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秦雍城豆腐村和马家庄遗址出土瓦件的建筑学复原 ——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讲座第九讲纪要

 2018年6月26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讲座”第九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建筑学院的国庆华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秦雍城豆腐村和马家庄遗址出土瓦件的建筑学复原》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陈星灿所长主持并点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们聆听 ...

• 积极加入探索中美洲玛雅文明的考古队伍 ——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赴洪都拉斯科潘考古遗址的报告

 1989年,张光直先生在西雅图“环太平洋史前史”国际会议上提交《中国古代文明的环太平洋的底层》,提出“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古代中国文明有着基于巫术的宇宙观,与玛雅文明有着共同的特征,这个古代的基层文化实际上是古代中国与玛雅文明的共同祖先,是玛雅——中国连续体的成员,“中国与玛雅并不是非得要有文化上的接触才能共有这些类似性”1 ...

• 李新伟:岱宗夫如何?——在广阔背景下理解中华文明特质

  海岱地区汇聚淮河和古济水,为《禹贡》兖州、青州和徐州之地,在上世纪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索中,其考古发现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20多年来,这一重要地区的史前考古新发现较少。因此,最近山东章丘焦家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现就特别令人振奋。  遗址中发现的大汶口文化中期的城和环壕,在海岱地区时代最早,为龙山时代诸城林立的盛况找到了本地的源头。以前,大汶口文化墓地较多,但房屋遗存只有零星发现。焦家目前虽 ...

• 张忠培先生考古学遗著在故宫首发式

  7月5日是著名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研究院名誉院长、故宫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忠培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7月6日,故宫博物院在建福宫花园召开“张忠培先生考古学术之路——理论研讨暨遗著首发式”。  张忠培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创办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后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考古学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他的学术思想承前启后,见微知著,自成体系,汇为主流, ...

• 从物质遗存中探究文明演变

 6月24日,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博物馆等机构联合主办的“刘敦愿百年诞辰纪念暨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探讨了新时期我国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  考古学致力于从古代文化遗存中发现其蕴含的文明演变“线索”。各类考古发现的器物有着怎样的故事,正是考古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以青铜器为例,它是学界研究文明起源与演变时着重关注的研究对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考察发现,东亚大陆青铜 ...

• 傅罗文:洮河流域史前文化考古调查与试掘初步收获——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8讲纪要

 2018年6月15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邀请,哈佛大学人类学系Rowan K. Flad(傅罗文)教授在我所举行了题为“洮河流域史前文化考古调查与试掘初步收获”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主持该讲座并进行点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学生聆听了此次讲 ...

• “全国考古遗址保护与利用论坛•城头山2018”在湖南澧县成功举行

  2018年6月28日~7月1日,“全国考古遗址保护与利用论坛•城头山2018”在湖南常德澧县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考古学会主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共澧县县委、澧县人民政府承办,澧县文物局、澧县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协办。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西、江苏、陕西、贵州、山东等多个省市的考古文博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其中11 ...

• 西北地区历史面貌的真实反映— —《地湾汉简》出版座谈会纪要

 由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分中心三家单位合作编纂的《地湾汉简》一书,由中西书局于2017年12月出版发行。2018年5月20日,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分中心、甘肃简牍博物馆、中西书局联合举办的《地湾汉简》出版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甘肃、上海、天津和北京的领导与专家三十多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教 ...

• 蓝田新发现旧石器遗址 212万年前黄土高原已现人迹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团队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玉山镇上陈村新发现一处旧石器遗址——上陈遗址。该遗址拥有连续性较好的人工制品文化层序列,时间可追溯到大约126万年到212万年前。这一发现表明,古人类可能很早就出现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比之前认为的更早。《自然》本周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据介绍,迄今较为公认的最早的非洲以外的古人类证据来自格鲁吉亚的德马尼斯,该区域发现了185万年前的直立人的化 ...

• 第42届UNESCO世界遗产大会闭幕,新增19处世界遗产地

为期11天的第4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7月4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闭幕。本届会议共审议通过了19处新的世界遗产地。截至目前,世界遗产地总数达1092处,分布在世界167个国家。本届会议发表的声明说,会议审议通过了13处文化遗产、3处自然遗产和3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中自然遗产包括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南非巴伯顿·玛空瓦山脉和法国多姆山链-利马涅断层构造区;文化遗产包括 ...

• 2018年度阿里地区文物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正式启动

点击上方"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关注我们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批示精神,自治区文物局与阿里地委行署高度重视阿里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各项工作。根据阿里地区2018年文物考古工作计划和安排,2018年7月9日,在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院内举行了“2018年度阿里地区考古调查与

• 讲座预告 | 张小刚——“丝绸之路上的河西石窟”

甘肃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地段,西接西域,东连长安,是我国较早接触佛教的地区之一。在今天甘肃省境内仍保存着大量的古代佛教石窟寺遗址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石窟205处。这些石窟群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沿着丝绸之路,从河西走廊西端一直分布到陇东陇南,连绵一千多公里,形成甘肃石窟寺文化遗产的奇观。河西地区的佛教石窟群,既展现了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面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时代特征和

• 上博将走出国门考古:力图填补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空白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人员将走出国门,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记者获悉,今年8月,上海博物馆将与斯里兰卡研究机构和当地博物馆合作,在斯里兰卡联合展开为期40天的田野发掘。  “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时曾途经斯里兰卡,当地也留下了郑和船队的记载、遗迹和传说。”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这是上海博物馆考古力量走出去的第一步。之所以选择斯里兰卡作为海上丝路考古的首站,一方面 ...

• 北宋东京城顺天门(新郑门)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顺天门(新郑门)是北宋东京城外城西墙上的一座城门。东京城地处扇形黄泛区的扇柄部位,北距今天的黄河10公里,是典型的古今重叠型城址,整座遗址大部分叠压在今天开封城市建成区之下,且埋藏较深。顺天门(新郑门)遗址位于开封市金明区,东临夷山大街,北到晋安路,西接开封市金明中学,南依汉兴路。  北宋东京城顺天门始建于五代后周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时称“迎秋”门,宋初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名“顺天 ...

• 2018年度辽上京宫城遗址考古发掘启动

  7月2日,辽上京考古队宣布,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开始对辽上京宫城西北部建筑基址等进行考古发掘。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辽上京建于公元918年,是辽代营建最早、最为重要的首都,其“日”字形的平面布局独具特色。图为辽上京考古现场 董新林 摄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辽上京考古项目负责人董新林教授介绍 ...

• 重庆:考古发掘廓清龟陵城结构布局

 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涪陵区龟陵城遗址的考古工作日前已初步完成,考古人员目前已基本摸清龟陵城遗址的遗存类型及现状,廓清了遗址的布局和结构。  龟陵城遗址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玉屏社区一组,地处长江北岸上桥河与长江交汇处,东距涪陵城区10公里,西临上桥河。  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于2017年开始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已发现城墙、城门、炮台、建筑基址、道路、排水沟、蓄水池、题记 ...

• 河南开封城隍庙街附近发现明代周藩永宁王府遗址

  经过近一年的考古发掘、专家论证,开封市城隍庙街附近发掘的明代建筑遗址已确认为明代永宁王府遗址。这也是开封市第一次全面发掘揭露明代郡王府的原始面貌,为今后该市的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永宁王府遗址位于城隍庙街中段路西,南邻省府西街,西邻西司桥景观水系,北邻成功街。遗址所在区域明清时期曾先后建有明代永宁王府、清代大道宫、清代按察司署等,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改建为河南省第一监狱。2017年7月 ...

• 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遗址2017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顺利完成

  近日,合川钓鱼城范家堰遗址2017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顺利完成。本次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共清理发掘道路、排水沟、房址、灰坑等遗迹35处,取得多项新发现和新收获。  一是将范家堰遗址既往发现的众多排水渠道连接为一体,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范家堰遗址古代建筑遗存排水系统的理解和研究。  二是发掘出的两座制作精细的水池,不仅具备排蓄水功能,而且还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情趣,进一步凸显了范家堰遗址的地位,水池其他 ...

• 西藏启动阿里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9日,由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国内5家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的2018年西藏阿里墓葬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据介绍,由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大学五家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的此次考古工作将持续两个月时间。期间,考古队员们将分别对阿里桑达隆果墓地、格布赛鲁墓地等5处遗存点展开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西藏自治区文物研究所副所长 ...

• 中蒙联合考古队揭开匈奴贵族石砌大墓

  曾与中原王朝有过多次交集的匈奴民族,他们的贵族墓葬是何形态?有哪些独特之处?在中蒙两国考古队员近年来的联合考古发掘中,这些谜团正在一步步解开。7月9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赴蒙古国考古队发布了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M189的主墓葬最新一期考古简报,让我们先睹为快。  104座贵族墓葬,现场密集分布  2018年6月2日,2018年度中蒙联合考古工作正式启动,将对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 ...

• 全球丝绸之路论坛在阿斯塔纳举行

全球丝绸之路(Global Silk Road)论坛当地时间7月2日至3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市长、商界代表、学者等逾两千人出席了活动。该论坛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举办,就21世纪丝绸之路、可持续发展、消除经济不平等、国际贸易新规范、加密货币,及非政府组织活动等议题进行了讨论。此次活动被认为有助于提升阿斯塔纳的投资和旅游发展潜力。史上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公民索菲娅参加了3日当天的论坛活 ...

•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人员将走出国门 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今年8月,上海博物馆将与斯里兰卡研究机构和当地博物馆合作,在斯里兰卡联合展开为期40天的田野发掘。  “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时曾途经斯里兰卡,当地也留下了郑和船队的记载、遗迹和传说。”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这是上海博物馆考古力量走出去的第一步。之所以选择斯里兰卡作为海上丝路考古的首站,一方面是因为其地理位置重要,另一方面也因为斯里兰卡十分看重上海博物馆领先的 ...

• 伯利兹堡礁保护区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稿第2018-53号UNESCO Press Release No. 2018-53伯利兹堡礁保护区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Belize Barrier Reef Reserve System removed from the 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Shutterstock.com / Wata51巴林麦纳麦,6月26日——自6月24日

• 青海可可西里探索国家公园和世界遗产地融合管护

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

• 高峰论坛 | 2018 年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成立大会暨历史地理研究高峰论坛

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可以订阅哦!历史|地理|研究|资讯欢迎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机构给历史地理研究资讯微信公众平台投稿,传播历史地理学的前沿动态、学术研究成果等等,惠及学林!投稿邮箱:lishidilitg@163.com

• 太仓樊村泾遗址,为海上丝路添新证发掘出一百五十余吨以青瓷为主的文物

正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的“大元·仓——太仓樊村泾遗址出土文物展”是一项跨年大展,将持续至1月28日。展览所展陈的是最近声名远播的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出土的文物。该遗址出土的294件(组)文物,是苏州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最新考古成果首次走出江苏,公开亮相。从苏州开车去太仓40分钟左右,时间说不上长或者短。但即使一周来往一两次,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 ...

• 小岛康誉:将新疆作为第二故乡并见证改革开放的日本僧侣

人民网东京6月19日电(许永新 吴颖)36年前,小岛康誉第一次踏上了新疆的土地,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他表示新疆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人们心地善良,为人热情,并且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截至目前,他已经到访新疆150多次,他与中方一道,在文物保护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小岛康誉是一名日本僧侣,1942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1966年创办宝石公司,经过26年的发展,公司成为拥有161个分店的 ...

• 讲座信息 | 霍巍:吉隆唐碑与“高原丝路”

简介:霍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汉唐考古、美术考古、西藏考古、文物学与艺术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主讲人:霍巍教授时间:2018年7月5日(周四)19:00直播二维码西藏吉隆,如今的边境小城,在一千多年前曾有过怎样的荣光?大唐使臣王玄策生平如何?出使印度的具体时间是何时?从吐蕃至印度,具

• 文物保护 | 中国丝绸博物馆丝织品保护修复专家来甘肃省博物馆开展交流合作

6月12日至7月3日,甘肃省博物馆特邀中国丝绸博物馆丝织品保护修复专家王淑娟、楼淑琦和修复师楼航兵一行三人莅临我馆丝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站,进行为期二十二天的丝织品修复指导工作。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纺织品以汉唐居多,种类丰富,图案精美,具有很强的地域代表性。但由于纺织品文物质地脆弱,难以保存,历经千年,存留下来的纺织品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皱折、糟朽等病害。此次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长时间驻馆,与我馆专业修

• 在秦始皇祖母的墓中,科学家新发现了一种已经灭绝的长臂猿

在发现一个标有“长臂猿”的展柜时,伦敦动物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塞缪尔·特维(Samuel Turvey)的感觉就像中了头彩。是的,那是一只长臂猿,或者说是一只长臂猿的遗骸——其中包括脸的一部分、下颌以及手臂。在特维看来,这些碎片足以证明这只动物属于长臂猿的一个新种,不同于现如今存活于世的20个种以及我们在历史上发现的所有长臂猿种属。而且,科学家是在中国的一处皇家古墓中发现它的。帝国君子长臂猿是科学家在中国皇家古墓 ...

• 北海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就海丝申遗问题赴IICC-X座谈

北海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调研组赴西安考察,并于7月4日下午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申遗工作人员座谈。

• 全国考古遗址保护与利用论坛召开 探讨文物保护如何普惠民生

中新网常德6月28日电(刘着之)大型遗址怎样在不破坏原貌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小型遗址如何因地制宜地发掘、保护?6月28至30日,“全国考古遗址保护与利用论坛・城头山2018”在湖南澧县举行,60多位国内知名考古专家围绕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的方法和模式展开交流探讨。  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拥有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城址城头山等史前遗址,以鸡叫城、城头山为核心的澧阳平原更是长江中游文化的策源地。截至目前, ...

• 哈德良长城附近出土了一件名为“神之手”的罗马文物

近日,根据福克斯新闻网(fox news)报道,在英格兰北部的哈德良长城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只神秘的“神之手”实心青铜器,这是4月份在古罗马堡垒文多兰达遗址的挖掘中发现的。这件青铜器被丢弃在一座祭祀庙宇的一条沟渠里,研究者们认为这件青铜器实际上和公元208年到212年的这段政局动荡时期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当罗马人在公元209年发动对苏格兰的入侵时 ...

• 土耳其格贝克利石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7月2日在土耳其东南部桑利乌尔法省拍摄的格贝克利石阵。新华社安卡拉7月2日电(记者秦彦洋 施春)据土耳其外交部官网公布的消息,土耳其格贝克利石阵7月1日在巴林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土耳其第18处世界遗产。  格贝克利石阵位于土耳其东南部桑利乌尔法省,距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直线距离约50公里。该遗址于1963年被考古研究者发现,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巨石构造,主 ...

• 北京市中轴线申遗已确定14处遗产点

原标题:坚持“保护为主、科学管理”,力争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 本市中轴线申遗已确定14处遗产点记者刘冕昨天,由市政府办公厅和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中,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透露,中轴线申遗坚持“保护为主、科学管理”的理念,确定了永定门、先农坛、天坛等14处遗产点,力争在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确保到2035年内实现申遗目标。同时,中轴线“提亮”工程将通过货币 ...

• 创意联结竹子与世界遗产:UNESCO-INBAR联合平行论坛于6月26日成功举办

创意联结竹子与世界遗产UNESCO-INBAR联合平行论坛于2018年6月26日成功举办Linking Bamboo and World Heritage with CreativityUNESCO INBAR joint session at the Global Bamboo and Rattan Congress draw to a successful close6月26日下午

• “全球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在哈萨克斯坦举行

  据新华社7月4日消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的“全球丝绸之路”国际论坛3日在哈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位市长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工商界领袖、专家学者等2000多人出席论坛。  与会嘉宾围绕智慧城市、商务旅游、可持续发展、区块链助力城市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网上丝绸之路、新丝路物流发展等进行了讨论。论坛还组织了市长圆桌会议,共有30位市长出席,10位市长进行了专题推介。作为丝 ...

• 腾讯X威尼斯 启动数字丝绸之路全方位战略合作

马可·波罗、《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电影节、圣马可广场……大多数中国人对威尼斯这个意大利历史文化名城都是耳熟能详。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倾泻着温柔,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威尼斯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版图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中国游客最向往的欧洲城市之一。 2018年6月20日威尼斯市政厅与

• 第三届“中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与合作方案”国际研讨会在济州举行

7月3日,第三届“中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与合作方案”国际研讨会在韩国济州岛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研究机构和学术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济州-中国海洋经济城市倡议”这一主题展开对话和研讨。  中国驻济州总领事冯春台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联通了中国与韩国,为海南和济州合作提供良好契机。海南省和济州道有诸多相似之处,相信在海洋经济城市发展等方面会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合作内容,希 ...

• 从世界遗产审议看世遗大会与推荐机构的分歧

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林首都麦纳麦落幕。今年中国的梵净山顺利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今年委员会共审议28个项目,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在审议过程中,可以看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决议与咨询机构推荐意见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新的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项目的审议当中,也存在于保护状况审议等其它世界遗产事务当中,不仅今年存在,历次大会也都存在。一些代表认为,本届委员会明显地表现出对专业机构的工作不信 ...

• 中国文化报:各方携手,推进“一带一路”文物国际合作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保护 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9日至10日,由国家文物局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保护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国家文物局、各省区市文物行政部门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遗产部门、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成员的相关负责人,国内考古和文物保护专家,以及来自英国、印度、斯里兰卡、韩国的文化 ...

• 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与木作营造技艺培训班

培训名称: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与木作营造技艺培训班时间:2018年7月1日-7月14日地点:故宫博物院主办方:国家文物局申请截止日期:6月4日17时前来源:http://www.sach.gov.cn/art/2018/5/11/art_8_149036.html

• 意大利庞贝古城新挖掘收获

庞贝古城是意大利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罗马城市遗址。近日,庞贝古城正在挖掘的新区域。在这片楔形区域中,布满了施工用的脚手架,远处可见起重机在作业,考古工作者在烈日下用小毛刷一点点对房屋墙壁进行清理和修复。经过挖掘和保护之后,这一新区域将对公众开放。▲ 6月8日在意大利庞贝古城拍摄的带阳台楼房庞贝古城坐落在维苏威火山脚下,毗邻那不勒斯湾。古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初,一度是古罗马的贸易中心和仅次于罗马的第

• 征稿通知丨他山之石:国际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预通知

他山之石:国际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预通知2016年全国文物工作会上,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的重要指示。这一命题的提出,事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事关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以及对外传播,引起了相关行业和部门的高度重视。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研究”被立为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批准号为

• 陕西考古:80年前的发现

本报记者 郭青  6月22日下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博讲坛”上,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罗宏才教授以《陕西考古:八十年前的发现》为题,讲述了80年前的陕西考古发现,首次公布了一批未曾面世的珍贵照片。  “今天我们追溯了整个陕西考古发现的历史,这些发现是代表中国文明的有力证据,这些发现也让我们坚定了文化自信。”罗宏才的讲述吸引了每一位听众。罗宏才祖籍陕西省礼泉县,曾在陕西工作多年,此次他带来了 ...

• 韩国7座佛教古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现共拥有13处世界遗产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韩联社30日报道,韩国申报的7座寺庙当天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召开的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这7座寺院分别为梁山通度寺、荣州浮石寺、报恩法住寺、海南大兴寺、安东凤停寺、公州麻谷寺、顺天仙岩寺。  据报道,此前,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建议将通度寺、浮石寺、法住寺和大兴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而针对其余三座寺庙提出保留意见,理由为其未充分显示历 ...

• “海洋传奇——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与海上丝绸之路”讲座在国图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吕家佐  国家图书馆文会堂讲座现场。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吕家佐)6月29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格致·考工·源流——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家讲座”第十二讲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行。本期讲座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陈晓珊副研究员主讲,主题为“海洋传奇——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与海上丝绸之路”。   ...

• 文修新闻|聆听意大利大师讲座,学习文物保护修复技术

应我校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邀请意大利著名修复专家马里奥·米盖利教授(罗马第三大学)和玛丽亚·孔切塔·劳伦蒂教授(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高级研究院)于2018年6月29日上午在逸飞楼107教室为文修学院的师生们分别开展了主题为大型青铜像保护与修复和考古遗址现场保护的专业讲座,讲座由张岚院长主持、上海博物馆的沈依嘉老师全程翻译。参加本次讲座的除了我院师生外,还有来自于我院合作中本贯通项目的上海

• 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边会集锦——天、茶、水

随着越来越多的缔约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及世界遗产申报标准的不断完善,如今的世界遗产类型已不再局限于古建筑、古城、考古遗址等,而是出现了新的遗产类型,如文化线路、文化景观、遗产运河、工业遗产等。而面对更多的新型遗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作为文化遗产项目的专业评估咨询机构,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特定遗产类型的“主题研究(Thematic Studies)”,更好地为这些新型遗产的列入提供全球框

• 【清源现场观察报道】小概率事件还是大变化的序幕?| 2018世界遗产申报审议首日

2018年6月29日下午,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开始审议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议题8B)。今年委员会共审议28个项目,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中国申报的“古泉州(刺桐)史迹”项目(Historic Monuments and Sites of Ancient Quanzhou),咨询机构建议不予列入(not inscribe),而在讨论中,多个委员国认可其突出普遍价值,最终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