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莫高窟第158窟图像与祆教关系辨析

一、问题的提出 莫高窟第158窟约开凿于公元9世纪初吐蕃统治晚期的前段,该窟壁画内涵丰富,体现出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的文化交融,“主室长方形盝顶,西壁设大型涅槃佛坛,佛坛上塑大型涅槃佛一身。窟顶画十方净土变及赴会菩萨等;南壁的主题是佛祖涅槃图,壁画内容为十大弟子举哀,图中两个弟子手捧箱型物,表情哀伤,俯于佛祖面前;西壁画菩萨与天龙八部 ...

• 【民族考古】北朝唐代壁画墓与墓志的形制和宇宙图像之比较

Comparison of the Forms of Tombs and Epitaphs of the Northern Dynasty in the Tang Dynasty【作者简介】李星明,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人与天的沟通和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作为一种前提性观念, 贯穿于生死两界, 生时的思维和行为当合于取法天地运行规律的人伦道德, 死后灵魂要出天入地, 汇入宇宙轮回之

• 古代墓葬中的壁画是画给谁看的(郑岩)

   从赞助人和创作者的主观意愿来说,墓葬壁画一方面是为死者的灵魂而设,另一方面也为当时的一部分生者而画。观者的问题,涉及对墓葬壁画的主题和 功能的理解,主人和厨师总是看客下菜,观者不同了,壁画题材和形式也会有微妙的变化。注意到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墓葬壁画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古代墓葬壁画,学者们常用的一句话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当然是用来看的,但是,当千百

• 王逊 | 敦煌壁画中表现的中古绘画

“王逊对敦煌等宗教艺术也有较深的研究,早在1943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他曾受聘为设计委员。1956年夏天,欧阳予倩先生主持的舞蹈史研究小组请王逊先生讲敦煌壁画中的舞蹈,他在讲座中对唐代乐舞及在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呈现讲得生动而具体,引起听讲者浓厚的兴趣,并获得欧阳老的高度称赞,告勉研究组的成员要像王逊先生那样扎扎实实地作学问。”——薄松年《王逊文集》王逊 著王涵 编2017年11月敦煌壁画中主要

• 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烈女传”图解读

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研究 | 张 丽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魏都平城发掘了一座琅琊康王司马金龙墓,其中出土了五块较为完整的木板屏风漆画。画中以娴熟的绘画技法,描绘了十几幅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故事并辅以大量的题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经济文化生活。其历史和艺术价值颇高,在北朝绘画

• 【民族考古】浅论北朝至唐代壁画墓中的屏风图像——以“树下老翁”为中心

On the Screen Image in the Mural Tomb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to the Tang Dynasty——Taking the "Old Man under the Tree" as the Center【作者简介】侯纪润,西安碑林博物馆。【摘要】“树下老翁”是屏风式壁画中一个重要内容,其从南朝兴起,表现的内容是“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 故宫院刊︱贺西林:道德再现与政治表达——唐燕妃墓、李勣夫妇墓屏风壁画相关问题的讨论

初唐燕妃墓、李勣夫妇墓均为昭陵陪葬墓,两墓屏风壁画的题材内容与人物造型、装束不同寻常,遂引起学者关注。本文首先通过墓志、碑铭及相关传世文献记载,总结概括了燕妃、李勣的生平事迹,并立足汉唐绘画史脉络与格局,分析了两墓屏风壁画的视觉传统和时代特征,肯定了屏风为列女题材。同时,作者结合具体历史情境,考察了壁画的绘制意图,阐明了其兼具道 ...

• 杨泓:山东北朝墓人物屏风壁画的新启示

  东晋时期,以“竹林七贤”为题材的绘画颇为流行。当时被誉为“画绝”的顾恺之所绘“七贤”,流传到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曾有记述,卷5并且还保存有顾恺之所作《论画》一文,其中有对东晋另一位名画家戴逵所绘“七贤”的评论:“唯嵇生一像欲佳,其余虽不妙合,以比前诸竹林之画莫能及者。”表明在戴、顾以前,“七贤”题材的绘画已经流行。南京西善桥墓的砖画:《竹林七贤和荣启期》拓本南京西善桥墓南壁画为嵇康等人画

• 辽东半岛考古学文化研究的一部力作

  徐昭峰教授主要是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的,自2008年入职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以后,为适应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将自己的研究视域扩展到了东北地区,研究时段也上溯到了新石器时代,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我本人长期致力于东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先后出版的《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和《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对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进行过系统 ...

• 跨区域的青铜器谱系研究

  路国权博士最近出版的《东周青铜容器谱系研究》,主旨是在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指导下,研究东周青铜容器的区系历史,划分不同时期青铜容器各类、型、式的空间分布范围,格局与文化、国族属性。这一主旨决定本书与以往着眼于从单一区域范围内对青铜器作类型学研究不同,研究的对象不只在某一区域,而是“打破地域藩篱”,从更宽广的地域视野考察青铜容器的谱系。《东周青铜容器谱系研究》路国权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淅川下寺变 ...

• 时间之尺——考古科技测年方法概述

 年代的判定对于考古学来讲犹如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地基。要还原时间发生的顺序,追溯我们的历史,开展研究,首先要确定时间的维度,也就是要确定考古遗存的年代。年代有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之分。相对年代是指多个遗存 ...

• 未知世界,牵引着我

  从西藏考古到隋唐考古,30多年来,张建林从未停下探索未知世界的脚步。透过一座座遗址、一幅幅壁画,他在脑海中描摹出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活动。他的考古足迹,还延续到了国门之外,因为在他看来,只有了解这个世界,才能进一步知道中华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和价值。  “滴滴滴,滴——”  伴随着很多人曾经熟悉的铃声,张建林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部黑漆斑驳的老款诺基亚手机,接听来电。在野外考古,这样一部传统手机 ...

•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刘一曼:我的甲骨学研究之路

  【编者按】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契刻的文字。自120年前被发现以来,随着历代学者对其不懈考证与研究,甲骨文早已不限于字的考释,而是形成了包括甲骨文语法、甲骨缀合、商代考 ...

• 泾水神韵:泾川出土佛教造像精粹

基本信息:编著: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1月印次:1ISBN:9787501063116内容简介:  泾川佛教遗址于2013年发掘。目前,修复工作仍在进行中。本图录为已修复完成的造像集结,分为单体圆雕造像、背屏式造像、造像碑、造像塔龛、头像、经幢及其他六部分。目录单体圆雕造像佛像天王 弟子像菩萨像背屏式造像造像碑造像塔龛头像佛头像菩萨头像天王 力士 弟子头像经幢及其 ...

• 考古开封

基本信息:作者: 刘春迎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615886内容简介:  本书以开封的城市发展史为轴线,结合考古发掘资料与历史文献,就史前时期、魏大梁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浚仪、隋唐时期汴州城、五代及宋代东京城、金代汴京城、明清开封城的城市面貌做出描绘,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开封城历史。目录序(i)绪言(1)第一章 开封的早期历史(18) 第一节 开封 ...

• 丰京遗址水系与聚落布局

——————————————————————————————————全文阅读丰京遗址水系与聚落布局(作者:付仲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19年第5期)

• 考古研究中的夏朝寻踪

  寻找夏朝  夏朝是中国上古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朝代,众多先秦古籍诸如《国语》《逸周书》《古本竹书纪年》《世本》等对夏多有提及,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夏本纪》更有详细的记述。  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学术界兴起的疑古思潮,虽对夏朝的存在没有彻底否定,但也提出了不少疑问,人们对夏的认识,基本仍停留在半信半疑的传说阶段。  1924年,针对当时学术界在如何研究古史上的争论,李玄伯在《现代评论》一卷三期 ...

• 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谈奈良古韵与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县奈良市,为唐代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后于公元759年建造,是日本律宗总本山,是日本奈良时代(710——784)佛教艺术的宝库。上海博物馆特展“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开幕之际,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松本伸之受邀莅临,并接受澎湃新闻的专访。他表示,唐招提寺历史上也曾经历荣枯盛衰。始建之初,其在日本寺院里的规模里不算特别大,当时文献中关于奈良七大寺的记载还没有唐招提寺。镰 ...

• 濒危世界遗产:理论与实践的困局

濒危世界遗产:理论与实践的困局故宫博物院 杨爱英原文刊载于《中国文化遗产》2019年第6期摘要:与《世界遗产名录》一样,《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也已经成为国家之间在世界遗产舞台上谋求利益的工具,与国家形象的塑造紧密关联。无论是积极寻求列入濒危遗产,还是拒绝进入《濒危名录》,其背后都隐含着深刻的国际政治背景,与国家所寻求的国际地位、国际社会互动模式、国内政治特征等都有着密切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

• 王文光 尤伟琼丨汉代边疆民族与国家发展关系研究——以民族历史文本书写的视角

摘要:在《史记》《汉书》《后汉书》有诸多关于中国民族历史发展的传记,是系统记述多民族中国边疆民族与国家发展关系的历史文本,通过对这些历史文本书写的分析,可以看到多民族中国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多民族中国民族发展历史与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和边疆建设是互为前提和条件的,众多民族融入多民族国家,国家的内涵因此不断丰富,与此同时多民族中国的边疆也因为相关民族的融入,边疆的内涵亦发生了变化。关

• 古保论坛 |荣新江:数字化关系到国家文化命脉

11月12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20家单位联合举办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发布活动,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这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的第4次联合发布活动,也是参加单位最多的一次,不仅有省级馆,而且有很多市、区、县级公共图书馆,以及博物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系统的古籍收藏单位和私人藏书家。全国古籍资源发布总量已超过7.2万部(件),提

• 煌煌石窟寺,千年天梯山——天梯山石窟数字化勘察测绘项目(上)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117807702354378754视频/再上天梯山:数字化工程虚拟修复工作展示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千年天梯山石窟承载了厚重的

• 宁夏固原县西周墓清理简报

宁夏固原县西周墓清理简报固原县文物工作站1981年4月,在固原县中河公社孙家庄林场发现车轴饰1件,宁夏固原县文物工作站闻讯后,派人前往调查,在发现车轴饰处清理车马坑一座。  车马坑所在地在固原县城西北约7.5公里处,西部地形隆起,约1.5公里处为六盘山脉,南部约2公里处为战国秦长城。车马坑距地表深仅有30至40厘米。坑内有马骨架两具,方向为60° ...

• 【边疆史地】曹永年|拓跋鲜卑南迁匈奴故地考古学研究的文献反证——重读宿白先生《东北、内蒙古地区的鲜卑遗迹》

☞欢迎访问“内亚草原文化论坛”!▶ 本文原载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9.6);引用论文,请以原文为准。▶拓跋鲜卑南迁匈奴故地考古学研究的文献反证——重读宿白先生《东北、内蒙古地区的鲜卑遗迹》 作者|曹永年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宿白先生以大体比定的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魏书·序纪》,推定完工、扎赉诺尔、南杨家营子、二兰虎沟、达茂旗墓群是拓跋鲜卑南迁匈奴故地的遗迹 ...

• 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中国青铜器的东、西方交流二里头文化是在龙山文化的基础上兴起的,在青铜技术方面受到了齐家文化的影响巨大。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出土铜器遗址至少有15处,器型包括刀、斧、锥、钻、匕首、指环、手镯、铜泡、铜镜等。其中,有一部分铜器可以确定为属于草原地区的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  阿尔泰山的塞伊玛-图尔宾诺 倒钩铜矛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是广泛分布于欧亚草原的青铜文化,发源于阿尔泰山地区,横跨

• 聚焦2020年福州世界遗产大会——近在眼前的濒危与除名

  “利物浦海上商城” 是否会被除名?  “利物浦海上商城”200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的突出普遍价值是“见证了18世纪至19世纪世界主要贸易中心的发展历程。”但利物浦正在北部港口进行的“利物浦水岸”(Liverpool Waters)建设开发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来会在视觉上把各个船坞区域分割开来,海上商城的天际线及轮廓将因此遭到改变,因此在2012年将其列入了“濒危名录”。  此后,

• 新书推荐丨新疆文物的文创元素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岁月中设计、生产、使用并留存至今的文化遗产,是一类特殊、稀缺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需要人类倍加珍惜。  彩绘宝相花小木罐    1972 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 M230 出土。唐代。通高 7 厘米。木罐鼓腹、平底。罐身内部镟制挖空,罐身外部磨光,形制规整。罐口为子母口,扣伞形钮的盖子。罐身和盖子均涂黑地,黑地上再绘白色纹样。盖子上绘卷草纹,卷草纹以盖钮

• 浙大那些“亚洲唯一典藏”的丝路文献是怎么来的

自《从敦煌到犁靬——浙江大学新获丝绸之路研究外文文献展(一)》开幕后,展览主办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缪哲被问得最多的是——书是怎么收来的?  缪哲说,答案得追溯到4年前,那时浙江大学刚开始筹建艺术与考古图书馆,这些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从全球范围内觅得的。如今,浙大关于丝路专题的外文图书收藏已经达到5000余种,是目前大陆高校最成体系的丝路研究外文特藏,保守估计,其中70%以上是第一次被

• 许永杰:不忘初心 致力前行——《岭南地区商周时期墓葬研究》出版

  在我的学生中,有几位是抱着随我学习考古学的基本方法——考古层位学和考古类型学的目的投到门下的,杨建军是其中的一位。杨建军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在卜工的指导下完成《二里头文化墓葬的初步研究》;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刘绪的指导下完成《三晋东周铜器墓初论》。这两篇论文都是运用考古层位学和考古类型学方法完成的对三代 ...

• 赵宾福:辽东半岛考古学文化研究的一部力作

  徐昭峰教授主要是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的,自2008年入职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以后,为适应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将自己的研究视域扩展到了东北地区,研究时段也上溯到了新石器时代,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我本人长期致力于东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先后出版的《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和《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对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进行过系统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