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开幕

由北京市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主办的“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 于2019年9月27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浙江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历史绵长。“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从史前直至明清时期,展示了浙江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浙江故称“越”,展览中古代浙江、越地宝藏悉数登场,邀请观众穿越时空,跨越海洋,走进越地,了解越人。展览按照浙江历史发展脉络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一条主

• 内蒙古阿拉善多处文物遗址取得重大发现

  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获悉,该局日前在阿拉善盟境内对多处文物遗址点进行踏查时,取得重大发现。  库仁淖如障址位于阿拉善盟阿左旗乌力吉苏木和红古尔玉林苏木交界的沙漠地带,工作人员在地表发现了大量灰陶片,以及铜箭头、铜纽印、汉五铢等实物,还发现了少量西夏、元时期瓷器碎片。考古人员发现的墓葬。 李亚男 摄  据该盟文物局局长景学义判断,这是一处典型的汉代障址。它的发现意义重大,填补了该盟长城遗

• 石峁皇城台考古新发现暨口簧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在神木举行

9月21日,石峁皇城台考古新发现暨口簧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在神木举行,标志着石峁遗址正式启动申遗。陕西省原副省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白阿莹,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张进,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榆林市政府副秘书长张耀明等省市领导出席。神木市委书记杨成林主持开幕式,神木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李世书致辞。神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晓琦,神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雷晴初等领导出

• 考古先行 北京迎来“大发现”时期

 孙勐初到通州潞城镇古城村时,带着一个任务——找路城。   这座古城的名字从汉代史册绵延下来,西汉叫路县,东汉称潞县,如今叫潞城。它在北京东部繁衍生息近两千年,到了清代仍存,随后消失在大地上。2016年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先期考古启动,一座砖室墓葬从通州潞城镇出土。这一角掀起了路县故城的盖子。   那时,一个关键谜团还没解开,路县城墙在哪里?确定了城墙位置,才能找到完整城址,还原这座县城里的汉朝。

• 资讯︱丝绸之路上的写本文化与多元文明

2019年6月15日—16日,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主办的“丝绸之路写本文化与多元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汇集了50余位国内外顶尖学者,在两天的会议中,学者们围绕丝绸之路、写本文化、多元文明三个关键词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精彩纷呈,启发不断,堪称近年来丝绸之路研究的一次盛会。参会学者合照15日上午,复旦大学历史学

• 孟加拉国十字形中心神殿遗址的发现

 在佛教建筑史上,出现过一类特殊的建筑,被称为“十字形中心神殿”,其本质就是金刚乘中的曼陀罗。曼陀罗具“含藏宇宙本体”之意,修行者可以在曼陀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属,摆脱一切干扰,感受宇宙与人之对应性。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孟加拉国阿哥拉萨—毗诃罗普尔基金会,对孟加拉国达卡市郊毗诃罗普尔古城内的纳提什瓦遗址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发掘,取得重大成果。我们一方面通过精细的地层和遗物 ...

• “城市考古发掘与古建筑考古——城市考古中古建筑问题白话六题”讲座纪要——首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七)

  2019年8月22日下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志荣副教授在辽上京考古工作站为研修班和辽上京考古队师生作专题讲座。李志荣老师曾跟随宿白先生学习和工作,长期从事古建筑和考古遗迹的调查、测绘、记录、呈现与研究,对建筑考古有着深刻和独到的理解。在本次讲座中,她以“白话六题”的形式,向大家阐述了城市考古与古建筑考古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董新林研究员主持了此次讲座,钱国祥研究员全

• 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遗址出土铁函实验室考古结项会

  2019年9月20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保中心在实验室考古操作间举行了“珲春古城村寺庙遗址出土铁函实验室考古”结项会。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图1)。图1  社科院考古所李存信老师对项目的计划安排和实施情况作了说明,包括考古出土遗存现场应急处置及箱体包装、室内发掘清理、标本样品分析检测、不同材质遗存的处理和保护等(图2)。图2  社科院考古所文

• 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工作推进会

9月2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工作推进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主持会议,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中央部委代表,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外交协会、敦煌研究院、西北大学等专业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代表和专家及国家文物局各司室、直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围绕学习和贯彻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会议名称:第5届中欧(Central Europe)遗产论坛

会议名称:第5届中欧(Central Europe)遗产论坛主题:遗产与环境时间:2019年9月19-20日地点:波兰克拉科夫国际文化中心主办方:捷克共和国文化部、匈牙利总理办公室、斯洛伐克共和国古迹理事会、克拉科夫国际文化中心摘要提交时间:2019年3月15日来源:http://mck.krakow.pl/5th-heritage-forum-of-central-europe-heritage-and-environment

• 一千多年前那场大火,烧掉了中国历史上最高的宝塔

导读:永宁寺塔从建成到焚灭,存世仅十五年,见证了北魏王朝从鼎盛到覆灭的最后一段岁月。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家一、火劫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然燃起大火,浓烟弥漫,中心尖塔和木构屋顶被焚毁。这座建筑位于塞纳河中心的小岛上,始建于1163-1345年,是最经典的哥特式教堂之一,因为维克多·雨果的小说而闻名世界,同时也被视为巴黎的象征,曾经多次经历重修。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惨遭破坏,实在令人痛心。至于失火的

• 西安香积寺村北发现十六国时期家族墓地

发掘区全景香积寺村北十六国时期家族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大道以西,香积寺村以北700米处,北距汉长安城17.7公里,地处高阳原东南部。2017年11月-2018年6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配合基本建设,在项目用地范围内发掘了7座(编号M1-M7)十六国时期墓葬,获得了一批较为重要的考古资料。此次发掘的7座古墓葬规模较大,排列有序,所有墓葬分为两排,其中1座位于北排中部偏西,其余6座位

• 激发文创开发活力——2019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峰会在京召开

9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的“2019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峰会”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出席峰会。本次峰会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以“新时代 新文创 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旨在让博物馆馆藏文物“活”起来,赋予新创意, ...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甘肃携手启陇东地区周秦文明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大学18日在兰州共同签订“陇东地区周秦文明研究”项目合作协议。  陇东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南以关中北山为界,西起六盘山,东阻子午岭,北达庆阳环县,自成地理单元,是古丝绸之路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对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陇东地区与周人的崛起和西周的灭亡均有密切关系,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戴向明18日介绍说,有鉴于此 ...

• 浙江宁波陶公山发现东汉时期砖室墓群

  2019年8月中旬,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院士中心配套道路总承包(EPC)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于建设村陶公山发现古代墓葬。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报后,迅即组织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踏查和初步勘探,共发现砖室墓葬3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社会事务管理局的支持协作下,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3座古墓进行了抢救发掘,目前已完成野外发掘工作。  发现的3座古墓皆为平面凸字形砖室券顶墓,长度

• 四海归心 国宝归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条回归之路。  这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梦圆之路。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从70年来促成的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中,遴选了25个案例、600余件回归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从一个独特侧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1.克艰克难 荣归故土  走进展厅,一幅大型喷绘的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遗迹的照片就撞入眼帘。画面下方,就是12个著名的“ ...

• 听一曲真正的“千年清音”:千年唐琴在西子湖畔抚响

时当仲秋,古琴悠悠,一曲清徽最可听。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剧院,结合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0周年系列活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9月17日晚,浙博镇馆之宝之一的唐代落霞式 “彩凤鸣岐”七弦琴与另一唐琴“疏影”在“千年清音·浙江省博物馆藏唐代古琴音乐会”亮相,并在古琴名家的抚奏下,发出“千年清音”。唐代古琴“疏影”古琴名家李凤云与王建欣以琴箫合奏了一曲《疏影》,所用正是唐代古琴“疏影”一桌,一椅,一琴,一箫, ...

• 国家文物局举办文物保护项目管理培训班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举办文物保护项目管理培训班的通知办保函〔2019〕7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项目管理,按照《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培训计划》,我局将举办文物保护项目

• 博物馆文创,各国怎么玩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上,中外馆长热议博物馆文创,各国怎么玩【环球时报记者 李司坤】“朕知道了”胶带、Q版“杜甫很忙”鼠标垫、三星堆青铜面具饼干……在国内,博物馆这个曾经显得有些高冷严肃的概念,正在以一种温暖且俏皮的形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截至2017年,国内已有2500多家博物馆围绕馆藏进行了文创产品IP开发。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上,文创产业作为博物馆发展矩阵中的重要一环,被国内外馆长们多次提 ...

• 装玻璃幕墙增照明 考古工地可“夜访”

近日,位于河北正定的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在安装玻璃幕墙对公众开放以后,又完成了夜间亮化工作,并已面向公众开放。“夜访”考古工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打卡”,领略考古与文化的魅力。 考古工作现场直播 9月14日,一段视频中显现,在考古工作人员工作的现场,通过透明的玻璃幕墙,神秘的考古工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据了解,视频中的考古工地位于河北正定县的开元寺南广场遗址。 视频中,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 ...

• 陕历博入藏原版刷印《清敕修大藏经》

为弘扬经典、传承文脉,9月17日上午原版刷印的《清敕修大藏经》捐赠仪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北京文物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清敕修大藏经》经版修复保护项目委员会首席专家、总顾问延藏法师,经版修复保护项目团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国兴、孟树峰、陈阿金等社会人士,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强跃,党委副书记、副馆长王炜林,副馆长程旭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活动。捐赠仪式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主持。陕西

• 辉煌四十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发展纪实

2019年,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0周年、秦兵马俑发现45周年的纪念之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成立依托于兵马俑这一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成长更是新中国文物保护利用事业以及陕西文博事业的缩影。成立40多年来,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发展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由兵马俑遗址的展示到秦始皇陵大遗址的全方位展示,由大遗址升华到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断深化拓展着秦始皇陵的展示利用,成为研究、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

• 伯远帖五牛图等六百国宝今展出,新中国文物回归的全景式呈现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今天起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澎湃新闻从现场获悉,这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就进行全景式展览。展览汇集来自13个省市、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回归文物参展,展品不仅包括世人耳熟能详的《伯远帖》、《五牛图》、秦公晋侯青铜器、龙门石窟佛像等珍贵文物,也包括我国近期成功追索回来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此次展览呈现在国家博物馆北 ...

•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现70年来我国流失文物回归工作的不凡历程与丰硕成果, 9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

• 太子城:从金代行宫到冬奥之城

  夏末的崇礼太子城,与140公里外的北京不同,已有些许凉意。太子城遗址周边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站在冬奥会核心区的太子城遗址里仿佛能看到三年后冬奥会在此举办的胜景。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张家口奥运村内的太子城遗址,距崇礼县城20公里。太子城遗址为一座平面呈长方形的城址,南北长400、东西宽350米,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通过发掘确认,遗址为金代中后期皇室行宫,可能为金章宗夏捺钵的泰和宫。  跟随 ...

• 吉大考古学院在双辽大金山遗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自7月中旬起,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青春正浓 建功基层”双辽大金山考古队公众考古与村民文物保护意识调研团社会实践活动在吉林双辽大金山遗址陆续开展。  今年是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首次在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开展大学生暑期公众考古与村民文物保护意识调研活动,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的队员们在考古工地以提升居民文物保护意识为目的,躬身实践、服务村民。  每个星期六是调研团的公众开放日,在开放日清晨,考古工地的大门口就早已 ...

• 翁氏后人谈翁万戈:给上博是最后一次捐赠,对争议他笑骂由人

上海博物馆近日举办的“莱溪华宝——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展”,就馆藏的三幅翁同龢后人翁万戈旧藏绘画珍品进行展示。下月,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也将就其受赠的翁氏旧藏举办特展。澎湃新闻借展览开幕之际专访翁氏后人、翁万戈侄子翁以钧。此前翁万戈历次向大陆捐赠藏品时,翁以钧都是参与者。翁万戈去年于百岁寿辰之际,宣布将所藏明代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和清代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两件绘画珍品捐赠上海博物馆,对此,翁以钧 ...

• 央美呈现“达·芬奇画派”与师承,部分画作绘者仍有争议

9月12日,“达·芬奇与他的艺术群体”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始对外展出。今年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全球各大美术馆、博物馆都在举办各种与达·芬奇艺术相关的纪念展、专题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此次展览,从达·芬奇与作为艺术群体的达·芬奇画派的师承关系这一角度入手,虽然央美已经在展览的介绍和展牌中对于有争议的展品进行了标识和介绍,但这次展览还是引来了不少争议。一些艺术界人士直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达·芬奇 ...

• 看明代蜀地女性的雅致生活,川博展明代出土文物

1956年6月12日,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新都县城西北郊,发现了一座古墓。根据墓外的一些相关材料以及墓的形制与碑文推断,墓葬的年代确定为明朝。这座墓的发现揭开了明代四川地区女性生活与艺术的神秘面纱,经过多年的修复,这批文物终于得以在2019年9月12日于四川博物院首次与观众见面。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展览“物·色——明代女子的生活艺术展”分四个单元,展出61件(套)文物,8件当代艺术家作品,以成都市新都区出土的明墓 ...

• 王献之《中秋帖》下周展出,月圆再读中秋书画与文物

月圆人好,又逢中秋佳节。在中国书画史上,提到“中秋”二字,不得不提传为王献之所作的《中秋帖》,此帖因卷首有“中秋”二字而得名,是共和国成立后最早最重要的回归文物。澎湃新闻从国家文物局获悉,9月17日起,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回归之路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包括《中秋帖》在内的新中国七十年来的主要回归文物将对外展出。据悉,《中秋帖》上一次亮相还是在十年前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珍藏历代书画 ...

• “不断代的历史画卷”:故宫展云居寺石经、董其昌题字刻石

“中华文化奇迹——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近日在故宫博物院太和门东侧崇楼开展。展览以云居寺千年刻经史为主线,通过“刻经缘起”“千年伟业”“宝塔金经”“护经传宝”四个部分展开,主要以碑刻、佛经以及拓片的形式展现了云居寺的历史与收藏体系。展览现场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 ...

• 珍贵古籍《圆明园匠作则例》正式回归圆明园,展期10天

圆明园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 图9月12日,圆明园管理处正式对外发布,一直流落民间的珍贵古籍《圆明园匠作则例》重回圆明园。近年来圆明园不断加强征集流散文物的力度,今天(9月12日),《圆明园匠作则例》正式回归圆明园,在圆明园正觉寺亮相,展期10天。该《则例》共两函48册,涉及建筑、园林、工艺、材料、人工经费等内容,为当时营建皇家园林圆明园时的成规定律。北京市文物局古代建筑研究所原所长侯兆年:过去建古建筑没有像现 ...

• 湖南专题研究曾国藩墓保护管理工作,已责成调查组实地调查

记者9月11日从湖南省文物局了解到,针对近期部分媒体反映的曾国藩墓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省文物局已责成调查组前往实地进行了调查,并安排部署整改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和安全监管工作力度,确保文物安全。9月10日上午,湖南省文物局召集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长沙市岳麓区委区政府、坪塘街道、湘江新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江公司”)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湖南大学相关领域专家教授赴现场调查, ...

• 雅典卫城等诸多古希腊历史遗迹遭受气候变化威胁

最近,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给雅典卫城等古希腊遗迹造成的影响表达了担忧。近几年出现的极端天气现象,空气污染和酸雨等,都对雅典卫城的城墙和寺庙造成了结构性损伤,而雅典卫城已经算是希腊保存最完好的考古遗址之一了。古希腊遗迹雅典卫城上周五和周六两日,在雅典扎皮翁宫举行了“气候变化对文化古迹影响”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会议上详细报道和讨论了上述问题。“(古)城墙比过去更容易受到侵蚀”,希腊文化部秘书长Maria Vlazaki ...

• “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樊锦诗及事迹简介

樊锦诗 新华社发事迹简介: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她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改革开放以来,她坚持改革创新,带领团队致力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积极开展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构建“数字敦煌”,开创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缓解文物保护与旅 ...

• 《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在洛阳博物馆开幕

9月10日,在2019年“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到来之际,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文物局、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日本株式会社黄山美术社共同主办的《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在河南省洛阳博物馆与公众见面了。这是这批重要的文物在中国巡展的第五站,这场展览也是“2019年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的重要活动,也是洛阳建设博物馆之都,积极融入“

• 《慈云祥光—赣州慈云寺塔发现北宋遗物》新书学术成果新闻发布会在社科院考古所举行

 2004年在维修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赣州慈云寺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出土了一批南朝至宋代的宗教和世俗文物,含经卷、木雕神像、泥塑神像、青铜神像、供养人画像等共60件。赣州市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启动专项资金,由赣州市博物馆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亚蓉先生团队对该批文物进行修复。2011年首批文物修复完成,我国著名考古学家、 ...

• 浙江宁波东钱湖陶公山发现东汉时期砖室墓群

  2019年8月中旬,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院士中心配套道路总承包(EPC)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于建设村陶公山发现古代墓葬。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报后,迅即组织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踏查和初步勘探,共发现砖室墓葬3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社会事务管理局的支持协作下,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3座古墓进行了抢救发掘,目前已完成野外发掘工作。  发现的3座古墓皆为平面凸字形砖室券顶墓,长度均在5米以上 ...

• 宅兹中国与天久长,西周何尊领衔清华“周秦汉唐文物特展”

“宅兹中国”四字出自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记述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洛阳)之事。而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来源。从刻有“宅兹中国”的何尊到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再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鎏金银铜竹节熏炉到色彩绚烂的唐三彩,今天下午,包括311组件周、秦、汉、唐的文物(其中包含189件一级文物,几乎包含了陕西各个时期的最重要最精美的文物)亮相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 ...

• 硕果70载 奋斗新时代——“新中国考古学70年”发布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

 2019年9月11日下午,“新中国考古学70年”发布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本次发布会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主持。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主持会议  接下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介绍新中国考古学70年来发展的总体情况,他在发言中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为建立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 ...

• 内蒙古发现距今9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这一发现对中国考古学意义非常重大,意味着发现北方草原地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最早年代为距今900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包青川说。四麻沟遗址出土石制品。图片来自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包青川透露,经美国BETA实验室放射性碳14测定,当地化德县四麻沟遗址第Ⅲ地点房址内三个样本的年代分别为:距今9000年、7500年、7000年。四麻沟遗址第Ⅲ地点航拍图。图片来自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7年至2019年, ...

• 翁同龢旧藏梁楷画作亮相上博,三件孤品撑起一个展览

“莱溪华宝——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展”开幕式今天下午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展览呈现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旧藏的三幅绘画珍品——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图》、明沈周《临戴进谢安东山图》轴、清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其中梁楷《白描道君像图》为2016年入藏上博,明沈周《临戴进谢安东山图》轴和清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是今年1月份正式入藏上博。翁氏家族代表翁铭庆、翁以钧以及知名书画家陈佩秋、文化学者郑重等出席仪式。据悉,展览 ...

• 见证“地下文物看陕西”,中国首座考古博物馆开工

都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拥有周秦汉唐故都的陕西省是中国第一文物考古大省,无论青铜器、墓室壁画、唐三彩等无不璀璨夺目。澎湃新闻获悉,作为中国第一座考古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9月8日在西安市长安区开工建设。“陕西考古博物馆选址南依秦岭,东邻千年古刹香积寺,占地250亩,总建筑面积36051平方米,估算总投资约5.49亿元,建设周期720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说。陕西考古博物馆开工仪式现场据陕 ...

• 流失日本的春秋青铜器回家,将与中秋帖同现新中国回归文物展

一组流失日本多年的春秋早期“曾伯克父”八件青铜组器终于被成功追索,重新回到祖国。澎湃新闻从今天上午的国家文物局2019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获悉,这组文物是8月23日从日本回归祖国的,研究表明,这组青铜器为我国湖北随州地区春秋早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文物。国家文物局透露,这些重量级文物将于9月17日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展出,届时还将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回归的国宝级 ...

• 南宋金银货币浙博开展,勾勒南宋京城临安的富庶与繁华

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的“金银同辉——南宋金银货币精华展”今天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共有展品380件左右,来自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其它博物馆的馆藏、及部分南宋沉船南海一号出水的金银货币。这是一次南宋金银货币的集中展出,透过金银货币可了解京城临安的富庶和繁华。南宋,一个在北宋灭亡之后,由赵宋皇族避难于江南而建立起来的政权。在失去广阔土地,失去丰富财源之后,几经辗转,几经磨难,最终定都临安。经过9位皇帝150 ...

• 沪剧《敦煌女儿》回归“故里”,溯源半生莫高情缘

“远去了,黄浦江上的郎朗明月。鼓起勇气打开手电把黑夜面纱轻撩开……”“岁月悠悠倏忽如一晃,上海姑娘两鬓也如霜”……舞台上,吴侬软语的“上海声音”,将感动中国人物——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守望莫高半世纪的“敦煌故事”娓娓道来。9月8日晚,由上海沪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敦煌大剧院感动上演。这是《敦煌女儿》首次回到“故事的发源地”敦煌,而作为故事的发展背景与灵感源地,这场“衣锦归乡 ...

• 陕西考古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

  9月8日,全面展示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科发展的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开工建设,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一兵,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阳,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勇等出席开工仪式。  罗文利指出,陕西考古博物馆建设是通过对历史文化、考古研究、博物馆学科等创新融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现“追赶超越”发展、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通过考古 ...

• 《辽上京遗址考古的探索和实践》讲座纪要——首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四)

  2019年7月11日,首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班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董新林研究员讲授了本次研修班专家授课的第二讲《辽上京遗址考古的探索和实践》。董新林研究员授课  城市考古是以古代城市及其相关遗存作为对象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城市考古的核心目标是理清每一座城址在每个时期的形制布局和功能分区,了解每座城市在不同时期中的继承沿用和革新变化。因此,它的工作必然需要在全面考古调查和勘探的 ...

• 浙江海宁发掘1000平方米墓葬群 含5座良渚文化墓葬

  从浙江海宁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获悉,海宁袁花镇姚湾岭墓群考古发掘工作于近日结束,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7座,其中有5座良渚文化墓葬,同时出土玉器、陶器铁剑、琉璃器、铜镜等302件器物。这是海宁首次在东南山地丘陵地带发现良渚文化时期墓葬。浙江海宁发掘出的墓葬群。 徐超 摄发掘出的墓葬及器物。 徐超 摄  5月28日,在海宁武袁公路的海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投集团”)施工现场,施工队员在 ...

• 吉林大学2019年度赴蒙古联合考古发掘成果概要

  根据吉林大学与蒙古国立大学签订的合作协议,2019年7月7日至8月5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与蒙古国立大学人类学及考古学系继续在巴彦洪戈尔省额勒济特苏木开展合作考古发掘和调查。吉林大学有11名师生参加发掘,领队为潘玲老师,魏东老师负责人骨鉴定并参与田野发掘指导,王立新老师负责沿图音河谷的考古调查。蒙古国立大学有4名教师10名学生参加发掘和调查,领队为巴图赛罕教授,另外三位教师为额敦巴图、阿穆尔毕力格、书海。此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