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一本书读懂“犍陀罗”——犍陀罗美术寻踪

宫治昭,日本著名佛教美术史学者,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龙谷大学特任教授,先后担任静冈县美术馆馆长、龙谷大学龙谷博物馆馆长。曾长期深入调查阿富汗巴米扬佛教遗址、印度和犍陀罗等地区佛教遗址,出版有印度佛教美术、犍陀罗佛教美术、中亚佛教美术研究等数十部研究专著和百余篇学术论文。犍陀罗位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是释迦牟尼生前并没有达到的偏远之地;但有意思的是,自佛教美术诞生以来,犍陀罗很快发展成为当时最繁盛的佛 ...

• 肖云儒:长安给了我另一种眼光和文化坐标

9月2日,华山论剑·文化中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高峰论坛暨华山论剑西凤酒2017品牌文化峰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吉狄马加、贾平凹、赵季平、肖云儒、王立群、舒婷近200位著名文化、文学、文艺名家齐聚长安,同台闪耀。即将第三次走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学者、丝路文化大使肖云儒发表主题演讲。黄帝告诉我们一个最好的读书,就是融汇创造,先有融汇,先有开创,综合之后进入创造进程。我们追溯黄帝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非常悬疑式 ...

• 江晓原 刘兵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与“一带一路”

江晓原 刘兵民族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与“一带一路”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刘兵,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江晓原:梁二平本为报人,却有强烈的学术追求,笔耕不辍,著述源源不断,实属报人中的异数。他长期关注海洋文化,多年来行走四方,足迹遍至中国全部省份,向外远涉40余国。行走远方虽在报人也不少见,但梁二平好学深思,多年来将自己修炼成了一个中国海洋历史方面的合格研究者,他和供职于著 ...

• 从塞外“胡虏”到中原霸主 ——历史时期匈奴迁移与政权发展丨安介生

安介生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匈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势力强盛的北方非华夏(汉)民族,也是最早对汉族中原王朝产生重大影响的北方游牧民族,以至于在匈奴族消失之后,而匈奴或“胡(‘匈奴’二字之促读)”人依然是域外及北方民族的代名词。同时,匈奴(Huns)还是一个对于欧亚历史产生广泛影响的世界性民族,据载匈奴人的一支西迁从亚洲进入欧洲地区,纵横驰骋,声威赫赫,甚至逼使日尔曼人大迁徙的狂 ...

• 讲座集锦 | 林梅村:阿姆河宝藏——古波斯帝国对丝绸之路的贡献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2017年6/29(周四)~10/8(周日)上海博物馆二楼第二展厅阿姆河宝藏——古波斯帝国对丝绸之路的贡献主讲人:林梅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2017年7月8日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特展“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中,有一件展品为出自阿姆河宝藏的琐罗亚斯德教徒金像。本次讲座介绍了古波斯王宫浮雕、阿姆河宝藏和中国境内发现的具有古波斯文化元素的物质遗存,阐述了古波斯帝国对丝 ...

• 霍巍|文物考古所见古代青海与丝绸之路

文物考古所见古代青海与丝绸之路摘要 古代青海虽然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但却是中国西部与外界交通的重要结点。自远古以来,以青海为依托形成的对外交通路线源远流长,而且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干线之一。唐代以来随着吐蕃势力的扩张,亚洲腹地的陆路交通经青海一线形成“五路中心”的重要格局,对中古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这些不仅从文献记栽中可以发现诸多线索,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也以实物资料佐证了古代青 ...

• 关中地区两汉壁画墓研究

两汉壁画墓是西汉早期出现、中晚期发展、东汉时期流行的以彩绘壁画为装饰的砖石结构墓。墓主多为地方豪强和高官显贵。两汉壁画墓的发掘和研究,对了解汉代社会和绘画艺术有重要意义。关于汉墓壁画研究,传统上认为集中分布在河洛、冀中南、辽阳、长城沿线四个地区。一般不认为西汉都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是汉墓壁画的发达地区。本文拟就关中地区目前所发现两汉壁画墓的考古发掘资料(个别延续至西晋),结合有关史实,探讨关中地区 ...

•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平台:设计、理念与应用︱张萍

摘要: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开放平台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及国家文化产业支持项目双重支持、重点建设的重大工程,以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基础建设为目标,针对二千年陆上丝绸之路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分析、管理。它的设计定位是:开放的,服务于科研、教学与政府咨询的综合性基础历史地理信息平台;设计理念为开放、便捷、易管理、好操作。对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便学者利用丝路沿线综合的历史地理数据资源 ...

• 韦述及其《两京新记》

韦述及其《两京新记》荣新江 王 静中国历史发展到隋唐,进入了一个繁盛时期,都城制度也为之一新,步入中国都市史的集大成阶段。承继自隋的唐代洛阳、长安作为东、西两京,规划设计相似,在天宝以前,由于统治阶级在两地之间往来不断,使得两者经济、人文都极盛一时。这两座城市的坊里、宅第、风俗、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情状,都值得我们探寻。文献是我们接近历史真实的基础,有关唐代两京城内地理记述便不仅仅是“吟咏唐贤篇什 ...

• 王子今:西汉上郡武库与秦始皇直道交通

“秦汉交通史专辑”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摘 要:西汉北边军事防御体系中,上郡武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上郡武库令有特殊身份,体现其职任有值得重视的作用。这一情形,应与上郡在北边防线中居于中点的空间位置相关。可资对照的,是东海郡武库的惊人容量。有所不同的,是东海郡武库更为临边,而上郡武库与真正的北边前沿有一定距离。其作用的实现,应借助秦始皇直道的交通能力。 ...

• 文化遗产科学研究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基本信息:作者:杜金鹏 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534217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文化遗产科学体系创新研究之初步探索,主要涉及中国考古学学科建设理论、实验室考古理论与方法、考古遗址保护思想理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理论、考古资产保护利用等方面。对文化遗产科学内涵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在实际研究中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目录绪论从考古 ...

• 单霁翔:古代文明不能与现代失联

意大利密特拉神像印度湿婆与雪山女神埃及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太和殿广场编者按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沿线近300座历史城镇、200余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带来机遇,也为沿线国家的文明交流创造了新的平台。当前,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环境退化、战争与恐怖主义破坏、非法盗掘、过度旅游、快速城镇化等问题的威胁,亟须开展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中国作为一个遗产大国和负责任的大国,必将在其中发挥显著作 ...

• 草原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周学军 7月30—31日,由内蒙古民族大学主办、政法与历史学院承办的“草原丝绸之路与拜占廷帝国”学术研讨会在通辽市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多名学者围绕草原丝绸之路与世界、中国与拜占廷帝国的文明交往、拜占廷帝国历史文化、世界中古文明等主题进行了交流。  草原丝路具有重要作用  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由“草原之路”、“绿洲之路”和 ...

• 从空中洞悉地下的秘密 用科技拂去历史的迷沙 遥感考古在新疆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第09期作者:李志刚分布在中国西北的古长城究竟有多长?昆仑脚下的米兰古城规模有多大?汉代的西域都护府到底在哪里……如果这些疑问都能得到解答,可能会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但要想获得以上考古成果,仅凭传统的田野考古手段是非常困难的。近年来,另一种考古方式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并在新疆频繁使用,这就是“遥感考古”——卫星、航空航天飞机、无人机、探地雷达、地磁仪、电法仪……诸多高科技设 ...

• 陈天:河西走廊是影响亚洲古代历史走势的关键地理节点

由于地理空间距离的遥远与文明文化上的差异,人类历史上的帝国们对“帝国边缘地带”的统治控制都一直是与风险与动荡起伏相伴同行。由其是古典帝国时代,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落后,人类文明的“条块化”分割破碎的现象极为明显,帝国中央政府对“帝国边缘地带”的统治控制就更为薄弱。因此随着帝国内部兴衰治乱的演化循环,其统治控制版图扩张与收缩的脉动变迁周期也极为频繁,而伴随着帝国们的起起落落,人类社会不同文明板块间的 ...

• 英国的“巨石阵”只有一座?错!|吴琪

这次在英国旅游,有很多新的发现。最大的发现是,英国这些年,特别是在2012年奥运会之后,不但各种服务设施得到改进,而且整体物价水平也比在北京要低。还有一个发现是,英国不只是有一个著名的巨石阵,至少还有20个!我们一家这次去了其中的三个,它们是:英格兰巨石阵(Stonehenge)英格兰埃夫伯里巨石圈(Avebury Stone Circle)苏格兰赫伯里底斯岛巨石阵(Stonehenge of Hebrides)英格兰巨石阵巨石阵位于英国威尔特郡索尔兹伯 ...

• 保护长城,如何做到“熊掌和鱼兼得”?|王雪农

文物保护,是当前世界性的一项工作,是使人类文明遗产得以保护延续的需要,也是一个文物工作者、以及每一个文明社会成员所应该尽到的责任义务。旅游,是一项有悠久历史的人类文化活动。同时,她又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相应会促进推动人们的旅游需求,而人们的旅游活动,又会促进拉动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当前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空前快速的提高,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广泛参与的一项 ...

• 丝绸之路重要历史文献《敦煌手卷南华真经》正式出版

新华网上海1月25日电(记者王琳琳)《敦煌手卷南华真经》23日在上海首发,该丛书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携手北京载道文化公司共同编辑出版,集中展示了唐宋古籍的藏书之美和玄奘取经、敦煌手卷的历史文化成就,是当下新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中又一重要历史文献。“敦煌手卷”又称敦煌遗书,是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书籍的总称。“敦煌藏经洞”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四大文化考古发现之一,“敦煌手卷”以其内容广博、弥足珍贵闻 ...

• 《2013敦煌、吐鲁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

由王三庆、郑阿财主编的《2013敦煌、吐鲁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于2014年12月在中国台湾正式出版,此为2013年11月台湾成功大学举办的“敦煌、吐鲁番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本次会议在王三庆教授的召集下,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和日本、法国、俄罗斯、韩国的40余位敦煌吐鲁番学专家学者相聚台南市,会议内容涉及敦煌吐鲁番学的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政治、佛教、道教、艺术等学科领域,汇集了敦煌吐鲁番 ...

• 《莫高窟的守望者》出版

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点出版项目《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河西故事系列之一,赵声良著《莫高窟的守望者》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12月出版。全书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前辈的足迹”讲诉了敦煌研究院老一辈专家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坚守大漠敦煌的点滴生活,生动再现了莫高窟人身上的执着和奉献精神;第二部分“感悟敦煌”介绍了作者自己80年代大学毕业后,带着梦想奔向敦煌,亲身经历的 ...

• 唐宋时期敦煌遗书所见的钟王传统

《千字文》临习残片敦六乙出土西汉《仓颉篇》“邻里时□者/子来学者吾”单句习字简唐人摹王羲之《瞻近帖》《龙保帖》残片唐摹王羲之《旃罽胡桃帖》残片两汉魏晋时期“今妍”书法的形成,及新书体(楷书、今草和行书)的演化,可追溯至东汉。但真正意义上将新书体臻于妙境、具备审美典范,是由东汉末年的张芝(?-约192年)、三国时期的钟繇(151年-230年)和东晋王羲之(303年-361年)完成,由王献之(344年-386年)等人推进的。后世称这一书 ...

• 莫高窟最早建窟年代学术小史

对莫高窟的创建年代,传统的研究者多取敦煌文献莫高窟第322窟《圣历碑》、P.2551《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P.3720《莫高窟记》、莫高窟第156窟前室北壁墨书《莫高窟记》等所记“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说(实为前凉张天锡升平十年),似成定论。但对此时间记载,学界另有不同观点,尤其像东晋建元二年即344年说,颇有新意,研究证据确凿,对于我们认识莫高窟的创建年代有重要借鉴意义。但长期以来新的学术观点,仅限在个别学人的 ...

• 敦煌的佛教与社会

摘要:22卷本《敦煌讲座书系》是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大型丛书,此丛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简介】本书作为第一部通论敦煌佛教与社会的专著,在参考以往重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重点对敦煌佛教的概况、敦煌的僧团与寺院、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敦煌石窟与社会、敦煌寺院的依附人口、归义军政权与佛教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概括性介绍和解说。本书是对敦煌佛教与社会关系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

• 《榆林窟艺术》出版

敦煌研究院编、樊锦诗主编的《榆林窟艺术》于2014年7月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丛书”之一,此书的出版也是庆贺敦煌研究院成立七十周年的纪念,是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榆林窟艺术》分为七章,主要介绍了榆林窟的石窟造像艺术。第一章为榆林窟艺术的概观,对榆林窟的历史地理背景进行阐述,对榆林窟壁画内容及艺术价值进行整体论述。第二至五章分时期对榆林窟的石窟艺术进行介绍和论述。榆 ...

• 于阗与敦煌

摘要:22卷本《敦煌讲座书系》是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大型丛书,此丛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简介+作者推荐】2007年第一次来到敦煌,这个给人印象特别神秘的地方,比一般城市安静得让人平静和安宁;第一次走进莫高窟,着实被它的宏伟而震撼,但是那时并没有多少想要与它亲近的想法。因为它的神秘,让一般人敬而远之;因为它的博大,让普通人望而却步。总之,晦涩和高深,是我对敦煌的理解。正因如此 ...

• 《榆林窟》出版

《榆林窟》于2014年7月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敦煌研究院编、樊锦诗主编。本书是榆林窟石窟艺术的画册,为纪念敦煌研究院成立七十周年而出版。《榆林窟》首先将榆林窟全景及崖面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展示,其后的“榆林窟艺术概观”,则对榆林窟的历史背景、艺术内容、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论述。本书以精美的图片150多幅,按照洞窟的时间顺序,对榆林窟主要洞窟的壁画、塑像内容进行了展示;每幅图片附有文字说明,对榆林窟重要、典型的 ...

• 敦煌的博物学世界

摘要:22卷本《敦煌讲座书系》是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大型丛书,此丛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内容简介】百年敦煌学已经积累了十分深厚的学术成果,如何继续推陈出新,是摆在每个敦煌学人面前的难题。余欣教授新著《敦煌的博物学世界》便是试图回应这一难题的有益尝试。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本书写作的出发点是 “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基和精髓在于博物学。正是敦厚而鲜活的博物学传统,给中国文化注入了性 ...

• 《专家讲敦煌》出版

敦煌研究院编、樊锦诗主编的《专家讲敦煌》,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于2014年7月出版。作为“敦煌文化与丝绸之路丛书”之一,此书是2011年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博蕴华光——敦煌艺术展”中敦煌学专家所作的敦煌艺术系列专题讲座的辑录,敦煌学专家对敦煌的历史、文化、艺术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2011年7月20日—10月9日,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和敦煌研究院共同举办了“博蕴华光——敦煌艺术展”大型艺术展览,为配合展览,邀请我国知 ...

• 敦煌占卜文献与社会生活

摘要:22卷本《敦煌讲座书系》是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大型丛书,此丛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内容简介】占卜文献是近年来敦煌研究者关注较多的一个方面,海内外学者就此陆续发表了不少的成果,这些成果中,针对专门领域或某一特定类别的多,全面系统的讨论少。本书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全部敦煌占卜文献为对象,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说。首先,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敦煌占卜文献进行进 ...

• 文明的穿越——世界四大博物馆巡礼

赵声良先生编著的《文明的穿越——世界四大博物馆巡礼》于2014年6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十多年来,作者多次到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参观访问。此书是作者在游历了世界四大博物馆后所撰写的艺术鉴赏读本。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英国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尔塔什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四大博物馆收藏了数量庞大、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各主要文明体系的艺术杰作。依据这四大博物馆就可以梳理出一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