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以骨释古:考古情境下古代人骨研究——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生物考古学高端论坛研讨纪要

  2019年9月6日至9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中国考古学大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生物考古学高端论坛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召开,此次会议主题是“以骨释古:考古情境下古代人骨的研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伦敦学院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山东 ...

• 陕西华清宫考古发掘出大型唐代皇家建筑基址

 为配合唐华清宫朝元阁的维修保护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始对保存较为完好的唐代皇家建筑基址——朝元阁遗址进行了发掘,对研究中国大型建筑的结构、布局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据介绍,朝元阁遗址目前已发掘面积达850平方米。清理出唐代、元明等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一处,出土经火焚后的地袱、立柱及排列有序的石柱础、莲花纹瓦当、带字瓦、铺地砖、手印纹砖等。  唐代朝元阁夯土基础保存相对完整,排列有 ...

• 江苏省常州市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发布

  9日,常州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暨中国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市召开,崧泽文化高等级聚落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对外发布。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对该遗址的文物保护和考古成果进行论证。副市长陈正春出席开幕会并致辞。  青城墩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时期重大考古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的组成部分。  该遗址位于常州市横林镇张村,南距大运河2公里,距 ...

• 接续壁画里的千年时光

  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我一直跟学生们说,要慎重再慎重,要对历史负责!现在,不管是生活条件,还是工作条件,都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们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我们文保人的力量。  ——李云鹤  从23岁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开始,李云鹤已从事文物修复工作63年。莫高窟96窟远景。金 良摄(人民视觉)李云鹤指导徒弟修复壁画。记者 付 文摄  1956年,李云鹤响应年轻人到大西北去搞建 ...

• 石峁追音四千年——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人类已知时代最早口簧

  日前,记者从陕西省神木市召开的石峁遗址皇城台考古新发现暨口簧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石峁考古工作再次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在石峁皇城台地点发掘出土的口簧与相关遗物,是目前已知世界范围内时间(龙山时代晚期)最早,数量最大的一次口簧发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1、“簧”,人类拥有的第一件乐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诗经·小雅·鹿鸣》)相传,“簧”为始祖女娲发明,早在《诗 ...

• 考古学是什么系列讲座(一)丨 纪要:金银器的唐宋之变——方法论的探讨

2019年9月20日上午,“考古学是什么”系列讲座第一讲在北大考古楼A座101举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以《金银器的唐宋之变——方法论的探讨》为题进行了精彩讲演。开场导言 齐东方教授回忆,夏鼐先生曾撰《什么是考古学》一文,俞伟超先生曾著《考古学是什么》一书,皆为探讨“考古学是什么”这一问题。二人作此著述时,皆已年过六十。故“考 ...

• 簪花仕女等传世唐代名迹首次全集结,辽博呈现绚丽大唐

传世唐代书画名迹极其罕见,任何一个展览能有一两件传世唐代名迹或许已经可以被称为轰动,而从今天(10月7日)开始,由于清代末帝溥仪等历史原因而收藏唐代书画名迹极多的辽宁省博物馆却一次性拿出了其全部收藏的唐代书画名迹及宋摹唐画、碑帖等,倾囊展出,并与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收藏的唐俑、唐琴、《高逸图》(摹本)《五牛图》(摹本)等一起亮相,构成了一道绚丽无比的“又见大唐”特 ...

• 讲座|里耶古城的出土秦简,传递了哪些来自秦朝的信息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年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然而,短短十几年的历史存在,语焉不详的文字记录,无处不在的深刻影响,使我们对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官制运作既清晰又模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意味诱人的历史之谜。2002年,地处湖南武陵山腹地的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出土38000多枚秦简,全景式地展现了秦 ...

• 讲座丨从敦煌壁画的日、月神图像看丝路文化交融”

“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特展正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出。展览开幕后,中国丝绸博物馆近日陆续邀请荣新江等十余位相关领域专家开讲,就特展14个单元的每一单元做深入解读。敦煌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展览中,“沙州佛子”版块介绍了建于唐代晚期的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的洞窟主人洪䛒高僧。本文由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副部长张元林研究员主讲,以“从敦煌日、月神图 ...

• “又见大唐”:看倾囊出展的辽博藏唐代书画与唐代金器、雕塑

传世唐代书法、绘画的收藏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重要特色,2019年10月7日至2020年1月5日,辽宁省博物馆将举办大型文物特色展览“又见大唐”。展品以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与唐代有关的绘画、书法为主体,辅以故宫、上博、陕西等地收藏的唐代金器、三彩器、木器、雕塑等多种品类文物。澎湃新闻获悉,此次由国家文物局与辽宁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展览中,辽博将馆藏唐代书画倾囊出展,是建馆至今首次。在展出的38件国家一级文物中,有《簪花仕女 ...

• “千年文脉 朐海遗珍——海州张庄古墓葬群阶段性考古出土文物展”在连云港市博物馆亮相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推进考古成果服务社会。国庆期间,由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连云港市博物馆承办的“千年文脉朐海遗珍——海州张庄古墓葬群阶段性考古出土文物展”,在市博物馆一楼彦涵厅正式亮相。本次展览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系列展之一,并且是首次全面展示了海州张庄古墓葬群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可喜成果。展览古墓葬群出土文物为中心,以一张张图版展示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前后,以一件件文物讲述历时 ...

• “大汉楚王——徐州汉代楚国精品文物展”在赤峰博物馆开幕

  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徐州博物馆“大汉楚王—徐州汉代楚国精品文物展”北上千里之外,于9月25日在内蒙古赤峰博物馆开幕。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赤峰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相关领导,赤峰各旗县区文旅局相关干部职工,赤峰市民及当天游客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展览精选徐州博物馆88组(165件)汉代精品文物,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17件,以徐州西汉楚王墓出土文物为主,配以图片与文 ...

• “2019北魏平城的身份塑造和传统聚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平城召开

  2019年9月17—19日,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艺术史系、山西大同大学和大同市博物馆联合主办,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等承办的“2019北魏平城的身份塑造和传统聚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平城举行。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大同市副市长郭蕾,山西大同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冯锋教授,大同市文物局局长刘建勇、副局长于向东,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中国 ...

• 探索欧亚大陆黄金交流传播之路:第一届“科技、艺术与考古——古代黄金制品中的中西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9年9月4日至6日,“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届“科技、艺术与考古——古代黄金制品中的中西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与西北工业大学主办,西工大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西工大国际合作处和西工大科学技术研究院协办。会议以“古代黄金制品中的中西交流”为主题,旨在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从跨学 ...

•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七千五百年前石雕神人面像

 日前获悉,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塔尺营子遗址出土文物中,研究发现一件距今约7500年前的石雕神人面像。  这件石雕神人面像为灰色燧石质长方体,长宽厚分别为9.2、5.17、3.05厘米,磨制光滑,各面有明显而均匀的外弧,边棱甚锐。器体正面的上部用阴刻技法刻出以人面为中心的图案,下部刻一道横线。人面圆睛,长弯眉,山形鼻,窄平口,口的两侧显上下獠牙,牙外侧有双弧线,外弧线并附外射的放射状长尖齿突 ...

• 隋唐早期安徽欧盘窑址陶工的生活史

  近些年来,通过考古遗址中出土人体硬组织(骨和牙)进行多稳定同位素的分析,重建个体层面上的先民生活史(如哺乳断奶、生存方式变迁、生理健康、迁徙活动等),已成为国际生物考古界新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高等级人群(如国王、贵族等),罕见探讨社会底层的生活史。  China,既指中国,也代表了中国灿烂的陶瓷器。中国古陶瓷,体现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明。然而,作为陶瓷的制作者和创造者 ...

• 第16届遗产建筑研究、修缮与维护大会

会议名称:第16届遗产建筑研究、修缮与维护大会时间:2019年10月7-9日地点:西班牙 塞维利亚主办方:英国威塞克斯学院(Wessex Institute, UK)来源:https://www.wessex.ac.uk/images/pdf_cfps/2019/STREMAH_2019_CFP.pdf小编提示自从第一次会议于1989年在佛罗伦萨开始以来,该大会每两年一次定期举行。本次会议将讨论一系列历史方面的问题和历史建筑再利用问题,以及关于不同类型建筑结构完整性的技术问题,例如用钢铁、混凝土、 ...

• 漆光溢彩——馆藏楚汉漆器精品展

  一、总体说明  1、展览主题:精选馆藏楚汉漆器珍品,欣赏漆光溢彩,感受楚风汉韵。  2、开展时间:2019年5月1日  3、展品数量:49件(套)  4、展出地点:荆州博物馆临时展区  5、展厅面积:300㎡  6、展览结构:  ①前言  ②第一单元 箪食壶浆——饮食类  ③第二单元 屏居佳器——起居类  ④第三单元 风雅与共——娱乐类  ⑤第四单元 魂乎归来——丧葬类  ⑥结语  二

• 陕西石峁遗址核心区皇城台建造年代距今4100年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科技人员通过对陕西石峁遗址的遗存物取样并进行碳14年代测定,目前初步确定了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的建造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2200年-1900年之间。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南缘。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这里发现了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的石砌城垣,城内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  其中,皇城台是石

• 吉尔吉斯斯坦古代墓穴中发现中国元素

卡巴尔通讯社比什凯克2019年8月23日电,据Avesta通讯社引用环球网消息称,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中外物质文明交流研究学者多丽梅博士称在吉尔吉斯斯坦科克塔什陵墓中发现诸多中国元素。据人民日报称,该墓穴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坦科克塔什山谷中的坦科克塔什村。根据考古研究结果表示,该墓穴可追溯到11-13世纪。据多丽梅博士称,该墓穴的结构类似中国辽代末期(916-1125年)的中国陵墓。此外还从墓穴中出土了12只玉碗,这是在吉尔吉 ...

• 纪要 |【文研讲座141】林梅村:柔然与阿瓦尔考古调查——兼论6—8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

  “文明之间”系列·文研讲座1412019年9月24日晚,“北大文研讲座”第一百四十一期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1报告厅举行,主题为“柔然与阿瓦尔考古调查——兼论6-8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主讲,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倪润安主持。林梅村教授柔然和阿瓦尔的历史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东西方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极 ...

• 甘泉金代画像砖墓现场保护与整体搬迁

八月,考古汇新浪微博@考古汇 发布的垣曲县金代仿木构砖石结构墓葬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其中很多人关心这座墓葬将如何保护,会不会整体搬迁进入博物馆?小编经过了解,该墓葬发掘完成后确实有整体搬迁保护的计划,在此特别挑选一篇有关砖墓整体保护搬迁的文章,和大家一同学习。——编者按0 引言当前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和保护认同不断深入人心。面对全人类共 ...

• “古代丝织品文化展”,首博讲述织绣印染文化的绚烂

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承办的“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 近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展览共展出文物175件组,集合了首都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天津博物馆、隆化民族博物馆、福建博物院、荆州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海西州民族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14个省市自治区共22家博物馆和文博机构的文物藏品,并得到了宁夏固原博物馆的支持。展览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物讲述中国织绣印染 ...

• 嘉定博物馆“六十岁”,顾维钧钱镜塘都曾捐赠文物惠及桑梓

澎湃新闻从上海嘉定博物馆获悉,“恭敬桑梓——嘉定博物馆建馆60周年捐赠展”9月27日在嘉定博物馆开幕,展出书画、印章、铜器、玉器、瓷器在内的藏品七十余件(套),这些展品为嘉定博物馆从历年来接收捐赠的文物中遴选出来的文物精品。今年恰逢嘉定博物馆建成开馆60周年,嘉定博物馆建馆60年来,接受了大量社会贤达和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赠,奠定了博物馆的馆藏基础,此展意在献礼建馆60周年华诞,并回馈捐赠者们“化私为公、惠及桑 ...

• 痴迷青铜器的希拉克,曾专门在爱丽舍宫接见上博代表团

当地时间9月26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逝世,享年86岁。在得知希拉克总统逝世消息后,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克伦昨晚对澎湃新闻表示,希拉克生前酷爱中国文化,且痴迷研究中国青铜器。1997年5月18日,希拉克总统访华时将上海博物馆作为最后一站,且多次会见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青铜器研究专家马承源,与其交流青铜器知识。希拉克总统还曾在爱丽舍宫总统办公室接见了上海博物馆代表团,“原定10分钟的接见议程,当时上博代表团在总统府与 ...

• 从河姆渡的猪纹陶钵开始,首博全景呈现古越文明

由北京市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将于明天在首都博物馆展出。今天上午,首都博物馆举办发布会并组织媒体探班展览。此次展览将展出450余件古代浙江、越地宝藏,其中仅一级文物百余件,是浙江地区的文物文化资源首次在京全景式呈现。包括已被载入教科书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良渚古城遗址出土文物等,此次展览也将一一呈现。“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从史前直至明清时期,展示了浙江历史文 ...

• 看七百年的上海县与三千年马桥文化,闵行博物馆今开馆

历经半年多的试运营和闭馆维修,闵行博物馆新馆今日正式开馆。据悉,新馆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共三层,设“上海县七百年展”、“马桥文化展”、“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三个常设展,通过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料和现代多媒体展示手段,生动全面地展示闵行区版图内的地域历史发展脉络及璀璨多姿的民族乐器文化。除常设展之外,临时特展"丝路启航——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也在今日对公众开放。闵行博物馆外景据闵行博物 ...

• 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年底开园,门票拟定为120元/人次

据南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9月25日消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将于年底开园,一期开园范围约为1平方公里,门票初步拟定为120元/人次。南昌近期正扎实推进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和开园筹备的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年底高质量开园。 ​​​​

• 现场|“哭之笑之”的八大山人,在南昌重看其写意缘起与影响

以简笔大写意影响中国画史三百多年的八大山人是中国文人画史上的一座高峰,经历了明清巨变的他,笔下“墨点无多泪点多”,既有疏旷清远的飘零之荷,厚重苍浑的古劲之树,也多“白眼向天”的倔强之作,他在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连写,取“哭之笑之”之意。八大山人何以在中国画史上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八大山人的风格源头何在?他的影响到底在哪里?如何看待八大山人在当下的意义?9月23日,由故宫博物院和南昌 ...

• 上博新展“花满申城”:彝族龙纹月琴等55个民族文物聚齐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花满申城——上海博物馆少数民族工艺馆新陈列”9月23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项目之一,此次展览于9月24日起正式对外开放,集中呈现我国少数民族工艺丰富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其中,最新展出的维吾尔族胡西塔尔、热瓦普、小号;塔吉克族四弦琴;藏族龙首纹岗冻;蒙古族马头琴;彝族龙纹月琴;朝鲜族圆鼓;苗族古瓢琴;傈僳族四弦琴等来自9个民族的12件民族乐器是此 ...

• 山西博物院百年,文物大省的底蕴与眼光

今年是山西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作为文物大省的山西如何梳理其建院百年历程?9月22日晚山西博物院举办“博物馆之夜” ,同时开放“山西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特展”、“山鹰之子——安第斯文明特展”、“百代标程——董其昌书画艺术展”三大主题展览,以及一场“全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论坛”。山西博物院夜景9月22日上午举办的 “全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论坛”云集了来自全国的44位省级博物馆、纪念馆馆长。论坛由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主持 ...

• 四千年前的石峁遗址地面,神面纹石立柱依然矗立

“石峁遗址”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被誉为“石破天惊”式考古发现之一。随着石峁遗址发现,陕北成为了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的焦点地带。考古工作者“初步认定此石峁城址修建于龙山中期,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早期毁弃”,距今4300年左右。据《华商网》报道,石峁遗址近期又有新发现:神面纹圆型石立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遗址考古队队长孙周勇表示,这有可能是“图腾柱”。未来石峁遗址博物馆 ...

• 寻访|《死海古卷》、彼拉多石碑等以色列文物与遗迹的背后

历史上的耶路撒冷伴随着帝国兴替、权利的争夺,公元前3200年这片土地上有人类生活的痕迹;公元前1900年,迦南人成为了第一代居民……此后,她从山间小城到圣地,或源于《圣经》的讲述,《圣经》也被认为是一部耶路撒冷的编年史。历史由事实和神话构成,对应到建筑遗迹和博物馆中耶路撒冷,勾勒出的是一部部西方文化史和社会史,澎湃新闻前不久探访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和耶路撒冷古城等历史遗迹,由文物为线索,探寻其背后可见的遗 ...

• 从“山鹰之子”看安第斯文明:秘鲁文物汇聚山西博物院

今年是山西省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百年来,山西省博物院不仅承担起了山西这座文物大省的文物收藏、保护与研究、展示的重担,也积极引进了许多国外的优秀展览。9月24日即将开幕的“山鹰之子——安第斯文明特展”即是其中一个。据悉,此次展览汇聚秘鲁11家博物馆收藏的历年重要考古出土文物,从“复杂社会的雏形”、“地方文化的多样化”、“跨区域政治体系的建立”、“最后的帝国:契穆王国和印加帝国”四个单元系统展现安第斯文明的 ...

• 圆明园再修复11件文物:修复碎片达500多片

今年,圆明园启动“修复1860”工作,对大量文物碎片进行拼接修复。近日,第二期项目再修复11件文物,包括地天母铜佛像、康熙青釉莲瓣碗、康熙青花龙纹碗、康熙釉里红二龙戏珠纹碗、乾隆梵文青花高足碗、康熙釉里红夔龙纹碗、康熙祭蓝釉盘、康熙釉里红龙纹碗、雍正青花碗、康熙青花莲瓣石榴纹碗、康熙黄釉绿彩龙纹碗,修复碎片达500多片。此次修复文物年代相对完整,包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釉色多样。首批修复好的6件文物已在圆 ...

• 竹子的百变造型:纽约大都会藏日本竹工艺品首次回日展出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竹工艺名品展”9月13日开幕,首次展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 Abbey 夫妇旧藏日本近代竹工艺品。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馆藏的近代工艺名品也将并置展出,包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名匠作品和日本“人间国宝”作品。本次展览持续至12月8日。随着国际社会对日本工艺的评价越来越高,竹工艺品因其特有的美学气质与表现形态而备受关注。其中,美国纽约的 Abbey 夫妇所藏日本近代竹工艺品十分知名,被称为“Abbey藏品”。2 ...

• 我院青年职工在省直文博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演讲比赛荣获佳绩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2019年9月27日下午,甘肃省文物局直属机关党委在甘肃省博物馆举办了“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省直文博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演讲比赛。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玉萍,党组成员、副局长白坚,副局长仇建等领导出席本次比赛并担任评委。敦煌研究院团委共推选7名优秀青年职工参加了此次演讲比赛。比赛中,我院青年职工紧扣活动主题,立足工作岗位,通过鲜活事例和切身感受,生动地 ...

• 敦煌研究院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建院75周年联欢晚会

敦煌研究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建院75周年联欢晚会隆重举行2019年9月26日晚,敦煌研究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建院75周年联欢晚会在莫高窟九层楼广场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青,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周奉真,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玉萍,酒泉市委书记吴仰东,酒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安疆,以及来自敦煌、瓜州、肃北、阿克塞等周边县市和驻敦友好合作单位的领导。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院长 ...

• 敦煌研究院选手在甘肃省首届网络安全技能大赛中获奖

2019年9月24日—25日,由甘肃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组委会、中共甘肃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甘肃省首届‘陇原杯’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省内的36支参赛队共106名选手委员会参加了此次大赛。敦煌研究院网络中心杨静、王龙珍、胡海旭代表酒泉地区参加比赛。为了深入学习宣传主席关于网络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持续推进甘肃网络安 ...

• 陈列中心举办《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主题教育推广活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及中美建交40周年来临之际,一场来自丝路文明交流背景下的吐蕃传奇在莫高窟落地上演。此次“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主办、海内外近三十家文博机构协办,在莫高窟陈列中心共展出了120件(套)精美文物,展览将持续到10月22日。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也针对此次展览研发了“三条鱼的故事”“丝绸·金银器·铜佛像” ...

• 国家文物局督察敦煌研究院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9月18日,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安全监管处常金国处长一行来我院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督察和国庆节前安全检查工作,省文物局安全督察处贺养州处长、院保卫处张殿军处长一同陪同检查。检查组先后到数展中心、南北窟区、九层楼广场、小牌坊、莫高窟应急指挥中心等地进行检查,查看了安全责任落实、设施设备配备、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安全巡查防范等情况,对消防器材使用、消防应急事件处置情况进行了现场操作抽查,随机查阅了安全相关 ...

• 榆林窟安防升级改造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9月16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敦煌研究院榆林窟安防升级改造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验收会议由省文物局安全督查处贺养州处长主持,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院长办公室主任程亮,保卫处处长张殿军,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宋子贞等出席验收会议。通过实地核验、听取报告、现场质询、资料审查等程序,验收组按照规范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从技术、施工、资料等三个方面对工程项目进行了评分,最终,验收小组一致认为,榆林窟安防升级 ...

• “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考古中的应用”讲座纪要讲座纪要——首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八)

  2019年9月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在辽上京考古工作站为研修班和辽上京考古队师生作专题讲座。刘建国老师长年从事考古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此次讲座他以“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考古中的应用”为题,分享了自己在科技考古领域数十年的经验与成果。  城市考古是以古代城市遗存为对象的考古工作,空间信息技术是考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目前较常用的包括卫星定位系统(Satellite ...

• “史学70载 共筑中国梦”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史学成就展”在北京开幕

 9月25日,在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历史研究院以院属各单位为依托,联合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首批成员单位,在京共同举办以“史学70 载 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史学成就展”,全面梳理新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系统总结新中国史学研究的成长历程,完整展现新中国史学研究取得的辉煌成就,热情讴歌中国史学繁荣发展的新时代,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本次开幕式由中国历 ...

• 焦南峰在秦陵博物院建院四十周年庆典暨“国际视野下的秦始皇陵及秦俑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同仁、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早上好!  受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会、王巍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白云翔主任委托,我代表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发现四十五周年、对秦陵博物院建院四十周年、对“国际视野下的秦始皇陵及秦俑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四十五年前,秦始皇陵兵马俑破土而出,震惊世界,拉开了中国考古学秦陵 ...

• 最新研究数据进一步确定石峁遗址核心区建造年代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科技人员通过对陕西石峁遗址的遗存物取样并进行碳14年代测定,目前初步确定了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的建造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2200年-1900年之间。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南缘。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这里发现了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的石砌城垣,城内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  其中,皇城台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 ...

• 陕西石峁遗址出土乐器口簧见证欧亚文化交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1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在位于陕西省北部神木市的石峁遗址,出土了23件距今约4000年的乐器——口簧。最新研究表明,这一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是中国北方文化沿欧亚草原向西、向北传播的重要实物。  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前的超大型史前遗址。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介绍,这批口簧集中出土于石峁遗址皇城台东护墙北段的第四层堆积之中,这一堆积层是约4000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留下的弃置物。  从20 ...

• 重磅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七千五百年前石雕神人面像

  日前获悉,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塔尺营子遗址出土文物中,研究发现一件距今约7500年前的石雕神人面像。      这件石雕神人面像为灰色燧石质长方体,长宽厚分别为9.2、5.17、3.05厘米,磨制光滑,各面有明显而均匀的外弧,边棱甚锐。器体正面的上部用阴刻技法刻出以人面为中心的图案,下部刻一道横线。人面圆睛,长弯眉,山形鼻,窄平口,口的两侧显上下獠牙,牙外侧有双弧线,外弧线

• 湖南临武县黎家坪发现6座汉代墓葬

2018年11月,临武县汾市镇黎家坪村村民修建乡道时发现有古墓被盗。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时派人到现场勘察并按照程序上报到湖南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后,2019年1月底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黎家坪被盗古墓的抢救性发掘工作。现将发掘的墓葬简要介绍如下。01位置黎家坪古墓位于临武县汾市镇黎家坪村东南约500米的的两处低缓丘陵山岗上(图一),古墓东侧约500米为

• 《酃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初稿完成编制

湖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酃县故城遗址,城址由大、小两城组成,小城位于大城西北角,小城、大城外都设有护城河,仅小城外侧有城墙。城址南北长约650米、东西宽约550米,总面积约38万平方米。据文献记载,衡阳酃县故城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历经西汉、东汉、三国,至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年)因酃县入临烝县而废止,存续时间长达597年,拉开了衡阳市建城的序幕,是衡阳境内存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古城址。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