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发现明确纪年西汉早期墓葬 出土遗物600余件
考古工作者清理“关口西汉一号墓”椁室彩绘壁画。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记者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采访获悉,近期该院在重庆市武隆区新发现一座保存完好、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初期墓葬,出土遗物600余件。专家认为,此次发现的西汉墓葬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年代之久远,在重庆尚属首次。考古现场出土的干支木牍。(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该考古项目是 ...
考古工作者清理“关口西汉一号墓”椁室彩绘壁画。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记者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采访获悉,近期该院在重庆市武隆区新发现一座保存完好、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初期墓葬,出土遗物600余件。专家认为,此次发现的西汉墓葬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年代之久远,在重庆尚属首次。考古现场出土的干支木牍。(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该考古项目是 ...
9月23日,“邺城论坛·2023”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临漳举行。为纪念邺城考古工作开展四十周年及庆贺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揭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日本金泽大学等国内外二十余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东亚地区古代都市考古与历史、中古时期佛寺考古与 ...
2023年10月23日至25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陕西西安隆重举行。根据大会统一安排,长城考古专业委员会在陕西宾馆会议中心B1-7会议室就长城资源调查、考古发掘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组讨论会。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新疆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西北大学、山西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 ...
2023年10月23日下午至24日,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举行期间,建筑考古专业委员会展开了为期一天半的学术研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7名学者作了学术报告,并参与了交流和讨论。报告议题涉及建筑考古理论与方法、 ...
2023年10月23日至2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分组研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西大学等全国13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20余位研究人员参加了研讨。中国考古学会 ...
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夏商组参会代表42人,共发表27人次学术报告,2023年10月23日下午至24日下午按主题分六场开展研讨,主持人分别为郭妍利、梁法伟、岳洪彬、杨树刚、张晓峥、侯卫东,宫本一夫、杜金鹏、施劲松、戴向明、王立新等学者莅会点评研讨。会议现场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春青的报告题目为《早期夏都说——从新密新砦遗址谈起》。他 ...
2023年10月23-2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围绕“新时期考古遗址与出土文物保护修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内蒙古考古学会、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河北省文物考古研 ...
2023年10月23日下午至24日下午,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宾馆顺利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湖北省考古研究院、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厦门大学历史与文 ...
2023年10月23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陕西宾馆盛大开幕。23日下午至24日,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紧紧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主题在B1-5会议室组织开展了分组研讨会。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湖北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31家考古文博机构的35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进行学术报告23场。考古遗 ...
2023年10月23日下午至10月24日上午,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召开期间,水下考古专业委员会分会场举办了两场学术研讨。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西文物 ...
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城河遗址的重要新发现:城河遗址新发现“水坝”遗存距今约5000年,推测用于旱时供水、涝时排水。相关发现见证了长江中游先民的治水智慧,为史前治水研究提供重要新材料。史前治水模式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处长江中游的城河遗址是否存在水利设施?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文宣11月6日至16日,国家文物局和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合作主办的“2023年文化遗产管理与评估国际培训班”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明十三陵举办。来自10个国家的国际学员与来自中国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者,在多位国际和中国文化遗产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围绕世界遗产概 ...
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讲坛第4讲丝路2023年10月23日晚,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丝绸之路考古和遗产讲坛”第4讲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910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讲题为《奥库涅夫文化的研究现状》,由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所长——帕列科夫·安德烈·夫拉基米拉维奇(Andrey Vladimirovich Poliakov)研究员主讲,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邵会秋教授 ...
2024年11月4日下午,“汉藏古典艺术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一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的艺术珍品”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举行。此次讲座由牛津大学博士、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总监兼首席策展人大卫·普利兹克博士主讲,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霍巍教授主持,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旦增央嘎担任翻译。此次讲座不仅 ...
塔吉克,是一个新媒体新传播平台,愿景是成为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食粮,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传播以塔吉克文化为核心的塔吉克斯坦文明,重塑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地域归属感。塔吉克,是塔吉克人了解家乡、外国人了解塔吉克民族、塔吉克斯坦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号:OKIJOT一切为了中塔友谊!ХИДМАТГУЗОРИХА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应 妮 国家文物局29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江苏常州寺墩遗址、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4项考古最新进展。新发现水坝及良渚遗址群中晚期结构。 国家文物局供图 此次发布聚焦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 ...
2023年10月23日—25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西安举办,中国考古学会陵墓考古专业委员会分组研讨会议于10月23日下午-24日上午在陕西宾馆会议中心B1-10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江苏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 ...
2023年10月23日下午至24日,在陕西西安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期间,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分组研讨在陕西会议中心2-2会议室举行。本次大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共收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考古研究机构与高校的49位研究学者的报名,提交了25篇研究论文或提纲,其中21位学者进行了线下发言。研讨过程中,还有不少来 ...
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讲坛第3讲丝路2023年10月22日下午,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丝绸之路考古和遗产讲坛”第3讲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910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讲题为《纳慢干州纳林区乌其特佩遗址的考古研究和结论》,由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艾哈迈达利·阿斯卡洛夫(Ahmadali Askarov)教授主讲,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 ...
“这个发现将中国古代对正负数的认识与实际运用时间提早到了战国晚期,是数学发展史研究的一大收获。”11月13日,西北大学博士生李振飞告诉记者,神禾原战国秦陵墓出土的象牙算筹主要有红白筹和红黑筹两类颜色,这与《九章算术》刘徽注释中提到的古代用于正负数运算的“赤黑算”也许有关,应是此类计算工具的早期形态。据了解,就此项研究成果,由李振飞和 ...
来源:《西域研究》2023年第4期“黄文弼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综述马伟 黄莹 黎镜明2023年3月4~5日,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主办,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西北大学博物馆等承办(协办)的“黄文弼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西 ...
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中不仅蕴含着大量历史、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还珍藏着十分丰富的科技史料,弥足珍贵。这些史料包括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印刷、酿造、农作、建筑、冶炼、交通、纺织、兵器、饲养、园艺、保健、护肤、颜料、工艺等,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多方面的成就,闪烁着中华千年的科技文明之光,它们对于我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有着特殊的贡 ...
“罗马与长安:世界古都”研讨会将在英举行由 UCL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 ICCHA组织的“罗马与长安:世界古都”研讨会将于英国时间11月23日以线上线下混合方式举行。研讨会将探讨两大古都在规模、集权、民族、宗教以及城市空间形态和演变等方面的异同。主讲人 Stefan Altekamp博士曾主持和参与“古代文明空间和知识的形成与演变”和“罗马与 ...
SJTU-IRCAHC |2023活动通知由本研究中心参与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执办的2023“世界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合作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Collaborative Con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for Cultural Heritage),于2023年11月23-25日在四川成都举办。会议的“文物保护国际论坛”于11月24日上午举行,具体议程如下如下:The internati ...
四川旧石器考古的新进展如何?近两年四川成都地区旧石器时代的考古新发现是什么?重庆地区的旧石器工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贵州近年来的史前洞穴考古有什么新发现……11月18日,第八届西南考古协作会暨西南旧石器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眉山举行,来自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广西等省区市的考古、文博机构及高校的代表齐聚,共话“西南旧石器 ...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曾江 赵徐州 通讯员文川)11月17日,由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四川大学、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的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阶段性学术成果研讨会在四川省眉山市成功召开。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聚焦巴蜀考古新发现,共同探索巴蜀文明 ...
万里茶道研究院2023-11-16 09:00发表于湖北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第五届“万里茶道”国际学术研讨会议 程主办单位:湖北大学承办单位: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大学万里茶道研究院“‘万里茶道’茶业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2023年11月17日(星期五)与会学者报到报到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293号桃花岭大酒店2023年11月18日( ...
来源:“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微信公众号2023年10月7日至10日,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南开大学丝绸之路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美术史”课题组共同举办的“丝路美术传播和文明互动”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克孜尔石窟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甘肃、四川等地相关 ...
巍巍天山接秦岭,悠悠塔河入积石。11月18日,“载瞻载止——新疆考古百年”特展在新疆美术馆顺利开幕。特展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自治区文博院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中心、欧亚考古工作坊承办。据介绍,展览共展出各类文物180余件,涉及旧石器时代到汉晋隋唐。展览共分四大部分,以新疆考 ...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重要指示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我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于2023年11月17-18日共同举办第二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学术论坛,论坛以人与自然的当代关系:共存、互鉴与可持续为主题。我会理事长刘玉珠、 ...
天山南北,古城、烽燧、碑铭星罗棋布,丝路沿线,石窟、佛寺、古墓层出迭见,实证多元一体格局,拓展边疆考古纵深。近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新疆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新疆,踏访“考古中国”进展,走向新疆历史深处。探索源流 寻脉史前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宏观指导下,新疆主动性考古项目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充分发挥考古工作在 ...
2023年10月23~25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按照大会的组织安排,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分组研讨于23日下午、24日全天在陕西宾馆会议中心3-8会议室召开,会议为期一天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河南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市考古研究 ...
2023年10月23-24日,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举行期间,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分组研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宾馆B1-2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考古学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西北大学文 ...
2023年10月23日下午至24日上午,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举行期间,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宾馆3-102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23年10月23-2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0月23日下午-24日下午,边疆考古专委会共计二十一场演讲为大会奉献了一次边疆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学术盛宴。边疆考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的发言为大会公共考古讲座,题目是《中西文化的交汇—— ...
11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获奖项目(2021-2022)在京颁奖,江西景德镇彭家弄、深圳沙井古墟新生、浙江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福建南天禅寺,上海贵州西里弄、澳门M30电力供应和废物收集一体化基建,以及南京小西湖街区7个项目获奖。此次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主办,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 ...
2023年10月23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陕西西安盛大开幕。23日下午及24日全天,新石器专业委员会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前基础”研讨主题,在陕西宾馆会议中心3-3会议室举行了分组讨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41家单位的67位代表进行了43场讲演,近100位专家、学者以及学生、公众聆听了讲演 ...
1973年发现的吴城遗址在中国考古学上具有突出的意义。吴城遗址的发掘破除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旧有观念,在南方地区揭示出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探讨南方地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正是通过吴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李伯谦先生率先提出“文化因素分析法”,并成功对吴城文化的组成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现在“文化因素分析法”已经成为考古学研究的 ...
塔吉克,是一个新媒体新传播平台,愿景是成为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食粮,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传播以塔吉克文化为核心的塔吉克斯坦文明,重塑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地域归属感。塔吉克,是塔吉克人了解家乡、外国人了解塔吉克民族、塔吉克斯坦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号:OKIJOT一切为了中塔友谊!ХИДМАТГУЗОРИХА ...
塔吉克,是一个新媒体新传播平台,愿景是成为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食粮,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传播以塔吉克文化为核心的塔吉克斯坦文明,重塑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地域归属感。塔吉克,是塔吉克人了解家乡、外国人了解塔吉克民族、塔吉克斯坦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号:OKIJOT一切为了中塔友谊!ХИДМАТГУЗОРИХА ...
|来源:新华社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灿烂辉煌的文明。黄河奔流不息,文明绵延不绝。黄河两岸,留存着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一件件文物,一处处遗址,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与包容,赓续着连绵不断的黄河故事。山河印记:观黄河而知华夏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近年来,夜塬遗址的发掘让考古人员惊喜连连。夜塬遗址位于黄河支流南 ...
珍贵的多民族语言简牍文书、美轮美奂的雕塑壁画、精致的丝绸毛纺织品、独特的彩陶艺术……新疆全区现有备案博物馆126家,文物(文旅)部门归口管理国有博物馆文物藏品22万余件/套,资源丰厚、展陈丰富,向人们展现着多元一体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新疆文博工作者脚踏实地、孜孜以求,充分挖掘、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物证、考古 ...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1 保存下来的文化瑰宝“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共分简帛文书、纸质文书、碑刻墓志、研究保护4个部分,展出文物150件(组)。新疆文博院副院长、新疆博物馆馆 ...
桂林甑皮岩遗址是广西乃至整个华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1965年调查发现,1973年首次进行考古发掘,2001年再次发掘。遗址的两次发掘及“甑皮岩文化”的命名与相关研究,对于研究华南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及陶器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值此甑皮岩遗址考古发掘五十周年之际,为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 ...
11月9日,《考古中国》通识课程开设特别讲座,邀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兼任教授张建林以“作为大遗址的唐代帝陵——唐陵考古的思路、方法与收获”为题作报告。讲座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主任、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刘斌主持,选修《考古中国》通识课程的同学及校内外师生共计百余人到场 ...
11月3日至11月5日,古代城墙军事防御与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来自中国、韩国等国家的十七位著名学者,围绕“古代城墙军事防御与遗产保护”,开展主旨研讨。同时,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等六家遗产保护管理单位共同推动成立、筹备中国古迹遗址协会城防与军事遗产专业委员会,并将专委会秘书处正式设在南京。活动现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 ...
2023年10月23日下午至24日下午,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代表和40余位旁听人员,参加了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研讨,共听取了19场会议报告,内容包含近年来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新进展。研讨会现场通过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发现旧石器地点数量显著增加,为实证中国“百万年的人类演化史”提供了丰富的考古学 ...
丝路深秋,行走新疆。天山雄伟、峡谷壮阔,胡杨金黄、石榴火红。风景之美尽收眼底,文物之美流韵绵长。新疆文物数量大、类型多、年代早,新疆广袤的大地上,分布着不可移动文物9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20处,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22处遗产点,6处在新疆。这些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讲 ...
2023年10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课程《考古学研究》系列讲座第三讲《秦汉地方城邑》在考古楼A座101举行,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云河助理教授主讲。李云河助理教授主讲讲座现场一、郡县制与郡国并行秦汉时期实行了新的制度,即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郡县制以及西汉前期的郡国并行制。对于郡县特别是先秦至秦汉时期的郡县,历史学家做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