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云南史前文化史

  基本信息:  作者:吉学平 吴沄 宋鸽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7月  印次:1  ISBN:9787559830074  内容简介:  涉及云南史前时期的所有重大考古发现,如澄江化石地、昭通古生代鱼类、罗平生物群、曲靖动物群等为世界瞩目的生物事件,开远古猿、禄丰古猿等云南古猿的代表,以 ...

• 中华图像文化史·建筑图像卷(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中华图像文化史·建筑图像卷(下)》图书信息作 者:韩丛耀 主编周学鹰,马晓,李思洋 著 出 版 社: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内容简介 本书从传统建筑与中国图像关系、原始社会建筑文化、夏商周建筑文化、秦汉建筑文化、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文化、隋唐一代建筑文化等六方面入手,介绍了我

• 卷首语||贺云翱:考古学研究与系统思维

卷首语考古学研究与系统思维贺云翱 系统思维是一种现代思维方法,要求人们从整体上对事物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知,以克服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单线的传统思维方法的不足,便于更全面地把握任何事物实际上都是运动于复杂多维体系中及与其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由此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术目的。简单地说,系统思维其实就是整 ...

• 【考古札记】毋静帆:浅谈黔西南州博物馆藏人物陶俑的服饰特征

汉代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国力昌盛,文化繁荣,对外交流积极活跃。黔西南地区,历史上曾为夜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武帝时期,归附汉朝,“其地分隶犍为郡和牂牁”。从交乐、万屯等墓群出土的文物来看,两汉时期,特别是到了东汉,在汉文化的主导下,这一时期墓葬所出随葬品,“已与中原地区同期汉墓所出者无殊”。而汉代服饰文化作为汉文化的重 ...

• 安岳圆觉洞:四川安岳圆觉洞石窟考古调查报告

  基本信息:  编著: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安岳县文物保护中心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01065059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考古调查队于2013~2017年对圆觉洞石窟开展的考古调查成果整理而成,并参考了历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本次调查将圆觉 ...

• 戴向明:中国史前社会的阶段性变化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有着丰富多样的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人群。自有人类以来的数百万年间,人类自身及其文化、社会总体呈现“进化”的趋势。但在世界不同地区,社会进化的速率和表现方式是不一致的。就中国而言,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及发展传统,而这些几乎都可以上溯到远古的史前时代。    严文明在谈到中华文明发祥的环境背景时 ...

• 陈相龙:青铜时代世界体系视角下早期中国的生业经济

  公元前三千纪前后,近东地区起源的冶铜术、麦类作物、家养黄牛、绵羊和山羊等开始在欧亚大陆大范围传播,并于公元前2500~前2000年前后广泛传布于黄河流域,这一跨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现象被安德鲁·谢拉特概括为青铜时代世界体系。由于青铜时代世界体系的出现与中国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大范围文化兴替几乎同时发生,因此外来文化因素之于中 ...

• 吕鹏:以数据库推进动物考古研究的标准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动物考古实验室在动物遗存收集和研究上颇具优势。现收藏有动物遗存标本数以十万计,经过鉴定(包括动物种属、骨骼部位、年龄、性别、测量数据、定性定量研究等)和多种检测(包括古DNA、碳氮稳定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分析)产生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在实物和数据两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动物考古资源并呈迅速增长的态势。鉴 ...

• 文博忆往 | 夏鼐与《古物》的情缘

 《古物》(Antiquity)杂志自1927年创刊至今每年连续发行,从未中断,是英国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考古学专业期刊之一,该刊虽以刊登欧洲、埃及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章为主,但也兼及其他地区的发现和研究,而来自中国的考古动态一直是该刊关注的对象,这种世界性视角在近几十年来表现得尤其显著。该刊历来读者甚众,夏鼐就是其中一位忠实读者。夏鼐历来重视外 ...

• 西藏昌都市文化保护研究所所长扎西旺加:留住历史根脉 传承文化瑰宝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是当今中华儿女传承古老文明的历史责任,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家园、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对此,昌都市文化保护研究所所长扎西旺加深信不疑。  走进扎西旺加的办公室,办公桌上、书柜里、茶几上,到处摞满了文物藏品档案,每一本都渗透着他和同事们对文物的研究心 ...

• 空间考古学导论

基本信息:作者:郭华东 王心源 陈富龙 王成 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8月印次:1ISBN:9787030654649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关于空间考古理论、应用和发展的专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科研骨干在空间考古领域开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结晶。全书从空间观测技术的工作流程 ...

• 中华图像文化史·建筑图像卷(上)

《中华图像文化史·建筑图像卷(上)》图书信息作 者:韩丛耀 主编周学鹰,马晓,李思洋 著 出 版 社: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内容简介 本书从传统建筑与中国图像关系、原始社会建筑文化、夏商周建筑文化、秦汉建筑文化、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文化、隋唐一代建筑文化等六方面入手,介绍了我们传统建筑的产生、发展和流 ...

• 吐蕃飞天纹玉带板小考

   2008年2月,笔者在西宁市东关大街西宁古玩城马姓商人的店铺中,见到一副十件的玉带板 (图版66-,经其同意,进行了照相和测绘,据该古玩商说,这幅带板是海西人卖给他的,出自海西 州德令哈市蓄集乡北面山里吐蕃墓群中,属被盗的出土文物,现予以发表。  1949年以来,隋唐带镑(又俗称带板)具屡有发现,尤以唐代为多。其中玉铐最多,金、铜、 铁质 ...

• 学者观点 | 李浩:新见唐代安优婆姨塔铭汉文部分释读

编者按1月11日至12日,新见中古石刻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坊会议在西安召开。本次工作坊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陕西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此次委托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整理的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所藏碑志共计166方,主要属关中和陕北地区,其中不少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特别是汉文粟 ...

• 北周康业墓围屏石棺床研究

北周康业墓围屏石棺床研究(林圣智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一、前言北周天和六年(571)康业墓石棺床围屏,自2004年4月6日发现以来广受学界瞩目。在目前所知北朝晚期至隋代的汉地粟特人葬具中,不仅纪年最早,其围屏的风格与图像亦独具特色。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康业墓的出土已将近十年,但是相较于其它汉地粟特人葬具,相关研究显得相当有限 ...

• 考古新知 | 山西永乐宫发现蒙元时期道教纸质文物

2019年6月,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在开展永乐宫搬迁资料整理时,发现近百件与永乐宫宗教活动有关的古籍文书。其中的五件蒙古时期道教度戒牒文书和一件或早于同期的刻印道经,弥足珍贵,对研究蒙元时期全真教发展和永乐宫重建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经有关专家评估,被定为馆藏一级文物,分别为:“元行尚书省断事官付道人张来童执照”(总登记号:YL417) ...

• 新发现 | 交流、变迁与融合——甘肃宁县石家及遇村遗址考古新发现

石家墓地南区 M257 金虎饰 石家及遇村遗址位于陇东地区马莲河以东、九龙河以南、无日天沟河以北的早胜原上,现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早胜镇。石家墓地与遇村遗址以遇村南沟为界,沟内常年泉水流淌,途经古峪沟,汇入泾河支流马莲河。石家及遇村遗址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陆续被发现。21世纪初,石家墓地盗墓活动猖獗,从目前勘探、发掘情况看,M38 ...

• 山西盂县后元吉元代纪年墓发掘简报

  2018年8~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阳泉市文物局和盂县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对山西省盂县牛村镇后元吉村西北200米处发现的两座砖室墓(编号M1、M2)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次发掘的墓葬西南距盂县县城约8公里,东南距牛村镇约3.5公里(图一)。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两墓南北错列而置,规划有序,应属同一家族,M1位于M2东南,两墓之间还发现一座明堂( ...

• 杨富学 安语梵 | 唐回鹘绢马互市实质解诂

摘要:关于回鹘与唐朝的绢马互市,学界研究不少,但多致力于民族关系与马价绢价格的高低,而很少关注绢马互市背后所掩盖的实质问题。回鹘马价常常要高出普通价格的2—3倍,甚至以次充好,将病马、死马都输入唐朝,而当时唐朝尽管财政拮据,且也不需要那么多马,但依然慷慨解囊,如数付绢,这些已经超出了贸易应遵循的各取所需原则,究其实,互市的本质应不 ...

• 拱玉书:苏美尔人的神话与文明传播观

苏美尔人早在约公元前3200年就创造了文字,在乌鲁克城邦建立了发达的文明。拱玉书教授通过公元前三千纪末的文学作品《伊楠娜与恩基》来分析苏美尔人的认识论和文明传播观。纵观古代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都会站在新的哲学高度思考自己“从哪里来”的问题。乌尔第三王朝时期,苏美尔文明已经历了一千余年的发展。当时“中央集权”、行省林立,堪称 ...

• 读郑簠、金农、伊秉绶等的书风与碑学,重庆展“新风高致”

中国书法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存在着“帖学”与“碑学”两种学书取向和风尚。清代中叶以后,碑学书法“乘帖学之微”迅速兴起,至清末民国,碑学从理论上的建立与实践上的探索成功,使书法美学的审美追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开创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一代新风。澎湃新闻获悉,9月3日起,“新风高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清代及民国碑学书法特展”在重庆中国 ...

• 田野考古,发现南京地下之“美”

  因为湖南留守女孩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考古成为这个夏天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2500年的建城史,给古都南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有这样一批考古人,他们长期坚守在南京的考古现场,通过对地下文物的发掘、清理和研究,揭示着南京这座城市极富文学性与历史感的过去。  南京地下文物埋藏丰富  考古是一门极富魅力的学科,上穷百万年人类之起源、下 ...

• 进击的古基因组研究

  今年5月,《科学》在线发表了一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领衔的关于华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它揭开了有关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迁移与混合这一重大学术问题上的若干谜团;两个月后,该团队又发布最新发现:通过古基因组研究发现距今约1.1万年的中国南方未知现代人群,相关研究揭示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人群旧石器 ...

• 君今不幸离人世,香江考古可问谁?——回忆与吴伟鸿先生交往二三事

  8月29日晚入睡前,突然得知香港考古学会主席吴伟鸿先生数分钟前仙逝的噩耗,惊愕、悲痛、压抑之情同时涌现,以致久久不能入睡,与吴先生二十多年交往的情景若隐若现的浮现在眼前。  1.香港初识。  199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古物古迹办事处筹划了全港考古调查,中山大学应邀组队前往,负责屯门、荃湾两区的考古调查,11月底我们赴港租住在屯门市广场 ...

• 北宋西京城市考古研究

基本信息:作者:王书林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6月印次:1ISBN:9787501066957内容简介:  本书使用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的研究方法,梳理考古勘探、发掘以及历史文献材料,对西京外郭城、宫皇城及住宅、墓葬、官署等其他城市要素进行了复原研究;将城市格局与人类活动相结合,展示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综合体的城 ...

• 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

基本信息:编著:西安博物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5月印次:1ISBN:9787501065004内容简介:  本书为“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览配套图录,将此次展览中的特色展品,结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藏品集中出版,展现唐代时期长安人的衣饰、饮食、出行、日用、娱乐等方面。目录序言 东亚文明中 ...

• 道德与信仰 ——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藏北魏画像石棺相关问题的再探讨丨贺西林

(本文原刊发于《美术研究》2020年第4期)道德与信仰——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藏北魏画像石棺相关问题的再探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The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藏北魏画像石棺,20世纪早期发现,传出河南洛阳,现存头挡、足挡、两侧板,不见棺盖和底板。该棺画像丰富,雕刻精湛,备受学界关注(图1)。1939年,日本学者奥村伊九良最早发表《关于 ...

• 【考古札记】葛承雍:唐俑中的“波斯胡商”与小贩群体——背曲腰弓汗透怀

多年来,考古出土的唐代胡俑中背行囊弯腰者较为多见,海内外学术界许多研究者都将他们定名为“波斯胡商”或是“大食商人”。但定名的根据是什么?如此形象造型的依据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长久令人不明就里、一头雾水。从目前搜集到的几十具这类胡商陶俑造型来看,相似相近的形象可大致分为三类,且每一类形象都基本雷同,姿态常规不变,究竟是因视角单一偏窄与 ...

• 学术随笔 | 杨益民:釉砂之路 ——古代陶工的调色盘从何而来

遗址位置:1:阿敦乔鲁墓地,2:萨恩萨依墓地,3:哈密天山北路墓地,4:亚尔墓地,5:上孙家寨墓地,6:关中盆地,7. 倗国墓地。(图片底图来自百度卫星云图) 在欧亚草原早期青铜文化的影响下,公元前四千纪末期,黄牛、绵羊和小麦传入中国境内。公元前三千纪早期,小米被阿凡纳谢沃人带回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南麓并辐射到哈萨克斯坦,农业全球化的场景徐徐展 ...

• 科技考古 | 陈相龙:青铜时代世界体系视角下早期中国的生业经济

公元前三千纪前后,近东地区起源的冶铜术、麦类作物、家养黄牛、绵羊和山羊等开始在欧亚大陆大范围传播,并于公元前2500~前2000年前后广泛传布于黄河流域,这一跨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现象被安德鲁·谢拉特概括为青铜时代世界体系。由于青铜时代世界体系的出现与中国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大范围文化兴替几乎同时发生,因此外来文化因素之于中华文 ...

• 布赖恩·费根:用考古学来对抗无知与忧虑

文|布赖恩·费根考古学和史前史令人着迷。穴居人、金色法老像、在历史旋涡中失落的城市——奇幻故事比比皆是。同样还有很多惊人的发现,如在西伯利亚公元前400 年的冰冻墓穴中发现的保存完好的墙壁挂毡;秘鲁西潘的莫希领主被完整地保存在公元400 年下葬的风干土坯中,随葬的还有金银盛装。诸如西潘和在意大利阿尔卑斯山上发现的青铜器时代的旅行者奥兹冰 ...

• 学术文摘丨再论村落社会调查在村落遗产保护语境中的意义

《中国文化遗产》2020年第4期再论村落社会调查在村落遗产保护语境中的意义王思渝 李盈 刘翰韬村落社会调查对于今天的村落遗产保护而言,已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在事实上得到了认可,但是它的意义仍然有待进一步阐释。通过村落社会调查,所能实现的不仅是获取另一个维度的村落相关资料,而且更有助于理解遗产对象在物质和非物质层面的一体性,超越遗产话语 ...

• 【边疆时空】王子今 | “北胡”“西域”盐色与丝路交通地理

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王子今1950年12月生于哈尔滨。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成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  摘要:汉代以来盐史记忆中已经可以看到中原人对远方奇异盐产的印象。多处盐产地盐的异样色彩,与内地以往经 ...

• 黑龙江绥滨县奥里米城址出土动物骨骼遗存研究

  内容提要:奥里米城址是辽金时期的城镇遗址,2015年城址内发掘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遗存,总数达868件。包括软体动物类、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类骨骼。对该城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个体及属种的统计分析,推测该城址居民的生业模式和当时城址周围的生态环境,为复原这一区域古代居民的生活图景提供重要线索。  奥里米城址地处松花江下游,是一处重要的 ...

• 视点 | 马萧林:我国古代人骨采集、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中科学性的全面提升,通过科技考古获取的包括人类骨骼、动植物遗存在内的一大批可移动文物数量骤增,对考古遗址出土数量巨大、种类特殊的重要科技文物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安全保护、合理利用以及全面共享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国家文物局发布的2020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和行业标准化建设”, ...

• 中华文化基因大家谈 | 一位考古学教授的所思所想

八月的午后,暑热未消。记者在李让总编辑的陪同下在中国人民大学见到了陈胜前老师,他腼腆爱笑,简朴和蔼,知识渊博,是想象中学者的样子。  今年疫情,给了陈老师更多的阅读时间。四月间,在读完美国作家尼古拉斯·韦德的《天生的烦恼:基因、种族与人类历史》后,受到启发,“自然界可以依据达尔文进化论,那文化是不是也应该依据进化论,也就是考古学 ...

• 犍陀罗佛传图像艺术探究

犍陀罗佛传图像艺术探究闫 飞(新疆师范大学,乌鲁木齐,830054)《中国美术研究》第22期(本杂志为CSSCI(艺术类))【摘 要】犍陀罗长期受到中印度佛教文化和西方希腊文化的双重影响,在贵霜迦腻色迦王在位时,犍陀罗一度跻身于印度佛教艺术发展的中心地带。其中,佛陀传记是犍陀罗佛教艺术的一大支流,在经历了佛教艺术的象征物表现时期后,大乘佛教在 ...

• 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基本信息:  作者:韩建业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8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8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6386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梳理了中国商代晚期以前考古学文化的谱系格局和发展演变状况,提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就已形成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其范围涵盖现代中 ...

• 李新伟:第一个“怪圈”——苏秉琦“大一统”思想束缚论述的新思考

一  苏秉琦1997年出版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下文简称“书”)开篇就提出两个“怪圈”的著名比喻:“几十年来,在我们的历史教育中,有两个怪圈:一个是根深蒂固的中华大一统观念;一个是把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发展规律看成是历史本身。”对于第一个怪圈,苏秉琦的描述是:“在中华大一统方面,我们习惯把汉族史看成正史,其他的就列于正史之外。于是,本 ...

• 韩利忠:山西阳泉东村元墓发掘简报

  东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河底镇。2012年4 月,阳泉市文物管理处在东村抢救性清理了一座砖券攒尖顶墓。墓葬所在地位于村北的土岗上,小地名叫北梁,南瞰村庄,西接乡间小路,北面80 米处临沟,南面、西面不远处分别是苏家坟、高家坟。地理坐标为北纬38°1′43.5″,东经113°32′28.5″,海拔902 米(图一)。现将该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遗 ...

• 《大众考古》第八十五期目录

目录////////////////////// 01 卷首语 “经济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贺云翱 08 考古资讯 12 考古快照 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 16 考古快照 四川南充竹林寺村清代石室墓 18 “考古”百议 丝路考古 Silk Road19 草原上的游牧民 探访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遗产 文 图 / 宁琰 考古科技 Technology29 数字化技术在西沙 ...

• 河南沁阳廉坡村东汉墓发掘简报

2015 年10 月29 日,沁阳市山王庄镇政府在平整山前土地进行绿化建设时发现一座古墓葬,并报告市文物局。随后,沁阳市文物工作队组织人员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受条件所限,未清理墓道),共出土各类文物30 余件。该墓葬编号为QSLM1(以下简称M1)。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位置该墓葬位于沁阳市山王庄镇廉坡村北,地处太行山南麓坡地与南部怀川平 ...

• 高杰《汉代地方工官研究:以出土骨签与漆器铭文为中心》出版(附序)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年:2020-11页数:211定价:60.00元装帧:精装ISBN:9787550631991  作者简介: 高杰,1983年生于常州武进。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考古专业,获考古学硕士学位。2011年入职南京博物院文物征集部,主要从事文物鉴定与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学界较少人涉足的汉代地方工官系统,以出土的漆器及骨签为切入点, ...

• 杂志精选||北魏常敬兰墓志考释

北魏常敬兰墓志考释 出土于洛阳的北魏常敬兰墓志,书体堪称魏碑精品。同时其内容记载了北魏夏州刺史李缅的夫人常敬兰的婚姻、籍贯及家世渊源情况,常敬兰应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乳母文昭皇太后的从侄。 北魏常敬兰墓志 2009 年冬出土于洛阳关林镇,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墓志由青石雕刻,呈长方形,通高 57厘米,宽47厘米,刻立于北魏神龟元年(518年) ...

• 基于 GIS 技术的嵩山圣山崇拜考古学观察与分析

基于 GIS 技术的嵩山圣山崇拜考古学观察与分析文 图 / 丁大涛 赵献超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GIS),作为“时空解释的新手段”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20世纪 70 年代以后 GIS 技术朝着实用方向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而运用于各个领域。尽管GIS 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已不是新鲜事物,

• 郑嘉励 | 南宋的墓前祠堂

南宋的墓前祠堂郑嘉励本文原载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浙江宋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南宋时期,官宦人家及富裕平民的坟墓前通常建有祭祀建筑,即今人所谓的“享堂”。享堂,即墓前的祠堂,简称“墓祠”。 01南宋墓祠遗迹,经考古调查、发掘所见,已有数例:鄞县东钱湖南宋史弥远墓,墓前“享殿”(墓祠)为五开间建筑,后通墓室,面阔1 ...

• 李如森 | 汉代墓祀新探

汉代墓祀新探李如森本文原载于《北方文物》第1998年第1期中国自古以来,即有祭神祀祖的传统,视祭祀为重。《左传·文公二年》:“祀,国之大事也。”《国语·周语上》:“夫祀,国之大节也。”《书·洪范》有八政,三曰祀。祭祀,指祭神祀祖。《周礼·天官·大府》:“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先秦时期,无论天子,还是诸侯、卿、大夫、士,祭祀宗祖都在宫 ...

• 杨鸿勋 | 关于秦代以前墓上建筑的问题

关于秦代以前墓上建筑的问题 杨鸿勋本文原载于《考古》1982年第4期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陵的发掘,其封土上的建筑遗迹,特别是《兆域图》的出土进一步提供了当时统治者陵墓上设置建筑物的实证,同时也为某些殷墓上曾有建筑物的推断提供了佐证。就高级陵墓建筑的发展来说,秦以前更多地保持着传统制度,秦、汉以后才有较大的变革。无疑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魏王 ...

• 孔祥军《出土简牍与中古史研究》(附:顾农/序)(总001期)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7-6  页数:324  定价:54.00元  装帧:平装  系列:淮扬文化研究文库·扬大中国史学科丛书   ISBN:9787214210302  作者简介:孔祥军,1979年生,江苏扬州人,现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1997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相继获汉语言文学学士、文艺学硕士学位。2004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

• 《地区设计:秦汉隋唐长安地区区域空间秩序营建》丨北朝文库075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9-12  页数:230  定价:75.00元  装帧:平装  系列:人居环境科学丛书  ISBN:9787112242832作者简介郭璐,女,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助理研究员。2008-2014,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城乡规划学博士;2004-2008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建筑学学士;2015-2016 英国剑桥李约瑟研 ...

• 文化文物文创产品消费需求的九大特征 ——基于全国文博文创消费者的实证调研

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公园等为代表的文化文物相关文创生态发展与文博文创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相连。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历时半年,通过线上问卷调研、现场拦访调研,以及结合网上文博文创销售大数据,完成了一组基于需求侧的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 其中线上调查覆盖中国七大地理区域共计55个城市,采集有效样本6000个,旨 ...

• 欧阳晓莉评《巴比伦》:多元的材料与笔法

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近东研究领域素有非专业学者撰写通俗读物的传统。代表作有C. W. Ceram在1949年首次出版的Götter, Gräber und Gelehrte: Roman der Archäologie。它的最新中文译本《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由张芸、孟薇基于德文原版完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出版。C. W. Ceram为库尔特·W.马雷克(1915 ...

• “登顿入地中,探险张公洞”——明代沈周与张公洞

明代画家沈周与好友吴纶畅游江南名胜张公洞,并创作了诗文与绘画来纪念这次探险。收藏家翁万戈先生旧藏的沈周款《张公洞图卷》和传为沈周所作的《张公洞图卷》或可被视为画家多次描绘张公洞景色的例证。而如今读起沈周的这篇游记——《行书游张公洞记卷》,也依然令人身临其境。弘治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1499年4月30日)的深夜,春雨降临在宜兴的山区。正 ...

• 飒露紫来自何方?昭陵六骏的产地、名号与突厥葬俗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夸耀武功,宣扬英勇,将初唐征战时自己骑乘的六匹战马,即拳毛䯄、什伐赤、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青骓,雕刻于青石之上,陈列于昭陵北阙,成为中外闻名的杰出浮雕艺术作品,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中国学术界一直未曾系统地研究过昭陵六骏的产地来源、名号含义、陪葬习俗,甚至依据汉语名称望文生义,以讹传讹,造成词不达意 . ...

• 赵声良《敦煌谈艺录》出版

近日,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先生新作《敦煌谈艺录》经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共收录十篇文章,主要为作者根据读画所得而对一些问题的探讨。《敦煌谈艺录》内容涵盖敦煌艺术的价值以及在中国美术史研究方面的意义、敦煌壁画的原貌及误读、敦煌艺术与印度及中亚的文化交流、敦煌壁画与唐代文化特别是与一些唐代画家绘画的比较问题、罗寄梅所摄敦煌石窟照 ...

• 《敦煌研究》2020年第4期(总第182期)目录

【石窟考古与艺术】东京国立博物馆保管十一面观音像(多武峰旧藏)研究(下)...............................................................松田诚一郎 著 王云 译(01)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塑像砖墓 (五)——模印龙首犬身怪兽砖与有关问题…………………………………………戴春阳(18)四川邛崃市盐水村夫子岩摩崖造像………………………………… ...

• 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大变样:遇见史前 一眼千年

  为了迎接世界遗产大会,实验区积极推进世界遗产大会“六个一批”项目,其中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经过改造提升后,环境大变样,景观倍吸睛。25日,记者走进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感受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尽显国际范的文旅目的地。  一条风之路 追溯千年历史  在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入口处,记者首先就被一座立着的巨型雕塑吸引,雕塑整体展现的 ...

• 蒋乐平新书《万年行旅》在上山遗址公园首发

 “我这本书的书名叫做《万年行旅》。这里是这本书所说的‘行旅’的终点,也可以说是我个人的万年行旅的终点,但又是人类万年文明探索的一个起点。”今天上午,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万年行旅:一个考古人的独白》在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首发!来自各地的考古爱好者、书友齐聚一堂,共同参加首发仪式。  首发现场,蒋乐平与广大爱好者、书友分享了创作过程 ...

• 生死观的冲突与融合——舍利地宫“中国化”与“回归原真性”的角力

  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舍利地宫研究是个十分庞杂的综合体系,本书研究的侧重点将放在舍利地宫建筑形制方面,对地宫研究包含的装饰技法、舍利容器、供养物等内容论述有限,某些问题将放在以后的研究中展开。本书所涉及的舍利地宫,也限于通常概念上的佛舍利和部分法舍利瘗埋场所,而高僧舍利地宫、僧人墓等相关材料并不在研究行列,仅根据行文需要引 ...

• 顶酷热——慈城考古进行时

  2020年7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宁波考古工作队进驻慈城东门村遗址,至今已工作近一个月。本次发掘系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中央民族大学考古文博系合作,为配合基建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光远副所长担任甲方项目领队,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魏坚教授为合作方负责人。  慈城古县城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 ...

• 万州金狮湾墓群

基本信息:编著:重庆市文物局 重庆市水利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6月印次:1ISBN: 9787030655202内容简介:  本书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万州金狮湾墓群发掘项目(2001~2002年)的田野考古报告。发掘的15座汉代墓葬,揭示了该墓群从西汉早期至东汉中晚期墓葬及器物的发展演变序列,为研究三峡地区的汉代墓葬提供了 ...

• 略谈晚商太行山南麓及临近地区的铜器墓

全文阅读略谈晚商太行山南麓及临近地区的铜器墓(作者:常怀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20年第4期)

• 王加华丨教化与象征:中国古代耕织图意义探释

  摘要:耕织图,就是有关“耕”与“织”的图像资料。从宋至清,我国至少问世了数十套系统化的耕织图像。对于这些耕织图,传统主流观点认为起到了传播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耕织图的主要作用在于宣扬“农为天下之大本”的重农理念并教化劝农,并往往以皇帝或中央政令的形式而被提倡、刊刻与推广。因此,《耕织图》的创 ...

• 考古遗址位置图的制图规范

考古遗址位置图的制图规范刘方 田苗 吕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关键词: 考古绘图 遗址位置图 规范化制图前言  考古遗址位置图在考古研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文物考古出版物必不可少的插图形式,是发掘报告、简报最先出现的插图要件。本文谈到的遗址位置图泛指遗址位置图、遗址地理位置图、遗址位置示意图、遗址分布示意图;遗迹位置图、遗迹 ...

• 从考古发现看福建宋代金银器业发展状况

  金、银作为贵重金属,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财富的代表,也是珍贵而奢华的装饰及实用材料。金银器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富足之后而大量出现。有宋一代,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福建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在农业、手工业、商业诸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就,其中金银器的产量、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考古发现和历史资料表明,宋代福建是全国最重要 ...

• 李孝聪|甘、青地区考察所见古城址初识

李孝聪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原载《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10年】    30年前,张广达老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给77 / 78级同学讲授中国通史(唐、宋时代)时,曾经提醒我们关注河西走廊与黄河上游甘肃、青海两省交界的区域,历史上在这块地区,许多族群往来驰骋,众多过客 ...

• 苗凌毅丨浅析西汉时期的金器发展(下)

三西汉时期金器制造业发展的原因分析我国的金器制造工艺自夏代开始初步形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逐渐普及,黄金产量较之前有所增加,也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金器制造的工匠,但纯粹意义上的金器较少,金器制造业尚属于从属行业,还没有专门独立出来。秦汉时期是我国金器制作承前启后的阶段,特别是汉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金器制作技术在继承传统 ...

• 苗凌毅丨浅析西汉时期的金器发展(上)

一中国早期金器的产生与发展黄金,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贵重金属,在地壳中分布较广,几乎可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形成,常以自然形态出现,且有引人注目的色彩和光泽,可能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金属。其化学性能稳定,是最具惰性的金属,不受水和大多数酸的影响,抗氧化,硬度不高,延展性极佳,具有易于加工的特点。这种稳定性、活动性和稀缺性的特征使得黄金自被 ...

• 谈当今汛情对古建筑的危害及保护措施

近期我国南方的汛情十分严重,鄱阳湖水位超过了1998年历史极值,解放军战士枕戈待旦镇守在抗洪一线。在汛情期间各种建筑被洪水所冲毁,带火了一座建于长江中的古建筑,这座建筑就是位于鄂州的观音阁, 观音阁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阁”。在洪峰过境时江水已经淹没了观音阁的窗户,但其依然在江水中屹立不倒。在远处江边可以看到剩余的白墙青瓦露在长江中 ...

• 视点 | 乔云飞:面对自然灾害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四川乐山大佛脚趾被淹 今年6月我国进入主汛期以来,局部极端气候变化趋势明显,强降水多、局部降水强度大,南方地区洪涝等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山区中、小河流域洪涝灾害造成的破坏和损失较大,文物安全形势严峻。 7月10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文物部门保持高度预警状态,与当地应急管理、自然资源、 ...

• 对加强汛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

2020年进入汛期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一些地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洪水威胁和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16日,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广西、湖北、重庆、广东、福建、贵州、浙江等11省份有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到损失,其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7处。 今年全国 ...

• 【民族考古】北朝隋唐引牛驾车胡俑写实现象

【作者简介】葛承雍,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聘教授。【摘要】北朝到隋唐艺术造型中屡屡出现的牛车辕旁胡人侍立俑,实质是“辨名品、表贵贱、彰尊卑”的写实现象。本文认为,这段历史时期塑造和描绘的引牛驾车胡人形象,既为研究当时胡风胡俗提供了更为细致的历史佐证,又为入华胡人多为社会下层役使对象提供了翔实的证据。 ...

• 《考古》2020年第7期目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主办  考古杂志社 出版本期目录本刊专稿——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山东滕州市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枣庄市文物局 滕州市文物局(3)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洪河遗址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陕西神木市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遗迹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 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34)山 ...

• 郭雪妮《从长安到日本:都城空间与文学考古》出版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2020-8页数:508定价:98.80元装帧:精装系列:九色鹿·唐宋 ISBN:9787520164245  作者简介: 郭雪妮,陕西西安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日本中央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历史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东亚比较文学、东亚文学及文化交流史 ...

• 朴汉济《大唐帝国的遗产:胡汉统合及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出版

  出版社:八旗文化出版  原作名:대당제국과 그 유산 - 호한통합과 다민족국가의 &a

• 杨鸿勋丨初论二里头F1的复原问题 ——兼论“夏后氏世室”形制

《考古》1974年第4期发表了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商代初期建筑遗址的续掘简报。这虽然仍属阶段性的简报,但发掘工作已经大部分完成,所发表的材料已可供讨论一些问题,这一讨论对于进一步的田野工作或有参考意义。  二里头遗址内涵相当丰富,除大型宫殿遗址之外,同时还发现一般住房、窖穴、墓葬、水井、制陶、铸铜以及骨、石制品的手工业作坊等遗迹,发 ...

• 李志鹏:殷墟晚商墓随葬牲腿现象的相关问题再探讨

    摘要  商代晚期的商文化墓葬中常发现随葬动物腿骨的现象,代表了晚商时期商人在墓葬中随葬牲腿的葬俗。以往的研究缺乏动物考古的专业鉴定、观察和分析,对于动物腿骨的具体骨骼、部位、方位、用牲年龄等丰富信息揭示不够。本文以殷墟孝民屯遗址晚商墓葬中随葬动物的动物考古学鉴定资料为主,结合殷墟遗址以往未经动物考古学者鉴定的其他地点墓葬 ...

• 【考古札记】谭远辉:常德铁经幢铸造年代考

常德铁经幢为我国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原矗立于德山乾明寺内。乾明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因而最初报道将其定为唐代文物1。后有专家依据经幢的形制、幢体花纹及铭文内容推断为北宋初期,故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定其年代为宋(图一)。▲ 图一 常德铁经幢对于铁经幢的详细资料,王永彪先生在 ...

• 如何防止世界遗产地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2020年7月以来延续至今的暴雨,及其引发的山洪、内涝等如今已导致我国南方数个省市、近千万名群众受灾。历次洪灾的肆虐都会导致农田被淹没、房屋被毁坏、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今年,一则“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的新闻报道让人们的关注点又扩展到了文化遗产的领域。据七月中旬的统计,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广西、湖北、重庆、广东、福 ...

• 中国考古队首次赴埃及考古挖掘3000多年孟图神庙

  埃及南部古城卢克索的北部,有3000多年历史的孟图神庙褪下了神秘面纱。在中国和埃及考古人员共同努力下,神庙实地景象和出土文物渐渐呈现于世人面前。  近日,中国与埃及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队发布了阶段性成果报告。2018年11月,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一期工程开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考古队首次赴埃及进行考古挖掘。今年年初,新 ...

• 山西夏商考古七十年

导 语:  2019年我们刚刚庆祝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2020年起,考古汇以原创为主,重点推介2019年及此前山西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以便更多的同行和关心山西考古的朋友们了解山西的考古工作。考古汇推出“山西新中国考古70年”系列文章,希望读者朋友们了解山西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考古收获与研究成果、研究特点、未来着力点等,并能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与 ...

• 拉哈特古城遗址调查与试掘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于2017年5月11日至7月8日,联合对伊塞克博物馆保护区内的拉哈特古城及其附近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与试掘。  拉哈特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天山北麓,东距离中国霍尔果斯约250千米,西距阿拉木图约50千米,是丝绸之路的一处重要遗址点,传说是塞人王族的居住遗址。著名的伊塞克金人墓葬就位于该遗 ...

• 余红健主编:《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出版(附葛承雍序)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年:2020-5  页数:212  定价:518.00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501065004  作者简介: 主编余红健,1965年生,现任西安博物院院长。西安博物院,以著名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形成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的历史文化 ...

• 2018年度哈萨克斯坦拉哈特遗址考古工作简况

2018年7月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行五人前往哈萨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对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内的拉哈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这是继去年首次对该遗址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后的第二次考古工作。截至8月20日,本年度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顺利完成。2018年考古队员第一次到拉哈特遗址的留影拉哈特遗址位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年第4期目录

2020年起,《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重组了编辑部,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及UNESCO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联合出品,共同策划、改版了这本跨越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期刊。 01 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遗产地和提名地突出普遍价值的全球对比分析闻 丞,顾炏芸,黄 越呼伦湖地质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吴桐雯,李 ...

• 考古发掘舟船的保护:躬行实践

基本信息:作者:佩尔·霍夫曼 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沈大娲 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7月印次:1ISBN: 9787030657381内容简介:  本书是考古发掘饱水木船保护方面的专著。全书11章分别介绍了考古发掘过程中大型木船保护的原则、方法及工程技术。通过多个北欧国家特别是德国考古发掘木船保护的实例,详细介绍了 ...

• 边疆考古研究(第27辑)

基本信息:编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7月印次:1ISBN: 9787030656285内容简介:  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8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目录考古新发现 阜新高林 ...

• 论春秋时期鲁东南殉人墓的文化因素——兼及东夷与嬴秦文化的关系

全文阅读论春秋时期鲁东南殉人墓的文化因素——兼及东夷与嬴秦文化的关系(作者:印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复旦学报》2020年第4期)

• 《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的中国》丨北朝文库055

◎作者:郭筠ISBN:9787100181532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月:2020-05页数:360装帧:平装开本:32开  ▄ ▄ ▄内容简介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对话之路。中阿文献对丝绸之路相向而行的记载彼此呼应,表明丝绸之路通衢广陌,是最具活力的国际贸易走廊。本书针对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丝绸之路中国段进行研究,梳理中阿丝绸之路交 ...

• 《表里山河:山西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丨北朝文库064

表里山河山西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作者简介安介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文地理、中国移民史、中国古代史与地方史等。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与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记刊编委、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西大学中国社 ...

• 右玉县苍头河流域区域考古调查报告-以马营河北岸为中心

  ISBN:9787030646705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右玉县博物馆出版时间:2020-07-01页数:496字数:900000装帧:精装定价:368  内容介绍  2014年7月山西省右玉县苍头河流域区域的考古调查工作开始实施,经过为期4个月“卷地毯式”的田野踏查,终于完成了右玉县苍头河支流马家营河北岸的调查,此次调查涉及4个乡镇30个自然村,调查面积约90平方千米。在本区 ...

• 中国的筑城体系有八大特点丨李零

中国古代文明是个城市、金属、文字三大要素俱全的文明。这三大要素,年代最早,体系最完备,成就最突出,当属城市。中国的城市是从中国早期的农业定居点发展而来。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地点,画在地图上,密密麻麻,就是这些定居点。中国的城市,龙山时期,遍地开花;商周时期,初具规模;春秋战国,形成体系;经过秦汉,大体定型。秦汉以后的中国,城市的 ...

• 《边疆考古研究》第27辑目录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0-7  页数:472  装帧:平装  ISBN:9787030656285  《边疆考古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8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目次考古新发现阜新高林台城址2014~2015年度发掘简报 ...

• 《层累的图像:拼砌砖画与南朝艺术》丨北朝文库067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0-7  页数:193  定价:78.00元  装帧:平装  系列:人美学术文库  ISBN:9787102084909作者简介耿朔,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后,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第一季“国宝守护人”、第二季专家顾问, ...

• 拓跋与士族:胡与汉的博弈

陈寅恪先生指出,汉化在胡族中是一种潮流,北方汉族中的大族均系势力强大的文化高门,这些大族也是胡族推进汉化,统治中原必须依仗的主要力量。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汉化与胡化是异族政权进入中原之后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今日也可以浅略的领略一下,拓跋鲜卑北魏政权中汉地士族的作用。引用文献:《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士人研究 杨龙》 ——小麦ll拓跋与北魏拓 ...

• 中国古代早期石刻书人文献考辨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9-12页数:270定价:49.00元装帧:平装ISBN:9787010218250  作者简介: 王力春,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青年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学会会员。主讲国家精品课 ...

• 六官与西魏北周政治新论丨薛海波

作者介绍薛海波(1979—),男,201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导师为张鹤泉教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  周礼六官是对西魏北周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体制。陈寅恪先生对六官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其文化意义上,“故宇文苟欲抗衡高氏及萧梁,除整军务农、力图富强等充实物质 ...

• 《唐代胡乐入华及审美问题研究》丨北朝文库06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0-8  页数:278  定价:89.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20365826  作者简介:罗希,女,汉族,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审美文化史方向,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并于2017年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担任西安鼓乐研究会理事、中国 ...

• 内黄县理固村唐代造像塔年代及来源考丨朱己祥

  摘要:本稿详细刊布了内黄县理固村唐代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的图像内容,阐述了其与武周时期同类造像塔的密切关系,推测其年代为八世纪初叶前后。进而指出,该塔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唐代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之一,其塔身正壁图像受河北省邢台市同类实例影响,类似图像粉本曾流传于冀南、豫北,以至于明代仍有仿刻该粉本的情况。本实例对于了解河北南部与河 ...

• 中亚纪行:克什米尔、小土伯特和中亚诸地

编者按《中亚纪行》辑录了13~19世纪多国探险家在中亚的旅行日志、信函和感悟随笔;以历史学视角为选择基础,为边疆行洞开想象的大门。《中亚纪行:克什米尔、小土伯特和中亚诸地》〔美〕贝亚德·泰勒 编撰李郁瑜 译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6月本书辑录了13~19世纪多国探险家在中亚奥克苏斯河流域、巴达哈伤、克什米尔、拉达克等地的旅行日志、信函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