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第二期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开营仪式正式举行

2019年5月3日,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二期营开营仪式在敦煌研究院顺利举行。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世林、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敦煌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程亮、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刘勤、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范泉、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党支部书记宋淑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谈毅、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党委书记张丹丹、上海交通大学宣传部文明办负责人汪佳莹等出席开营仪式 ...

• 金正耀教授讲述“铅同位素考古——创新与坚守”

  2019年4月27日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正耀教授在日照考察期间做客山东大学苏家村遗址考古队,在驻地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题为“铅同位素考古——创新与坚守”的精彩报告。苏家村遗址考古队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金正耀教授由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自己题写的“蠡测居”斋名引出“科技考古是什么”和“科技考古有什么用”两个问题,阐述了科技考古的内涵与意义,认为科技考古可以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并创造 ...

• 比什凯克举办“伟大丝绸之路”展览 哈萨克斯坦展台吸引游客眼球

哈通社/比什凯克/4月17日 -- "伟大丝绸之路"互动展览16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阿依提耶夫美术博物馆开幕。 展览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中国、印度、伊朗、科威特、土耳其、蒙古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台。 互动展览框架下举行的"哈萨克斯坦国家展台日"活动介绍了哈萨克文化和历史,吸引了大批游客的眼球。 活动期间,哈萨 ...

• 我国学者发现向早期现代人连续演化的更新世中期人类头骨化石

 距今30-13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是东亚古人类演化的重要时间段。直立人消失与古老型智人繁盛、演化多样性与不同古人类成员出现以及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演化等一系列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由于以往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大多破碎、或年代存在不确定因素,古人类学界对这一时期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许多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年代可靠、保存状态良好的人类化石对于研究和论证这一时期人类演化过程尤为重要。近日,《美国 ...

• “国际古迹遗址日”探秘之旅 ——走进涪陵区龟陵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文化遗产蕴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让公众走进考古现场,近距离感受文化遗产魅力,主动认识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营造“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氛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一直在努力。  2019年4月20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且漫(重庆)实业组织开展了“国际古迹遗址日”探秘之旅—走进涪陵区龟陵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公众考古活动,60余名社会各行各业关心、关注、支持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 ...

• 河南南阳发现5000年前玉石器制作中心聚落和疑似氏族首领墓葬

  左手执弓、右手持玉钺,手边堆放骨质箭镞,脚上铺着18块猪下颌骨……5000年前的他拥有怎样的权力、武力和财富?其身份引起专家学者各种猜想。黄山遗址新出土的玉镯坯料(4月29日摄)。袁月明 摄  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省南阳市独山东北约3公里的黄山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玉石器制作中心聚落和疑似屈家岭文化氏族首领的高等级墓葬。29日,近20位考古学家前来考察和研讨。4月29日,考古学家研究讨论黄山遗址新出土的玉钺。袁月 ...

•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在洛阳开幕

  作为今年牡丹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4月10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在洛阳开幕。来自中东欧11个国家及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的“大咖”齐聚洛阳,分享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互促共荣经验。  友好和合作始终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主旋律。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是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里加纲要》的实质举措,是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的对话平台,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 ...

• 最美四月天,共聚洛阳城!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4月10日在洛阳召开

  最美四月天,  洛阳花又开好了!  中国及中东欧国家的  近百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  共聚洛阳城!  分享经验  凝聚共识  深化合作  收获友谊  促进文明互学互鉴  共享文化遗产全球治理成果!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4月10日上午在洛阳召开。  本次论坛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中东欧16国的文化遗产主管部门领导 ...

• “自然的力量”:洛杉矶收藏的古代玛雅文物来到了湖北

玛雅文明是美洲一支重要的古代文明,它在天文历法、数学、农业、神话等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在玛雅文明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那神秘而古老文明的“玛雅预言”。4月26日,由湖北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自然的力量: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古代玛雅艺术品”在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展。通过此展览,相信可以让大家去深入了解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文明。展厅里的玉米女神像此次展览展示 ...

• 讲座回顾 | Maksudov Farhod:《粟特考古的最新发现》

2019年3月29日下午,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马克苏多夫·法尔霍德(Maksudov Farhod)研究员做客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一百七十期暨“博望论坛”第七十五期,在文化遗产学院博望报告厅进行了题为《粟特考古的最新发现》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王建新教授主持,热娜博士翻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相关科研院所 ...

• 乡村景观辩论赛精彩辩词欣赏

精彩辩词欣赏·中学组B:对乡村景观的旅游开发,更应该以文化与遗产价值阐释为主导,还是休闲娱乐体验为主导 正方一辩: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对于乡村景观的旅游开发,应以文化与遗产的价值阐释为主导。开宗明义,定义先行。乡村景观,即我们在乡村中看到或感受到的景观,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对文化与遗产的价值阐释,即是对通过有地域特色性的文化遗产的介绍与阐释,使人们明白其中所蕴含的价值。比如修建

• 乡村景观与可持续发展:2019国际古迹遗址日

今天我们庆祝以“乡村景观”为主题的2019年国际古迹遗址日。通过这一主题,我们强调对这种来自于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长期、和谐互动而形成的遗产的保护价值。对这些景观的保护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乡村景观是生态与文化的混合体——通过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以及人类栖息地,可持续地利用土地进行生产。这些是最常见的活态文化景观类型,自1992年以来一直是世界遗产类别。迄今为止,《世界遗产名录》中的105处项目被归类 ...

•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 聚焦乡村景观遗产 学子小雁塔下“辩经”

198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提出设立国际古迹遗址日,并在每年的这一天举办全球性的庆祝活动,这一建议于次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上得到批准。由此,每一年的4月18日, ICOMOS国际科学委员都会提议不同的主题,并组织多样的庆祝活动,推广宣传文化遗产,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多样性以及文化遗产与生活相关性的了解。2019年,ICOMOS提出“乡村景观”这一遗产日活动主题,与2019年10月,ICOMOS即将在摩洛哥举办的 ...

• 宁夏发现记录境内丝路古道的珍贵资料

《石空寺堡至庫車程途》内文。周兴华供图近日,宁夏中卫市发现了古代记载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全程驿站、道里的绝世孤本。该书的发现弥补了居延汉简等资料对丝绸之路记载的不足,为破解沙漠绿洲丝绸之路的诸多难解之谜提供了支持。该书无书名,作者、出版人均不详。现书名《石空寺堡至庫車程途》系本书持有人周兴华取该书内文首行文字“石空寺堡至庫車程途”名之。该书尺寸为16.2×6.2厘米,系四眼线装古旧书籍,封面、封底均为贴背纸 ...

• “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在上海沉浸式体验敦煌之美

4月26日,“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开幕。由敦煌研究院精选、浓缩1650年敦煌艺术精华的壁画、彩塑、供养人和敦煌遗书等展品(复制品),将与3000㎡黄沙、万株敦煌沙地植物一同呈现在宝龙美术馆,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敦煌艺术体验。四个角度读敦煌文化公元366年,一位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僔云游至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如现 ...

•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守护文化遗产捐款仪式在敦煌举行

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声良代表敦煌研究院向访问团颁发捐赠证书4月27日,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业务营销资深总监夏生龙一行到访莫高窟,与敦煌研究院就敦煌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向敦煌研究院捐款4.8万元,用以莫高窟的遗产保护。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声良代表敦煌研究院接收善款,并表示衷心感谢。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夏生龙谈到,感谢敦煌研究院提供这次珍贵的机会,让他们能为敦煌石窟的 ...

• 敦煌研究院第51期“敦煌读书班”简讯

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的第51期“敦煌读书班”2019年4月25日下午于兰州院部一楼敦煌文献研究所阅览室举办。读书班负责人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参加读书班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年轻学子,与会者除敦煌研究院各部门的同仁外,还有兰州各高校、文博部门的代表,计有50余人,尤其是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诸位教授与专家学者、西南大学史淑琴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杨同军教授、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 ...

• “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开幕

  4月24日下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的“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意大利驻华大使谢国谊以及相关部委、部分驻华使馆代表出席展览开幕仪式。雒树刚宣布“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主持开幕仪式。  谢国谊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意两国都是文明古国 ...

• 浙江毘山遗址考古成果报告会实录

  4月25日上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湖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的毘山遗址考古成果汇报会在湖州市乌程大酒店举行。报告会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海明副所长主持,共有3位专家作了演讲。  大遗址理念下的浙江考古及遗址公园建设  刘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文博行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规模和国家的各项投 ...

• 中英联合考古还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的最新联合考古研究证明,“海上陶瓷之路”终点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这一发现将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向前推进了500年。  近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杜伦大学考古系陆续考察整理了江西景德镇窑址、印度奎隆港口遗址、阿曼鲁斯塔克、西班牙萨拉戈萨、瓦伦西亚等遗址出土的中国外销瓷,整理总数达 ...

• “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在沪揭幕

4月26日,“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发布会在上海艺术新高地——宝龙美术馆举行。由敦煌研究院精选、凝聚着1650多年敦煌艺术精华的壁画、彩塑,以全新方式展示的供养人和敦煌遗书等亮相上海,于4月27日至7月14日期间,为观者带来沉浸式艺术体验。 揭幕仪式现场,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敦煌研究院此次展览合作方——云轩乐文创CEO黄诣轩,“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策展顾问李波及策展人涂宇庆,特邀嘉宾当代中国画画家 ...

• 重庆南川龙崖城遗址

龙崖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马嘴山上,又名龙岩城、马脑城、蟠龙寨。南川,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招收西南蕃部,立南平军,领南川、隆化二县。龙崖城遗址所在地壤接黔省,紧扼川黔咽喉,具重要战略地位。龙崖城修筑于南宋宝祐年间,利用马嘴山雄奇的地势修筑城池,四周均为悬崖绝壁,惟马颈关处有一径通向城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被誉为宋蒙(元)战争中川渝地区的“南方第一屏障”。

• 相逢青藏高原 探寻古道文明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论坛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4月20至21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成果论坛在西宁举行。来自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和西藏、四川、云南、甘肃、新疆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及全省文博单位文物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150余人参加论坛。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红安参加论坛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省文物局副局长郭红主持会议。▲ 图

• 征稿通知丨西南聚落青年论坛2019年会暨西南聚落研究青年学者网络第四届年会邀请函

西南聚落青年论坛2019年会暨西南聚落研究青年学者网络第四届年会为了加强相互交流,促进西南地区聚落的保护与发展,2019年“西南聚落青年论坛”拟于2019年4月27-29日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阿者科召开,特此诚邀相关青年学者参加论坛。中国西南部多民族聚居,是国内最富民族特色的地区之一,异质性的文化塑造出多样的聚落形态,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政策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于此,共同研究

• 共同礼敬文明 共创合作典范

  这注定是一个温暖的展览。观众在展柜前欣赏展出的文物。李贺摄  因为它是流浪海外的游子回国后,祖国送上的大大的、结结实实的拥抱;因为它是游子们结束颠沛生活、休整完毕后的第一次集体亮相;因为它是中意两个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产大国,为丝路沿线文明交流互鉴书写的浓墨重彩的篇章。  12年漫漫回家路,在中意两国国家领导人的共同关心下,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回到自己的家。4月24日,“归来——意大利返 ...

• “生物—文化视角下的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以殷墟若干遗址为例”讲座纪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6讲)

  2019年4月9日下午14: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6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博士后张桦带来了题目为“生物—文化视角下的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以殷墟若干遗址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王明辉主持。主讲人 张桦博士  张桦博士首先介绍了人类骨骼考古学及其主要研究方法,然后用两个研究案例详细展示了人类 ...

• 《2018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新书发布座谈会在京召开

  日前,由国家文物局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2018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一书出版面世。这是该系列图书自2000年推出以来连续第20年出版。4月23日,文物出版社在京举办新书发布座谈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回顾历程、总结经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与会专家对新书面世及该系列图书出版满二十年表达了祝贺,充分肯定该书学术水准和及时性,高度赞扬其在推动考古研究和普及考古知识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提出进一 ...

• 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2013年秋,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5年多来,在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中国与埃及、斯里兰卡、蒙古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尝试,为促进“民相亲,心相通”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落实,近年来,中非文化交流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其中,中埃文物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赴埃及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 ...

• 意大利返还的700余件文物艺术品与祖国人民“团聚”

微博@新华视点 图新华社4月24日报道,西汉彩绘茧形陶壶、唐代彩绘陶骆驼、宋代白釉刻花碗……24日下午,“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了700余件意大利返还中国的文物艺术品。今年3月23日,在中国国家主席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关于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这批文物艺术品于4月10日抵达北京,回归祖国怀抱。微博@国家博物馆 图微博@国家博物馆 图微博@国 ...

• 20年来最大规模文物回归,国博展意大利返还的七百余文物

马家窑文化四大圈纹双耳彩陶壶、西汉彩绘茧形陶壶、唐代彩绘陶骆驼、宋代白釉刻花碗、明代绿釉陶床……这批时间跨度长、分布地域广、种类丰富多样、保存状况好的文物796件(套)经过十二年的漂泊,终于从意大利回到祖国怀抱。4月2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办的“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4展厅开幕。“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获悉,这是 ...

•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五千年前牙雕蚕 见证丝绸之源

 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这只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蚕,造型与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蚕雕背部凸起,头昂尾翘,呈绷紧的“C”形姿态,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墓葬区俯拍图。  出土于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的牙雕蚕,距今已有5000多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对丝绸起源及相关手工业发展等研究意义重大。  根据蚕的整体造型以及头昂 ...

• 第五届全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2019年4月19日—20日,第五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学术沙龙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成功举办。本届学术沙龙由北京联合大学和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由我校应用文理学院、城市文化感知与计算机实验室和北京学研究所等共同承办。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云南大学、沈阳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沧州师范学院等高校

• 陕西省文研院赴尼泊尔开展援外项目现场调研工作

4月18日—5月3日,受商务部的委托,由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周萍带队一行6人赴尼泊尔,对省文研院承担的援“尼泊尔努瓦科特杜巴广场王宫修复一期项目管理” 开展为期16天的现场调研,在现场调研工作开展前,工作小组成立了援尼项目临时党小组,并组织了第一次党内集体学习。 4月19日,工作小组在驻尼大使馆秘书罗帅的带领下,来到尼泊尔灾后重建委员会,与尼方关于努瓦科特杜巴广场王宫修复一期项目下一步工作进行对接洽谈。 ...

• 【展讯】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在国博启幕

开幕:2019/4/24 16:00展期:2019/4/24 - 6/30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4展厅票务:免费对公众开放展览架构展览将通过三个单元,集中展示意大利向中国返还的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共同礼敬历史文明共创文物追索典范共聚文明互鉴之光展品美照(摄影:范立)布展剧透(摄影/余冠辰)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微博  责编:花花  审核:郑媛

• 纪要:大宛王国城市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以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为中心

  2019年4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第四讲在红五楼教室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岩石研究员以“大宛王国城市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以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为中心”为题,带来精彩讲座。朱岩石老师以明铁佩古城为依托,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考古发掘的收获以及对相关工作方法的思考 ...

• 再现华夏文明,走近河南考古——2018年河南考古报告会举办

2019年4月20日上午,“再现华夏文明,走近河南考古——2018年度河南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在河南博物院举行。本次会议是河南省文博系统庆祝2019年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宣传河南省2018年度重要考古新发现,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的重要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群众、新闻记者等200多人参加了汇报会。  报告会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 西北大学留学生在丝路考古中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彭树智提出了著名的文明交往论:“文明的生命在于交往,交往的价值在于文明”。丝绸之路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所倡导的包容和多元化为丝路沿线文明交往与文化格局研究提出了新的构想。  西北大学于1956年正式设立考古专业,为中国文物保护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目前科班出身的从业人员中,50%出自西北大学。 2018 ...

• 垓下古城及汉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蚌埠召开

  2019年4月13-14日,由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文物局、中共蚌埠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垓下古城及汉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蚌埠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蚌埠,共同为垓下古城及汉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出谋划策。  在13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邓峰和中共固镇县委书记吴永彬共同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垓下遗址考古工作站”揭牌。垓下遗址 ...

• 江西景德镇发现明早期御窑遗址西围墙

  经抢救性发掘和专家论证,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珠山南麓发现的围墙被确认为明早期御窑厂遗址的西围墙,至此,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的西部边界范围得到进一步确定。  据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介绍,此次发掘揭露的遗迹除了明初御窑厂遗址的西围墙,还有明代马蹄窑炉区的护窑墙、御用落选瓷器掩埋坑等一批重要遗迹。  2018年4月以来,为了配合御窑厂遗址珠山南麓保护房改建工程建设,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

• 甲午海战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北洋水师战败,共损失4艘战舰。其中经远舰受到日军战舰围攻,全舰官兵在管带林永升的率领下毫无惧色,奋勇接战,至死不升降旗,最后绝大部分官兵与舰同沉。120多年过去了,经远舰船沉何处?经过激烈海战,其保存状况如何?随着辽宁庄河铁质沉船遗址专项调查工作的开展,这些谜团逐渐被揭开,同时,甲午海战的更多细节也得到还原和证实。因价值重大,经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 ...

• 甘肃发现一北宋晚期古墓葬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境内新发现一座北宋末期仿木彩绘砖雕夫妻合葬墓,考古人员目前正在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对墓室内的彩绘砖等进行清理定级。  通渭县博物馆馆员何军海介绍,4月4日,通渭县华家岭镇新站村孟家窑社的村民在耕地时发现了该墓葬。之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定西市文物局、定西市博物馆、通渭县博物馆等机构的近10名专业人员参与发掘。经勘察发现,古墓顶部已被掀开,无法进行回填处理,为保护墓葬,只能进行抢 ...

• 从八百年嘉定孔庙看到历代出土文物,法华塔文物“回乡”

在童声合唱《渔歌子》的歌声中,纪念嘉定博物馆建馆60周年、嘉定孔庙建成80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昨天在嘉定孔庙大成殿月台拉开帷幕。启动仪式上,嘉定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合办的以考古出土文物为主题的展览《 疁城遗踪——嘉定出土文物展》正式开幕,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不少重要文物“归宁省亲”,其中,1996年曾引起轰动的嘉定法华塔天宫地宫出土的文物为首次回到出土地展出。纪念嘉定博物馆建馆60周年、嘉定孔庙建成800周年系列 ...

• “何处是蓬莱”特展:春去花还在

台北故宫博物院去年曾举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名为“何处是蓬莱—仙山图特展”的展览。阅读其中的画卷,令笔者想起了六组充满矛盾的命题:精神和物质、理想和现实、神境和人间、山水和城市、闲情和功利。通过对这六组“矛盾”的分析,作者认为,这六组矛盾体现在书画领域则集中于传统和现代的观念之中。人们要有所取舍,选择亲近书画,尤其是古典书画,可以使得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升到极其高雅的层面。明 文伯仁 《方壶图》轴“藏坏不如 ...

• 清华艺术博物馆呈现东西文明交汇处的阿富汗国家宝藏

4月18日,“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超过230件(套)阿富汗文物,按出土地点将展览划分为四个单元,即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古城遗址,分别呈现了阿富汗在青铜时代、希腊化时期、月氏人入侵至贵霜王朝建立之前、贵霜王朝四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另外,展览中还 ...

•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新发现15处遗址

  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的“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成果论坛”获悉,2018年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成果斐然,共调查135处历史时期遗存,其中新发现15处遗址。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分布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据了解,此次考古调查由青海省文物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于2018年6月至11月联合开展。1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调查队采用全覆盖地面踏查的方式,以丝路南 ...

•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已发现29处新遗迹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已发现29处新遗迹本报讯 (记者 李欣) 4月20日至21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成果论坛在我省举办。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自2017年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省社会科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等单位正式启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工作以来,迄今共调查各类遗迹177处,新发 ...

• 考古人在干什么

鸣鹤.分享源头在召唤戴着母亲手缝的远游冠,挑起行囊,22岁的徐霞客开始了远行的旅程,他这一走前后就是30多年。徐霞客探索过许多江河源流,其中以对长江的考察尤为深入。出生在大江之阴的徐霞客拥有大江情怀,他要由江尾至江头究明奔腾的大江由何而来。 大江东流去,大江西源何处,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有“岷江导江”之说,徐霞客对流传了2000多年的此说心生疑惑。他“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

• “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剑桥2019”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

2019年4月17-18日,为期两天的“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剑桥2019”在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举行。此次会议由剑桥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所、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共同举办。来自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敦煌与佛教史”“敦煌与科学技术史”两大议题进行了分享和讨论。敦煌研究院张先堂研究员、杨秀清研究员应邀参会,并做学术演讲。张先堂的演讲题为《回鹘石窟艺术的代 ...

• 60件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亮相故里山东巨野

  包括马蹄金、麟趾金、五铢钱等在内的60件(套)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地出土珍贵文物,20日在海昏侯故土山东巨野博物馆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刘贺父亲、第一代昌邑王刘髆的随葬文物。  海昏侯墓是目前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墓主身份经考古学家确认为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目前,学术界内有“南昌之名源自昌邑王刘贺南迁而得名”的说法。出土的数万件文物,特别是其车马坑出土的9千余 ...

• 湖南考古进校园公益活动——考古小课堂

 近年来,新媒体对考古的偏爱将神秘的考古学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博物馆中静静安放的文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小说中地图寻宝、电影中大战妖魔、综艺节目里专家鉴宝,无一不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一些博眼球的媒体炒作行为使得人们在寻求文化真知的道路上荆棘重重。如何加强公众对考古的了解,解除对考古的误解,对于考古工作来说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专业考古科研机构,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不仅加强自身专业能力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