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四川文物》2022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摘要: 四川德昌县罗家坡遗址2018年度发掘简报重庆师范大学山地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德昌县文物管理所摘要:罗家坡遗址位于四川德昌县麻栗镇阿月村9~13组。2018年7—9月,为配合成昆铁路(峨米段)工程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重庆师范大学山地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竖穴土坑墓1座、灰沟4条、灰坑9个、房 ...


|| 考古中国


四川德昌县罗家坡遗址2018年度发掘简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重庆师范大学山地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德昌县文物管理所


摘要:罗家坡遗址位于四川德昌县麻栗镇阿月村9~13组。2018年7—9月,为配合成昆铁路(峨米段)工程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重庆师范大学山地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竖穴土坑墓1座、灰沟4条、灰坑9个、房址1座以及大量柱洞等遗迹,出土石器、陶器等遗物30余件。遗址年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墓葬发掘为进一步探索战国晚期到西汉中晚期安宁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格局、埋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房址和柱洞的发掘对讨论本地区大石墓时期建筑形态、居住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德昌县;罗家坡遗址;房址;竖穴土坑墓


湖南新化北塔壁画调查简报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新化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摘要:新化北塔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上梅镇北塔村。为配合《新化北塔壁画保护修复方案》《新化北塔保护规划》编制工作,2019年4—6月,新化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等单位对新化北塔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遗存主体占地面积190.33平方米,建筑面积685.55平方米,壁画面积1110.72平方米。新化北塔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坐西北朝东南,高七层,各层碑刻数通,塔内外绘制壁画,内容广泛,特征明显,民间气息浓厚,题材包括祥瑞、神话故事、山水、劳作场景等,多达十类以上,是我国唯一一处壁画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的风水塔。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化北塔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而且对研究清中晚期风水塔的建造技术、壁画风格等具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新化北塔;清代;建筑形制;壁画


|| 探索与研究


再论新乐文化分期与年代

李志伟(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王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新乐文化是辽中地区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之一。围绕新乐文化的分期与年代,发掘报告和一些学者都曾进行过诸多探讨,但发掘报告进行的陶器型式划分和不同学者提出的新乐文化三期分法仍有可待商榷之处。以周边地区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为参照,通过对典型遗址出土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新乐文化可分为三期四段,第一期以王全遗址为代表,第二期以新乐遗址为代表,第三期以阿仁艾勒遗址为代表。前两期文化面貌较为接近,第三期文化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至于新乐文化的绝对年代,依据现有的测年数据以及不同时期的陶器特征,可暂定为距今约7300—6500年。

关键词:新乐文化;分期;年代;陶器;共时分析


从盘龙城遗址兴废看夏商时期中原文化在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的进退

盛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盘龙城遗址从普通据点发展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到最后废弃的发展历程折射出夏商时期中原文化在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的进退过程。盘龙城随二里头文化的进入而兴起,并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二里头文化和下七垣文化在此交汇的文化背景而开始在江汉地区确立起较为特殊的地位,进而为之后的崛起奠定基础。二里冈文化的进入使盘龙城发展成为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等级最高的中心城市,并以此为据点形成了在该区域强势扩张的局面。其中,在江汉平原东部、赣鄱地区和洞庭湖东部地区,中原文化的进入表现为文化势力的主导地位和多层级聚落体系的设置,而在江汉平原西部及洞庭湖西部地区,中原文化的进入则表现为直接或间接的文化接触。商时期中原文化对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的经营重心显示出区域的差异性,这从侧面反映出资源获取是其向南扩张的重要动机。至中商偏晚阶段,盘龙城遗址遭到废弃,中原文化向北撤出,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地方青铜文化随后兴起并发展,但两地间的文化联系并未断绝。

关键词:盘龙城遗址;夏商时期;中原文化;江汉平原


浅议四川地区出土的汉代文字瓦当

郑漫丽(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摘要:四川地区出土的汉代文字瓦当受长安的影响发展而来,其当面文字内容可分三类,分别是与官职地名有关的内容、祈祷盛世太平的吉语以及与个人富贵、升迁有关的市井流行吉语。不同类型的文字瓦当出现和流行的年代各有不同,第一类与官职地名相关的文字瓦当最早出现于西汉早中期;第二类祈祷盛世太平的吉语文字瓦当主要为西汉中期之后产生;第三类祈祷个人富贵、升迁相关的吉语文字瓦当延续时间最长,从西汉中期偏晚至蜀汉时期甚至更晚可能都在使用。

关键词:四川地区;汉代;文字瓦当


唐墓地轴的再认识——兼谈唐代镇墓俑组合

张永珍(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唐代丧葬明器中,学界对四神和地轴的名称多有讨论。通过解读唐宋相关文献记载,唐代四神可确认为“当圹、当野、祖明、祖思”。“地轴”在唐代即已出现,但并非四神之一,而是与四神并存的明器。结合“地轴”题名和唐墓双首蛇身俑的出土情况,可明确双首蛇身俑就是地轴。地轴具有一身两头的基本特征,蛇身或平卧或拱起,主要流行于唐代早期,以高宗武周时期最为盛行。分布地域较广,南北各地均有,以山西长治、辽宁朝阳、河北南部及湖南长沙出土最多。唐墓四神、地轴、十二生肖及其它镇墓神怪俑以不同的组合关系流行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关键词:唐代;明器;地轴;四神;双首蛇身俑



|| 多学科研究


山东邾国故城新莽铜度量衡器铭文的制作方式

史本恒(山东大学博物馆)

宋爱平(山东博物馆)

张冲(淄博市博物馆)

王青(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郎剑锋(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2017年山东邾国故城遗址出土了8件新莽铜度量衡器,每件皆有铭文,学术价值重大,但对其铭文的制作方式,学界分歧较大。通过显微镜观察铭文特征,发现其笔画上呈现出有鱼鳞状或台阶状痕迹、末端器表凸起、横截面及末端呈V字形、两侧翻卷隆起、打磨线变形等5种显微形貌特征,与铭文的制作工艺有关。将这些特征与模拟刻铭、模拟铸铭以及不同时代青铜器的铭文进行比较,可知该批铜器铭文应为刻制而成,并非铸造完成。这对重新审视我国古代高超的金属刻制工艺技术有较大启发。关键词:邾国故城;新莽时期;铜度量衡器;铸铭;刻铭



|| 文化遗产


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中的矿区居民、记忆与传承

——基于四川乐山嘉阳煤矿工业遗址调查

李倩倩(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牛平(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基于2017年来若干次田野考察,聚焦四川抗战工业遗产——嘉阳煤矿(现乐山嘉阳国家矿山公园)自2006年旅游开发以来的遗产信息展示方式、矿区居民记忆图景与地方文化传承。通过对遗产地宣传文本、主要景观节点构筑物及矿区居民、游客的调查与分析,探究工业遗产开发与遗产地居民、历史记忆建构间的关系,由此提出工业遗产作为特定时期工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载体,其核心价值不仅体现于矿井、厂房、设备等有形见证物的价值,更与厂矿企业几代人的生产生活、文化记忆密切相关。故伴随工业生产所衍生出的特定厂矿文化与遗产地居民生活方式亦应被视作工业遗产地的无形价值,纳入到“原址保护”的考量范畴。关键词:嘉阳煤矿;工业遗产;居民;记忆;传承



|| 三星堆考古新发现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八号坑出土石磬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摘要: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八号坑出土9件石磬残块,经拼对确认所有残块均来自同一件大型石磬。该石磬材质为致密砂板岩,整体形态接近半圆形,拼合后总长101、宽53.5厘米。石磬厚度均匀,两侧表面均打磨平整,边缘可见琢制修整痕迹,具有明显的鼓股区分,且鼓上缘和股上缘略经打磨。石磬残块分布于八号坑东西两端,整体破裂痕迹分布较为均匀,初步推测可能是在入坑前就因整体水平重摔而破碎。此件石磬在编制方式上为特磬制,是金沙遗址所见双悬编磬制在成都平原本地的源头,同时也是目前中国西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石磬及大型礼乐器,反映了晚商时期中原系礼乐制度向周边地区的扩展。关键词: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八号坑;石磬


关于苏秉琦先生的两件事

童明康(国家文物局)


摘要:2019年10月12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北京大学举行。会议以纪念苏秉琦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为契机,诸多学者就苏秉琦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展开交流,其中笔者针对苏先生提出的考古学“中国学派”及中国文明起源问题进行了讨论。考古学“中国学派”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中国已有一批较系统的、扎扎实实的田野工作经验和原始材料的积累;第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已初步形成;第三,已培养出专业人才队伍。关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应是多元的;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对文明要素的认定要有自己的独特看法;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时需要系统地研究遗迹遗物组合;文字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十分重要。总之,中国文明起源有自己独特的道路,应当下大力气探索,这也是“中国学派”的重要内容。关键词:苏秉琦;中国学派;中国文明起源




关于《四川文物》

主管:四川省文物局

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辑出版:《四川文物》编辑部


双月刊

创刊于1984年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号

邮政编码:610041

编辑部电话:028-85231150

电子信箱:scwenwu@163.com

唯一官方投稿网址:https://scww.cbpt.cnki.net/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