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
这里有龟兹石窟独有的“飞行夜叉”,壁画题材布局随意自由
台台尔石窟外景
台台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东北60公里,距离克孜尔乡东北约6公里处,与位于克孜尔乡东南约7公里处的克孜尔石窟恰好处于南北一条直线上。克孜尔石窟开凿在木扎提河北岸的断崖上,台台尔石窟则坐落于这一断崖顶部向北延伸出去的戈壁丘陵上,两者的高差近百米。
台台尔石窟的残存洞窟计有22个,自西向东编号。这些洞窟中窟型较完整或存有壁画的有第5、11、13、15、16、17窟,其余都已残破。洞窟类型包括中心柱窟、方形窟、僧房窟、龛窟,还有几个洞窟由于坍塌严重或大部分被掩埋,其形制不明。其中中心柱窟5个,方形窟4个,僧房窟6个,龛窟1个,不明形制洞窟6个。
台台尔石窟的壁画题材内容与龟兹其他石窟相同,但在布局上有所变化。第16窟中心柱右壁下方绘佛涅槃像,在龟兹地区仅此一例。中心柱窟的甬道外侧壁绘多身立佛,也是较为特殊的布局。第17窟后室券顶绘有“飞行夜叉”,为龟兹石窟独有。
台台尔第17窟后甬道券顶 “夜叉”
由于新疆石窟内的塑像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泥土,不易保存,加之人为破坏,塑像早已风化、颓圮,所剩已是凤毛麟角。大部分搁置塑像的龛内和涅槃台上已是空空如也,仅残存壁面上的佛头光和身光。台台尔石窟也不例外,没有一尊塑像留存下来。
由于大部分方形窟地面情况不甚清楚,因此,无法判断主室地坪上是否存有坛基,也无法了解塑像的情形。中心柱窟的情况稍好一些。中心柱窟主室正壁是表现洞窟主题的部位——安置主尊的地方。在中心柱窟中,通常在正壁开一拱券顶龛,龛内置佛塑像,大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坐像。
第5窟主室正壁前贴壁立像(中心柱前壁)。壁面中上部凹槽内原有木梁,用于固定立像,现也已毁无存。主室和右甬道壁画大部分残失。左甬道也仅在券顶残存菱格画,每幅菱格内绘山水、动物等装饰。中脊残存大雁。后甬道正壁右端龛体大部分残失。左端为上、下排列的两个拱券顶龛,打破了原来壁面上的壁画。从正壁上部右侧残存四身人物头光判断,似乎正壁绘画题材为八王分舍利佛传故事。前壁残存焚棺图。券顶中部绘四个华盖。券顶左、右端绘一身飞天,右端飞天作散花状。
第13窟主室正壁龛内正壁绘一身坐姿菩萨;侧壁绘菱格画,菱格内绘树木和水池。
前壁门道两侧壁绘立姿菩萨。前壁左侧壁绘一身大立佛(据此可以推断,右侧壁也应为一身大立佛)。前壁上方半圆端面壁画大部分残失,中间上部残存佛头光,其上残存树冠;右端残存一身骑在马上、穿铠甲、佩长剑、左手握旗的人物形象,壁画被烟熏黑。龟兹石窟中心柱窟前壁上方半圆端面通常绘弥勒兜率天宫说法图,有些洞窟中也出现降伏六师外道、降魔变、鹿野苑初转法轮故事题材或佛说法图。而该窟出现的人物形象与上述故事题材中的人物形象却大相径庭。
左、右侧壁各绘几排山中塔,塔中有坐佛的题材,最上一排平顶山峦的山顶与山顶之间半圆形部位内,绘有树木和对鸟。这与龟兹石窟中心柱窟主室侧壁通常所绘的佛说法图(即因缘佛传图)完全不一样。侧壁上方叠涩面绘有飞天,这在龟兹石窟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券顶绘菱格本生故事画,现存可识别的本生故事有:昙摩钳闻法投火坑、白象王忍痛拔牙、大光明王始发道心、须大拏乐善好施、萨缚燃臂引路、狮王舍身部失信、设头罗键宁王舍身为鱼施饥民、马璧龙王救商客、智马舍身救王命、一切施王施身、睒摩迦至孝被射、龟救商客本生。在菱格本生故事画当中夹杂了三幅菱格因缘故事画,但表现方式很特殊,佛的形象仅以头光和身光表示,且佛的两侧没有出现其他人物。中脊绘天相图,后端残失,前端自前向后依次绘:日天、风神、立佛。
左甬道内侧壁前端中下部绘一身立佛,立佛右侧绘一身菩萨装人物,立佛右侧上方绘两身相对的菩萨装人物。后端绘一身坐佛,坐佛头光中绘一圈化佛。坐佛右侧绘四身菩萨装人物。上部外端绘一身金刚力士。外侧壁绘佛传故事八王争舍利。前壁壁画与外侧壁画面为一整体。券顶绘飞天。
右甬道内侧壁绘佛传故事鹿野苑初转法轮。外侧壁绘佛传故事八王争舍利。前壁上部绘一身小坐佛,中下部壁画是外侧壁八王争舍利故事画面的延续。券顶壁画残失。
后甬道正壁绘涅槃图。前壁绘焚棺图。左端壁绘佛传故事九龙灌顶,壁画有一部分残失,有一部分被揭取。右端壁壁画残失。
第16窟主室正壁中部主龛内正壁残存少许壁画已漫漶,依稀可辨为几棵水池中树木。龛外周围分布有五个拱券顶小龛。
台台尔第16窟后甬道正壁 “立佛”
从主室门道侧壁至后甬道,整个窟室侧壁满绘15身大立佛,其中有3身立佛残失,现存12身。立佛高约1.8米(包括头光),后甬道两端壁和正壁的立佛高约2米,宽约1米(包括身光)。立佛肉髻为石青或石绿色。立佛手印各异,也有托钵的。除了2身立佛著通肩袈裟外,其余立佛皆著袒右袈裟。立佛皆跣足立于莲花上。立佛均有三圈头光和三圈身光。头光和身光中还绘出化佛;大部分头光中部绘一身小坐佛或摩尼宝珠,两侧各绘两身小立佛;立佛身光中的化佛则8至10身不等。后甬道正壁一身立佛身光中还绘出一身供养天人。大立佛身光中绘出绿色火焰纹。立佛身躯用利器刻画出身体的线条,这种作法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也是常见的现象。立佛之间还穿插有供养人、小坐佛和佛塔等。
台台尔第16窟后甬道左端壁 “立佛”
左、右甬道内侧壁下部和后甬道前壁下部绘涅槃佛。左、右甬道内侧壁中部中间开一拱券顶龛。后甬道前壁中部中间开一拱券顶大龛,龛内壁面绘花瓣。大龛两侧和上部分布五个拱券顶小龛,龛内壁面绘花瓣。小龛间绘三身小坐佛。
左、右、后甬道顶部绘条幅装饰带,内绘圆莲图案。
第17窟主室中心柱四壁开龛。正壁龛内淤积砾石和沙土。壁画主要保存在左、右甬道和后室。
台台尔第17-18窟右甬道外侧壁
左、右甬道外侧壁与后室侧壁画面为一整体,通绘山峦内塔中坐佛,最上一排每两座山峦之间的半圆形内绘莲花、禽鸟与水池。
甬道顶部绘菱格山峦,内绘人物,壁画大部分残失。左侧券面残存2身魔王和1身天人形象。右侧券面可见须大拏乐善好施本生故事画。
台台尔第17-18窟后甬道顶部
后室券顶中脊绘天相图,壁画大部分残失,仅在右端残存风神。券面后侧绘菱格山林禅修图,每一草庐内绘内绘一僧人或一梵志。券面前侧右端残存2身天人。
从总体上来看,台台尔石窟的年代应在龟兹石窟的繁盛期至晚期前段。虽然距离克孜尔石窟较近,但洞窟内的壁画题材布局打破了克孜尔石窟那种程式化的模式,较为随意、自由,体现出了它较为独特的风格。
台台尔石窟地面寺院遗址
作者:赵莉 新疆龟兹研究院研究员
图片来源:新疆龟兹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