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三星堆出土“虎头虎脑”青铜器!
三星堆又上新啦!近日,三星堆8号坑发现了一件“虎头虎脑”龙形青铜像。中国青铜时代的其他遗址里,从未发现过这种器物。许多网友看后纷纷表示“虎年吉祥物来了”“虎头虎脑”龙形青铜像高约80厘米,它的头像老虎头一样,耳朵也是老虎的圆耳朵,但有长长的犄角,躯体上扬犹如一条飞龙。考古人员发现,龙形象身前无配重,身体主体超出基座,为确保重心稳固极 ...
三星堆又上新啦!近日,三星堆8号坑发现了一件“虎头虎脑”龙形青铜像。中国青铜时代的其他遗址里,从未发现过这种器物。许多网友看后纷纷表示“虎年吉祥物来了”“虎头虎脑”龙形青铜像高约80厘米,它的头像老虎头一样,耳朵也是老虎的圆耳朵,但有长长的犄角,躯体上扬犹如一条飞龙。考古人员发现,龙形象身前无配重,身体主体超出基座,为确保重心稳固极 ...
沙娜新疆宗教考古艺术研究摘要:“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暨“克孜尔石窟与丝绸之路研究”学术研讨会向公众展示了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专家们对于石窟题记、壁画、造像、乐舞以及丝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技术与新传播等方面的探讨,给克孜尔石窟研究、丝绸之路研究注入了很多新内容,为今后全方位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数字化技术的 ...
入选理由:百年前仰韶遗址的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经过几代考古学人的艰苦努力,中国现代考古学有了长足发展,业已成为世界考古学界不可忽视的重要一脉。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开创百年的历史节点,学术理论界回顾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探索之路,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展望未来。中国现代考古学是在社会与学术多方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百年间走出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历经2年时间发掘了明代藩王晋端王陵园,其范围远超亲王陵园规制,其中晋端王墓地宫营造规格居已发现的明代中后期藩王墓之首。 这处明代藩王陵园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东峰村东北。2019年至202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太原市、小店区的考古机构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经考证,陵园主人为第七代 ...
从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日前,考古工作人员在配合当地基本建设中发现战国早期墓葬群,墓葬数量达260余座,出土大量随葬品。 “这些战国时期墓葬排列较为有序规整。”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室主任、考古工地现场负责人燕飞说。 据悉,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发掘近100座战国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以北向和东向为主,几乎 ...
过去,考古学家们要研究古埃及木乃伊,需要将包裹着木乃伊的层层麻布拆开,一不小心便会破坏木乃伊。然而近年,随着科技水品不断提高,电脑断层扫描(即CT技术)开始被运用在考古中,可以让人们不需要拆开麻布,便可“看见”木乃伊本身,甚至探查它的内部,建立3D图像。阿蒙霍特普一世的木乃伊这种研究方法被运用到了法老阿蒙霍特普一世的木乃伊上,它也是 ...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刘贺墓中曾出土了5200余枚简牍。日前,海昏简牍研究团队从这些简牍中释读出一封诏书——国除诏书。据诏书整理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博介绍,这是迄今发掘出土的首份西汉国除诏书实物,诏书记录了刘贺去世后海昏侯国除国的历史,其中一些内容为史之未载,如刘贺的去世时间。图为墓中刚出土的残牍。江西省文物考古 ...
(图文转自:央视科教)
2021年12月30日,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会”,重点介绍近三年来全国史学界在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的指引下,新时代中国史学繁荣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致发布辞,指出三年来全国史学工作者以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旗帜和灵魂,坚持以马克思 ...
29日从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遗址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一处唐代大型夯土台基和唐代制盐作坊区,出土了一大批时代特征明显的唐代器物标本。考古工作人员在军粮城遗址发掘现场工作。 据悉,军粮城遗址位于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示范镇一期北部(原刘台新村),2021年4月开始考古发掘工作,至今共完成发掘面积8000平方米,发现一处 ...
2021年10月9日,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研讨会在湖南澧县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报社、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湖北大学、浙江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国内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余 ...
2021年12月9日下午,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九届中韩水下考古研讨会网络会议召开,会议主题为2021年度中韩水下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现状。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宋建忠副主任,水下考古研究所孙键、周春水、孟原召、梁国庆,考古实验室与科技保护研究所李乃胜、席光兰、万鑫;韩国国立海洋文化财研究所所长金妍秀,水下发掘科李圭勳、鲁京正、 ...
埃及旅游和文物部12月28日说,3000多年前一位法老的木乃伊经CT扫描首次展露真容。据路透社28日报道,这具木乃伊为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一世,1881年出土于卢克索,后转运至埃及首都开罗。开罗大学研究人员在当天出版的《医学前沿》杂志发表论文说,这是少数几具未曾揭开裹尸布的木乃伊之一,因为研究人员希望保持这具木乃伊的面具和装饰品原貌。开 ...
记者12月29日从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在配合三门峡市基本建设中发现战国早期墓葬群。该施工区域已钻探出墓葬600余座,现已发掘170余座,时代分别为战国、西汉、东汉、唐、明、清等。考古发现的战国时期墓葬排列较为有序规整,相互之间没有打破现象,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以北向和东向为主,几乎都有葬具,单人仰身直肢葬,出土较多精美 ...
甘肃是我国最早开展田野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在近代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不久由国家文物局发布的“考古中国”项目,甘肃入选3项,位居2021年“考古中国”发布项目全国第一。澎湃新闻获悉,12月28日,“实证——甘肃考古百年展”在兰州启幕,展览囊括甘肃考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分为“人类起源”“文明肇始”“周秦溯源”“交流互鉴”“多 ...
12月28日,“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幕,展览以110余件/套文物精品和光影交错的展陈空间,为观众解读中国传统财富文化的嬗变和发展,传递仁中取利、义内求财的财富道德内核,映照物阜民丰、国泰民安的盛世风景,亦送上新年花开富贵、来年山河锦绣的美好祝愿。“富贵长春”一词自宋元起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瓷器款识和绘画主题。这份对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聚焦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 ...
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创新工程2021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发布23项重大科研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主持会议。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高培勇指出,一年来,中国社 ...
12月20日,在南京举行的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新发现交流报告会上,20多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考古发现亮相。 构建六朝古都历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唐诗尽显南朝寺院林立、寺庙繁盛之景象。南京市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是此次会上发布的重要考古新发现之一。2019年8月至今,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进行发掘,出 ...
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经过持续4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近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一座明末清初大型酒坊遗址呈现在世人面前。遗址的发现为中国传统老白干酒酿造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见证。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将此酒坊遗址评为2021年河北考古特别新发现。酒坊遗址。图片来自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今年3月,衡水市桃城区滏阳河东老城区拆迁片区一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盂县发现了一座金代壁画墓,壁画表达了为家族祈福的观念。 这座金代壁画墓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秀水镇泥河村北。2021年3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阳泉市文物管理中心、盂县文物管理中心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此墓葬未被扰动,4人合葬。墓葬平面略呈凸字形,为仿木构壁画墓。壁画装饰见于 ...
临离开工作了19个月时间的沙堆烽燧遗址的早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兴军总觉得心里还有些牵挂。他不自觉地又走到烽燧遗址,绕着沙堆走了两圈,最终站在烽燧旁的沙堆顶部,凝视着即将回填保护的千年烽燧遗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一天,是2021年12月15日。从2011年3月第一次进入沙堆烽燧(以前报道中曾写作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调查、勘探 ...
现将第四场与会者介绍与观点分享如下,以飨读者:湖北鄂州机场考古新发现报告人:田桂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田老师首先介绍了鄂州本地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北接长江,西北距离武汉68公里,湖港星布。鄂州兴衰受政治的影响,“秦置鄂县,汉因之”、三国吴改名武昌、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羡为武昌郡、西晋仍为郡治,元康元年改属 ...
近年来,收藏文物已成文化消费热点,同时也存在着鉴定服务不规范、市场供给不平衡、流通渠道不通畅、市场环境待优化等问题,这都在制约文物收藏和文物市场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近日,国家文物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近日,国家文物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 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意见》,《意见》对文物经营主体,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针对文物商店,一是探索降低准营门槛,对大家反映强烈的5名以上文博中级职称人员和注册资金等设立要求进行优化,让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古玩 ...
2021年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1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致辞,科研局局长崔建民主持会议,成果作者代表及研究所代表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1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现场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 ...
2016年9月~2017年9月,为配合阜康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对工程项目涉及的阜康市白杨河上游墓群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85座、遗址2处。 白杨河上游墓群位于阜康市上户沟哈萨克民族乡白杨河村南,白杨河上游三岔子沟附近,西北距阜康市约60千米。墓群地处博格达山北麓山前地带,南邻海拔5445 ...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近年来江西地区东周时期考古的重大突破。国字山墓葬分布图(改)国字山墓葬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彭泽村洪光塘西南,筑卫城城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小山顶部。筑卫城是清江盆地东周时期的中心性城址。城址周边发现大量同时期的城址、遗址、墓葬等,构成了以筑卫城为核心的聚落群。筑卫城城址与国字山墓葬M1及其围沟示意图自2017年 ...
2021年12月11日,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历史形态学研究班联合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从事聚落历史形态相关研究的团队,合办了“聚落历史形态分析:轨迹、现状与展拓”研究生学际联合工作坊。参会的师生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上海社科院、江西农业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由从事聚落历史地理、景观史、建筑史等方向的研究生作12场专题报 ...
2021年12月27日,在河南安阳西高穴村发现曹操高陵的消息被首度公之于众的12周年,安阳市在安阳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推介会上宣布,曹操高陵博物馆计划于2022年5月1日全面对外开放,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担任名誉馆长,执行馆长一职则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高陵博物馆效果图 图 大河报从2009年公布发现以来,位于安阳的曹操高陵便备受各 ...
对于文博考古界而言,2021年无疑是值得铭记的一年:无论是仰韶故里的中国考古百年盛会,白鹿原上汉文帝霸陵的重新确认,还是三星堆祭祀坑“再醒”惊天下,既是考古学界的大事,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昔日冷门的文博话题持续成为社会热点的背后,是社会与公众对文化寻根的渴望与追求。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编辑部盘点的2021年十大文博热点中,有对“最早中国” ...
中国的肖像画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发展到明清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涌现出曾鲸、禹之鼎、徐璋等一批杰出的画家。他们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拓展了肖像画的题材、表现形式和创作技法。“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从中国美术馆藏、南京博物院藏作品中遴选 ...
记者从25日下午召开的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考古发掘成果专家论证会上获悉,最新考古成果显示,国字山墓葬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葬,对于研究越国历史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国字山墓葬位于东周时期的大型城址——筑卫城城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小山顶部,自2017年起开始发掘工作。墓葬目前出土2600余件(套)器物,其中包括:一件总长度达到2.3米的筝(先秦时期墓葬中出 ...
12月25日下午,经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30多位专家共同对江西樟树市国字山越王室大墓考古发掘成果进行论证,首次对外公布——国字山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现规模庞大的东周时期墓葬,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越国与越文化考古的新突破,对于研究越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在江西省樟树市,考古人员早前发现了一座东周时期的高等级墓藏,这座墓葬的发掘已经持续了四年多,出土2000多件套器物,包括迄今为止出土最长的一件筝和两件带有“越王”铭的铜戈(戟)。目前推测墓葬很可能是越王室贵族墓,墓主人身份还需进一步专家论证,而论证会也将在今天下午举行。国字山墓葬位于东周时期的大型城址——筑卫城城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小 ...
澎湃新闻获悉,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近日正在举办“锤炼镂铸:中国古代青铜器与现代银器”特展,展出馆藏中国早期青铜器及一批银器,从科学与技术角度探讨艺术创作。展览不仅印证古文明深藏于一器一物间,也彰显先贤“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智慧。“锤炼镂铸:中国古代青铜器与现代银器”特展是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艺创启动”企划展览之一。该企划旨在从科学与 ...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12月24日举行的“十四五”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会议获悉,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历时10个月全面摸清了全国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资源分布、保护管理等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全国共有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共计5986处,其中本次调查新发现635处。从级别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28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7处,市 ...
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初衷,是希望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信息进行记录与保存。2021年12月21至22日,在科学技术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由故宫博物院、希腊研究与技术基金会电子结构和激光研究所(IESL-FORTH)联合主办的“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共建启动仪式”暨“2021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故宫博 ...
《天马歌:明铁佩遗址与丝绸之路图片展》将于2021年12月28日至2022年3月28日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展出。 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以中、乌联合明铁佩遗址考古成果图片为主,辅以公元前1世纪至6世纪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考古发掘成果图片,从“寻找大宛”“丝路明珠”“天马西来”“走向世界”四个方面展开, ...
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筑城设天津卫。但就在前不久,天津蓟州太子陵旧石器发掘的新发现,证明了天津人类发展历史不少于10万年。  “这一重大发现将天津地区早期人类探源工作继续向纵深推进。综合以往旧石器考古发现和成果,实证了天津的人类发展历史,以及华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早期人类繁衍生息、连续交流演化的重要区域,凸显未 ...
10月至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等7家机构对琉璃河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地点分为城址区及墓葬区,发掘总面积为400平方米。 城址区发掘地点位于刘李店村东的林地内、琉璃河古城的西北角,处于统一编号的G9区。共发掘西周时期房址3座,其中F1、F2保存相对完整 ...
2019年7月,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见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迎来了在世界文明舞台上的“高光时刻”。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中国在五千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遗址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 ...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是近年来南方地区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和玉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承担了这批文物的应急保护研究与修复工作,经与国字山考古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的通力合作,目前该项工作在应急保护与复原研究、室内清理与信息提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充分总结 ...
12月20—21日,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新发现交流报告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考古院所和大学考古专业的40余位学者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与交流研讨,介绍了近年来全国各地20多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吴楠/摄 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大转型期。同时,该时期还是东亚与南亚、中亚的重要 ...
现将第三场与会者介绍与观点分享如下,以飨读者:汉魏洛阳城宫城考古新发现——显阳殿及其宫院报告人:刘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刘涛先生首先简要介绍了汉魏洛阳城的地位和工作简史。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东15公里的白马寺镇东,始建于西周时期,是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时期的国都,具有丰富的历史 ...
2020年5月18日,崇信县博物馆在野外文物安全巡查过程中,发现我县一般文物保护单位丈八寺遗址有疑似不法分子盗挖痕迹。为确保文物安全,防止文物遗存遭受非法破坏和盗掘,5月19日,经报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县博物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部分暴露于遗址地表的佛教文物遗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一、地理位置和分布范围丈八寺遗址位于崇信县锦屏镇铜城 ...
12月19日,22位学者继续从边疆地区考古发现、文化交流等视角提出新的认识和思考。会议合影边疆地区考古发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牛健哲从遗址概况、年代、主要收获及初步认识等方面介绍了新疆库车市乌什吐尔遗址近年的考古发现。乌什吐尔遗址延续时间较长,现存遗迹主体年代为魏晋至唐代,遗址城中设有马面以及瞭望台式建筑并在调查发掘中出土了大量青铜车马具、 ...
为交流展示、全面总结2021年河北考古新成果,展望2022年河北考古工作发展新方向,为期两天的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1年业务汇报会于2021年12月23-24日在河北博物院顺利召开。为配合疫情防控需要,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形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山西大学、河 ...
2021年12月20日上午,“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新发现”交流报告会在六朝古都南京召开。本次会议为期两天,由中国考古学会、南京大学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承办,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大众考古》编辑部协办。来自全国各地考古院所和大学考古专业的40余位学 ...
现将第二场与会者介绍与观点分享如下,以飨读者:吐谷浑伏俟城的调查与收获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刘卫鹏先生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在2018年8-9月和2020年7-9月对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伏俟城进行的两次钻探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外城北墙和城门首次被发现,使得伏俟城内、外城重城结构的布局清晰而完整。内城位于外城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