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石窟

"鬼窟"因何成为佛教圣地炳灵寺?

摘要: 文章来源:湟水河的儿子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唐)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2014年6月,这颗闪耀在丝绸之路上的明 ...

文章来源:湟水河的儿子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唐)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2014年6月,这颗闪耀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炳灵上寺的弥勒佛造像

《华夏地理》某一期萧易所撰的文章《甘肃石窟|佛从西来相自东传》中这样写道:习惯上认为,佛教艺术的发展是自西向东的渐次传播过程,但不能忽视的是,自佛教中土化以来,特别是汉末魏晋之后,由于作为统治阶层的皇家贵族笃信佛教,在平城、洛阳等政治中心大力开窟建寺,在此过程中逐渐脱离了早期外来艺术的苑囿,形成独特的民族化、中原化造像风格,并反哺今甘肃所在区域。

图:2013年时候炳灵上寺唯一的僧人在门口送别

《甘肃石窟文化综述》中所记:石窟艺术起源于印度,是依山崖开凿而成的一种佛教寺庙建筑。石窟艺术随佛教东渐而与佛教、佛寺一起传入中国。甘肃是西域通向中原的走廊地带,随着佛教传入河西以至在甘肃全省兴起和发展起来,石窟在甘肃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使甘肃成为全国石窟最多的省份,被誉为“石窟之乡”。

图:嶙峋小积石山与黄河

甘肃石窟自魏晋时期以来不断营造,密密匝匝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大大小小的石窟,如同佛菩萨诸罗汉于空中撒下的断绳的念珠,于是乎陇原大地辉映在一片神奇的佛国光耀之中,时间滴滴答答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走过了繁盛,也踏过了消沉,掩盖不了的毁灭不了的是历史的足迹,到了今天它是如此的安详。

图:石窟中现存的唐代弥勒大佛,始建于公元731年,距今1280年。这尊大佛高27米,是世界第九大佛,中国第五大佛。

据不完全统计甘肃全省大大小小石窟多达170余处,其中重要的就有60余处,众所周知甘肃省最著名的石窟要数敦煌莫高窟。莫高窟除外,鲜有人知道永靖县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县之西偏北约35公里的小积石山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处在“丝绸之路”陇西段支线上。在藏语中,“炳灵”是“十万佛”的意思,所以,炳灵寺,也就相当于汉语中的“千佛山”“万佛洞”了。

炳灵寺石窟由下寺、上寺和洞沟三部分组成,现存(比较完整的)窟龛216个,仅下寺就有185个,大部分开凿于大寺沟西岸南北长350米、高30米的峭壁上,自西秦始,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各类造像776尊,壁画约912平方米,石刻题记62处。

元末明初,藏传佛教中的黄派(格鲁派)传入炳灵寺。炳灵寺石窟在承袭前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藏传佛教艺术,以崭新的姿态、简洁的手法,创造了生动的雕塑形象和绘画艺术,在炳灵上寺能切身体会到浓郁藏传佛教寺院的气氛。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他的《中国通史》一书中认为,炳灵寺石窟不仅以石刻雕像作品见长,其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同样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齐名。炳灵寺和河南的龙门石窟一样以石雕而最著名,号称全国四大石窟之一,其艺术价值仅次于敦煌莫高窟。随着古“丝绸之路”衰亡,炳灵寺也渐渐地失去光彩。

炳灵上寺的历史可追溯到隋唐,上寺大佛洞内雕塑有4米高的弥勒佛像一尊,神采丰满,形象端庄,不失隋代造像遗风。现上寺寺院东边山崖上,以及喜佛沟下层的山崖上,有唐代开凿、明代重修的窟龛两个。据《安多政教史》记述,文成公主当年过境时就居住在这里。古时这里一直是这一代的佛教活动中心。

炳灵寺如同大大小小的石窟寺庙一样,在陇原大地落地生根,在这之后的一千多年里,用信仰哺育着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先辈,为丝路上商队来来往往的商队保佑祈福。在当下亦或未来,这些石窟和古刹似乎已不能阻挡人心不古,但我们或许都应对此心生敬畏,轻舒一口气说:还好,还好,还能亲眼见到。

图:炳灵上寺的卓玛洞,与本寺护法禅师呼图克图嘉杨隆珠(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敕封)法座。

(推送编辑:佾然)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炳灵寺石窟
关键词:

炳灵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