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光直:商文明起源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终极问题
按:商是中国的“三代”——夏、商、周中的第二个朝代,这“三代”标志着中国史前时代的结束和文明时代的开始。商,在周代文献中首先是取得了王朝地位的王室的名字。这个名词开始是被商王室统治的国家的称号,然后被推而广之用来称呼商国人民和其他与商同时的国家人民所创造的文明。商也用来称呼中国历史上被商王朝统治的那一时代。商文明起源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终极问题,商人起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是什么“推动” ...
按:商是中国的“三代”——夏、商、周中的第二个朝代,这“三代”标志着中国史前时代的结束和文明时代的开始。商,在周代文献中首先是取得了王朝地位的王室的名字。这个名词开始是被商王室统治的国家的称号,然后被推而广之用来称呼商国人民和其他与商同时的国家人民所创造的文明。商也用来称呼中国历史上被商王朝统治的那一时代。商文明起源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终极问题,商人起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是什么“推动” ...
全文阅读裴李岗文化生业经济研究现状与思考(作者:李永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8年第4期)
中国考古学的实践和研究,虽然对中国青铜器的发展阶段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但如开篇所及,尚有不少缺环有待弥补,很多问题还未解决甚至尚未触及。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冈期之间的承继关系,尤其是二里冈期与殷墟阶段的演变还相当的含糊不清。一个重要原因是二里冈的衰落原因不明,文献所载此后都城的几次迁徙地也不清楚。
基本信息: 作者:吴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5月 印次:1 ISBN:9787030466150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整理青铜斝资料,充分吸取古今中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青铜斝的定名与功用研究、类型学研究、分布及区域特征、组合关系、陶斝研究等等方面作全方位考察和研究,并试图总结出关于中国古代青铜斝产生、发展、消亡的基本途径、规律、特点及其原因 ...
基本信息: 编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文物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3月 印次:1 ISBN:9787030608475 内容简介: 本书囊括了西藏自治区山南市17座佛教寺庙壁画的图像资料,反映了各个寺庙壁画的整体面貌,不仅实现了壁画信息的永 ...
在1953年对洛阳烧沟汉墓的发掘中,有一些墓葬的特点引起了发掘者的注意。例如在M1026前室的地板上放置有一长方形漆盘,盘上有耳杯、鸡骨及其他动物骨骼,另有几只耳杯放置在盘边和西棺死者的头部位置。类似的现象在同时期或者略晚的其他墓葬中也有发现,只是保存情况都不理想。这些器物(烧沟发掘者称为奠器)和食物遗存表明,生者曾在墓室内向逝者供奉食物。据此,考古专家们认为,在新莽时期兴起了一种新的祭奠习俗,即墓内祭奠 ...
玉器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人爱玉,以玉饰物,以玉崇礼,以玉比德。远在8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启了使用玉器的传统,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都发现了大量玉器的存在。因此,有很多学者直言,中国史前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目前,中国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大多发现于东部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中,中原地区发现的玉器不仅年代晚,数量和种类也不甚丰富,而且大多来源于周边地区。但是,这些 ...
孟加拉国考古学家于2013年首次发掘了毗诃罗普尔古城的纳提什瓦遗址。2014—2018年,中国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阿哥拉萨–毗诃罗普尔(Agrashar Vikrampur)基金会聘请的欧提亚·欧耐斯恩考古研究中心(Oitiya Onneswa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Center)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三次对纳提什瓦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5236平方米,取得了重大 ...
——————————————————————————————全文阅读天行健 勉于学——宋建先生访谈录(作者:宋建 上海博物馆;肖宇 常州博物馆;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8年第4期)
要想深入研究唐代金银器,须知道马尔沙克。他1971年出版的英、俄文双语的《粟特银器》,一直影响至今,时隔半个世纪翻译出版,也说明了它仍具有重要价值和历史意义。丝绸之路畅通后,唐代金银器出现了爆发式的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亚粟特银器的传入和影响。可以说,研究唐代金银器,《粟特银器》是必读书。
全文阅读筑卫城城址的时空构架(作者:唐锦琼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意乐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建仕 江西樟树市博物馆;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8年第4期)
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学术话语权的主导性作用,国际学界多关注于西亚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而忽视了西亚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实际上,古代西亚文明与其他亚洲文明之间也存在大量的物质、文化与技术交流。 今天的西亚地区,在人们的印象中,或是战火纷飞、恐怖活动盛行;或是原始而保守、披着神秘的面纱;或是都如海湾国家一般,富得流油。若放眼整个人类文明大家园,也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这里的文化 ...
基本信息: 作者:(蒙)D.策温道尔吉 D.巴雅尔 Ya.策仁达格娃 Ts.敖其尔呼雅格 著 ,(蒙)D.莫洛尔 俄译,潘玲 何雨濛 萨仁毕力格 译,杨建华 校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5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1671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教科书式体例,系统介绍了蒙古国境内从史前到蒙元时期的考古遗存及考古发现和研究简史。全书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及早 ...
灶作为人们生火做饭烹煮食物的器具,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出现,到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普遍使用。进入战国时期,灶也由原始的火塘和可移动的陶灶发展演变为固定式的锅台,成为古人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设施。而作为陪葬用的明器模型——陶灶,最早出现在关中地区的战国晚期秦墓中 。到了“事死如生”观念盛行的汉代,陶灶进一步被明器化,与陶仓一起成套随葬,成为两汉墓葬随葬陶器的核心器物,是两汉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的 ...
我国制陶荫室起源于何时?本文提出从考古学上辨识制陶荫室的标准,梳理商周时期的制陶作坊材料,辨识出5处制陶荫室,发现:至少从西周早期开始,制陶作坊中已经有荫室的设置;制陶荫室主要用于泥质陶的晾坯;周代都邑的制陶作坊尤其注意利用这一技术保证陶坯质量;制陶荫室的辨识增加了我们对当时制陶作坊生产组织的认识。
我很高兴广大的中国读者,能够藉由《金印国家群的时代——东亚世界与弥生社会》中文版的出版,认识并理解开拓了与中国正式交流的古代日本(倭)人所拥有的智慧和付出的努力,以及古代日本与汉代中国的密切关系。 长期以来,日本向中国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如在奈良时代(8世纪),日本积极推进中国化的进程,仿效中国长安城建设日本平城京;以唐律为基础制定大宝律令;引入中国首都与地方相互连通的驿站制度;仿效“开元通宝”铸 ...
基本信息: 作者:(日)高仓洋彰 著,滕铭予 译 (日)宫本一夫 校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4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1688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的考古学证据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记载,从东亚地区的宏观视野研究了日本弥生时代稻作技术体系的建立、定居生活的发生、社会的阶层化、区域性中心的出现、日本列岛与汉王朝之间的交流和关系,以及日本早 ...
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撰的发掘报告《于家砣头墓地》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0世纪70年代,旅顺博物馆等单位发掘了位于辽东半岛南部的于家砣头墓地,发现一座埋葬习俗甚为特殊的积石冢。近年来,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张翠敏研究员克服种种困难,最大限度地利用留下来的发掘资料,并不厌其烦地采访当年的发掘者。同时,结合考古学的新进展,尽可能地引入科技考古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终于把这一批珍贵的发掘资料完整地呈现给学术 ...
很荣幸能够在出版后的第一时间由陈国庆先生亲手赠予这本新书。拿到书后,由于本人对这一区域内的考古学文化兴趣浓厚,加之对材料有一定的了解,便尽快地详读了此书。在读书过程中,我对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过程、“分期”与“类型”两个概念的区别以及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视角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迫切想要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思考与感悟记录下来。正因为此,便写下了这篇读后感。实为管见所及,望获批评指正。
《甲骨文的故事》是著名甲骨学家、“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先生与其子董敏合著的一部书,书中记载了甲骨文从发现到发展成为一门学问以及甲骨文和汉字的演化,对我们了解甲骨文的发展历史,进而探讨商代的历史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董作宾先生作为殷墟甲骨发掘的亲历者,这部书同样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书的最后一章用常用的六十个汉字结合文字背后隐藏的趣味小故事看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变化,对于非专业研究甲骨文的人了解 ...
敦煌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1900年6月22日,居住在莫高窟下寺的道士王圆箓在清理今编号第16窟甬道积沙时,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从中出土了公元4-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纸画、法器等文物五万余件。藏经洞的意外出世,使沉寂了数百年的敦煌宝库为世人重新发现,并在二十世纪逐渐形成一门世界显学――敦煌学。2000年,为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暨敦煌学100周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
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太阳崇拜传统,从考古学上观察,太阳崇拜在史前时期已紧密联系着中华诸族。先秦及其以后历史阶段,太阳崇拜传统亦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中国从史前时期始,各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汇、撞击、组合和更新,最后融合一体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本文以三峡地区的考古发现为基础,解析我国太阳崇拜的文化源头及其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一 三峡地区太阳崇拜文化的形成城背溪文化在三峡及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
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老司城遗址文物保护工程报告(全二册)》,于2018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老司城遗址文物保护工程是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前提保证。本书共七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地——老司城遗址在实施文物保护过程中所做的实际工作。第一章主要从老司城遗址的地理位置、遗址概况、历史沿革、价值概述、工程地质条件、考古与保护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章为现状调查与病害评 ...
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保护、传承与研究工作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专著22日在北京首发,专著图文并茂,作者亲手绘制的55个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图谱最受瞩目。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馆员王苹历时5年撰写完成,她在参阅大量少数民族服饰图片并赴少数民族地区调研基础上,亲手绘制出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图谱,准确、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中国少数 ...
基本信息: 作者:任雪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5月 印次:1 ISBN:9787030466136 内容简介: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戴家湾遗址历年来出土的商周铜器进行了搜集和整理,研究重点放在戴家湾铜器的风格特点、器物的组合形式,在宝鸡市区出土铜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铜器族属和墓葬性质的推定上。在宝鸡市区出土铜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铜器族属 ...
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世界。随着197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标志着秦陵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改革开放后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开始更上层楼,兵马俑、铜车马等秦文明、秦始皇帝的物化符号从此驰名中外。秦俑一号坑全景40多年来秦陵考古从未停止过,通过持续的考古勘探和发掘研究,我们对秦始皇陵园、秦帝国乃至于对秦始皇帝、秦文明都有了新的认知。这些新知与此前从《战国策》《史记》《汉
洛阳地区唐初墓葬[1]中,曾流行随葬一种特征鲜明的黄釉俑。(图一)它们以瓷土为胎,外施米黄色低温釉,部分陶俑表面仍存彩绘,整体特征较为鲜明。此类陶俑构成了隋唐陶俑演变历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解洛阳唐初墓葬有效的切入点,富有研究价值。然而,关于此类黄釉俑的讨论仍显不足,尚有不少问题亟待澄清。以下将从梳理黄釉俑的发现情况入手,理清这种遗物的产地与渊源,进而以此出发,探讨洛阳唐初墓葬文化的源流。 图一
历史上的鲍店是一个在长治地区、乃至全国都比较有名气的地方。曾有“拉不完的吾元,填不满的鲍店”之称。古时鲍店是一个大的集市,是全国有名的药材集散地。1999年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会同长治市博物馆、长子县文博所在长子县鲍店镇东街村东发掘了一处战国早期大型古墓葬——长子鲍店墓。 鲍店古墓的发现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221年)的上党地区,初期仍为晋国据有。晋幽公十三年 (公元前425年)赵襄
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保护工程 白海峰 摄影5月15日上午,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出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并掷地有声地表达了中国将以实际行动率先垂范。其中,排在首位的是“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主席一直高度重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2016年6月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他曾在当地报纸发表署名文章,肯定“中国国
时间:2011年12月1日地点:清华大学访问:张影舒、陈国安、郑曙斌、杜辉、梁遐摄像:温智凡整理:尹凯 李学勤(1933—2019 ),男,出生于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长期致力 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文、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均有重要建树。1954年到中国
摘要:漆器上浅色花纹的绘制须采用油画工艺。汉代油画漆器数量较多,以马王堆汉墓出土者为代表,多为梳妆用具、家具和葬具,纻胎或木胎,图案以云气纹为主,基本在器物外表施加,多为黑地彩绘,色彩丰富,包括红、绿、灰、褐、白、黄等色,纹饰风格粗犷,使用者身份等级很高。这些油画漆器中有一部分是五彩画漆器,器形主要有屏风、奁和笥。漆器油画工艺的起源或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的陶寺文化,其后不断发展,至隋唐时期衰落。
马王堆汉墓漆棺的灵物组合图像——兼涉楚地墓葬材料中的凤鸟图像张启彬湖北美术学院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自20世纪70年代被考古发掘之日起,就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文学、文化史学、医学、美术学等多学科多门类皆能通过此从中汲取出新的研究养料,甚至扩建出新的学科体系。就视觉文化研究而言,马王堆墓葬更可谓是中国早期美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尤其绘有龙、虎、鹿、鸟(凤鸟)等灵物图像的一号墓朱地
图/细密画中的波斯花园本期清源带您走近波斯花园。本文为ICOMOSCHINA专家对伊朗这一独特遗产的介绍,文中特邀两位刚刚参加今年5月由伊朗文化景观协会组织的世界遗产波斯花园研学活动归国的中国古迹遗址协会会员撰写游后感。*本期作者 igloo、亦然、青葵Somewhere beyond right and wrong, there is a garden. I will meet you there.”–Rumi“是非之外,有一座花园。我会在那里和你相遇”-鲁米伊朗高原并不是建造花园的理想场所, ...
青瓷是最早烧制的瓷器品类,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和美学追求。《释名·释采帛》:“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瓷,摹拟玉的光泽。在推崇“正色”、“玉德”的儒学和崇尚“自然”、“天道”的道教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时,已经预示了对青瓷的喜爱将伴随中华文明的演进。 龙泉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极富盛名,也是最后一个青瓷窑系。龙泉窑也一直以其历史悠久,制作精良,窑系庞大而闻名于世。源追东汉,兴于五代,终于在被誉为 ...
全文阅读河南省郑州地区青铜时代遗址出土牛骨的DNA研究(作者:赵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 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考古学系古DNA实验室;顾万发 吴倩 东晓玲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韩雨 刘铭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尤悦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刘一婷 袁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杨东亚(通讯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 西蒙菲莎大学(Sim ...
全文阅读建筑与考古学的相遇——读《明代宫廷建筑史》(作者:施劲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19年第2期)
考古发现档案纪王崮春秋墓葬位于沂水县泉庄镇纪王崮顶,曾入选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墓中出土的器物精美、大气,填补了多项省内、国内空白。此次发现对揭开纪王崮历史传说的神秘面纱和曾经隐没的历史,对研究该地区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工艺技术、墓葬制度等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口述人:郝导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第一研究室副主任。崮顶恢弘墓葬中竟有异地的青铜器回首多年考古工作,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
作者: (英)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譯者: 鄭濤 出版年: 2019-4 頁數: 192 定價: 52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34061455 內容簡介 《千佛:敦煌石窟寺的古代佛教壁畫》由英國考古學家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編著。他從帶回的敦煌藏經洞文物中選取精
引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文景之时,盛行于印度西北地区,后经中天竺传至中亚等国,进而传至西域,于两汉之际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内地。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创造了多种风格独特的宗教景观,主要包括寺院、石窟、石刻、造像碑等。伴随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印度的佛教艺术也开始东布中土。东汉明帝曾专门“遣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象焉”,并在“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
以石窟寺为典型代表的石质文物在我国文化遗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等大型石窟寺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一些重要的石窟寺都经历过多次维修保护。近年来,在科技部支持下,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了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以下简称“石质文物保护研究”)。该项目以云冈石窟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我国砂岩类石窟普遍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从既相互
夏商时期的玉虎,经历了石家河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商代中期、商代晚期前段、商代晚期后段等几个发展阶段,其中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玉虎有待发现。石家河文化晚期至商代晚期后段玉虎形制演变发展过程较为清晰,笔者已做了初步的梳理[1]。本文将探索夏商时期玉虎的渊源与流变。 一 夏商时期玉虎渊源的探索 追溯夏商时期玉虎的渊源,首先需要探索石家河文化晚期之前的玉虎或虎纹装饰遗存。 目前发现的石家河文化晚期之前的玉
编者按:早就听赵总跟我说,莫高275窟可能是北魏的……一直不太理解。今天去国博刷195中的一件很难展出的“敦煌北魏广阳王刺绣佛像”。 回来翻资料,看到了宿白先生当年写的一篇文章《敦煌莫高窟现存早期洞窟的年代问题》,读后有点明白赵总的意思了。鉴于微信阅读的快餐属性,我斗胆将原文进行了删减压缩,望读者理解。同时由于网络原文没有配图,我把自己拍过的一些图像配上,没有拍过的,在百度上找了一些
日前,由学术界两位重量级学者王仁湘先生与叶舒宪先生引领的一次特殊体验的考察活动,使田野考古学文化与文学人类学研究领域新材料重构大数据形态或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模式,也是该领域的一次首创。 通过这次环太湖区域的实地考察,笔者最大感触便是:大数据的建立,在于其结果的相关联性,这是其他研究模式不可取代的全新模式。在一般考古人的眼里,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及后来相对应的马桥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一
内容提要:盐仓城(庙台子)遗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龙河乡盐仓城村,为一处近方形城址,城内西北为一处高出地表台地;城址西北1.5千米处为石岭大温庄片汉墓群,为城址当时居民的墓地。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南京博物院联合连云港市博物馆、赣榆区博物馆等对庙台子东侧及城址西北墓地进行了小规模抢救性发掘,发现了龙
石板墓是外贝加尔地区和蒙古国半森林半草原与草原地带Z常见的考古遗迹之一。但直至今日,我们对这一重要遗存仍有许多不解之处,如彻底完成石板墓文化的编年以及解决其在中央亚细亚地区考古学上的历史文化地位的问题。本书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流行于中央亚细亚及其邻近地区的石板墓文化的特点。进而提出了关于其年代和分期的新观点,认为该文化的年代为公元 ...
阿依特古·哈米特(Aitkul Hamit)自1990年以来一直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文化和教育部系统中工作。从2007年起,担任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考古中心主任,目前正在研究哈萨克斯坦游牧民族历史相关问题。作者供图该铜镜镜面中心有凸起圆纽,周围有八片艺术化的花瓣,为中国辽代广泛使用的铜镜的复刻品。作者供图该镜子在阿克铁列克遗址中发现,呈圆盘状,有一个扁平柄,镜缘有高起的边沿,镜上饰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王宏建教授:较之三清殿壁画,学界对纯阳殿和重阳殿的关注则相对较少,特别是重阳殿壁画,对其个案研究者更是凤毛麟角。重阳殿壁画内容与王重阳及全真教众的联系密切,在全真教历史的研究中至关重要。同时,该殿壁画破损严重且经历后世多次修缮,关于制作者以及壁画主题、画幅规模等学术界莫衷一是。因此,选择重阳殿壁画作为研究对象是需要学术勇气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松教授:作者似乎对艺术史的眼光颇有
【作者简介】夏鼐,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在这次编写“十年考古”座谈会上,好几位同志提起了我国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在会议结束时,尹达同志也曾对这简题作了简要的解说。我现在想对这问题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便引起大家的讨论;或许对于这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考古学上的所谓“文化”。在考古学的文章中,常常出现“文化”这一名辞。有时这是指一般用语中的“文化”
逍遥遗址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南关镇逍遥村南约200米,地处汾河支流仁义河南岸,东距京昆高速公路(G5)2公里,西距汾河8公里(图一)。遗址地势南高北低,海拔786~798米。在1980年发现时,遗址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6~1.2米。根据调查资料判定遗址属于仰韶文化义井类型。图一 遗址位置示意图 2012年5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该遗址绝大部分已
基本信息: 编著: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8月 印次:1 ISBN:9787030584342 内容简介: 近日,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考古发掘报告——《于家砣头墓地》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报告全面详实地报道了于家砣头墓地发掘材料。这是市考古所继《大嘴子— ...
《于家砣头墓地》考古报告终于定稿出版了,这是东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 于家砣头墓地是1977年开始发掘的,受那个特殊时期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墓地打破遗址的堆积和以石块垒砌且多墓相连的墓葬结构,都有一定复杂性,一墓多具人骨交错叠摞,更需仔细剥离辨认,而且人骨和陶器现场保存情况都很不理想,这就造成考古发掘材料从发掘现场到库房保存,从实物到档案记录,都有许多不足之处。此后又经历40年 ...
中国古代青铜器作为全世界最精美的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文明时代早期的代表性器物,也是最具特色的物质文化产品。但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器并非来自中国,而是在丝绸之路上的西亚地区。可以说,青铜器本身就是承载着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遗产,而这一点与正在北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契合。
包括本书标题中的莲与龙在内的中国花卉和动物纹样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图案之一。虽然这些母题的最初发展见于5世纪末在中国边远地区开凿的佛教石窟中,但这类花卉与动物纹样完全没有脱离现代的日常生活经验。如果我们看看英国陶瓷制品上的任何装饰,就会注意到其中与中国原型隐约相关的花卉、动物,甚至人物。 图1 中国样式的陶盘,饰有石上立鸟及其他母题,英国斯塔福郡(Staffordshire),约1950年,直径19.5厘米,私人收藏。 ...
钓鱼城位于重庆北部合川东城半岛钓鱼山上,相传有一巨神于此山上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钓鱼山由此得名。钓鱼城为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环绕,孤峰耸峙,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古代军事要塞,扼守重庆门户,自古为巴蜀要冲之地。钓鱼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名单、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钓鱼城遗址位置示意图 01 “上帝折鞭处”钓鱼城修筑于
基本信息: 编著:(英)杰西卡·罗森 著,张平 译,邓菲 李晨 沈水 施静菲 李宝平 校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4月 印次:1 ISBN:9787547919736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著名学者杰西卡·罗森爵士的重要著作之一,英文版原著由大英博物馆于1984年发行。本书选取了“莲”与“龙”两种代表性的装饰,研究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互动及其内在 ...
基本信息: 作者:郑君雷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3月 印次:1 ISBN:9787030508034 内容简介: 本书是郑君雷教授从事考古工作以来发表文章的合集。
汉唐之间的石刻线画数量可观,是极其珍贵的一批考古研究与美术史研究资料。它们不仅清晰地表现出古代中国石刻技艺的传承沿袭情况,留存了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古代艺术珍品,而且展现出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使我们看到古代画家的多种绘画风格及外来艺术的影响。时至今日,在中国美术界仍然存在着西洋画法与中国画法的区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除去强调神似、意境、气韵等理论上的不同之外,从绘画技法上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考古实习工地,一个男生挖到一件年代很晚(相对于夏商周)的陶盆,于是非常严肃认真地前来请教其年代与功用。懵然中,灵机一动戏言曰:“尿盆”,顿时全场转入静音模式。这时突觉言语有些粗俗,于是趁机讲了几个相关的故事,以显示自己的“文明”与“博学”。黄庭坚涤母溺器 第一个故事是当年野外踏查时听说的。据说有个考古学家去野外调查,捡回来一个陶盆,后经仔细研究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年代不太久远
摘要:作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科研手段之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为多学科所采纳。历史研究者称之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其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可揭示建设两千年陆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想、价值与意义:帮助历史时期丝绸之路沿线空间信息的获取与研究手段的更新;丝绸之路信息资料库的链接与共享,提供该项研究中所需的多元史料
一、汉墓壁画概况鄂尔多斯地区一共考古发掘清理三处汉代壁画墓,其中鄂托克旗清理发掘两处,一处为凤凰山汉墓,另一处为米兰壕汉墓;乌审旗清理发掘一处,名为嘎鲁图汉墓。二、壁画技艺与内容这些汉墓中的壁画色彩鲜艳,技法娴熟,内容丰富,既富有中原汉文化气息,同时又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壁画由石青、土黄、赭石、石绿和朱砂等天然矿物颜料绘制而成。内容有出行图、庭院图、宴饮图
考古工作者就是通过发掘实物史料为人类寻回丢失的记忆,启发后人的智慧。这是段天璟对自己的定义。 自20世纪90年代考入吉林大学考古学系以来,段天璟已经从事考古工作二十余年。 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在中国颇有名气。自1972年建立以来,团队先后发掘了大安汉书、江陵纪南城、易县燕下都、东宁团结、内蒙古魏家窝铺、新疆小河墓地等重要考古遗址,还有近些年广为人们所知的松花江流域年代最早的单体龙形雕塑“左家山玉 ...
早在汉晋时期,已经有迹象表明,胡人可能已经循青海道南下抵达成都平原。作为非统治中心的四川地区,胡人入蜀的原因之一可能与商业利益的驱动有关。《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向汉武帝汇报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可见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大夏与蜀地之间已经有了民间的贸易往来,虽然当时是否已有大夏商 ...
基本信息: 编著: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8549 内容简介: 萧后冠的实验室考古清理与保护工作历经两年多,取得多项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萧后冠头箍结构、博鬓、花树数量与分布,以及铜钗、钿花 ...
——————————————————————————————————————全文阅读洛阳盆地与晋南早期交通道路之“虞坂巅軨道”(作者:高江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9年第2期)
基本信息: 作者:鲍里斯·艾里克·马尔沙克 著 李梅田,付承章,吴忧 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4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1633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亚考古之父”马尔沙克先生经典著作,该书一经出版,便在英语世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者图文并茂地整理归纳了粟特银器 ... ...
2015年12月,焦作市供电公司在焦作市人民西路博爱县上期城村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古墓葬。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派工作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确认现场位于焦作市人民西路北侧、博爱县柏山镇上期城村东南100米处。2010年,焦作市人民西路施工时,在博爱县柏山镇上期城村东南200米、人民路北侧曾发掘四座汉代墓葬,命名为上期城墓群。新发现的墓葬与2010年发掘的墓葬相距仅1
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实物材料研究古代人类生活的学科。在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进程中,中国考古学是较早获得世界关注的学科,甲骨文、敦煌千佛洞、汉简的发现揭开了近代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序幕,其后的周口店遗址、殷墟发掘、中瑞西北科考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考古学的影响。1949年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考古学立足本土实践,在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体 ...
作为一名从业40年的中国考古人,作为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学习的历史学科研究人员,能够参加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大会,见证这一在中国历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心情十分激动。 一、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意义重大 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决策,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视与关怀。总书记十分重视历史研究,他指出:“历史研 ...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者:刘曙光图为北京故宫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提供图为安徽黄山1990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民视觉提供图为福建土楼2008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人民视觉提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资源。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
山西夏县尉郭乡,如今的大西客运专线以东,一座名叫西阴村的小村庄在中国考古史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1926年10月,西阴遗址的首次考古发掘,被称作“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的标志碑”。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时,梁启超担任中国考古学会会长,他希望清华能开设现代考古学的课程。时任清华大学筹备处顾问、地质学家丁文江听到消息以后,推荐在南开大学任教的好友李济前往清华。
基本信息: 作者:齐东方 李雨生 出版社: 开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13100168 内容简介: 玻璃器是古代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各个时期大众对玻璃器的审美趣味和生活状态,对我们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古代玻璃器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以物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玻璃器的专著则很少见。本书正是以比较 ...
“饮食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考古学家张光直、王仁湘、赵志军先生等都对其情有独钟。不过,由于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的食品、食具等少量的材料,看上去还是一个“小众”的科学,然而,如果深究开去,那可是一个有着“博大胸怀”的研究领域。 早在我国先秦时代,人们就深刻认识到饮食与人类及家国的深刻关联。《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孟子》中记
一、洋海墓地的飞去来器 由于新疆吐鲁番盆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多风少雨,夏季气温奇高,所能保存下来的古代遗物异常丰富,尤其是一些其他地区如黄土高原、蒙古高原难以保存的东西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古代社会的了解。数年前,鄯善洋海的一、二号墓地,发掘了属于公元前8~10世纪两百多座墓葬,是北方畜牧民族遗存在
基本信息:作者:郑君雷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3月印次:1ISBN:9787030508126内容简介: 本书是郑君雷教授从事考古学以来发表文章的合集,体现了一个考古学人的治学历程。目录概论编 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的形成模式 1 论“西汉墓幽州分布区” 6 关于游牧性质遗存的判定标准及其相关问题一一以夏至战国时期和汉代北方长城地带为中心 16 “游牧性质遗存判定标准”的一些图示和一点补 ...
近日,《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新书发布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战国文字诂林及数据库建设”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会议由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中华书局、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联合主办。 作为首部战国文字研究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共17册,是对迄今为止出土战国文献资料及相关研究的一次全面总结,集中展现了学界有关战国文字的研究成果。该书共收录出土战国文献所见字、词近80 ...
玉璧是西汉时期极为重要的丧葬和礼仪用玉。《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璋大八寸谓之琡,璧大六寸谓之宣,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考古学家夏鼐认为,这里所写的璧、瑗、环的区分是儒家系统化的结果,在实际出土的器物中并不局限于这个定义。 战国时期就有大量随葬玉璧的现象,西汉前期沿袭了这一传统,到了西汉中期以后,随葬的玉璧数量大幅减少。如满城汉墓与南越王墓的出土玉器都具有相 ...
基本信息: 主编:陈伟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307117129 内容简介: 本书在《里耶秦简》公布简牍图版、释文基础上,进一步缀合断片、复原简册、校订释文并加以断读。在校释部分,说明上述处理的根据,并勾稽简文与其他里耶简牍、其他秦汉简牍以及传世秦汉文献的关联,探求其内涵。
2018年2月3日,由湖北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襄阳市博物馆、宜昌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争锋——晋楚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惊艳亮相,共展出上述文博机构收藏的331组660余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02件,其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在国内同类展览中少有。在《争锋——晋楚文明特展》面向公众开放首日,山西博物院“晋界”讲坛第四期“晋楚春秋”主题第一讲在山西博物院会议中心开讲。湖北
文化景观自1992年成为世界遗产新类型,20余年来理论探讨与名录实践持续良性互动。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以截至目前的共计95处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类型判断和价值阐释,从空间、时间、精神3种维度解读文化景观影响下的遗产价值体系拓展。1 文化景观与世界遗产早在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下文简称为《公约》)就已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
“遗产保护”与“市场营销”?过去看起来好像不搭边的两个词结合起来,近年来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本文作者通过解读英国世界遗产康沃尔和西德文矿区景观的《康沃尔和西德文矿区景观营销策略大纲》,分析遗产地在旅游市场的基础营销逻辑。受案例所限,仅从传统旅游行业角度出发制定营销策略,不能代表当下文化遗产市场营销的全貌,但其仍然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视
在西周时期,大致存在三大族群:殷遗民、周人和土著(土著包括西戎、北狄、东夷、南蛮等)。就文化属性而言,有殷商文化、周文化和土著文化。所谓西周姬姓诸侯国青铜文化的差异,往往就是他们(周人)受殷商文化和当地的土著文化影响的深浅程度。窃以为,衡量他们受影响的标尺有四个方面:青铜器出土环境的差异、青铜器类别的差异、墓葬出土青铜器组合形式的差别以及日名和族微问题。
基本信息: 编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030593399 内容简介: 本书共七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地——老司城遗址在实施文物保护过程中所做的实际工作,囊括老司城遗址保护方案前期调查、测绘,保护方案的设计及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与总结,另收录老司城遗址保护工程调查、设计、施工三大 ...
山西临汾,我的家乡。 这里是襟带河汾肥沃丰饶的土地,这里有成千上万勤劳纯朴的人民。我16岁离开赴京城求学,20岁毕业重返故里从事考古,一眨眼30多个春秋过去了,盘点一下“成绩单”,对家乡的文博事业也还算有贡献:我们发现了山西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即距今7000年的“枣园文化”;提出陶寺文化由“陶唐氏”先民所创造,而有别于夏的考古学文化;提出侯马是晋国晚期都城新田所在地,开辟了战国时期韩赵魏三晋的辉煌; ...
“良渚古城遗址”是我国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项目。改造完成重新对外开放的良渚博物院是良渚文明的集中展示,也凝聚了中国文博界的智慧与思考,已经成为颇有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必看博物馆。 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后,良渚博物院作为申遗主体展示项目,从2017年8月开始闭馆改造。此次改陈是一个契机,既可以将近十年内累积的重要考古成果梳理、充实,又可从多家博物馆汇集更多、更典型、更能 ...
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考古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芮国墓地,为研究周代封国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被评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该遗址被确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完全依托考古遗址的专题博物馆。 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该如何做?看似众多的文物在脱离了原有的遗址环境后又该如何摆放,怎样才能讲述好一个文献缺乏的历史谜团?经过多 ...
日前,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正式公布——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博物馆是文化中枢,对于这句话的理解见仁见智,但不同的思考将直接影响博物馆的走向。过去半个世纪人们更多地把关注投入到博物馆如何具备更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如何表达更多元的文化,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博物馆次第涌现,极大地拓展了博物馆的广度。但是,这个进步也带来了误解,让我们简单关注新博物馆类型和数量的增长。事实上,旧博物 ...
基本信息:编著: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萧山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1月印次:1ISBN:9787501058297内容简介: 1984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萧山溪头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战国至明代古墓葬76座,出土文物1000余件(组)。这批资料中,汉墓及其出土遗物占绝大多数,对于研究汉代中国南方 ...
内容提要:盘口壶,壶式之一,陶质、瓷质均有。西汉时期开始出现,经历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延续至隋唐五代时期。盘口壶造型独特,有较为清晰的发展序列,常被作为判定年代的佐证。根据出土器物自名推测,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鸡首壶(也有盘口)可能称作“罂”。本文主要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盘口壶的出土情况进行初步的梳理,以建立科学的盘口壶年代序列,并对盘口壶的分布、功能及其他盘口器等相关问题有所探
“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装饰着建筑(石窟与木构窟檐)、雕塑和壁画”,平棋就是敦煌图案中的一种。平棋在没有引进石窟寺以前,是中国古代宫殿内的顶部装饰构造,俗称“天花板”,多以四条木板结成一个方井,方井间又重复连接成棋格状,每方井中多饰以莲荷图案。即平棋由骨架和图案两部分组成,其中图案又由方井边饰图案和方井间的图案组成,这些内容共同构成平棋艺术。这种惯用于木构建筑顶部
敦煌莫高窟第237窟(伯希和编号第84号洞)保存有一条汉文游人题记,伯希和在其石窟笔记中记载到:“在过道右壁的汉文游人题记中,我释读出了以下一些(题记)”,并对该条题记进行了记录:“统(?)兵官朵儿只巴/中书省左丞相(?)红军至/肃州赶(?)至同甘肃省(?)/平章侏?等到此。”除了伯希和的记载外,史岩、谢稚柳、向达先生均未记录,敦煌研究院编《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一书亦未收录。王
游人题记,泛指礼佛香客或参观游人在壁画塑像上的信笔漫题。最早对莫高窟游人题记进行调查的是法国著名汉学家、探险家伯希和,他在调查笔记中对这类题记描述到:“全部或几乎全部是用汉文写的。……但这些附记均指某名当地乡民声称他曾在洞窟中焚香之事,它们只具有一种不太重要的价值。”伯希和所说的“只具有一种不太重要的价值”的题记即指游人题记,他的莫高窟调查笔记经耿昇先生翻译后,以《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蜀道研究由来已久、成果丰硕,学者们不仅详细考证蜀道线路,还兼论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民俗文化,同时重视对交通现象的观察,不断拓展蜀道研究的局面。陇蜀古道是蜀道交通体系的组成部分,但与同属蜀道交通系统的陕境古蜀道相比,陇蜀古道的研究成果还比较有限,重要的研究成果包括:高天佑先生《陇蜀古道考略》首次将沟通陇蜀两地的蜀道统称为陇蜀古道,并对其发展过程及主要道路进行论述;冯汉镛先生《栈道考》
自魏晋时代起,无论是竺法护的传译经文、弟子竺法乘的立寺延学;亦或是单道开的诵经万言,释法颖的博涉经论等,高僧大德们博学多才的学识修养和广播佛法的传道活动,不仅使敦煌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译经基地和修习场所,而且奠定了敦煌佛教发展的良好基石。从此,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吐蕃管理敦煌、归义军统治敦煌等时期,在各阶段统治上层的扶持和倡导下,佛教在敦煌日益发展、盛行,成为敦煌地区民众的一种普遍信仰。“
2014年8月8日,多家媒体和网站刊发了题为《甘肃秦安发现后秦“迦叶寺”摩崖石窟遗址》的新闻报道,称当地县志工作人员发现了后秦时期“迦叶寺”摩崖石窟遗址,并有记录寺院建造年代为后秦“弘始九年”的摩崖题记。古代秦州(天水)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历史文化悠久,佛教自河西东渐,流布至此,在佛教汉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了诸如天水麦积山 ...
隋代是統一與創新的時化隋代的統一使北周、北齊、南朝各具特色的文化、藝術、思想互相融會而產生出種種新的面貌;同時,對河西的經略促進西方文化藝術樣式的輸入,亦使隋代藝術出現新的風格、樣式。佛教思想方面,南北佛教的會通改變了早先北方重禪法、南方重義理的現象,各家各派紛紛提出定慧雙弘的說教;佛教藝術方面則是出現了許多新的題材與圖像。這些新的元素則使隋代的敦煌石窟藝術成為一個鮮明的轉捩點,極具過渡性。分
《吐蕃大事纪年》是记载吐蕃王室贵族及高级官员活动的重要材料,其中记载的王室成员的葬礼对研究吐蕃丧葬仪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书显示,多数王室成员死后都会停厝两年的时间,然后举行祭祀仪式。写卷记事简明,没有记载在停厝期间进行哪些具体的仪式仪轨。通过对写卷的释读,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包括“剖殓”仪轨和发布“讣告”的记载。依据这些记载及在此基础上的总结,就可以简略勾勒出吐蕃王室成员的完整葬礼。明确吐蕃王
敦煌藏经洞内出土、保存了大量的唐五代宋初的纸本文献,因其绝大多数保存了唐宋文献的原貌而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笔者曾在敦煌文献中发现十几件“委曲”体书信的实物材料,内容丰富,可补传世文献对此记载语焉不详的缺憾。其中有一件张议潮亲笔书写的、写给其侄张淮深的“委曲”体书信,学界历来对其虽然研究颇多,但在对文书的定名、文体研究、历史史实细节的考证方面,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笔者对以
郑炳林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现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敦煌学研究所所长。(编者按:《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经过编辑和作者的共同努力,首批8本已于今年10月出版,余12本将于年内及2017年陆续出版。为了让读者对本套丛书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我们特刊发丛书主编郑炳林教授为丛书所写的总序)丝绸之路是中西文明交流永恒的通途,也是连接中外的一条艺术之路。西域地区的音乐舞
《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4月茶马古道的魅力,在于行走与征服。以7500多米的贡嘎山为主峰的横断山腹地,以其险峻、陡峭和极显著的岭谷高差著称于世。在茶马古道兴起以前,文献记录中没有远征的商道翻越横断山腹地。南北丝绸之路都绕开横断山腹地西去。茶马古道的兴起完成了对横断山腹地的终极征服,因此也完成了对青藏高原的终极征服。本书作者李贵平所行走的茶马古道川藏线,可以说是以笔为杖,
弘一大师 俗名李叔同(1880-1942),剃度为僧后,法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大师一生充满传奇,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标杆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弘一大师文集》 是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