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正行书“平安如意”首次公开,看沈阳故宫的“奢华典藏”
11月6日,沈阳故宫“金玉满堂文化季”六大活动之一,重量级展览“金玉满堂——沈阳故宫的奢华典藏”在沈阳故宫銮驾库开展。雍正皇帝御笔行书“平安如意”首次公开展出,国家一级文物、光绪皇帝生前书房御用之印“光绪御笔之宝”等文物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3月31日。“金玉满堂”,是人们对幸福如意、平安富足、健康长寿、阖家团圆等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世人对幸福生活的祈盼。本次展览将沈阳故宫馆藏金光 ...
11月6日,沈阳故宫“金玉满堂文化季”六大活动之一,重量级展览“金玉满堂——沈阳故宫的奢华典藏”在沈阳故宫銮驾库开展。雍正皇帝御笔行书“平安如意”首次公开展出,国家一级文物、光绪皇帝生前书房御用之印“光绪御笔之宝”等文物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3月31日。“金玉满堂”,是人们对幸福如意、平安富足、健康长寿、阖家团圆等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世人对幸福生活的祈盼。本次展览将沈阳故宫馆藏金光 ...
从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到1996年发现的走马楼吴简,再到2010年五一广场出土的大量东汉简牍,长沙可以说是已知目前国内出土简帛书法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澎湃新闻获悉,11月10日,“千年遗墨——中国历代简帛书法展”将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展出。除长沙出土的简帛书法外,展览从甘肃、湖北、湖南等地精心挑选了字迹清晰、风格鲜明、形式多样的简帛实物共380件,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展示楚、秦、西汉、东汉、魏晋 ...
从今天起,将有总量超过7.2万部(件)的古籍数字资源可供大众免费在线检阅,大大方便了公众的阅览和学术研究需求。这是澎湃新闻记者今天在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发布活动中获悉的信息。此次新发布的在线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加上2018年已达到的6.5万部(件)发布总量,古籍数字资源发布总量已超过7.2万部(件),最新发布的在线资源包括“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中华古籍资源库”、“碑帖菁华”、南京图书 ...
近期,展览“图坦卡蒙:金色法老的宝藏”正在英国萨奇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是纪念图坦卡蒙陵墓发现100周年,展出150多件真迹(此前展览数量的三倍)来探索图坦卡蒙国王的生活,以及这个令世界着迷的传奇。其中60件文物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离开埃及,然后返回正在建设中的大埃及博物馆进行永久展览。在艺术评论员乔纳森·琼斯看来,展览最具亮点的无意是以流行考古的展陈形式,展现了那些距今3,300多年历史的工艺,从工艺品中看待这 ...
@中国之声13日消息,今天下午,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马首由港澳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先生于今年11月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捐赠后的马首将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回归原属地,为其百年回归之路画上圆满句号。目前,马首与其他六尊兽首铜像正在国博展出。(原题为《骏马归来!圆明园马首回来了!》)
人民网兰州11月5日电(牟健)5日,甘肃省永靖县举行“黄河化石论坛”,论坛指出甘肃省恐龙化石研究又取得新进展——永靖县关山乡红楼村发现恐龙骨骼化石。这是继在永靖县境内发现的恐龙足印群化石、刘家峡黄河巨龙、炳灵大夏巨龙、大唐永靖龙化石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据悉,永靖地区隶属于兰州-民和盆地,二十多年来,已发现和命名的恐龙有5属5种,其中蜥臀类3属3种(都属于巨龙形类恐龙),鸟臀类2属2种(其中甲龙类1属1种 ...
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流失海外一百余年、在2007年由澳门企业家何鸿燊购得,并在澳门公开展示多年的马首铜像被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经过双方协商一致,文物局受捐后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圆明园马首铜像归藏国家重回原属,为其百年回家之路画上完满句号。原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非常希望文物回归,但他同时认为 ...
1978年,由发掘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所引起的“曾随之谜”之争,困扰了学界长达36年。自2010年起,随着随州叶家山西周家族墓地和文峰塔曾国墓地的相继发掘,以及越来越多青铜文物的出土提供的考古资料佐证,“曾随之谜”的真相“一国两名”才得以解释。澎湃新闻获悉,11月13日,由中国湖北省博物馆与印度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礼乐·华章——中国湖北文物特展”在印度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据悉,此次展览以青铜器为主,其中就有叶 ...
“良渚古城遗址”今年7月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进博会上,“良渚古城遗址展”在国家展展区内中国馆亮相。作为进博会“良渚古城遗址展”的策展人,高蒙河对澎湃新闻表示,良渚古城遗址这次在进博会上展示,得到了前来参观的习总书记和其他国家元首们的赞誉。“上海也有将近10处良渚时期的遗址,应该说上海也参与了良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构建,接下来如何把上海的良渚文化,把上海早期5000年起源的历史推广 ...
南京也被称为六朝古都,孙吴、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在南京建都,在建康城及其周边遗留下了岿然长存的南朝陵墓石刻(也称六朝石刻)。这些六朝石刻是六朝的精神象征,南朝石刻蓄聚着“腾跃”的张力,至今仍传达着南朝的神韵。11月13日,“南朝气韵——南京大学藏六朝石刻碑帖展暨南朝石刻的临摹写生与传统雕塑的保护人才培养项目作品汇报展”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星云楼1楼美术馆对外展出。澎湃新闻获悉,此次展览主要以南朝陵墓 ...
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0周年之际,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今天在浙博武林馆区开幕。此次展览展品涵盖亚非欧各洲,是史上展出龙泉窑精品数量最多,覆盖地域最广,规模空前的一次大展。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重要展品包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马蝗绊”,它是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花口碗,日本指定的重要文化财;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元代龙泉窑舟形砚滴;19 ...
今天(11月17日),“一带一路”博物馆管理高级研修班在上海博物馆开班,本次研修班的主题为“‘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博物馆发展”,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博物馆高级管理人员共15人参加培训班,其中外籍学员13人。据悉,这批学员是上海博物馆通过全球招募、层层选拔出来的,高级研修班的举办旨在搭建起一个难得的交流学习平台,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国际视野下博物馆在管理、研究、文物保护、展览、交流和公众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提 ...
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中有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一语道尽了越窑瓷器“捩翠融青”的釉色之美。越窑窑址位于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而慈溪上林湖则是秘色瓷的原产地。澎湃新闻获悉,11月14日,“秘色在人间——越窑秘色瓷特展”在越窑故里展出,这一在浙江省慈溪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展览不仅有慈溪博物馆和上林湖越窑博物馆馆藏的近60件精美秘色瓷,还汇聚了故宫、法门寺等全国七家文博单位的秘 ...
11月5日下午,敦煌研究院召开贯彻“省委决定”,弘扬“莫高精神”座谈会。11月5日下午,敦煌研究院召开“贯彻‘省委决定’,弘扬‘莫高精神’座谈会”,集中听取在家领导干部、职工代表的意见与建议。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世林,院党委委员、人力资源处处长韩延军出席座谈会,各部门(单位、企业)主要负责人、专家学者、中青年骨干共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世林出席并主持会议。会上,马世林传达学习了中共甘肃 ...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11月5日报道:在今天下午的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分论坛上,敦煌研究院荣誉院长樊锦诗以敦煌莫高窟文化为例发言,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坚持文明交流对话。樊锦诗表示,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文化遗产是古代东西文化在敦煌交汇交融的印证。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佛像等有古印度、波斯萨珊王朝以及古希腊文化、中亚文化等的印记。“正是因为敦煌文化以开放的 ...
作为贫困地区脱贫治本之策的教育扶贫,是顺利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前提条件,深受贫困地区的欢迎。为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和视察敦煌研究院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敦煌研究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精神,在完成2019年资助天祝县天堂镇本康村5名贫困学生1.4万 ...
近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表彰全国政协成立70年来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据文博圈统计,其中涉及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提案一共有5项。分别为:1.1985年政协第六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我国应尽早参加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以利于我国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存和保护,加强我国在国际文化合作事业中的地位的提案提案者:侯仁之等4人2.1996年政协第八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切实采取措施制止滥建庙宇 ...
《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片花2019年11月9日至10日晚20:00,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特别呈现”栏目将播出由敦煌研究院、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出品,甘肃大敦煌影视有限公司、北京东方之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国内首部亚洲文明对话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上下集)。在这部纪录片中,莫高窟与吴哥窟这两座亚洲艺术高峰,将共赴一场千年之约,展开一场文明对话。敦煌莫高窟柬埔寨吴哥窟早在2017年6月,在第七届 ...
11月11日,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文博界以及各个行业的120余位敦煌艺术爱好者齐聚敦煌,共同迎来“从波斯波利斯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2019)”的开班仪式。这是由敦煌研究院发起,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承办,继“从巴米扬到敦煌”“阿旃陀与敦煌”之后,第三次面向公众举办的以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与传播为主旨的研习活动。从招 ...
180年前,摄影术诞生于法国,直到如今摄影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从被认定为绘画的附庸到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语言,摄影经历了漫长的演变。那么摄影未来将如何发展,如何更好的面对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来自全球10个国家共18位顶尖摄影大师在浙江丽水进行了长达两天的研讨。2019年11月9日至12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丽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丽水摄影节在浙江丽水隆重召开。来自澳 ...
2019年11月13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以下简称亚太世遗苏州中心)在四川省阆中市举办了2019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实践调研活动。此次活动中,敦煌研究院被授予“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荣誉称号。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刘勤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并代表敦煌研究院领取了“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编号证书及牌匾。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5C”战略计划项目之一 ...
11月1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期间,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局联合巴方共同主办的金砖国家人文交流论坛暨首部金砖国家联拍纪录片《孩童和荣耀》全球首映式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来自金砖五国政界、文化界、智库等200多名学者政要出席论坛,议“金砖”人文交流,就未来合作方向献言献策。金砖国家人文交流论坛开幕大会现场。中新社记者 莫成雄 摄论坛围绕“拉紧人文交流纽带,筑牢金砖合作第三支柱”的主题 ...
2019年11月6日下午,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的第57期“敦煌读书班”在兰州院部一楼敦煌文献研究所阅览室举办。读书班负责人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读书班一以贯之的宗旨,即通过讲座的形式倾听不同意见,欢迎提出不同意见和修改建议,更欢迎补充新材料与新视角,以期获得教学相长之效。本期读书班由兰州财经大学高启安教授、兰州财经大学王祥伟教授、甘肃省博物馆李永平研究员主持并评议。高启安教授王祥伟教授李永平研究 ...
初冬的敦煌,瑞雪纷飞。11月12日,在敦煌研究院一间会议室,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挤出整个上午时间,接受我们人民日报记者的专访。赵声良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舍弃了家乡云南两所高校的盛情之邀,只身赴敦煌,这一来,就是35年。“你是学中文的,就到《敦煌研究》编辑部吧。”当时的敦煌文物研究所负责人段文杰对赵声良说。从《敦煌研究》编辑岗位起步,一步一步做到敦煌研究院副院长,今年5月,升任院长。35年前的翩 ...
2019年11月14日,以色列当地时间下午7时,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中心主办,敦煌研究院承办的“丝路明珠·数字永恒”敦煌展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中心开幕。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王春生、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陶晨、敦煌研究院编辑部主任党燕妮等出席了开幕式。“丝路明珠·数字永恒”敦煌展开幕式本次展览紧紧围绕敦煌壁画和彩塑艺术图像,凸显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分高保真复制壁画展出、沉浸式数字节目展演 ...
2019年11月12日上午9时,敦煌研究院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场耦合实验室竣工验收会议在多场耦合实验室会议室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人员有敦煌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朱万生、主任高俊,敦煌研究院工会主席狄会忠、总务处副处长刘明、审计处副处长宋明、计财处副处长王金环、保护研究所副所长赵林毅,中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吴斌所长,兰州华夏岩土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张景科教授,甘肃第七建设集 ...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墓地大墓出土的金虎(资料照片)。新华社 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无人机拍摄的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的墓地发掘现场(资料照片)。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大墓椁室的发掘现场(资料照片)。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墓地出土的钮钟(资料照片)。新华社 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芮国是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传世文献对其记载非常简略。2005年,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的发现,推动了对芮国历史的研
根据国家文物局工作安排,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何鸿燊先生捐赠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利用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X光照相、可塑材料翻模显微照相、相机微距拍照观察等方法进行了分析检测,希望了解马首的材质、铸造工艺以及可能的用途等方面的信息。其中,成分分析法选用德国Bruker Tracer 5i便携式荧光光谱仪,该光谱仪测试电压40kV,工作电流40uA;X光照相法选用美国Golden Engineering公
曾入选“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刘家洼遗址,对研究春秋时期芮国历史以及关中东部周代考古具有重要作用。11月14日下午,记者从刘家洼考古队获悉,考古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首次发现了关中地区罕见的金权杖以及山形簋。刘家洼遗址出土的山形簋 省考古研究院供图金权杖可能关联芮国和戎人芮国从商代晚期便已见诸史籍,虽然是西周和春秋早期的一个小国,但芮与周王室同源。公元前640年,芮国被秦穆公所灭。在历史舞台上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国庆期间被人热议的喀什古城灯光秀,让选择旅游的人又多了一个来喀什的理由,灯光秀着实让古城夜里更热闹了,在每天早晨,新疆喀什古城东城门的开城仪式一结束,天南海北的游人便鱼贯式地进入这座古城。 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里,雕花的房屋,民族特色浓厚的门窗花纹,还有叮叮当当的铁器敲击声,路边一群妇女飞针走线绣花帽的场景,以及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铜雕 ...
来源:海外网战国时期铜牛祭盘,新源县博物馆藏 胡锐 摄沉睡3500多年依然美丽的“小河公主”,汉晋时期精美艳丽的“营盘男子”服饰,现存最早的《三国志》写本残卷……近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年度大展“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开幕。展览由北京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办,通过70件(组)新疆出土的珍贵文物,展示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核心区域历史上出现的文化交流盛景。以“天山”串联历史进程“ ...
导 读为进一步促进历史城镇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亚太地区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历史城镇保护的优秀经验、促进历史城镇保护实践与管理方法的提升,2019年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亚太地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城镇村专委会论坛将于2019年11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去年4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会亚太分委会的成功设立,对加强亚太区域历史村镇研究
“金玉满堂——沈阳故宫的奢华典藏”于6日在沈阳故宫銮驾库开展。展览将沈阳故宫馆藏金光熠熠的文物与清宫珍藏的玉器、珐琅器、漆器等文物相结合,烘托出金玉满堂、富贵吉祥的美好寓意。 展览分为“金雕玉琢”“富丽陈设”“锦衣美器”“寓意吉祥”四个单元,分别从雕刻工艺、装饰陈设、生活实用性和吉祥寓意上对金玉之器进行了诠释。共展出百余件文物,多选取质地上乘、技艺精湛的传世佳品,代表了清代工艺的最高水平,彰显 ...
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云冈石窟第12窟3D打印项目已在深圳完成上色总装,将于12月底亮相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启“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第12窟又名“音乐窟”,建造于公元5世纪。前殿后室,入深14米、宽11米、高9米,石窟内部用立体雕刻的形式,记载了古代音乐人盛大演出场面。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云冈石窟第12窟原比例3D打印复制窟项目于2017年3月正式立项开工,2年多的时间,云 ...
10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列发车仪式在地铁1号线古城车辆段举行,11日正式投入1号线运营。未来三个月,这列车厢内外装饰国博文物图片的专列将与1号线其他列车一同运送乘客,预计将陪伴近500万乘客度过“双11”、圣诞节、元旦、春节和元宵节。 国博文物图片配文很“调皮” 10日下午,在地铁1号线古城车辆段,一列外观通体红色的列车停靠在轨道上,列车车身上印有三星堆青铜器、四羊方尊等文物图案。这是今日将亮相地铁1 ...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100余件文物10日启程前往印度展出,该批文物以出土青铜器为主,其中西周早期叶家山出土青铜器首次出境展览,代表湖北考古最新成果。 由中国湖北省博物馆与印度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礼乐·华章——中国湖北文物特展”13日将在印度国家博物馆举行。该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1月10日,向印度观众展现中国古代礼乐制度及青铜艺术,加强中印两国文明交流互鉴。 此次展品中既有代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曙光的后石 ...
11月10日,“千年遗墨——中国历代简帛书法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共展出战国、秦、汉到魏晋各时期出土的简牍、帛书真迹380件。参观者欣赏展出的简帛真迹。 邓霞 摄 简帛,是竹简、木牍与帛书的统称。据史料记载,从商代开始,简牍就作为主要的书写载体,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帛书是更为贵重的书写载体。大至国家记事,小到书信往来,皆书于简帛之上;直至东汉时期造纸术得到改进使纸张普及后,简帛才逐渐被取而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考古公开课》节目,邀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老师,为您讲述《良渚——“玉”见千年》,敬请关注! 《考古公开课》播出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CCTV10 点击查看完整视频:点击此处 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日18:20 重播:周二07:39 重播:周四18:20 联系方式:cctvkaogu@163.com
2019年11月5日19时,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授予仪式暨讲座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B101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邱水平,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仰麟,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李零,日本早稻田大学稻田耕一郎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校内外180余位师生出席活动。活动由考古 ...
第七届中国公共考古·桂林论坛日前在以山水甲天下而闻名的广西桂林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桂林·洞穴遗址考古研究中心也在论坛上开始奠基建设,将打造成为立足桂林、面向全国的国家大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科研合作与交流平台。中国桂林·洞穴遗址考古研究中心奠基建设。 孙自法 摄 桂林是中国发现史前洞穴遗址最丰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目前已在桂林市6个城区发现史前洞穴遗址85处。2010年,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提出筹建 ...
11月7-8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中国公共考古·桂林论坛”在广西桂林召开。此次论坛的研讨环节共包括1场主题发言及3场专题发言,31位学者围绕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中国考古新发现及保护利用、城市考古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考古遗址博物馆与公共考古等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近几年来,桂林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国际旅游胜地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探索和 ...
文物工作者对经幢所刻文字进行初步辨认 记者 潘立阁 摄 洛阳日报讯 (记者 潘立阁)流畅秀丽的字体,雕刻细腻的佛像,简洁自然的纹饰……近日,记者在洛阳民俗博物馆见到了一件刚刚发现的宋代经幢。 所谓经幢是指刻有经文的多角形石柱,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兴盛于唐、五代、两宋等时期。我市此次发现的这件经幢为八角形,全长134厘米,直径约30厘米,每个面宽12.5厘米。 记者在
2019年11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沈睿文教授在《考古学研究》课程中,以《摩诃婆罗多与大使厅东壁壁画》为题,详细地梳理了大使厅东壁壁画的以往主要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复原壁画内容、辨析其中诸元素及各单元内容,最后对东壁壁画主题提出个人见解。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大使厅及以往主要研究”、“东壁壁画的复原与壁画元素辨析”,以及“《摩诃婆罗多》的故事及余论”。一、大使厅及以往主要研究
2019年10月18日,芝加哥大学李永迪教授受邀,在武汉大学振华楼历史学院101教室展开了一场题为“超越历史——文献之外的安阳考古”的学术讲座。武汉大学考古系张昌平、余西云、何晓琳、曹昭以及李雪婷、陈丽新等老师参加,讲座由武汉大学考古系孙卓老师担任主持。 李永迪教授从他本人从事考古研究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作为讲座的切入点,第一个问题是部分未从事过考古学研究的学生往往会认为考古学没有属
锶同位素分析技术追踪古人类迁移活动的研究〔内容提要〕利用锶同位素分析技术追溯古代人类迁移活动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考古学界必用的方法。考古学本身就是通过研究特定时空范围内人类活动进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有关人类的行为方式自然成为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用传统的考古类型学研究方法推测可能存在的人群迁徙行为只是一种间接证据,而采用锶同位素分析技术可以获得古代人类在不同地质背景区域间迁徙的直接证据。以陶寺
2019年11月1日上午8点,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宁远研究员在北京大学考古楼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题目为《良渚考古的历程、思路与方法》。 首先,王宁远研究员简单介绍了自己早年发掘仙坛庙良渚文化基层聚落遗址的心路历程——在赵辉老师、严文明老师一些经典研究的影响下,王宁远研究员开始思考仙坛庙遗址的居住模式、社会组织结构等等。尽管该 ...
2019年11月5日19时,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授予仪式暨讲座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B101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邱水平,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仰麟,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李零,日本早稻田大学稻田耕一郎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国内外知
2019年9月26日下午,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赵晓星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为川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敦煌莫高窟第361窟研究”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张延清副教授主持,董华峰副教授担任评议人。讲座同时吸引了川大藏学研究所以及西南民大的师生到场聆听。讲座伊始,赵晓星老师从“洞窟的概况和研究史”讲起,第361窟面积并不大,为8.99平
11月10日,由中国文物报社、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长江文明物语——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览在张家港博物馆开幕。本展览是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长江流域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助力长江经济带文化建设,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文物报社联合长江沿线部分重要文博单位,在2019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期间特别策划推出的主题展览,用瑰丽多姿的长江文
图/与会人员合影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2019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活动于2019年10月28日-31日在京举办,活动主题为“北京中轴线的突出普遍价值与遗产构成”。国际国内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北京中轴线相关遗产点遗产现状、遗产保护工作;在研讨环节听取关于中轴线申遗文本修编情况的汇报,并就“北京中轴线的比较研究”与“北京中轴线的遗产构成”两个议题展开充分讨论。专家团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