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郭旃|文化遗产统筹保护中的区别与路径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 郭旃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这个会议很大的题目叫“新时代语境下文化遗产融合新趋势”,因为过去我们做文化遗产都是讲物质文化遗产怎么保护,理念也好,实践也好。那么谈新语境下统筹的保护趋势,我只能从我接触的片段和我一些粗浅看法给大家做汇报。
总书记史无前例地在世界遗产申报的时候发来贺电,给厦门鼓浪屿,其中提到“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其中特别提到要借鉴国际理念。
配图/摘自郭旃老师(PPT)演讲稿
我们都知道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我们人类社会怎么从原始社会过来,我们国际上普通的民众也好,领导也好,他们对遗产文化保护的热情一点不比我们少。
我和他们探讨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他们几乎都会回答同一个问题,我们从生下来到开始懂事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从哪儿来,我们要到哪儿去。
世界遗产有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莲娜有一个很精辟的总结,她说世界遗产是一个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架构,她唤起民众的身份认知和自豪,是知识和源泉力量的分享。
配图/摘自郭旃老师(PPT)演讲稿
2
我们社会主义到世界遗产的保护范畴有古建筑、古遗址,我们这里界定的范畴主要是不可移动的文物,是我们今天讲文化遗产统筹保护的核心内容,但是不是唯一的内容。
配图/摘自郭旃老师(PPT)演讲稿
我们都知道世界遗产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遗产,需要三根支柱,一个是符合它的价值标准,第二个是符合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要求,第三个是保护中能够保证良好的保护水平和可持续。
第一个复合遗产是中国的,从此我们在世界遗产的品类当中出现了双遗产的概念和实践。当然还有文化景观,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中遗产和环境的关系之外,世界遗产寻求价值标准几乎都和其他遗产息息相关。
实际上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公约非常重要,对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濒临危境的民间各种各样的文化精品非常重要。
3
我们会看到既有物质的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不可移动的也有可移动,既有人工的创造,也有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既有古代也有现代的…
配图/摘自郭旃老师(PPT)演讲稿
1
杭州西湖
我们的西湖最基本的就是天人合一的理念,曾经有一位国外的学者来过,到了西湖介绍说我们西湖如何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他说这样的湖在我们芬兰成千上万,但是最后他发现我们这儿有这么多的文化内涵,有这样的人居和古代的泻湖形成的环境关系,甚至包括我们在中国的诗词书画语境下产生的平民景观,也包括依然非常活跃的茶文化。
他得出一个结论,你们这个水因为有了文化的内涵变得与众不同。他看到了这样综合文物的文化遗产的存在,最后他非常由衷地佩服地说你们这是有文化的湖。
配图/摘自郭旃老师(PPT)演讲稿
2
哈尼梯田
这个可能福建的土楼一样是和这里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先祖创造是最有相似形,可能保护的景观更壮阔,保护得更完整,内涵的总结和提炼相对更有体系。
我们了解到当地的社区架构形式,我们所拥有的文化信仰和当地村民的社会架构关系和浓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最后这个遗产也顺利地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所有这些壮丽的景观,如果离开了一个文化的魂,文化的支撑,那作为遗产的力度就会削弱。实际上从贯彻自己的文化线路我们都会看到最后是一种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增进人民之间了解方面远远超出了有形的范畴。
配图/摘自郭旃老师(PPT)演讲稿
3
丝绸之路
这条道路曾经的精神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样一种合作的关系巴彦县国家和人民历史带动起来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们用这个概念联系“一带一路”现代沿线的国家和人民,从而来推动“一带一路”的贯彻实施。从这里我们会看到我们的“一带一路”不是凭空而来,有着历史的渊源,有着情感的纽带,在文化线路当中我们会看到世界遗产中有力地配合了全人类的共同需求。
从这里会看到我们的文化遗产工作能够和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命运和“一带一路”的需求多么有效地自然的结合在一起。
4在遗产保护领域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历史城市景观建议书,不用过多的解释,我们都会看到一个历史城市景观的保护离开了各种各样遗产的统筹保护就更无从谈起。
配图/摘自郭旃老师(PPT)演讲稿
在国际遗产保护界还有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也是和我们的文化遗产相融合,多种遗产统筹保护的理念和实践相呼应的,就是关于遗产环境背景的保护。
梁思成先生提到的“红花绿叶图”从六十时代提出的观念到了新世纪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除了保护遗产之外还要保护环境,这里同样提出了遗产的统筹保护的问题。
我们在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指南各个执行机构,尽管指南已经把真实性的标准也就是7+1,吸取了奈良文件的说法,更强调的是物质的真实性。
任何的文化遗产我们都要永远地保存下去,这是我们良好的愿望,也是我们为之作出的努力。
5有形遗产无形化和传统生活表演化趋势,中国人讲的多数是物质的,不可移动的也有,可移动的也有,物质的真实性要求我们尽可能保存原物。当它扩大了遗产概念当中,进入到我们统筹保护各种各样的相关遗产当中,这些理念和做法可能都会产生很大的改变,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领域。
配图/摘自郭旃老师(PPT)演讲稿
去年我还参加了恩戈罗恩戈自然保护区,他们的房子都是用牛粪盖的,本身就不可能持久,里面是这样狭小的空间。
这里的人都在那里接待我们,他们都盖了新的房子,这些东西不可避免地出现,只能把建造的风格、方式、材料做一些模型传承下来,他们这种生活方式也变成了表演的形式。
所以我想我们在统筹保护上一些清晰的界定和区分,不能用有形文化遗产的准则完全套用无形文化遗产。
但是有形文化遗产自身的理念和原则不容丝毫动摇。要更加珍惜和严格保护有形(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体态特征信息载体,股价、机理,真实的历史见证。
最 后 总 结
统筹保护的范畴,可以说是宽广无限,内容、方式、途径多种多样,对有形文化遗产始终遵循真实性原则,所有修缮都应充分纪录与存档,避免结构上的篡改和矫饰。
对于文物的看法,用岁月的价值,老化的价值,不要因为破破烂烂,一定要去追寻它的灿烂辉煌,也包括遗产保护里面的时间和方法动态的特性,可逆性原则,这些都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真实性,为了真实性而少干预原则。把真实的有形文化遗产和准确的无形文化遗产保存、展现给当代,纪录、传续给未来,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此文摘自郭旃老师在第四届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