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一封来自肩水金关的信‖刘仪叩头:借七十一钱路费吧

摘要: 点击上方“甘肃简牍博物馆”关注我们向下滑动查看一封来自肩水金关的信 || 刘仪叩头:借七十一钱路费吧文物简介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第37号探方中。木简一枚(简号73EJT37:1442AB)该简基本完整,正反面单行书写,部分字迹不清,共计39字。此简为一封书信,写信人刘仪,书信的主要内容是刘仪向庾都卿属借七十一钱作为出远门的路费。此书信记载的内容对于 ...

点击上方“甘肃简牍博物馆”关注我们





向下滑动查看


一封来自肩水金关的信 || 刘仪叩头:借七十一钱路费吧


文物简介

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第37号探方中。木简一枚(简号73EJT37:1442AB)该简基本完整,正反面单行书写,部分字迹不清,共计39字。此简为一封书信,写信人刘仪,书信的主要内容是刘仪向庾都卿属借七十一钱作为出远门的路费。此书信记载的内容对于我们了解河西边塞屯戍吏卒之间的经济往来提供了生动资料。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73EJT37∶1442B)劉儀伏地叩頭庾都卿屬□□□□陳愚□道今北毋錢

(73EJT37∶1442A)願且貸七十一錢乃爲行道用者不宜□財不行出入叩=頭=


“牍”延伸

YUEDUYANSHEN







简牍书信中的民间借贷


汉代的借贷关系分为三类,高利贷 、汉代政府对民间的借贷以及下层民众之间的互助借贷 。对身处边塞的广大戍卒、边民来说,官府的借贷或衣物粮食的补贴,在遇到问题时经常不能指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戍卒、乡里的互助更加常见和及时。刘仪的这封信就是因外出急需用钱所以向友人求助。

河西地区出土的书信简多有对于贷钱借物的记载。如“闲来上日久食尽乏愿贷谷一斛谷到奉诣前又前记未上甚自知”(《敦》244A)为写信人请求借贷粮食且承诺,待(官方)拨发粮饷后,连带上次所借的粮食一并归还。“食尽乏”是说粮食已经完全没有了,写信人是戍边兵卒,远离家乡,粮食的来源是国家供给,信中也表达了多次借粮的窘迫处境。“粮食又欲乏,愿子渊留意”(《敦》236B)等简文也可推测,虽然每月有固定的粮食收入,但常常不能满足戍边士兵的生活需要,底层戍卒的生活仍然得不到保障,需要借贷来维持正常生活。

另外,还有物物交换的现象,如“即有弩处,来人幸语买直,得奉谷往。”(EPF22:463)写信人请求代买弓弩,并以相宜价值的谷交付钱款。谷作为等价物在其他简文中也有所体现,如 “鱼卅头,直谷三斗”(EPT65:33),汉代以斗为三升,即十只鱼等价换取一斗谷。

除写信请求帮助,还有一类更为严谨的借贷方式,即契约借贷。河西地区出土的契约简详细记录了债权人、债务人的身份和姓名、债务关系建立的时间、借贷物品及价格、清偿债务的期限以及见证人的姓名和身份等信息。如“元康二年十一月丙申壬寅居延临仁里耐长卿贳买上当潞县直里常寿子长孙青复绔一两直五百五十钱约至春毕已姚子方”(EPT57:72) 侧面反映出,即使是民间借贷,也有规范的流程。

通过民间自发的借贷、物物交换等经济活动,我们可以窥探到河西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这对于我们了解汉代边塞的社会生活有重要作用。

●简说“简牍”

朱建军 || 简牍里的中国文化(上)

朱建军 || 简牍里的中国文化(下)

尺牍帛书:汉时边塞亲人的来信

对话|从敦煌汉简到武威三简,简牍何以持续成为国际性显学

古代从长安到敦煌走多长时间

汉代是如何驱疫的?

弱水河畔的肩水金关

审核:朱建军

肖从礼

撰文:李 晶

朗读:魏怡帆

编辑:王丽娜

扫码关注我们

“简”述中国故事

弘扬简牍文化

发布研究动态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肩水金关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