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中国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不断营造达400年之久。现存窟龛大致分为西山、东山两部分,共计2345个,造像10万与尊,备课题记2800余品,其中多有艺术精品。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远承印度石窟艺术,继承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 ...

• 法门寺 —惊现千年佛骨舍利

法门寺位于现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境内,是中国北方著名古刹,兴建于东汉末年,至今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被誉为皇家寺庙。 法门寺佛塔是法门寺最著名的景观, 被称为“护国真身宝塔”。法门寺地宫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界的最高圣物。 地宫所保存的大批文物,不仅等级高、品种 ...

• 莫高窟姊妹窟 —瓜州榆林窟

榆林窟位于现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境内,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分支,属于敦煌石窟群,是仅次于敦煌千佛洞的民族壁画艺术的代表。其具体开凿时间不详,但初唐时已有大规模营建。西夏和元朝时,在统治者倡导佛教的背景下再度辉煌,融入了新的艺术内容和画风。明朝后一度荒废,清嘉庆、道光年间进行了维修。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在佛教思想、壁画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与莫高窟一致,但并不是莫高窟的翻版,而是具有自身独特 ...

•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玻璃制品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绘有数百件透明状的碗、杯、盘、钵、瓶等玻璃制品,它们或持在佛、菩萨、弟子及供养人手中,或摆放在供桌上。有浅蓝、浅棕和白色。 据学者考察得知,莫高窟壁画中的八十五件玻璃器皿分布在五十五个洞窟的隋唐、五代及西夏七个时期的壁画中。这些玻璃器皿的形状、纹饰与出土的玻璃器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些器形具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痕迹,由其形制造型即可知,它们或为拜占庭式,或属波斯萨珊式,亦是伊斯兰式 ...

• 敦煌莫高窟 —墙壁上的博物馆

莫高窟位于现今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层崖上,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中的代表窟群,现有洞窟735个,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具有极高的史料、艺术、科技价值。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朝、隋唐、西夏、宋代近千年的开凿,形成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元代以后停滞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年间封闭嘉峪关,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上世纪初莫高窟发现藏经洞, ...

• 第二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乡村保护国际论坛-《从江建议》

2016-11-24CCHC遗产保护2016年10月14日,第二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乡村保护国际论坛在从江岜沙苗寨举行,论坛以“苗寨侗寨的突出普遍价值、村寨的申遗以及村落的保护”为主题,通过专家主题发言,积极探索构建传统村落保护与与发展新型关系。来自国内外申遗产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省州部门负责人及各县市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论坛。以下为几位专家围绕论坛 ...

• 第二次中国与南亚佛教考古国际学术会议

第二次中国与南亚佛教考古国际学术会议2016-11-24中国社科院/北大美术遗产2016年11月26日(星期六)8:30-9:30开幕仪式主持人:朱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巍先生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崇峰先生致辞(北京大学教授兼佛教考古学会秘书长)桑贾伊·加格先生、李裕群先生:2015会议论文集《南亚与中国佛教寺院》首发式2016年11月26日(星期六)9:40-12:00主题I:佛教考古新 ...

• “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 在深圳博物馆开幕

“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现场“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现场“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现场“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现场“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现场  2016年11月25日上午,由深圳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联合主办,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协办的“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 ...

• 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2016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六站鸣锣开赛

11月27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六站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开跑,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出席了启动仪式,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鸣锣宣布开赛,来自香港、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600多名定向爱好者参加了当天的赛事。南粤古驿道是指1913年前广东省辖区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运用传统技艺修建的通道,包括驿道(官道)和民间古道是广东历史上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南粤古驿道是由水路和陆路组成的通道网 ...

• 甘肃省政协召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月协商座谈会

2016-11-30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  11月25日上午,甘肃省政协在兰州召开月协商座谈会,就“我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议题进行建言献策。省政协主席冯健身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栗震亚主持会议,省政协秘书长陈伟、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正锋出席会议。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旅游发展委、省文物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听取意见建议。部分民主党派和市州政协的负责同志,部分省政协委员 ...

• 中国文物代表团赴意大利交流访问

应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及文物宪兵司令部邀请,国家文物局刘曙光副局长率中国文物代表团于2016年11月10日至13日赴意大利访问。在罗马期间,双方在意大利文物宪兵司令部举行中意打击文物犯罪经验交流会。中方从法制建设、工作机制、信息化建设、文物进出境管理、文物市场管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向意方详细介绍中国政府打击文物走私工作情况;意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和文物宪兵司令部相关负责人向中方着重介绍了意大利在追缴非法进出境文 ...

• 世界第四大博物馆的丝绸之路考古

文章出处:东方早报作者: 陈诗悦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塔吉克斯坦文物展示  上海博物馆“交通中西”的“一带一路”系列讲座前不久邀请欧亚十余国专家学者从艺术和考古的角度来发掘与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对已经访沪的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国专家进行了专访,结合一部分讲座节录,呈现在广袤的欧亚之心所发现的丝路艺术。  包括冬宫的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 ...

• 城市考古与考古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文章出处:南方网作者:杨逸 钟志阮 穗文考  11月26-27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城市考古与考古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国内20余家具有考古发掘资质的城市考古单位和部分省级考古单位代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家学者近80人参加会议。“城市考古与考古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图片来自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官微)  当前,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 ...

• 机翼下的丝绸之路“双遗产”

原创 2016-11-29 王金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机翼下的丝绸之路“双遗产”》(组照)拍摄时间跨度长达10年(2006-2016)。内容涉及丝绸之路沿线陕西、甘肃、青海(青海道)、新疆四省区最著名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如故城、遗址、石窟、寺院、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名山、湿地、河流......拍摄路程单程长达5000多千米,有的拍摄点往返三、四次之多。使用机型:动力伞、三角翼、热气球、多种型号无人机。陕西宜川黄河壶口瀑布(国家 ...

• 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的勘察发现——社科院考古所2016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十五)

讲座题目: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的勘察发现主讲人:钱国祥站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讲座时间:2016年11月28日(星期一)14:00—17:00讲座地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八楼多媒体厅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内容提要:  汉魏洛阳城是中国古代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的都城遗址,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太极殿是该城曹魏至北魏宫城的中心正殿,它的出现改变了秦 ...

• 《宁波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办法》审议正式通过

11月22日下午,《宁波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宁波市人民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审议正式通过。 根据国务院相关协调会议精神,国家文物局确定“海上丝绸之路”作为2018年度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由泉州牵头,联合广州、宁波、南京等城市共同实施推进。目前,宁波市海上丝绸之路4处史迹点(永丰库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保国寺、天童寺)已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

• 西方人对“兵马俑希来说”的反思

在距离秦始皇帝陵墓东北方向不到1.6公里的地下,三个陪葬坑中埋着大约有8000个兵马俑,包括步兵、弓箭手、骑兵、战车驭者及将军。如今,有新的研究(包括新近翻译的古代文献记录)表明,这些兵马俑的建造灵感源于希腊艺术。 本文最初发表在《对话》杂志上。之后该文转发于《生活科学》杂志的专家之声:“专栏与见解。” 中国的考古发现很少受到关注。然而最近对新疆人类遗骸进行的线粒体DNA测试吸引了国际媒体的目光。结果表明, ...

• 莫高窟耄耋“守望者”:六十载倾心“绣”壁画

中新网丨赵富师 赵雪涛84岁高龄的文物保护专家李云鹤先生今天依然在文物修复现场工作中新社兰州11月25日电 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年逾八旬、满头华发的老人李云鹤在此“守望”60多年,倾注毕生心血“绣”壁画,钻研探索“国产”文物保护技术。目前修复壁画近4000平方米,修复复原塑像500余身,其多项研究成果为内地“首创”。无论春夏秋冬,李云鹤经常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提着手电筒,背着磨得发亮的工具箱,穿行在莫高窟 ...

• 中国与南亚佛教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会议题目:中国与南亚佛教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2016年11月26(周六)、27日(周日)会议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八楼会议室(11月26日)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新楼A座101报告厅(11月27日)主  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佛教考古学会会议介绍:佛教在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中国与南亚各国佛教考古学的交 ...

• 李振宇教授在第七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6-11-25李振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第七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我代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全体师生,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学委会和各主办承办机构对学院的信任表示感谢! 工业的兴起、发展和转型,是人类发展进程的一面镜子,从一开始就和建筑密不可分。《考工记》中记载,“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 ...

• 首届禹贡青年沙龙年度大会历史地理学的新思考和新探索会议议程

学术沙龙|首届禹贡青年沙龙年度大会历史地理学的新思考和新探索会议议程2016-11-24历史地理研究资讯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可以订阅哦时间:2016年11月26日(星期六)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201会议室开场介绍时间: 9:00-9:10主持人: 邹怡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副教授)报告 一时间: 9:10-10:10(每场报告30分钟,评议10分钟,回应与讨论20分钟)报告人:颜岸青(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博士生) 地 ...

• 新疆史丨这里名为“阔孜其亚贝希巷”

丝路新语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是个具有二千多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疏勒。这座名城的灵魂在老城,而老城的精髓则是高台民居了,维吾尔名:阔孜其亚贝希巷。奇特的高台民居、迷宫式的古老街巷是维吾尔建筑文化的集中荟萃,代表了这个城市古老的过去。高台民居现有居民603户,人口2450多人,全都是维吾尔族。到高台民居参观、访问的游客对维吾尔的风俗习惯要尊重。高台民居地势崎岖,人口密集,小巷很多、纵横 ...

• 2016中国第七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完美落幕

来源: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图:单霁翔院长(左)、Patrick Edward Martin主席(右) 2016年11月19日-21日,由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联合举办的“2016中国第七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的300 ...

• 中国与南亚佛教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北京)研讨日程安排

2016年11月26日(周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幕仪式(8:30-9:30)主持人:朱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王巍先生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崇峰先生致辞(北京大学教授兼佛教考古学会秘书长)桑贾伊·加格先生、李裕群先生:2015会议论文集《南亚与中国佛教寺院》首发式主题I:佛教考古新发现(9:40-12:00)主持人:达亚·迪萨纳亚克,八木春生1.段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佉卢文 ...

• 考古最新发现!秦始皇陵里竟然有个“动物世界”

秦始皇陵博物院总工程师周铁日前表示,在对秦始皇陵最新钻探工作中,通过对道路系统的局部发掘,考古人员已基本了解陵区的大体结构。专家还发现了大量陪葬坑,有的陪葬坑面积甚至达几千平方米。发现400多座陪葬坑大量石制盔甲周铁表示,在秦始皇陵园内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陪葬坑400余座,在周边又发现了几十座小型墓葬和陪葬坑。在目前已发掘的陪葬坑里,基本以陶制品为主。秦始皇陵/资料图在秦始皇陵的陵区外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 ...

• 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发布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至少再建10个

国家文物局近日在官网发布《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建成20至30个遗址博物馆,以及10至15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形成8至10处大遗址保护片区,全面实现大遗址对外开放。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六片、四线、一圈”为核心,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实现大遗址本体和环境安全,完善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管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和保护利用设施建 ...

• 新疆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丝路探寻高峰论坛暨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特藏馆新馆开馆仪式”

2016年11月18日,新疆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丝路探寻高峰论坛暨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特藏馆新馆开馆仪式”。自治区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书记梁超,校党委书记巫文武,黄文弼先生后人黄纪苏先生,黄文弼中心主任朱玉麒先生出席开馆仪式并共同为“黄文弼特藏馆”揭牌,副校长薛徽主持开馆仪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开馆仪式。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社科院、上海博物馆、甘肃考古所、 ...

• 新疆吐鲁番地区洋海古墓发现的那条中国最早的裤子

2016-11-23巩亮亮新疆之窗出土于洋海古墓的裤子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知道,3000年前火焰山南麓的戈壁荒漠中一次埋葬仪式上有过怎样的故事。但是,两条出土于此的裤子,却在告诉今天的人们,在那个水草丰美、驼铃声声的年代,塔里木盆地的先民已经成为中国最早穿着裤子的人。   一条“在中国吐鲁番地区洋海古墓内发现的两条裤子,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历史最为悠久的裤子”的消息出现在网络上。消息中称,这两条裤子的年代可 ...

• "全球发展与中国视角动物考古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6年10月14日至16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全球发展与中国视角动物考古”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法国等13个国家的44位动物考古学者,围绕以下8个主题展开了讨论。  区域动物考古学综述性研究  墨西哥国家人类历史研究所Joaquín Arroyo-Cabrales介绍了拉丁美洲动物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印度德干大学Arati

• 坐在陶罐上的“思考者”

以色列叶胡德城近日出土了一件有趣的陶罐,罐口塑造了一位表情似在思考的小陶人。考古学家在一处房屋的改建过程中发现了这件制于约4000年前的陶罐。“最先显露的是罐体,属于那个时期的标准器型。接下来我们看到了这个之前从未见过的,刻画生动的小陶人。”负责发掘工作的IAA主任告诉记者。这件不寻常的陶器高约18公分,罐体呈长椭圆形。陶人坐在罐口,左手置于膝盖上,右手托着下巴,似在思考着什么。“陶人的形象塑造和细节的精 ...

• 促进繁荣发展 “寻迹唐蕃古道穿越之旅”抵达拉萨

“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古道。千百年来,它是连接中国内地与各省藏区的重要交通走廊,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庙,遗留着时代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一条深藏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并存的千年古道。

• “第六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在京开幕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2016年11月19日,由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在北京科技大学隆重开幕。论坛现场  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 ...

• 2016年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大会在荔波召开

新华网贵阳11月21日电(通讯员董琳琳 姚 琪 蒙圣璇)11月17日,2016年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大会(第一届)在贵州荔波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副秘书长周家贵,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嘉麒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刘佳福,以及贵州省住建厅副厅长陈维明,荔波县委副书记、县长叶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洪,县政协主席董豫黔等出席会议。本届大会 ...

• “木质建筑的结构健康评估”国际会议17年在土耳其举行

会议名称:“木质建筑的结构健康评估”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Health Assessment of Timber Structures)时间:2017年9月20-22日地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主办方:哈桑卡里奥库大学 (HKU)等摘要截止日期:2016年12月9日信息来源:http://shatis17.hku.edu.tr/发布来源:清源文化遗产

•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发现了公元前1000年的石头雕像

在附近的村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karmiravan martakert区发现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初的八个像人的石柱。“这些古迹是被当地居民偶然发现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经济部旅游和环境保护部门说。“我们接到了村里的一个电话。我们的专家赶到现场并发现了石头雕像。经过初步发掘显露出一些古迹。决定委派该地区的情报处理。既然发现新古迹,我们将计划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发掘。”–Maratshahramanyan部门员工说。考古和民族志研究院和 ...

• 黄金鹿和遗体防腐—塔尔巴哈台的铁器时代早期文化

哈萨克斯坦塔尔巴哈台的一处石岗堆出土大量黄金无角鹿、 青铜箍、 珠宝首饰、 金珠,甚至还有准备实施防腐处理的古人遗骸。经过两个月的发掘及后续研究,考古学家再次得出结论:塔尔巴哈台山全面呈现出铁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始于2016 年6月塔尔巴哈台山考古调查,在海拔1500米的山谷中发现独特的墓葬,称为ElekeSazy,并对库尔干Alike saz-2七号墓进行发掘。此墓封土直径约35米,高1.8米。In one of the mounds archaeological Tarb ...

• 古希腊建筑和雕塑是彩色的

我们认为,古希腊人并不喜欢大理石的白色。他们在建造塑像、浮雕和庙宇时,都会在上面涂颜色、画图案,深度刻画神明以及英雄们的眼睛。现在,我们只能通过紫外线,依稀看到古希腊作品原来的风貌。过去,我们只看到用白色大理石塑造的希腊雕塑和神庙的柱子。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希腊人并不喜欢单一色彩的雕塑和建筑。他们喜欢将塑像涂上明亮的颜色,在塑像的衣物上绘上图案,并且着重刻画他们的面部表情。建筑物也是如此:通常绘 ...

• 巴基斯坦发现6000年前使用失蜡法铸造的铜护符

考古学家和冶金学家在巴基斯坦所发掘的青铜时代护符中发现了第一个明确的证据,能够证明人类早在6000年前就掌握了浇铸成型的秘诀。 人类早在约4万年前就知道了金属,并且认识到了它们的有用性。然而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进入红铜时代(始于约公元前5至7世纪),人类才懂得使用金属制造工具,并知道了熔炼金属的秘密。法国伊维特河畔吉夫凡尔赛大学的MathieuThoury认为,这表明了最早的人造工具和装饰品,更类似于石具,而非现代 ...

• 申遗后的大运河:如何通往现代之路?

申遗后的大运河:如何通往现代之路? 原创 2016-11-18 苏周指尖 老子申遗网 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老子申遗网这样纯公益的微信你都不关注,那么不管你帅得天花乱坠还是美得沉鱼落雁也没人会信。还犹豫什么,猛戳标题下的蓝字关注吧......背景直到两年以后的2016年,“京杭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消息,才以一种仪式化的官方论坛形态进入到常州地界。用以链接2014年6月22日那个遥远的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上午所确 ...

• 看车师先祖的裘毛大氅

姑师(后改为车师)是最早出现在我国史书中的西域古国之一,车师,有着久远的历史,处于丝绸之路的战略要道,其活动中心在吐鲁番盆地。

• 约旦考古的重大发现|奇特的古墓

在约旦北部的小镇BeitRas一次废水管网扩建挖掘项目中,意外发现了一个古墓。坟墓包括两个葬坑。较大的一间由岩石雕琢而成的玄武岩石壁构成,岩壁上以浮雕的手法刻有两个狮子头,葬坑中还有一些人的骨头。墙壁上奇特的油画装饰更是让这个墓室显得独特异常,油画内容包括人物,马匹和其他神话场景,其中一些已部分侵蚀,但大部分仍保持完整,这些完好的壁画可以让我们深入地了解过去的殡葬仪式;第二个房间同样包含两个由岩石雕刻而 ...

• 科技助力“一带一路”考古

2016-11-18彭茜 张远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曾经,考古工作者靠着一把洛阳铲行走天下。但现在,遥感信息、虚拟现实、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开始在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中大显身手,帮助考古工作者由表及里还原历史真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一带一路”的考古中,这些“黑科技”也成为中国考古“走出去”的利器,受到各国同行的重视和青睐。  精准“破案”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口曾有一座叫米兰的古城。作为丝绸 ...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敦煌:丝路拾珍台湾巡展侧记

17日,由宋庆龄基金会、敦煌研究院和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丝路拾珍——敦煌文化艺术展”来到台湾巡展的最后一站——台中,将在未来两周多的时间里向中兴大学师生和台中市民,展出40余幅大型石窟平面壁画及2座佛像文物复制品。 ...

• 第七届中国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11月19日召开

第七届中国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详细版议程) 2016-11-16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会议简介: 近年来,在工业遗产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出现多维度、多学科结合的全新局面,因此对工业遗产进行科学保护,对工业资源进行适应性和创新性再利用,成为工业遗产研究的重点。 因此,中国第七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以“工业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创新利用”为主题,将于2016年11月19-21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简要议程:b .. ...

• 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

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会议地点:扬州国际会议中心主办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扬州市人民政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会议简介线性遗产和文化线路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类型,具有呈线性排列、反映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跨越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等特点,在保护与管理上都存在较大难度。中国江苏省扬州市是世界遗产大运河与长江航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为了加强对 ...

• 首届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大会于贵州荔波圆满落幕

2016-11-23BEJ/CLT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1月17日,以“世界遗产 精准扶贫”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大会在贵州省荔波县成功举办。此次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和国务院扶贫办规划财务司的指导,以及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并由中共 ...

• 西北大学大夏国都万城遗址考古汇报

讲座又来啦!大夏国都万城遗址考古汇报 一起听听邢福来教授的考古汇报吧!11月18日(周五)16:00

• 2016年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大会(第一届)即将在贵州荔波召开

BEJ/CLT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6年11月1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和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大会(第一届)”将在贵州荔波举行。出席此次大会的嘉宾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女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先生,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嘉麒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刘佳福主任,和中国联合国 ...

• 鹰的部落——真实的塔吉克人

作者:刘剑他们确实与众不同,甚至在少数民族中他们也很特别,活脱脱的外国人长相。据说他们是雅利安人种,中国唯一的白种人,俊男靓女,好客热情,谦和善良。他们的祖居地塔什库尔干这个地方,据说几十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建了个看守所却一直空着。在当今的中国,这种地方当然很有吸引力。人们来了,许多镜头也来了,掠取美景美颜无可厚非,然而,美丽的元素往往就是摄影师放弃思考的原因或者障碍。塔吉克人,他们到底是什么样 ...

• 探寻汉代疏勒城

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半载沟镇的石城子是国务院2013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14年至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整理,最终认定这里就是汉代著名的疏勒城。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