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考古发现所见黄河流域文明起源丨王巍

摘要: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讲座摘要壹早期中国的萌芽至距今约7000年左右,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一带形成以山西翼城枣园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初期和以西安半坡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早期,大致范围在豫陕晋相邻地区。至以三门峡庙底沟为代表的仰韶文化中期时,庙底沟文 ...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

讲座摘要


早期中国的萌芽

至距今约7000年左右,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一带形成以山西翼城枣园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初期和以西安半坡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早期,大致范围在豫陕晋相邻地区。至以三门峡庙底沟为代表的仰韶文化中期时,庙底沟文化显现出强大的扩张力。庙底沟早期时,主要集中在渭河流域到今郑州附近一线。庙底沟中、晚期时,主要范围西起甘肃东部、东达河南中东部,南抵汉水中游和淮河一线,北至河套和永定河流域,其影响覆盖大半个中国,奠定了早期中国的基本版图。

距今7000年到5000年,黄河流域的中游一带进入到了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仰韶时代。人们依然过着定居的生活,农业发展,人口显著增加,社会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仰韶时代中期出现了社会分工,并开始出现贫富、贵贱的分化。代表性遗址主要有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遗址和灵宝铸鼎原遗址群。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对天地五行的认识加深,产生了原始的天文观。距今约6500年前的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了蚌塑龙虎图案。据天文考古学家冯时先生解读,其代表的意义是原始天文观的形成。一些仰韶文化早期的陶器上发现有刻划符号,很可能是早期记事的符号,具有早期文字的性质。

姜寨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墓地

濮阳西水坡蚌塑龙虎图案

仰韶文化早期陶器上刻划符号

黄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社会分化的出现

到了距今6000年左右,社会开始出现了阶层分化,由平等走向了不平等。河南灵宝铸鼎原遗址群中率先出现了面积在百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遗址,同时在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十几、二十万平方米的遗址。在西坡遗址中,村落中部广场附近发现制作考究的大型房址。最早的首长墓随葬玉钺及一些陶器,反映出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的社会分化。

更为重要的是,近五年的一系列考古新发现。郑州地区密集的分层聚落及较为清晰的大型聚落布局为这一时期仰韶文化聚落考古问题提供崭新视野和认识;双槐树、青台等遗址中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家蚕雕刻、北斗九星、类似广场的巨型红烧土堆;双槐树、汪沟遗址发现大型仰韶文化晚期墓地及围区,弥补了仰韶文化晚期研究中缺少大型墓地的缺憾……这些发现对于精细化认知仰韶时代晚期的天文、墓葬区规划、丝绸工艺、公共仪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青台遗址祭祀区九个陶罐组成的北斗九星式图案

青台遗址祭祀区九个陶罐组成的北斗九星式图

双槐树彩陶钵

礼出东方

礼是中华文明的特色,被冠以“礼仪之邦”的美誉。关于礼制的起源,从现在的考古材料来看,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很多因素被中原地区吸收成为礼制的组成部分。

从目前的材料来看,我国棺椁制度最早是在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中形成的。大汶口文化中期时,木质棺椁的墓葬数量增多,在大汶口、邹县野店、诸城呈子、枣庄建新、新沂花厅等遗址中均有发现

大汶口文化墓葬随葬品中有鬹、觚、高柄杯等酒礼器。觚是夏商时期一种重要的礼器,在大汶口文化早期墓葬中就普遍存在,大汶口文化中期时主要存在较大的墓中;鬹是夏商礼器盉的祖型;白陶鬹在大汶口文化中期时的大墓中出现;高柄杯是一种饮酒器,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中也普遍出现。

大汶口文化墓地M2005

大汶口文化陶觚

大汶口文化陶高柄杯

夏王朝建立前夕黄河中游地区的区域文明

山西襄汾陶寺大型都邑——陶寺遗址

陶寺城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镇,时代为龙山文化晚期(公元前2300~公元前1800年)。陶寺遗址早期城址面积56万平方米,中期城址面积280万平方米。遗址中发掘的早、中期王族墓地、宫城、陶寺中期观象祭祀台、下层贵族居住区、大型仓储区、普通居民居住区等,显现出阶级对立的特征,成为研究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中华文明核心形成的关键点。

早期王级大墓6座,出土了彩绘龙盘、陶鼓、鼍鼓、石磬、玉器等精美文物,此外,来自长江下游大汶口文化、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因素也在这里汇聚。铜铃、石磬、土鼓等礼乐器开启了商周礼乐的先河。

陶寺遗址出土铜器口沿残片是目前所见最早铜容器的实证。陶寺观象台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精密天文观测遗迹,印证了史籍中有关帝尧“敬授人时”记载的真实性,也为“尧都” 的确认提供了有力证据。

陶寺城址分布图

陶寺土鼓

陶寺玉神面

陕北黄土高原的文明形成——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主要遗存为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总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以上,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城内密布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遗迹,出土了陶器、玉器、骨器、铜器、石雕、壁画和纴木等大量珍贵遗物。

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重结构构成,城门、墩台、马面、角台等附属城防设施形制完备,已经有了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石峁外城东门址所见的内、外瓮城、马面及城外小型哨所性质的遗迹,是国内确认最早的同类城防设施,是史前军事史上的重大发现。

石峁城址东门址

石峁城址石雕

石峁城址石雕

End

距今6000年是文明起源开始出现的时期,大型聚落的出现、聚落中高等级建筑、大型墓葬的出现大约在距今5500年左右,之后龙虎的形象、北斗星信仰的形象、高等级建筑的格局初步形成,以陶寺遗址和石峁遗址为代表是中原地区早期文明和国家得以确立的时期。

我们期待山西在陶寺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能有新发现,继续向上追溯文明的进程。大型城址、高等级建筑群、高等级墓葬以及形成一整套的表明等级身份的礼仪制度(虽然它是雏形),这些应该是构成我们判断文明形成的标识。黄河中游的文明看陶寺、看石峁,就是很好的例证。

  

亚洲考古新媒体 出品

仅供学习 侵权即删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来源:山西博物院

投稿及信息:mingdiands@foxmail.com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考古的声音传得更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王巍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