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水洞沟考古工地(第一届旧石器时代考古高级研修班)系列学术讲座(12)

摘要:   2021年8月27日至8月30日,受发掘领队高星研究员邀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夏正楷教授莅临水洞沟考古工地,为参加2021年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考古发掘的30余名队员做了题为《漫谈旧石器时代环境考古》的精彩讲座,讲座在驻地临时实验室进行,由高星研究员主持。除此之外,夏老师还同队员们一起参观宁夏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海原油坊院遗址、海原山门遗址 ...

  2021年8月27日至8月30日,受发掘领队高星研究员邀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夏正楷教授莅临水洞沟考古工地,为参加2021年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考古发掘的30余名队员做了题为《漫谈旧石器时代环境考古》的精彩讲座,讲座在驻地临时实验室进行,由高星研究员主持。除此之外,夏老师还同队员们一起参观宁夏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海原油坊院遗址、海原山门遗址、隆德周家嘴头遗址4个遗址,为队员们讲解遗址地层及各遗址所处位置的地质地貌及其变迁。

  8月27日下午,夏老师一下车便直往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此时是临近下工的傍晚时分,夏老师手握手铲,与队员们分析了发掘区地层情况,回答了队员们在发掘中遇到的一些或微观或宏观的问题。

  图 8月27日傍晚夏老师在工地给队员们讲解地层

  8月28日上午,夏老师再次前往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向队员们讲解了水洞沟遗址形成过程、第1地点与第2地点的地层对应关系及遗址所处地质地貌特征。夏老师强调旧石器考古不能只关注石器,对地貌的研究也非常重要,同时也要学习埋藏学、沉积学的相关知识,才能达到复原远古时期人群生活图景的目的。期间,高星老师、王惠民老师与夏老师对“人群的季节性移动”做了探讨,夏老师认为旧石器时代的人群移动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最后,夏老师倡导“多跑多看”,高老师、王老师等表示赞同并向队员们强调学科交叉的重要性。

图 8月28日上午夏老师参观水洞沟遗址第1点地点并讲解地质地貌

  随后,全体师生从工地回到驻地实验室,夏老师以《漫谈旧石器时代环境考古》为题,通过泥河湾遗址群、嵩山东南麓旧石器遗址群、水洞沟遗址群、北京地区旧石器遗址共四个北方遗址群,向队员们详细讲授了如何做旧石器时代环境考古。讲座伊始,夏老师提出,环境考古、地质考古、景观考古等都是在研究“古代人与地的关系”,而不同阶段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于是选取不同时段的北方遗址来举例说明。在进行具体遗址讲解之前,夏老师首先强调人与人、人体自身、人与自然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三大文化主线,因此要“以人为核心”去研究人类生态系统,从环境考古的角度看,切入点是古代人类的栖息地。其次,夏老师认为研究的思路应该是由点及面,即先把一个个遗址研究透彻,再去谈“中国北方”、“东西方文化交流”等宏观问题。最后,夏老师提出,在环境考古中,“水”是关键。有阶地就有水,地貌和沉积物是研究“水”的两个载体。讲述完环境考古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后,夏老师开始具体讲授报告的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泥河湾遗址群的环境考古”。夏老师以“泥河湾盆地地貌第四纪地质剖面图”为始、以马圈沟遗址、小长梁遗址、许家窑遗址、西白马营遗址为例,向队员们清晰讲解泥河湾盆地地貌结构、文化遗存与湖泊的进退关系、泥河湾人栖息地的选择及为何选择在湖滨地带生活等问题,同时强调画“顺手剖面”的重要性,建议在场的队员们都画一份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的地质剖面图。课间休息时,夏老师和高老师、王惠民老师以及学员们一起探讨工地最近出土的石制品的岩性、打制技术等问题。

图 夏老师与高老师、学员们讨论石制品岩性

  讲座的第二部分为“嵩山东南麓旧石器遗址群”,夏老师按时段先后讲解了老奶奶庙遗址、赵庄遗址、西施遗址、李家沟遗址,内容涉及遗址分布的地貌结构模式、埋藏过程、旧石器-新石器过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等方面。夏老师在讲解每个遗址时,都会搭配着自己画的地貌块状图、地貌结构剖面图、埋藏过程图等,并向学员们分享“要在图的基础上讲故事”的经验,并再次强调“顺手剖面”的重要性,他总结自己工作的重要部分为:“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来,在画出的图上讲出故事”。讲到西施遗址的地貌结构时,夏老师强调文化遗存发现在阶地顶部与阶地堆积物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被大多数人所混淆,望今后的工作中仔细区分两者。

  讲座的第三部分为“水洞沟遗址的环境考古”。夏老师在水洞沟遗址地貌图的基础上总结出:水洞沟遗址各地点基本分布在第一阶地和第二阶地上,并对第1地点、第12地点的地貌模式、形成原因做出总结和推测。

图 8月28日上午夏老师讲座

  讲座的第四部分为“北京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环境考古”,夏老师分别讲述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和东胡林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及两遗址所处地貌部位。对于东胡林遗址,夏老师还对其环境变化做出阐释,提出该地区在黄土堆积期(中-晚更新时)气候干冷,河谷中形成黄土平原和洪积物,该期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在板桥侵蚀期(1.3万年前后),该区气候开始转暖,河水增加,河流下切,形成黄土台地和洪积台地,人类主要在清水河的河滩上生活。该部分的最后,夏老师对过渡时期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做出总结。

图 8月28日上午夏老师讲座

  高老师对本次讲座做总结。感谢了夏老师的精彩报告,也注意到夏老师给队员们分享了许多知识,提醒队员们们学科交叉意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夏老师除了知识方面的传输外,队员们通过几天的相处,也能感受到勤奋与脚踏实地的精神。夏老师的这些成果启示队员们要不断提出问题、积累素材,不断思考、反思一些重大问题,才能有所收获。夏老师的讲座给我们传递了一种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他对学科、学生的关注与关心,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讲座的最后,夏老师鼓励大家带着问题“多跑多看多画”,积累经验,发挥环境考古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中的作用。

  本次长达三小时讲座让学员们受益匪浅。8月29日,夏老师与高星老师、王惠民老师等带领学员们一起考察参观了海原油坊院遗址、海原山门遗址、隆德周家嘴头遗址3个遗址,在考察遗址过程中一起探讨环境考古在重建远古人类生活图景中的作用、各遗址所处位置及原因、遗址所处位置及周边区域的地质地貌及其时代变迁等问题。

图 8月30日留影纪念

  8月30日上午,夏老师与高星老师、王惠民老师等带领学员们一起参观固原博物馆,在展厅入口处的宁夏地形地貌沙盘前,夏老师向学员们分析与总结六盘山及其支脉南华山周边史前遗址所处位置的地貌变迁,鼓励学员们打开思路,带着问题考察,必将有所收获。(刘鸿丰)

(图文转自:“狩猎采集部落”公众号)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