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张居中老师:贾湖遗址的研究与发掘、贾湖骨笛发现与研究历程回顾

 2019年4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居中先生为首师大师生带来有关舞阳贾湖遗址的发掘情况及其背后的故事。本次讲座分为两场进行,分别以贾湖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和贾湖骨笛研究为主题。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舞阳贾湖村,坐落于黄淮海大平原的西部边缘,淮河上游支流沙河与澧河间的平原上。1983年进行试掘至2013年共经过8次发掘,揭露面积3000余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前期房址50多座,窖穴10余座,墓葬500多座,瓮棺葬30多座, ...

• 故宫院长单霁翔今日退休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今日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单霁翔单霁翔生于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单霁翔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在国家文物局局长任上10年后,原本已届退休之年的单霁翔接过故宫帅印。当时的故宫刚经历“十重门”舆论危机,亟待重塑形象。“

• 2019中国甲胄研习班第二期纪实

 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支持下,第二期甲胄研习班,自2019年2月20日至3月11日在北京举办。此次内容主要是对湖北出土的马甲胄做了系统性的整理与复原,为了使大家更好的掌握整理与复原工作要领,在前一段工作已做了初步复原的基础上,通过精细的观察、认真思考、充分讨论、综合多种思路,优势互补,求同存异,完成一个新的马甲纸质模型片结构组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 上博历代书画常设展下周开放,虞世南精品将亮相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今天从上海博物馆获悉,继举办“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之后,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将于4月13日(周六)起恢复开放。此次展览沿袭书画常设展将首次亮相、久未露面以及用于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设展内的思路,特新增书画精品、新品共计十八件。其中明代沈周《西山云霭图卷》、清代邓石如《隶书黄鹤楼诗轴》为首次展出。南宋李嵩(款)《西湖图卷》、元代柯九思 ...

• 奚牧凉:发现唐宋时期的上海重镇

很多人以为,“上海曾是个小渔村”,“是近一百多年开埠后才‘逆袭’的城市 ”。2016 年,考古工作者用近7年的发掘成果打破了这种偏见。

• 埃及塞加拉发现一座第五王朝时期贵族墓葬

埃及文物部2日发布声明说,埃及一支考古队在首都开罗以南约30公里的塞加拉地区发现一座第五王朝时期的贵族墓葬。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4讲)《德国考古研究院在非洲的考古工作》讲座纪要

  2019年3月29日下午14: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2019年度第4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考古所综合处负责人刘国祥研究员主持,德国考古研究院波恩考古所(非欧洲文化考古)副所长约克•林施塔特(Jörg Linstädter)博士带来了题目为“德国考古研究院在非洲的考古工作”的学术讲座。  主讲人 Jörg Linstädter副所长  约克•林施塔特(Jörg Linst ...

• 西藏考古学文化序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年度业务工作公众分享报告会上获悉,2018年该所在西藏阿里、山南、那曲等地开展了联合考古发掘工作,相关成果为构建西藏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填补了西藏区域性考古学文化的年代数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社江说,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与中科院联合对阿里地区革吉县梅龙达普洞穴遗址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出土了动物骨骼、石制品和陶片共计1500余件。  ...

• 河南三门峡发现西周虢国邦墓,出土2700余件随葬品

新华社4月2日报道,礼器、车马器、兵器……一处虢国邦墓日前在河南三门峡市义马市上石河村被发现,百座墓葬出土随葬品2000余件,穿越千年时空,向世人讲述这一中国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的过往兴衰。“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的墓葬形制、器物组合及纹饰等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相似,结合出土铜鼎铭文‘虢季氏子虎父作鼎’和史料记载,它可能是虢国东逃的贵族及家眷和护卫随从的邦族墓地。”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立超说。义马上 ...

• 西藏开展大昭寺建筑测绘与分析研究工作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2018年度业务工作公众分享报告会上获悉,由该所承担的大昭寺建筑测绘与分析研究工作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目前已完成主殿部分木门、廊道木柱、托木等木构件详细勘測制图及主体建筑剖面图测绘等工作。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后经历代重修增建形成了现今的规模。这座集汉、藏、尼泊尔、印度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

• 建筑维修及古迹保护科学技术协会国际研讨会(WTA研讨会)

1、会议名称:建筑维修及古迹保护科学技术协会国际研讨会(WTA研讨会)时间:2019年4月3-5日地点:比利时 鲁汶主办方:香港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荷兰国际建筑学会及鲁汶大学土木工程系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12月14日来源:https://bwk.kuleuven.be/mat/WTA

• 费尔干纳盆地联合考古座谈会纪要

费尔干纳盆地联合考古座谈会 时间: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 地点: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会议室 实录内容 马朝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朋友们早上好,在这个洋溢着鸟语花香,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美好季节,各位专家欢聚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让古城西安洋溢起青春的律动。特别感谢各位远道而来的考古专家,你们不辞辛劳,跨越万里,共襄国际联合考古的盛举。你们的到来进一步让西北大学这座古老而美丽的校园熠熠生辉,欢乐 ...

• 费尔干纳盆地考古工作座谈会成功召开

2019年3月30日上午,由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办的“费尔干纳盆地工作座谈会”在我校成功召开。来自塔吉克斯坦国立大学的沙里福夫·亚蒂莫维奇(Sharifov Rahmonali)先生,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的巴克特·阿曼芭涅娃(Bakyt Amanbaeva)女士,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法尔霍德·马克苏多夫(Farhod Maksudov)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博物院等有关丝绸之路考 ...

• 探访苏州张家港黄泗浦遗址:鉴真从这里东渡

2日,苏州张家港市村间的一片油菜花田中,几位工人正蹲在地上用刷子认真地清刷着泥土,地面上散落着一些带有佛教莲花图案的瓷器残片。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已经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正是在这里坐上了遣唐使的大船,开始了他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东渡之旅。   3月29日,中国考古界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式发布,黄泗浦遗址位列其中。黄泗浦遗址位于张家港市杨舍镇庆安村,总面积约1.2平方千米,北 ...

• 河南三门峡发现西周虢国邦墓 出土随葬品上千件

  礼器、车马器、兵器……一处虢国邦墓日前在河南三门峡市义马市上石河村被发现,百座墓葬出土随葬品2000余件,穿越千年时空,向世人讲述这一中国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的过往兴衰。  “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的墓葬形制、器物组合及纹饰等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相似,结合出土铜鼎铭文‘虢季氏子虎父作鼎’和史料记载,它可能是虢国东逃的贵族及家眷和护卫随从的邦族墓地。”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立超说。发掘现场东北区( ...

• 内蒙古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生育庆祝图”岩画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文物部门近日在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新发现一处内容丰富、画面生动的岩画。文物工作人员初步判断,这处岩画的凿刻年代距今约4000年,岩画内容反映了部落成员庆祝新生命诞生的情景。  据阿拉善右旗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这处新发现的岩画位于曼德拉苏木三个井地区的一块巨大岩石的两侧,其中一侧凿刻了许多形态夸张的人 ...

• 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Asei Viktorovna Engovatova副所长一行访问考古研究所

2019年3月23-30日,俄罗斯考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Asei Viktorovna Engovatova一行四人来华访问。3月25日,Asei Viktorovna Engovatova副所长一行对考古研究所进行工作访问,此次访问旨在增进互相了解、商讨推进中俄国家级考古研究机构的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

• 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二)| 纪要: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

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亚欧各国的巨大反响。2017年,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特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2019年3月15日,在“丝绸之路考古”系列第2期讲座上,展览学术顾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承雍教授结合其研究与策展经验,就丝绸之路考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述评。

• 四川大学-哈佛大学古蜀文明考古遗址研习营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

3月18日至22日,四川大学-哈佛大学“古蜀文明考古遗址研习营”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本次研习营由四川大学西部中国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中心发起,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承办。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来自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的12名师生与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师生联合组队考察了成都平原五处古蜀文明的重要考古遗址,并面向四川大学举行了四场高质量的学术讲座。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实施总分馆制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巫山分馆授牌仪式照片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按照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一系列批示要求,发挥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和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的带动辐射功能,结合重庆直辖体制和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实际,在借鉴吸纳中外博物馆总分馆制经验的基础上,对总分馆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实施总分馆制是破解重庆区县博物馆发展 ...

• 故宫新成立建筑、书画等五个研究所,继续打造“学术故宫”

北京故宫博物院日前召开故宫研究院学术工作新闻发布会,宣布新成立玉文化研究所、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古书画鉴藏研究所、建筑与规划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共五个研究所,并公布了故宫研究院近两年以来重要学术成果。据悉,故宫研究院自2013年10月成立以来,以“学术故宫”为宗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形成一室(研究室)、一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十一所,加上新成立的五个研究所,2019年故宫研究院将形成共二十八个机构 ...

• 中韩文物工作者携手修复明墓出土衣物

 深埋墓中约500年的丝绸衣物,出土时已经破损不堪,而经过中韩两国文物工作者的巧手织补,又重新修复。“梅里云裳——嘉兴王店明墓出土服饰中韩合作修复与复原成果展”正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这些明代丝绸衣物得以与观众见面。  此次展览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韩国传统文化大学主办,展出了12件修复的明代丝绸服饰以及5件根据前者复原的服饰。这些明代丝绸服饰包括缎巾、对襟上衣、绸裤、大袖衫等,2006年出土于浙江省嘉兴市王店 ...

• 南海I号龙泉青瓷归源展开幕

 “海丝之路·南海I号龙泉青瓷归源展”,是浙江龙泉市博物馆与广州海上丝绸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展览,是继“出宫+回家——故宫博物院藏龙泉窑青瓷精品省亲之旅展”后的又一次大展。3月29日,展览在龙泉青瓷博物馆开幕,展期至6月10日。  “南海I号”古沉船是现存海上丝绸之路文物数量相对丰富、完整、集中的文化载体,截至今年3月,“南海I号”船载文物发掘总数约超14万。其中出水的大量龙泉青瓷证明了自宋代起龙泉青瓷就已成为中 ...

• 四川古蜀文明特展在罗马开幕

 当地时间3月25日,来自天府之国的“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在“永恒之城”罗马的图拉真市场及帝国广场博物馆开幕。来自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主的8家文博机构收藏的145件(组)精美文物(含5件禁止出境的文物的复制品),为意大利人民带来了精美的文化盛宴。  此次展览共分为序厅、神国气象、世间物语等三部分。展品来自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 ...

• 中英联合考古发现“海上丝路”终点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英国杜伦大学28日向新华社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的联合考古研究证明,“海上丝绸之路”终点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而非此前认为的晚至明代。这一重大发现将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向前推进了500年。  传统观点认为,唐代中国的海洋贸易主要集中在印度洋地区,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在印度洋。  过去5年,中英联合考古队整理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阿尔梅里亚和巴伦西亚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 ...

• 仰韶指纹引发指纹学界高度关注

2018年10月31日上午,笔者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西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一枚仰韶时期的陶缸残片,同时发现的还有一枚庙底沟类型彩陶片和若干红陶片。其中陶缸残片形状不规则,最长处10厘米,上有一规格为2.5 x 3.5厘米的鋬耳,造型规整,圆润细腻。鋬耳上横向下摁一凹窝,深0.9厘米,内竟留有一枚(1.7 x 2.1厘米)完整清晰的先民指纹!

• 古保论坛│詹长法"国际语境下古籍保护修复学科的发展趋势"课程概要

编者按:2019年3月28日,“第四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人员研修班”在天津师范大学正式开班。研修期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詹长法以“国际语境下古籍保护修复学科的发展趋势”为题向学员们授课。现将课程概要整理发布,以飨读者。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詹长法詹长法教授在第一部分“理念之转变”中向学员介绍了自古至今古籍保护理念的转变。中国自古就有崇古的风

• 山东博兴龙兴寺遗址考古持续 发现大批北朝文物

龙华寺遗址位于山东省博兴县城东街道办事处赵楼村北,包括张官村和冯吴村南、崇德村东一部分,范围约120万平方米,是山东省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一处北朝遗址。古寺院始建于北魏中晚期。出土的大批金铜造像、白陶佛像、石佛造像等佛教遗物,其质地之繁,出土数量之多,纪年铭文之全,价值之高,在国内罕见,这些佛教造像为我国佛教考古与艺术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资料。

• 西藏昌果沟遗址发现火烧遗迹

昌果沟遗址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支流昌果沟的半固定沙地中,属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昌果乡管辖。遗址所在沙地由于受河道及山体走势控制大致呈南北走向,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0.6公里,海拔介于3636~3645米,整体起伏较小。沟谷内沙黄土沉积、风蚀洼地与流动沙丘交错分布,其中沙黄土沉积物颗粒较粗,且因受后期风蚀作用影响,边缘发育较多剖面头。

• 云南红河哈尼历史文化博物馆开馆 展现千年农耕文明

3月30日,哈尼历史文化博物馆(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展示中心)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正式开馆,该馆集中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千年农耕文化。

• 百件古埃及文物亮相山东 为文明交流互鉴架桥梁

“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特展31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幕,展出100件(套)珍贵文物,促中国与古埃及两大文明古国在交流中互鉴。记者当天在现场看到,展览分为“魂兮归来”“往生之所”“事死如生”“享乐来生”四个板块,展品中既有充满传奇和神秘色彩的木乃伊、纸莎草纸《亡灵书》,也有展现古埃及人日常生活的器物,以及带有古埃及标志性色彩的木棺等丧葬用品,反映了古埃及人的精神信仰世界和深刻独特的生命观。

• 中国古蜀文明特展走进意大利 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中国国家主席日前在访问意大利时指出,中意关系植根于双方千年交往的历史积淀中,拥有深厚民意基础。中意互为重要战略伙伴。双方要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中意关系,以今年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和明年两国建交50周年为契机,共同推动中意关系进入新时代,使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更好惠及两国人民。要以2020年两国互办文化旅游年为契机,推动两国世界遗产地结好,加强博物馆、地方、民间、体育等交流合作 ...

• 古曾国的礼乐与兴亡,重庆展“曾侯乙与他的时代”

从建国到最终被楚所灭,曾国历经700余年。虽然它不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但是随着曾侯乙墓所出土文物的面世,让人们对这个曾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3月28日,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江汉汤汤·南国之纪:曾侯与他的时代特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楼临时展厅开幕。“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获悉,此次展览分为“商人足迹,导夫先路”、“南土大邦,临有江夏”、 ...

• 苏州博物馆:“佛陀·中国”里的甘肃早期佛教文物

由苏州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佛陀·中国——甘肃省博物馆藏早期佛教文物展”前天开始在苏州博物馆负一层特展厅开展。展览分为“佛的形象”、“佛的铭记”、“佛的言教”、“佛陀·中国”四部分,选取了甘肃省博物馆早期佛教文物三十五件。此次展览以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为主,辅以艺术家李真的现代佛像创作作品,展览将持续到5月26日。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表示,甘肃省博物馆收藏佛教经典、造像等文物十分丰富, ...

• “日本考古摄影:历史与技术”讲座纪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3讲)

  2019年3月26日下午14: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2019年度第3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企画调整部摄影室技术职员(摄影/考古)栗山雅夫先生主讲,讲座题目为《日本考古摄影:历史与技术》,朱岩石副所长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艳老师担任翻译。主讲人 栗山雅夫先生  栗山雅夫先生指出,在日本经历了以学术调查为主导的时期之后,现在使用考古方法进行的埋藏文化 ...

• 讲座回顾|李水城:《世界体系下的边际效应:中国西北与欧亚草原的族群迁徙与文化交互》

2019年3月18日下午,西北大学名家讲坛暨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七十二期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在我院博望报告厅举行了“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一讲:《世界体系下的边际效应:中国西北与欧亚草原的族群迁徙与文化交互》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钱耀鹏教授主持,全院师生及相关大专院校2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李水城教授主讲钱 ...

• 讲座回顾|李水城:《中国西北地区史前文化的扩散与演进:以甘肃为中心》

2019年3月19日下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七十三期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二讲:《中国西北地区史前文化的扩散与演进:以甘肃为中心》。本次报告由陈洪海教授主持,全院师生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相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2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李水城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内容 ...

• “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诚邀报名

“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诚邀报名(English version below) Shutterstock.com / Chr. Offenber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将于2019年3月31日至4月6日在长沙和南京两地举办第3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IYF3),我们邀请来自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18-30岁青年积极申报参与。  第3届“一带一路”青年

• 内蒙古首家钱币博物馆开馆 完整“讲述”中国4000年钱币史

      图为鄂托克钱币博物馆开馆仪式现场。 张玮 摄    内蒙古首家钱币博物馆--鄂托克钱币博物馆于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揭牌开馆,博物馆中的藏品较完整地“讲述”了中国的钱币历史文化。        图为钱币博物馆收藏家王吉祥致辞。 张玮 摄    中国钱币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纵观历代形态各异的货币,每一枚钱币的诞生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有密切的关 ...

• 历经十年,埃及法老图坦卡蒙之墓修复完成

2009年2月对墓室壁画进行检查    近日,盖蒂保护研究所(the 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完成了对埃及图坦卡蒙之墓的清理和修复工作。经过十年的努力,团队的工作人员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墓室东墙。右为图坦卡蒙的木乃伊,躺在雪橇上的神龛里,由五组十二个人拉着向前走。男人们头上戴着白色的哀悼带。最后一对是上埃及和下埃及的两位大臣,他们剃着光头,穿着也和别人不同。    1922年,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

• 文物展出率从2%到30% 故宫展览“大爆发”

  故宫博物院日前刚刚公布了为迎接600周年华诞而安排的系列大型展览。观众不禁好奇,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展览“大爆发”的态势?    究其原因,首先是得益于从2002年开始的长达18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确保了目前故宫古建筑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使陈列展览得以全院范围内大规模铺开。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平安故宫”工程都将在2020年6月30日前达到既定目标。    故宫先后进行的七年文物清理和三年藏 ...

• 西藏罗布林卡已普查鉴定国家一级文物古籍57函

  记者日前从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获悉,全国古籍重点收藏单位——罗布林卡古籍文献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普查鉴定国家一级文物57函、二级文物132函、三级文物214函。    罗布林卡始建于18世纪中叶,是西藏著名的古建园林,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扩展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次古籍文献普查工作由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与罗布林卡管 ...

• 古巴比伦石碑回归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一件企图走私自伊拉克的巴比伦文物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被查获,这件来自伊拉克的楔形文字石碑高约30厘米,记录着公元前二千年的历史,大英博物馆计划于3月19日正式将其交给伊拉克驻伦敦大使馆,最终这块石碑将回到位于巴格达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在伦敦希思罗机场查获的来自伊拉克的楔形文字石碑    据英国《卫报》报道,这件文物价值超十万英镑。但这件文物的报关单上写得确实,土耳其制造的“用于家居装饰的刻石”,价 ...

• 敦煌莫高窟开放“夜场” 提供差异化体验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今年将正式开放“夜场”,以吸引更多敦煌文化爱好者夜游莫高窟。    该院今年推出“夜游莫高窟”系列标准产品,即将全网上线。其通过开发和提供分类化、个性化的高品质研学产品,针对尊崇敦煌文化并希望深度了解石窟艺术、追求体验过程中舒适感的游客提供差异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参观需求,提高游客参观体验的满意度。    2018年,敦煌研究院曾专门针对研学游团队推出过夜游莫高窟的体验活动, ...

• 数字化让秦兵马俑动起来

  游客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仔细了解秦始皇帝陵铜车马的精细3D结构。图片来源:《陕西日报》    3月10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来自郑州的王子轩和她的父母,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了解了秦兵马俑1号坑和3号坑的情况,甚至清晰地看到了秦兵马俑身上盔甲的纹路。    这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展数字化智慧旅游“让文物活起来”的系列内容之一。    王子轩连声感叹:“太厉害了!太厉害了!”    2018年11月1日,秦始皇帝陵 ...

• 百余件“丝路”文物亮相 陕西历史博物馆力邀美院师生观展临摹

      “丝路”文物亮相展览现场。 田进 摄    记者14日从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到,该馆已向国内多家美术学院发出邀请,力邀美院师生参观正在该馆举办的特别展览《慕道·臻艺——平山郁夫的丝路艺术世界》,并开展临摹等活动。    据介绍,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的特别展览《慕道·臻艺——平山郁夫的丝路艺术世界》于2019年3月5日至6月10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        “丝路” ...

• 陕西秦咸阳城府库建筑遗址考古发掘结束

      遗址三维模型正射影像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记者14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秦咸阳城府库建筑遗址考古发掘圆满结束。    秦咸阳城府库建筑遗址位于渭河以北的宫区西部,2016年至2018年进行主动考古发掘。三年间共计揭露面积4400余平方米,确定该组建筑本体平面呈曲尺形,方向80°。东西长105.8米,南北宽20.3米,四面垣墙宽2.4米,复原高度约4.9米。内部夯土隔墙宽3.3米,三层夹筑,将主体建筑分隔为5 ...

• 杭州市首届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培训班正式开班

   为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杭州大运河,进一步提升杭州大运河保护理念,加强工作交流,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主办,市运河综保中心承办的“杭州市首届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培训班”,于3月14日上午正式开班。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运河集团主要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全市 ...

• 敦煌石窟引入系列尖端技术促保护和弘扬

      资料图:2014年8月28日,由敦煌研究院举办的“数字敦煌展”在兰州启幕。中新社发 冯志军 摄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相继与多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在数字技术领域持续合作,既有让敦煌瑰宝“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数字敦煌”工程,也有让古遗产焕发新时尚的“智能莫高窟”,下一步还将探索将5G技术应用于遗产保护领域。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20日在莫高窟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称,随着数字技术迅猛发展,该院根据需 ...

• 瓷语丝路·China杰出陶瓷艺术沙特阿联酋文化之旅

  古往今来,“丝绸之路”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名字曾让多少人魂牵梦绕。在这条绵延千里,延续上千年的经济与文明要道上,牵绕着东西方一直以来和谐共荣的愿景。作为古丝绸之路经典的“三驾马车”之一,并且与“China”中国同名的陶瓷则拥有着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独特魅力,一如其千年不朽的品质,伴着悠扬的驼铃声和航海涛声,成为茫茫大漠与大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紧踏着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让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