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2019北魏平城的身份塑造和传统聚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平城召开

摘要:   2019年9月17—19日,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艺术史系、山西大同大学和大同市博物馆联合主办,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等承办的“2019北魏平城的身份塑造和传统聚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平城举行。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大同市副市长郭蕾,山西大同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冯锋教授,大同市文物局局长刘建勇、副局长于向东,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中国 ...

  2019年9月17—19日,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艺术史系、山西大同大学和大同市博物馆联合主办,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等承办的“2019北魏平城的身份塑造和传统聚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平城举行。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大同市副市长郭蕾,山西大同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冯锋教授,大同市文物局局长刘建勇、副局长于向东,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魏坚教授,维也纳大学艺术史系倪克鲁教授等。此外,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国外高校从事北魏考古与艺术史研究的学者大同大学部分师生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李珍梅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大同市副市长郭蕾首先致辞,对参加此次学术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大同作为北魏首都,至今留有丰厚的文物遗存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有关北魏平城历史、文物、文化、民族、科技、宗教等方面的研究,不仅能为我们还原一个多元立体的古都平城,也能弘扬大同文化,提供创新思路,促进大同经济发展。

  大同大学校长冯峰、大同市文物局刘建勇局长、于向东副局长也出席并讲话。冯校长等表示通过这次会议,大家互相交流学术,分享研究成果,必将进一步推动北魏的历史文化研究向更高更深的阶段迈进,也将为山西大同大学、大同地区文物部门的科研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维也纳大学倪克鲁教授、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他们强调,本次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国际学术团体间的典范性合作、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的完美结合、各方领导对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学者之间的彼此信任的特点,以及会议在大同市——北魏平城召开的重要意义。

出席开幕式的地方领导及参会院校的教授

 

开幕式上魏坚教授致辞

朱青生教授致辞

 

倪克鲁教授致辞

  开幕式后的学术报告环节,与会的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平城北魏遗存,就传统与文化、发现与研究、互动与交流、建筑与图像、宗教与艺术五个议题,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分享了各自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传统与文化”:学者们从宏观的视野分析了北魏在文化上的传承、融合与创新。如倪克鲁以墓葬装饰的融合、城市建筑的复杂、寺庙佛教的新视觉等为例阐述了《平城何以重要》;张庆捷对北魏建国后长期兼用"大魏”和"大代"的称号,认为是对外正式和对内旧俗的两种现象;廉慧斌从多种角度论述了平城时代的文化贡献。 

  “发现与研究”:其中不仅有新的重要考古发现,同时有很多对已有考古材料进行的深入而独到的分析研究成果。如魏坚通过长期实地考察,分析确认了北魏六镇的位置与现存的遗迹,形成了《北魏六镇军政地位的考古学观察》一文,认为北魏六镇存在东、西“双核”;韦正对平城北魏墓的文化构成,即贵族和平民墓的构成、表现形式作了深入而新颖的分析;曹臣明介绍了平城与定州之间交通路网的变化、尤其是西部道口几次变迁的新发现;伊丽丝叙述了建立平城墓葬多元文化的数据体系和研究方法;张志忠从本地众多考古材料中的房形椁入手,提出除了大量石椁外,平城墓中还有很多木构房形建筑;邓星亮等分析了新发现壁画墓的年代阶段;苏雅丽对平城墓葬中带石棺床的墓主身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互动与交流”:学者们认为北魏平城的文化既有南方传来的成份,也有西域输入的原素,另外还有吸收消化之后的本地产品。如周翔用大量国内外的资料分析对比了平城发现的玻璃注等;王晓琨研究指出伊和淖尔墓出土的人物铺首也受佛教影响;宋馨发现大同北魏墓中的漆器,既有南方产品,也有吸收技术后采用平城纹饰而转化的诸多当地产品;安然以南朝大量漆器为背景进行分析,认为司马金漆屏风产自南朝;李珍梅从平城鲜卑贵族生活方式入手探讨了其汉化的多方面内容。

  “建筑与图像”:这一议题也是本次会议讨论的热点。朱青生《平城时期的装饰考察一一重读里格尔》中提出,过去在讨论墓葬问题时强调神祗、符箓、叙事、装饰等四种功能,而里格尔的理论认为图案不能直接根据现实存在物进行直接描述,装饰形成包含一种特殊的形成、流变、传播过程即纯粹心理和艺术动机。这对平城装饰研究具有启发作用,不过我们今天仍可以对图纹的来源、象征等功能进行深入讨论;李梅田分析了方山永固布局兼有中原传统礼制(如永固堂)与佛教建筑,宦官王遇督造的许多平城建筑,可能导致了空间设计与石刻工艺在不同建筑中共享,形成生活、宗教、丧葬三种不同空间彼此渗透;刘冠论述了变革时期的南北朝建筑的多种变化因素和丰富的材料,其中"人字拱”受汉代建筑影响,双层额枋也是北朝建筑的一个特征;陈亮提出平城时期是中国纹饰装饰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大量新纹饰以佛教为载体从丝路传入,文中对以忍冬纹为代表的植物纹的渊源、传入和变迁作了细密的梳理和精辟分析;王雁卿发现云冈石窟戴尖顶帽的有四种人物形象,并根据西域及汉魏以来中原流行的胡人形象资料,对其身份进行了深入分析;王志芳对云冈石窟北魏至明清的题记、建筑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和整理研究;周乾对北魏建筑的诸多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平城时期除“人字拱”外还出现了屋架翘脚、瓦顶曲度的变化。

  “宗教与艺术”:学者们围绕云冈石窟、平城宗教造像、寺院社会背景等问题发表了见解。如伊丽笃以健陀罗、吐峪沟、云冈石窟为例论证寺院布局中的塔与僧房由分离到汇合的变化过程;陈晓露叙述了大型佛教造像在从中亚到云冈的传入和变化;吴虹论述了造像积福作为外来传统在中国的确立;陈宇对北魏石雕供养龛的渊源、形态、制作、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探讨石雕与陶塑在制作方面互相转换的现象;马志强论证了北魏宦官部分出于政治目的,利用特权和技艺特长,参与了平城的诸多建筑;许栋认为北魏“令沙门敷导民俗”的政策对当时整合北方佛教势力、稳定社会、民族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

研讨会现场

  会议期间,大同市博物馆还安排了学者们对方山永固陵、云冈石窟、大同博物馆的参观考察活动。

学者们参观大同方山永固陵

 

“2019北魏平城的身份塑造和传统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合影

  在闭幕式上,维也纳大学倪克鲁教授和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作会议总结,他们认为,此次研讨议题内容丰富,学术问题探讨深入细致,通过考证大同地区出土的北魏文物,深度研究拓跋鲜卑在平城所开创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让大家对北魏平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参会人员的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必将推动北魏的历史文化研究迈向更高的研究层次,也将推进大同本地研究机构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次在大同市召开的“2019北魏平城的身份塑造和传统聚合”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举办方计划三年合作研究的第一届研讨会,今后两年还将在维也纳、北京召开第二届和第三届学术会议。

研讨会会务组 执笔:曹臣明

       摄影:郑 玉

       审稿:魏 坚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