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业法师塔
敬业法师塔 : 敬业法师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办西南神禾塬上的香 积寺村内,唐代建造,历代皆有修缮,通高15.12米。 此塔是佛教净土宗门徒为其第二代祖师善导大师所修建。塔前 原有唐开元十二年(724)刻香积寺净业法师舍利塔铭,碑高68厘米, 宽72厘米,碑文楷书26行,行24字。书法遒劲有力,边侧饰有 花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移塔铭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M ...
敬业法师塔 : 敬业法师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办西南神禾塬上的香 积寺村内,唐代建造,历代皆有修缮,通高15.12米。 此塔是佛教净土宗门徒为其第二代祖师善导大师所修建。塔前 原有唐开元十二年(724)刻香积寺净业法师舍利塔铭,碑高68厘米, 宽72厘米,碑文楷书26行,行24字。书法遒劲有力,边侧饰有 花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移塔铭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M ...
万寿寺塔 : 万寿寺塔。位于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附近的西安二十八中学校园内,明万历年间兴建万寿寺,同时 建塔,因此而得名。现万寿寺已不存,独此塔保存完好。 六棱六级楼阁式砖塔,通高22.26米,底座边长3.05米。塔身第一层塔檐下部有砖雕斗拱,第三层 正北处辟有一门,门楣上部有砖刻楷书“藏经塔”三字。 万寿寺塔历经四百多年一直保存完好,但上世纪七十年代国 ...
敦煌寺塔 : 敦煌寺塔。始建于清代。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东墙宣平门遗址外南侧(今汉城乡青西村南), 晋代高僧敦煌在此译《法华经》,敦煌圆寂后于寺中建塔存其灵骨及舍利,因此得名。明清时期均有僧人 住寺,据清雍正《陕西通志·祠祀志》记载: “本朝顺治间,(敦煌寺)塔圮,露舍利灵骨,时复为函以 瘗之,仍葺其寺。”现该寺仅存残破正殿,其余建筑物已毁圮无 ...
罗汉寺塔 : 罗汉寺塔。又名“文和尚舍利塔” ,位于西安市户县秦 渡镇北庞村白马招觉寺(罗汉寺)院内,明代建造,残高3米。 塔体用石块砌成。Luohan TemplePagoda The Luohan Temple Pagoda,also known as "Monk WenSarira Pagoda" ,is located inside White Horse Zhaojue Temple (also calledLuohan Temple),Beipang Village,Qin
印光大师影堂石塔 : 印光大师影堂石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办沟 口村圣寿寺内,与圣寿寺塔相邻,民国三十四年(1945) 建造,通高8.4米。印光大师出生于陕西合阳,称为莲宗十三祖。出家后 长期隐修于终南山,与圣寿寺有特殊的渊源。印光大师圆 寂后,信徒将其灵骨、舍利移于圣寿寺中,建塔供养。塔 前立碑,为太虚大师撰文,于右任先生题额。Master Yinguang Yi ...
香积寺舍利塔林 : 香积寺舍利塔林。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办西南神禾塬上的香积寺内,清代建造,共有9座。Xiangji Temple Sarira Pagoda ForestThe Xiangji Temple Sarira Pagoda Forest,located insideXiangji Temple,Shenheyuan,southwest of Sub-district Office Weiqu,Chang` anDistrict of Xi` an City,was built in th
净业寺塔林 : 净业寺塔林。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办丰峪口村南的净业寺内,净业寺始建于隋 末,唐初为高僧道宣修行弘律的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的发祥地,共存不同时期的舍利 塔十六座。 塔一:净业寺喇嘛塔。明代建造,残高2.1米,为方形莲须弥座,覆钵式塔身。 塔二: 净业寺普通禅师塔。清康熙年间建造,高3.6米,方形单层砖塔。 塔三: 净业寺圆明禅师塔。清雍 ...
上悟真寺塔林 : 上悟真寺塔林。位于蓝田县普化镇蝉坡村南1.5公里山上的上悟真寺, 上悟真寺又名竹林寺,寺院始建于隋朝,唐末毁于战火,宋代改名为崇法 寺,寺内存明清时期古塔七座。塔一: 喇嘛塔。明代建造,高4米。塔二: 喇嘛塔。明代建造,高3.5米。塔三: 方塔。清初建造,高3.3米。塔四: 方塔。明末建造,高4.5米。塔五: 悟安禅师塔。清同治三年建造,高2米塔六: ...
岩画的内容较丰富,主要以狩猎、放牧、征战、动物、器物、自然物等为内容。动物的种类包括虎、鹿、羊、野猪、狗、水鸟、老鹰等;人物有猎人、武士、牧人以及人兽一日土岩画的内容丰富多样 体的神灵形象;武器主要有弓箭、弩、长茅、刀、箭等;自然物包括太阳、月亮及植物等。上述的岩画大部分为早期金属时代的岩画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真实的反映了班公湖地 ...
扎西岗寺扎西岗寺由拉达喇嘛达仓哇创建。相传,拉达喇嘛达仓哇到拉萨朝佛路经夏日山丘时诵经念到"大力倡建佛寺"这一句。回来时又在此地恰好念到上述句子,于是想在此建寺,就把盛满甘露的"嘎巴里"藏此山丘内,并祈祷:若是能建成寺庙愿甘露依然,否则干枯。次年,他又去拉萨朝佛时观察甘露,见甘露未干且露出地表,于是决定在此修建寺庙,并购买木 ...
麦巴山洞穴岩画点,史前时期,那曲地区,申扎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
桑珠德钦林在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汉藏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曾做出突出贡献,尤其第七世达擦活佛罗桑巴布江措白桑布担任堪布以来,该寺与内地的宗教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该寺的主体建筑保存完好,珍藏有皇帝万岁牌匾,缂丝唐卡等大贵重文物。 桑珠德钦寺整体建筑坐东朝西,基本由释迦牟尼大殿、大经堂(库房)及分布在四周的僧舍组成,占地面积22800 ...
噶玛丹萨寺,公元1147年,昌都地区,昌都县,古建筑,省保第三批噶玛丹萨寺,又名噶玛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噶玛乡白西山麓下,海拔3996米。由噶举派高僧嘎玛·堆松钦巴于1185年(宋淳熙十二年,藏历第三个绕迥阴木蛇年)创建。该寺是嘎玛噶举派的祖寺,占地面积5935.6平方米,由"措钦"、"喇让"、"扎仓"、塔殿等建筑构成。其中"措钦"具有 ...
达玛拉恐龙化石地点,距今1亿6千万年,昌都地区,昌都县,古遗址,省保第三批位于昌都地区昌都县。距昌都县城20公里。1976年夏秋之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达玛拉山西坡发现恐龙和鱼类化石。在海拔4200米以上发现恐龙化石,不仅在我国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属首例。达马拉山发现的恐龙化石多为蜥脚类恐龙化石,生活在距今约1.6亿年至1.4亿年之 ...
工布第穆萨摩崖石刻,公元798-815年,林芝地区,林芝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西藏具有众多摩崖刻石,主要有药王山摩崖造像、洛扎摩崖刻石、昌都摩崖造像、工布第穆萨摩崖刻石、青瓦达孜山摩崖造像、聂拉木尼文摩崖刻石、满则村摩崖造像、查央宗摩崖造像、宗工布摩崖造像等。
墨脱藤网桥,公元17世纪,林芝地区,墨脱县,古建筑,省保第三批墨脱县藤网桥始建于清朝。藤网桥是珞瑜地区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这是一种呈管状的悬空网桥,一般高出河面数十米,多架设在水深流急,河面较宽的河上…… 墨脱县藤网桥始建于清朝。藤网桥是珞瑜地区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这是一种呈管状的悬空网桥,一般高出河面数十米,多架设在水深流急,河 ...
山南烈士陵园,位于西藏自治区乃东县。建于1965年,陵园内安葬着在和平解放西藏、西藏平叛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以及在西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英勇牺牲的781位烈士。陵园由大门、陈列馆、观赏池、纪念碑和墓区五个部分组成,是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资料最完整的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目前陵园陈列馆内陈列着102位烈士的事迹和遗物,有照片 ...
唐波切寺,公元1017年,山南地区,琼结县,古建筑,省保第三批
江河湖泊 山南地区江河稠密,全地区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中游地段在山南形成302公里的宽广地带,最宽处达7公里,流经贡嘎、扎朗、桑日、加查、曲松、乃东、浪卡子七县,滋养着沿江两岸万亩人工林地。全地区共有大小河流41条,其中雅砻河、温区河、沃卡河、增其河流域旅游资源集中。全地区有大小湖泊数十个,其中以富有神奇色彩的圣湖拉姆纳错,素有碧 ...
新宫位于日喀则城西,北距扎什伦布寺约500米。整个建筑由旧宫和新宫两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内有班禅大师起居室、办公室、大小经堂五间,佛像一百尊。新宫建筑风格融传统与现代一体,既古朴典雅,又雄奇伟丽。宫院内林木葱郁,花卉遍布,景色宜人。 第一道大门前檐有4根八角朱漆大柱抵顶,门殿浮雕着凶悍的野兽,有腾跃俗飞的蟠龙,还有和各种花卉图案 ...
该寺坐南朝北。寺南面即雅鲁藏布江,隔江为中尼公路,该寺附近有达竹卡渡口,通向藏北、青海的公路经过该渡口。寺北紧靠维拉杰桑山,维拉杰桑是十三护法神之一,盘踞此山护法,故此山因此得名。维拉杰桑山腰有一些红色的嘛呢堆和修行洞;寺院附近的山壁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涂满红色颜料,僧人和民众认为该岩石是维拉杰桑护法神的居所,每年均要祭祀。 ...
噶举寺内文物众多,主要有唐卡、绣品、四面观音铜像、观音像铜铸范等,甚为珍贵。 四面观音铜像:通高30厘米,莲台宽30厘米。观音像束高髻,饰圆形7瓣团花耳环;半裸上身,颈戴项圈,胸饰项链、璎珞,饰臂钏、手镯,乳房丰满,披帛绕肩由小臂下垂,手结禅定印;下身着长裙,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 观音像铜铸范:通高20厘米,底宽12厘米。铜范为双叶 ...
第一世至尊仁波切桑桑邬金东嘎寺第一世至尊仁波切桑桑邬金,生于1628年。其幼年即具超人慧力,对于梵藏文字稍学即通,令见闻者无不赞叹。而后,依止持明根桑希饶祖师和班玛伦珠嘉措等善知识,广事修学了显密明处,尤其于希岗巴帝仁波切座前圆满听受宁玛派共同经论和伏藏,特别是胜者白玉派无垢的灌顶、传承、窍决及备补法类。 第二世桑智列敦·却吉 ...
香河铁索桥,公元15世纪,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古建筑,省保第三批
彭措林铁索桥,公元15世纪,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古建筑,省保第三批彭措林铁索桥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彭措林乡,海拔4300米,北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00米,南距彭 措林寺300米。雅鲁藏布江从此流向日喀则,此地是拉柳公路的必经之路。拉孜彭措林铁索桥是贯通拉孜与谢通门县的重要交通枢纽,系唐东杰布于15世纪主持修建的。
金塔平面为坛城形,呈多角多边的亚字平面格局。塔高6层,逐层收分,底层塔高5米,四面各辟有5扇采光小窗,内有环绕一周的甬道,其四周壁上绘有以释迦牟尼为主的小千佛坐像;二层塔高4米,塔体四周各砌出亮门5扇。亮门内为一长方形暗室,室内正中壁上开有佛龛,龛壁正面一般绘有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侍奉天女或两弟子像。暗室内四壁绘有各种坛城,每室内 ...
昆山律师衣钵塔 : 昆山律师衣钵塔。又称“楼观台道士塔” ,位于西安市整厔 县楼观镇南街子村南侧,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通高10米。Monk Kunshan Legacy PagodaThe Monk Kunshan Legacy Pagoda,also called "TheLouguantai Taoist Pagoda" ,situated south of Nanjiezi Village,LonguanTown,Zhouzhi County of Xi` an Cit
圣寿寺塔林 :圣寿寺塔林,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办沟口村的圣寿寺 内。圣寿寺过去有塔林,后全部毁坏,现存5座残塔,年代均不详Shengshou Temple Pagoda ForestThe Shengshou Temple Pagoda Forest is located inside Shengshou Temple in Goukou Village,Wutai Sub-district Office,Chang` an District, Xi` an City. There used to b
宝庆寺塔 : 宝庆寺塔。又名“花塔” ,位于西安市南门内书院门街口北侧。宝庆寺修建 于隋文帝仁寿(601—604)年间,唐文宗太和及开成年间(827—840)以五色 砖在寺内作塔,故宝庆寺又名“花塔寺”。五代时殿宇毁于兵火,惟塔存。明景 泰二年(1451)移塔建寺于今址。 六棱七级砖塔,通高23米。底层檐下有龙、凤等雕饰。第二、三、六层塔 身砌有砖龛,龛内嵌有石刻佛 ...
文峰塔 : 文峰塔。又名“奎星阁” ,位于西安市碑林区文昌门 内三学街与柏树林街之间,明代建造,通高15米,该塔 保存完整。Wenfeng PagodaThe Wenfeng Pagoda is also known as Kuixing Pavilion. The Wenfeng Pagoda,situated between the Sanxue Street and Baishulin Street,Beilin District of Xi` an City,was built in the Mi
2021年6月27日,(杜尚别,夏冉)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遗址很多(超过3000处),笔者比较关注的是粟特时期的一些遗址。 航拍高清视频如下: 希索纳克定居点遗址 该遗址作为丝绸之路泽拉夫善-卡拉库姆廊道(或者称之为泽拉夫善-锡尔河廊道)的一部分,于 2021 年初被提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遗产暂定名录。 希 ...
吉屋热墓地,公元8-13世纪,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古墓葬,省保第三批
定结宗山,公元17世纪,日喀则地区,定结县,古遗址,省保第三批
沃马村三趾马化石地点,距今1千至4千万年,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古遗址,省保第三批
夏拉康碑,公元9世纪,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石窟寺及石刻,第三批夏拉康盟文诏敕碑,位于拉萨市墨竹工卡乡夏村北侧,夏拉康寺院内,是在第四十代吐蕃赞普赤德颂赞时期树立。该石碑盟词中,叙述了吐蕃僧官定艾增在赤德颂赞继位前后的功绩与赞普对定艾增及父亲囊桑堆贡及其所有子嗣特封嘉奖等事项。此碑文对研究吐蕃时期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
御制“十全记”碑,公元1792年,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 《御制十全记》,不分卷。清高宗弘历撰,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高宗弘历写本,1册,另有拓本1册,各16开,同函装。每半开4行,行14字,小字双行同。无框栏、行格,纸本,墨笔楷书,开本29.5cm×14.6cm,版心23.5cm×10.9cm。月白绫镶裱,书册上下有楠木夹板,书函为硬 ...
准噶尔本来是漠西和硕特蒙古四大部之一,游牧在新疆伊犁一带,信奉格鲁教的蒙古部落。从五世达赖在世时开始,第巴桑结加措为了扩大权力范围,与准噶尔部落首领暗中勾结,请准噶尔进兵青海、西藏、准备赶跑他的劲敌-固始汗之孙拉藏汗在西藏的统治。谁知,桑结加措计谋未成,被拉藏汗发觉,先掉了脑袋。于是,桑结加措的部下又勾结准噶尔部派兵侵入西藏 ...
​达札路恭是赞普赤松德赞的重要大臣,位居大论要职。该碑为表彰其功绩而立,故名纪功碑。碑文中赞扬其才能与功劳,为此赤松德赞不仅赏赐给他奴隶、土地、牧场,还给他及其后代以种种特权。该碑对于研究吐蕃奴隶制政治制度以及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周围风景达扎路恭纪功碑是研究吐蕃奴隶制社会和吐蕃地方政权与唐朝中央政权关 ...
造像数量最多,分上、中、下三排共32尊,其上排有17尊,中排1尊,下排14尊。中排造像形体最小,下排最大。①上排。造像组合规律,17尊分为7组:上排之首尼玛次佛为独立的一组,像高0.29米,其上方为一石雕刻太阳。"尼玛"系藏语"太阳"之意,"次"系藏语"抓"之意,尼玛次即为"抓太阳的人"。其余6组均为一佛二菩萨造像:第一组主尊为释 ...
岩画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及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等的总称。一般采用金属及其它工具凿刻或箱石等矿物颜料描绘而成,并多表现动物、人物、狩猪等场面。 扎西乌洞穴岩画位于那曲地区当雄县纳木湖东岸。岩画分布在扎西岛东岛的百个天然岩洞及4处崖壁上。大多数的岩画采用红色颜料绘制,少数则使用黑色的颜料。其内容有牦牛、鹿、马、羊、人、树 ...
朗子厦,公元17世纪,拉萨市,古城中心,古建筑 ,省保第三批西藏和平解放前,拉萨治安机构及监狱。位于拉萨市老城区八廓街北端,南倚大昭寺。总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始建于17世纪中叶,1959年3月正式关闭。朗子厦保存完整,坐西朝东,石木结构,平顶,共三层。大门开于第二层,门前为宣判台,台上有广场,原在此地举行死刑仪式。朗子厦第一层关押重犯,设 ...
切嘎却德寺,公元1306年,拉萨市,尼木县,古建筑,省保第三批切嘎却德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塔荣镇塔荣村,海拔3810米。切嘎却德寺于1306年由桑顶多吉帕姆创建,相传由7世纪时朱古美柏桑在此地建的一座修行洞发展而来,历经3次维修,"文革"中作为粮仓被保存下来。寺院占地面积7620平方米,建筑均石木结构,由杜康大殿、僧舍、天井等部分组成, ...
主办单位:五洲传播中心 五洲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主编信箱:editor@tibetol.cn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值班电话:13651236230 京ICP备0905725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2号
吉拉康,公元1012年,拉萨市,林周县 ,古建筑,省保第三批
同盖村墓地,唐,拉萨市,墨竹工卡县 ,古墓葬,省保第三批吐蕃时期同盖村墓地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墓。位于河南省邓县学庄村西南。由于墓砖侧面的墨书文字中有“家在吴郡”等语,推测为南朝墓葬。195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清理。该墓是一座前有甬道的单室券顶砖墓,全长9.8米。墓室及甬道均用带莲花等纹饰的花纹砖砌成,并嵌砌模印加彩的画像砖,地面也用莲花图案小砖平铺。墓门上部和两侧有壁画,居中是一兽面,其下左右各有一飞 ...
大兴善寺普同塔 : 大兴善寺普同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小寨兴善寺西街 55号,大兴善寺内,清代建造,通高18米,该塔为1990 年8月迁建于此,此塔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axingshan Temple Putong Pagoda The Daxingshan Temple Putong Pagoda,situated in the No. 55 of West Street of Daxingshan Temple,West Street of Xiaozhai XingShan Temple,Y
曲贡遗址,距今四千年左右,拉萨市,北郊约五公里处曲贡村,古遗址,省保第三批1984年10月,西藏考古学家在拉萨北郊娘热山沟曲贡村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4000年以前的拉萨先民村居遗址,把拉萨的文明史推到4000年之前。曲贡文化遗址分布在曲贡村和军区总医院北面的山坡下端,坡上是裸露的山崖,坡下是拉萨河谷地。这个古老的村庄东西约150米,南北约30米 ...
赞塘寺 赞塘寺是雅砻地区著名的三圣地(乃松)之一。寺的规模较小,进门后为一小院落,中间即为主殿,殿前有一宽三间、进三间的经堂,左右各有一间小殿,这一部分建筑风格尚属后世增建部分。经堂的后殿即大殿的殿门,门为三间,门的上边壁绘三世佛,左边绘有仲敦巴、阿底夏、那错依斯三像,右边绘有莲花生、赤松德赞、菩提萨陲三像,经堂的右壁绘西藏的历史 ...
纳塘寺,宋,日喀则市,古建筑,省保第一批纳塘寺,在日喀则市区境内,位于市驻京地西南的中尼公路旁,距市区20公里。该寺称"那当寺"、"拉尔塘寺"等,清雍正皇帝曾赐名"普恩寺"。建于公元1033年,属噶当派寺院。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曾在这里受戒,并研学佛法长达十七年。纳塘寺最著名的是其印经院。公元1730年,西藏地方政府为了抢救和发扬西 ...
邓萨提寺,宋,山南地区,桑日县,古建筑,省保第一批邓萨提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东西长1000多米,南北宽500多米,堪称噶举派寺院之最。邓萨提寺建筑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雄伟壮观。自西向东建筑群分别由帕木竹巴修行洞,佛塔、僧舍、经堂、大殿及神殿等组成。邓萨提寺作为噶举派四大支中的一支即帕竹噶举的祖寺,它的 ...
楚布寺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以大殿为中心包括经堂、佛堂、护法殿、佛学院、密宗修习院、活佛私邸及僧舍等。 楚布寺坐北朝南,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杜康大殿为中凡,背山面水,河南岸高山北麓筑有一座高大的展佛台,主殿四周环绕着4个扎仓,并以经堂、神殿、楚布寺·江浦建寺碑 僧舍及喇章、静室外等建筑群组成一座雄壮观的古老佛刹。 寺门前是一个 ...
热振寺,宋,拉萨市,林周县,古建筑,第一批热振寺由"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创建于1057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是西藏"噶当派"的第一座寺庙,坐落在距拉萨北面240公里的林周县唐古乡境内。相传,从前这里是一座没有一棵草木的秃山,后来藏王松赞干布到这里巡视,把洗发的水洒在山坡上,并祈祷祝福,于是长出了两万五千棵翠绿的柏树。 "热振 ...
南薰门,清,银川市,兴庆区,古建筑
磁窑堡窑址,西夏-元,银川市,灵武市,古遗址1983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队会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对灵武县磁窑堡瓷窑址进行了调查。1984——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在此进行了三次发掘,共开探方14个,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发掘窑炉4座,作坊遗迹7处。出土器物有日常生活用具、雕塑品、娱乐用品、建筑材料、窑具等共2500余件。
大慈慈恩寺舍利塔林 : 大慈恩寺舍利塔林。位于西安市雁塔区雁塔南北广场间的大慈恩寺内,寺内塔林共有9座实 心舍利砖塔,其中有8座属清代建造,近代1座。 塔一:憨月圆禅师塔。高4.3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建造,据寺碑记载,憨月圆禅师对 寺内维修作出过贡献。 塔二: 粲然和尚塔。高5米,清雍正九年(1731)建造,粲然和尚是寺内有贡献的和尚之一。 塔三: 治宽和尚 ...
主玛寺 : 位于哈密市回城内的阿孜那巴扎,为哈密最古老的清真寺。 初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毁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后又重新捐资修建。寺院东西长38米,南北宽24米,建筑面积912平方米,为土木结构。前门有一通高12米的土塔,用土坯垒砌,上为唤礼塔。进前门为礼拜堂,左右有穹窿顶屋各5间,建筑风格独特。
准噶尔台吉宫殿遗址 : 原址坐落在察布查尔县城西30多公里的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为噶尔丹策凌的行营牙帐设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定准噶尔后被毁,在20世纪30年代犹可见到遗址的土丘和残砖碎瓦。1937年在遗址内新开了一条大街,整个遗址被夷为平地,无任何建筑痕迹可寻。据说,遗址内曾出土金、锡等物。
准噶尔王公贵族划船池遗址 : 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遗址共有三处,一在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西2公里,占地约13.3公顷,已被辟为良田;一在扎库齐牛录乡寨牛录以北2公里,占地数公顷,东、西、北三面存有围墙,残高约2米左右;另一遗址在扎库齐牛录乡寨牛录东北4公里,占地约20公顷,池中有荷花、亭榭,当地称为“莲花池”,现已辟为稻田。
滋泥泉古城遗址 : 位于阜康县天山乡北庄子村之北,故又称北庄子古城,因地临黄山河、西沟,也称林河古城。古城处于一高地上,略呈方形,东西约210米,南北约250米,面积700平方米。城墙基宽10~15米,用土夯筑,有马面。古城西南有一40米×30米的巨型土堆,似为古建筑遗址。古城内曾出土陶器、铺地砖及瓦片、麦粒、兽骨、铁器、钱币等。一说此城即唐初于天山北路所建 ...
左公祠 : 全称为“左文襄公祠”,清光绪十三年(1887)为纪念左宗棠而建。原祠坐落在乌鲁木齐市现今天山百货大楼后面,长300米,宽70米,总面积2.2万多平方米,由戏楼、过厅、厢房、后殿组成。该建筑为湖湘风格,后殿有左宗棠牌位及塑像,祠门竖刻“左文襄公祠”。1938年至新中国成立初为“左公祠小学”,1954年后逐渐拆除,现仅遗存原祠的柱顶石和石过梁等物。
左末城 : 北魏城名。《宋云行纪》左末城,汉魏时且末国都城,唐时称播仙镇,清时称车尔臣。故址在今新疆且末县城西南六七公里。又:且志、且末亦为该城古时之异读。
左宗棠碑 : 位于哈密市柳树泉农场脱呼齐村西南约20米。现藏该地区文物管理所。碑仅存下半部,残高0.78米,宽0.5米,厚0.03米,楷书文,共11行。该碑记述了光绪四年(1878),清政府派左宗棠及清军统领刘锦棠赴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
朱俱槃 : 《魏书》朱俱槃。参见【朱俱波】条注。朱驹波 : 《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朱驹波。参见【朱俱波】条注。朱俱波 : 古西域国名。《新唐书·西域传》朱俱波国,亦作朱俱槃国,《后汉书》子合国地,《魏书》悉居半国、朱居国、朱俱槃国、沮渠国,《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朱驹波,《南史》周古柯、句般,《大唐西域记》斫句迦,《续高僧传》遮拘迦, ...
朱里章 : 中亚古地名。《元史·西北地附录》朱里章,在里海东南。今伊朗戈尔甘地方。
竺刹尸罗 : 中亚古国名。《法显传》竺刹尸罗。 参见【呾叉始罗】条注。
中道 : 西域交通道路名。其说法有三:①《魏略·西域传》所记中道,自玉门关经罗布泊西行以后,道路大体和《汉书·西域传》国的北道相同;②《隋书·裴矩传》所记中道,大体与《汉书·西域传》的北道相同,但两端终点则是以波斯(今伊朗)一带为止;③唐释道宣《释迦方志》所记的中道,是取道沙州(今甘肃敦煌)西行,以后大体和《汉书·西域传》的南道相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纪念碑 : 原碑坐落在乌鲁木齐市北门街心花园。建于1985年,是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集体创作的。碑高10米,碑座和碑身为白色大理石,碑顶一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2米高铜像。纪念碑1995年重建于人民广场(原碑未拆除)。矗立在乌鲁木齐人民广场南侧的纪念碑。高32.6米,深灰色的大理石碑体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纪念”13个大字,由当年率领解 ...
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纪念馆 : 位于石河子市北郊3公里,石河子总场蓊郁苍翠的林带之中。纪念碑在南,纪念馆在北。1965年7月5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来石河子垦区视察工作,在这片林带里接见了上海支边青年。1977年7月1日,兴建了纪念碑;1994年8月,纪念馆落成。纪念碑用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总高12.8米,瞻仰平台面积225平方米。碑身为方柱形,正面向西,上书“敬 ...
种马场墓群 : 位于昭苏县城东约9公里的种马场附近,地处天山阿拉喀尔山麓的小洪纳海山口前。东经81°15′18″,北纬43°08′10°,海拔1 790米。在南北2公里,东西约1公里的范围内有15座土墩墓。均三五一组南北排列。其中,大型墓5座,高约4米,直径30余米;中型墓2座,高约1米,直径约15米;小型墓8座,封堆稍微隆起,高约0.5米,直径5~10米不等。
磔迦国 : 中亚古国名。《大唐西域记》磔迦国,《续高僧传》吒迦国。故地在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地方。
柘厥关 : 唐代地名。一作拓厥关。《新唐书·地理志》柘厥关,为唐安西都护府属下的驻兵重地之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境内。
柘析城 : 唐代城名。《新唐书·西域传》柘析。参见【赭时】条注。赭时 : 中亚古国名。《大唐西域记》赭时国,《北史》者舌,《经行纪》赭支,亦作大宛,《隋书》为石国首都柘析城,《新唐书》柘折、柘支,又谓故康居小王的窳匿城。唐置大宛都督府于此。《元史·西北地附录》察赤,《明史》达失干,清朝称塔什罕,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参见【石国】条注。
纸房卡伦遗址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红柳峡乡阔克赛尔克村。东经91°49′38″,北纬44°26′21″,海拔1 234米。遗址破坏严重,规模及布局已无法辨明,仅见一些长方形房屋墙垣基痕。采集遗物有釉陶、青花瓷片等。据《三州辑略》载,该卡伦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因该地产芦苇,卡伦驻兵还在这里开办了造纸作坊。
至拔州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 旧俱密国。唐高宗龙朔元年(661)置羁縻州都督府,治赭瑟城。唐属安西都护府管辖,8世纪中废。故址在今塔吉克斯坦苏尔哈布河流域之达尔瓦兹地区。又:沙畹以为在今帕米尔高原以西、塔吉克斯坦东境的喀尔提锦。
郅支满城 : 唐代城名。唐置羁縻州碛南州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叶城县。
中曹 : 唐代国名。昭武九姓国之一,都于迦底真城。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部。
乔家渠毛泽东长征宿营地,近现代,固原市,彭阳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肇丰城 : 清代城名。清乾隆三十年(1765)于雅尔筑城,乾隆赐名“肇丰”。塔尔巴哈台直隶厅初治于此(后移治楚呼楚)。同治三年(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后,为俄国侵占。故址在今新疆塔城市西名叫雅尔的地方,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乌尔札尔即此城。
折摩驮那 : 唐代国名、城名。治且末城。《大唐西域记》折摩驮那,《汉书》且末国,《洛阳伽蓝记》左末,《隋书·西域传》且末,《新唐书·地理志》播仙镇,《元史》阇里辉(辉缠之误)、阇缠,明代文献中作扯力昌,清作车尔臣、策尔满。其治所大多数以为即今新疆且末县城。但中国学者谢彬(《新疆游记》作者)认为是在且末县南7.5公里之故城。陶保廉认为是在今县城西 ...
折腰沟岩刻画 : 位于哈密市东北100公里沁城乡东南约7.5公里。南起东庙尔沟,北至小堡,在长约50公里,高约200米左右的一条季节河两岸的石山上,分布着30多幅岩刻画。内容有羊、骆驼、牛、马、狗等动物画,也有狩猎、交战的人物画。其中一幅有12个武装骑士及一只骆驼的交战图,整体凿刻在高1米,宽1.1米,长1.4米的黑色岩石上,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姿态、面貌刻画得惟妙 ...
毡的 : 西辽城名。《世界征服者史》毡的,《元史·西北地附录》毡地。故址在今哈萨克斯坦锡尔河畔,塔斯—布格特城东南约20公里。今地不详。
张堡守捉城 : 位于昌吉市东北角、老县城东侧。古城呈长方形,南北长1 100米,东西宽600米,城墙夯土筑成,建有瓮城、马面。北城与东城交会处有角楼遗址。现古城南半部已辟公园,北半部辟为居民区。古城内曾发现一批文物,城内南侧地表下发现100多块莲花纹图案铺地方砖,东南部发现窟藏的1 000多枚察哈台银币以及陶器、石器等。据推测,此城即唐代天山北路的张堡守 ...
张三城守捉 : 唐代驻军戍所名。《新唐书·地理志》张三城守捉。故址在今新疆和硕县属之乌什塔拉附近。
中共红河地下支部旧址位于彭阳县红河乡红河村大洼,为村民杨武魁家旧宅,距县城23公里。旧宅坐北向南,占地6000平方米。有窑洞9孔,其中正面5孔、西侧4孔(1孔为高窑子),现虽已废弃,但崖面及大部分窑洞保存较为完好,院墙已荡然无存。这里地处大山脚下,过去俗称为羊尾(yi)沟,交通闭塞,极为隐蔽,是当年中共红河地下支部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聚集地点 ...
扎马特墓地石人 : 位于青河县查干郭楞乡西南5.5公里。东经90°42′43″,北纬46°26′02″。在一座石堆墓的东北约25米处立石人一尊,面向东北。石人为长方形石板,高0.8米,宽0.41米。仅以浮雕刻出了面孔及五官。
扎格斯台煤矿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城以南33公里处扎格斯台煤矿西北的山前台地上。台地东侧是扎格斯台河谷,其南倚乌孙山,冲扎格斯台谷口。东经81°10′,北纬43°32′20″,海拔1 424米。在南北约800米,东西200米的范围内有约100座墓葬。以土墩墓为多,平面呈椭圆形,长10~15米,宽5~7米,高0.5米左右,大多呈南北方向排列。封堆顶部均铺有呈带状的石圈,石圈宽0 ...
唐平庄会议旧址,近现代,吴忠市,盐池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扎勒帕克塔勒墓地石人 : 位于裕民县新地乡扎勒帕克塔勒村附近。东经83°1′,北纬46°8′10″。石人高0.90米。仅能看出阴刻脸部五官,眉毛弯曲,勾勒出眼睛轮廓,直鼻和合字形嘴唇。
札萨克亲王祠遗址 : 位于哈密老城内(现市二校)。同治初年,清政府任命哈密维吾尔族郡王衔札萨克多罗贝勒额尔德锡尔的儿子伯锡尔为帮办大臣,会同哈密驻军镇压回族、维吾尔族农民起义。同治五年(1866),伯锡尔被农民军俘虏,次年处死。清廷追赠其为和硕亲王,并在哈密建立专祠。光绪初年,札萨克亲王祠落成。 祠坐北朝南,由前门、东西厢房和正殿三部分组成,正殿内 ...
札萨克府落成纪念碑 : 位于哈密城内。原文为阿拉伯文。哈密一世回王额贝都拉归顺清朝后,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从北京请来汉族工匠,修建札萨克府,竣工后刻石纪事。原碑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札郎阿什墓葬 : 位于富蕴县库尔特乡西北约7.5公里。东经89°15′24″,北纬47°15′29″~47°15′30″。10座石堆墓,最大的直径14米,高0.8米,一般的在5~8米间,高0.3~0.5米。
高崾岘炮楼,近现代,吴忠市,盐池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高崾岘炮楼位于盐池县麻黄山乡黄羊岭行政村高崾岘自然村。2019年7月31日,高崾岘炮楼被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战壕外缘为基点,东、南、北面各外延5米,西面以西炮楼西边外缘为基点,向西外延5米。
瞻德城 : 位于霍城县清水河镇内。东经80°50′35″,北纬44°14′。瞻德城为清代伊犁九城之一。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城高3米,城周1公里,有三座城门,东门日升瀛,西门日履平,南门曰延景,城内驻有绿营携眷官兵右营。营内设都司一,守备一,千总二,把总四,经制外委六,额外外委六,马步兵各300人,属伊犁绿营兵驻军重镇。现清水河镇即在原瞻德城的基础上发展起 ...
山嘴沟石窟壁画,西夏,银川市,西夏区,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位于银川市西30余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顺山嘴沟约8公里,即到葫芦峪,再北行约300米,至一陡峭山峰,山峰峭壁上有六个石窟。石窟系天然石洞加工而成,分上下两排,下排三个洞窟壁画全部剥落,上排三个洞窟中间和左边洞窟保存较好,中间洞窟壁画以小幅为主,有佛、菩萨、比丘、天神,供养人, ...
扎马特石人墓 : 位于阿勒泰的青河县查干郭楞乡西南5.5公里。东经90°42′43″~90°42′44″,北纬46°26′3″~46°26′4″。在查干郭楞河南岸的一小山坳坡地上,有石堆墓一座。
惠农渠,清代,青铜峡段、永宁段、兴庆区段、贺兰段、平罗段、惠农段,古遗址,省保第五批惠农渠,在宁夏永宁、银川市、平罗一带黄河西岸。清雍正四年(1726年)始于陶家嘴南花家湾凿渠引水,北流三百里,下入西河。
到汉朝,宁夏平原的地位比秦朝更为重要。为对付强大的匈奴,汉武帝在西北边陲实行大规模的军屯和移民实边政策。仅移民实边,先后将100多万内地居民,迁徙到五原、朔方(两郡都在河套一带)、酒泉、张掖(两郡都在河西走廊一带)北地等西北边郡。北地郡的宁夏平原,由于百姓、军队大幅度增加,一时建起了许多民政、军政机构。秦朝时,这里只设了一个富平 ...
四眼井城址,明代,中卫市,沙坡头区,古遗址,省保第五批四眼井城址位于沙坡头区常乐镇罗圈村四眼井村。2019年7月31日,四眼井城址被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上齐新石器遗址,新石器时代,固原市,隆德县,古遗址,省保第五批 上齐新石器遗址位于隆德县凤岭乡齐兴村。2019年7月31日,上齐新石器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濒沟畔,南至齐国柄场,西接喇嘛嘴,北起上齐村剧场,东西80米,南北37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