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暨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大会”在河南洛阳召开

  10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研究院支持,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古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暨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大会”在河南洛阳开幕。本次会议以“早期中国与世界古代文明”为主题,来自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政府、洛阳市政府、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 ...

• 中国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委会成立

  前日,中国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水下考古·青年论坛”在北仑春晓隆重启幕。来自全国水下考古、科技保护、古船研究、“海丝”研究专家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近100人相聚宁波,共同见证中国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历史性时刻。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联合全国从事、参与水下考古研究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广 ...

• 中国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宁波顺利召开

  为联合全国水下考古和相关领域的学者及学术单位,广泛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促进水下考古学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的支持指导下,2019年10月19日-20日, 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北仑区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承办的“中国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水下考古青年论坛” ...

• 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召开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作为目前中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迎来了发现120周年的纪念时刻。10月18日至19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召开。此次活动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市人民政 ...

•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博将首次大规模展示馆藏甲骨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消息,教育部15日在新闻通气会上介绍,教育部将联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等多部门,共同举办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这是甲骨文发现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举办的系列纪念活动。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是中国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经过几代学者的追求、守护和探索、开拓,一系列甲骨文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先后问世。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辞,商,长22.5厘米,宽19厘

• 国务院今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近现代史迹有提升

  国务院今天正式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新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762处,另有50处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此次国宝单位呈现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革命文物占比大幅提升,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含金量”十足等特点。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无论什么时候,文物安全的红线和底线都是要坚守的。文物的保护级别提升,不意味着留给文物利用的空间变小。对文物的活化利用,国家文物局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放在即,展示夏都文化与中华文明探源

  获悉,10月19日,位于河南省洛阳偃师市翟镇镇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举行开馆仪式。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是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在这里,世人将看到夏都文化、二里头遗址、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届时,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效

• “先有青龙镇,后有上海滩”,青龙镇入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先有青龙镇,后有上海滩”,国务院昨天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青龙镇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此次共计12处入选,其中青龙镇遗址是此次唯一一处入选的古遗址。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  相关考古专家今天对表示,青龙镇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一套保护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做好“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

•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尚有大半不认识,破译一字奖10万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们将甲骨文研究接续传承,并让这门古老的学问不断推出新的成果。但即便如此,甲骨文破译之路依然无比漫长。  资料图:武汉一高校教师采用甲骨文教学,图为学生临摹甲骨文的作业。王文 摄  图上这些甲骨文,你都认识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但人们对它们的了解却依然十分有限,这些充满趣味的字形背后,藏着怎样的文化秘密?

• 江西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年底开园:通票100元/人

  江西晨报微信号10月20日消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的进展一直备受关注,即将于今年年底开园。  近日,南昌市行政审批局核定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试行收费标准,其中,遗址博物馆50元/人,刘贺墓园50元/人,通票100元/人。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瞰图  据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近期阶段(2017-2019年)建设工程遗址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刘贺墓园保护展示

• 八大山人与历代名家“隔空对话”,双鹰图、花石游鱼等首展

  八大山人是中国文人画史上的一座高峰,由故宫博物院和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回望传承——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60周年故宫典藏特展”9月23日在南昌开幕至今已近一个月,获悉,此次特展共分三阶段举行,分别是传承展、比较展和继承展,从10月23日开始,第二阶段比较部分将正式对外展出,共有故宫52件文物,6件八大山人纪念馆馆藏文物,其中八大山人的《双鹰图》、《花石游鱼》、《双鹊大石图》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 北京画院新展“吮毫描来影欲飞”:看明清写意人物画的象与神

  获悉,2019年10月25日,继“越无人识越安闲——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之后,北京画院携手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七家文博机构,合力打造“吮毫描来影欲飞:明清写意人物画的象与神”。这是“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的第六场专题展。展览从写意角度入手,旨在寻找中国绘画绵延千载的内在精神,并以此为当前的人物画创作提供借鉴与思考。  展览举办期间,北京画院拟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北

• 八大山人《双鹰图》今起南昌首展,晚年的他绘鹰渊源何在

  与“双鹰”题材有关的,目前列在八大山人名下存世画作的有三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双鹰图》、上海博物馆藏《双鹰图》、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藏《双鹰图》。  其中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藏《双鹰图》今天(10月23日)起在八大山人纪念馆特展上对外展出,这也是该件作品首次与观众见面。令人不解的是,八大山人以花鸟鱼石闻世,极少见其猛禽题材,为何风烛残年之时,还精心绘如此巨幅《双鹰图》?其绘鹰渊源何在?三

• 继巴黎圣母院之后 意大利世界文化遗产遭火烧

意大利当地时间10月21日,都灵市中心皇家马厩与马术学院突发火灾,火势蔓延了约两个小时才被扑灭,部分屋顶被烧毁,留下烧得焦黑的房屋骨架。幸运的是现场没有人员受伤,目前尚不清楚起火原因。

• 2019世界文化旅游大会 “西安之夜”文化旅游推介会举行

本次大会以“文旅融合智能驱动”为主题,从国际化、智慧旅游的角度,通过举办西安旅游国际化发展论坛等多项活动,探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共筑世界文旅融合的新未来。

• 倏忽一甲子 数代考古人——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10月19-20日,为期两天的“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洛阳召开。19日,研讨会由许宏主持,共有11位学者进行主题发言,他们对二里头的考古发现、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夏文化的探索、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既体现了对考古学科的基本研究,也展示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会议现场 二里头考古发现与夏文化探索对历史学界、考古学界来说探索和研究夏文化一直是

• 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暨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洛阳开幕

10月19日,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暨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幕。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等出席相关活动。本次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古都保护与城市生活”,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研究院支持,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古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关强发表

• 匈奴贵族墓葬中发现单体龙形器 印证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

M189发掘区全景。中蒙联合考古项目中方考古队提供新华社郑州9月6日电(记者桂娟 双瑞)经过3年田野考古工作,中国考古队首次在蒙古国境内开展的匈奴贵族墓葬考古项目揭开了一座墓葬的神秘面纱,并出土一批金、银、铜、玉、木等不同质地的珍贵文物。其中最具特点的是鎏金银龙,这种单体龙形式的器物在匈奴贵族墓葬中属首次发现。“本次发掘出土的鎏金银龙共2件,分别位于外椁棚板上部人骨身下和椁内,呈现比较明显的西汉时期特点。 ...

• 纪要 |【文研论坛95】丝绸之路上的民族迁徙与物种传播

文研论坛|第95期 2019年6月12日下午,“北大文研论坛”第九十五期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举行,主题为“丝绸之路上的民族迁徙与物种传播”。与会学者包括文研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荣新江,文研院工作委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陆扬,文研院邀访学者、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冯培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葛承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永平,中

• “博望论坛”第92期 | 赵丰:丝路之绸研究的框架与实践

“博望论坛”第92期题目:丝路之绸研究的框架与实践时间:2019年10月21日(周一)10:00-12:00地点:西北大学太白校区文化遗产学院(四楼)考古标本室主讲:赵丰 研究员主持:冉万里 教授主讲人介绍赵丰 研究员1984年毕业于浙江丝绸工学院(现浙江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1998年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进行客座研究,

• 敦煌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敦煌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月20日下午,敦煌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敬胜斋召开战略合作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本着“立足长远、优势互补、务求实效”的原则,围绕深入开展文物保护与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启动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内容,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将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研究基础,北京大学将充分发挥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艺术学院等院系学科优 ...

• 瓜州县广至学区赴敦煌莫高窟参与研学活动

在2019年国家扶贫日来临之际,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配合国家青少年扶贫项目,根据瓜州县广至学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业积累情况精选《九色鹿的故事》、《浓妆淡抹总相宜》、《砥砺新生——1650知多少》、《殿堂窟模型制作》四项课程,于10月14日至19日策划并开展为期六天的“博物馆之旅·体验的快乐”系列公共教育活动,近六百名师生在陈列中心公共教育部老师的辅导下共同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 ...

• “一带一路之丝路筑梦”摄影季亮相甘肃敦煌

郑更生(左四)、李学亮(右一)、潘朝阳(左一)、王玉文(左二)、李琦(右二 )、王正茂(左三)、廖士俊(右三)共同按下启动球,为大展启幕。张双双 摄10月20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甘肃省文联、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之丝路筑梦”摄影季之重要板块:“一带一路·筑梦中国”摄影展和“一带一路”国家影像展在甘肃敦煌开幕。展览展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32个国家和地区摄影师的作品,以影像语言诠释“一带一路”倡议的内 ...

• 今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

今天(10月19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式举行开馆仪式并同步举办系列活动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器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3800年前的绚丽生活图景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活动 第二届古都论坛来自意大利、法国、俄罗斯、葡萄牙、埃及、美国、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友好城市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日本冈山市、韩国扶余郡等代表参会。西安、北京、安阳、郑州等7个著

• 征稿通知丨海洋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十六世纪以来文本与图像中的环太平洋世界学术研讨会

海洋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十六世纪以来文本与图像中的环太平洋世界学术研讨会十六世纪起,大航海时代到来,全球一体化开始。伴随着海上贸易、跨洋移民、物种传递和文化传播,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日趋频繁,环太平洋周边地域的联系日益紧密。此为中国海洋史之剧变,亦是环太平洋世界演进之新篇。与其说陆以洋分,毋宁说陆以洋合。在全球史视野下,近五百年间,多元、开放、包容、进取的海洋文明所产生的巨量文本与图像足可供

• 首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合浦会场开幕式隆重举行

10月18日上午,首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十周年庆典、第九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首届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首届合浦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活动开幕式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举行,此次艺术周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秘书处主办,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和中共合浦县委员会、合浦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合

• 【会议通知】中国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青年水下考古学家论坛预通知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2019年10月19日至20日(暂定)在浙江宁波北仑春晓滨海新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召开的“中国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青年水下考古学家论坛”。现将论坛有关事项预通知下:  一、举办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考古学会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承办单位: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二、论坛概况  1.举办

• 国博新疆考古取得新进展 乌什吐尔遗址布局初步探明

【乌什吐尔遗址在何处】乌什吐尔遗址地理位置图乌什吐尔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玉奇吾斯塘乡西5公里处,地处库车县与新和县交界处的渭干河东岸台地上,其与新和县的夏合吐尔隔河相望。20世纪初,先后有来自日本、德国、法国的“探险队”在此进行调查、测绘和盗掘,盗走大批佛像、壁画、丝织品和文书等珍贵文物。1928年,黄文弼先生对乌 ...

• 安慈高速沿线新发现二处旧石器遗址

安乡至慈利高速公路东、西连接杭瑞高速和常张高速,途经安乡、津市、澧县、临澧、石门和慈利五县。这一区域是湖南先秦考古遗址的重要分布区,尤其是澧水流域的众多丘岗埋藏着大量旧石器遗址。2019年4-5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安慈高速沿线区域进行了旧石器遗址专题调查,新发现二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图一)。以下对这两处遗址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图一 新发现两处旧石器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1摩天岭旧石器遗址

• 《云冈石窟全集》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进入专业图书馆界交流平台,分享交流一手馆情敬请关注图书馆报微信10月15日下午,由青岛出版集团、云冈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同主办的《云冈石窟全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平,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赵曙光,

• 第六届青年地学论坛“史前-历史时期人-环境相互作用”专题会议纪要

  “青年地学论坛”是由青年地球科学家发起,以杰出科学家为顾问,青年学者及研究生为参与主体而搭建的自由、平等、争鸣的交流平台。第六届青年地学论坛于2019年10月12-15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会议由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承办。会议共开设十九个主题、一百余个专题。南京师范大学贾鑫副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左昕昕副研究员在主题1第四纪 ...

• 2019年ICOMOS年度会议暨科学研讨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

世界遗产构成:马拉喀什老城城墙及城门2019年10月14日,ICOMOS年度会议暨科学研讨会在摩洛哥世界遗产城市马拉喀什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委员会、23个国际科学委员会的400余名会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 常德津市澧水右岸新发现一处彭头山文化遗址

2019年5月10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津市市文旅广体局联合考古队在对安乡至慈利高速公路津市段沿线进行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时,新发现确认一处彭头山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津市市毛里湖镇樟树村十二组,澧水右岸一个当地人称苗儿岗的岗地上,故考古队将该遗址命名为苗儿岗遗址。图一 苗儿岗遗址地理位置图二 苗儿岗(西北向东南拍摄)考古调查时,在该岗地西侧,即背向澧水一侧边坡地表采集到一批夹炭与夹沙夹炭陶残

• 考古快照||四川成都东华门明代蜀王府遗址

考古快照四川成都东华门明代蜀王府遗址发掘现场航拍全景 明代蜀王府遗址位于今四川成都中心城区的天府广场、东华门、西华门及骡马市一带。明洪武十五年(1382),太祖朱元璋正式下达了在成都修建蜀王宫殿的诏令,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王府竣工。从洪武二十三年(1390)至崇祯十七年(1644),在蜀王府先后生活过的蜀藩王共计 10 世 13 王。明末张献忠攻陷成都,建大西政权,曾一度据王府为

• 辽上京皇城出土泥塑像专题论证会召开

    2019年10月16日 14: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娓)10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人民政府承办,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协办的“辽上京皇城出土泥塑像专题论证会暨‘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出土泥塑像三维数字化项目’结项论证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

• 【考古札记】奚牧凉:周原——在西周龙兴之地发现商遗民遗址

这里是周人讨商灭纣前的居住地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右扶风美阳县内掘出鼎一口。官吏们都说应以此宝物祭拜列祖列宗。这时,京兆尹张敞——就是以夫妻恩爱、“张敞画眉”而闻名的那位——提出了异议,平素“好古文字”的他,在一番释读后认为:“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这则记载于《汉书·郊祀志》的故事,被一些后人称作是中国最早的金石释读案例。张

• 首期敦煌研究院领导干部集中培训班在湖南长沙顺利举办

10月14日至18日,敦煌研究院领导干部集中培训班(第一期)在湖南长沙举办,全院副处级及以上领导、部分部门助理共33人参加本期培训班。10月15日上午,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湖南广电举行。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世林,院党委委员、人力资源处处长韩延军,院党委委员、保护研究部党支部书记、副部长汪万福出席了开班仪式。院党委书记马世林主持开班仪式并作了动员讲话。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党委副书记、湖南电广 ...

• “中韩缘·佛教艺术展”在榆林窟揭幕

10月12日,由敦煌研究院、韩中文化友好协会、韩国美黄寺主办,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承办的“中韩缘·佛教艺术展”在榆林窟正式开展,共展出了四十余幅飞天拓本作品。通过此次中韩双方合作办展,为观众亲观韩国静雅飞天拓本形貌提供了“通道”,并在对比细品韩国佛教艺术与敦煌石窟悠久艺术文化传流脉和历史印痕的异同方面,搭建起了良好的文化交流平台。开幕式现场下午3时,韩国美黄寺主持金刚大师,韩国实相寺法忍大师,韩国一带 ...

• “莫高精神”宣讲报告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10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莫高精神”宣讲报告会,“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作“莫高精神”专题报告。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主持报告会。樊锦诗从“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留住根脉”四个方面深情讲述,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樊锦诗说,上 ...

• 樊锦诗:莫高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莫高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樊锦诗淡淡的一句话,却让600余位听众动容。这位“敦煌女儿”语气平和地介绍着自己对敦煌的情感与责任,从桩桩件件看似普通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听众们真切感受到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10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莫高精神”宣讲报告会,邀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 ...

• “敦煌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敦煌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启动10月9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全省各高校承办的“敦煌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并在兰州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敦煌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将通过邀请敦煌研究院专家为全省高校师生开展讲座、组织在兰高校师生到敦煌研究院兰州院部敦煌艺术馆现场参观体验、组织高校师生利用“数字敦煌”网站在线收看学习等方式,以及建立敦煌文化 ...

•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荣获第四届“吕志和奖——正能量奖”

2019年10月3日,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圆满举行。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颁奖典礼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荣获“吕志和奖——正能量奖”,大自然保护协会荣获“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珍妮花·杜德纳博士荣获“吕志和奖——人类福祉奖”。“吕志和奖”获得者合影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谭铁牛、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副 ...

• 辽宁展出246件红山文化出土文物 揭开千年文明神秘面纱

  “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于16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246件红山文化出土文物再现了红山文化的完整脉络和独特内涵,揭示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10月16日,观众在观看展品。杨青 摄  本次展览以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红山文化精品文物为主体,并向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关文博单位借展。展览共展出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展品246件,其中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48件。 ...

• 遥望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绚丽日出

  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消息:“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找到新线索,辽西发现五千年前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址。考古学界推断,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把中华古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展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而且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33年后,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不断深入,以及黄河中上游、东南沿海、江汉平原及辽西等地考古成果频出,尤其是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后,五千年前中华大地“满天星斗”的文明盛 ...

• 国家博物馆将首次举办大规模甲骨文文化展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将于10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为期两个月。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以甲骨文为内容的文化展,也是国家博物馆馆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规模展示。  从15日的发布会上获悉,此次展览通过近190件甲骨、青铜、玉石、书籍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共同讲述那段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土方征涂朱 ...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于10月19日开馆

  记者从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获悉,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于10月19日开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市翟镇镇四角楼村南,规划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整个博物馆总体设计以二里头台地为意象,建筑天际线中央高起并逐渐融合于大地,象征威仪四方的华夏最早王朝气象。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博物馆正在紧张布展,基本陈列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 ...

• 他用双脚丈量1900公里长城遗址

  在与病魔顽强斗争了1413天之后,2019年10月13日23点15分,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陕西考古研究院原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考古事业与大学讲台,时年55岁。本报9月1日1版曾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陕西考古研究院原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考古是我生命中的光”》为题报道他的事迹,后迅速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13日晚,段清波的妻子吴春在微信平台发布了丈夫去世的消息:“愿你在天堂再无 ...

• 中以弥河流域联合考古调查项目开启两国文化交流新领域

  日前,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上海大学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海法大学等中外学术机构联合实施的中以弥河流域考古调查项目正式启动。10月11日,项目启动仪式在弥河源头山东临朐举行。启动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山东省文物局有关同志为联合考古队授旗。  弥河发源于山东中部的沂山山系,向北流入渤海,干流全长206千米,沿途所经为海岱地区古代遗存最为密集的区域。尤其在龙山至夏商时期,现已发现十余处重要遗址, ...

• 《云冈石窟全集》出版 首次全方位为云冈石窟“立档”

  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云冈石窟全集》已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这项浩大的出版工程历时近7年,共20卷,用图12710张,收录造像59265身,编号洞窟45个,全景式展现了云冈石窟的文化特色与艺术精华。  云冈石窟是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第一次大规模兴造的皇家石窟寺。其造像制式被称为“云冈模式”,代表了公元5-6世纪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01年被联合 ...

• 我国新增七百六十二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日,《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正式印发。通知中说,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单位”)共计762处,以及与现有国保单位合并的项目50处。通知同时公布了名单。  总体来看,第八批国保单位包括了考古遗址、建筑遗产、教育遗产、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水利遗产、军事遗产、铁路文物等,覆盖面广,较好地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后续保护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