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石窟

从长安到敦煌 | 我才是中国石窟家族的老大

摘要: 它是中国最早的石窟,从西域式的造像风格到北魏“秀骨清像,静谧幽思”,到北周圆润端庄,再到明代繁复华丽,一个又一个的朝代在这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它位于链接关中、河西走廊和青藏高原的交通节点上,唐蕃古道、羌中道等多条支道交织在这里,便捷的交通让文明在这里充分交融,铸就了“十万佛洲”的传奇。它名曰“炳灵寺”,是中国现存最为重要的石窟之 ...


它是中国最早的石窟,从西域式的造像风格到北魏“秀骨清像,静谧幽思”,到北周圆润端庄,再到明代繁复华丽,一个又一个的朝代在这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它位于链接关中、河西走廊和青藏高原的交通节点上,唐蕃古道、羌中道等多条支道交织在这里,便捷的交通让文明在这里充分交融,铸就了“十万佛洲”的传奇。它名曰“炳灵寺”,是中国现存最为重要的石窟之一,第一批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等荣誉便是它历史文化价值最好的体现。

因为各种原因,让炳灵寺石窟长期处于“藏在深闺少人知”的状态,而这样的现状,也赋予了它足够的神秘感,吸引着无数旅人乘舟驾车水路并进,去拜谒炳灵寺,感受宁静庄严之美和文化艺术之魅。在这一期的“从长安到敦煌”栏目中,华夏文创继续邀请访文化学者自由摄师陈喆为大家分享自己炳灵寺之旅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

  

  音频请戳

  ▼

  

关于炳灵寺

  炳灵寺始建于佛教盛行的十六国时期,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的不断开凿与修复,规模不断扩大,现包括上寺、下寺和洞沟区三部分,存窟龛216个,壁画约1000平方米,造像近800余尊。

  

主讲人推荐看点:

  

  

  3号窟唐代石塔

塔为中国式仿木结构的四方石塔,塔刹已失。塔正面有塔道、塔门,四坡屋面平缓规整,飞檐斗拱构建清晰漂亮,石塔轮廓端庄秀丽,形体稳健,体现出唐代木构建筑和雕塑的辉煌艺术成就。

  82号窟北周一结跏趺坐佛二胁侍菩萨窟

佛左右壁画二弟子。窟顶和门道露出底层,为北周原作,绘飞天、流云等。表层壁画为明代重绘,菩萨面相呈男相。佛像眉清秀目,身形修长,衣饰繁冗,色彩简明。

  

  64号窟唐代造像

  该窟当属炳灵寺最具代表的唐代石窟。左右两天王双足各踩一小鬼,雕凿简洁生动,神形兼备。龛上方有唐仪凤三年刑部侍郎张楚金的阴刻碑文,记述了当年唐蕃之间的战事及炳灵寺的佛教盛况,是反映当时唐蕃关系的重要史料。

  

  125窟北魏释迦多宝佛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于龛内,佛像双目微睁,眼角细长,鼻、嘴小巧,嘴角微微上翘,褒衣飘逸,雕刻细腻传神,是北魏时期造像的经典之作,也炳灵寺标志性石窟造像之一

  

  171号窟唐代弥勒摩崖大佛

大佛为摩崖浅龛浮雕大像,上半身依山石雕后表面覆以泥塑层,下半身以泥塑为主。大佛造像面型丰圆,神态庄重,身着覆搭右肩袈裟,左手置腹部,右手抚膝,善跏趺坐,体态雄浑伟岸,造型朴实庄严,是炳灵寺石窟中体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大佛,体量位居中国第五、世界第九大佛,是古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沿线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

  音频请戳

  ▼

  

  169窟题记、壁画、造像

炳灵寺最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169号窟上出现的“建弘”提记——题记为墨书,高0.47米,宽0.87米,500余字,内容为第6龛造像发愿文,末行书写“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二十四日造”。

  “建弘”是十六国时期西秦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的年号(公元420年-428年),这一题记是迄今为止中国石窟中发现最早的纪年题记,它的发现不仅确立了炳灵寺中国最早石窟的“江湖地位”,还为中国早期石窟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除了题记之外,该窟壁画采用中国传统线描与西域晕染相结合的绘画技法同样值得称道。晕染仅在佛、菩萨的双眉、鼻梁、颈部,不同于西域大面积晕染,体现了中西绘画技法初步结合的面貌特征。特备是绘制在11龛中的维摩诘像,表现的是《维摩诘经问疾品》的内容——维摩诘为在家信佛的居士,他常常称病在家,因其道行高深,佛要派弟子前往探病,维摩诘利用这样的机会向众菩萨、弟子们讲说其佛教思想。维摩诘容俊,半卧于帐内床榻上,也印证了顾恺之所画维摩诘“清赢示病之容,隐机忘言之状”的说法。

  

  172号窟造像、木构阁楼

  

  

  

172号窟北壁之上分两层摩崖造像。上层佛像雕于北魏早期,石胎泥质。佛磨光高肉髻,大眼,唇薄,着圆领袈裟,袈裟覆盖台基,双手禅定印,半跏跌坐。其彩绘应该为明代重绘。下层佛像雕于北周,佛像肉髻低平,面略圆,袈裟厚重,衣纹密集。就这样从上层到下层,从北魏到北周,同处一窟,深切的感受到造像开始从北魏削瘦型向丰满发展,时代的变化浮现在眼前,犹如一切都在眼前一般。

  

  172窟号木构阁楼——木阁内南、西、北各有泥塑一佛二菩萨,应为北周时期作品,造像后经过明代重绘。木阁阁顶凿井分为9个方格,每个方格内为梵文六字真言“唵(ong)嘛(ma)呢(ni)叭(bei)咪(mi)吽(hong)”这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也展现了汉藏交接地带藏传佛教与汉文化曾在这里融合。

黄河石林。

  

去炳灵寺游览,除了观赏古代艺术之美,沿途迤逦的风光,同样值得称道。特别是乘船行驶于高峡平湖之上,耸立于沿途的黄河石林,让王之涣《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唐诗情景成为了眼前现实。

炳灵寺沟口的小积石山,为白垩纪红砂岩,裸露在外的岩体在风蚀、水蚀的作用下,形成了层峦叠嶂,壮丽秀美的丹霞地貌。大寺沟是小积石山主要河道之一,沟两侧威峰对峙,黄河从前面流过,两山一河把这里形成了一个幽僻、独立的环境。所谓深山藏古寺,炳灵寺诚不欺我。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讲解)

  关于

  从长安到敦煌

  音频请戳

  ▼

  

  从长安到敦煌,这段两千多公里的丝绸之路,它的畅通无阻与延伸扩散,拉近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人群的时空距离,推动着整个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与融合发展。自霍去病挥师西进,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使团、商旅、僧众沿着这条丝路古道通行了两千多年,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有敦煌莫高窟、兽首玛瑙杯等家喻户晓的文物古迹,更有大量被历史长河掩埋,暂时还不为人知的丝路珍宝与历史传奇。

  这是一条有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遗存的丝路古道,也是一处有着大量故事值得深度挖掘的文化宝藏。讲述从长安到敦煌的故事,我们邀请了沿途各文博单位的青年学者,以及多位访古旅行达人,对这条积淀深厚的文明交融大通道,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希望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体验。同时也希望这些分享,能够给更多的朋友提供旅行的参考,我们一起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去感受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与厚重,毕竟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嘛。

  了解更多,请关注

  

了解更多,请关注

新浪微博:@华夏文创

淘宝搜索店铺:陕西历史博物馆艺术品商店

http://suo.im/3sdYCf

—— END ——

“阅读原文”进入华夏文创微店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炳灵寺石窟
    关键词:

    炳灵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