荒王墓出土的元钱选《白莲图》卷、崔子忠《春夜宴桃李园图轴》,一级文物明代的张杏羽《孝友图册页》等。此次展览系山东博物馆建馆以来绘画展览规模最高的一次。据介绍,本次展览荟萃山东省内 ...
8月19日,在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一周年之际,“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传承创新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新时代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新时代下先进科技与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新时代下敦煌学学术研究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新时代下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一年前 ...
8月26日,文物保护与传承科技创新战略规划专家咨询会在京召开,文物保护与传承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总召集人、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庄文颖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王浩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信和院士,西北大学张宏福院士,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岳清瑞院士等专家出席会议。科技部社 ...
自2015年以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等单位密切合作,联合开展矿冶考古调查与发掘,进行科技检测,申报科研课题,并举办矿冶考古培训班和实验考古暑期课堂等多种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湖南省的矿冶考古工作。但是,如何立足于当前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积累,全面揭示湖南古代冶金史面貌,创新矿冶考古研究理 ...
8月24日,扬州大学建工学院组织实施的江都宫数字化复原项目取得新进展,归雁宫、枫林宫、松林宫、回流宫、春江宫、大雷宫、小雷宫等10座宫殿,以及江都门、玄武门、芳林门等宫门,都已用数字化模型呈现。因年代久远且少有文献记载和遗址遗存,隋朝江都宫的实际地址和样貌成为“千年之谜”。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杨广大兴土木修建江都宫,在其第二次南 ...
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文物数字化 “归期”可盼8月23日,为让流散于世界各地的敦煌学文献较完整地被全球共享,敦煌研究院今年发起了“数字敦煌——藏经洞文物项目”。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近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一年来,该院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在敦煌学信息资源网中搭建“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目录”和“藏经洞文献研究目录”专题模块,通过网络将院藏敦煌学 ...
1200多年前,唐朝士兵是如何在“大漠孤烟直”的边塞戍守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发掘与初步研究,正在解开这一谜团。 这次考古发掘的烽燧遗址,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南90公里处的荒漠中。去年9月到今年6月期间,考古学者在此展开考古发掘。
2020年8月9日上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长风论坛(鳌山017期)暨山东大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暑期学校系列学术讲座之“高地龙山社会及其遗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人类学系与亚洲语言文化系李旻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教授主持讲座。李旻教授首先介绍了为何使用高地龙山社会这 ...
8月21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在北京召开“玉门·玉门关考古与历史文化研讨会”。会议邀请到历史考古学者王仁湘、易华、覃春雷等参加,中科院课题组一行参加了会议。玉门市博物馆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由“玉门境内玉门关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 ...
2020年8月18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为“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讲授了题为《数字考古研究进展》的课程讲座。刘建国研究员是数字考古领域的专家,他在考古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三维重建等方面均有独特心得。本次讲座的内容主要包含数字考古定义与发展历程、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考古中的综合运用等方面。 数 ...
“加强文物科技保护”“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文物延年益寿”“更多地发掘文物科技价值”……科技成为了今天这场座谈会上的高频词。8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座谈会。与会代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特别是2019年8月19日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交流经 ...
2020年8月19日,正值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一周年之际,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的“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主题展览在敦煌研究院文创展厅进行预展。此次展览采取空间叙事的方式,通过文物、档案资料、老照片、艺术装置、多媒体视频等手段,展现了“莫高精神”形成的历史脉络,揭示了老一辈“莫高窟人”在艰难处境下、在新时代中坚守大漠、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