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僧侣

摘要: 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文明之路、文化传播之路,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的有商人和使节,更多是文化的传播者。公元前200年--公元700年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主要是佛教的僧侣。丝绸之路最大的影响是丝绸西去,佛法东来。大月氏兴起,丝路开辟大月氏,曾经在西域辉煌一时的古老民族,建立了横跨中亚的贵霜王国,与丝路开辟、佛法东传密切相关。2000多年前,为联合大月氏共同阻击匈奴,西汉使臣张骞从长安出发,开始著 ...

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文明之路、文化传播之路,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的有商人和使节,更多是文化的传播者。公元前200年--公元700年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主要是佛教的僧侣。丝绸之路最大的影响是丝绸西去,佛法东来。

大月氏兴起,丝路开辟

大月氏,曾经在西域辉煌一时的古老民族,建立了横跨中亚的贵霜王国,与丝路开辟、佛法东传密切相关。

2000多年前,为联合大月氏共同阻击匈奴,西汉使臣张骞从长安出发,开始著名的“凿空西域”之旅,意味着“丝绸之路”开辟。据《汉书.张骞传》记载,大月氏在中亚“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虽未能结盟,并且在返回途中张骞被匈奴俘获扣留将近两年时间,但是加强了中原对西域的认识和了解,这是中原对西域的第一次认知,司马迁称之为“凿空”,也正式促成张骞大使团的二次出使。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张骞在二次出使时已被受封为博望侯,在出使同时派遣许多副使携带中原牛羊丝绸等礼物出使西域其他各国,并把各国使节带回长安。此次出使取得巨大成功,“丝绸之路”真正成为内地与西域联系的桥梁,西域各国中,联系最密切地除大月氏以外,还有安息、康居。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传入西域各国要远早于中原,丝绸之路开辟时,佛法在大月氏、安息、康居空前鼎盛,中原却对佛法处于混沌状态,这也间接促成了大月氏、安息、康居人来中原翻译佛经、弘扬佛法。大月氏支谶和安息太子安世高便是典型的代表人物,二人均是著名的译经大师,分别开创了初期译经的月氏大乘系统和安息小乘系统。随后西域高僧安玄、康巨、康孟祥、竺朔佛等自西向东,跋山涉水,纷纷走上传播正觉之路。大月氏人译出的佛经以大乘占优势,若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盘无所不包,可以说中国大乘佛教的策源地便是大月氏。张骞出使,后人引出汉明帝“感梦遣使寻佛”的传说,暂不论属实,但的确在丝绸之路上来来往往的有一批僧人,风餐露宿,日月为伴,誓愿成佛,摄护众生。

西行第一人——朱士行

东汉白马寺的建立是佛教入中国之始。但对于西行寻佛来说,三国时期魏国的朱士行是历史上记载的西行求法第一人。朱士行,师从印度律学沙门昙柯迦罗,法号八戒。

当时佛法在洛阳已相对兴盛,但僧众只是削发为僧,并无禀受皈戒。名师昙柯迦罗在洛阳讲经时主张一切行为应遵佛祖之训,在白马寺设立戒坛,朱士行登坛受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朱士行以弘扬佛法为己任,在洛阳主要讲授《道行般若经》。朱士行发现大月氏人支谶在翻译《道行般若经》主要从玄学的角度上翻译,由于玄学在中原并非正统文化,因此中原僧人在理解经文时,晦涩难懂,词不达意。朱士行曾感叹:“此经大乘之要,而译理不尽!”为能通悟《道行般若经》深义,他誓去西域求取真经原版。

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三《朱士行传》记载,公元260年,年已57岁的朱士行孤身一人,从雍州出发,踏上求法之路,路途艰辛,经河西走廊直到敦煌,穿越茫茫沙海最终抵达于阗。于阗是西域佛国中心,朱士行在这里找到《大品般若经》梵文原本。从此安居于阗,静心抄写佛经,《大品般若经》长达90章,共计60余万字,这位年迈的老人,抄写了整整22年,但因年老体弱,加上小乘佛教势力的种种阻挠,无法携带沉重的佛经返回中原。他的弟子弗如檀等人历经艰险,在公元282年将此经送回洛阳,但这位孤独的老人却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公元291年,比丘无罗叉和居士竺叔兰等将此经译成汉文,名为《放光般若经》。朱士行的西行,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代僧人西行求法之路,如宋云与惠生等。

僧人法显与《佛国行》

东晋法显游历西域是公元四世纪的一件大事,因为在此之前佛教在中原传播只限于王公贵族。法显是从公元399年从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到达天竺(今印度),历时13年,共游历了30多个国家,携带了大量的佛经,经过斯里兰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回到中原。

启程时,法显年龄已高达65岁,并有另外四名沙平陪同,但归来时只剩孤身一人返回中土,可见其路途之艰辛。法显志向远大,在修行过程中深感中原律杖之残缺,所以他立下大愿,要去天竺寻求律法。他从长安出发经过丝绸之路,通过塔克拉玛干干沙漠到达西域,并把西域的见闻写成回忆录,后人称为《佛国行》,在《佛国行》中描写了他取经道路的艰险:“西渡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知,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这里的沙河很可能是今天的塔克拉玛干干沙漠。在法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返回中土途中,他所乘坐的船数次被海风吹毁,最后他被海浪冲走,漂流到青州登陆。今天在青岛崂山南岸可以看到“法显登岸区”,但南岸具体位置一直尚存争议。

鸠摩罗什与大乘佛教

公元四世纪的另外一件大事便是鸠摩罗什来到长安,这也标志着佛教真正开始在中原的广泛传播。

鸠摩罗什进入长安被认为是佛经译传及经文整理的重要转折点,北京大学的陈浩武老师在其博客中写到:“日本研究学者曾把中国佛教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一个转折性的阶段就是公元401年,以鸠摩罗什进入长安为划分标志,认为中国的佛教从以庄解佛的时期进入理论的时期”。提到“以庄解佛”,不得不说名僧慧远,其是高僧道安的弟子,其在讲解佛经时,每当遇到晦涩难懂的佛经佛理时,便避开佛经难点转讲《庄子》,用《庄子》中的典故来比喻佛经佛理,使得佛经佛理简单明了,这便是“以庄解佛”。

鸠摩罗什自幼聪颖,9岁就能登坛讲经,被名僧道信称为真正有影响力的佛法大师。前秦苻坚为了找到他,甚至不惜发动了一场战争,即吕光率军攻破西域龟兹国。后人对鸠摩罗什评价如此之高,的确未有夸大之说。鸠摩罗什来到长安后,在姚秦皇宫大力支持下,翻译了非常重要的经典,特别是大乘佛教的经典,包括《法华经》、《楞严经》《大毗婆沙论》、《中论》、《十二门论》等。当时的长安佛经数目繁杂,而且未区分大乘和小乘的佛教概念,鸠摩罗什完成了经文的翻译和整理,使得佛教在中原的传播进入了理论时期,并进一步在中原发扬光大。

玄奘法师与“唐僧”

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真正为我们老百姓所熟知的便是《西游记》里面的唐僧玄奘。当然真实的情况和《西游记》有所出入。

黄晓明主演的电影《大唐玄奘》反映了当时的境况,公元628年,玄奘出行西域时并没有拿到通关度牒,更不要说得到皇帝的支持。用今天的话来讲,玄奘是私自出境,所以只能昼伏夜出,一路避开官兵和关卡,好在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印度。玄奘在印度最大的寺院即今天的那烂陀寺与当地的高僧交流学习,赢得很好的声誉,对西域佛门界有很大影响力。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长安,皇帝并未怪罪与他,反而对他礼遇有加,并因为他的才能以及保存其带回的佛经佛像修建了译经馆,今天的大雁塔便是译经馆的遗址。玄奘在译经馆翻译了《心经》和《大般若经》,并创立了新的佛学门派——唯识宗。此外,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了玄奘游历西域所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包括各地风俗人情、山川河流等,《西游记》的拍摄便借鉴了此书。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商业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道路。佛教沿丝绸之路传播乃至在中原发扬光大,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僧侣们功不可没,除了有名的高僧,更多的是数以万计的普普通通的佛法弘扬者。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他们怀揣佛心,与商人为伴,往返在丝绸之路上。

注:部分史料印证《佛教东传中国》一书,上海古籍出版社,贾应逸著。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那烂陀寺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